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主语功能比较论文

英汉语主语功能比较论文
英汉语主语功能比较论文

英汉语主语功能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主语的不同之处,指出英语是主语突出语言,汉语是主题突出语言。正确理解英汉主语的差异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

【关键词】主语主题翻译

【abstract】this essay focus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ubject and points out that english is object-prominence language and chinese is topic-prominence language. in order to get accurate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subjects correctly.

【key words】object;topic-prominence;translation

人类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比较法是一种重要方法,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将英语与汉语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我们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相同之处,也有着差异和区别。尤其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同之处比较好翻译,而不同之处则是需要进行学习与掌握的地方。只有掌握了英汉语言的不同之处,才能很好的进行翻译。英语是印欧日耳曼语族的日耳曼语系,汉语是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在主语上也存在着差异。本文从英汉主语的不同之处进行讨论,希望在翻译过程中有所帮助。

一、英汉语主语的定义

刘应德将英语主语的定义概括为:“主语是一句话讨论的中心,

英语作文汉语热

作为一个中国,我很自豪自己在中国学习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这reflcets我们经济发展的意义。以美国为例,从幼儿园到高中,有迅速上升,有趣的美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一方面,超过二百所孔子学院已设立了69个国家,从电视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外国人参与学习中文activetives。外国学生的人数谁是吸引的神秘和迷人的和来中国学习汉语也稳步增加每年。 为什么中国的语言学习变得如此受欢迎?有一些原因。首先,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充满传奇。其次,汉语被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第三,中国崛起的国际影响,此外,快速econlmic发展急剧。第三,为2008北京奥运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展示中国文化,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学习中文。 然而,虽然中国是一个发烧的外国人,许多学生往往忽视的重要性,他们的母语,语法错误不断发生在他们的论文,更不用说粗的措辞和不当的风格,所以,我们应该了解我们的mothet好舌头,并负责推广。 As a chienese,I'm very pride myself on the popularity of Chinese learnig,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learning chinese it reflcets our ecomomic development in a sense.Take America as an example,From kindergartens to a high schools,There is a rapid rise in interesting among American pupils to study the chinese language.On the other hand,over two hundred Confucius institutes have been set up in 69 countries,from TV we can see many foreinger take part in learn Chinese activetives.The number of foreign students who are attracted by the mysterious and charming language and come to china learning Chinese also increases steadily every year. Why is the Chinese language study becoming so popular?There are some reasons. First,Chinese has long history full of legends. Second,Chinese is spoken by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Third,china has rise it’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furthermore the rapid econlmic development dramatically. Third,as for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has provided a good chance to show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us attracted more foreigners leaning Chinese. However,while Chinese is a fever among foreingers, many students tend to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mother tongue,grammatical mistakes constantly occur in their essays,not to mention coarse wording and improper style, So,we should learn our mothet tongue well first,and then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popularize it.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英文翻译

电厂蒸汽动力的基础和使用 1.1 为何需要了解蒸汽 对于目前为止最大的发电工业部门来说, 蒸汽动力是最为基础性的。 若没有蒸汽动力, 社会的样子将会变得和现在大为不同。我们将不得已的去依靠水力发电厂、风车、电池、太阳能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这些方法只能为我们平日用电提供很小的一部分。 蒸汽是很重要的,产生和使用蒸汽的安全与效率取决于怎样控制和应用仪表,在术语中通常被简写成C&I(控制和仪表 。此书旨在在发电厂的工程规程和电子学、仪器仪表以 及控制工程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作为开篇,我将在本章大体描述由水到蒸汽的形态变化,然后将叙述蒸汽产生和使用的基本原则的概述。这看似简单的课题实际上却极为复杂。这里, 我们有必要做一个概述:这本书不是内容详尽的论文,有的时候甚至会掩盖一些细节, 而这些细节将会使热力学家 和燃烧物理学家都为之一震。但我们应该了解,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使控制仪表工程师充 分理解这一课题,从而可以安全的处理实用控制系统设计、运作、维护等方面的问题。1.2沸腾:水到蒸汽的状态变化 当水被加热时,其温度变化能通过某种途径被察觉(例如用温度计 。通过这种方式 得到的热量因为在某时水开始沸腾时其效果可被察觉,因而被称为感热。 然而,我们还需要更深的了解。“沸腾”究竟是什么含义?在深入了解之前,我们必须考虑到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当气体中的原子被电离时所产生的等离子气体经常被认为是物质的第四种状态, 但在实际应用中, 只需考虑以上三种状态固态,

