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合集下载

四川省攀西裂谷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四川省攀西裂谷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系, 主要分 布在 盐 边 、 会理 、 冕 宁等 一 带 , 为 盐边 群 、 会 理群 、 登 相 营群 。①盐 边群 : 盐边 群 出露于 康滇 地 轴 中南 段 西侧 , 岩性 主要 为板 岩 、 玄 武岩 、 片岩、 千 枚 岩、 变 质凝 灰岩 、 变质 玄 武 岩 , 局 部 夹 砂 岩 。② 会 理 群 出露 于康 滇地 轴 中南段 东侧 , 岩 性 主要为 片岩 、 板
第 2 2卷 第 5期
2 0 1 3 年 5 月
中 国 矿 业
CH I N A M I NI NG M AGAZI NE
Vo l _ 2 2 ,NO . 5
Ma v 2 01 3
四 川省 攀 西 裂谷 成 矿 带成 矿 地 质 特 征 及 找 矿 方 向
李建忠,胡琴霞,余金元,杨福立,南争路
LI J i a n - z h o n g, HU Qi n — x i a,YU J i n - y u a n, YANG Fu — l i , NAN Zh e n g — l u
( No . 1 2 Te a m ,Go l d Ex p l o r a t i o n Br a n c h o f Ar me d P o l i c e , Ch e n g d u 6 1 0 0 3 6 , Ch i n a )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0 9
作 者 简 介 :李 建 忠 ( 1 9 7 4 一) , 男, 云南人 , 1 9 9 7年 毕 业 于 中 国地 质 大 学( 武汉) 资源学院 , 武警黄金第十二支 队副总 工程师 , 高 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工作 。
变质作用复杂 , 产出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 素有“ 矿 产资 源聚宝 盆” 的美誉 , 是 近 年 来 地 质 找 矿 和 科 学 研 究 的

四川省木里县布昌金矿找矿前景分析

四川省木里县布昌金矿找矿前景分析

27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四川省木里县布昌金矿找矿前景分析张剑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布昌金矿位于四川省木里县境内,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唐央乡行政区管辖,位于唐央乡人民政府移动10KM 处,总面积约21.16km 2。

在区域内并未设置矿业权,也没有矿权争议。

同时,周边内早已设置四川省木里县博念沟金矿、四川省木里县麦地龙乡拉绒金矿等探矿权。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四川省木里县布昌金矿找矿前景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四川省;木里县;布昌金矿;找矿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4-0027-2收稿日期:2020-07作者简介:张剑波,生于1965年,汉族,四川南充人,本科,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

木里县城以北有200km 的林区公路可以抵达唐央乡,而唐央乡到步昌有简易的乡村公路可以通行。

拟选靶区内部分地段因地势平坦设有简易公路,为交通运输提供便利。

但是部分地形地势具有一定的坡度,致使其难以通行,需要借助人力、畜力进行运输,交通运输总体而言,交通运输较为便利。

1 金矿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布昌地区大地构造主要位置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与扬子陆地相接合的部位。

其主要有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多岛海、中生代中晚期陆内俯冲以及新生代陆内三次不同类型造山时间演化而成的。

三次造山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促使其成为成矿期最为重要的三期。

现阶段,与布昌地区相邻的区域咋便宜发现一系列酸性岩体相关的大中型斑岩铜矿。

由此可见,在布昌地区内,金、铜矿不仅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2 金矿矿区地质情况2.1 地层区域分布地层主要包括奥陶系人公组、瓦厂组、志留系米黑组、三叠系领麦沟组、中三叠统三珠山组、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以及上三叠统喇嘛垭组等。

奥陶系人工组主要是指灰色石英砂岩夹深灰色千枚状板岩。

阿坝州概况(9页)

阿坝州概况(9页)

政区位置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

是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地方,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

