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红土镍矿冶炼处理工艺
红土镍矿现有处理工艺

红土镍矿现有处理工艺红土镍矿属于氧化矿,目前国内使用的主要是来自印尼、菲律宾,是冶炼镍生铁的主要原料。
一般国内根据镍铁合金厂的需求进口,主要偏向于含镍在1.8%以上的的原矿,也有进口镍在1.3--1.7 中间,铁在20---40之间,用来冶炼中品味镍铁;还有国内工厂进口镍在1.0作用,铁在50的镍矿,主要是用来掺进铁矿里降低成本用。
镍矿主要用来冶炼镍生铁(火法),也有进口镍矿用来冶炼冰镍红土镍矿的镍含量低于硫化镍矿,过去不受重视,但随着可开采的硫化镍矿资源的日益枯竭和镍需求的价格抬高,企业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红土镍矿,国内甚至有些钢铁企业打算大量进口印尼红土镍矿,以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红土镍矿处理工艺现状为:1.火法工艺1)镍铁工艺镍铁是采用火法工艺处理镍红土矿的产品。
其工艺为:首先将矿石破碎到50-150mm,在回转窑煅烧,700℃产出焙砂,将其加电炉,再加入10-30mm的挥发性煤,经过1000℃的还原熔炼,产出粗镍铁合金,再经过吹炼产出成品镍铁合金。
2)镍硫工艺该工艺是在生产镍铁工艺的1500-1600℃熔炼过程中,加入硫磺,产出低镍硫,再经过转炉吹炼生产高镍硫。
生产高镍硫的主意工厂有:法国镍公司、印尼的苏拉威西.梭罗阿科冶炼厂。
3)还原焙烧-磁选法该法是利用粉煤灰作为还原剂,在450℃高温下强烈还原固相氧化镍和氧化钴,使焙砂中的镍和钴100%呈金属状态,然后通过湿式磁选回收镍和钴。
2.湿法工艺1)还原焙烧-氨浸工艺该法是由Caron教授发明,最早在古巴得到应有。
工艺为:将红土700℃温度还原焙烧成镍、钴合金,再经过多级逆流氨浸。
镍、钴等金属进入浸出液。
浸出液经硫化沉淀,沉淀母液再除铁、蒸氨,产出碱式硫酸内,煅烧后转化成氧化镍,也可经还原生产镍粉。
2)常压酸浸工艺该法是目前红土矿处理工艺研究较为热门的方向。
工艺为:对镍红土矿先进行磨矿和分级处理,将磨细后的矿浆与洗涤液和硫酸按一定的比例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将矿石中的镍浸出进入溶液,再采用碳酸钙进行中和处理,过滤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浸出液用CaO或Na2S做沉淀剂进行沉镍。
红土镍矿湿法冶炼工艺

红土镍矿湿法冶炼工艺
红土镍矿湿法冶炼工艺是一种将红土镍矿通过湿法冶炼过程转化为镍、钴等金属的工艺。
该工艺在冶炼过程中使用酸或碱溶液作为浸出剂,将红土镍矿中的有价金属溶解出来,再通过沉淀、萃取等步骤将金属分离出来。
红土镍矿湿法冶炼工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破碎与磨矿:将红土镍矿破碎成小块,然后通过磨矿机将其磨成细粉,以便于后续的浸出过程。
2. 酸或碱浸出:将破碎磨细后的红土镍矿与酸或碱溶液混合,通过搅拌浸出一段时间,使有价金属溶解在溶液中。
3. 固液分离:浸出后的溶液经过固液分离,将固体残渣与溶液分离。
4. 金属分离与提纯:通过沉淀、萃取等步骤将溶液中的金属分离出来,并进行提纯。
5. 电解精炼:对于纯度较高的金属溶液,可以通过电解精炼的方法将其转化为金属。
红土镍矿湿法冶炼工艺具有流程短、能耗低、污染小等优点,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该工艺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浸出剂的消耗量大、废渣处理难度大
等。
