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

合集下载

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的分类有色金属按其性质、用途、产量及其在地壳中的储量状况一般分为有色轻金属、有色重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半金属五大类。

在稀有金属中,根据其物理化学性质、原料的共生关系、生产工艺流程等特点,又分稀有轻金属、稀有重金属、稀有难熔金属、稀散金属、稀土金属、稀有放射性金属。

一、有色轻金属有色轻金属一般是指密度在4.5克/厘米3以下的有色金属,有7种,包括铝(Al)、镁(Mg)、钠(Na)、钾(K)、钙(Ca)、锶(Sr)、钡(Ba)。

这类金属的共同特点是:密度小,化学活性大,与氧、硫、碳和卤素的化合物都非常稳定。

对这类金属的提取和工业生产,通常采用熔盐电解法或金属热还原法。

二、有色重金属有色重金属一般是指密度在4.5克/厘米3以上的有色金属,有12种,它们是铜(Cu)、铅(Pb)、锌(Zn)、镍(Ni)、钴(Co)、锡(Sn)、镉(Cd)、铋(Bi);锑(Sb)、汞(Hs)、锰(Mn)和铬(Cr)。

这类金属通常采用火法冶炼或湿法冶炼来提取和进行工业生产。

三、稀有金属稀有金属通常是指那些自然界中含量很少、分布稀散或难以从原料中提取的金属。

稀有金属按其某些共同点又将其细分为:(一)稀有轻金属稀有轻金属有4种,它们是锂(Li)、铍(Be)、铷(Rb)、铯(Cs)。

(二)稀有高熔点金属稀有高熔点金属有9种,它们是钛(Ti)、锆(Zr)、铪(Hf)、钒(V)、铌(Nb)、钽(Ta)、钨(W)、钼(Mo)、铼(Re)。

(三)稀散金属稀散金属有4种,它们是镓(Ca)、铟(In)、铊(Tl)、锗(Ce)。

(四)稀土金属稀土金属有17种,包括镧系元素以及和镧系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近似的钪和钇,它们是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钪(Sc)、钇(Y)。

(五)稀有放射性金属稀有放射性金属包括各种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镭(Ra)、锕(Ac)、钍(Th)、镤(Pa)和铀(U)及各种人造超元素钫(Pr)、锝(Tc)、镎(Np)、钚(Pu)、镅(Am)、锔(Cm)、锫(Bk)、锎(Cf)、锿(Es)、镄(Fm)、钔(Md)、锘(No)、铹(Lw)、轳(Rf)、钅杜(Db)、钅喜(Sg)、钅波(Bn)、钅黑 (Hs)、钅麦(Mt)共计25种。

有色知识

有色知识

1.有色行业概论有色金属包括铜、铝、铅、锌、镍等常用金属;钨、钼、锡、锑等稀有金属;金、银等贵金属;铈、镧等稀土金属,以及硅、硒等半金属,共计64种元素。

有色金属应用领域广泛,是保障经济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促进高新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材料。

1.1.行业分类国际上的研究机构大多数都将有色金属分为基本金属(Basemetals)、贵金属(Preciousmetals)、小金属(Minormetals)、稀土金属和半金属。

基本金属包括铜、铝、铅、锌、锡、镍六种金属,贵金属包括金、银、铂、钯、钌、铑、锇、铱,小金属主要包括钨、钼、锑、钛、镁等,稀土金属包括包括镧系元素及性质相近的钪和钇,共17种元素。

1.2.中国有色行业在全球地位从2002年开始,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第一生产大国。

特别是2003年投资迅速增长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且行业地位明显上升。

2007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2360.52万吨,比2006年增长23.4%,增幅比上年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

同2001年相比,2007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翻了2.75倍,过去的六年,有色金属行业产量年增长幅度在14%-25%之间。

1.2.1主要有色冶炼产品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截止2006年底,我国矿产粗铜生产能力为218万吨/年,当年实际生产192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4.9%,居世界第一位,精炼铜生产能力356万吨/年,当年实际产量30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7.2%,居世界第一位;氧化铝产能为1706万吨/年,当年实际生产137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8.5%,居世界第二位,电解铝产能1186万吨/年,当年实际生产936万吨,占全球产量的27.7%,居世界第一位;精炼铅生产能力为325万吨/年,当年实际生产271万吨,占全球产量的33.7%,居世界第一位;电解锌及精馏锌生产能力合计374万吨,当年实际生产26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26.1%,居世界第一位;电解镍产能为14.2万吨/年,不计中国近年来新出现的含镍生铁的产量,当年电解镍实际产量10.2万吨,占全球产量的7.7%;精锡生产能力为14.9万吨/年,当年实际生产13.2万吨,占全球产量的35.4%,居世界第一位;精锑生产能力为14.7万吨/年,当年实际产量14万吨,占全球产量的82.4%,居世界第一位;稀土冶炼能力为20万吨/年以上,当年实际产量为15.70万吨(其中:包括有关企业处理部分库存和回收利用钕铁硼废料所产出产品 4.04万吨),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

