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衔接对比ppt课件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比较之三PPT教学课件

英汉语言比较之三PPT教学课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II)
2020/12/10
1
Outline
• 1 The definition of a text • 2 Seven standards of textuality • 3 A very simple text and it’s translation • 4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ext in
• (b)切合于原文、地道的中文,但却由表述 顺序的颠倒,主位与述位部分的变换,体现 了大部相通的思维方式,先分述后总述的中 文螺旋式。突出的显示了英汉语语篇组织结 构,即衔接与连贯的差异,以及内在思维结 构逻辑的不同。
• (c)也同等贴切、地道,逻辑思维也与原文 一致,但在主述位、衔接手段等方面还是有 差异的。
• 20篇20/1章2/10翻译:语境
5
• 2. Seven standards of textuality. • Cohesion • Coherence • Intentionality • Acceptability • Informativity • Situationality • Inter-textuality
• 他今天不想上学,上学的小孩不能小于七岁。
• A: Does Mary like her cat?
• B: The cat has four legs.
2020/12/10
9
• 2. 衔接手段相同 • 3. 显性连贯与隐性连贯 • 4. 思维德逻辑性 • 5. 文体的多样性
2020/12/10
10
2020/12/10
16
2 Hypotaxis vs. Parataxis

汉英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 共33页

汉英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 共33页

•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篇衔接手段在使用 中各有所重:英语中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的 地方,汉语常使用原词复现的衔接方式。 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充分注意汉 英语言在衔接方式上的差异,在把汉语译 为英语时,注意使用代词来替代源语言中 反复提及的人和事物。例如:
• (6)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 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迅,《药》)
• (1)He looked up at her as she stood there, hand on heart, looked quietly, almost in a kindly way. (Gone with the Wind)
• 当他抬起头来,见她一只手捂着胸口站在那儿 时,他的目光非常平静,甚至非常和蔼。(翟 象俊译)
• (4)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 主人似的自动掀启。(《枣核》)
• When it (the car) was three or four meters away from the garage, its door automatically opened as if it recognized its own master.(张培基译)
• On reaching Pear Fragrance Court, Baoyu went first to see Aunt Xue, whom he found distributing sewing to her maids. He paid his respects to his aunt, who caught him in her arms and hugged him.(杨宪益、戴乃迭译)

• 了解汉英两种语言人称代词系统和人称代 词前指照应的不同特点和倾向,对汉英翻 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翻译是一个涉及语 言、文化、文本、译者等多种因素的复杂 过程影响翻译过程的因素很多。但是,根 据本节对汉英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的对 比研究,在汉英翻译中采取相应的策略和 方法,对提高翻译质量是有所帮助的。

英汉语篇对比研究ppt课件

英汉语篇对比研究ppt课件
26
• She noticed he’s said “making” pictures. “You make pictures, not take them?” “Yes, at least that’s how I think of it. T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nday snapshooters and someone who does it for a living….”
• 可是弗朗西丝卡·约翰逊身上确实有足以 吸引他的东西。她善解人意,这他看得 出来。(梅嘉 译)
33
• 这和那灵活英译的一些例子 • 我也十分得意这幅“大作”,并没有觉
得是对老师的不尊重。(钟灵《胡二茄 子》) • I was naturally proud of my “masterpiece”, without the slightest idea that it was a nasty insult to him. (刘士聪 译)
28
• He said nothing for a moment. Then: “I scribed something in my notebook the other day for future use, just had the idea while travelling along; that happens a lot.”
英汉语篇比较研究
1
• 语篇手段的组成 • 连贯coherence • 衔接cohesion • 语篇参照 intertextuality
2
• 衔接(Cohesion),也称词语连接,是指一段 话中几个部分在语法或词汇方面存在联系。中 联系可能存在于段落或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 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语篇的“有形 网络”

第二讲 英汉对比.ppt

第二讲 英汉对比.ppt

西方文化则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 本位,比较偏重于对自然客体的观察和 研究。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上, 当涉及行为主体时汉语习惯于用表示人 或生物的词(animate)做主语,而英语 则常用非生物名词(inanimate)做主语。 -----国学大师 钱穆

