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穴位图

合集下载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男性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共42个:6、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主条目: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0个,共40个:7、手太阳小肠经主条目: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9个,共38个:8、手太阴肺经穴主条目: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1个,共22个:9、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主条目:足阳明胃经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5个,共90个:10、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11、足少阴肾经穴位图共54个:12、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3个,共46个:13、督脉穴位图主条目:督脉穴;位于督脉上的穴位有28个:14、任脉穴位图主条目:任脉穴位;位于任脉上的穴位有24个:会阴穴、子午流注十二时辰胆经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

任脉督脉冲脉

任脉督脉冲脉

任脉下起会阴穴,向上行至承浆。

(人体正中前线)
督脉下起长强穴,向上行至龈交,(人体正中后线,过头到口内上唇系不宁唯是与齿龈相交处)。

任督脉可形象地比作把人的上体从正中劈开左右两半,前面正中是任脉,后面及头部的前、后正中为督脉。

冲脉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夹脐上行,散入胸中,上达咽喉,环绕口唇。

这三条“脉”是由相关的穴位连成的“线”,而不是单独的穴位。

比如,找到下面督脉中的28个穴位,按顺序用“线”串连起来,就是督脉。

督脉穴位(28个):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任脉穴位(24个):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冲脉穴位(14个)间交会它脉之穴位而成:据《针灸甲乙经》等书记载,冲脉交会于任脉的会阴、阴交;足阳明经的气冲;足少阴经的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

医学课件-任脉

医学课件-任脉
任脉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
调节生殖系统
任脉的通畅可以调节内分泌,从而影响免疫功能。
维护免疫功能
任脉与情志有关,其通畅可以帮助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调节情志
任脉养生保健的方法
可以在任脉的穴位上进行按摩,如关元、气海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按摩
针灸
艾灸
饮食
可以通过针灸刺激任脉的穴位,以达到更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04
总结词
任脉的病理表现多样,主要包括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这些病变的原因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
消化系统疾病
任脉与消化系统也有关联,任脉病变可能引发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任脉与神经系统相互络属,因此任脉病变也可能导致失眠、健忘、抑郁等神经系统疾病。
在运用任脉治疗时,要树立整体观念,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心理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整体观念
可以多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多向同行交流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和技巧,提高治疗效果。
博采众长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殖系统疾病
任脉与生殖系统关系密切,当任脉发生病变时,可能引发痛经、月经不调、阳痿等生殖系统疾病。
任脉的病理表现与原因
总结词
任脉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和外敷等。治疗思路为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同时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通过刺激任脉上的穴位,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通过手法作用于任脉,以舒经活络、调和气血和缓解疼痛等。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内服,以达到调理脏腑和阴阳平衡的目的。
将中药制成膏药或外洗剂,敷于任脉病变处,以达到舒经活络和缓解症状治疗

任脉督脉[PPT课件]

任脉督脉[PPT课件]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 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 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 ,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 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 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 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 系。
主治:消渴嗜饮, 口疮臭秽
龈交 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主治:齿龈肿痛,口臭,齿衄 不灸,可针,可放血,不留
谢谢!
巨阙 胸剑联合下两寸 心之募穴 主治:胸痛、妇人怀孕时气
冲上头导致晕厥
鸠尾 巨阙上一寸,胸剑联合 下一寸 不可灸、可针华盖、璇玑、紫宫 主治:玉堂、中庭辅助膻中
的治疗作用。
膻中 玉堂下一寸半 主治:呼吸短促、气喘、肺痈吐脓、妇人乳汁变
少 气会膻中 禁针,可灸
神庭 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主治:调控神经系统治疗精神类疾病 一般不针,常灸
素髎 鼻尖正中 主治:酒糟鼻、鼻炎、鼻息肉 多点刺放血
水沟 人中沟的上1/3与2/3交点处 主治:休克、癔病、精神分裂症、晕车(船)、
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主消渴,饮水无度
兑端
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 的移行部
哑门 风府后半寸 督脉阳维之会 主治:音哑 一般不灸,注意针刺方向
风府 后背正中一条线,往上,在开始长头发的地方 足太阳督脉阳维脉之会 主治:中风、头项强痛。是中风的大穴 一般不灸,可以针。
脑户 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督脉足太阳之会 主治:头重,头痛,眩晕 音哑,项强 不灸,灸后可至音哑
强间 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主治:头痛,目眩,颈项 强痛,癫狂痫证,烦心, 失眠。 可针,平刺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 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 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正文索引[ 隐藏]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三、足阳明胃经循行图四、足太阳脾经循行图五、手少阴心经循行图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八、足少阴肾经循行图九、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图十、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十二、足厥阴肝经循行图十三、督脉循行图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经络穴位图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img class="alignnone size-fullwp-image-1957" alt="手太阴肺经"src="/DownloadImg/2014/03/2 517/40230171_1.jpg" width="683" height="1024"/>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任脉腧穴PPT课件

