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镍矿的探索性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红土镍矿的探索性试验报告

红土镍矿的探索性试验报告

红土镍矿的探索性试验报告一、引言镍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制造、电池制造、化学工业等领域。

红土镍矿是一种新发现的镍矿石,其开采潜力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本试验旨在对红土镍矿进行探索性试验,确定其物化性质以及提取镍的潜力。

二、实验方法1.实验样品从红土镍矿矿石矿场中获得一定数量的样品。

2.矿石理化性质测定使用X射线衍射(XRD)仪器对红土镍矿样品进行分析,确定其矿石成分和结构。

3.金属镍提取将红土镍矿样品研磨成粉末,并进行酸洗,去除杂质。

然后,将矿样与还原剂(如焦炭)混合,在高温下进行焙烧还原反应,以将镍从矿石中还原出来。

最后,用盐酸进行提取,得到镍盐溶液。

4.镍含量测定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镍盐溶液中的镍含量。

三、结果与讨论1.矿石理化性质测定通过XRD分析,确定红土镍矿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镍矿石矿物(如赤铁矿、脆硬矿等)和一些杂质矿物(如石英、菱铁矿等)。

矿石结构为晶体结构,其中镍矿石矿物的晶格参数为…2.金属镍提取通过焙烧还原反应,成功从红土镍矿中将镍还原出来,并以盐酸形式提取得到镍盐溶液。

镍的还原率为…3.镍含量测定通过ICP-MS测定镍盐溶液的镍含量,得到平均含量为…。

这表明红土镍矿中富含镍元素,具有较高的镍含量。

四、结论通过探索性试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红土镍矿主要由镍矿石矿物和一些杂质矿物组成,其中镍矿石矿物含量较高。

2.红土镍矿中镍的还原率较高,并且成功提取得到镍盐溶液。

3.红土镍矿中的镍含量较高,具有潜在的价值。

某红土镍矿的探索性试验报告

某红土镍矿的探索性试验报告

某红土镍矿的探索性试验报告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各大矿业公司在矿产资源的探索上也越来越重视。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如何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成为每个矿业公司必须关注的主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某红土镍矿的探索性试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该试验大大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对本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试验内容本次试验针对一座红土镍矿展开,主要探测矿脉的深度、矿化程度等指标。

试验采用的装备是多功能地质雷达,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波在地下的反射来获取地质信息。

在进行试验之前,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对矿区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同时分析了历史数据与前期工作报告。

接着,我们使用无人机对矿区进行了卫星测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下深部探测。

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多功能地质雷达在矿脉深度等方面进行了探测。

该雷达具有多种探测模式,并可以实时获取测量数据,因此取得了较为精确的测量结果。

三、试验结果通过我们的探测,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矿脉深度较为浅,平均深度为100-120米。

2. 矿区内地质环境较为复杂,部分地区有明显的裂隙或者断层现象。

3. 矿脉粘结性相对较强,未受到较为明显的淋滤和冲蚀。

4. 矿化程度较高,属于一级矿体。

通过以上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红土镍矿可以被开采,并具有较高的开采经济效益。

同时,由于矿脉深度浅、地质环境复杂的特点,我们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减少开采的风险。

四、试验收获本试验进一步探索了多功能地质雷达在矿产资源探测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与传统的开采方法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多功能地质雷达可以显著提高开采效率,提高精确度和准确度,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前期探测工作的时间和耗费。

同时,本试验也为矿业公司的开采业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我们的试验,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1. 在开采中采用多功能地质雷达进行探测,可以提高开采效率和精度。

红土镍矿的探索性试验报告

红土镍矿的探索性试验报告

1 原料性能及其研究方法1.1 原料物化性能原矿来自印尼爪洼岛和苏拉维奇的红土镍矿,来样有四种,分不为Cy-1-A(破裂干燥后呈红色),Cy-2-A(破裂干燥后呈橙色),Cy-1-B(破裂干燥后呈橙色),Cy-2-B(破裂干燥后呈绿色),A为散料,B为块矿。

对来样分不测其水分,通过晒矿后再测水分,结果如表1-1。

晒后对块矿进行粗破,测其粒度组成,结果如表1-2。

对四种原矿采纳鄂式破裂机粗破(<5mm),再通过干燥(这种矿石的外在水分以吸附水状态存在,不易脱除,因此干燥是在120℃的风箱中干燥8小时后才进行下一步操作)、对辊机破裂,然后按重量比混合,形成一种混合原料,混合料的水分6.22%,作为我们的试验原料,混合料中Cy-1-A占43.0%,Cy-2-A 占29.7%,Cy-1-B占13.7%,Cy-2-B占13.6%,各组分的堆密度和粒度组成结果如表1-3,各组分取样磨细(<0.075mm占90%)后送矿冶研究院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4。

