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高镍锍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铅、锌和砷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2018年11月3日一、工作简况1.1方法概况1.1.1 项目的必要性高镍锍是镍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很重要的中间产品,其中所含的铅、锌、砷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镍产品生产质量和生产工艺中除杂工序的负荷,是原料投入生产工序前的重点关注对象。
现行有色行业标准《高镍锍化学分析方法》YS/T 252.1~.5包括5个部分,分别是镍重量法、铁磺基水杨酸光度法、钴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铜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及硫燃烧中和滴定法,没有铅锌砷的分析方法,为了有效指导生产和为贸易提供高镍锍中有害元素的检测方法,制定一个行业认可、方法准确可靠的高镍锍中铅、锌、砷含量的分析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高镍锍中铅、锌、砷含量的测定。
测定范围:铅0.02%~0.5%,锌0.01%~0.5%,砷0.02%~1%。
1.1.3 可行性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的镍钴生产基地、铂族金属提炼中心和国内第三大铜生产企业,其中承担集团公司最终产品及各类外购原料检测的检测中心,取得了17025国家认可实验室、甘肃省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专项计量授权等资质,拥有ICP-MS、ICP-AES、直读光谱仪、X-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诸多国内外先进的检测仪器,项目成员多次参与国家标准、ISO标准、有色行业标准的起草、验证等工作,具有丰富的方法研究经验。
高镍锍作为生产电解镍的主要原料,在镍金属原料贸易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交易量逐年增大,仅金川公司每年的采购量近3万吨。
其中所含的铅、锌、砷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镍产品生产质量和生产工艺中除杂工序的负荷,是原料投入生产工序前的重点关注对象。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已成为全国各实验室进行微量及常量检测项目分析的主流手段,该设备具有检测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检出限低等优势,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高镍锍中杂质元素的方法,为高镍锍生产、贸易提供数据结算的依据,填补了有色行业标准没有铅、锌、砷分析标准的空白。
有色金属行业建设工程资料标准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修订试行)1。
总则1.1 为了加强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工程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保证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标准。
1。
2 本标准适用于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建筑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标准.1.3本标准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使用国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系列标准。
2。
基本规定2.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施工综合质量的检查、评定、考核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按本标准附录1的要求进行检查记录。
2.2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
按规定必须检验的均应实行见证取样送检。
凡涉及工程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相关专业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
(2)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3)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未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质量应报工程质量监督站核验。
2.3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建筑工程实行质量等级评定制度。
本标准中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评定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
2。
4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质量验收、质量等级评定:(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00系列标准及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2)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4)工程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带材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彩色涂层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合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卷材辊涂涂层线生产的,供建筑、家用电器、饮料罐盖、瓶盖、交通运输等行业用的彩色涂层铝及铝合金板,带材(以下简称板材和带材)。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28-1987 金属拉伸试验法GB/T 1720-1979(198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GB/T 1740-1979(1989)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T 1766-1995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 1771-199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 3190-1996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3194-1998 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的尺寸允许偏差GB/T 3199-1996 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包装、标志、运输、贮存GB/T 4957-1987 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方法GB/T 6739-199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 6987.1~6987.21-1986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6987.22~6987.23-1987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6987.24-1988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9266-1988 