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作品集txt
叶渭渠与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翻译

叶渭渠与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翻译在中国当代译坛上,作为学者型翻译家叶渭渠教授,自20世纪70年月到21世纪初在日本文学的翻译与讨论领域始终笔耕不辍且硕果累累,为日本近现代文学在中国文学讨论领域的传播和接受做出重要贡献,并被日本《图书新闻》称作“中国的日本文学最先的领悟者和阐释者”。
【关键词】叶渭渠日本文学翻译家川端康成一1929年诞生于广东的叶渭渠,其童稚教育启蒙开头于南洋的一所旧式私塾,后就读于越南西贡堤岸知用中学。
1952年6月叶他怀揣一颗报效祖国之心经香港回国并将燕园北大作为第一个憧憬的神圣殿堂,就读于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修日本语言文学。
叶渭渠曾回忆自己尽管“在班上成果平平”,但是“对文学课老师刘振瀛先生讲授芥川龙之介的《鼻子》和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幽默的笑,却认仔细真地听,认仔细真地领悟,大大激发了我学文学的热忱,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为我后来从事日本文学翻译与讨论打下了虽是初步的、但也是重要一步的基础。
”①高校毕业后被安排到当时的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局做秘书的叶渭渠虽然没有能够从事他所憧憬的日本文学讨论,但在从事对日文化沟通工作中,却与很多日本作家、评论家如加藤周一、山崎丰子、有吉佐和子、松本清张、野间宏、小田切秀雄、长谷川泉等开头了亲密交往,并着手翻译、撰写一些介绍日本文学的书籍和文章。
特殊是此时的中国译坛1954年全国翻译工会议召开后呈现出勃勃生气,一些在20-30年月就活跃在译坛上的老一辈翻译家如丰子恺、楼适夷、周作人、钱稻孙等和涌现出的一批译坛新秀如刘振瀛、文洁若等共同努力使日本文学的翻译进入了此前从未有过的富强阶段。
这对年轻的叶渭渠自然是一种鼓舞,他乐观利用业余时间预备资料,加强文艺理论学习,为选择讨论课题和方向做预备。
可是不久开头的“文化大革命”将他全家下放到河南信阳干校务农。
当面对将来脑中绝不存回京再做学问的念头时,1972年中日邦交关系的正常化却给了他们回京的机会,叶渭渠被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做编辑。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大江健三郎(1935 ),日本战后一代派代表名作家。
2023年大学本科英语、日语专业课外阅读书目

《西游记》
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19
《水浒传》
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20
《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1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2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3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0
《杜甫诗选》
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31
《李商隐选集》
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2
《唐宋八家文选》
牛宝彤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3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4
《唐诗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5
《唐宋词选》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36
《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37
《苏轼选集》
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38
《长生殿》
洪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39
《桃花扇》
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40
《老残游记》
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黄国文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6
《英语说文解字》
蒋争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3年版
27
《语用学概要》
何兆熊,上海外国语出版社,1987年版
28
《西方语言学流派》
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论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的广岛记忆与时代性