表1-1 来样的水分变化名称Cy-1-A Cy-2-A Cy-1-B Cy-2-B 来样水分/% 23.20 34.30 15.62 36.28晒后水分/% 13.65 23.84 6.69 4.73注:由于块矿不行测水分,只取块矿中的散料测其水分,而块矿中的实际水分比较大。

表1-2 来样的粒度组成/%种类粒度组成/mm+40 -40~+25 -25~+16 -16~+10 -10~+5 -5 Cy-1-A 10.2 9.8 12.3 13.1 19.7 34.9 Cy-2-A 0.8 2.9 5.9 10.9 16.2 63.1 Cy-1-B 45.2 19.9 8.6 5.8 6.0 14.4 Cy-2-B 64.6 10.4 3.7 2.9 4.3 14.1 注:对两组块矿进行粗破(手工锤击),来样中细小颗粒(-5mm)专门少,大部分是在筛分过程中产生。

红土镍矿中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肟比色法

红土镍矿中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肟比色法

红土镍矿中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肟比色法魏加林孔方杨津荣(日照钢铁有限公司质量检查部,山东日照,276806)摘要:本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在聚四氟乙烯烧杯中溶解样品,在碱性条件下,以丁二酮肟为显色剂,于520nm处测定吸光度,方法简便。

通过测定回收率,结果准确,满足镍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红土镍矿镍含量丁二酮肟比色前言镍,具有良好的磁性、可塑性和耐腐蚀性,主要用于合金及用作催化剂,镀在其它金属表面可以防止生锈。

我国镍矿类型主要为硫化铜镍矿和红土镍矿,由于硫化铜镍矿资源的减少,对红土镍矿的综合利用越来越重要。

现在,我国主要从菲律宾进口红土镍矿,且都是镍含量在0.9%—1.1%间的低品位镍矿砂。

1.实验部分1.1试剂与仪器盐酸(ρ1.19g/ml)硝酸(ρ1.42g/ml)氢氟酸(ρ1.15g/mL);高氯酸(ρ1.67g/mL);酒石酸钾钠(20%)氢氧化钠(10%)过硫酸铵(5%)丁二酮肟(1%):1g丁二酮肟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

乙醇(ρ1.05g/ml)镍标准溶液(1000μg/ml)镍标准溶液(10μg/ml):移取10ml镍标准溶液(1000μg/ml)于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贮存于塑料瓶中。

722型分光光度计1.2实验方法1.2.1 试料称取0.1000g试样,精确至0.0001g;1.2.2空白试验随同试料进行空白实验。

1.2.3测定(1)将试样倒入2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15ml盐酸,低温加热30分钟,加入5ml硝酸,5ml氢氟酸,继续加热溶解,待反应停止后,加入5ml高氯酸,加热至冒高氯酸白烟。

稍冷,用水冲洗烧杯壁,继续加热至体积约1ml—2ml。

稍冷,加30ml水溶解盐类,搅拌,待盐类溶解后,将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

(2)分取10ml试液于2个50ml容量瓶中,分别作参比液和显色液。

参比液:加试液后,加入10ml酒石酸钾钠溶液,10ml氢氧化钠溶液,5ml过硫酸铵溶液,混匀,加入2ml无水乙醇,用水定容,摇动容量瓶使之混匀,放置15分钟。

红土镍矿在菲律宾的初步地质调查报告

红土镍矿在菲律宾的初步地质调查报告

告红土镍矿在菲律宾的初步地质调查报人气:作者:次时间:2010-09-20 09:50:46 来源:质调查报告…surigao镍矿在菲律宾的初步地红土1, the resource field is investigated 矿区调查1. understand that explores situation, for so many years who explores the site, pleasesummary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included of time, recording and the data plusconsistence and difference.资源部的国土菲律年,1962宾年这些矿区有做初步的钻探与地质工作,当年1914,初步调查报告,(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bureau of mines,)做过镍矿矿业局(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附上一份镍铁在苏里高评估报告一份附上过钻探测试, ,nickel-iron resources of the surigao mar. 1942). 曰本与澳洲也做更高品红土层laterite, 品位尚佳,只做到一份镍1996年的地图与实验室化验报告,. 左右), 品位在1.8米以下位的硅镁层尚未深挖堀saporite (10-122. please check the mining claim permits, and exploration permits including holder, expiration date, legal issue, and the procedure of application. themost important is the mining permits have any mortgage,transfer, assignment or legal problem, and must be free and clearance. mpsa还在等待mpsa exploration, 矿产品享有协议(mpsa) , 三个矿区都是轵或是这些矿区都没有抵押担保等保证..e c c 的环保证明.当然commercial,以及可去矿业局(mgb)查绚调查移等..mpsa(由环境和自然资源部部长签发。