“主观”和“客观”的风格差异在说服性文章上体 现得更为明显。英美人遵循的主要原则是:Let the facts and logic speak for themselves.(让事实和逻辑为自己 说话。) 他们靠客观的态度、令人信服的事实和严谨的推 理来征服读者。
• 2)汉语词语的意义包含在英语词语中 • • • • • • 例:英语中的audience 包括了汉语的:“听众”、“观众”、 “读者”; 英语的marry包含了汉语 的: “娶,嫁”; 英语的cousin包含了汉语的: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 弟”“表姐”“表妹”; • 英语中的thick / thin可以表示 • “厚薄”、“粗细”、“稠稀”、“浓密/稀疏”
• 英汉词语之间的交叉对应主要是由搭配、上下文和语境决 定的。 • 大多数英汉词语在语义上呈交叉对应关系
Polysemy • (英语中有许多词一词多义,其所表示的各个意义,分别 与汉语中几个不同的词或词组对应。)
• • • • • •
他因病在医院住了四个星期。
5.Dawn met him well along the way. 在东方欲晓的时候,他早已走了一大段路了。
三、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对比
• • • • 甲:这一点小意思,请务必收下。 乙:你这人真是有意思,怎么也来这一套? 甲:唉,只是意思意思。 乙:啊,真是不好意思。
• 分析:上面对话中的“意思”,在上下文中的意思都不一 样,必须深入分析原文的语境并加以灵活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PPT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PPT课件
12 返回章重点 退出
3. 1. 3 英语爱用静态词,汉语常用动态词 英语在表达意义时,喜欢使用静态词汇, 如名词(抽象名词)、介词短语、形容词、副 词以及表示状态的弱式动词(be, have, become, grow, feel, go, come, get, do等)和虚 化动词(have a look, take a walk, pay a visit, do shopping, do some reading等)来表示动作 意义;而汉语则多使用动态词汇,英译汉时常 常把原文中表示动作意义的静态叙述转换成汉 语的动态叙述。
A. 科学是人类的仆人。 B. 科学是人类的工具。 C. 科学服务于人类。 D. 科学造福于人类。
【解析】答案D. “servant”意为“仆人,奴隶,工具”,
可理解为“服务”“造福”,科学可改变人类,优 化环境,丰富生活,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 造福 于人类”。
21
返回章重点 退出
例5:In an odd way the two leaders diminished each other.
课堂互动3
3. 4 英汉句意表达对比
3.4.1 3.4.2 3.4.3 3.4.4 英汉都有增补与省略 英汉都有词类转换 英汉都有巧妙重复 英汉都受上下文制约选择词义
课堂互动4 1.词句表达 2.语序调整 3.衔接表达
第三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end
退出
第三章
英汉语言对比
Compara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9 返回章重点 退出
Comparis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Features

英汉语言对比(精编课件).ppt

英汉语言对比(精编课件).ppt
例子: (1)A: I’ll have a cup of black coffee with sugar, please.
B: Give me the same, please.(语法功能性名词替代) 译文: A:劳驾,我要一杯加糖的清咖啡。 B:请给我也来一杯。(词汇衔接中的重复)
(2)A:Do you think he was too serious? B: Yes, I think so.(替代一个完整的陈述分句)
精品课件
重分析
她们或许是我们的奶奶,满头银丝,满脸皱纹,世人多用“慈 祥”去形容她们,但很少有人能品味皱纹背后那岁月与历史 浮过的幽香。她们无须再用铅华刻意雕饰,我却分明看见她 和她的老伴共同演出那首动人的歌—《牵手》。 眼泪是上苍对一切感情动物的馈赠,爱为心之声,泪因爱而凝, 留泪是女人爱的宣泄,情的倾诉,女人流泪时最美。 (“女人什么时候最美”《英语沙龙》1999/8,19)
together , they have no water to drink. • 分析: • 交替性同构只在第1、2句,第3句主要靠词汇重复和指称实现衔接。而they have no
water to drink一句虽仍与前两句同构,但其衔接作用已大大降低了。
精品课件
2. 词汇连接的差异
•词汇连接指的是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 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据此, 应明确把词汇语义的重复、组合搭配和种种关系统称为语义 的重复同现,并把各种指称关系(属于语义上的同一性的前 后照应和上下指等)归入词汇连接。在此基础上,下面就从 语义的重复同现(词汇语义的重复、组合搭配和相似、分类 等)和指称照应两方面来探讨英汉语篇词汇连接的差异。
语言的连贯与其语言特色往往是同一语言的两面。