为了提高红土镍矿湿法冶炼工艺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性能,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如开发高效低耗的破碎磨矿设备、优化浸出剂配方、提高金属回收率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废渣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以实现红土镍矿湿法冶炼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红土镍矿冶炼工艺建设现代化镍铁厂

红土镍矿冶炼工艺建设现代化镍铁厂一、前言受经济危机影响,镍价在2008年急速下滑,国内成交价一度降到8万元/t,红土镍矿价格也随之狂跌,1.8%品位红土镍矿的港口价跌至每1千吨180~500元。
目前水泥、钢材和机电设备的价格处于低位,这正是建设现代化镍铁厂的好时机。
镍的表观消费量中,不锈钢消费约占总消费量的50~65%,电镀行业约占20%,在研究镍的消费量时首先要分析不锈钢的生产、消费所产生的影响。
二、我国原生镍市场巨大(一)不锈钢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将拉动镍消费量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锈钢生产消费快速增长。
铬镍系不锈钢是消费镍的主要不锈钢品种,由于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得到广泛应用,占不锈钢总产量的60~75%。
近年镍价和铬价高启,不锈钢企业着力开发铁素体不锈钢和节镍不锈钢,已取得一定成果。
但业内普遍认为,300系不锈钢仍将占据不锈钢总产量50%以上。
预计2010年我国不锈钢粗钢消费量将达1100万t,其中Cr-Ni 系不锈钢占600万t以上。
不锈钢产量的增长将拉动镍金属消费量增长。
不锈钢生产所需镍金属主要来源于金属镍、镍铁和不锈钢废钢。
随着不锈钢产量增加,我国镍金属依赖进口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
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净进口镍金属量15万t(包括精炼镍、镍铁、不锈废钢中含镍等),加上国内镍金属产量13万t,镍铁200万t,不锈废钢182万t,三者合计折合镍金属供应量约26万t,总的镍供应量约41万t。
(二)预计2010年,镍金属供应将继续依靠进口1、20l0年将比2007年增产150万t铬镍系锈钢,镍需求量将增加10~15万t。
2、我国不锈钢社会积存量低,而且不锈钢生产周期长,国内不锈废钢资源难以快速增加,不锈废钢进口也不可能大量增加,不锈钢废钢紧缺的局面将继续存在。
3、目前国内多家企业在海内外筹建镍(铁)厂,将会增加镍的供应。
但总体上看,由于受到基础设施、技术、资金、人文环境等方面的限制,进展较慢,规模偏小。
RKEF冶炼工艺概述

RKEF法冶炼工艺概述前言目前,国内外红土镍矿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火法和湿法两种冶炼工艺,湿法工艺是使用硫酸、盐酸或者氨水溶液作为浸出剂,浸出红土镍矿中的镍和钴金属离子,常见的湿法处理工艺有高压酸浸工艺(HPAL)、常压酸浸工艺(PAL)和氨浸工艺(Caron)。
火法工艺是在高温条件下,以C作还原剂,对氧化镍矿中的NiO及其他氧化物进行还原而得。
火法冶炼因具有流程短、三废排放量少、工艺成熟等特点,已成为红土镍矿冶炼的主要工艺。
目前国内外主要有4种火法工艺:烧结—高炉流程(BF法);回转窑—电炉熔炼流程(RKEF法);多米尼加鹰桥竖炉—电炉工艺;日本大江山回转窑直接还原法。
其中,RKEF 法是当今世界上火法处理红土镍矿的先进及成熟工艺,广泛地应用于各国冶炼厂家。
RKEF(Rotary Kiln-Electric Furnace)法始于上世纪50年代,由Elkem公司在新喀里多尼亚的多尼安博厂开发成功,具有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
在不锈钢产量大幅增幅的驱动下,RKEF法镍铁的生产能力急剧增加。
我国冶炼镍铁电炉炉容在不断地扩大。