有色金属科普

有色金属科普

有色金属科普有色金属是指除了铁、钢以外的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铜、铝、锌、铅、镍、锡等。

这些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因此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铜是最早被人类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

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铜被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和热交换领域。

现代电线、电缆以及各种电气设备中都大量使用了铜制品。

此外,铜还常用于制作管道、合金材料和装饰品等。

铝是一种轻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热性。

由于其重量轻、强度高和抗腐蚀性好的特点,铝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和包装等领域。

现代飞机、汽车、建筑结构中都大量使用了铝合金材料。

锌是一种常见的有色金属,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锌常用于制作镀锌钢板,以增加钢材的耐腐蚀性能。

此外,锌还用于制作合金材料、电池、防腐剂等。

铅是一种重金属,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腐蚀性。

铅常用于制作电池、弹丸、防辐射材料等。

然而,由于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现在对铅的使用已经受到了严格限制。

镍是一种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温强度的金属。

镍常用于制作不锈钢、合金材料、电池等。

不锈钢是一种耐腐蚀性能特别好的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厨具、化工设备、医疗器械等。

锡是一种软质金属,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良好的焊接性能。

锡常用于制作焊接材料、包装材料和合金材料等。

在电子工业中,焊接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而锡是最常用的焊接材料之一。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有色金属外,还有一些其他有色金属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钨、钼、铬等,它们常用于制作高温合金、切削工具、电子元件等。

有色金属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有色金属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它们的应用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于有色金属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未来有色金属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关系

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关系

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关系1 什么是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都是指一些特殊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存在有着各自独特的重要性和价值。

有色金属是指具有良好导电、导热性能和较高的耐腐蚀性质的金属。

它包括铜、铝、镁、铅、锌、镍、钴等金属。

稀有金属也叫稀土金属,是一些在自然界中含量极少但在工业上十分重要的金属。

它包括钕、铽、钬、镝、铒、镱、普罗米修斯等金属。

2 有色金属与稀有金属的区别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虽然都是常见的金属,但它们在物性、用途和产地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物性上,有色金属一般有良好的电、热和导性能,而稀有金属则具有较强的光学、磁学和化学性质。

例如,稀有金属的氧化物和化合物在颜色、磁性和光电性质上都很出色。

用途上,有色金属多般用于建筑、电力、交通等日常生活领域,而稀有金属则更多地用于电子、高科技、军工、航空等领域。

稀有金属的高纯度、磁性、发光等特性在现代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产地上,有色金属多产于全球多个地区,如铜矿主要产于智利、秘鲁等国家,而稀有金属则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如中国和澳大利亚等。

3 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关系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是两种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金属。

稀有金属通常是有色金属的补充,它的高纯度、稀缺性、独特性为有色金属提供了更好的性能和应用空间,而有色金属的产出和利用也为稀有金属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举例来说,稀有金属镝和铁、钴、镍等有色金属合金化会提高材料的磁性能,广泛应用于电机、计算机、通讯、军工等领域。

又例如,镍是不可替代的磁性材料,而镍的含量在稀有金属中较为丰富。

总之,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各有其独特的物性、用途和价值,但在现代工业中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什么是有色金属?都有哪些特点

什么是有色金属?都有哪些特点

什么是有色金属?都有哪些特点在目前已知的107种元素,对于其中的金属元素,各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有的分为铁金属(ferrous meta-ls)和非铁金属(non-ferrous metals)两大类:铁金属系指铁及铁合金;非铁金属则指铁及铁合金以外的金属元素。

有的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

有色金属是指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所有的金属。

中国在1958年,将铁、铬、锰列入黑色金属;并将铁、铬、锰以外的64种金属列入有色金属。

这64种有色金属包括:铝、镁、钾、钠、钙、锶、钡、铜、铅、锌、锡、钴、镍、锑、汞、镉、铋、金、银、铂、钌、铑、钯、锇、铱、铍、锂、铷、铯、钛、锆、铪、钒、铌、钽、钨、钼、镓、铟、铊、锗、铼、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硅、硼、硒、碲、砷、钍。

