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测试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测试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测试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目录1文件范畴 (12系统概述 (12.1 空间星座 (12.2 坐标系统 (12.3 时间系统 (23B1信号规范 (23.1 信号结构和基本特性参数 (23.1.1 信号结构 (23.1.2 信号基本特性 (33.2 射频信号特性 (43.2.1 载波频率 (43.2.2 卫星信号工作带宽及带外抑制 (43.2.3 杂散 (43.2.4载波相位噪声 (43.2.5 用户接收信号电平 (53.2.6 信号相关性 (53.3 B1频点测距码 (5BeiDou-SIS-ICD-TestiBeiDou-SIS-ICD-Test i1文件范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总体思路分步实施,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2000年初步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将为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服务;第三步,2020年全面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本接口文件定义了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空间星座和用户终端之间B1频点空间信号相关内容。
2系统概述2.1空间星座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空间星座由14颗组网卫星组成,其中包括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和9颗非地球静止轨道(Non-GEO卫星组成。
其中,Non-GEO卫星包括4颗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和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
GEO卫星分别定点于东经58.75度、80度、110.5度、140度和160度。
2.2坐标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
CGCS2000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如下:原点位于地球质心;BeiDou-SIS-ICD-Test1Z轴指向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定义的参考极(IRP方向;X轴为IERS定义的参考子午面(IRM与通过原点且同Z轴正交的赤道面的交线;Y轴与Z、X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测量型天线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10-19 发布
2015-11-01 实施
BD 420003-2015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1
3.1 术语和定义......................................................................................................
北斗导航卫星B1I_测距码生成算法及相关性分析

37Internet Technology互联网+技术一、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1]。
2018年11月19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8、19颗组网卫星。
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
与传统的硬件实现的GNSS 接收机相比,软件接收机可以在不改变硬件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新算法的验证,并处理各种软件设备采集的中频数据和不同采样频率的信号[2]。
GNSS 软件接收机因其很强的灵活性,一直受到接收机设计和导航定位算法研究人员的关注。
在2000年以前,受计算机CPU 频率、内存等硬件条件的制约,软件实现的接收机只能同时追踪2-3颗GNSS 导航卫星,无法实现实时导航定位功能。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大幅提升,一般的个人计算机CPU 主频已达到2.0GHz 以上内存达到4G 甚至8G 以上,已完全具备同时追踪几十颗GNSS 导航卫星并完成实时导航定位的功能。
因此,国内外众多高校和研究院所纷纷针对新一代GNSS 导航卫星系统展开GNSS 软件接收机的设计研发[3],并测试验证了许多新的捕获、跟踪和导航定位算法。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导航信号采用码分多址的通讯技术播发,系统内所有卫星共享相同的载波频段。
而伪随机码(或测距码)是接收机区分不同卫星信号的标志,扩展了初始信号带宽,这也是GNSS 接收机可以检测并处理弱信号的关键所在;另外,伪随机提供的码相位观测量是获得伪距观测值的基础,而后续的导航定位算法都是基于伪距观测值展开的。
因此,伪随机北斗导航卫星B1I 测距码生成算法及相关性分析码在卫星导航信号中具有关键作用,分析研究伪随机码特性对于GNSS 软件接收机的设计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北斗卫星B1I 测距码的生成原理根据信号频段的不同,北斗导航卫星中的伪随机码有多种,包括:B1频段上的B1I、B1C 码;B2频段上的B2a 码;B3频段的B3I 码等。
北斗卫星导航标准体系(1.0)版