物质由分子通过分子间的吸引力紧紧地靠在一起。当物质吸收热量,分子的能量升级并且 使得分子之间的间隙增大。当越来越多的能量被吸收,这种效果就会加剧,粒子之间相互脱离。这种由固态到液态的状态变化通常被称之为熔化。 当液体吸收了更多的热量时,一些分子获得了足够多的能量而从表面脱离,这个过程 被称为蒸发(凭此洒在地面的水会逐渐的消失在蒸发的过程中,一些分子是在相当低的 温度下脱离的,然而随着温度的上升,分子更加迅速的脱离,并且在某一温度上液体内部 变得非常剧烈,大量的气泡向液体表面升起。在这时我们称液体开始沸腾。这个过程是变为蒸汽的过程,也就是液体处于汽化状态。 让我们试想大量的水装在一个敞开的容器内。液体表面的空气对液体施加了一定的压 力,随着液体温度的上升,便会有足够的能量使得表面的分子挣脱出去,水这时开始改变 自身的状态,变成蒸汽。在此条件下获得更多的热量将不会引起温度上的明显变化。所增 加的能量只是被用来改变液体的状态。它的效用不能用温度计测量出来,但是它仍然发生 着。正因为如此,它被称为是潜在的,而不是可认知的热量。使这一现象发生的温度被称为是沸点。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如果液体表面的压力上升, 需要更多的能量才可以使得水变为蒸汽的状态。 换句话说, 必须使得温度更高才可以使它沸腾。总而言之,如果大气压力比正常值升高百分之十,水必须被加热到一百零二度才可以使之沸腾。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翻译类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翻译 类论文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毕业论文(设计)Title:The Application of the Iconicity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题目:象似性在中国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孔令霞 学号 BC09150201 指导教师祁晓菲助教 年级 2009级英语本科(翻译方向)二班 专业英语 系别外国语言文学系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摘要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近些年不断受到质疑,来自语言象似性的研究是最大的挑战。语言象似性理论是针对语言任意性理论提出来的,并在不断发展。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本文以中国诗歌英译为例,探讨象似性在中国诗歌翻译中的应用,从以下几个部分阐述:(1)象似性的发展;(2)象似性的定义及分类;(3)中国诗歌翻译的标准;(4)象似性在中国诗歌翻译中的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声音象似、顺序象似、数量象似、对称象似方面。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究,探讨了中国诗歌翻译中象似性原则的重大作用,在诗歌翻译过程中有助于得到“形神皆似”和“意美、音美、形美”的理想翻译效果。 关键词:象似性;诗歌;翻译

Abstract The arbitrariness theory of language signs proposed by Saussure is severely challenged by the study of language iconicity in recent years. The theory of iconicity is put forward in contrast to that of arbitrariness and has been developing gradually. Iconicity, which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research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refers to a natural resemblance or analogy between the form of a sign and the object or concept.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conicity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The paper is better described from the following parts: (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conicity; (2)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iconicity; (3) The standards of the translation to Chinese poetry; (4)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conicity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mainly discuss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ound iconicity, order iconicity, quantity iconicity, and symmetrical iconicity. Through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above aspects, this paper coul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conicity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etry. It is conductive to reach the ideal effect of “the similarity of form and spirit” and “the three beauties”. Key words: the iconicity; poetry; translation

