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1

合集下载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利用对经济决策和经济行为的影响。

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被视为一种资源,它具有价值并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不对称:经济主体在获取信息时,往往会面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导致交易不对等。

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信息经济学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信息扩散和传播:信息的扩散和传播对经济决策和市场的运作有重要影响。

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如何传播、如何影响市场的价格和交易行为。

3. 激励机制:信息经济学研究如何设计激励机制来引导经济主体的行为。

例如,如何通过更准确的信息披露来激励公司更加负责任地经营,或者如何设计奖励制度来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

4. 信息技术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经济学也研究信息技术对经济活动和市场的影响。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交流更加便捷,对市场效率和竞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现代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经济主体更好地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可以指导政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监管措施。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1.2 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美] 马克卢普 (F. Marklup)
《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1962)
书中提出知识产业和知识职业问题 1980-1983,陆续发表《知识:它的生产、分配和 经济意义》三卷本
1.2 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3)70年代 发展时期
微观信息经济学 市场信息对经济行为 的影响及其后果;对信 息进行经济学研究
宏观信息经济学 国家和世界的信息 产业、信息贸易等经济 问题
第一章
社会经济信息化
1 信息经济的兴起 1.1 世界经济由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化
传统 物质资源
信息资源
信息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主体
以美国为例
9% 8% 7% 6% 5% 4% 3% 2% 1% 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导论部分
信息经济学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信息活动的经济研究 信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Information Economics
信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
信息产业 信息资源管理
导论部分
1 信息经济学的沿革与发展
1.1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信息时代的产物 信息、知识、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社会发展 的主导因素 信息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增 大 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 化趋势日益加强
课程介绍
三、内容安排 导论部分
第一章 社会信息化
第二章 信息产业 第三章 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的测度 第四章 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第五章 信息产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一、绪论:名词:1.信息: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信息是存在于信息源与用户之间经济知识度的逻辑差,它表明经济信息存在的事实和度量。

2.信息经济:是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3.信息经济学:是以信息和信息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和信息或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运作方法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问答:1.信息的特征:(1):信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主观性(2):信息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不完全性(3):信息具有动态性、时效性(4):信息具有依存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5):信息具有可生产性、经济性2.信息经济的特征:(1):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主要技术(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4):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1.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的主要内容:在现实经济环境中,市场参与者一般情况下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的全部信息,同时,市场参与者拥有的信息也是有差异的,这种信息存在规律称为信息不完全与非对称原理。

2.信息不完全原因:(1):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2):信息的滞后性的限制(3):掌握和使用信息是要花费时间、精力和费用的,必须要考虑由此而得到的效益3.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的主要内容:信息可以由多人在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占有和使用,而不改变其价值及性质,并且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可以在原有信息基础上产生新的信息,信息的这种经济规律称为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

4.信息公共物品原理的主要内容:信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信息属于公共物品,信息的这种经济现象称为信息公共物品原理。

5.信息商品原理的主要内容:信息是商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与一般的物质商品想比较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信息的这种经济特性规律称为信息商品原理。

三、博弈理论:名词:1.博弈:是指在一定游戏规则约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各参与人依靠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策略,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成本最小化的过程。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第一章信息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了解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视角、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认识学习信息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重点与难点]本章着重要讲清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范围[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经济学产生与发展一、信息经济学的启蒙1919年,索尔斯坦•凡勃伦在其出版的《资本的性质》一书中提出了知识的增长构成财富的主要源泉的思想,是关于信息经济学见诸文字的最早的启蒙思想。

1959年,雅各布•马尔萨克在其《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中,提出了经济学研究特有的信息范畴,正式使用了“信息经济学”(Economics of Information),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

二、信息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信息经济学的形成阶段(1959年~1970年)如果将信息经济学形成以前的阶段称之为酝酿阶段,在其酝酿的过程中,冯•诺依曼(1944),奥斯卡•摩根斯坦(1944)、杰拉德•德布鲁(1959)、弗兰克•奈特(1921)、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949)、雅各布•马尔萨克(1949、1954)、赫伯特•西蒙(1954)、肯尼思•阿罗(1957)1944年创立的预期效用理论和杰拉德•德布鲁在1959年提出的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为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在这一阶段,肯尼思•阿罗、赫伯特•西蒙等人对有关问题的启蒙性研究,也奠定了他们在信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1959马尔萨克认为,一项观察信号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分布一般是有差别的,这种概率的差别正是获取信息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赫伯特•西蒙、乔治•施蒂格勒、威廉•维克瑞、肯尼思•阿罗、H.希尔等分别从管理决策与统计决策、信息搜寻、拍卖制度和信息论等角度奠定了信息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三篇论文中,即《信息经济学》(1961)、《劳动市场的信息》(1962)、《论寡占》(1964)。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归纳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价值、成本、效益以及相关决策的学科。