用规范
法、验收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参考标准
级别 关系 GB 收录 GB 收录 GB 收录 GB 制定
GB 制定 GB 制定
GB 在编
—6—
序号 体系编码
标准名称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42 42300.2 (GNSS)定位设备通用规
范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43 42300.3 (GNSS)导航设备通用规
GB 在编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30 42130.4 (GNSS)测量型 OEM 板
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规定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测量型 OEM SJ/T11428-2010
板的结构、功能和性能要求、验收规则、标志、包 GPS 接收机 OEM 板性 GB
装、运输及贮存等内容。
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规定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基准站观测
数据、各类差分数据、用户交互数据等通过互联网 (或移动互联网)交换协议的数据格式、交互命令、
GB 制定
频度要求等。
规定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精密卫星星 历数据存储格式、类型及定义等。
GB 制定
规定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基线解算或 网平差后的点位坐标、方差协方差、先验坐标、先 验方差等数据的交换格式。 规定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RTK 数传电 台传输数据时所采用的信道编码算法以及物理层 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等。
40 42220.2 (GNSS)网络 RTK 中心数
心管理软件产品的功能及性能要求、测试条件、测
据处理软件产品技术规范
试方法等内容。
—
— 42300 用户设备标准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数据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格式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BD 110001-2015 北斗卫星导航术语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BD 110001-2015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发送设备 talker 向其他装置发送数据的任何一种装置。
3.1.2 接收设备 listener 接收其他装置所发出数据的任何一种装置。
3.1.3 信噪比 Signal-to-Noise Ratio(SNR) 导航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值。通常都以对数的方式进行计算,单位为 dB。
3.1.4 载噪比 carrier-to-noise density(C/N0) 导航信号载波功率与噪声功率谱密度之比,即 1Hz 带宽上的信噪比。通常都以对数的方式进行计
RAIM 算法的告警能力。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BDS——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GNSS——Differentia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差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GPS——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GDOP——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几何精度因子; 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HDOP——Horizontal Dilution Of Precision,水平精度因子; MSK——Minimum Shift Keying,最小频移键控; PDOP——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位置精度因子; SBAS——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星基增强系统; 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协调世界时; VDOP——Vertical Dilution Of Precision,垂直精度因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精密单点定位服务信号PPP-B2b测试版)

卫星定位导航授时设备单北斗测试技术规范

《卫星定位导航授时设备单北斗测试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卫星定位导航授时设备单北斗功能测试方法及结果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单北斗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BD 420011—2015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位设备通用规范BD 420006—2015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时单元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北斗 Beidou only用且仅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信号,不用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信号。
3.2 定位精度 positioning accuracy输出的位置与基准位置之差的统计值(95%)。
3.3 授时精度 timing accuracy输出的秒脉冲与1pps基准信号差值的统计值。
3.4 授时误差 timing error一个时标(或时钟)相对一参考时标(或参考钟)的时刻差。
3.5 冷启动 cold start在星历、历书、概略位置未知的状态下启动。
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alileo: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HDOP:水平精度因子(Horizontal Dilution Of Precision)PDOP:位置精度因子(Positional Dilution Of Precision)5 测试条件5.1 测试环境条件除另行规定外,所有测试应在以下条件下进行:a)温度:15℃~35℃;b)相对湿度:20%~80%。
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B1I(3.0版)中文版