政区沿革战国时,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阿坝州始有建制。

西汉置汶山郡。

晋、隋袭旧制有所拓展。

唐代建置时有兴废,演变频繁。

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维川郡。

元为土司制度之始,明置于茂州、威州、松潘卫,分辖各土司及千户所。

清设茂州、理番厅、松潘厅、懋功厅。

民国之初改厅州为县,继后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后改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松潘、茂县、汶川、理县、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县及草地65部、20个土司、11个屯守备。

1935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州境内转战停留达16个月之久,创建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少数民族革命政权,阿坝州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最多的地区。

长征途中,党中央先后在阿坝州召开了两河口、卓克基、芦花、沙窝、毛儿盖、巴西等10次政治局会议(含扩大会议、常委会议、非正式会议),这些会议确定了红军北上抗日等关系中国革命命运的重大战略方针。

全州13个县被四川省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县。

1950年1月,建立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 1953年撤茂县专区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更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政区划分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223个乡(镇),1354个行政村。

政区面积人口幅员8.42万平方公里。

2010年末户籍总人口898846人,其中:农业人口697255人、非农业人口201591人。

总人口中,藏族占56.6%,羌族占18.5%,回族占3.3%,汉族占21.4%,其他民族占0.1%。

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政区自然特征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

四川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案例

四川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案例

四川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案例一、引言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在近年来,四川省政府积极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等方式,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四川省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案例。

二、四川的生态优势四川省地处青藏高原和盆地的交汇区域,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其地理位置和地貌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包括高山、森林、湖泊、河流等。

同时,四川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生态优势为四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1. 高山资源四川拥有大量的高山地区,如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

这些高山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黄金、银、铜等。

同时,高山地区还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探险。

2. 森林资源四川的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资源丰富。

这些森林不仅为四川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竹子等原材料,还为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四川的森林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能够保护水源、减少土壤侵蚀、调节气候等。

3. 湖泊和河流资源四川拥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如峨眉山、青城山、九寨沟等。

这些湖泊和河流不仅为四川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景点。

四川的湖泊和河流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4. 动植物资源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

这里拥有大量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如大熊猫、川金丝猴、川东云豹等。

保护和开发这些动植物资源,不仅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能够带动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四川生态优势的转化案例1. 生态旅游四川的生态优势为其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川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物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四川省政府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推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例如,四川的九寨沟、稻城亚丁等景区成为了国内外游客争相前往的旅游目的地。

中国黄金储量最多的十大地区1、山东73...

中国黄金储量最多的十大地区1、山东73...

中国黄⾦储量最多的⼗⼤地区1、⼭东73...中国黄⾦储量最多的⼗⼤地区1、⼭东 732.09吨2、⽢肃 579.56吨3、江西 555.73吨4、云南 359.96吨5、四川 303.56吨6、河南 300.41吨7、内蒙古 297.48吨8、陕西 297.41吨9、⿊龙江 295.35吨10、贵州 238.64吨中国黄⾦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是很不均衡的,中东部地区是中国探明⾦矿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地区。

我国前⼗⼤黄⾦储量省份分别为是⼭东省、⽢肃省、江西省、云南省、四川省、河南省、内蒙古⾃治区、陕西省、⿊龙江省、贵州,这10个d地区黄⾦资源储量占全国黄⾦总储量的68.58%。

⼭东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较丰富,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黄⾦储量位居全国第1。

⼭东是黄⾦资源和产⾦⼤省,胶东半岛⾦矿集中了全国1/4的黄⾦资源储量,其中90%以上集中分布在招远、莱州地区,并且该地区远景资源/储量可观,⼭东省内黄⾦权益资源量为732.09吨。

莱州⾃古以来就是黄⾦矿产地,莱州及附近地区⾦矿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黄⾦⽣产基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矿富集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黄⾦储量第⼀市。

另外⼭东招远也是黄⾦分布的主要地区,据称⼭东招远黄⾦资源⾮常丰富,且分布集中。

河南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中国矿产资源⼤省之⼀。

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7种,居前10位的有44种。

江西省为环西太平洋成矿带的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并且主要以有⾊⾦属和稀有矿产为主,也是中国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较⾼的省份之⼀。

