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陆地》参考教案
地球上的陆地2

课题
2、地球上的陆地
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
1、了解地球上的陆地,主要是指七大洲的资料。
2、清楚地球上陆地资源。
难点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预习
学习新课
进行探索
1、导入:上次课我们了解了地球上的海洋资源,现在我们来了解地球上的陆地。
2、预习新课,提出“大陆漂移说”
地球上的资源:
实践小活动
1、导入:陆地虽然在地球上只占了30%左右,但地球上的七十多亿人却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我们要值得好好地了解我们的地球。
2、深入学习:
地球上的景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大的刚果盆地、世界最高的非洲高原、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的亚马孙平原。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地球上的资源:油田、南非的黄金和钻石、水力资源、森林资源、荷兰的风车、澳大利亚的羊毛、因纽特人的“雪屋”。
板书设计
2、地球上的陆地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人类探险的目的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六(上)第1课教案
课题
2、地球上的陆地
课时
第二课时
重点
1、了解地球上的陆地,主要是指七大洲的资料。
2、清楚地球上陆地资源。
难点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复习
学习新课
看书,把地球上的陆地共有七块,它们的名称分清楚。
认真阅读小资料内的东西,把它积累下来。
在你认为不懂的地方用“?”标示出来。
3、深入学习
七大洲是指: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2)使学生掌握大陆和岛屿的概念及区别;(3)培养学生绘制地图和观察地球仪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2. 大陆和岛屿的概念及区别3. 世界的海陆分布4. 中国的海陆分布5. 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大陆和岛屿的概念及区别。
2. 教学难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中国的海陆分布。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2. 小组讨论法:讨论大陆和岛屿的概念及区别;3. 实践活动法:绘制地图,展示世界的海陆分布和中国的海陆分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介绍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1)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2)讲解大陆和岛屿的概念及区别。
3. 教学环节二:讨论世界的海陆分布(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讨论世界的海陆分布;(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教学环节三:讨论中国的海陆分布(1)让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图,了解中国的海陆分布;(2)小组讨论中国的海陆分布特点及意义。
5. 教学环节四: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1)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价值;(2)讨论保护海洋资源的方法和措施;(3)提高学生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6.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陆地和海洋的探索游戏:通过在线地图工具,让学生实际操作搜索不同大陆和海洋的位置。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第13课《地球上的陆地》教学设计1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第13课《地球上的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地球上的陆地》是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第13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分布、地形地貌以及人类活动对陆地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陆地的多样性和人类活动与陆地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陆地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地球上的大陆、岛屿、半岛等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陆地分布、地形地貌以及人类活动对陆地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做到环保还需要指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分布、地形地貌以及人类活动对陆地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陆地资源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上的陆地分布、地形地貌以及人类活动对陆地环境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保护陆地资源的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地图、图片和实例等,以便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于展示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地形地貌的图片和实例,如高山、平原、沙漠等,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陆地地形地貌的多样性。
13、陆地上的陆地

(1)投影出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的图片,师介绍地球表面的五种地形。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师小结
第二课时
1、快乐问答、温习旧知
(1)学生以抽签的形式回答问题
(2)师小结
2、交流汇报、了解演变过程
(1)投影几组图片:
火山爆发改变地貌
河水长期冲刷形成河谷
风携带的沙子形成沙丘
(2)陆地是人类居住的场所,它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基本条件。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了解陆地.
(3)你想了解关于陆地的哪些知识?
2、模拟旅行、感受陆地的广袤
(1)课件演示介绍陆地的三种类型:大陆、半岛、岛屿。
(2)学生看地球仪,列举半岛及岛屿的名称。
(3)分小组设计环球旅行路线,进行模拟旅行。
(4)通过这次模拟旅行,你有什么体会?
知识与技能:
认识各种地形及形成原因,了解地形的演变过程。
i
教学重点
1、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改造带来的好处和造成的危害。
2、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
难点
认识各种地形及形成原因,了解地形的演变过程。
教具准备
小纸片、小纸篓、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读图提问、谈话导入
(1)(师出示世界地图)同学们,地图上黄色的部分表示的是什么呢?(陆地)
学生观看并说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地形的演变主要是什么原因?
(2)师小结
(3)看到这些情景,你又想说些什么?
3、整理复习、做签答题
板书设计
13、地球上的陆地
广袤的陆地
多样的地表形态
地形的演变
教后反思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 使学生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陆地的概念、特点及分布2. 海洋的概念、特点及分布3. 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基本特征。
2. 难点: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2. 讲解陆地和海洋的概念、特点及分布。
3. 分析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
4.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特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陆地和海洋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第二章:海陆分布与地理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2. 难点: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
2. 讲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分析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4.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件-第二课 地球上的陆地教案