在历史上,生产工具所用的材料不断改进,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

因此历史学家曾用器物的材质来标志历史时期,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

到17世纪末被人类明确认识和应用的有色金属共8种。

中华民族在这些有色金属的发现和生产方面有过重大的贡献(见冶金史)。

进入18世纪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许多新的有色金属元素的发现。

上述的64种有色金属除在17世纪前已被认识应用的8种外,在18世纪共发现13种。

19世纪发现39种,进入20世纪,又发现4种。

能源、信息技术和材料被称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是现代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能源及信息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

按1981年世界资料统计,铜、铝、铅、锌、镍、锡、金、银8种有色金属的产量虽仅为钢产量(7亿吨)的5.4%,但其产值则达到钢产值的50%以上。

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现代金属材料体系。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人民日常生活及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

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都离不开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材料简介

有色金属材料简介

有色金属知识简介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把铁、锰、铬及其合金称为黑色金属,把其他金属及其合金称为有色金属。

与钢铁等黑色金属材料相比,有色金属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是现代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铝、镁、钛等具有相对密度小,比强度高的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行业;银、铜、铝等具有优良导电性和导热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器工业和仪表工业;铀、钨、钼、镭、钍、铍等是原子能工业所必须的材料,等等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电力、通讯、建筑、家电等绝大部分行业都以有色金属材料为生产基础。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有色金属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

它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战略物资,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资料的重要材料。

有色金属定义定义:狭义上的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总称。

广义的有色金属还包括有色合金。

有色合金是以一种有色金属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而构成的合金。

有色金属分类(1).有色纯金属分为重金属、轻金属、贵金属、半金属和稀有金属五类。

(2).有色合金,按合金系统分:重有色金属合金、轻有色金属合金、贵金属合金、稀有金属合金等;按合金用途则可分:变形(压力加工用合金)、铸造合金、轴承合金、印刷合金、硬质合金、焊料、中间合金、金属粉末等。

(3).有色金属按化学成分分类:铝和铝合金材、铜和铜合金材、铅和铅合金材、镍和镍合金材、钛和钛合金材。

按形状分类时,可分为:板、条、带、箔、管、棒、线、型等品种。

(4).在有色金属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1.按照比重来分,铝、镁、锂、钠、钾等的比重小于5,叫做“轻金属”(密度小(0.53~4.5g/cm3),化学性质活泼,如铝、镁等. )2.而铜、锌、镍、汞、锡、铅等的比重大于5,叫做“重金属”。

(一般密度在4.5g/cm3以上,如铜、铅、锌等;)3.象金、银、铂、锇、铱等比较贵,叫做“贵金属”,4.镭、铀、钍、钋等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金属”,5.还有像铌、钽、锆、镥、金、镭、铪、钨、钼、锗、锂、镧、铀等因为地壳中含量较少,或者比较分散,人们又称之为“稀有金属”。

有色金属划分表

有色金属划分表

有色金属划分表
有色金属[Metallurgy]non-ferrous metal,狭义的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

广义的有色金属还包括有色合金。

有色合金是以一种有色金属为基体(通常大于50%),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而构成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指除去铁(有时也除去锰和铬)和铁基合金以外的所有金属。

有色金属可分为重金属(如铜、铅、锌)、轻金属(如铝、镁)、贵金属(如金、银、铂)及稀有金属(如钨、钼、锗、锂、镧、铀)。

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电阻比纯金属大、电阻温度系数小,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常用的有色合金有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镍合金、锡合金、钽合金、钛合金、锌合金、钼合金、锆合金等。

由于稀有金属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时也将它们从有色金属中划分出来,单独成为一类。

而与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并列,成为金属的三大类别。

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
稀有金属:W、Ti、Mo、V、Nb 等。 放射性金属:Ra、Th、U等 半金属:Si、Ge、B 等。
铝及铝合金