红土镍矿还原焙烧磁选的调查报告(3)

红土镍矿还原焙烧磁选的调查报告(3)

红土镍矿弱还原焙烧磁选项目研究报告作者:王春轶红土镍矿是含镁铁硅酸盐矿物的超基性岩经长期风化产生的,是由铁、铝、硅等含水氧化物组成的疏松的粘土状氧化矿石,由于氧化铁矿石呈红色,所以称为红土矿。

风化过程中镍自上层浸出,在下层沉淀,NiO取代了相应的硅酸盐和氧化铁矿物晶格中的MgO、FeO。

红土矿的化学和矿物学组成变化范围很大,特别是Fe/Ni和SiO2/MgO的重量比、化学和物理水含量。

矿石中镍元素和铁元素的分布具有一致性。

矿石中富铁的部分中往往镍含量也较高,其它部分相对较低。

这在理论上对此类矿石进行还原一磁选富集提供了可能性。

还原焙烧--磁选工艺的最大特点是生产成本低,能耗中能源由煤提供,每吨矿耗煤160~180Kg。

而火法工艺电炉熔炼的能耗80%以上由电能提供,每吨矿电耗560~600kWh,两者能耗成本差价很大,按照目前国内市场的燃料价值计算,两者价格相差3~4倍。

世界上工业化生产的只有日本冶金(Nippon Yakim)公司的大江山冶炼厂,其工厂的还原焙烧一磁选工艺流程为:原矿磨细后与粉煤混合制团,团矿经干燥后,高温进行还原焙烧,焙砂球磨后得到的矿浆进行选矿重选和磁选分离得到镍铁合金产品。

但是该工艺存在的问题仍较多,大江山冶炼厂虽经多次改进,工艺技术仍不够成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生产规模仍停留年产l万吨镍左右。

一、国内红土镍矿还原焙烧磁选研究现状国内对红土镍矿还原焙烧磁选方面做过深入研究的有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还有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有限公司,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做过相关的研究。

针对我公司红土镍矿弱还原焙烧磁选研究项目,我对国内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矿冶总院,长沙矿冶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及现状做了深入调查。

其中长沙矿冶研究院,北京矿冶总院和东北大学等针对我公司红土镍矿分别做了探索性试验。

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床特征及勘探论文

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床特征及勘探论文

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床特征及勘探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镍矿的需求量一直保持着高位增长趋势。

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红土镍矿,通过找矿工作以及前人对红土镍找矿工作的总结,指出红土镍矿床特征及勘探方法。

红土镍矿为地表风化壳型矿床,受地形控制明显,为超基性岩在热带及亚热带常年高温,多雨地区经风化,淋滤,沉积富集而成。

而由于受印尼矿业政策,气候条件,技术设备等影响,实现高效快速,低成本确定矿化区,有效勘探的勘探方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红土型镍矿床;超基性岩;勘探方法;印度尼西亚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进口镍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而全球探明的镍储量中,硫化镍约占三分之一,红土镍矿约占三分之二。

这种由超基性母岩风化,淋滤,沉积富集而成的红土镍矿,一般分布在赤道线两侧,即以赤道为中心纬度30°以内的热带国家。

矿床分布相对集中,如印尼尼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澳大利亚,古巴,巴西等。

印度尼西亚为中国主要红土镍矿进口国,其镍资源主要为基性,超基性岩体风化壳中的红土镍矿,主要分布在苏拉威西岛东部,延伸到哈马赫拉,奥比岛,瓦伊格奥群岛以及伊利安查亚的塔纳梅拉地区。

2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环境2.1超基性母岩体富镁超基性岩是红土镍矿矿床形成发育的物源基础,其主要来源于地壳下深部的软流圈,以铁镁为主。

矿区主要出露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经过中等程度的蛇纹石化,这类岩石类型利于红土镍矿床发育。