论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的广岛记忆与时代性杨伟;张雅蒙【摘要】《个人的体验》是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品.《广岛札记》是大江的一部随笔作品.通过《广岛札记》这把锉刀,可以发现,广岛记忆对《个人的体验》的角色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观念性到个体性、时代性的转变,是《个人的体验》之所以能够成为大江健三郎跨越自身创作瓶颈的标志性作品的原因.【期刊名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39)002【总页数】6页(P83-88)【关键词】广岛;时代性;边缘性;明视【作者】杨伟;张雅蒙【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系 ,重庆 400031;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系 ,重庆4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对畸形与共生的探讨一直是大江健三郎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而其代表作《个人的体验》无疑是当中具有相当分量的作品。
大江曾在发表《个人的体验》时写道:对于已经住进我语言世界里的各种各样的主题,我准备重新用最基本的锉刀锉一下。
而且,我也是基于同样的志趣围绕着广岛连续写了一系列的随笔。
恐怕广岛才是我最基本的,最坚硬的锉刀。
[1](P140)这一系列随笔指的便是《广岛札记》。
由此可见,《个人的体验》是在接受了广岛这把锉刀的检验之后写成的作品。
可以说,《广岛札记》中所记载的广岛人与畸形、残疾顽强共生的精神,帮助大江解决了残疾儿子的出生所带来的生活与创作的危机。
同时,这种个人现实生活的体验,在接受了更为宏观的锉刀的打磨之后,其产生的作品《个人的体验》势必具有更为共性的、时代性的意义。
在围绕着“家庭中的畸形儿”这一要素创作了多部小说后,大江将通过描写社会的边缘角色(畸形儿)来反映整个时代的手法写入了他的文论著作《小说的方法》中,并以泼萨达的版画为例论述了它的有效性。
那么,在《个人的体验》里,广岛这把锉刀留下了怎样的痕迹?这部作品与大江之前的作品相比,又有着什么样的不同?对于这种创作的有效性,大江在《小说的方法》中如何是演绎论述的?本文拟通过对比《个人的体验》和《广岛札记》两个文本,同时与大江的文学理论相结合来阐明上述问题。
大江健三郎的核灾难文学

大江健三郎的核灾难文学大江健三郎是日本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包括核灾难文学。
本文将从大江健三郎的生平背景、核灾难文学的定义与特点、大江健三郎的核灾难文学作品特点与分析等方面,逐一阐述。
一、大江健三郎的生平背景大江健三郎,1935年生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一个贫困农村家庭。
在二战和战后几年,他经历了灾难和贫困,这为他的作品创作提供了深刻的背景和生活经验。
在日本文化界,他的作品曾经引起过争议和不同的评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风靡全球。
二、核灾难文学的定义与特点核灾难文学是一种反映核事故或核战争对人类生存和环境带来的灾难性影响的文学体裁。
核灾难文学的作者通过文学作品,向读者展示出核灾难的可怕之处,以此来探究人文精神、生存意义等人类重要的话题。
核灾难文学的特点包括:1. 思想深刻、主题严肃,积极探讨人类精神及生存的本质;2. 对核灾难事件的经过和影响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3. 力求真实,表现手法多样,文学叙事能力强,常常采用多角度、多线索的叙述方式。
三、大江健三郎的核灾难文学作品大江健三郎的核灾难文学作品包括《黑色雨》、《受雇人》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日本在二战结束后,受到原子弹爆炸和核事故的严重影响,描写了人们在这些灾难中的生存和反抗。
接下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核灾难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2. 核灾难作品的文学手法和表现形式;3. 大江健三郎的核灾难作品所反映的文化思潮和时代特征。
四、核灾难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大江健三郎的核灾难作品主题鲜明,真实反映了核灾难对人类生存和环境带来的难以想象的破坏和影响。
他深刻探究了人类文明的道德、精神、生存状态及其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性现象,呈现出了一种荒诞、无情的世界观。
大江健三郎通过描写各种恐怖和悲惨的经历,对人类社会的贪婪、家庭、友谊等情感进行深层分析,表现出了人类的软弱性和脆弱性。
欢迎来到欲望商店读书笔记