云南被称为“有⾊⾦属王国”,有25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三名,54种矿产储量居前⼗位。

长期以来,云南省的黄⾦产量在全国各省份中都排在第4位。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概况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概况

[收稿日期] 2001Ο12Ο28;[修订日期] 2002Ο07Ο25[作者简介] 李文光(1952年- ),男,广西贺县人,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情报室高级工程师1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概况李文光(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河北涿州 072754)[摘 要]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能源矿产、化工矿产分布相对集中。

该区内的鄂尔多斯能源富集带、陕甘川有色金属矿产富集区、柴达木化工矿产富集区、塔里木油气富集区及阿尔泰有色金属富集区等已成为吸引投资颇有前景的地区。

但目前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能源矿产;化工矿产;资源优势;开发[中图分类号]P6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Ο2427(2002)03Ο0106Ο07西部地区地广物丰,特别是各类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成为西部大开发的良好资源条件。

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一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是西部地区的经济优势所在。

1 西部地区各省(区)矿产资源基本特征青海省[1-2]:该省是一个资源型省份,四大支柱产业———盐湖、水电、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中,有3个是矿产资源开发产业。

全省矿产资源较丰富,矿产品种类多,且分布较为集中,具有很高开采价值。

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25种,探明储量的矿产105种。

在入编全国储量表的88种矿产中,有53种矿产在全国名列前10位。

其中位居第一位的有11种矿产;位居第二位有6种;位居第三位有9种。

有大型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床,也有非金属和燃料矿产。

特别是盐类资源极为丰富,钾盐、镁盐、锂、溴、碘驰名中外。

青海省矿产中除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矿泉、玉石、碘矿等因各种原因目前尚难以估算其潜在价值外,全省64种矿产的总潜在价值达17125万亿元,居全国第一位。

浅析四川省金矿床资源储量概况及成矿类型

浅析四川省金矿床资源储量概况及成矿类型

2020年3月第40卷第1期四川地质学报Vol.40No.l Mar.,2020浅析四川省金矿床资源储量概况及成矿类型宋元宝】,杨怀超S白富政彳,张伟】,牟鸣屹1,侯从强】,杨志军】,王丹1(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2.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一大队,四川西昌614500;3.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四川绵阳621000)摘要:四川省岩金矿主要分布于阿坝州北部一东部及甘孜州和凉山州一盆地西部地区,其次是广元市一绵阳市西北部的“金三角”地区的分布特征。

通过研究和归纳,本文将矿床类型归纳为11个三级亚类,并根据该11个类型对矿床规模进行统计,得出了数量上四川省叹岩浆热液型金矿为主,其次为砂矿性金矿为主,再次为海相火山岩型金矿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省的金矿勘查工作程度、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评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为省内金矿的勘查开发利用及找矿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四川省金矿;资源储量概况;矿床成因类型中图分类号:P618.51,P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95(2020)01-0056-04DOI:10.3969/j.issn.l006-0995.2020.01.0121矿产地数■及分布1.1矿产地数量金矿是四川省重要的优势矿产之一叫有矿产地322处,包括砂金矿64处和岩金矿258处。

砂金矿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29处,小型22处,矿点9处;岩金矿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14处,小型67处,矿点174处(图1)。

1.2矿产地分布四川砂金矿分布范围很广,遍及全川100余个县(市),查明有资源储量的主要展布在嘉陵江、涪江、白龙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雅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其中以嘉陵江、涪江水系产出的砂金矿床比较集中%査明的资源储量占全省的60%。

岩金矿主要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东部及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盆地西部地区,其次是广元市-绵阳市西北部的“金三角”地区,其余地区仅零星分布e(表1、图2)。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一、什么是黄金中华民族是发现、生产和使用黄金最早的民族之一。

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

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金实质上是人所发现的第一种金属。

”时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那时人们用磨制的石器,将采来的自然金加工成各种形状的贡品和器物,渐渐地认识了黄金与众不同的特性。

