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沈芳寺凋院枯萎约袄原”10个生字。

正确书写并记忆“沈芳寺枯约袄”。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重点读好写沈括认真思考的语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沈括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文中两句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得迟的道理。

能根据要求圈划词句。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这篇文章,现在我们来深入的了解一下。

二、新课学习(一)爱动脑筋的沈括(板书)你觉得沈括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出示:的沈括)请你再读读课文2——6节,边读边思考。

你从哪里看出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是呀,当读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名句时,沈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开的时间不一样呢?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再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山里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所以桃花才开得迟啊!(二)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沈括(板书)他又是怎么自己解决问题的呢?在组长的带领下再来读读2——6节,找出沈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有关语句多读几遍。

交流板书,指导朗读好有关句子。

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问:他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妈妈。

(遇到问题,去问一些有经验的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

)看:沈括听了,就约了几个小伙伴到山上去看桃花。

(遇到问题,自己去发现问题的地方看看,可能会找到答案。

)明白:一阵风吹来,大家感到有点凉飕飕的,沈括赶紧披上小棉袄。

走到山下,又暖和了。

这时,沈括……(一直在思考的沈括一下子明白了。

)三、结论总结沈括遇到问题时爱问为什么,而且他还会想办法去解决,正因为这样,他长大后成了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

38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38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再来读个故事,你会认识一个新朋友。

出示课题——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2、预习过课题的小朋友知道,课文的主人公是——沈括。

二、初读课文1、一天少年沈括读到一句古诗——交流,出示,齐读。

课文中有这句的古诗的解释。

看谁找得快。

2、诗中是这样描写的,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吗?PPT出示:读2-4小节,用直线划出显示和古诗意思一致的句子。

3、指名分小节读,小组分小节读。

看图,了解“盛开枯萎凋谢”,学习生字。

枯:顺口溜萎:形声字凋:换部首谢:横撇它在文中找到的好朋友——读凋谢4、手指:读一句古诗,读一句显示。

你们突出了“真的”和“果然”,看来当发生的事情和预想是一样的时候,就可以用这2个词。

5、少年沈括看到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想到________________。

说明他是个——勤思考爱动脑的人(板书)三、研读课文1、那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原因是?读读课文第五、六小节,用曲线画出。

2、男女生互读5,6节3、难怪当沈括和小朋友们在山上七嘴八舌讨论时,引读:一阵——山风吹来,大家都觉得凉飕飕的,沈括——赶紧披上了小棉袄。

板书:凉飕飕二走到山下时——又暖和了。

板书:暖和。

4、这时,沈括才一下子明白了——交流句子,也就是——恍然大悟PPT出示,句式训练。

沈括回到家,()地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来,沈括找到的答案,和上山前妈妈给他的小棉袄真有缘。