铝及铝合金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金属 结构材料。航空上主要用于飞机的蒙皮、 隔框、长梁、桁条和锻、铸件等。一架 波音747客机,需要消耗约18.6吨铝,航 天技术上主要用于气动加热温度在150℃ 以下的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行器,也用在 卫星、航天飞机等其他航天器结构上。
(2)常见黄铜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类 别 普 通 黄 铜 特 殊 黄 铜
牌号 H96 H68 H62 HSn62-1 HPb74-3 HMn58-2
σb/MPa 退火
250 300 300
硬化
400 400 420 400
用途举例 散热器、冷凝器管道 弹壳、冷凝器管道 散热器、弹簧、铆钉垫圈丝网 船舶零件 钟表零件、汽车零件 海轮零件、电讯器材
不可热 处理强 化
防锈铝
硬铝 超硬铝
Al –-Mn Al-–Mg Al-Cu- Mg Al-Cu- Mg-Zn Al-–Mg -Si–Cu
3A21 (LF21) 5A05 (LF10) 2A11 2A12 7A04 7A09 2A14 2A50 2B70 2A80 (LY11) (LY12) (LC4) (LC9) (LD10) (LD5) (LD7-1) (LD8)
2 铜的合金化及分类
1. 铜的合金化 2.铜合金的分类
按成形方法 变形铜合金 铸造铜合金 黄铜Cu – Zn
按化学成分
白铜Cu – Ni
青铜除黄铜和白铜外的所有铜合金。
3 常用铜合金
1.黄铜
(1)成分及牌号
普通黄铜——Cu-Zn合金 特殊黄铜——Cu-Zn+Al、Mn、Si等其它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色金属“十二五”规划及铝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发布时间:2012年01月30日】【来源:原材料司】【字体:大中小】一、关于《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解读问:《规划》编制的依据是什么?答:有色金属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编制,并与有色金属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发改委正在编制的“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生产力布局调整规划、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我部其它司局编制的节能减排规划、再生金属推进计划等进行了有机衔接,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保障、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取得了一致。

问:能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过程吗?答:2009年7月,《规划》编制工作开始启动,历经规划研究、规划起草、规划衔接、专家论证等阶段。

广泛听取了国务院相关部委、地方工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等各方面意见,多次组织业内专家进行修改论证。

规划编制过程是一个统一行业发展认识,凝练行业发展思路的过程,是集体智慧的成果。

问:《规划》基于怎样的行业发展背景和形势编制的?答:《规划》编制是基于对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五个判断”。

一是有色金属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材料支撑,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有色金属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建筑、机械、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

从长远发展看,在我国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过程中仍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需要有色金属在高精尖产品发展方面有重大突破。

2010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3093万吨,表观消费量约3424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

总的看,有色金属品种较多,尽管不同品种发展特征不一致,但在国内外需求带动下产业仍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二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已具备由大到强转变的良好基础。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主要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及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行业快速发展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重金属环境污染等事故时有发生,节能减排任务繁重。

四是行业发展要素约束增强。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新形势,以及国内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日趋强化。

五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西方国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资源、市场、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迫切要求有色金属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问:《规划》编制的主要思路和方向是什么?答:基于对行业发展背景和形势的判断,我们提出了《规划》编制的主要思路和方向。

一是体现“四个转变”。

“十二五”时期,有色金属工业要由注重规模扩张型向生态产业发展模式转变,要实现产业、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由注重主业生产经营向注重生产和服务协调发展转变;由注重国内资源开发向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开发转变;由注重国内向注重国内和国际两个空间发展转变,加快产业转移。

二是立足“三个支撑”。

有色金属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但考虑国内资源、能源短缺,其发展要立足支撑国内下游市场发展需求;考虑我国资源分布不均、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的国情,要立足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考虑无论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还是节能减排,都要立足技术进步的支撑。

三是坚持“一个主题”。

《规划》明确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贯穿全篇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规划》明确了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了主要任务、重大专项。

问:《规划》是引导未来五年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能介绍一下《规划》征求意见的情况吗?答:《规划》征求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统计局、银监会、证监会、电监会、工程院,国家能源局、各地方政府工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五矿集团、中铝公司、中色集团、中咨公司共56家单位意见。

共接到49家单位的回复,其中,25家无不同意见,其它23家的反馈材料汇总整合为33条意见,经过认真研究,15条完全采纳,18条部分采纳。

在论证阶段,邀请业内专家召开了《规划》论证会,专家论证组由工程院院士孙传尧等16名专家组成,孙传尧任专家组组长。

问:《规划》包括的有色金属品种范围及确定依据?答:有色金属产业共涵盖64种金属,本《规划》范围主要包括十种常用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只是在具体任务如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和提高资源保障力度中,涉及了较多有色金属品种,包括稀土稀有金属、稀散金属等。

其原因是这十种金属在有色金属产业中占主导地位,合计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的比重超过95%,销售收入比重超过85%;同时,这十种有色金属也是当前统计部门采用的。