汉英语法对比ppt课件

汉英语法对比ppt课件

21
ppt课件
复句分类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从关系出发,用标志控制
从关系出发,在没有形式标志时从语义关系出发(意合)
在语义关系隐含无形式标志时,汉语复句在理解上具有 灵活性、多样性
22
ppt课件
汉语复句中的形式标志
避免由于无标志隐含而造成语义关系的模糊起见 (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科技文、政论文)
汉语的复句就有了两大类: 一类是形合的复句


这七种句型,实际上还可以简化为三个类型: 英语句子中的谓语是动词性 谓语,它承载着全句的重要

C
信息,而且还决定着整句的
句型与变化。

对 两个成分:SV
A
C

O
A
SV
三个成 分
O
5
四 个 成 分ppt课件
句子的次要成分
定语
主语、宾语(名词)
状语、 补语、 宾语
动词
主谓一致
主语与定式动词谓语在人称 和数上的一致
“这把刀我切肉”:“这把刀”是不是主语? With this knife I cut meat.
“这个问题我不懂,你也不懂”:“这个问题”是宾语前置还是主语?
As for this problem, I don’t understand it. Neither do you.
10
ppt课件
汉语语法不能仿照西方语法体系,应该自立体系; 汉语的句子也决不是可用主谓两分来概括的。
c)助词“的话”放在假设分句的末尾,标明分句间有假设结果关系。
d)超词形式
(1)带”说”带“话”的超词形式来自如果说、与其说、否则的话、不然的话等。
(2)以“是”为基础的超词形式 不是、就是、而是、要不是、若不是等。