专业英语阅读 翻译文章

C o m m e n c e m e n t o f t h e Commercial Operation of 600M W U n i t , "H i ro n o N o. 5Thermal Power Station of The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 Commercial operation of The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 Hirono No. 5 Thermal Power Station commenced in July 2004. This plant is a 600 MW coal-fired supercritical power plant. The main line-up of the plant, which features a steam turbine and a boiler, are suppli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MHI). MHI set up this plant with a range of such key equipment along with ancillary facilities such as control systems, a flue gas treatment system, a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stacks. This report giv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applied to the steam turbine and boiler of this plant supplied by MHI. 1. Introduction The Hirono No. 5 Thermal Power Station began com-mercial operation in July 2004. It is a 600 MW coal-fired,supercritical power plant that operates under the high-est global standards for steam conditions (24.5MPa x 600/600o C). The steam turbine has various advanced MHI tech-nologies, including the first 600 MW class two-casing turbine, high- and intermediate-pressure combined cas-ing developed by utilizing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 and cooling structures to cope with the ultra supercritical steam condition, 48 inch steel integral shroud blade (ISB), a new type of condenser, and a single shell deaerator cum storage tank. The boiler adopted in this plant has MHI's advanced technologies. They are reduced emission of NOx and unburned carbon with the A-PM burner and MRS pul-verizer. In addition, the vertical waterwall furnace that uses high temperature compatible materials and rifled tubes are adopted. Further, the plant is very much streamlined through the use of such simple systems and equipment as de-scribed below: (1) unification of air duct and flue gas duct into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adoption of a maximum capacity class fan, (2) unification of all feed water heaters into a single line, (3) unification of circulating water pumps into a single line, and (4) adoption of a plant starting system that does not rely on the boiler circulating pump. Since the plant is located in a narrow site adjacent to existing units operated using oil and gas,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of the plant has been improved by consult-ing with the Owner and is arranged in a more compact manner. Advanced MHI technologies have also been adopted in ancillary facilities. This includes the use of a dry se-lective catalytic NOx removal system, a high performance flue gas treat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harmonious de-sign of a double contact flow scrubber type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system with a low-low temperature dry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an overall waste 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self-supporting group stacks. In this way, MHI has drawn upon all of its competencies in es-tablishing this plant. 2. Steam turbine Figure 1Figure 1 shows an external view of the Hirono No. 5 steam turbine. Fig. 1 View of the 600 MW Hirono No.5 steam turbine HIROMASA MOMMA*1 TAKAYUKI SUTO*1RYUJI IWAMOTO*3 JUNICHI ISHIGURO*1TOSHIHIRO MIYAWAKI*2TSUYOSHI NAKAHARA*4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a10354634.html,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作者:金胜兰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11期 【摘要】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翻译活动中最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本文根据Halliday和Hason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划分,探讨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应考虑英汉语篇衔接的特点,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通顺、严谨,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和读者的要求。 【关键词】语篇衔接手段差异性翻译策略 一、引言 语篇衔接在语篇构建及语篇理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并掌握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及差异,对英语学习和英汉翻译至关重要,而且采用恰当的语篇衔接手段能够使语篇结构严谨,语义连贯,清楚表达作者观点。因此我们将着重探讨英汉语篇中各种衔接手段的使用及差异对比,为英汉翻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策略。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1.照应。Halliday和Hason把英语中的衔接分为五类: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衔接。其中词与所知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称为指称衔接,也称照应。英汉指称类型没有明显差别,都有人称、指示、比较三种类型的指称和照应,但不同的是英语使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频率显然高于汉语。英语中有定冠词,汉语中则没有。汉译英常常需使用定冠词表示所指,这是我们极易忽略的问题。例如:A:香蕉在哪里? Where are the bananas? B:在那边Over there.汉语中虽未指明A要什么香蕉,但香蕉是“主位”,是话题,它存在于A和B 的共识之中。所以译文一定要用the表明指称意义的确定性。 另外由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不在意主语,英语是主语显著语言,主语是一句之主,不可或缺。又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较隐含曲折,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较简单直接,汉语中常出现零式指称(zero-anaphoric)现象,英译时往往需要增补主语或其他词以明朗照应关系。例如:一路上吃了半斤炒栗子,睡了一小会觉,就到了北京。 We ate half a jin of roast chestnuts, had a nap and soon arrived in Beijing. 从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使译文符合英语句法,达到篇章衔接、语义连贯的效果,译文增添了主语we. 2.省略。省略(ellipsis)指的是把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它是为了避免重复,使表达简练、紧凑、清晰的一种修辞方式。省略是语言使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英语注重形合,在省略时,往往利用其动词变化的时态等方面来实现。但是在汉语中动词并没有时态的变化。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于英语中根据上下文而省略的动词和形容词,(句子成分,因

