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

合集下载

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新趋势及其应对

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新趋势及其应对

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新趋势及其应对作者:高海龙李从玉来源:《人民论坛》2023年第18期【关键词】动荡变革期国际政治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当前,全球政治与经济秩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兴国家的崛起、科技的快速发展、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和全球性问题的加剧,共同推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全球发展何去何从成为国际政治的关键议题。

动荡变革期最为突出的时代特征,就是全球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效应”。

如果世界各国能够共同行动,摒弃你兴我衰、你输我赢的冷战思维,有效践行真正多边主义基础上的全球治理,全力推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进程,动荡变革期可以转变为稳定发展期;但如果动荡变革期来临后,和平赤字、发展赤字、霸凌行径和霸权主义仍进一步恶化,动荡变革期则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全球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都应摒弃冷战思维,共同应对动荡变革期所带来的问题。

世界正处于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正在面临着历史性考验。

在动荡变革期,大国关系的尖锐、低迷和严峻成为影响全球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一系列结构性冲突和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

在这一时代特征下,全球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效应”表现得尤为突出。

首先,美国对华关系发生质变,将中国视为最大战略对手和“军事威胁”。

美国对华政策的强硬态度与实际行动不利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政府在贸易、科技、地缘政治等领域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制裁和限制措施。

这种对抗性的策略导致了中美关系的紧张。

此外,美国还将中国视为其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所谓的“印太战略”,试图在亚太地区扩大其影响力和军事存在。

这种单极霸权主义的做法必然引发其他国家的担忧和反对,进一步加剧地区的紧张局势。

其次,烏克兰危机导致大国对抗和冲突重新回归世界政治。

西方国家对乌克兰危机的应对策略加剧了大国之间的对抗。

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同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今天,要对世界政治发展趋势做出判断,离不开对中国实力及其在全球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做出评估;同时,要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也必须研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研究世界政治的走向和格局的变化。

我想分四个方面,对当前世界政治的特点、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个人的一些分析和思考。

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一个特点,是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它促进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繁荣、技术进步、信息沟通、人员流动,增加了政府透明度。

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降低了战争的危险,提高了政治冲突的门槛。

但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伴随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出现的是: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超高消耗、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财富的集中及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资本与人力资源加速流通所带来的更为复杂的社会矛盾。

金融动荡、粮食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非法移民、跨境犯罪、恐怖活动、传染疾病、产品安全等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议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此次全球金融风暴,暴露了在缺乏有效、严格的国内监管机制和国际协调机制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严重弊端。

这场危机虽然发生在金融和经济领域,但是必然会蔓延到政治和其他领域,带来收益分配方面的更大失衡,激化一些国家的社会矛盾。

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非传统安全问题同以领土主权为核心的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各国的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增加了国际政治中的冲突因素。

例如,人们开始担心,能源、粮食、水资源的紧缺,将使一度趋于缓解的领土争夺死灰复燃。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冷战后世界上的武装冲突集中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其中绝大多数为国内冲突,而国内冲突又经常引发国际冲突和地区动荡。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在凡尔赛体系中战胜国的要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 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凡尔赛条约第231条规定德国和其盟国应当承 担战争责任,这实际上就使战胜国对战败国索取赔 款合法化,于是条约规定德国和其他战败国要向战 胜国赔款。
(2)对德国领土的安排和军事力量的严格限制, 以及对德国殖民地的瓜分,对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 权全部移交日本等,满足了法、英、日的一些要求。
(一)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和平、缓 和、稳定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合作不断加强。 3、地区性军事冲突和战争趋向缓和。 4、大国之间在国际安全上积极合作。
(二)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1、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2、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 发展趋势
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从19世纪初至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 历了四个局面,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世界格局多 极化。
维也纳体系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召开了 维也纳会议。这次会议由俄、普、奥、英四国操纵, 会议通过了恢复封建秩序、限制法国再起、分割法属 殖民地、重划欧洲版图、维护德意分裂等决议。从而 形成了维也纳体系。
1815年的欧洲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欧洲共同体
★为什么说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第一,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严重迟 滞了多极化的发展。
第二、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平衡需要一 个较长的过程。
第三、和平条件下新旧格局的转换会有 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二、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 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
50年代-60年代 美攻苏守 60年代末-70年代末 苏攻美守 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 互有攻守
2、两极格局的瓦解
★东欧剧变
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
两德统一
苏联解体
华约解散
3、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
两极格局终结是在和平条件下发
生的,没有爆发战争,除苏联解 体外,其他力量的对比没有发生 急剧变化。 新格局的形成过程要复杂得多, 形成的时间也要长得多。
第一节、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 和变化