建筑涂料涂层耐洗刷性测定GB/T 9286-1988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GB/T 9780-1988 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GB/T 11942-1989 彩色建筑材料色度测量方法GB/T 16259-1996 彩色建筑材料人工气候加速颜色老化试验方法GB/T 16865-1997 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GB/T 17432-1998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分析取样方法GB/T 17748-1999 铝塑复合板YST 432-2000 铝塑复合板用铝带3 要求3.1 产品分类3.1.1 产品的牌号、状态、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208-063T-Y)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2018-0613T-Y)铜磁铁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汞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测定法编制说明(送审稿)中华人民共和国鲅鱼圈海关2019年4月10日铜磁铁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汞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测定法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8]31号)、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等25项行业标准任务落实会会议纪要的通知”(有色标秘[2018]41号)确定《铜磁铁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汞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测定法》(项目编号:2018-0613T-YS)起草单位为鲅鱼圈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验(独立实验室验证)单位为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化矿金属材料检测中心、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参加二验(协同试验)的单位为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分析测试中心、甘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金昌综合实验室、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防城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锦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参加协同试验。
2 标准编写原则和编写格式本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15《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3 标准编写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金属矿产已成为各国的战略资源。
铜磁铁矿已成为铜和铁冶炼的主要原料全国年利用含铜磁铁矿数千万吨。
由于铜磁铁矿含有较高的铜、硫和磷,铜含量在0.1~1.5%、硫含量在0.5~6%、磷含量在0.5~6%。
现有的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基本以铜含量小于0.1%、硫含量小于0.5%、磷含量小于3%为基础,而铜量大于0.1%为特例。
有色金属行业制定了YS/T 1047-2015《铜磁铁矿化学分析方法》系列标准,但未包括汞含量测定方法。
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

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色金属行业在国内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我国不断完善有色金属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色金属行业的相关内容。
一、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标准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标准是指对有色金属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等进行规范的标准。
它的制定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也可以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参考依据。
1. 有色金属产品分类的技术标准有色金属产品繁多,根据不同的材料和用途,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比如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等产品都有相应的技术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产品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尺寸偏差、表面质量等要求,确保产品的性能稳定和合格。
2. 有色金属加工工艺的技术标准有色金属的加工工艺也是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标准的一部分。
这些工艺包括熔炼、铸造、锻造、挤压、轧制等过程,通过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可以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内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
3. 有色金属产品的环境保护标准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色金属行业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标准,以及资源的节约利用等要求。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二、有色金属行业质量管理制度有色金属行业质量管理制度是指对有色金属产品生产、销售等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制度。
它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产品质量,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 有色金属原材料的供应管理有色金属原材料作为有色金属产品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有色金属行业需要制定原材料的供应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可追溯。
2.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有色金属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材料加工、组装、检验等环节,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制度。
通过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编制说明(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夏新媛王恒赵秀荣2015年05月09日《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编制说明1前言铜原矿是指从铜矿中直接采出的矿石,铜的平均品位不是很高,大多在百分之几之间。