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因素

2012年第1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2,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8期) Total No .296 收稿日期:2012—10—25 作者简介:刘艳(1978—),女,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TESOL 。 浅谈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因素 刘 艳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词汇、句子的使用以及语篇布局四大方面差异分析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因素, 使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能有意识找出并逐步避免这类干扰,减少错误的发生率,最终提高其英语写作的能力。关键词:汉语;英语写作;干扰因素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2—0114—03 二语习得理论指出母语通常是在自然环境中习 得的,因而人们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不会遇到太多的困难,然而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在失去了学习语言的自然环境的同时受到母语干扰,往往会在运用语言时觉得困难并频繁发生错误。因此,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失去了自然学习英语的环境后,其英语写作能力必然会受到汉语思维、句法、词法以及 语篇布局等方面的干扰, 使其在表达方式及语篇结构上不符合英语的表达及思维习惯,按照“中式表 达及思维+英语字形”的方式组成文章,在写作中出现大量的错误。 一、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差异 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对语言起决定作用,许多语言现象的产生原因必须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去找(许钧,1994)。因此,思维的差异对人类的语言表达活动“写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英两国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傅雷(1984)指出: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述惟恐不同。由此可见,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直观感性为主,而英国人则以逻辑分析为主。显而易见,基于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文字和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连淑能,1993)。相反,英语用词倾向于虚,用表达 同类事物的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张 严,2006)。如:汉语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英语中的表达为 “No pains ,no gains.”正是由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受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在英语写作时,他们喜欢通过直接翻译中文的字面意思来构建句子,而忽视文化背景等其 他差异。如在表达“你是我的掌上明珠”时,有人直接译成“You are a pearl on my hand ” ,这很直观,但是英语的表达则为“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往往觉很困惑,为什么“明珠变 成了苹果,掌上成了眼中”。这就是由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如果学习者能够了解短语“the apple of one ’s eye ”(掌上明珠)是来自于《圣经》中的典故:“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孔。)这个疑问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可见,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必须要有意识地了解并尽可能掌握英汉两民族在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才能写出符合英语习惯的文章。 二、词汇使用的差异 从词汇层面上来讲,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英语学习者采用直接翻译的方式写文章而造成的用词错误。这些错误主要表现在词性、词形和语义的错误使用三个方面。 1.词性的错误使用 虽然汉语和英语都有词性之分,但两者在词性划分上及标记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的。如:汉 4 11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专业英语三篇论文专业术语附部分翻译

论文一 Optimum crop density 最优栽种密度 Grain amaranth 籽粒苋 Combine yield 联合收割机产量 Adapted genotype 采用的基因型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形态特征 Shoot biomass 地上生物量root biomass 地下、根生物量 Split plot design 裂区设计 Stem diameter 茎粗 Plant height 株高 Harvest index 收获指数 Plant population 植物种群 Population pressure 种群压力 Hand thinning 人工疏果 Amino acid 氨基酸 Grain yield 粮食产量 Seed loss 种子损失 Grain water content 粮食水分含量 Unsaturated fatty acid 不饱和脂肪酸 Inflorescence head 花序头 Field study 田间试验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方差分析 Stationary ear thresher 固定脱粒机 error term 误差项 Non-linear regressions非线性相关关系 Significant effect 显著差异、效应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means 均数多重比较 Soil level 土壤水平 Emergence rate 出苗率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种间竞争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种内竞争 Uniform distribution 均匀分配 Optimum crop densities for potential yield and harvestable yield of grain amaranth are conflicting 最佳密度对苋科植物的潜在产量和最佳产量是否有影响仍有争议 Abstract Grain amaranth is a C4 crop with potentially increasing cultivation area. Yet, no standards exist for optimum plant density.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how