黄金以它的美丽、稀有、名贵、稳定和极好的延展性倍受人类的喜爱。

金的化学元素符号是A u,它来自拉丁文AURNM,其原意为曙光,它是从朝霞一词衍生出来的。

黄金由于闪闪发光,人们习惯地把它和太阳相提并论。

古人崇拜黄金像崇拜太阳一样,因此有关黄金与太阳的传说很多,流传也相当广。

二、金矿原料特点1)金的原子序数为79,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第一副族(IB),属铜族元素。

其原子核由79个质子和112个中子组成,属奇-偶型核类,由此决定了金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很低。

金在自然界仅有一个稳定同位素197,金在常温下为晶体,等轴晶系,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少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

纯金为金黄色,含有杂质时其颜色可相应变化,如含银或铂时颜色变淡;含铜时颜色变深。

根据在试金板上划下的金的条痕色泽,可估计金的成色。

高成色金条痕为赤黄色;含1 0%的银时其条痕为悦目的金黄色;含银20~30%时为草黄色;银含量超过30%则具有黄中带绿的色调;含银超过50%则丧失金所固有的黄色而近于银白色。

金具有耀眼的光泽,白光下反射率平均为74%,随着含银量的增加,反射率增高,金硬度增大,密度减小。

故可根据硬度来确定金的成色(表3.18.1)。

金的挥发性极差,在熔点温度之上至1300℃几乎无挥发性,但在煤气和CO气氛中挥发性大大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跨青藏高原东缘和四川盆地,面积约56万多平方公里。

本省采金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即有人在茂县、荣经等地淘采砂金,清末民初采金渐盛,抗战时期采金达到高潮。

许多地质前辈曾先后在嘉陵江流域及西康地区进行过金矿资源调查,当时黄金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比重,1941年产金2008.687公斤,为历史最高年产量。


本省金矿资源丰富,区内绝大部分水系具有砂金矿化,岩金矿化也广泛分布在高原区及盆地周围,尤其川西地区几乎县县产金。

省内金矿地质工作起步晚,至70年代末,仅发现了一些小型矿床,且工作程度低。

进入80年代后,金矿地质工作发展迅速,首先在川北地区发现和勘查了一批大中型砂金矿床,使本区成为“川陕甘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80年代后期又实现了川西地区岩金工作的新突破。

黄金资源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发现金矿床(点)401处,分布在79个县(市)境内,,其中金矿床109处,包括岩金矿床33处(大型4处,中型11处,小型18处),砂金矿床71处(大型8处,中型36处,小型27处);伴生金矿床5处(中型3处,小型2处)。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181.353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72.427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3.75%,居第9位。

全省保有储量为158.369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69.070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00 9/5,居第8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28.014吨,砂金保有储量119.534吨,伴生金保有储量10.821吨,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69.820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88.549吨。

据目前正在勘查的38个矿床预测,可获储量247吨,其中“八五”期间可新增金矿储量124吨,包括岩金79吨,主要来自东北寨、小街、金洞沟等矿,砂金45吨,主要来自虎跳、盘龙、龙凤、刘营等矿。

黄金生产概况自1984年白水金矿建成投产以后,本省黄金工业发展迅速。

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建成黄金生产矿山17个,总生产能力为547公斤/年,占有储量为43.990吨,其中小型岩金矿山3个,生产规模为75吨/日,生产能力65公斤/年,砂金矿山14个(大型1个,中型4个,小型9个),生产规模为785万米s/年,生产能力482公斤/年。

目前在建矿山1个,“八五”拟建矿山21个,预计“八五”期间新增生产能力为2516公斤/年。

1989年全省黄金产量为1292公斤,居全国第14位,矿产金产量719公斤,居全国第12位。

白水金矿为产金万两以上的矿山。

全省有7D余个县(市)产金,主要产金县(市)有青川、广元、平武、江油、白玉、康定等。

预计“八五”末期,全省矿产金年产量达1923公斤。

金矿地质特征四川省地跨扬子准地台、松潘一甘孜褶皱系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大致以龙门山一安宁河为界,分为东西两区。