铜尾矿,又称铜尾砂,是由矿石经粉碎,精选后所剩下的细粉砂粒组成。
大量的尾矿堆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由于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尾矿作为二次资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这些铜原矿和尾矿中有毒有害元素含量较高,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49号文对进口铜精矿中氟含量做了限量规定,同时GB20424-2006中对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给出了限量规范,要求铜精矿中氟含量不得大于0.1%。
作为对堆积铜原矿和尾矿的周边环境来说,氟对地下水和植物的危害最终转移到对人体的伤害,因此有必要开展铜原矿和尾矿中氟含量的检测。
2任务来源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秘[2014]第22号”《关于印发《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行业标准任务落实会会议纪要的函》,《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由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定于2015年完成。
3编制原则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4国内外标准现状与国内外标准的对比4.1经查询,国内外对铜原矿和尾矿中氟含量的检测尚无标准,国内相关标准包括包括:1)铁矿石氟含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6730.28-2006;2)锡精矿化学分析方法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819.15-2006;3)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3884.5-2012;4)煤中氟的测定方法GB/T4633-2014;5)磷矿石中氟和氯的测定离子色谱法SN/T2993-2011;6)铁矿石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B/T6730.69-2010;7)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B/T3884.12-2010;4.2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包括:[1]段慧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的氟化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1;[2]刘在美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铜矿石中氟量的不确定度分析[J],有色矿冶, 2009,1;[3]谢立进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冰铜中氟[J],有色矿冶,2014,6;[4]孙红英等.锡精矿中氟的测定新方法[J],土壤与环境,2002,4;[5]高华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铝土矿、赤泥中的氟[J],山西科技,2004,2;[6]周玉文等.铜精矿中氟离子测定方法的研究[J],甘肃科技,2010,26(21):47-48;[7]王俊荣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中国测试技术,2005,3. 5前期准备从连云港口岸进口的铜原矿来自世界各地,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过对其中的氟含量进行长期监测,寻找到典型的氟含量样品;通过与国内几家大型的矿产品冶炼公司合作,筛选到铜尾矿样品,从而最终形成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水平样品。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有色金属是指除了铁、钢之外的所有金属,主要包括铜、铝、镍、锌、锡、铅等。
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了规范有色金属行业的生产、加工和贸易活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主要包括产品质量标准、生产工艺标准、安全生产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等内容。
其中,产品质量标准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对于保障用户权益、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产品质量标准中,通常包括产品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内容,这些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环境和用户需求,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生产工艺标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它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生产工艺标准通常包括原材料选用、生产设备选型、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点等内容,这些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充分考虑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以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靠。
安全生产标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它对于保障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标准通常包括生产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预案等内容,这些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确保生产过程安全稳定。
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环境保护规定和控制要求,它对于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保护标准通常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要求、环境风险评估等内容,这些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以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总的来说,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有色金属行业质量标准

有色金属行业质量标准有色金属行业是指以金、银、铜、铝和其他贵重金属为代表的一类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的产业。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有色金属行业在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柱作用。
为保证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制定质量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有色金属行业的质量标准以及其重要性。