镍在超基性岩内以类质同象的形式代替镁,因此,富含铁、镍的超基性岩体是寻找红土镍矿的必要条件。

2.2 气候因素印度尼西亚镍矿带位于赤道附近,年平均气温30°以上,属岛屿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且滨海地区降雨富含盐分,促使超基性岩类风化,淋滤,沉积而富集成矿。

且雨季,旱季明显,出现干湿气候交替,有利于红土剖面淋滤流体中溶解组分达到饱和。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红土型镍矿的成矿地质规律研究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红土型镍矿的成矿地质规律研究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红土型镍矿的成矿地质规律研究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是印度尼西亚南部的一个重要矿产区,其中红土型镍矿被认为是该区的重要资源。

本文旨在研究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红土型镍矿的成矿地质规律。

首先,该区的红土型镍矿主要分布在南纬0°-3°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区。

这些矿床的形成与岩浆作用有关,其中在新元古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火山岩和花岗岩的侵入产生了一系列的岩浆和热液,这些热液在地下流动时,与含镍的岩石反应,最终形成了红土型镍矿。

其次,该区红土型镍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性岩石的分解和氧化作用,如辉长岩、辉绿岩、橄榄岩等。

在这些基性岩石分解的过程中,相应地释放出了大量的镍元素,这些元素在地下随着水流的运移,最终被沉积成不同规模的矿床。

此外,该区域复杂的地质构造也对红土型镍矿床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地区同样经历了一系列强烈的地壳运动,其中包括北马露姑海脊、帕洛波和桑加山等断裂,这些断裂地带形成的裂隙和缝隙,成为了热液流动的重要通道和水力环境。

这些特殊的地质构造环境为热液流动和聚集提供了条件,加速了镍元素的聚积和矿物化过程。

最后,该区今后的红土型镍矿开采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当前的红土型镍矿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区,采矿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如果开采不当,将可能对周边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另一方面,该区域的红土型镍矿矿床比较分散,开采难度和成本相对较高,需要面临着技术和资金的不小挑战。

综上所述,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红土型镍矿的成矿地质规律是比较复杂的,其中包括岩浆作用、基性岩石的分解、地质构造等多个因素的作用。

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应对各种挑战,确保开采过程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尽量减少,在同时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发展。

以下是关于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红土型镍矿的相关数据:1.矿床分布范围:该区红土型镍矿主要分布在南纬0°-3°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料性能及其研究方法1.1原料物化性能原矿来自印尼爪洼岛和苏拉维奇的红土镍矿,来样有四种,分别为Cy-1-A (破碎干燥后呈红色),Cy-2-A (破碎干燥后呈橙色),Cy-1-B (破碎干燥后呈橙色),Cy-2-B (破碎干燥后呈绿色),A为散料,B为块矿。

对来样分别测其水分,经过晒矿后再测水分,结果如表1-1。

晒后对块矿进行粗破,测其粒度组成,结果如表1-2。

对四种原矿采用鄂式破碎机粗破(v 5mm ),再经过干燥(这种矿石的外在水分以吸附水状态存在,不易脱除,所以干燥是在120 C的风箱中干燥8小时后才进行下一步操作)、对辊机破碎,然后按重量比混合,形成一种混合原料,混合料的水分 6.22%,作为我们的试验原料,混合料中Cy-1-A占43.0%,Cy-2-A 占29.7%,Cy-1-B 占13.7%,Cy-2-B 占13.6%,各组分的堆密度和粒度组成结果如表1-3,各组分取样磨细(V 0.075mm 占90% )后送矿冶研究院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4。

表1-2来样的粒度组成/%粒度组成/mm种类-------------------------------------------------------------------------------------------------------------- +40 -40~+25 -25~+16 -16~+10 -10~+5 -5Cy-1-A 10.2 9.8 12.3 13.1 19.7 34.9注:对两组块矿进行粗破(手工锤击) ,来样中细小颗粒(-5mm )很少,大部分是在筛分 过程中产生。

表1-3各组分的堆密度和粒度组成/%粒度组成/mm种类堆密度/t•m -3—+0.830 -0.830~+0.212-0.212~-+0.106-0.106~+0.074-0.074Cy-1-A 0.89718.442.015.49.1 15.2Cy-2-A 0.97312.5 42.318.9 7.8 18.5Cy-1-B 0.88719.342.616.45.9 15.8Cy-2-B 0.93313.5 45.918.0 7.1 15.5试验原料1.00614.742.118.17.217.9表1-4 各组分的化学成分分析/%FeFe 2OAl 2Ca Mn C「种类TFeNiCoCu SQ 2MgOSIgO3。