额定容量25 MV A的炉型已经逐步退出主体炉型,进而33 MV A、36 MV A、48 MV A、51 MV A成为主体炉型。
与此同时,我国矿热炉生产镍铁的工艺流程更加合理,矿热电炉的总体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冶炼工艺技术更加成熟。
下面将概括介绍和讨论矿热电炉利用红土镍矿采用RKEF法冶炼镍铁的工艺技术。
1 工艺流程概述利用红土镍矿生产镍铁的RKEF冶炼工艺流程如图1.1:图1.1 RKEF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1)在露天料场进行红土矿的晾晒;大块红土矿的破碎、筛分、混匀。
(2)应用干燥窑对红土矿进行干燥;应用回转窑进行红土矿的焙烧预还原。
以此获得焙砂。
(3)矿热电炉熔炼焙砂生产含镍生铁。
(4)回转窑与电炉余热的利用。
(5)粉尘的收集与再利用。
RKEF工艺处理缅甸镍红土矿

关键词 : 镍红土矿 ; 干燥 ; 还原焙烧 ; 镍铁合金 ; 制粒 ; 回转 窑 ; 电 炉
中 图分 类 号 : T F 8 1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7 7 5 4 5 ( 2 0 1 3 ) 0 1 — 0 0 0 8 — 0 4
Tr e a t me n t f o r M y a n ma r Ni c ke l La t e r i t e wi t h RKEF Pr o c e s s
Z H AO J i n g — f u
( Sh e ny a n g Re s e a r c h I ns t i t u t e o f Non f e r r o u s Me t 1 , Ch i n a )
p r o c e s s o f l 5 5 0 ~ 1 6 0 0℃ a n d 1 4 5 O ~ 1 5 0 0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Ke y wo r d s: n i c ke l l a t e r i t e;dr y i n g;r e du c t i on r oa s t i ng;f e r r on i c k e l a l l o y;pe l l e t i z i n g;r ot a r y ki l n; e l e c t r i c
R KE F工 艺 中间试验 厂 。该 中问试 验厂 为世 界上 仅
有 的两座 之 一 , 2 0 0 8年 建 成 以来 , 开 展 了 多 项 中 试
试验 , 取 得 了大量 的试验 数据 。
f 1 1 r na c e
用红 土型镍 矿 冶炼 生产镍 铁 的方法 主要 有高 炉 冶炼 、 土 法 烧 结一 电 炉 冶 炼 、 烧 结 机 烧 结一 电炉 冶 炼、 回 转 窑 电 炉 冶 炼 ( 以下 称 RK E F工艺 ) E 1 - 7  ̄ 。
国外红土镍矿冶炼处理工艺

常见的红土镍矿冶炼处理工艺主要有湿法工艺和火法工艺。
湿法工艺是使用硫酸、盐酸或者氨水溶液作为浸出剂,浸出红土镍矿中的镍和钴金属离子。
常见的湿法处理工艺有高压酸浸工艺(HPAL)、常压酸浸工艺(PAL)和氨浸工艺(Caron)。
硅镁质型红土镍矿中镁含量高,浸出过程酸耗大,目前较多采用火法工艺处理。
常用的红土镍矿火法处理工艺有:电炉溶炼、高炉镍铁工艺、硫化熔炼等。
目前国外大部分采用湿法工艺冶炼红土镍矿。
美国:新型还原焙烧-氨浸法回收率提高还原焙烧-氨浸工艺又称为Caron流程,属于湿法冶炼工艺。
其主要流程为:矿石经破碎、筛分后在多膛炉或回转窑中进行选择性还原焙烧,还原焙砂用氨-碳酸铵溶液进行逆流浸出,经浓密机处理后得到的浸出液经净化、蒸氨后产出碳酸镍浆料,再经回转窑干燥和煅烧后,得到氧化镍产品,并用磁选法从浸出渣中选出铁精矿。
焙烧过程采用的还原剂主要是煤或还原性气体,其主要目的是将矿石中的镍和钴还原,而三价铁大部分被还原为磁性的Fe3O4,少数被还原成金属铁。
氨浸的主要目的是将焙砂中的镍和钴以络氨离子的形式进入溶液,而铁、镁等主要杂质仍以单质或氧化物的形式留在浸出渣中,从而实现镍、钴与铁等杂质的初步分离。
