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师生之间》知识提纲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六课《师生之间——走近老师》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六课《师生之间——走近老师》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师生之间——走近老师》这一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教材第六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老师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沟通和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后,开始进入青春期,个性逐渐独立,但同时心理上对成人的依赖性仍然存在。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有很高的期待,同时又对老师有一定的敬畏之心。
因此,他们对师生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教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知道老师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沟通和交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师生关系,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知道老师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沟通和交流。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小组讨论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初步认识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和经验,形成对师生关系的深入认识。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师生关系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中学会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尊重和理解老师的情感。
七年级(初一)道德与法治第四课第六课师生之间知识点

第六课师生之间1.为什么要感恩老师(为什么要尊重老师?)(补充到p60)①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
②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③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④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教师职业的特点有哪些?(3点 p61-62)①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②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为一门专门的职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③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p62)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道德好教师。
即“四有老师”4.为什么会有风格不同的老师?(p63)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5.如何正确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3点p63-64)①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
②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收到尊重,我们要尊重老师的“不同”,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③具体方法:承认老师的差别、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主动交往。
6.什么是教学相长?(2点 p66)①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②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是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7.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引领和指导(3点 p66)①主动参与、勤学好问②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③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
8.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2点 p67)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不要骄傲自满,要再接再厉。
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我们要反省自己,改进不足,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六课《师生之间——走近老师》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六课《师生之间——走近老师》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师生之间——走近老师》这一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册的重要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老师,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尊重老师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开始进入初中生活,面对新的环境和师生关系,他们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老师的理解不够,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
因此,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师生关系,理解尊重老师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知道尊重老师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培养感恩之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知道尊重老师的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和理解老师,培养尊重老师的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剧表演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尊重老师的意义。
3.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讨论在师生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4.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验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尊重老师的意义。
5.总结提升: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强调尊重老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师生之间的关系,强调尊重老师的意义。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六课《师生之间》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六课《师生之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六课《师生之间》,主要围绕师生关系展开,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师长,与师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对师生关系产生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师长之间的互动较多,对师生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师长的不尊重,沟通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学会与师长沟通和互动,尊重师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对师长的尊重和信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学会与师长沟通和互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强调尊重师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3.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案例,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与师长沟通和互动的方法和技巧。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与师长互动中表现出尊重和礼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师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6.2师长情谊+师生之间+师生交往

②平等相待、相互促进,主动关心、理解老师,与老 师成为朋友;
③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6.与老师发生了矛盾怎么办?(勾画)
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
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第六课 师生之间
6.2 师生交往
1.正确认识教学相长:(补充、勾画)
①教学相长是一个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公共成 长的过程; ②学习离不开老师的领导、指导; ③与老师的Leabharlann 流互动、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怎样做到教学相长?
①主动参与,勤学好问。恰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分享学习感受、成果; ②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
3.给老师提意见的小技巧?
①把握时机; ②语气平和; ③态度真诚;
④方式恰当。
4.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①老师的表扬,是对我们的肯定鼓励和期待,我们要 持之以恒继续发扬; ②老师的批评,出于关心提醒和诫勉,帮助我们反省和 改进;我们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5.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P68第一段) (2)建立: ①彼此尊重。尊重双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 成果;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师生之间2课时说课稿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师生之间 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师生之间》共2课时,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师生关系的认识、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尊重老师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沟通,培养尊重老师的良好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阶段,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他们可能对老师产生敬畏心理,也可能因为一些误解而与老师产生矛盾。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沟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沟通,尊重老师的劳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尊重老师、关爱老师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老师沟通的方法,尊重老师的表现。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几个关于师生关系的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3.知识讲解:结合案例,讲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与老师沟通的方法,尊重老师的表现。
4.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与老师沟通,尊重老师。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老师、关爱老师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设计一道关于师生关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 第2框 师生交往常考必背 新人教版

师生交往
1、如何理解“教学相长”?(为什么要教学相长?)
①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②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③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③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3、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4、为什么要尊重(关心,理解)老师呢?/老师的作用
①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②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③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④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5、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如何与老师交往?
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②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6、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
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第六课 师生之间(考点串讲)-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6.怎样与风格不同的老师相处?(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的做法) (1)承认老师的差别 (2)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忧点, (3)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 (4)主动交往
真题演练
2.(2022年泰州)小文品学兼优,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有一次 他因吃了感冒药,在课堂上打瞌睡,被老师批评,觉得很没面子。
小文应该( A )①适时和老师巧妙沟通②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③
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④当场为自己辩护解释A.①②③ B.①② 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材料中小文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老师的批 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 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适时和老师巧妙沟通,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故①②③正确;我们要选择恰当的 方式沟通,而不是当场为自己辩护解释,故④错误。故选:A。
A 此举体现了( )①循循善诱,诲人不倦②因循守旧,固守传统③以文化人,润心启智④尊师重教,
教学相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师生关系。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题干中教师用二十四节气给学生写寄语体现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以文化人,润心启智,故①③正确; 材料未涉及因循守旧,固守传统,故排除②;材料未涉及尊师重教,教学相长,故排除④。故选:A。
知识梳理
17. 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2)相信善意,多些宽 容和理解(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4)求同存异,主动关 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改进不足。
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2.亦师亦友(1)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是怎样的?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2)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
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②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3)与老师发生分歧该怎么处理?
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变。
如果是老师的原因,要思考怎样与老师沟通。
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相信老师的善意,愿意理解老师,做到有理恰当表达,无理主动认错。
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
主动找老师交换意见,清晰、冷静、坦诚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和场合;选择老师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如悄悄说、写个纸条等。
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师生间的分歧多因沟通方式不当引发。
要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尊重、关心老师。
【易错点拨】
1.我们不能只接纳自己喜欢风格的老师。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可能不尽相同。
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2.我们不喜欢受到老师的批评,但其实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3.与老师发生分歧或者冲突不应记恨老师,而要主动与老师沟通,求同存异,主动关心老师。
师生问的分歧多因沟通方式不当引发。
要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尊重、关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