浅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

浅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 摘要: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是一个客观而显著的现象,本文运用韩礼德与 哈桑所著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关于语篇衔接的相关理论,从照应这一衔接方式的角度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 揭示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运用的不同方式,总结出英汉两种语言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关键词:语篇衔接;照应;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H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8-0000-02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无论从表象的文字构成到深层的语义表达方式等众多 方面都存在差异。其中,两者的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是最显著的差异之一。在语 篇衔接手段差异的讨论中,概括较全面、认可度较高的是韩礼德和哈桑在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进行的总结。 在书中,韩礼德与哈桑将语篇衔接手段主要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 衔接主要包括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连接(conjunction),其中照应又包含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和比较照应(comparison reference) (Halliday&Hasan, 1976:30)。本文将通过一些语篇实例,从照应这一衔接方式的 角度详细分析在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 一、人称照应 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将某一句话与对应的语境或上下文连接起来。英语和 汉语有各自的人称照应系,所以两者在人称照应上有很大差异。人称词包括三种:人称代词、所有格和物主代词。英语中的第二人称“you”并不像汉语中的“你”和“你们”有单复数的区别,也没有“您”和“你”之间尊敬程度的不同;第三人称复数“they”也不能像汉语中的“他们”、“她们”或“它们”区分出性别的差异。此外,汉语 中还有第一人称复数“咱们”和“别人”、“人家”、“大家”都具有照应功能。由此可看出,英语和汉语在数和性别上存在很多差异。 在英汉语篇结构和衔接中的另一显著差异是英语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出现频 率很高。第一和第二人称形式通常照应的是某一语境因为照应对象通常是交谈双 方(说话者和听者),只有第三人称能够在篇章内部结构上衔接,因为第三人称 很显然照应的是后文中的某一对象,而且在许多篇章中,第三人称形式是衔接用 语的重要组成形式。 零照应(zero anaphora)是最显著的差别。当一段篇章是关于同一人或事物,或者在某一语境中,说话者或事物发展过程清晰并不会产生任何误解时,经常出 现零照应的情况,从下列例文中可看出,虽然例文中涉及了不同类别的照应词, 但读者依然可以理解下列照应关系:1—“他们”、2—“她的”、3—“头的”、4,5,6—“他们”,因为被删除的人称照应词和事情发展的过程、所有者和所有物之间的逻 辑关系已经非常清晰。 他们一不小心,1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上,2头上 碰了一个大窟窿,3鲜血直流,4用了两把香灰,5包上两块红布6还止不住血呢。 (鲁迅:《祝福》) The moment they were off guard and had loosened their grip—gracious Buddha!—she bashed her head on the corner of the altar, gashing it so badly that blood spouted out. Even though they smeared on two handfuls of incense ashes and tied it up with two pieces of red cloth, they couldn’t stop the bleeding.