一、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政治格局的基 础。
雅尔塔体制是大国实力政策和强权政治的产物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制” :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 国家美国、苏联和英国为了处理战败国问题, 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先后召开了德 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为战 后世界秩序勾画出一幅蓝图。以雅尔塔会议 为代表,形成了关于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基 本方案,故称雅尔塔体制。


军事

3、两极政治格局的特点
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 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
变的斗争
三、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

1、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苏南冲突 –波匈事件 –布拉格之春

苏联军队 入侵布拉格
1969年苏 联两次入 侵珍宝岛

在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就目前来说,恐怖主 义问题尤其突出。
四、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 领土争端导致的冲突此起时伏
从分布情况来看,这些年来的冲突主要集
中在“缝隙地带”,或者说大的板块的交 界地带. 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整个世界处于格局 转换的过渡时期,局部冲突并没有减弱的 迹象. 从目前看,局部冲突有逐步升温的迹象。

当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当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当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由于苏联在不堪军备重负的情况下实行全面收缩,东欧和苏联自身也发生制度性变化,原来的两极对抗基础遂告崩塌,以德国统一为标志,东西方冷战宣告结束。

由此,世界的多极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其新的发展进程。

当今世界正处在格局转变的历史时期,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世界多极化是以世界多样性,归根结底是以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为基础的。

当代世界多极化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各种力量加强协调,平等对话,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区域合作组织发展起来,发展中国家也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美国仍是世界上头号强国,但是多极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而对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如下:1、国家和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就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而言,美、日、德三国仍较突出。

法、英实力雄厚,在科学研究和尖端技术方面向来占有一席之地。

2009年美国政府的财政总收入为37757亿美元,中国财政总收入为10024亿美元只相当于美国的26.5%,然而在国内几万元算不了什么,但如果在越南等国你就是一小富豪。

从此各国经济的不平衡可见一斑。

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必然推动世界政治的多极化。

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产物出现于冷战时期,从而对两极世界政治格局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冷战后,随着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力的增大,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克制单极世界的产生经济球化使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由此而形成的相互影响、制约也大大增强,这对超级大国以实力和强权推进单极进程无疑会起到牵制作用。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与国际秩序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与国际秩序
空间。
欧俄关系调整及其影响
01
02
03
政治关系
欧俄政治关系经历波折, 但双方仍有合作意愿和共 同利益。
经济合作
欧俄在能源、贸易等领域 的合作密切,但也存在分 歧和竞争。
安全问题
欧俄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存 在不同看法和立场,需要 加强沟通和协调。
其他重要双边和多边关系
中俄关系
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不断 加强,形成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提高全球公共卫生意识
各国应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全球公共卫生意识,增强公众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0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应对建议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国际 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国际舞台力量对比更趋平衡
02
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各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
03
创新驱动发展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
创新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信息化快速推进
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刻 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各国应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 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加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各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各国应加强合 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第二讲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趋势第一节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当代世界政治的构成和运行机制1、世界政治。

世界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的世界政治行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的总和。

(见第34页第1自然段)2、国家行为主体的构成要素。

★国家作为世界政治主要的行为主体,它必须具备①定居的居民。

②一定界限的领土。

③健全的政府机构。

④独立的国家主权四个基本要素。

3、世界政治的三种基本态势──国际竞争、国际合作、国际冲突。

★4、世界政治中应共同遵循的原则。

主权平等原则、互不侵犯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和平共处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原则。

二、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世界政治格局的含义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大的阶段,从二战结束到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⑴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意、德、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继投降,这样,曾经嚣张一时,横行欧亚的这三个法西斯国家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一度从国际舞台上消失了。

第二,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多年的世界强国极大的削弱了。

第三,美国不仅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而且还发了战争的财,从而一跃成为“全球性”的强国。

到二战结束时,①美国的经济实力──无论是工业产值,还是钢铁生产、石油开采、机械制造和农业生产,都是世界第一;②美国的军事实力──无论是海军、空军的数量,还是在世界各地的驻军数目和军事基地的数目也是世界第一;③美国的黄金儲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76%以上,世界第一;④美国当时还独家垄断了原子弹的生产技术。

第四,苏联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也成为世界性强国。

苏联既是欧洲国家中遭受战争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也是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最大贡献、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国家。