它融合了经济学、信息科学和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于理解现代经济运行和企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信息经济学中一些关键知识点的归纳。

一、信息的经济价值信息具有经济价值,因为它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帮助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

在市场交易中,拥有更多准确信息的一方往往能够占据优势,获取更高的收益。

例如,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如果能够提前获取关于公司业绩的准确信息,就可以做出更有利的投资决策,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而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避免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

二、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中,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

这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会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常见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包括:1、逆向选择:在交易之前,信息劣势方无法准确判断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导致优质商品或服务被挤出市场,而劣质商品或服务充斥市场。

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上,卖家通常比买家更了解车辆的真实状况,买家由于担心买到质量差的车辆,可能会压低价格,从而使得质量好的车辆难以出售。

2、道德风险:在交易之后,信息优势方可能会采取不利于信息劣势方的行动。

比如,在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后可能会降低防范风险的努力程度,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发生损失,将由保险公司承担。

为了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会产生一些机制,如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

信号传递是指信息优势方主动向信息劣势方传递信息,以显示自己的优势。

比如,求职者通过获得高学历来向雇主传递自己能力强的信号。

信息甄别则是指信息劣势方通过设计一些机制来获取信息优势方的真实信息,比如保险公司要求投保人进行体检来确定其健康状况。

三、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例如股东与经理、雇主与员工等。

在这种关系中,委托人委托代理人代表自己行使某些权利和履行某些职责,但代理人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偏离委托人的目标,从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第一讲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讲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早期,他将学术研究重 点放在知识的作用和市场运行机制领域。
1949年9月,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社会 中知识的利用》一文,确立了他在信息经济学启蒙思想 史上的地位。在这篇经典性论文中,哈耶克第一次对传 统经济理论中隐含的完备市场信息假设提出挑战,同时, 对市场信息的不完备性质及其影响做了深刻论述。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9191959酝酿阶段19191959产生与形成阶段195919706拓展时期1970年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演进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信息经济学的发展1970今1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9191970酝酿阶段段19191959从统计决策角度来看信息经济学的启蒙思想可以追溯到18世纪贝叶斯时代贝叶斯定理1763不仅为统计决策奠定了基础也为信息经济学提供了最初的数学分析基础
冯·诺依曼
奥斯卡·摩根斯坦
杰拉德·德布鲁,1959年提出的“不 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理论”,为信 息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最为重要的 基础理论。
9
在信息经济学酝酿过程中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肯尼思·阿罗
雅各布·马夏克
赫伯特·西蒙
弗兰克·奈特
以上著名经济学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10
弗兰克·奈特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 一生著述颇多:
在这两篇论文中,阿罗认为在经济行为过程 中存在三种时间,即连续时间、计算时间和累积 时间,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连续信息、计算信息和 累积信息三个基本概念。其后,阿罗还对三种形 式信息的不同效用以及它们对决策过程的影响进 行了分析。
14
维克里在20世纪40—60年代期间,在所 得税和投标、减价的研究中解决了在信 息分布不对称条件下使掌握较多信息者 有效地运用其信息以获取利益并优化资源配置的 问题。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
静态
动态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纳什均衡
纳什(1950,1951)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泽尔腾(1965)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贝叶斯纳什均衡
泽尔腾(1975)
海萨尼(1967-1968) Kreps和Wilson(1982)
Fudenberg和Tirole (1991)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第一章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博弈论概述:发展历程
1838年库诺特(Cournot)寡头竞争模型(数量战) 1883年伯川德(Bertrand)寡头竞争模型(价格战) 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发表《博弈论和经济行为》 1950年纳什(Nash)提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 1965年泽尔腾(Selten)提出了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
共同知识指“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 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 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 道…”。
在博弈论中,一般假定参与人的行动空 间Ai和行动顺序是共同知识。
一个关于共同知识的小游戏
A还是B? 两个人的推理过程: 我看到你身上的A,如果我身上是B的话。
因为我们俩至少有一个人身上是A,因此 你因此判断自己身上的是A。但是由于你 没有说,因此我可以断定自己身上是A。
如果n个参与人每人从自己的Si中选择一个策略si, 则向量s=( s1,s2,…,si,…, sn)是一个策略组合 (strategy profile),参与人i之外的其他参与人的策略 组合可记为s-i=( s1,s2,…,si-1 ,si+1 ,…, sn)。
注意:
1. 策略与行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策略是行 动的规则(告诉参与者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做什 么)而不是行动本身。回顾上章提到的父亲和 女儿的博弈。

