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照应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

合集下载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翻译策略及译文连贯性探讨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翻译策略及译文连贯性探讨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翻译策略及译文连贯性探讨连贯作为语篇的一个深层语义特征,在以语篇为单位的翻译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语篇翻译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连贯的识别和重构的过程。

本文将语篇作为翻译单位,从连贯角度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语语篇衔接手段的调整及采用的翻译策略。

标签:衔接手段连贯照应替代一、引言传统翻译观以句子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注重研究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异同及言内关系,将翻译过程视为把一种文字材料转换成另一种文字材料,把一种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命题)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成另一种语言产物的过程”(张美芳、黄国文,2002)。

随着篇章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已逐渐摆脱了传统语言学和语法学的束缚,将语言研究的重心由句子转为语篇。

大多数语言研究者也不断地将语篇分析延伸到其他领域,这自然也包括翻译领域。

李运兴认为“翻译活动所处理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句,而是由互相关联和制约的词语和句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语篇。

因此建立明确的语篇意识,不论在翻译实践还是在翻译研究中都十分重要。

”(李运兴,2001:19)连贯这一决定语篇语义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以语篇为基础的翻译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译者在翻译时,首先需要对原文语篇内部的各种衔接手段进行分析,以便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语篇层次上的意义与功能对等(谭键,2002)。

译者必须尽可能保全和复现原文语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才能使译文语篇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语气贯通。

因此,在翻译中语篇连贯的实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可读性,并决定着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Halliday和Hasan指出,衔接就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的机制,它本身是意义概念,是由词汇语法来实现的,“衔接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和对解释它起重要作用的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这一‘其他成分’也必须在语篇中能找到……”(Halliday、Hasan,2004)。

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篇内部的衔接关系通过五种语言形式来实现: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 238-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南阳师范学院/金胜兰【摘要】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翻译活动中最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本文根据Halliday和Hason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划分,探讨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应考虑英汉语篇衔接的特点,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通顺、严谨,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和读者的要求。

【关键词】语篇衔接手段 差异性 翻译策略一、引言语篇衔接在语篇构建及语篇理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并掌握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及差异,对英语学习和英汉翻译至关重要,而且采用恰当的语篇衔接手段能够使语篇结构严谨,语义连贯,清楚表达作者观点。

因此我们将着重探讨英汉语篇中各种衔接手段的使用及差异对比,为英汉翻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策略。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1.照应。

Halliday 和Hason 把英语中的衔接分为五类: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衔接。

其中词与所知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称为指称衔接,也称照应。

英汉指称类型没有明显差别,都有人称、指示、比较三种类型的指称和照应,但不同的是英语使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频率显然高于汉语。

英语中有定冠词,汉语中则没有。

汉译英常常需使用定冠词表示所指,这是我们极易忽略的问题。

例如:A :香蕉在哪里? Where are the bananas? B: 在那边Over there.汉语中虽未指明A 要什么香蕉,但香蕉是“主位”,是话题,它存在于A 和B 的共识之中。

所以译文一定要用the 表明指称意义的确定性。

另外由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不在意主语,英语是主语显著语言,主语是一句之主,不可或缺。

又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较隐含曲折,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较简单直接,汉语中常出现零式指称(zero-anaphoric)现象,英译时往往需要增补主语或其他词以明朗照应关系。

例如:一路上吃了半斤炒栗子,睡了一小会觉,就到了北京。

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

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

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译英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语篇衔接是汉译英翻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熟练运用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达到翻译的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

第一步:了解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英汉语篇衔接手段指的是在语篇中为了使文章内部各部分内容更加连贯,通过表达方式和语言手段进行衔接的方法。

比如,在英语文章中,通常使用词汇的重复、代词、连接词等手段来实现衔接。

第二步:对比中国汉语和英语的语篇衔接手段在中国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语篇衔接手段有把握句、指代、补充、归纳、转折、递进等。

而在英语中,常用的语篇衔接手段包括代词、连接词、转折词、副词等。

第三步:对比研究汉译英翻译的策略对比中国汉语和英语的语篇衔接手段,我们发现,虽然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但衔接手段的作用和实现方法却是相似的。

在进行汉译英翻译时,译者可以参考原文的衔接手段,尽可能保持原文信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第四步:注意汉译英翻译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汉译英翻译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通顺易懂:翻译的语言应该通顺易懂,便于英语读者理解。

2. 所述即所得:翻译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不要在翻译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观点或解释。