学袄字,主意笔画。

6、原来妈妈早就找到了答案,可她并没有直接告诉沈括,而是希望他能——自己上山区探索。

7、分角色朗读第二小节。

有了妈妈的鼓舞,沈括也成为一名——勇于探险的人。

四、总结全文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读读他的简介,一人读。

2、沈括之所以获得成功,得益于他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

希望大家也能成为——勤思考,多实践的人。

【推荐】最新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课件3

【推荐】最新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课件3

,所以他产生了问
题。
凋谢
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开的时间不一样呢?
果然,那里的桃花开得正茂盛。
茂盛
果然,那里的桃花开得正茂盛。
沈括朝窗外一瞧,看见自家院子
里的桃花真的都枯萎了。他想:同样是桃花,
为什么开的时间不一样呢?他觉得很奇怪, 就去问妈妈。妈妈笑着说:﹋﹋“﹋现﹋﹋在﹋﹋刚﹋﹋好﹋﹋是﹋四﹋ 月﹋﹋,﹋﹋你﹋﹋为﹋什﹋ 么不自己上山看看?”
沈括听了,就约了几个小伙伴到山上去
看桃﹋花﹋﹋。﹋妈﹋﹋妈﹋﹋让﹋﹋他﹋带﹋﹋上﹋小﹋﹋棉﹋﹋袄﹋﹋。﹋﹋﹋﹋﹋﹋ ﹋﹋﹋﹋ ﹋﹋﹋沈﹋﹋括 和 伙 伴 们 一 同 爬 上 高 山 。 果 然 , 那 里的﹋﹋桃﹋﹋花﹋开﹋﹋得﹋﹋正﹋﹋茂﹋盛﹋﹋。﹋﹋﹋﹋﹋﹋﹋
问 他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妈妈。
看 沈括听了,就约了几个小伙伴到山上 去看桃花。
山寺里,这时桃
花才刚刚盛开。
金山蟠桃树是三月开花 山寺的桃花是四月开花
一天,少年沈括读到两句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意思是说,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寺 里,这时桃花才刚刚盛开。
沈括是我国北 宋时代一位鼎鼎有 名的科学家。他写 了一本很有名的著 作《梦溪笔谈》。
38、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2019/8/4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38.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全国获奖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38.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全国获奖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学反思我上的《山里的桃花开得迟》一课,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讲述的是沈括读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后产生疑问,动脑探索,寻找答案的故事。

沈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告诉学生要养成遇到问题积极动脑,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课前,我认真钻研了课文,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设计了切合实际的教学过程。

以下是我上课之后的点滴体会:一、优化识字二年级的学生较之一年级时已能较为熟练地使用拼音,并熟练地掌握识字方法,还能使用工具书来自主识字。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音、形这两部分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来解决,应把识字重点放在字义、词义的理解上。

备课时,我发现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多为形声字,字音和字形并不是难点。

倒是有几个词的意思颇难理解,如“凋谢”、“枯萎”……因此,我在课件中营造出“朵朵桃花飘落下来”的情境,直观地表达了这个词的意思。

而“枯萎”这个词的意思则与“凋谢”相近,就是“干枯萎缩”的意思。

通过找近义词的方式也就理解了词的意思。

用多种方式理解词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牢记词义。

优化识字,既能帮助学生用最便捷的方式认识生字,又能腾出时间来进行阅读教学。

二、读中理解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口头练习的方式进行。

即“因为沈括读到了这一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产生了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读课文,学生知道了沈括在不同的地点看到桃花之后产生了2个疑问。

然后在利用这个填空,让学生来理解“真的”这个词的意思,即由“沈括看见自家院子里的桃花都枯萎了”而想到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揭示出看到的情景和读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用“真的”这个词。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一、教学目标1.了解桃花的特点和开花时间;2.掌握描述桃花的相关词语;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欣赏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还记得上次学习了什么吗?2. 新课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桃花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桃花。

•引导学生观察桃花的特点,如花瓣的颜色、形状、数量等。

3. 桃花的开花时间(15分钟)•通过和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桃花开花的时间。

•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桃花开花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了解到桃花开花的时间是春天。

4. 课文学习(30分钟)•学生跟读全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解读生词、短语等生活化的描述,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 情感态度培养(10分钟)•引导学生欣赏桃花的美丽,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桃花观察经历。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6. 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归纳桃花开花的时间和描述桃花的词语。

四、巩固练习1.选择题:桃花开花的时间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完成句子:我们看到了一树树红红的桃花,它们_________美丽的光彩。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2.创作一幅描绘桃花的图片;3.观察身边的其他花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开花时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桃花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桃花的特点和开花时间,并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欣赏和热爱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配合朗读课文,对桃花的描述词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学生对桃花开花时间的讨论上,需要引导学生更多地观察生活中的变化,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同时,在情感态度培养环节,可以加入更多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案篇一[教学目的]⑴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沈芳寺凋院枯萎约袄原”10个生字。

正确书写并记忆“沈芳寺枯约袄”。

⑵朗诵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重点读好写沈括仔细思考的语句。

⑶通过学习了解沈括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联络课文有关内容读懂文中两句古诗的意思。

了解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得迟的道理。

能根据要求圈划词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古诗,引入新课⑴出示古诗《大林寺桃花》,请小朋友仔细听,认真看。

⑵轻声地跟着读一读。

⑶出示诗中最有名的句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指导朗诵,注意读准“芳寺”两字的读音。