信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试题(一)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2 分,共20 分)1 .标志信息经济学产生的著作是()A .马尔萨克《信息经济学评论》B .施蒂格勒《信息经济学》C .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2 .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形成于( )A 20 世纪60 年代B20 世纪50 年代C 20 世纪70 年代3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者为( )A 格罗斯曼B 施蒂格利兹C 莫里斯4 .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分支学科的人是()A .阿克罗夫B .阿罗C .赫什雷弗和赖利5 .主张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的信息管理"观点的学者是()A .乌家培B .张守一C .银路6 .产生不确定性的条件是()A .决策结果只能是唯一的B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C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以上7 .风险厌恶者,其效用()A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减B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增C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不变8 .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处在“无知”状态时()A .信息对称B .信息不对称C .信息不完全9 .委托代理关系是()A .一种普遍关系B .仅指经济领域C .在部分领域中存在10 .道德风险属于()A .外生不确定性B .内生不确定性C .既不是外生亦不是内生不确定性二.简释(每题 4 分,共20 )1 .信息经济学2 .道德风险3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4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5 .市场信号三.简答(每题10 分,共30 )1.21 世纪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2.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3.价格信息机制的缺陷分析四.论述(每题15 分,共30 )1.信号理论及其信号制造模式2.试用道德风险分析火灾保险信息经济学试题(二)一。

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题 2 分,共20 分)1 .“柠檬” 理论的柠檬是指()A .旧货B .二手货C .次品2 .信号理论的提出者为( )A .阿克罗夫B .斯彭斯C .莫里斯3 .将国家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信息部门的人是()A .波拉特B .马克卢普C .阿罗4 .进行信息经济学发展史研究的人是(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史宾斯的贡献
史宾斯的主要贡献基于他1972年 在哈佛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他的 论文是关于工作市场中的信息问题, 而他的创新之处是研究了在信息不 对称的情况下,具备信息的一方会 采取某种行动以克服信息不对称带 来的困惑
• 史宾斯模型(1):
在找工作时,应聘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比雇主知道
得更清楚。设想市场上有两种应聘者,高能者和低能者。 假定能力高低是天生的,与后天的教育无关。面对信息
USA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IL, USA b. 1911 d. 1991
1、阿克洛夫对旧车市场模型的分析
• 阿克洛夫在197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现在被公认为是信息经济 学文献中最重要的开创性论文。然而文章的题目看上去很不 起眼,直译“柠檬市场”,意译“次品市场”(在英文中, “次品”俗称“柠檬”,与优品“李子”相对应)。 • 阿克洛夫的该篇论文在1967年完成,投稿连续被四、五家杂 志拒绝,包括美国经济学会的《美国经济评论》、芝加哥大 学的《政治经济学期刊》、欧洲的《经济研究评论》等一流 经济学杂志。由于被三家权威杂志拒绝而推迟发表。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评价是:我们不发表类似这样 的琐碎东西。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的评价是:文 章 太 具 有 普 遍 性 , 以 至 于 失 去 真 实 性 。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拒绝的理由是:文章所讨论的问题太无足 轻重了。
不对称的问题,能力高的人有比能力低的人更强的动机
把有关自己能力的信息传递给雇主,而这一信息对雇主 来说是有价值的。但问题在于,能力低的人也同样会宣 称自己属于高能群。因此高能者为传递信息所要采取的 行动必须是低能人很难模仿的

史宾斯模型(2):
史宾斯的模型研究了用教育投资的程度作为 一种可信的传递信息的工具。在他的模型里, 教育本身并不提高一个人的能力,它纯粹是为 了向雇主“示意”或“发出信号”(signaling) 表明自己是能力高的人。史宾斯确定了一个条 件,在此条件下,能力低的人不愿意模仿能力 高的人,即做同样程度的教育投资以示意自己 是能力高的人。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