听故事,认识人类对南极洲的探索。
了解我们国家对南极洲的考察。
观看视频,了解中国科考队所做的工作。
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七大洲。
讨论近期发生的中印边境对峙事件,让学生知道我们有个强大的祖国!
调节课堂气氛。
金砖峰会在我国举行,这也是我国经济实力的体现。
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南极和我们的科学家在南极所做的工作。
你还知道关于地球的哪些知识呢?
故事园:南极洲的第一次探险。
我国科考队员也对南极洲进行了考察,并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播放视频:中国南极科考。
学习世界七大洲名称、地理位置、特点。
分析案例中印边境对峙,发表自己看法。
观看视频。
分析案例金砖会议,知道金砖五国属于哪些洲。
观看厦门市金砖文明公益宣传片。
认识地球仪,知道经线纬线以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案例:中印边境对峙事件
让学生讨论对此事的看法。
再依次介绍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播放视频:考生对七大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洋的理解。
案例:2017年金砖会议在厦门举办
从地理位置上看金砖五国分别处于哪个洲?
金砖国家峰会有什么意义?
播放视频:厦门市金砖文明公益宣传片
地球太大,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仪。出示地球仪,讲解经线纬线以及东西半球的划分。
课堂小结
板书
假如我们生活在大海里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金砖峰会
地球仪
南极科学考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展开想象:如果我们生活在大海里会怎样。
泰山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地球上的陆地ppt课件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火山爆发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再见 2013.12.30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地 球 上 的 陆 地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河谷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沙丘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陆地
地形特点
1、大而完整 2、深入海洋的陆地,三
面临水一面邻陆。
3、散布于海洋湖泊
装备一个铸造车间,需要熔炼设备、 造型及 制芯设 备、砂 处理设 备、铸 件清洗 设备以 及各种 运输机 械,通 风除尘 设备等 。只有 设备配 套,才 能形成 生产能 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_地球上的陆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泰山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十三课《地球上的陆地》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收集资料,展开探究,了解陆地的划分,使学生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改变带来的好处和造成的危害,从而树立“保护地球,爱我家园”的意识。
2、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知识与技能:会利用地球仪查找陆地上的大陆,半岛,岛屿。
认识各种地形及形成原因,了解地形的演变过程。
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并制作课件,地球仪。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地球上陆地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陆地上的三大类划分,不同地形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难点:通过了解与学习,激发学生珍惜土地,树立“保护地球,爱我家园”的意识。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谈话,质疑:同学们,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我们对球的了解少之甚少,你们想不想了解地球是怎样的一个星球哪?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块去揭开地球它神秘的面纱。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图片。
师:你看到什么,说一说。
生:美丽的地球上高低不平的陆地和蓝色的海洋。
师:地球就是由广阔的陆地和蔚蓝色的海洋两部分组成。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先学习地球上的陆地。
出示课件,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地球上的陆地》。
(二)看一看,走一走,感知陆地的广袤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对我们赖以生存的陆地作了初步的预习和了解。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的预习,借助地球仪,仔细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有哪些发现。
师:地球上有哪几大洲?生: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师:地球上的陆地分为几大陆?生:大陆、半岛、岛屿三类师:谁能说一说地球表面的陆地分布情况?生:地球表面的陆地分布是不均匀的,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占其总面积的39%,而南半球的陆地面积仅占其总面积的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上的陆地》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单了解陆地的划分,简单认识地球上的地形的五种基本形
态,初步了解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地壳运动以及人为的地形变化,初步认识我国的地貌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有关不同地形的资料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自主探究、愿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我国地貌,养成珍惜资源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地球上的地形的五种基本形态,初步了解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地壳运动以及人为的地形变化。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地形的资料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图提问,谈话导入
1.出示世界地图,同学们,地图上黄色的部分表示的是什
么呢?(陆地)
2.陆地是人类居住的场所,它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基本条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陆地。
3.你想了解关于陆地的哪些知识?
二、模拟旅行,感受陆地的广袤
1.课件演示介绍陆地的三种类型:大陆、半岛、岛屿。
2.学生看地球仪,列举半岛及岛屿的名称。
3.分小组设计环球航行的路线。
4.通过这次模拟航行,你有什么体会?
三、图片展示,了解地球形态
1、投影出示山地、。
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的图片,分别介绍五种地形。
2、引导学生看教材,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正是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同形态,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千姿百态。
第二课时
一、快乐问答,温习旧知
讲授这一节课之前,应该安排学生做好充分地课前准备。
模拟航行,应引导学生在看图的
基础上展开。
1.学生以抽签的形势回答下列问题:
最高的山峰,最高的高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平原,最大的盆地,最长的河流,最大的沙漠,最大最深的峡谷,最大的岛屿。
2.小结:地球的形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据科学家考证,被誉为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在若干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二、交流汇报,了解演变过程
1.投影几组图片:
火山爆发、河水长期冲刷,风携带沙子。
学生观察并说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地形的演变主要是什么原因?
2.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变化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但是,如果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看到这些情景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地球上的陆地
地表形态地形的演变
教学反思
讲授这一节课之前,应该安排学生做好充分地课前准备。
模拟航行,应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展开。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态主要是内部运动和外部因素共同造成的。
其中人类的活动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