⑷师:这里的“芳菲”指的是花草,你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吗?⑸出示:四月百花都凋零了,而山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⑹师:这两句诗从唐朝流传至今,很多人都只是吟诵观赏,很少有人去想其中的原因,而有一个人,他就不同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历很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沈括,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⑺浏览课外资料,初步了解沈括。

出示句子:沈括是我国北宋时代的一位科学家。

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梦溪笔谈》。

⑻少年时代的沈括对诗中描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就是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出示课习题,齐读)产生了疑问。

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让我们一起自学课文。

(说明:由白居易的名篇《大林寺桃花》引入,意在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个大概的印象,随后出示重点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帮助他们理解句意,同时学习生字“芳寺”。

在此基础上引出问习题“为什么四月百花都凋零了,而山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顺理成章地提醒了课习题,进入课文学习。

由于学生对沈括比较生疏,所以简略了解沈括也是有须要的。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⑴学生自学(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⑵检查自学。

38、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38、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2.读一读,说说它们是什么词。
凋谢——盛开暖和——凉爽(反义词)
赶紧——赶忙奇怪——惊奇茂盛——茂密(近义词)
3、抄写句子,再读一读。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二、回顾课文内容
让我们走近沈括,再来读一读他的故事吧!
(齐读)
三、说话训练
沈括对“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疑问,你在生活中,对哪些自然现象产生过疑问呢?
()()()()()
⒊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想一想: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得迟?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识记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
2.读懂文中两句古诗的意思。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3.学习边读边想,初步懂得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得迟。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欣赏古诗,引入新课。
1、出示古诗《大林寺桃花》,请小朋友认真听,仔细看。
板书设计
(北宋科学家)38、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沈括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爱动脑想——问——看(体验)
课后练习
⒈加部首变字再组词。
方()()古()()周()()()()()()()()
⒉按要求在文中找词语。
意思相对的词:凋谢——()凉爽——()
意思相近的词:赶忙——()惊奇——()茂密——()
⒊按课文内容填空。
6、师:这两句诗从唐朝流传至今,很多人都只是吟诵欣赏,很少有人去想其中的原因,而有一个人,他就不同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沈括,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7、阅读课外资料,初步了解沈括。出示句子: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代的一位科学家。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梦溪笔谈》。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沈芳寺凋院枯萎约袄原”10个生字。

正确书写并记忆“沈芳寺枯约袄”。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重点读好写沈括认真思考的语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沈括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文中两句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得迟的道理。

能根据要求圈划词句。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以前学习了好几首诗歌,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首。

二、新课学习1.出示古诗《大林寺桃花》,请小朋友认真听,仔细看。

2.轻声地跟着读一读。

出示诗中最有名的句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指导朗读,3.注意读准“芳寺”两字的读音。

4.师:这里的“芳菲”指的是花草,你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吗?5.出示: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6.师:这两句诗从唐朝流传至今,很多人都只是吟诵欣赏,很少有人去想其中的原因,而有一个人,他就不同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沈括,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7.检查自学。

(1)接龙读课文(重在正音)。

(2)抽读文中词语:芳菲山寺凋谢枯萎棉袄茂盛七嘴八舌凉飕飕(3)写字指导:袄(注:“袄”是“衣字旁”,不要和“示字旁”混淆,可以从字义入手,右半边的“夭”需强调第一笔是“撇”。

)(4)交流:课文讲了沈括小时侯的一件什么事情?8.学生自学(1)借助拼音(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同桌互读,(4)相互正音。

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阅读课外9.资料,初步了解沈括。

(1)出示句子:沈括是我国北宋时代的一位科学家。

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梦溪笔谈》。

少年时代的沈括对诗中描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就是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出示课题,齐读)产生了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正面阐明发扬先烈牺牲精神的重要, 从反面指出空发感慨的无济于事,正反说理, 论述透彻,具有极强的号召力量。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 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以简洁的文字点明了 “为斯序”的目的:
痛逝者,勖国人。这 一“痛”一“勖”,寄情 无限,正是序文的主旨。