该工艺的优点是常压操作,浸出液杂质含量较少,浸出剂中的氨可回收;主要缺点是镍、钴回收率较低,镍的回收率为75%~80%,钴的回收率低于50%。
截止到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工厂采用该法处理红土镍矿。
为提高镍、钴回收率,美国矿物局最近发展了还原焙烧-氨浸法处理红土矿回收镍的新流程,简称USBM法。
该法的要点在于还原焙烧前加入了黄铁矿(FeS2)进行制粒,还原时用的是纯CO。
浸出液用LIX64-N作为萃取剂实现钴、镍分离,整个系统为闭路循环,有效地利用了资源。
据报道,用该法处理含镍1%、钴0.2%的红土矿时,镍、钴的回收率分别为90%和85%。
若处理含镍0.53%、钴0.06%的低品位红土矿时,钴的回收率亦能达到76%。
RKEF冶炼工艺概述

RKEF法冶炼工艺概述前言目前,国内外红土镍矿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火法和湿法两种冶炼工艺,湿法工艺是使用硫酸、盐酸或者氨水溶液作为浸出剂,浸出红土镍矿中的镍和钴金属离子,常见的湿法处理工艺有高压酸浸工艺(HPAL)、常压酸浸工艺(PAL)和氨浸工艺(Caron)。
火法工艺是在高温条件下,以C作还原剂,对氧化镍矿中的NiO及其他氧化物进行还原而得。
火法冶炼因具有流程短、三废排放量少、工艺成熟等特点,已成为红土镍矿冶炼的主要工艺。
目前国内外主要有4种火法工艺:烧结—高炉流程(BF法);回转窑—电炉熔炼流程(RKEF法);多米尼加鹰桥竖炉—电炉工艺;日本大江山回转窑直接还原法。
其中,RKEF 法是当今世界上火法处理红土镍矿的先进及成熟工艺,广泛地应用于各国冶炼厂家。
RKEF(Rotary Kiln-Electric Furnace)法始于上世纪50年代,由Elkem公司在新喀里多尼亚的多尼安博厂开发成功,具有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
在不锈钢产量大幅增幅的驱动下,RKEF法镍铁的生产能力急剧增加。
我国冶炼镍铁电炉炉容在不断地扩大。
额定容量25MVA的炉型已经逐步退出主体炉型,进而33MVA、36 MVA、48MVA、51MVA成为主体炉型。
与此同时,我国矿热炉生产镍铁的工艺流程更加合理,矿热电炉的总体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冶炼工艺技术更加成熟。
下面将概括介绍和讨论矿热电炉利用红土镍矿采用RKEF法冶炼镍铁的工艺技术。
1工艺流程概述利用红土镍矿生产镍铁的RKEF冶炼工艺流程如图1.1:图1.1RKEF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1)在露天料场进行红土矿的晾晒;大块红土矿的破碎、筛分、混匀。
(2)应用干燥窑对红土矿进行干燥;应用回转窑进行红土矿的焙烧预还原。
以此获得焙砂。
(3)矿热电炉熔炼焙砂生产含镍生铁。
(4)回转窑与电炉余热的利用。
(5)粉尘的收集与再利用。
对RKEF法工艺的流程,矿石内部的成分尤为重要,其中有至少3个指标,在生产时需要关注:(1)Ni品位,控制在1.5以上,最好2.0以上。
红土镍矿湿法冶金工艺综述及进展

红土镍矿湿法冶金工艺综述及进展发布时间:2021-09-13T22:49:50.056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覃春利[导读] 摘要: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是镍的资源的短缺导致冶炼越来越困难,所以镍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转向红土镍矿。
身份证号码:45012219860328XXXX摘要: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是镍的资源的短缺导致冶炼越来越困难,所以镍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转向红土镍矿。