英语写作与汉语写作的重要区别

英语写作与汉语写作的重要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着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页,山东教育出版社,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 ,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 。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陈光弟 061106109039 06级4班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大致划分为: 照应(Reference) 、替代( Substitution) 、省略(Ellipsis)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一、照应 照应(Reference)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指的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即语篇中的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照应可以分为人称对照、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1)人称代词照应 人称代词照应在中英文中广泛使用。中文中还使用零回指,但英文中没有,因为英语中的主语一般是不能省的。一般来说,中文中的人称代词照应还可处理为重复和省略。 例如:(1) They sailed well and the old man soaked his hands in the saltwater and tried to keep his head clear.他们行驶得很顺利。老人把( )双手浸在盐水里,并竭力保持( )头脑清醒。 (2)指示代词照应 中英文都使用指示代词获取粘连效果。但是它们在篇章中的指称功能可能不完全一样。英语和汉语在指示指称上的一个最大差异是英语有一个既非this又非that的定冠词he。英语在表达确定的指称时必须有特指限定词,但在汉语中,如果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情景语境或上下文中已经非常明确,可以运用零式特指称语,既指代成分前没有特指限定词修饰。在汉语语篇中,“这”和“那”经常与名词连用,以表示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这”与“那”在功能上相当于英语的定冠词the。 例如:The old man looked at the fish constantly to make sure it was true. It was an hour before the first shark hit him.老人不时去瞧那条鱼,以确定这是真的。一个小时以后,第一条鲨鱼袭击了这条大鱼。 二、替代 替代( Substitution)指用替代形式指代上下文出现的词语,可以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替换在清晰表达意思的基础上,英文使用者乐于用替换,省略或变换来避免无意图( unintentional)的重复。这样不仅能使行文简洁、有力. 而且比较符合英语民族的心理习惯,但中文却用替换或省略。 (1)名词性替换 英语用代词或某些名词来取代名词词组,如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系代词、连接代词、不定代词和名词。如, enough, half, the same, the kind, the sort, the former, the latter, etc. 而中文却相反,省略了该名词。 例如:The tuna shone silver in the sun and after he had dropped back into the water another and an2other rose.这条金枪鱼在阳光中闪出银白色的光,等它回到了水里,又有一些金枪鱼一条接着一条跃出水面。 (2)动词性替换 英语中,替代动词或替代动词短语或替代动词句子结构可用来替代替原有的部分。这类词如do, do so, do it, do that, do this, etc. 汉语有时也用这种方法,但常重复其所代替的动词。 如: You have only yourself and you had better work back to the last 1ine now, in the dark or not in the dark, and cut it away and hook up the two re2serve coils. So he did it.你只有你自己一个人,你还是好歹回到最末的那根钓索边,不管天黑不黑,把它割断了,系上那两卷备用钓索。他就这样做了。

英语作文汉语评语

英语作文汉语评语 1. 结尾以…点明中尽,含蓄隽永 2. 本文能紧扣题目要求完整地写了…的过程 3. 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4. 语言朴实简洁流畅开头和结尾都很自然准确 5. 开头简洁自然结构清晰心理描写真实体现出作者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6. 这篇短文的特点可概括为亲切温馨隽永 7. 文中描绘的…清新活泼欢快明朗字里行间跳动着的童心使文章也有了生命力 8. 文章凭着丰富的想象凭着多彩的语言将…呈现读者面前 9. 文章简洁明了语言平淡朴实 10. 作者观察细致想像力丰富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生动活泼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11. 你很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展示了…文笔间渗透了情感 12. 本文用词准确严密语言平实自然而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更使文章锦上添花 13. 这篇作文的主要特色是叙述具体细节真实描写生动有真情实感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写得非常传神同时表达了…对…的喜爱 14. 小学生能有这样的体会令人刮目相看 15. 对…的比喻用得妙 16. 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十分仔细 17. 简单交待时间地点和结果… 18. 语言简练规范开篇吸引人 19. …以…开头较有新意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20. 开篇简明扼要精炼有序;重点描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 语言朴素中心明确构思合理行文层次清楚 2. 能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得十分生动的确难能可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文章头尾照应中心明确结构完整

4. 文章有理有据说服力强突出人物个性上下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首尾照应结尾点题 突出中心思想 5. 文章将…写得细致入微 6. 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7. 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切。 8. 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9. 以感受开关,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 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10. 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11. 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12. 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13. 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14. 文章以…为结尾,言简意赅,其味无穷。 15. 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 16. 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17. 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18. 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 突现了文章主题。 19. 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 20. 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1. 以景喻情开头颇有新意;倒叙开头渲染意境 2. 开头直奔主题也是一种写法 3. 开头很活泼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使开头显得活泼 4. 反问句开头吸引读者 5. 开头直奔主题让人一目了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