现代国际政治形势与未来发展预测

现代国际政治形势与未来发展预测

现代国际政治形势与未来发展预测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现代国际政治形势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未来,我们该如何看待国际政治形势的发展趋势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现代国际政治形势的演变,以及未来的发展预测。

一、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形势的转变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政治形势也开始发生重大的转移。

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国际政治形势开始不再适应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

现代国际政治形势更加复杂、多元化,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间的合作与竞争、利益关系的重构,成为了国际政治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全球治理机制的不断深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治理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

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国际贸易、金融危机等,都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因此,各国之间的合作、互助和协商显得尤为必要。

全球性组织和协定的形成,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巴黎气候协议等,有力地推动了全球治理机制的深化。

三、地缘政治格局的变革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深,地缘政治格局也在发生着巨变。

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和新型大国的崛起,都在对全球政治版图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如今,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大国的崛起,已经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伊斯兰教激进主义势力的兴起、中东地区动荡、乌克兰冲突等事件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地缘政治格局的变革。

四、国际关系的不稳定性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国际关系的不稳定性是难以避免的。

由于各种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变数,国际政治形势也日益复杂。

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博弈,恐怖主义的威胁,难民危机的加剧等问题,都对国际关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未来进一步的变革和不确定性将给国际关系带来极大的影响。

五、未来国际政治发展的趋势虽然当代国际政治形势日益复杂多变,但未来的国际政治趋势,也不是没有出现任何线索。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合作必将是未来国际政治的主要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约解散
3、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
两极格局终结是在和平条件下发 生的,没有爆发战争,除苏联解 体外,其他力量的对比没有发生 急剧变化。
新格局的形成过程要复杂得多, 形成的时间也要长得多。
第四节、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 基本特点
一、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美国 欧盟(德国\法国) 日本 俄罗斯 中国 发展中国家
⑴.日益扩大的共同利益 ⑵.大国关系的调整均着眼于21世纪 ⑶.认识到要抛弃冷战思维 ⑷.大国之间相互借重、相互利用
四、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 织的作用不断强化
(一)国际组织的含义及战后国际组织 大发展
1、国际组织的含义 2、战后国际组织迅猛争
三、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
1、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 苏南冲突 –波匈事件 –布拉格之春
苏联军队 入侵布拉格
1969年苏 联两次入 侵珍宝岛
2、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第一,西欧联合自强的趋势加强
–欧洲共同体成立。 –戴高乐主义。 –新东方政策。
第二,日本随着经济力量增强,政治 上也提出相应的要求。
(一)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和平、缓 和、稳定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合作不断加强。 3、地区性军事冲突和战争趋向缓和。 4、大国之间在国际安全上积极合作。
(二)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1、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2、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
3、第三世界的崛起
第三世界的崛起,开始打破两极垄断 世界政治的局面。
铁托
纳赛尔
第三节、世界政治格局开始 从两极向多级转变
1、两极格局的松动
50年代-60年代 美攻苏守 60年代末-70年代末 苏攻美守 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 互有攻守
2、两极格局的瓦解
★东欧剧变
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
两德统一
苏联解体
当前世界格局
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是,旧的世界格局 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多 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正处于新旧 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当前世界格局
格局转换时期的特点为: (1)这次格局转换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过去的
世界格局都是通过战争来进行的。一战打破了同盟国 和协约国的格局,在战胜国的安排下形成凡尔赛体系。 二战打破了法西斯集团和反法西斯集团的格局,在战 胜国特别是美、苏的安排下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2)从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转换是一个渐进的演变 过程,将有一个比较长的过渡时期。 (3)在这次新旧格局转换过程中,斗争的焦点是以 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洲办事处)
联合国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 安全理事会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托管理事会 国际法院 秘书处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 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 际合作。
原则:国家主权平等、互不侵犯和尊重 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 际争端、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美国
俄日 苏欧联中
多两一级极超格多化局强趋势
世 界 政 治 的 发 展
世界格局:
一 表现: 美、俄、日、欧、中

多 强
美 国:唯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俄罗斯:有政治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不足
日 本:经济大国,但国际影响力不足
原因:

欧 盟:政治经济地位提高,但不能用同

一声音说话



中 国:综合实力增强,仍是发展中国家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 发展趋势
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从19世纪初至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 历了四个局面,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世界格局多 极化。
维也纳体系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召开了 维也纳会议。这次会议由俄、普、奥、英四国操纵, 会议通过了恢复封建秩序、限制法国再起、分割法属 殖民地、重划欧洲版图、维护德意分裂等决议。从而 形成了维也纳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在凡尔赛体系中战胜国的要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 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凡尔赛条约第231条规定德国和其盟国应当承 担战争责任,这实际上就使战胜国对战败国索取赔 款合法化,于是条约规定德国和其他战败国要向战 胜国赔款。
(2)对德国领土的安排和军事力量的严格限制, 以及对德国殖民地的瓜分,对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 权全部移交日本等,满足了法、英、日的一些要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巴黎和会及其协约国及参战各国与战败国签订
的一系列条约(包括对德的凡尔赛和约,对匈牙利 的特里亚农条约,对奥地利的圣日尔曼条约,对保 加利亚的纳伊条约,对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和洛桑 条约)。 (2)国际联盟的建立。 (3)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九 国公约)。
宁。 3、一些地区性军备竞赛加剧。 4、国际恐怖主义猖獗,恶性暴力事
件频繁发生。
同一天空不同的星星
三、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
1、当前大国关系的两大基本特征
①大国间首脑外交活跃




跃 的



②大国间纷纷建立和加强伙伴关系
美俄: “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俄: “战略型协作关系” 中美: “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
雅尔塔体系
该体系的特点是: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 的两极结构,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多 极结构。
双方的冲突不仅是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冲突, 而且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
斗争的主要方式是冷战,在亚、非、拉等地区, 则有各自支持的国家间的局部战争。
雅尔塔体系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德国 重新统一,华沙条约组织解体,尤其是 1991年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它 标志着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为主要 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雅尔 塔体系最终瓦解,世界政治又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
1815年的欧洲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欧洲共同体
★为什么说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第一,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严重迟 滞了多极化的发展。
第二、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平衡需要一 个较长的过程。
第三、和平条件下新旧格局的转换会有 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二、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 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3)对波兰的复国,对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和南斯 拉夫国家独立的承认,部分尊重了民族自决权。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指1943年底到1946年初二战后期 到战后初期雅尔塔会议前后,以美苏为主的大 国间所达成的一系列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协议。
它包括: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三次三大国 首脑会晤等国际会议的协议,战后初期东欧地 区版图的变化,德国的分治,联合国初期的活 动以及大国有关的远东地区势力范围的安排等。
从而导致了大国之间出现了高科技军备竞赛的 局面,对国际安全的军事威胁增大。 第三,由民族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及其他原因 引发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断,地区冲突和 地区危机增多。
霸权主义
原因:
强大的综合实力 一贯的霸权政策
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6%,在尖端科技、全 球政治外交影响力等方面独步天下,尤其是美军抢 占了新军事革命的制高点,具有绝对超强的军事实 力,一超超强的地位显得鹤立鸡群.
一、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政治格局的基 础。
雅尔塔体制是大国实力政策和强权政治的产物
二、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新的霸主
1、以美国为首形成了资本主义阵营
第一,“杜鲁门主义”的形成 第二,实施“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
第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北约)
作用:
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 和扩大。
联合国在清除殖民主义,反对种族主义, 进一步加速非殖民化进程中做出了重大 贡献。
在推动和促进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 联合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 响日益增大
1、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政府 的首要目标
2、经济外交成为各国外交的主 要内容
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2)全球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国际社会共同
努力加以解决。
3、战后国际组织发展的特点
(1)数量激增多 (2)活动遍布各个领域 (3)向多层次发展 (4)国际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合
作日益加强。
(二)联合国 (the United Nations)
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瑞士日内瓦设有欧
为巩固该体系,又先后成立了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旨在镇压欧洲和一切革命运动。
维也纳体系体现了欧洲专制君主以高压手段,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 益。但用召开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在客观上使 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内部矛盾重重,大国之间为了各自 利益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瓦解是必然的。
政府间:联合国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国际红十字会、国际奥委会、 大赦国际、核裁军委员会、 绿色和平组织等
二、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 重要因素:
1、国家利益 2、国家实力 3、国家战略 4、国家关系
5、国际组织 6、国际事件 7、世界经济
第二节、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 和变化
杜鲁 门
北约 成立
2、以苏联为首形华约成成立 社会主义阵营
第一,成立工人党、共产党情报局 第二,实施“莫洛托夫计划”,成立经互
会 第三,成立华沙组织条约(华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