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生产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出其工资的部分。
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之一,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来进行生产。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商品的价值,但这些价值并不全归工人所有,而是由资本家占有。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形成了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劳动的剩余价值,实现对工人的剥削。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通过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刺激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实现剩余价值的生产。
生产剩余价值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来产生的,即通过延长劳动日的长度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即通过技术进步、机械化等手段来缩短每单位商品的生产时间,从而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
对于生产剩余价值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在市场上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资本家则购买工人的劳动力进行生产。
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的增值。
其次,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源泉,是实现资本积累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断扩大生产,提高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才能持续增值,同时资本家也能获取更多的利润。
最后,生产剩余价值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不平等现象。
生产剩余价值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均等需求。
总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资本积累的基础,也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根源之一。
(2020春)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2)

(2020春)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试论述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
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100分)答案一: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百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
在这一生产问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他们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所需要的。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状况是受剩余价值规律制约答的。
剩余价值规律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专运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一切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运动,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发展过程,最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灭亡的必然趋势。
总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属度的本质及其表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实质。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一切方面,都服从于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需要,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
剩余价值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灭亡。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正是在追逐剩余价值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世界市场代替地区市场,大工业代替小作坊,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基础,确立了资本对劳动的全面统治。
请谈—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参考答案

论述题:论述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
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IOO分)参考答案1:(1)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2)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一切方面,都服从于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需要,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
(3)剩余价值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灭亡。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正是在追逐剩余价值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世界市场代替地区市场,大工业代替小作坊,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基础,确立了资本对劳动的全面统治。
为追求剩余价值而发展起来的生产力,越来越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生矛盾,使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爆发经济危机,使生产力遭到浪费和破坏。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总之,剩余价值的生产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存在、发展和灭亡。
所以,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参考答案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百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
在这一生产问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他们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所需要的。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状况是受剩余价值规律制约答的。
2019考研政治考点解读:剩余价值

2019考研政治考点解读:剩余价值1.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2.剩余价值的实质: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所创造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3.资本的本质: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
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5.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6.平均利润的形成:不同部门如果利润率不同,资本家就会展开激烈的竞争,使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瓜分剩余价值。
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
7.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8.生产自动化对价值、剩余价值的影响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源泉。
9.绝对剩余价值是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因为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或提升劳动强度都会增加剩余价值。
10.相对剩余价值是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为条件。
11.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由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而获得。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生产资本
W G
商品资本
实现剩余 价值
资本循环:
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 的统一 购买-生产-销售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变换三种职能形式
带着价值增殖回到出发点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 空间上的并存性 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的继起性 时间上的继起性
2,资本的周转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必须不断地、周 而复始地循环,才能不断地带来利润。 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 做资本的周转。 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一定,则资 本周转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就 越多。
影响资本周转的关键因素有两个,
– 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 – 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
1、资本主义工资
工人出卖的商品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但以“劳动 的价格”现象掩盖了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现阶段工资的提高改变不了被剥削的地位。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商品价值 W = c+v+m = K + m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绝对规律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
–
–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剩余价值实现理论、 剩余价值分配理论。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 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 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 殖过程的统一
马原 第四章 八、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
其⼀,⼯⼈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
其⼆,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
⽣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法
相对过剩⼈⼝
相对过剩⼈⼝,就是劳动⼒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产业资本运动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即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
这种周⽽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作资本的周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的必然结果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它揭露了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产阶级之间阶级⽃争的济根源,指出了⽆产阶级⾰命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下)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应该拿剩余价值和雇佣劳动者的可变资本相比,而不应该把它去同全部资本相比。
用公式表示:m'=m/v在该公式中,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由于工人的必要劳动是用来生产劳动力价值或可变资本的价值的,而剩余劳动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因此,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或者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三)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
在这一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他们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所需要的。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状况是受剩余价值规律●制约的。
剩余价值规律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一切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运动,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发展过程,最●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灭亡的必然趋势。
总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表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实质。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但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以后,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这一特殊形式,从而剩余价值规律也就表现为垄断利润规律。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的形式,表现为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追逐高额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
垄断利润规律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支配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决定垄断资本主义命运的力量。
所以说说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的表现。
尽管资本主义不断地通过自我调整,从而存活并成熟起来,然而随着资本主义日益发展成熟,它继续调整的空间也就越来越有限。
当危机日益表现出世界性的特征,并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文化危机,战争危机,就必将导致政治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定义: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 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0
剩余劳动时间4
4
4
8
2 m'= 4小时 =100% 10 4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4 剩余劳动时间6
6小时
m' =
=150%
工作日(10小时)
创造新价值
抽 象
(60元)
劳
动 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劳
动
过
程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过
价
程
值
增
殖 过
( 300元)
程
资本的不同部分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 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所起的不同作用,将资本分为:
不变资本 (C)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V)
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4小时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用提高社会劳动生
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作日(8小时)
0
34
8
必要劳 动时间3 剩余劳动时间5
m' = 5小时 =167%
3小时
19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 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 工作超过了10小时,每天工作12-15小时的现象非常的普遍。在很多的工厂,白班倒 夜班时,工人会连轴的干上24小时。
具 体
(120元)
劳
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创造新价值
抽 象 程
商 品 生 产 过 程
价
值
形
成 过
( 150元)
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棉花(200元)
纱锭(40元)
预
付
资
劳动
本
价
值
劳动力价值 (30元)
(总计270元)
创造使用价值
具 体
(240元)
劳
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本节课的框架结构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 部分在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2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3.资本的积累
.4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5.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 6.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 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资本的不同部分
剥削 被剥削
“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 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 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 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 式。”
------马克思
商品生产过程
棉花(100元)
纱锭(20元)
预
付
资
劳动
本
价
值
劳动力价值 (30元)
(总计150元)
创造使用价值
依据: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m’= m / v(以物化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
人的剥削程度)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以活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
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m)是商品价值(C+V+m)超过它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总和 而形成的余额。其中(C+V)是资本家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所预付的资本价值, (V+m)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泰罗制”和“福特制”
“泰罗制”是美国工程师泰罗(1856-1915)发明的一种工资制度。 它的基本内容是:首先在工厂里挑选身体健壮、技术熟练、动作灵巧的 工人进行紧张的劳动,以秒和几分之一秒来记录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动作 和所需要的时间,甚至把技术最好的工人的动作拍成电影,然后进行分 析,去掉多余的时间,制定出最经济、生产效率最高的”标准操作方 法”,再以此为标准制定出操作规程和劳动定额,并据此分别制定出等 级不同的工资单价的“分级工资制”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具有两重性的资本主 义的生产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劳动过程)
价值增值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定义: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 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劳动者 生产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 值的差额。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 改善管理
生活资料的价 值下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 少
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竞 争
新技术,新管理普及
补偿劳动力价值 劳动时间不变 的必要劳动时间 缩短
属于 资 本 家
特点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通过资本结合在一起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定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必要劳动
用于
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雇佣工人的劳动
用于
剩余劳动
无偿的为资本家生产剩 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 值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因此剩余价值体 现了雇佣工人与资本家之间这样一种关系。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绝对规律
前言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 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
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 在这一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 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他们的个 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 是资本所需要的。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状况是受剩余 价值规律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
划分不同资本的意义
• 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 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 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唯一源泉
• 二、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福特制”是美国汽车大王福特(1863-1947)首先在自己工厂内实 行的一种加强剥削工人的制度。这种制度在自动化生产线和产品标准化 的基础上,利用加快传送装置的运转速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强度。 赶不上机器运转的工人将被克扣工资甚至解雇。
社会劳动生产率
必要劳动时间
追求超额价值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