3. 注重语法:汉译英翻译要注重语法准确,尤其是复杂的句子结构。

4. 参考原文词汇:在翻译时,可以参考原文的词汇,但不要照搬照抄,应该考虑到英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总结: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

通过对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交流中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并且通过掌握汉译英翻译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提升翻译质量,更加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 224 -校园英语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沈阳医学院/刘茹【摘要】语篇研究的核心是语言衔接,衔接手段分为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

硬干语篇语法衔接手段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本文主要探讨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对比和英汉语篇语法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语篇语法 衔接手段 对比一、语篇的衔接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分为替代、省略、照应、连接和词汇衔接五类,前四类属于语法衔接手段。

语篇是指一个语义完整、不对长度有要求的书面语或者口语的段落。

语篇的衔接就是利用各种衔接手段将语篇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有效的语篇衔接手段决定了新组成的语篇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现如今,语篇理论也被大量应用于翻译研究中,由于语篇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有效应用,使得翻译单位开始由词语、句子转移到了语篇中去,因此,语篇的有效衔接在英汉翻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对比英语和汉语都具有各自的语法系统,在英汉互译中甚至还有语法上的冲突,也就是说,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各有不同,但是衔接手段的使用方式、使用频度和使用范围也都各有千秋。

1.替代。

替代是指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或几个词,替代不仅有效避免了表达上的重复,而且还使得语篇更加紧凑。

替代分为从句替代、名词性替代和动词性替代。

(1)从句替代。

从句替代就是指替代整个从句,英语中主要用if not 或者if so 代替条件从句,用not 或者so 替代充当宾语的that 从句,汉语中常用如此、然代替从句。

但是汉语中从句替代词的使用频率远低于英语中从句替代词的使用频率。

(2)名词性替代。

名词性替代是指用替代词代替名词或者名词词组的中心词,英语中常用one,ones 等词作为名词的替代词,而汉语中则没有固定的名词替代词。

(3)动词性替代。

动词性替代是指用替代词代替谓语动词,英语中常用动词do 和替代句型sb+be/will/have/do+主语和so+主语+be/will/have/do 来实现替代,干、弄等词可以看做是汉语中的动词替代词,汉语中的动词替代词的使用频率低于英语中的动词替代词。

英汉照应衔接手段的差异及其翻译技巧——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题为例

英汉照应衔接手段的差异及其翻译技巧——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题为例

s a me , s i mi l a r l y , d i f f e r e n t l y等1 所表 示 的照应 关系 。 它在
语篇 中有 承上 启下 的功 能 , 可 以表 达实 体或 事物 的相
同性 、 相 似性 、 差异 性或质 与量 的优 劣等 。 比较 照应 可 分 为一般 比较 和特 殊 比较 。 前者 是对 事物 问 的相似 性
大 学英 语 四 级考 试 翻译 部 分 要求 考 生 用 正确 的
词汇 、 语 法 结构 和 符 合英 语 习 惯 的表 达 , 将 单句 中 的
汉语 部分 译成英 语 。 学 生对 英汉照 应衔 接手 段 的差异 性知之 甚 少 , 导致在 做翻 译题 时容 易 出现 差错 。下面
人称 代 词来 体现 的照应 , 表 示人 称 照应 的照 应词 有代 词I , y o u , h e , s h e , t h e y , i t , o n e等 。人 称 照应 是 英 语 中
时 间 的指 示 性 副 词 h e r e , t h e r e , n o w, t h e n等 ,也 包 括
定 冠词 t h e和 s u c h a 这 样 的词 。 比较 照应 是指用 比较 事 物 异 同 的 形 容 词 或 副 词 以及 它 们 的 比较 级 ( 如
“ 衔接 ( c o h e s i o n ) 指 的 是 语 篇 中语 言 成 分 之 间 的 语 义 联系 , 或者 说是 语篇 中一个成 分 与另 一个 可 以与 之 相 互解释 的成 分之 间的关 系 。 当语 篇 中一个 成分 的 含 义依 赖 于另 一个成 分 的解释 时 , 便产 生衔 接关 系 。 ” 衔 接 是韩 礼德 系统 功能 语法 中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也 是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和连贯手段的对比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和连贯手段的对比

2. Comparison
3. Improving the translation
篇章
篇章是表达整体概念的语义单位。它在
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提供作者想传达的 信息,各成分之间有语言手段将其衔接 在一起,成为语义连贯的整体,为交际 的受者所接受。 衔接性和连贯性是篇章最重要的特征。
Cohesion & Coherence
词汇衔接指篇章中的词汇之间存在着的语义联系,
通过原词的重复、同义、近义、反义、上下义和整 体与部分等关系来实现,可归纳为词的反复和搭配 两大类。
Any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cohesive devices us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exts?
词汇衔接 Lexical cohesion
Lexical cohesion deals with connections
based on the words used. It is achieved by selection of vocabulary, using semantically close items. There are two types of lexical cohesion: reiteration and collocation.
Cohesive devices