任脉腧穴PPT课件
操作要点
• 腹部腧穴妊娠禁针; • 膻中平刺; • 天突向胸骨后方斜刺; • 廉泉向舌根斜刺。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小结与反思
• 1.本次可主要讲述了任脉分布特点。
• 2.对重点腧穴结合临床与图片做重点讲述, 教学效果好。
教学目的
1.掌握任脉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 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教学内容
• 1.任脉主治概要与常用腧穴的定位。 • 2.任脉主治与刺灸方法。
天突 RN22任脉、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功效】宣通肺气,消痰止咳。 【主治】 ①咳嗽,哮喘,胸痛。②咽喉肿痛,暴暗,
瘿气,梅核气。③噎膈。 【操作】先直刺约0.2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
即将针尖转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 缓慢向下刺入0.5-1。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重点掌握10穴)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中极 RN3(膀胱募穴,任脉、足三阴
经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 当脐中下4寸。
【功效】助阳利水,调经止带。

医学课件-任脉

医学课件-任脉

任脉与男科疾病
总结词
任脉对男科疾病也有一定影响,有些男科疾病与任脉不通有关。
详细描述
任脉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过关元、中极等穴位,与督脉在神阙穴相交。任 脉与男子精液的生成和排泄有关,若任脉不通,可导致阳痿、早泄等男科疾 病。
任脉与内科疾病
总结词
任脉与内科疾病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有些内科疾病与任脉失调有关。
脏腑联系
任脉与六腑、五脏有直接联系,尤其是与肺、脾、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
神经血管
任脉沿线分布有丰富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其他神经丛和淋巴结有密切联 系。
任脉的功能作用
1 2
调节气血
任脉具有调节全身气血的作用,特别是对腹部 及生殖系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调节情绪
任脉与情志密切相关,通过对任脉的刺激可以 调节情志,缓解情绪问题。
详细描述
任脉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过多个脏腑俞穴,与阴维脉在膻中穴相交。任脉与心 、肝、脾、肺、肾等内脏功能有关,若任脉失调,可导致多种内科疾病,如心悸 、胸闷、咳嗽、气喘等。
04
任脉的保健和治疗
任脉的保健方法
饮食保健
饮食清淡,多吃补益食物,如 红枣、山药等。
运动保健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 太极拳等,以增强任脉气血运
按摩保健
03
经常按摩腹部和腰部,可以促进任脉的血液循环,增强任脉功
能。
任脉的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容易损伤任脉, 应适当休息。
避免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容易导致气血紊 乱,影响任脉的正常生理 功能。
注意饮食节制
饮食过度会增加任脉负担 ,应适当控制饮食,避免 暴饮暴食。
任脉的禁忌症
01
孕妇不宜刺激任脉

任脉24个穴位详解

任脉24个穴位详解

任脉24个穴位详解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而经络穴位在我们的医疗或日常养生中广泛使用。

本文提供任脉24个穴位详解,以供大家参考选用。

璇玑穴拼音:xuánjī拼音解析:璇玑,魁星名,为北斗七星的北斗二,此指解析任脉的水湿在此吸热后仅有小部分循任脉蒸升,蒸升之气如天空星点般细校。

意义:任脉气血在此小部分吸热蒸升。

意义运行:吸热后循任脉上传天突穴。

运行气血: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量极少。

气血取穴:璇玑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取穴突穴下1寸。

解剖:在胸骨柄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解剖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功能:生发清气。

功能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痛,喉痹咽肿,胃中有主治积。

操作:刺法:平刺0.3-0.5寸。

操作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法:以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穴位,有刺痛的感觉。

每次揉按各1-3分钟。

配伍:配鸠尾穴治喉痹咽肿。

配伍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治法天突穴拼音:tiāntū拼音别名:玉户穴,天瞿穴别名解析:(1)天突。