红土中镍矿品位低,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提取矿产中的镍。
现在大多是使用火法,因为经济实惠,后期的富集比较简单。
相对来说湿法投资高、成本大,受矿产的含量影响一直处于研究阶段,但是回收率高,所以高效、低成本的湿法冶炼成为近年来研究者研究的重要对象,希望尽快运用于红土镍矿的冶炼中,本文对镍的冶炼现状和湿法冶炼发展进行讨论。
关键词:红土镍矿;湿法冶金工艺;进展相关背景目前镍产量70%来源于硫化镍矿,然而硫化镍矿资源日益减少,这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红土镍矿储量丰富,易于开采,是未来镍的主要来源,充分开发利用红土镍矿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土镍矿处理工艺包括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2种工艺,湿法冶金工艺具有能耗低、环境污染小、金属回收率高等优势。
1.镍的生产和消费情况镍产量对应其消费量具有一定时期的市场滞后性,供需平衡曲线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近些年,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原生镍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其镍行业的发展态势与全球镍行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国原生镍的供需格局状况,也决定了其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现状,至2017年,供需缺口继续扩大至540kt。
全球特别是中国不锈钢行业的迅猛发展,是原生镍消费量剧增的主要动力和途径,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不锈钢消费国呈现出旺盛的需求态势。
2.红土镍矿湿法冶金工艺应用的进展红土镍矿是由含镍橄榄石经长期风化、淋浸、蚀变、富集而形成的,由铁、铝、硅等含水氧化物组成的疏松粘土状矿石,其处理工艺根据矿物成分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分为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红土镍矿冶炼处理工艺主要有湿法工艺和火法工艺。
湿法工艺是使用硫酸、盐酸或者氨水溶液作为浸出剂,浸出红土镍矿中的镍和钴金属离子。
常见的湿法处理工艺有高压酸浸工艺(HPAL)、常压酸浸工艺(PAL)和氨浸工艺(Caron)。
硅镁质型红土镍矿中镁含量高,浸出过程酸耗大,目前较多采用火法工艺处理。
常用的红土镍矿火法处理工艺有:电炉溶炼、高炉镍铁工艺、硫化熔炼等。
目前国外大部分采用湿法工艺冶炼红土镍矿。
美国:新型还原焙烧-氨浸法回收率提高
还原焙烧-氨浸工艺又称为Caron流程,属于湿法冶炼工艺。
其主要流程为:矿石经破碎、筛分后在多膛炉或回转窑中进行选择性还原焙烧,还原焙砂用氨-碳酸铵溶液进行逆流浸出,经浓密机处理后得到的浸出液经净化、蒸氨后产出碳酸镍浆料,再经回转窑干燥和煅烧后,得到氧化镍产品,并用磁选法从浸出渣中选出铁精矿。
焙烧过程采用的还原剂主要是煤或还原性气体,其主要目的是将矿石中的镍和钴还原,而三价铁大部分被还原为磁性的Fe3O4,少数被还原成金属铁。
氨浸的主要目的是将焙砂中的镍和钴以络氨离子的形式进入溶液,而铁、镁等主要杂质仍以单质或氧化物的形式留在浸出渣中,从而实现镍、钴与铁等杂质的初步分离。
该工艺的优点是常压操作,浸出液杂质含量较少,浸出剂中的氨可回收;主要缺点是镍、钴回收率较低,镍的回收率为75%~80%,钴的回收率低于50%。
截止到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工厂采用该法处理红土镍矿。
为提高镍、钴回收率,美国矿物局最近发展了还原焙烧-氨浸法处理红土矿回收镍的新流程,简称USBM法。