4.2.7 信号带宽................................................................... 5
4.2.8 杂散........................................................................... 5
4 信号规范 ....................................................................................... 3
4.1 信号结构 .............................................................................. 3
3.1 空间星座 .............................................................................. 1 3.2 坐标系统 .............................................................................. 2 3.3 时间系统 .............................................................................. 3
4.2.2 调制方式................................................................... 4
4.2.3 极化方式...................................................................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率:
f = 1/298.257222101
地球自转角速度:
ω = 7.2921150×10-5 rad/s
2.3 时间系统
北斗时间系统,简称北斗时(BDT),是一个连续的时间系统, 秒长取国际单位制SI秒,起始历元为2006年1月1日0时0分0秒协调世界 时(UTC)。BDT与UTC的偏差保持在100纳秒以内(模1秒)。
1 文件范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总体思路分步实 施,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2000 年初步建成北斗卫星导 航试验系统;第二步,2012 年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将为中国及 周边地区提供服务;第三步,2020 年全面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本接口文件定义了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空间星座和用户终 端之间 B1 频点空间信号相关内容。
距码。G2 序列相位分配如表 3-2 所示。 表 3-2 G2 序列相位分配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卫星类型
GEO 卫星 GEO 卫星 GEO 卫星 GEO 卫星 GEO 卫星 Non-GEO 卫星 Non-GEO 卫星 Non-GEO 卫星 Non-GEO 卫星 Non-GEO 卫星
ϕC :表示 B1 频点载波 I 支路的初相; ϕP :表示 B1 频点载波 Q 支路的初相。
3.1.2 信号基本特性
B1 信号基本特性和参数见表 3-1。
表 3-1 B1 信号基本特性和参数
工作频点 调制方式 测距码速率 测距码码长 数据码速率
1561.098 MHz 正交相移键控(QPSK) I 支路:2.046 Mcps I 支路:2046 chips GEO 卫星 I 支路:500 bps
G1序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置初始相位
相位选择器 G2 序列
测距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图 3-1 B1 频点测距码发生器示意图
通过对产生 G2 序列的移位寄存器不同抽头的模二和可以实现 G2
序列相位的不同偏移,与 G1 序列模二和后可生成不同卫星的 I 支路测
2.2 坐标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 2000 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 CGCS2000 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如下:
原点位于地球质心;
1
BeiDou-SIS-ICD-Test
2011-12
Z 轴指向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定义的参考极(IRP)方
向;
X 轴为 IERS 定义的参考子午面(IRM)与通过原点且同 Z 轴正
G2(X)=1+X+X2+X3+X4+X5 +X8+X9 +X11
G1 和 G2 的初始相位为: G1 序列初始相位:01010101010 G2 序列初始相位:01010101010
5
BeiDou-SIS-ICD-Test
2011-12
B1 频点测距码发生器如图 3-1 所示。
复位控制时钟 移位控制时钟
36
37
Non-GEO 卫星
37
3⊕5 3⊕6 3⊕8 3⊕9 3⊕10 3⊕11 4⊕5 4⊕6 4⊕8 4⊕9 4⊕10 4⊕11 5⊕6 5⊕8 5⊕9 5⊕10 5⊕11 6⊕8 6⊕9 6⊕10 6⊕11 8⊕9 8⊕10 8⊕11 9⊕10 9⊕11 10⊕11
7
BeiDou-SIS-ICD-Test
3.2.6 信号相关性
B1 频点载波与载波上所调制的伪码间起始相位差随机抖动小于 3°(1σ)(相对于载波)。
3.3 B1 频点测距码
B1 频点 I 支路测距码码速率为 2.046 Mcps,码长为 2046 chips。 B1 频点 I 支路测距码由两个线性序列 G1 和 G2 模二和产生平衡 Gold 码后截短 1 chip 生成。G1 和 G2 序列分别由两个 11 级线性移位 寄存器生成,其生成多项式为: G1(X)=1+X+X7+X8+X9+X10+X11
3
BeiDou-SIS-ICD-Test 2011-12
MEO/IGSO 卫星 I 支路:50 bps(二次编码速率:1 Kbps) 卫星多址方式 码分多址(CDMA)
极化方式 右旋圆极化(RHCP)
3.2 射频信号特性 3.2.1 载波频率
B1 频点标称频率为 1561.098 MHz。
3.2.2 卫星信号工作带宽及带外抑制
2 系统概述
2.1 空间星座
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空间星座由 14 颗组网卫星组成,其中 包括 5 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和 9 颗非地球静止轨道(Non-GEO) 卫星组成。其中,Non-GEO 卫星包括 4 颗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 和 5 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GEO 卫星分别定点于东经 58.75 度、80 度、110.5 度、140 度和 160 度。
3 B1 信号规范 ........................................................................... 2
3.1 信号结构和基本特性参数 ............................................................... 2 3.1.1信号结构....................................................................................2 3.1.2信号基本特性............................................................................3
3 B1 信号规范
3.1 信号结构和基本特性参数
3.1.1 信号结构
B1 频点信号由 I、Q 两个支路的“测距码+导航电文”正交调制在载
2
BeiDou-SIS-ICD-Test
2011-12
波上构成。
B1 频点信号表达式如下:
( ) ( ) S j = ACC j (t ) DCj (t ) cos
(1)工作带宽(1 dB):±2.046 MHz。 工作带宽(3 dB):±8 MHz。
(2)带外抑制:f0 ±30 MHz ≥ 15 dB,f0 指 B1 频点的载波频率。
3.2.3 杂散
卫星信号工作带宽(1 dB)内,带内杂波与未调制载波相比至少 抑制 50 dB。
3.2.4 载波相位噪声
未调制载波的相位噪声功率谱密度指标如下: -60 dBc/Hz f0 ±10 Hz -75 dBc/Hz f0 ±100 Hz -80 dBc/Hz f0 ±1 kHz -85 dBc/Hz f0 ±10 kHz
2.1 空间星座............................................................................................ 1 2.2 坐标系统............................................................................................ 1 2.3 时间系统............................................................................................ 2
3.3 B1 频点测距码.................................................................................. 5
i
BeiDou-SIS-ICD-Test
2011-12
i
BeiDou-SIS-ICD-Test
2011-12
3.2 射频信号特性.................................................................................... 4 3.2.1载波频率....................................................................................4 3.2.2卫星信号工作带宽及带外抑制 ...............................................4 3.2.3杂散............................................................................................4 3.2.4载波相位噪声............................................................................4 3.2.5用户接收信号电平....................................................................5 3.2.6信号相关性................................................................................5
4
BeiDou-SIS-ICD-Test
2011-12
-95 dBc/Hz f0 ±100 kHz 其中,f0 指 B1 频点的载波频率。
3.2.5 用户接收信号电平
当卫星仰角大于 5 度,在地球表面附近的接收机圆极化天线为 0 dB 增益时,卫星发射的 B1 导航信号到达接收机天线输出端的 I 支路 最小保证电平为-163 d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