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软实力体现国家行为
中国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电视剧市场:毫无疑问,如此庞大的数据、再加上数亿受众基础、 广泛的播出频道以及优质的导演演员资源,中国绝对称得上是一个电 视剧的大国。可是,如何完成从电视剧大国到电视产业大国,再到电 视产业强国的三级跳,还存在一个大大的问号。
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 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 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 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
中国软实力
北爱——“士兵突击”版的“奋斗”
北爱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关 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梦想,关 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人生。 青春正在渐行渐远,而我们都 在不可避免的成长,成长的过程中 我们一直痛并快乐着~~ 我们需要记住的是: 青春的岁月里我们要有梦想, 要努力奋斗。 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永远不要 违背原则,错了方向。我们不要总 是看到社会的不公平和黑暗,有的 时候,应该坚信美好。应该有自己 的信念——就像吴狄一样,坚守自 己的原则和信念。总有一天我们会 看到美好的明天就在不远的前方等 着我们!
• 感 谢 观 看!
第四,专业和思想的介入,即邀请一批真正的专家、学者和撰稿人, 吸收、改编他们的思想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 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重视吸收世界各国优 秀文明成果,包括吸收各国人民共同接受的一些基本价值,如保障人 权、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政治价值,公共服务、终身教 育、生活质量、生态文明等社会文化价值。 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不仅涉及国家行为,也涉及公民的个人行 为。中国的科学家、艺术家、体育明星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形象大使。 中国游客、留学生、商人、官员等在其他国家的言行举止同样也会被 看作是中国人的文明水平的代表。 努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而且是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当务之急。
软实力的内涵

非物质性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军事实力主导其他类型的力量 、 拥有最强大军事实力的国家必然支配世界事务的观 点 。软实力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 ,通过对国际社会的外生变量和国家利益的内生 变量产生作用 ,深刻影响着当今国际关系的运作 。
一 、软实力概念及其理论外延
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 派学者约瑟夫 ·奈于 20世纪 80年代末提出 。他认 为 ,软实力 ( soft power)是指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无 形的精神力 ,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 、价值观的感召 力 、文化的感染力 、外交的说服力 、国际信誉以及领 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 。软实力是一种可以转化为 同化性的权力 ,具有使他国心甘情愿去做自己希望
软实力概念及其理论外延提供了一种分析国家
① 韦正翔 :《软和平 :国际政治中的强权与道德 》,河北大学出 版社 , 2001年 ,第 199页 。
② [美 ]查尔斯 ·霍顿 ·库利著 ,洪小良等译 :《社会过程 》,华 夏出版社 , 2001年 ,第 219页 。
③ Martin M. Samp son, “ Cultural Influences on Foreign Policy, ” N ew D irections in the S tudy of Foreign Policy, Boston: A llen & Unwin, 1987; Valerie M. Hudson, Cu ltu re & Foreign Policy, Boulder, Colorad2 o: Lynne R ienner Publishers, 1997.
54
它做的事情的力量 。因而软实力的定义可概括为 : 通过吸引提出引起国际政治学界的广泛关 注 。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代表罗伯特 ·达尔将软实 力的影响力提升到道德地位 ,认为软实力是影响力 的形式之一 ,在影响力的多种形式中 ,理性说服比强 制可取 ,因为它具有独一无二的道德地位 。② 此外 ,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 》、罗斯诺的《世界混乱 :变革与 延续的理论 》以及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等著作在 广义上都属于软实力的研究范畴 。
国家形象研究综述

国家形象研究综述作者:申洁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02期摘要:随着学界国际政治研究的日趋成熟,“国家形象”作为一国综合实力的代名词不断受到关注。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国家形象研究的论文进行梳理,力求呈现国家形象研究的整体框架,寻求研究不足。
研究发现,从研究角度上看,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形象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國外学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基本上秉承了4种研究路径:现实主义“软实力”研究路径、建构主义研究路径、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路径和公共关系的研究路径。
国内对国家形象的研究则主要涉及国际关系理论角度、公共外交角度、媒体传播策略角度三个角度。
但在研究方法上相对单一,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无法向读者呈现一个完整、系统的国家形象图谱。
关键词:国家形象;综合实力;软实力随着国际政治研究的日趋成熟和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内学术界关于国际关系问题的研究逐渐发生了转变:国际关系研究的对象从以往对主权国家、政府间组织的研究扩展到非政府组织间的研究,以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不断增多;国际关系研究的领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学者从以往对传统政治、军事的关注逐渐扩展为对环境、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研究;学界对外交领域的研究也进一步扩展,由以往只关注政府间外交即官方外交,逐渐扩大到关注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等领域。
基于这些国际政治研究方面的变化,对“国家形象”一词的研究开始不断受到学界的关注。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①因此,国家形象的研究对我国“软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研究成果综述一般而言,国外学术界对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被看成是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以及军队形象是西方国家研究的一个角度,但分析较为简单,主要体现为政治军事著作中的零星思想和只言片语。
加强软实力建设——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软实力建设——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高 飞/文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世界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努力使中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1],是新形势下完善中国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
大力提升中国“软实力”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及中国认知的发展软实力(Soft Power),又译做“软力量”、“软权力”,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
软实力不是建立在威胁或利诱基础上的影响力,而是吸引力。
关于软实力的作用,简言之,一个国家文化的普世性和它建立一套管理国际行为的有利规则和制度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权力源泉。
“软实力”概念提出伊始就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注意。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就软实力的讨论呈逐年增多之势,2011年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以“软实力”、“软力量”为关键词的文章高达2202篇。
中国政府也十分关注学术界关于“软实力”的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已从学术研究转变成为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任务。
2006年11月10日,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提及了“国家软实力”的概念。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 201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并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这些都反映出中国政府已将建设国家软实力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对发展软实力越来越重视,政策越来越具体明确。
加强软实力建设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也是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加强软实力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文明礼仪对于国家形象建设的意义