所以他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山里的
桃桃花开得 迟呢?
当时,少年沈括读了诗,便朝窗 外一瞧,看见——
自家院子里的桃花真的都枯萎了 果然 果真
人间四月芳菲尽
当沈括看见自家院子里的桃花真的枯萎了, 他问——
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开
的时间不一样呢?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中山
黄花岗起义简介:
1911年,孙中山、黄兴等同盟会革命党 人决定相机在广州起义。起义前夜由于消息 泄露,广州城内风声鹤唳,形势十分严峻, 黄兴临时决定于4月27日发动起义。
1911年4月27日下 午5时30分,在满清专 制统治下的广州,响起 了革命军举义的枪声, 黄兴等一百多个志士, 在敌强己弱的情况下, 毅然决然地向当时的两 广总督衙门发起进攻, 史称广州起义(黄花岗 起义)。
怒涛排壑 hè
贼氛方炽 chì
民国肇造 zhào
杌陧之象 Wùniè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xù
第一段:赞颂革命党人 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申述黄花岗起义的不朽 价值,抒发对烈士沉痛 的悼念之情。
第一段以抒情为主, 兼有记叙和议论
读第一段,思考:
①在这一段中作者 “痛”什么? (用文中具体语句回答)
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
用对偶、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 了烈土们战斗之激烈,牺牲之豪壮,精神之 威武!正是由于这壮烈的战斗,鼓舞了人心, 激励了士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吸取了沉 痛的教训,才在不长的时间里,赢得了武昌 起义的成功。
烈士坟茔,“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民国七年(1918),“始有墓碣之建修”,民 国十年(1921),“始有事略之编纂”。
作者连用两个时间短语, 意味着时间之漫长,也表明修 墓编史进程之缓慢。与上一段 评说黄花岗之役“直可惊天地, 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形成对照,强烈地表达了“滋 可痛已”的深沉情感。
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 神为过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 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 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 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 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 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当他和伙伴们爬上山,他发现果然那里桃 花开得正茂盛,他又问——
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
迟呢?
沈括有没有找到答案呢?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 诉了我们原因,请大家读读课文2—6节,找到句 子,用直划出来。
山里的地势比平原高, 气温低,所以桃花才开 得迟啊!
山上 山下
庐山气温
3月
4月
4℃
12℃
12℃
20℃
最合适桃花开花的温度:12℃—14℃
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岗七 十二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
书序一般是说明 写书的意图、经过, 或介绍、评价书的内 容。
这篇序却不是就 书论书,而是就书以 评史论世,借序以 “勖国人”。
本文写于作者督师桂林准备北上讨伐北 洋军阀之际,下定决心要“扫除中国一切政 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而再造一庄严华丽之 新民国”。
为什么寺里桃花开得迟 呢?
少年沈括读了白居易的诗时产生了 两个疑问,他问了什么?又是怎么会想 到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因为沈括读到了两句诗句,


。”
看到
,所以他产生了疑
问:

茂盛
山里的桃花都“盛开了”,开得 又多又密,真是“茂盛”啊。
少年沈括读了白居易的诗时产生了 两个疑问,他问了什么?又是怎么会想 到的?
第三段:激励人们以 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 奋斗,实现理想的中 华民国,从而使《事 略》传世而不朽。
第三段以议论为主, 兼有抒情和记叙
读第三段,思考:
①这段中,作者 在“痛” 什么?
②这段是从 “痛逝者”到“勖 国人”非常突出的过渡,文中 哪些内容直接表达了号召大家 为民主革命事业奋斗的目的?
第四段:总括写作目的
),
所以山里的桃花开得
迟啊!
解决问题
沈括是个
我要学习沈括
人。