天:头面天部也。

突:强行冲撞解析也。

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

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收体内外传之热而向上部的头面天部突行,以此得名。

(2)玉户。

玉:金之属也,肺性之气也。

户:出入的通道也。

玉户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肺金之性的温性水气。

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温性之气,表现出肺金之气的固有特性,故名玉户。

(3)天瞿。

天:头面天部也。

瞿:古代的戟属兵器,既能横打又能直刺,此指穴内气血为向外的冲突之状。

天矍名意指任脉气血由此上冲头面的天部。

理同天突名解。

(4)阴维任脉之会。

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因其势单力弱,穴外天部的阴维脉水湿因而汇入穴内,故本穴为阴维任脉之会。

意义意义: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

运行:循任脉上传廉泉穴。

运行气血:气血物质为温热水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脉穴位图
任脉起于会阴穴、止于承浆穴,单24穴。

本经循行路线:任脉起于少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毛部,沿腹内向上经关元等穴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面部进入目眶下承泣穴(此穴属足阳明胃经)。

本经所主病候:疝气,带下,月经不调,不孕,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阴中痛,腹中结块等。

本经主治病证:腹、胸、项、头、面等局部病症,及相应内脏器官疾病,少数俞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会阴(任脉穴)
位置:会阴部,男性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中点;女性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中点。

主治:小便不利,痔疾,遗精,月经不调,癫狂,产后昏迷,阴痒,阴痛,小便难,大便结,闭经,溺水。

曲骨(任脉穴)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小便淋沥,阴囊湿疹。

中极(任脉穴;募穴——膀胱)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遗尿,小便不利,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癃闭,痛经,产后恶露不止。

关元(任脉穴;募穴——小肠)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虚劳羸瘦,少腹痛,吐泻,痛经,尿频,中风脱症。

石门(任脉穴;募穴——三焦)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2寸。

主治:少腹痛,水肿,疝气,小便不利,泄泻,经闭,带下,崩漏,泄痢,阴缩,遗精,阳痿。

气海(任脉穴;肓之原穴)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少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经闭,虚脱,
大便不通,泄痢不止,癃淋,阳痿,崩漏,中风脱症,气喘。

阴交(任脉穴;任脉、冲脉交会穴)
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寸。

主治:腹痛,腹满水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绕脐冷痛,泄泻,奔豚,血崩。

神阙(任脉穴)
位置: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绕脐痛,泄泻,脱肛,水肿鼓胀,虚脱,泄痢,五淋,中风脱症,尸厥,风痫。

水分(任脉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1寸。

主治:水肿,小便不通,腹痛,泄泻,反胃吐食,绕脐痛,腹胀,肠鸣。

下脘(任脉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呕吐,食谷不化,痞块,虚肿。

建里(任脉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水肿,腹痛,呕逆。

中脘(任脉穴;募穴——胃;八会穴之腑会)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癫痫,腹痛,呕逆,食不化,便秘。

上脘(任脉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癫痫,黄疸,腹痛,呕逆,食不化,泄泻。

巨阙(任脉穴;募穴——心)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6寸。

主治:胸痛,心悸,呕吐,吞酸,癫痫,胃痛,反胃,腹胀,呕逆,惊悸,黄疸。

鸠尾(任脉穴;络穴;膏之原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剑突下1寸。

主治:腹痛,腹胀,癫痫,胸闷,咳嗽,心悸,心痛,呕逆,惊狂。

中庭(任脉穴)
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上,胸剑结合部。

主治:胸、胁胀满,心痛,呕吐,小儿吐乳,胸、腹胀满,噎嗝。

膻中(任脉穴;募穴——心包;八会穴之气会)
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悸,乳少,呕吐,噎嗝,胸闷,气短,咳唾脓血,心痛。

玉堂(任脉穴)
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气短,心烦。

紫宫(任脉穴)
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胸、胁支满,喉痹。

华盖(任脉穴)
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胸痛,喉痹。

璇玑(任脉穴)
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上,天突穴下1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胸、胁支满,喉痹。

天突(任脉穴;任脉、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瘿气,梅核气,噎嗝。

廉泉(任脉穴;任脉、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颈部,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主治:舌下肿痛,舌缓流涎,舌强不语,暴喑,吞咽困难,舌根缩急,舌纵涎出,舌干,口舌生疮,中风失语。

承浆(任脉穴)
位置:面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主治:口歪,齿龈肿痛,流涎,暴喑,癫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