文明礼仪对于国家形象建设的意义在当今社会,国家形象的建设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民众共同关注的问题。
国家形象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外在形象,更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而文明礼仪作为国家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国家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明礼仪是国家形象的窗口。
一个国家的形象往往通过外交交流、国际会议等渠道展示给世界。
当外国宾客来到一个国家,他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国民的文明程度和礼仪行为。
如果国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有礼有节,那么外国宾客就会对这个国家产生良好的印象。
相反,如果国民的行为举止粗鲁无礼,那么外国宾客就会对这个国家产生负面印象。
因此,文明礼仪是国家形象建设的第一道门面。
其次,文明礼仪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文化、价值观念等非军事手段对外产生的影响力。
而文明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文明礼仪水平直接反映了该国的文化底蕴和道德品质。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重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权益,那么这个国家就会给人一种文明、有素质的印象。
这种印象会进一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使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此外,文明礼仪对于国家的内外形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国内,文明礼仪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如果国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互相尊重、关爱他人,那么社会将会更加和谐。
相反,如果国民缺乏文明礼仪,社会就会出现各种冲突和矛盾。
这不仅会影响国家的内部稳定,也会给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在国外,文明礼仪能够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
如果国民在国外旅游或工作时能够遵守当地的礼仪规范,尊重当地的习俗和文化,那么国家形象将更加正面。
相反,如果国民在国外行为粗鲁无礼,不尊重当地文化,那么国家形象将受到损害。
总而言之,文明礼仪对于国家形象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国家形象的窗口,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注重文明礼仪的培养和践行。
中国国家软实力论述(经典推荐)

中国国家软实力论述【摘要】“软实力”一词来源于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在美国著名杂志《外交政策》上发表“Soft Power”一文,宣告了“软实力”(或译“软力量”、“软权力”)概念的诞生。
在1999年发表的“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一文中,他这样定义软实力: 软实力是一国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式达到期望的结果的能力。
它通过让他人信服地追随你,或让他人遵循某种将会促其采取你所期望的行为的规范和制度来发挥作用。
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说服力。
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他的立场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或者一个国家强化那种鼓励其他国家以寻求共存的方式来界定他们的利益的国际制度,那么他就无须扩展那些传统的经济实力或者军事实力。
【关键字】软实力,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正文】在2002年发表的《为何再不能单纯依赖军事力量》一文中,他认为软实力就是“ability of getting people to want what you want”。
人们通常将这句话翻译为“同化他人的需要的能力”,但是有部分国内专家却认为,将这句话意译为“引导他人重新界定其需要的能力”更为妥当。
如果只是同化他人的需要,那么可能由于满足共同需要的事物具有稀缺性,反倒会强化软实力主客体间的竞争,这可能并不符合主体的利益。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目前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的蔓延所导致的问题:由于西方国家民众的生活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的基础上,在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情况下,让人口规模庞大的新兴国家(如中国)的民众都效仿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将会使全人类甚至整个地球都陷于灾难之中,因此,能够正确引导非西方国家以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待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方为可取之道。
目前,许多拥有远见卓识的人已经开始为此进行呼吁。
例如,以《枪炮、病菌和钢铁》一书而闻名于世的美国教授贾雷德·戴蒙德在其新作《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中就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他认为:“如果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以及当前第一世界国家,都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地球必定无法承受。
文明礼仪 是一种国家的软实力