智力大冲浪:
生活中,你对哪些自然现象产生过 疑问?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讨论。
读词语:
芳菲 山寺 凋谢 枯萎 棉袄 茂盛 七嘴八舌 凉飕飕 平原 气温 院子
比一比,组词 芳( )院( )枯( ) 芬( )原( )桔( )
芳 菲谢 枯 萎袄
双方展开激战。由于种种原 因,四路人马中有三路未能按时 策应,起义军势孤力单、众寡悬 殊,革命党人牺牲甚多,起义惨 遭失败。黄花岗之役死难烈士共 100多人,事后收殓烈士遗体72 具。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 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 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 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之统一。
沈括听了,就约了几个小伙伴到山上 去看桃花。
沈括和小伙伴们一同爬上高山。
一阵风吹来,大家感到有点凉飕飕的, 沈括赶紧披上小棉袄。
走到山下,又暖和了。这时,沈括一 下子明白了,说:“山里地势比平原高, 气温低,所以桃花才开得迟啊!”
小伙伴们: 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沈括:
用眼观察
用嘴提问 用脑思考
() 因为(
他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妈妈。
沈括听了,就约了几个小伙伴到山上去看桃花。
沈括和小伙伴们一同爬上高山。
一阵风吹来,大家感到有点凉飕飕的,沈括赶紧 披上小棉袄。
这时,沈括一下子明白了,说:“山里地势比平原 高,气温低,所以桃花才开得迟啊!”
然而这个原因,沈括可不是一下子就弄明白的,他产生疑 问后,是怎么一步一步弄明白的呢?自己认真读读2-6节,用波 浪线划出有关句子,并多读几遍。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fāng fēi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寺里,这时桃 (枯萎) 花才刚刚盛开。
凋谢 (枯萎)
fāng fēi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寺里,这时桃 (枯萎) 花才刚刚(盛开)。
②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作者却要强调它与成功的 “武昌之役”是“并寿”的呢? (在原文中找出你的理由)这当 中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二段:记叙因时局 不宁,致使烈士们的 英雄事迹不得流传的 事实,表现了作者巨 大的悲痛。
第二段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读第二段,思考:
①在本段中作者又“痛”什么? ②“七年” “始有墓碣之建 修”, “十年始有事略之编 纂” ,两个时间短语,对表达 作者情感有何意义? ③用“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 不能为五百人立传”作类比起 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 何在?(用原文中的 一句话回答)
“余为斯序,既痛逝 者,并以为国人之读 兹编者勖。”
小结:
在这篇序文中作者哀悼为革命而 牺牲的英雄烈士们,热情赞颂了他们 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高度评价了 黄花岗起义的意义和影响,勉励革命 党人和全国同胞继承先烈的遗志,共 同奋斗,达到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 目的。并提醒民国建立以来,一些革 命目标尚未实现,同志尚须努力。
于是写成了一篇借先烈之伟大精神以鼓 舞士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
也可以说是一篇弘扬先烈革命精神,进 行战斗动员的出征誓言。
课文字词
艰难险巇 Xī
一抔土 póu
坚毅不挠 náo
湮没 yān
踬踣者屡 Zhì bó 吾党菁华 jīng 全国久蛰之人心 zhé
墓碣 jié 编纂 zuǎn 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zhuàn
因为沈括读到了两句诗句,


。”
看到
,所以他产生了疑
问:

因为沈括读到了两句诗句,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 看到自家院子里的桃花真的都枯萎了, 所以他产生了疑问:同样是桃花, 为什么开的时间不一样呢?
因为沈括读到了两句诗句,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
看到山里的桃花开得正茂盛
山里的地势比平原高, 气温低,所以桃花才开 得迟啊!
山里的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所以桃花才 开得迟啊!
因为 所以
是因为

。 ,

然而这个原因,沈括可不是一下子就弄明白的,他产生疑 问后,是怎么一步一步弄明白的呢?自己认真读读2-6节,用波 浪线划出有关句子,并多读几遍。
然而这个原因,沈括可不是一下子就弄明白的,他产生疑 问后,是怎么一步一步弄明白的呢?自己认真读读2-6节,用波 浪线划出有关句子,并多读几遍。
沈括和小伙伴们一同爬上高山。
一阵风吹来,大家感到有点 凉飕飕的,沈括赶紧披上小棉袄。
这时,沈括一下子明白了,说: “山里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所 以桃花才开得迟啊!”
这真是——
山寺桃花始盛开。
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呀,小 伙伴七嘴八舌地争论着,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 寺里,这时桃花才刚刚盛开。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沈括是我国北 宋时代一位鼎鼎有 名的科学家。他写 了一本很有名的著 作《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这本书记载了他 的平生见闻和科 学研究。为了纪 念他的功绩,人 们将小行星2027 命名为“沈括小 行星”。
他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妈妈。
沈括听了,就约了几个小伙伴到山上 去看桃花。
沈括和小伙伴们一同爬上高山。果然, 那里的桃花开得正茂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