语法衔接(grammatical cohesion): 指称 /照应(reference) 替代(substitution) 省略(ellipsis) 连接/关联(conjunction)
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 复现关系(reiteration) • 同现关系(collocation)

第七章 英汉语篇的衔接与翻译

第七章 英汉语篇的衔接与翻译

英语中的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在汉语语篇 中经常为词汇衔接 Credit cards enable their holders to obtain goods and services on credits. They are issued by retail stores, banks, credit card companies to approved clients. The bank or credit card company settles the client’s bill, invoicing him monthly and charging interest on any outstanding debts. Their profit comes from the high rate of interest charged, the card-holder’s subscriptions, and the fees paid by some organizations that accept cards.
Most of those who have watched enviously from the sidelines sense that gravity will assert itself sooner of later. Many of the online gamblers who have earned a fortune in paper profits betting their savings on shares in Yahoo. Amazon and the rest will never get their money out. For the very features that have led to a near-vertical climb of internet share prices also favor its precipitous collapse.

英汉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语法范文.doc

英汉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语法范文.doc

英汉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语法-摘要:本文从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四种语法衔接手段探讨了英汉语衔接手段的差异以及调整英译汉语法衔接手段的常用翻译方法。

英汉语法机制差异突出体现在形合与意合的问题上,两种语言间的差异经常成为翻译的障碍。

语法衔接机制发生冲突时,为了维持语篇的连贯性,有必要根据译入语的衔接原则调整衔接模式。

关键词:语法衔接照应替代省略连接一、引言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

衔接不当就会造成语义链断裂或语义模糊,话语不连贯,不成语篇。

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是意合语言,两者的衔接形式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1.无对应形式的衔接手段,如汉语没有英语关系代词这种衔接手段;2.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在使用频率和习惯上有所不同”。

这种衔接机制的差异往往成为翻译的障碍。

本文主要从语法衔接的角度分析英汉衔接手段的差异,通过两者的对比,探讨调整衔接手段的转换方法,从而使译文表述清晰自然,达到语篇连贯效果。

二、语法衔接韩礼德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语法衔接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词汇衔接有复现和同现。

徐莉娜在《英汉翻译原理》一书中指出,语法衔接的四种手段中,衔接项与被衔接项之间在语篇表层受到某种形式规则的限制,在语篇深层受到被衔接项语义的限制。

1.语法衔接的分类。

语法衔接手段有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

照应是指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解释另一个成分含义的参照点的衔接手段,其又分为人称照应、指示词照应和比较照应三种情况。

替代是用替代词取代另一语言成分的衔接手段。

“替代词指示形式,它的语义要从所替代的成分中去寻找。

”被替代的成分也是确定替代词含义的参照点。

“根据被替代成分的语法性质,替代词相应地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三种。

”省略是一种特殊的替代,被称作“零替代”(substitution by zero),其表现为以结构上的空位取代具有同语义内容、同语法结构的另一个语言成分。

连接指的是通过连接词体现语篇中各种逻辑关系的衔接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照应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
英汉照应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是一种在翻译过程中,将英文和汉语中的五大衔接手段(并列、因果、对比、递进、排比)进行对比和翻译的方法。

英语中有五种衔接手段,包括并列、因果、对比、递进和排比。

其中,并列法表示同等重要性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and连接;因果法表示事物之间的原因和结果,形式上以for或because连接;对比法表示不同程度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but或while连接;递进法表示事物之间的依次关系,形式上以first, then, finally连接;排比法用于表达相似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not only…but also连接。

汉语中也有五种衔接手段:并列、因果、对比、递进和排比。

其中,并列法表示同等重要性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而且”、“又”、“并且”等连接;因果法表示事物之间的原因和结果,形式上以“因为”、“由于”、“所以”等连接;对比法表示不同程度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但是”、“然而”、“反之”等连接;递进法表示事物之间的依次关系,形式上以“首先”、“其次”、“最后”等连接;排比法用于表达相似的事物或想法,形式上以“不但…而且”、“既…又”等连接。

翻译过程中,要根据英汉双方的语篇衔接手段进行比较,以保留原文语义,正确运用衔接手段,使译文衔接得当,结构紧凑,读起来流畅,同时尽量避免冗余和重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