文明礼仪是一种国家的软实力在当今社会,文明礼仪作为一种国家的软实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明礼仪不只是表现在个人行为上,更是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国民素质。
本文将从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阐述文明礼仪在国家软实力中的重要性。
一、个人层面上的文明礼仪文明礼仪从个人层面上来看,体现了一个人文明素养的高低。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这不仅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人们相处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首先,文明礼仪使个人更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形象整洁、谈吐得体、举止得宜的人往往给人以良好的印象,容易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种与人为善的方式积累下来,对于个人发展和事业成功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文明礼仪有助于个人健康成长。
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能够培养人的积极向上的品德,使个人更容易融入团队和社会环境。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人们可以不断学习、成长和提高。
最后,文明礼仪对于个人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遵守文明礼仪标准,能够缓解冲突、解决问题,使个人处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
与他人良好的相处,能够带来更多的互助和支持,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二、国家层面上的文明礼仪文明礼仪不仅仅是每个人的事情,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形象的体现。
一个有着优秀文明礼仪的国家,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和积极评价,提高其软实力和国际地位。
首先,文明礼仪是国家形象的窗口。
一个国家的公共交通、城市环境、服务行业等各个方面的文明礼仪,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向世界展示国家的形象。
例如,干净整洁的城市街道、礼貌热情的服务员、有序守法的公众,都能够给国家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印象。
其次,文明礼仪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文化、价值观、道德规范等吸引力来影响他国。
而文明礼仪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形态和道德规范,可以有效地体现国家的软实力,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最后,文明礼仪对于民族凝聚力和社会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国家形象及大学生国家形象意识培养——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2020年7期前沿视界高教学刊新时代国家形象及大学生国家形象意识培养———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为例*蔡庆一,王瑞,曾建松*(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对国家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和限制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结构体系中的生存与发展。
针对国家形象研究,范红深入研讨了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并提出“良好的国家形象代表更高的可信度,更强的接纳性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1]。
徐锦萍强调国家形象要取决于主动建构与传播,“国家形象能够充分综合展现一国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2]。
孙有中提出国家的综合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形象,“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塑造的”[3]。
这就表明,对我国自身的国家形象建设问题进行思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家形象的传播与构建,既是注重“软实力”的结果,也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那么,国家形象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构建国家形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形象意识?本研究尝试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为例来解答这些问题。
一、国家形象(一)国家形象内涵国家形象并不仅是国家与形象的简单结合,而是一个专门概念,有其特定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指向。
美国政治学家博尔丁(K.Boulding)提出,国家形象是本国的自身认知以及国际体系对它认知的结合,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4]。
管文虎等界定为:“国家形象是国家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
”[5]。
崔保国、李希光强调,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结构体系中的整体形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程度”[6]。
程曼丽指出,国家形象是“在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要素,汇集了国家或民族精神中的优点”[7]。
如此看来,国家形象,即指公众对本体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前景的整体认知和评价,是本体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在公众脑海中形成的看法、态度和整体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软实力体现国家行为
(对方,公民行为)
谢谢主席,大家好!
现今社会,随着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在一些国际交往中,软实力这一说法越来越多的被提及。
我方今天的观点是国家软实力主要体现于国家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软实力、国家行为、公民行为三者应该是指同一国家,不然讨论将没有意义。
首先明析概念:国家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将自身已有的文化或理念转化为影响力的能力,国家行为是指能代表国家并且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一些行为。
我们说国家软实力主要体现于国家行为还是公民行为主要是要看在已有文化转化为影响力的整个过程中,即国家软实力形成作用的全过程中体现于哪一者。
首先,已有文化的整合过程是由国家参与,国家主导,国家进行的;也就是说国家软实力的雏形诞生体现于国家行为。
文化是一定地域人们长期生活实践所形成的独特意思形态(这个自己定的),同时,文化并无优劣之分。
这导致了文化的过于繁杂,甚至自相矛盾。
而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通过引导的方式,整合这些文化,进行合理的取舍,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系统,进而发展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为软实力的形成和完善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国家行为起着至关重要主导作用。
在对已有文化统一整合之后,不论对内对外,要将这些文化传播出去,国家行为无疑是最高效,最主要的方式。
汉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学成为了我国文化脉络的主干;唐朝时,张骞(qian)使西域,打开丝绸之路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
文化软实力是以信息为载体,不论何国何代,终掌握着一国最权威,最便捷,最可信的信息传播的只能是国家。
软实力的作用方式体现于国家行为。
最后,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播出去产生实实在在影响到他人或他国做出判断的影响力时才真正的转化为软实力。
这种影响力是软实力的直接结果,具体表现为民族凝聚力,国际话语权等。
而我们要看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就必须看他的国家行为所带来的直接结果。
中国文明5000年,不可不谓长,埃及比中国更加古老,要是比较公民行为来判断国家软实力,中、埃的国家软实力自然不是不足300年的美国可以比拟的。
可是美国软实力远比中国强呢?归根到底是因为公民行为所能达到展现的影响力始终有限的很。
要看国家文化的影响力还是看国家行为更加清楚。
美国要打伊拉克,北约各国蜂拥而来,美国要制裁伊朗,天下云起响应,这才是一个国家影响力的真正体现!
我方不否认公民行为能一定程度有限的反应某一部分文化传统,并可能产生一些影响。
甚至我方也很明确的认知到一切国家行为都必须靠公民实施,但这些都不能成为公民行为能起到主要体现的作用,反观国家行为贯穿软实力的个个过程,处处起着主要作用才主要体现了国家软实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