该法的要点在于还原焙烧前加入了黄铁矿(FeS2)进行制粒,还原时用的是纯CO。
浸出液用LIX64-N作为萃取剂实现钴、镍分离,整个系统为闭路循环,有效地利用了资源。
据报道,用该法处理含镍1%、钴0.2%的红土矿时,镍、钴的回收率分别为90%和85%。
若处理含镍0.53%、钴0.06%的低品位红土矿时,钴的回收率亦能达到76%。
与原来的氨浸工艺相比较,新工艺大大提高了镍钴的回收率,降低了过程的能耗。
澳大利亚和古巴:硫酸加压酸浸法回收率高
硫酸加压酸浸工艺适合处理含氧化镁低的褐铁矿型红土矿,此流程最大的优势在于金属的回收率都能达到90%以上。
该技术首次用于古巴毛阿湾镍厂,被称为A-MAX-P AL技术。
古巴毛阿湾镍厂采用加压酸浸法处理低氧化镁含镍红土矿,其是世界上唯一采用高温高压直接酸浸红土矿提取镍和钴的工厂。
该厂采用的工艺较先进,工厂布置较紧凑,占地面积小,厂内环境清洁。
该厂处理的含镍红土矿如果在常压和常温下用硫酸溶液浸出,那么存在于矿石中大量的铁(该矿含68%氧化铁)容易进入含镍和钴的溶液。
然而,采用同样浓度的硫酸溶液,在高温高压(246℃,3.6MPa)下浸出,铁只有少量进入溶液中而镍和钴的浸出率都超过95%。
矿石中碱性氧化物的含量相当低,无须消耗大量的硫酸中和矿石中含量高的碱性氧化物。
加压浸出硫酸用量为每吨干精矿量的22.5%,浸出渣含铁51%,可作为炼铁原料。
浸出液送沉淀高压釜(118℃~121℃,压力为1MPa),通H2S沉淀出镍、钴、
铜等硫化物沉淀,产出含Ni55%、Co5.9%、Cu1.0%的硫化物精矿,送精炼厂用于进一步精炼。
由于约70%的红土矿资源属于褐铁矿型,高压酸浸技术广受关注,在技术上得到了较多改进。
从2000年以来,几家大公司,包括必和必拓、巴西国有矿业公司(CVRD)、加拿大的鹰桥公司(FalconBridge)等都进行了该技术的开发研究。
必和必拓公司和巴西国有矿业公司都倾向于用新流程生产混合硫化物或氢氧化物。
鹰桥公司采用了两步溶剂萃取法,镍从硫酸介质转入盐酸介质,然后将溶液高温水解,得到氧化镍产品和盐酸,盐酸可循环利用。
澳大利亚的莫林莫林(MurrinMurrin)、科斯(Cawse)和布隆(Bulong)3家公司采用加压酸浸新工艺的红土矿开发项目陆续投产运营,引起很大的关注。
这3家企业采用的酸性加压浸出技术与古巴莫奥公司生产中应用的工艺相近,只不过用卧式高压釜取代了莫奥公司的立式高压釜而已。
然而,回收步骤有以下区别:第一,在Cawse工艺中,混合氢氧化物是从高压浸出液中沉淀出来的,然后用氨浸出它们,接着再进行溶剂萃取和电积;第二,在Bulong工艺中,用H2S从高压浸出液中沉淀出混合硫化物,然后在有氧条件下浸出硫化物,接着再进行溶剂萃取、氢还原、压片等作业;第三,在Murrin工艺中,直接对高压浸出液进行溶剂萃取和电积。
而SGSLakefileld公司研究出一种高压酸浸方案,其特点为:在高压釜内加入元素硫和氧,就地产生硫酸。
这就不必在矿浆进入高压釜前进行预热,从而显著节约了设备成本。
加拿大:盐酸常压浸出工艺实现试剂循环使用
镍红土矿盐酸常压浸出比较成熟的工艺是加拿大切斯巴尔资源公司(ChesbarRe sources)开发的切斯巴尔法-氯化物常压酸浸工艺。
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喷雾热解工艺使浸出剂(盐酸)和中和剂(氧化镁)在流程中循环使用,从而大幅度降低了试剂消耗,废水排放量也大幅度减少,同时矿石中的镁得到综合回收。
常压酸浸法处理红土镍矿的一般工艺流程为:对镍红土矿先进行磨矿和分级处理,将磨细后的矿浆与洗涤液和酸按一定的比例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使矿石中的镍浸出进入溶液,再采用碳酸钙进行中和处理,过滤进行液固分离,得到的浸出液用硫化物做沉淀剂进行沉镍。
近年来,国外主要是针对红土镍矿中不同矿相在常压酸浸中的浸出行为进行了研究,如针铁矿相、蛇纹石矿相、蒙脱石矿相等矿相在常压酸浸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活性等,得出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成果。