3O O2 O3Cy-1-12.60.717.11.80.00244.44.10.615.30.0112.70.0260.240.81A 2 7 8 48 8 88 06 6 Cy-2-16.90.323.8 1.70.00235.64.1 0.6 12.10.0616.00.0630.381.08A 6 3 8 88 4 8 6 20 3 Cy-1-10.41.1 13.61.50.00345.3 4.20.7 19.8 0.0111.60.0130.190.72B 8 8 7 85 4 7 0 55 2 Cy-2-1.110.3 1.20.0080.001 44.63.4 0.3 24.3 0.0313.58.140.170.69B 74 05 8 8 17 4 5 2 混合12.50.7 17.01.70.00243.33.9 0.6 16.7 0.0313.30.0360.260.93料 4 77 08 5657从表 1-4 可以看出 ,试验原料全铁品位12.54%, Fe 2O a 17.07%,烧损13.37%,可见铁矿石中主要以褐铁矿形式存在。

全镍品位1.70%。

•其中主要脉石矿物二氧化硅 ,含里为 43.35%,氧化镁16.70%,为高镁质红土镍矿。

还原煤是来自新疆的褐煤, 经鄂式破碎机粗破(v10mm )后再用对辊破碎机细破(v 1mm ),既为我们的试验内配煤 ,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如表 1-5表1-5煤的工业分析从表1-5 可以看出,这种煤的挥发份含量高,灰分低,配入铁矿石中焙烧后对铁镍的品位降低不大。

1.2 研究方法前期探索性试验对原料分别进行了物理分选研究,火法研究,火法和物理分选相结合试验研究。

物理分选研究主要是对原料进行摇床试验、反浮选试验、强磁选试验;火法研究主要是试验采用原料内配煤的方法进行还原焙烧,通过改变焙烧的反应器(竖炉、马弗炉和微波炉)、焙烧的温度、时间等来研究焙烧制度对还原的影响,化验图1-1试验主流程图焙烧后经过破碎、磨矿、磁选,从而来实现铁镍和其他元素的分离富集;火法和 湿法相结合研究化验精矿 矿尾主要是对原料内配煤与不配煤两种情况进行焙烧后再做湿法处理。

试验主流程如图1-1 。

2试验结果及其分析2.1物理分选试验结果及其分析2.1.1摇床试验取原矿50g ,湿磨5min,-200目达95% ,进行摇床试验,试验过程中矿石分为中矿及尾矿带,但分带不是很明显。

过滤烘干制样后中矿和尾矿分别送去化验化验结果如表2-1。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中矿和尾矿中的铁镍出现了一些分离,中矿中镍高铁低,可见镍所存在的物质比较轻,而铁存在的物质要重,只是分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2.1.2反浮选试验由原矿性质得知,原矿中硅所占的比例较大达43.35%,因此可以利用反浮选脱除其中的硅。

反浮选试验采用的铁矿抑制剂为可溶性淀粉;采用十二胺作为捕收剂,浮选铝硅酸盐矿物;Ph调整剂为NaOH ;起泡剂为2#油,整个试验流程如图2-1所示搅拌NaOH (pH=9) 可溶性淀粉800g/t 4ml 十二胺200g/t 10ml图2-1反浮选试验流程取原矿50g,磨矿时间为5min,可溶性淀粉用量800g/t,十二胺用量200g/t.十二胺的活性在pH值为9时最强,所以试验过程中用NaOH溶液调节矿浆的pH值为9左右。

试验过程中气泡上的矿比较少。

试验数据如表2-2.从试验数据看出:尾矿中硅品位并没有得到降低,镍也没有出现分离。

调整剂改用碳酸钠与氧化钙的混合调整剂,碳酸钠:氧化钙按重量比为 1 : 4,取碳酸钠0.2g,氧化钙0.8g配制成100ml溶液。

该调整剂既可以调整ph值, 而且其中Ca2+是石英的活化剂。

试验流程如图2-2,原矿(50g)图2-2 调整剂对反浮选试验的影响流浮选脱硅效果仍然不明显。

可能是捕收剂捕收不到矿物。

做了水筛试验,磨矿5min后-200目大于95%,所以并不是磨矿细度太粗的问题,可能原因是:十二胺的捕收能力不大或加淀粉过多矿物都被抑制。

2.1.2.2改变抑制剂和捕收剂对反浮选试验的影响改用变性淀粉做抑制剂、季胺与羟戊酸作为组合捕收剂。

用量为变性淀粉800g/t,季胺200g/t,羟戊酸200g/t,试验流程如图2-3原矿(50g)图2-3 改变抑制剂和捕收剂对反浮选试验的影响试验中加羟戊酸以后气泡由大变为小,并且很丰富,比较正常。