东部四川盆地,地形平缓,构造简单,岩层分布稳定。

西部川西高原,经历了强烈下沉和剧烈的褶皱变动,岩层普遍变质,火山活动频繁,侵入规模较大,是构造活动地区。

龙门山至西昌一带,以前震旦纪花岗岩为基础,长期屹立于三叠纪以前的大海中,时隐时显,构成四川东西两区的地质分界。

这里断裂发育,构造活动的长期断承性使本区具有多期岩浆活动。

由于四川全境地质构造的复杂多样,为金矿的形成和赋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川省金矿类型主要有:(1)产于太古宙一元古宙绿岩带中的石英脉一蚀变岩型金矿,如黄金坪、三r家村。

(2)产于碳酸盐岩、碎屑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如东北寨、丘洛。

(3)产于碳酸盐岩中的脉状金矿,如耳泽、偏岩子。

(4)产于变碎屑岩
中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如金洞沟。

(5)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如龙背、机器房。

(6)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中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如缅萨洼。

(7)现代砂金矿,如白水、漳腊。

(8)伴生金矿,如呷村。

本省金矿的形成严格受地层岩性、岩浆活动和构造条件的控制。

省内原生金矿的分布多限于某些特定的层位内,层控特征明显。

已有的资料表明:太古宇康定群,中元古界会理群、碧口群、黄水河群,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太阳顶组,志留系茂县群,上二叠统宣威组、冈达概组,中上三叠统侏倭组、曲卡寺组、图姆沟组等七个层位,是省内金的主要矿源层,金丰度值一般在10一120ppb间。

各类矿床的产出和定位均发生在矿源层地层中,大部分属于近源成矿。

矿源层和容矿岩系多融为一体,成矿受到反映岩性、岩相特征的含金建造和地层层位控制,因而沿层找矿是四川省找金的重要准则。

岩浆活动对本省金矿形成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热源和部分金源。

许多金矿产于岩体中或边缘部位,在空间上紧密伴生,如机器房、缅萨洼,其矿石与岩体同位素组成一致。

已有的资料表明,本省与金矿有成因联系的侵入岩主要有晋宁期、印支一燕山期的中酸性岩与基性岩,金多产于其边缘或外接触带,尤其是岩体顶端的凹陷部位及岩株中。

本省金矿具有构造分级控矿特征,不同构造单元间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带,是控矿的一级构造,金矿化集中区均分布在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深断裂交汇部位。

侧翼次级主干断裂是控制矿脉群、矿田、蚀变带的主要构造,主干断裂派生的低序次断裂、韧性剪切带,褶皱构造轴部及转折端是金矿的主要容矿构造。

根据四川省金矿分布及其地质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成矿带:
1、川北成矿带位于秦岭褶皱系,松潘一甘孜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三个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缘接触带,是“川陕甘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金矿类型是现代砖金矿和微细浸染型金矿。

砂金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涪江、岷江三大水系上游及一、二级支流中。

这些水系源远流长,与区域地层、构造呈大角度交切,穿越了各时代含金地质体,对砂金成矿十分有利。

龙门山以西地区,三叠系矿源层广泛分布,褶皱、断裂发育,岷江、荷叶、虎牙、雪山等大断裂纵贯全区,具有形成微细浸染型金矿的良好条件。

2、川西北成矿带位于巴颜喀拉及玉树一义敦两个褶皱带的接触部位。

区内大面积出露三叠系含金地层,鲜水河断裂带纵贯全区,金矿化极为发育。

区内亦以砂金和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主,砂金主要分布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系的2—4级支流中,5—7级支沟常形成小而富的细谷砂矿。

3、康滇成矿带位于川西康滇地轴区,主要金矿源层为前寒武系康定群、会理群变质岩系。

本区为一长期构造裂谷活动带,为金的迁移、富集提供了良好条件。

本区金矿化特点以多金属矿化含金为主,因而金矿类型主要为石英硫化物脉型及与侵入岩有关的蚀变岩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