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信息的经济研究、信息 经济的研究、信息与经济间关系的研究
二、信息经济学研究内容
一、国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角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1985a):可 以将信息经济学看成是一种透视法,即观察经济现 象和规律的一种方法。信息经济学就是以信息经济 学的透视方法形成的理论结果和知识体系。 什么是信息经济学的透视方法呢?或者说,国外 学者是从哪些角度分析信息经济现象的呢? 从现有文献看,国外学者主要从五个角度讨论信 息经济学。
1、与制造商建立联盟,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2、在销售点建立POS系统
point of sale,销售点信息系统,通过自动读取 设备(收银机)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销售信息 如商品名、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店 铺、购买顾客等),并通过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系 统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加工以提高经营效率 的系统(POS系统最早应用于零售业,以后逐渐 扩展至金融、旅馆等服务行业,利用POS系统的 范围也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供应链)
信息经济学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主要内容
信息经济学研究内容,研究进展 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方法论 委托—代理理论,激励机制
信息供给:一次信息市场,二次信息市场
信息需求:搜寻与信息系统选择
人类生产力发展与信息的关系
古代
人类利用物质资源主要是土地等自然资源,依 靠自身体力,创造人力工具,扩展人的体质功能, 建立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
John R. Hicks All Souls College Oxford, United Kingdom b. 1904 d. 1989
Kenneth J. Arrow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USA b. 1921
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82 "for his seminal studi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s, functioning of markets and causes and effects of public regulation" George J. Stigler
George A. Akerlof
A. Michael Spence
Joseph E. Stiglitz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olumbia University Berkeley, CA, USA CA, USA New York, NY, USA b. 1940 b. 1943 b. 1943
信息经济学的微观基点
——三位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及其成果:
• 2001年10月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01年的经 济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伯克利加州 大 学 经 济 系 的 乔 治 阿 克 洛 夫 (George Akerlof),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史 宾斯(Michael Spence)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 系、商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的约瑟夫斯蒂 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以表彰他们为 现代信息经济学做出的奠基性贡献
美国是 目前世界 上信息经 济最发达 的国家
同以数字化、 网络化为特征的 信息产业直接和 间接有关的部门 在国内生产总值 中所占的比重已 经达到80%;信 息产业正以2倍 于整个经济的速 度增长着
第一章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概述 二、研究内容
国内流行的四种不同观点:
信息经济学:激励机制;委托代理理论

阿克尔洛夫模型的应用:
阿克尔洛夫的分析具有普遍意义。他讲的故事虽 然是旧车市场,但也可以换成烟、酒市场以解释 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这些市场。
还可以用在其它领域。比如,可以解释为什么发 展中国家的一些民间信贷市场上利率奇高无比, 原因也是“劣币驱良币”,即风险大的借款人驱 除了风险小的借款人,同时使得利率调到高位, 以抵消高风险带来的成本。
这一简单模型揭示了两层道理:
第一 ,在信息不对称 的 情况下,市场的运行可能 是无效率的,因为在上述 模型中,有买主愿出高价 购买好车,但市场这一 “看不见的手”并没有把 好车从卖主手里转移到买 主手中。而按照传统经济 学的理论,市场调节下供 给和需求是总能在一定价 位上满足买卖双方的意愿 的。
第二,这种“市 场失灵”具有“不 利选择”或“逆向 选择”(adverse selection)的特 征,即市场上只剩 下次品,这也就是 人们通常说的“劣 币驱良币”
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96 "for their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centives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对全美服务业和500家最大的公司企业的调 查表明,半数以上的公司设立了CIO职位, 世界排名前500家的最大企业中普遍实行了 CIO体制
主要负责监督和管理公司复杂的系
美国Zenith电子 公司CIO
招聘职位:CIO
统。希望应聘者是公司数据通讯网 络的技术顾问,为公司在全球的商 业部门提供声音和数据的远程通信 服务。了解新技术,并能将这些新 技术应用到公司的通信系统中。
• 此事后,《美国经济评论》的编辑部专门指定一名编 辑评审那些看上去平凡或奇异、但有可能是开创性的 论文
阿克尔洛夫发现,在旧车市场上,由于卖 方往往比买方更清楚车子的质量,好车车主 只愿意以较高价成交,而次车车主却愿意以 较低价出手。买主知道有一定的概率会买到 次车但却难以识别次车,因此愿意出的价格 就要打折扣。如果市场上的次车比例大到一 定程度,这种折扣就足够大,使得好车车主 不再愿意把车投入市场。结果,市场上好车 退出,而次车横行
他们三人的贡献是提出了当买方和卖 方具有非对称信息时市场运作的理论, 这一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从传统的农 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虽然过去经 济学家对不完全信息早有研究,但他们 研究的是更为复杂的不对称信息。市场 中的买方和卖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称是 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2001 "for their analyses of markets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3、结合EOS系统(Embedded Operation System嵌入式操作系统),使得每一件 产品的销售信息很快变成生产指令。 4、结果:流通成本大大降低达20-30%, 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成为2001年世 界首富。
其它实例
1、安德逊公司(Arthur Andersun & Co.) 的调查:
近代
人类利用物质和能量两种资源,特别是资本和 动力资源,制造动力工具,解放人的体力劳动,建 立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
现代
人类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资源,信息 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制造智能工具,解放人 的脑力劳动,建立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
信息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密切关系
• 实例: • 美国沃尔玛公司 • 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 沃尔顿于 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世界上最大的 连锁零售企业。截至2009年5月,在全 球14个国家开设了7900家商场,员工总 数210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