有研究采用提高浸出温度、控制还原电位、加入催化剂盐、强化矿的前处理、加入硫化剂和预焙烧等方法强化镍和钴的浸出和抑制铁、镁等杂质金属的浸出,在减少酸耗的同时提高浸出的选择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有实验室研究了稀盐酸溶液还原浸出红土镍矿的工艺。
试验采用抗坏血酸作还原剂,用稀盐酸浸出低品位镍红土矿,在抗坏血酸用量与矿料质量比为3:l、浸出温度为60℃、浸出酸料质量比为2:7、固液比为1:4、反应时间为l小时的情况下,镍的浸出率达到9 5%,铁的浸出率也达到了95%以上。
同时,他们对盐酸直接浸出低品位镍红土矿也进行
了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盐酸直接浸出低品位镍红土矿,其镍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 0%,而铁的浸出为55%左右。
可见,盐酸常压浸出工艺虽然镍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同时矿石中的铁也被大量浸出,给后续的浸出液处理工序带来较大困难。
因此,该工艺应用于实际生产,还须解决铁被大量浸出的问题。
盐酸常压浸出工艺对于褐铁矿型和腐植土型红土矿都较适用,因此可简化采矿方案、增加采矿的经济性。
日本:回转窑还原-磁选生产镍铁工艺最经济
日本冶金工业公司投资的大江山冶炼厂采用回转窑高温(约1350℃)半熔融还原焙烧-水淬-跳汰重选-尾矿球磨-磁选的工艺直接生产含镍大于20%的镍铁合金用来生产不锈钢。
该工艺被称为大江山法,即回转窑还原-磁选法(又称克虏伯-雷恩法)。
日本大江山冶炼厂采用克虏伯-雷恩法处理新喀里多利亚的红土镍矿,主要工艺流程为:原矿经干燥、破碎、筛分处理后与石灰石、石英砂以及焦炭按比例混合制团,团矿经干燥和高温还原焙烧,生成海绵状的镍铁合金,合金与渣的混合物经水淬冷却、破碎、筛分、磁选或重选等处理,得到粗镍铁粒,而夹杂有金属微粒的炉渣再返回处理,然后将此产品运往川崎钢厂作为不锈钢生产的原料。
这也是世界上唯一采用回转窑直接还原熔炼氧化镍的方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冶炼温度较低,因此产出的镍铁粒中C、Si、Cr、P等杂质含量较低。
其最大的优点是能耗小、生产成本低,这主要是由于回转窑的能效很高,且使用廉价燃料,能耗中85%的能源由煤提供。
日本大江山冶炼厂开发的残积型红土镍矿回转窑高温(约1350℃)半熔融还原焙烧生产粒铁工艺是截至目前被认为最为成功的技术,也被业界公认为是最为经济的残积型红土镍矿处理方法。
该工艺的实质是以矿物自身被还原的金属铁作为镍的捕收剂,实现镍的高效回收。
与回转窑干燥预还原-电炉熔炼法相比较,大江山法不消耗焦炭(用煤还原),用电负荷仅为前者的40%,投资也只有前者的50%。
与常压硫酸直接浸出工艺相比较,大江山法基本不消耗化学试剂,无废水排放,对环境影响小,且镍回收率高。
但大江山法的关键———半熔融物料在回转窑内的结圈控制技术,掌控难度很大,加之日方的技术封锁,多年来一直没有推广应用。
但从节能、低成本和综合利用(处理低品位氧化镍矿)镍资源的角度分析,这一工艺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
随着不锈钢产业的迅速发展,全球硫化镍矿资源的逐渐减少和开采难度的增加势必推高电解镍的生产成本,不锈钢冶炼成本难免水涨船高,而加强红土镍矿的利用成为必然趋势。
我国红土型镍矿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以及青海等地区,目前只有部分矿山得到开发利用,且基本为中小型矿山。
红土镍矿资源主要以中低品位为主,因此研究开发清洁高效的低品位镍红土矿资源处理技术十分必要。
根据国内企业目前所掌控的红土矿资源,借鉴并深入研究国外先进的红土镍矿冶金技术,结合国内新工艺方法的研究和系统集成,实现红土镍矿中伴生元素的综合利用,对缓解我国资源的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