第三章英汉语言现象对比ppt课件

第三章英汉语言现象对比ppt课件
议员院)议员(男议员或女议员)
11
D. 交叉对应。
• light music 轻音乐(light=intended chiefly to entertain • light loss 轻微的损失(light=not heavy); • light heart 轻松的心情(light=relaxed) • light car 轻便汽车(light=having little weight); • light step 轻快的步伐(light=gentle) • light manners 轻浮的举止(light=frivolous); • light outfit 轻巧的设备(light=handy) • light work 轻松的工作(light=requiring little effort) • light voice 轻柔的声音(light= soft)
序,译成汉语时却不符合汉语习惯,须 作颠倒处理
• rural America 美国农村;a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国际经济新秩序
18
2
第二节
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
19
一、英汉句子对比
• 例如: • His idea is that we clean the
(formal) • John went to bed early because he felt
tired. (common core) • John felt tired, so he went to bed early.
(informal)
24
二、英语句子翻译
• 一、亦步亦趋 • 二、化整为零(分译) • 三、调整句序、词序
• .他喜欢我那热情欢快的妹妹。 • (定语分句--前置定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Contents
照应(Reference) 替代(Substitution) 省略(Ellipsis) 词汇衔接
3
一. 照应(Reference)
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指的是语篇中 的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即语 篇中的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 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照应可以分为人称对照、指示照应和 比较照应。
8
1.名词性替换
英语用代词或某些名词来取代名词词组,如 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系代词、连接代词、 不定代词和名词。如, enough, half, the same, the kind, the sort, the former, the latter, etc.而中 文却相反,省略了该名词。例如:
very much. But I will kill you dead before this day
ends."Let us hope so, he thought.
“鱼啊,”他说,“我爱你,非常尊敬你。
不过今大无论如何要把你杀死.”但愿如此,
他想.
11
三 省略(Ellipsis)
省略指把语言结构中某个成分省略不提。 是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并使语篇上下 紧凑的一种衔接手段。省略和替代都是避 免重复的常用手段,两者常常互相替代使 用。有语言学家把省略称为“零位替代”。
但在汉语中,如果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 情景语境或上卜文中己经非常明确,可以运 用零式特指称语,既指代成分前没有特指限 定词修饰。
6
在汉语语篇中,“这”和“那”经常与 名词连用,以表示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 这种情况下,“这”与“那”在功能上就 相当于英语的定冠词the。
例如:The old man looked at the fish constantly to make sure it was true. It was an hour before the first shark hit him。
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省略的分类
动词性省略 名词性省略 小句性省略
13
动词性省略
动词性省略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信息 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的语法手段。汉语中 的动词性省略与英语中的非常相似,但同 英语相比,汉语中动词性省略情况较少。 汉语更倾向于对动词的重复。
The tuna shone silver in the sun and after he had dropped back into the water another and another rose.
这条金枪鱼在阳光中闪出银白色的光,等 它回到了水里,又有一些金枪鱼一条接着一条 跃出水而。
9
2.动词性替换
他们行驶得很顺利.老人把()双手浸 在盐水里,并竭力保持()头脑清醒。
5
2.指示代词照应。
中英文都使用指示代词获取粘连效果。 但是它们在篇章中的指称功能可能不完全一 样。英语和汉语在指示指称上的一个最大差 异是英语有一个既非this又非that的定冠词 the。英语在表达确定的指称时必须有特指 限定词。
4
1.人称代词照应
人称代词照应在中英文中广泛使用.中文 中还使用零回指(指的是一种形式因为其所指 已经明确或能够猜测出来而可以省略的现象), 但英文中没有,因为英语中的主语一般是不能 省的。一般来说,中文中的人称代词照应还可 处理为重复和省略。
例如:They sailed well and the old man soaked his hands in the saltwater and tried to keep his head clear.
10
3.从句性替换替换
替换词so或not可用来替换作宾语的that从 句,if so或if no来替换条件性从句,as来取代 分句的一部分,等等。汉语也使用这种替换的 方式,但为了使表达正确、清楚,也常常重复 其所代替的词语。例如:
“ Fish, ” he said, “I love you and respect you
老人不时去瞧那条鱼,以确定这是真的, 一个小时以后,第一条鲨鱼袭击了这条大鱼。
7
二.替代(Substitution)
替代指用替代形式指代上下文出现的词语, 可以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 替代。
替换在清晰表达意思的基础上,英文使用 者乐于用替换,省略或变换来避免无意图的 重复。这样不仅能使行文简洁、有力,而且 比较符合英语民族的心理习惯,但中文却用 替换或省略。
英语中替代动词或替代动词短语或替代动词句 子结构可用来替代替原有的部分.这类词如do, do so, do it, do that, do this, etc.汉语有时也用这 种方法,但常重复其所代替的动词。如:
You have only yourself and you had better work back to the last line now, in the dark or not in the dark,and cut it away and hook up the two reserve coils. So he did it. 你只有你自己一个人,你还是好歹回到最末的 那根钓索边,不管大黑不黑,把它割断了,系 上那两卷备用钓索。他就这样做了。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
成员:邹思思 邓小洁 徐旺 李群 葛方
1
语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衔接,英国语言学家 Halliday于1962年首次提出了“衔接”( cohesion)这 一概念。衔接是将语句聚合在一起的语法及词汇手 段的统称,是语篇表层的可见语言现象。衔接,从 语篇生成的过程来看是组句成篇的必不可少的条 件。 Halliday & Hasan认为,英语篇章中实现衔接的 语法和词汇手段有五类,构成五种不同类型的语义 衔接,即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 )、省略 (ellipsis)、连接词语(conjunction) 和词汇衔接 (lexical cohesion )。其中照应、替代和省略属于语法 衔接手段,词汇衔接属于词汇衔接手段;连接词语则 介于语法和词汇衔接手段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