特别要说明的是稀有稀土金属作为稀缺的战略资源,我司正在编制《稀有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因此,在本《规划》中没有涉及相关内容。

问:《规划》中“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如何确定的?答:在具体指标的选择上,主要选择能够引导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主要指标,以及国家已发布的相关规划中已经提出明确要求的指标。

“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铜、铅、镁、电锌冶炼综合能耗分别降到300千克标煤/吨、320千克标煤/吨、4吨标煤/吨和900千克标煤/吨及以下,电解铝直流电耗、全流程海绵钛电耗分别降到12500千瓦时/吨和25000千瓦时/吨及以下。

2015年,前10家企业的冶炼产量占全国的比例为铜90%、电解铝90%、铅60%、锌60%。

问:有色行业产业布局调整遵循怎样的原则,如何引导有色行业进一步优化布局?答:“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优化产业布局上取得了一定进步。

部分冶炼产能已开始逐步向资源能源丰富的地区转移,2010年西部地区电解铝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51%,锌产量占56%,镁产量占50%,分别比比2005年上升5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32个百分点。

但随着生产要素的变化,部分产品产业布局亟待优化。

电解铝、镁冶炼等产能严重过剩,2010年开工率分别只有70%、60%。

《规划》明确“十二五”有色金属行业布局调整要统筹规划,坚持上大与压小相结合,淘汰落后与新上项目相结合的原则。

《规划》提出了引导行业进一步优化布局的方向和任务。

以满足内需为主,严格控制资源、能源、环境容量不具备条件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产能。

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积极引导能源短缺地区电解铝及镁冶炼产能向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有序转移。

逐步推进部分城市有色企业转型或环保搬迁。

在沿海地区,利用进口原料有序布局建设若干铜、镍基地。

选择条件合适的区域,依托拆解园区,充分利用国内外废杂铜、铝资源建设若干规模化的再生金属基地。

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鼓励在境外建设氧化铝、电解铝、铜、铅、锌、镍等产业园区。

同时,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建设若干资源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有色金属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支持建设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东(中)西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

问:“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的意义是什么?答:“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产品结构有所改善。

通过引进技术及装备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铝板带箔、大型工业铝型材、精密铜管箔、钛棒、镁压铸件等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初步满足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工业等重点领域对高精尖产品的需要。

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整体还处在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低端环节,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尚未形成,大多数企业实际上仅仅是有色金属某一环节的生产者。

矿山生产能力与下游冶炼、加工能力比例失衡,并呈扩大趋势,上下游行业的结构失衡日趋严重。

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品还不能实现国产化,新合金开发方面基本是跟踪仿制国外,航空航天用铝厚板、集成电路用高纯金属等产品仍主要依靠进口。

稀有金属产品也是以初级产品、中低档深加工产品为主,高端产品比重较小。

如我国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液晶显示屏用铟靶材却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同时,信息产业、新能源、新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有色金属工业提供重要支撑,在高精尖产品发展方面需要重大突破。

因此,在优化传统产业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具有重大的意义。

到2015年,实现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8%增加到15%。

问: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一直存在资源保障能力不强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如何提高我国资源保障程度?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有色金属的消费需求也快速增长,使得我国矿产原料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截至2010年,铜、铝、镍的自给率分别只有23%、54%和14%。

资源保障程度低成为制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矿山基础薄弱。

我国现有大型有色金属矿山多为20世纪50、60年代开发的,经过多年生产,普遍面临资源枯竭问题。

目前老矿山深部和周边找矿工作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可供建设的新矿山不多。

二是再生资源不能满足需要。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我国废旧有色金属的回收量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废旧有色金属进口国。

三是境外资源权益依然不多。

尽管我国企业境外有色金属资源利用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境外战略资源权益占有依然不能满足需要。

目前,我国企业境外铜矿资源实际权益仅占矿产原料进口量的不足4%;铝资源实际权益仅为矿产原料进口量的3%;锌资源实际权益仅为矿产原料进口量的2.8%。

《规划》把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是加快资源基地建设。

要优先在境外,其次在境内。

在境外,以加快境外铜、铝、铅、锌、镍、钛等原料供应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境外资源勘探,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依托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骨干企业,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开发机制,加快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境外矿产资源基地。

在国内,进一步加强重点成矿地带的普查与勘探,增加资源储量,提高查明资源储量利用率,积极开展现有矿山深部边部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以云南、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有色金属成矿带资源开发为重点,加快建设西部矿产资源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