有色金属行业的质量标准是对有色金属产品进行评价和验证的依据。
通过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可以规范有色金属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
一方面,质量标准可以规定有色金属产品的基本性能指标、技术要求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帮助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质量标准也可以为有色金属产品的购买者提供明确的指导,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产品,保障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有色金属行业的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产品标准和过程标准。
产品标准是针对具体的有色金属产品而制定的,它规定了产品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等。
例如,对于铝合金板材来说,产品标准中可能会涉及材料的成分、机械性能、表面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等方面的要求。
过程标准则是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设备、工艺和管理等方面制定的标准。
过程标准的制定可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有色金属行业的质量标准制定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
制定质量标准的过程通常由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共同参与。
首先,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会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了解当前行业的情况和需求。
然后,他们会形成专门的工作组,进行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在制定质量标准的过程中,他们会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与讨论和辩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经过多次的评审和公示,质量标准才正式发布和实施。
有色金属行业的质量标准对于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质量标准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通过服从于质量标准,企业可以不断改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工艺,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市场份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板芯组件用铜管》(送审稿)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第四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6]214号),有色金属行业标准《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板芯组件用铜管》(计划编号2016-1954T-AH)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归口,由铜陵市宏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起草。
标准制定完成年限2019年。
2. 行业现状太阳能集热器作为一种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正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行业前景广阔。
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集热器中的一种。
其工作原理是:和铜管焊接成一体的吸热膜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通过铜管中的传热工质进行热交换。
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虽已广泛应用,但其中影响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热交换效率关键部件之一的铜管,目前国内尚无相应行业标准。
行业内,铜管技术不统一、通用性差,没有统一的技术依据。
制定《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板芯组件用铜管》行业标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太阳能行业的发展,为铜管的制作方和使用方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
3. 编制过程在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组织协调下,于2017年5月成立《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板芯组件用铜管》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组。
标准制定计划任务书下达后,铜陵市宏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编写组,确定了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制定了标准制定的工作计划、进度和要求。
本标准的起草阶段,编制组成员对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查阅、整理并对产品的要求或技术指标进行了研讨;通过与多用户、制造同行充分沟通;形成标准草案。
2017年5月至12月工作组先后组织召开了五次标准草案讨论会,逐章逐条对标准草案进行讨论,根据标准编写组的意见,通过整理、归纳和优化,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经2018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哈尔滨会议和2019株洲会议的讨论评审形成了目前的标准送审稿。
4. 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4.1 编制原则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原则编写。
本标准和太阳能行业相关标准及有色金属原材料行业相关标准协调配套。
4.2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板芯组件用铜管》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和订货单(或合同)内容等。
术语和定义主要对《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板芯组件用铜管》的排管、集管、吸热体、流道、铜管、平均直径、圆度、直度、定尺长度进行了定义。
未定义的专业术语在相关引用标准中均有表述。
如:GB/T 12936-2007、GB/T 16866-2006、GB/T 26974-2011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要求,主要包含铜管的产品分类、化学成分、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力学性能、工艺性能、晶粒度、非破坏性试验、清洁度、表面质量。
5. 关键参数的确定5.1 管材的牌号、状态、规格的确定管材的牌号确定为(T2、TU1、TU2、TP1、TP2)。
管材的供货状态确定为:拉拔硬(H80)、轻拉(H55)、软化退火(O60)、退火(O50)。
目前国内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轮廓采光面积大多在1.45m2~5.00m2区间,本标准将排管的外径确定为φ8mm、φ10mm、排管的壁厚确定为0.5mm~0.8mm;将集管的外径确定为φ20mm、φ22mm、集管的壁厚确定为0.6mm~1.0mm。