试验结果如表2-4。

试验结果表明:反浮选脱硅效果还是不明显,可见二氧化硅以硅酸盐状态存在,或者以其它复杂形式存在,采用反浮选的方法不易脱除。

2.1.3强磁选试验取原矿50g,磨矿5min ,大致分为两份,配成矿浆浓度为25%的矿浆,分别在电流30A、磁场强度0.7T及电流40A、磁场强度0.9T的磁场中磁选。

磁选后过滤、烘干、称重、磨样、化验。

试验结果如表2-5.表2-5不同磁场强度的原矿强磁选试验结果精矿/% 尾矿/%磁场强度/Tr n Fe n Ni £Ni r n Fe n Ni £Fe £Ni0.7 27.10 22.74 1.21 45.25 24.19 72.90 10.23 1.41 54.75 75.810.9 30.00 16.69 1.59 40.73 34.39 70.00 10.41 1.30 59.27 65.61从表2-5可以有以下一些推测:原矿中大部分镍不是与铁赋存在一起,而可能以硅酸镍的形式存在;当磁场强度增大,反而不利于铁镍的分离;同时也能说明,原矿中的铁镍很分散,和其它元素的堪布紧密,不易分离,采用强磁选的方法来分离富集铁和镍是很困难的。

2.2火法试验结果及其分析原料准备后,根据红土镍矿中铁和镍的含量,按照化学反应:Fe2O3+3C=2Fe+3CO T和NiO+C=Ni+CO T,配加2倍煤粉,试验煤矿比为0.19 : 1,配料后加水调匀进行压团,干燥团块进行焙烧试验,采用竖炉、马弗炉、微波炉还原焙烧,通过改变还原焙烧的时间和温度,研究焙烧的情况,焙烧后通过改变磨矿的矿浆浓度和磨矿时间,研究磨矿对后续磁选分离的影响,并通过调节磁场强度来实现铁镍和其它元素的分离。

2.2.1采用竖炉进行还原焙烧221.1 焙烧温度对实验的影响通过采用竖炉进行还原焙烧,研究竖炉焙烧制度下,镍铁的还原情况,试验是在原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还原焙烧的温度,各组的温度大致在设定温度左右10 C波动,还原焙烧的时间为2.5h,取焙烧块20g破碎后进行湿式球磨,矿浆浓度50% ,焙烧1050 C 和1100 C 两组条件磨矿2min ,其它磨矿1min , 磁场强度1600Oe ,试验的结果如表2-6。

结果分析如图2-4,图2-5表2-6不同焙烧温度下实验结果分析图2-4不同焙烧温度下的精矿产率 图2-5不同焙烧温度下尾矿 Fe 、Ni 品位由以上图2-4可知,精矿产率随着温度上升有下降趋势, 在1100 C 达最低 点,然而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产率也随之增加。

其中, 1050 C 和1100 C 温度下磨矿时间为2min 。

可见,磨矿时间对产率有较大影响。

由图2-5可看出,物料(焙烧矿) 焙烧温度TFe// Crn Fen Ni护ezrn Fen NiZ eZ i%(反算)27.872.1 11.2 1.38500 0 330.3 69.5 10.9 1.3950 556 3100 30.469.3 11.2 1.50 050 2105 25.0 20.0 1.9 36.6 32.5 73.7 11.7 1.4 63.3 67.4 13.6 0 0 4 9 5 3 0 5 0 5 7 7 110 5.50 43.1 2.1 16.4 7.36 94.4 12.7 1.5 83.5 92.6 14.4 05 7 25 9 9 8 4 5 11520.3 20.4 2.2 28.0 30.9 79.3 13.4 1.2 71.9 69.0 14.7 1.47 2.516球磨时间50-7.52.00.5尾矿 Ni88509000.09501000105011001150焙烧温度/C精矿/%尾矿/% TNi/ %1.531.62 04349688149-2.5-5.0900 950 1000 1050 1100 1150焙烧温度/C的率产矿精矿100.0 141.51.0随着温度的升高尾矿中Fe 品位缓慢增加,在焙烧温度为950 C 出现最低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