直管的不定尺长度范围确定为300mm~5000mm。
需方需要其他牌号、状态、规格管材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2 管材化学成分的确定管材的化学成分和现行的国家标准GB/T 5231协调一致。
5.3管材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的确定目前太阳能行业在加工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过程中基本都使用圆形截面形状的管材。
考虑到标准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本标准将管材的截面形状规定为圆形。
5.3.1 管材的平均外径和壁厚的允许偏差的确定本标准确定的管材的外径和壁厚允许偏差与GB/T 16866-2006、GB/T 17791-2017中规定值对照说明;通过上述表格对照,本标准管材的外径和壁厚允许偏差的规定值和标准GB/T 16866-2006、GB/T 17791-2017协调一致,只是尺寸范围分档根据太阳能行业的现状和GB/T 16866-2006、GB/T 17791-2017有所不同。
5.3.2管材(直管)定尺长度允许偏差的确定本标准确定的管材(直管)定尺长度允许偏差与GB/T 16866-2006、GB/T 17791-2017中规定值对照说明;通过上述表格对照,本标准管材(直管)长度允许偏差的规定值和标准GB/T 16866-2006相比,精度略有提高;和标准GB/T 17791-2017协调一致。
尺寸范围分档根据太阳能行业的现状和GB/T 16866-2006、GB/T 17791-2017有所不同。
这些主要是基于保证焊接后的铜管对角线公差和平面翘度公差。
根据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轮廓采光面积,对定尺长度的直管可直接进入铜管与吸热膜的焊接工序,所以对直管长度允许偏差要求略有提高。
5.3.3 管材圆度的确定本标准未退火的直管圆度的规定值和标准GB/T 16866-2006、GB/T 17791-2017协调一致。
标准GB/T 16866-2006、GB/T 17791-2017中对未退火直管圆度的规定值能够满足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后续的铜管和吸热膜的焊接要求。
5.3.4未退火的直管直度的确定本标准确定的未退火的直管直度与标准GB/T 16866-2006、GB/T 17791-2017中规定值对照说明。
通过上述表格对照,本标准未退火直管直度的规定值和标准GB/T 16866-2006、GB/T 17791-2017相比,精度均有提高;尺寸范围分档根据太阳能行业的现状和GB/T 16866-2006、GB/T 17791-2017也有所不同。
并对管材端部切斜度规定为不大于0.25mm;和GB/T 16866-2006中切斜度不大于0.4mm或外径的2.5%相比,精度提高;这些主要是基于保证铜管和吸热膜进行自动化的铜铝复合压力焊、超声波焊、激光点焊的焊接可靠性。
直管的直度和圆度这些形状位置公差直接影响铜管和吸热膜的焊接质量,所以本标准中对直管的直度和圆度的要求较高。
5.4 管材力学性能的确定本标准管材的力学性能和现行的国家标准GB/T 17791-2017协调一致。
为确定管材的力学性能指标,编制组收集了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等生产单位的部分生产实测数据。
实测TP2 H80 抗拉强度(R m/MP a)频数和频率分布表306090120150180409004114134154174194213179318057实测 TP2 H80 抗拉强度(R m /MP a )频数直方图实测 TP2 O60 抗拉强度(R m /MP a )频数和频率分布表2023302362392422452482514060801001203479951246实测 TP2 O60 抗拉强度(R m /MP a )频数直方图实测 TP2 O60 屈服强度(R e /MP a )频数和频率分布表1061.0064.067.070.073.076.079.020304050607082.084.0618224500实测 TP2 O60 屈服强度(R e /MP a )频数直方图实测 TP2 O60 延伸率(A /MP a )频数和频率分布表2044.0047.050.053.056.059.062.040608010012014016015337291001实测TP2 O60 延伸率(A/MP a)频数直方图5.5 管材工艺性能的确定轻退火(O50)、软化退火(O60)的管材确定为扩口试验、压扁试验;拉拔硬(H80)、轻拉(H55)的管材确定弯曲试验(在需方有要求时进行)。
本标准管材的扩口率通过上述表格对照,本标准管材扩口率的规定值和标准GB/T 17791-2017协调一致。
尺寸范围分档根据太阳能行业的现状和GB/T 17791-2017有所不同。
5.6 管材晶粒度的确定本标准管材的晶粒度和现行的国家标准GB/T 17791-2017协调一致。
5.7 管材非破坏性试验的确定本标准管材非破坏性试验确定为涡流探伤试验、水压试验、气压试验。
(水压试验、气压试验二选一)。
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耐压标称值为0.6MPa;加权安全因素,耐压实验压力为1.5×0.6MPa=0.9MPa。
水压试验压力最小值确定为0.9MPa,在该压力下稳压至少15s,管材应无泄漏和永久变形;气压试验压力最小值确定为0.6MPa,管材完全浸入水中至少10 s应无气泡出现,和现行太阳能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协调一致。
管材进行水压试验时,管材最大试验压力可按公式(1)、(2)计算。
P=2S×t/(D-0.8t) (1)P t=n×P (2)式中:P ——管材最大耐压标称压力,单位为牛顿每平方毫米(N/mm2);P t——管材最大耐压试验压力,单位为牛顿每平方毫米(N/mm2);t ——管材壁厚,单位为毫米(mm);D ——管材外径,单位为毫米(mm);S ——材料许用应力,硬态管S =63 N/mm2,半硬态管S =50 N/mm2,软态管S =41.2 N/mm2;n ——加权安全系数(推荐值n=1~1.5);5.8 管材清洁度的确定轻退火(O50)、软化退火(O60)的管材内表面残留物(总量)应不大于0.025g/ m2。
拉拔硬(H80)、轻拉(H55)状态的管材的内表面残留物(总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通过上述表格对照,本标准管材清洁度要求比GB/T 17791-2017中清洁度要求高;尺寸范围分档根据太阳能行业的现状和GB/T 17791-2017有所不同。
6.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6.1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虽已广泛应用,但影响热交换效率关键部件之一的铜管无相应行业标准。
本标准的制订,推动了太阳能产业的标准化和技术进步;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为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板芯组件用铜管的制造方和使用方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
6.2本标准的制定填补了国内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板芯组件用铜管产品标准的空白。
7. 与国际标准、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尚未发现相同或相近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无相关测试数据对比情况。
8. 与国内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该标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与现行的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协调一致。
9.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10. 标准实施贯彻的建议建议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安排,将本标准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