《欢迎来到欲望商店》读书笔记1. 内容概要《欢迎来到欲望商店》是一本由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欲望和道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欲望商店”这里的商品都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
主人公是一位名叫阿良的男子,他在这家商店里购买了各种各样的物品,试图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
随着他深入了解这家商店,他开始质疑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最终决定放弃购物,追求真正的幸福。
在这部小说中,大江健三郎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人类内心的欲望、道德观念以及生活的意义。
人类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而道德观念则是人类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而制定的一种规范。
当欲望与道德发生冲突时,人们往往会选择追求欲望,从而忽略了道德的重要性。
这种现象不仅会导致个人的精神世界陷入空虚,还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主人公阿良的经历,大江健三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欲望,坚守道德底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欲望,不要让它们成为束缚我们前进的枷锁。
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幸福。
1.1 背景介绍《欢迎来到欲望商店》是一部由著名作家XXX所著的小说,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幻想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欲望被具象化为各种物品,人们可以通过交换和购买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欲望。
这个世界并非完全美好,它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规则。
欲望商店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欲望交易平台,它拥有各种各样的商品,从简单的物质需求到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应有尽有。
人们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欲望,也可以通过交换和购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欲望商店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着自己的规则和限制,人们需要遵守规则,才能在这个世界中立足。
1.2 作者介绍作者(这里需要提供具体的作者姓名):出生于(此处提供作者出生地或成长背景),成长于(重要的城市或经历的时代)的文化背景之中,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社会观察力。
在大学时代深入钻研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并从中吸取了对社会现象的独特分析视角。
论大江健三郎的少儿战争体验文学——《饲育》与《掐去病芽,勒死

第 5期
林 进 :论 大江健三 郎 的少 儿战争 体验文 学— — 《 饲育 》与 《 掐 去病芽 ,勒死坏 种 》解 读
5 9
到 山村 ,如果没 有大人 们 的凶狠 争斗 ,如果 没有村 民对逃 跑 士兵追 击和 凶残 的惩 罚 ,少年儿 童 觉得 战
争是很遥远的事情。由于大人们在参与战争 ,本应 快乐 的生 活变得 令人 窒息 。制造 战争 的大人也 给少 年儿童制造 了一个恐怖 的世界 。在小说 《 饲育 》 中 ,作 家 写 道 :“ 战争 对 于 我们 ,不过 是 村 里小 伙 子们 的远 征和 邮差 时而送来 的 阵亡通知 罢 了 。战争 未渗入坚硬的表皮和厚厚的果肉。最近开始飞越村 子上 空 的 ‘ 敌 ’机 ,于我们 不过 是一种 稀奇 的鸟儿 罢 了。”@ [ 3 ] 2 6 5 《 掐去病芽 ,勒死坏种 》的 “ 我” 是这样感 受的 : “ 在那个杀人狂 的时代 、发疯的 时代 ,也许我们小孩才是形成密切联系 的唯一因 素 。” “ 出发 以后 ,我 们不顾惩 罚 ,一次 又一 次地 逃 跑 ,但每次 都在 村庄 、树林 、河 流 、田野被 凶狠 恶毒 的农 民抓住 ,揍得 半死不 活地送 回来 。对 于来 自遥远 的都市的我们来说,农村实在是一堵厚厚的 透 明 的橡 皮 墙 ,即使 钻 进 去也 立 即被 挤 出来 弹 出 去。”【 4 】 l 卯 作为少年儿童不理解大人为什么要制造 这样一 个残酷 的世界 ,可这个 残酷 的世界 就是 军 国 主义发 动侵 略战争 时期 E t 本专 制社会 的真 实写 照 。 《 饲育 》中的文书, 《 掐去病芽 ,勒死坏种 》中的 村长 、宪兵 警察 等人物 ,就是 专制 统治 的象征 。有 了文 书 、村 长等 这样 的法西斯 专制 政府 的效忠 者 , 整个 日本社 会完 全按 照侵略 战争 的需 要来 运行 ,所 有的 国民被动员起来支持参与战争 。 《 饲育 》和 《 掐 去病芽 ,勒 死坏种 》中描 写 的村 民都 是手 持猎 枪 、竹枪 ,昕到号 令立刻集 中 。 在一个全体 国民都疯狂参与侵略战争 的年代, 在一个 由法 西斯 军 国主义专制 统治 的年代 , 日本 的 成年人让少年儿童一起参与支持战争 , 一起经受这 令人 窒息 的梦魇 世界 。大 江健三 郎深切 感受 到 了这 点 ,他 这样描 述道 : “ 这是杀 人狂 的时代 。战争
大江健三郎与诺贝尔文学奖 课件

在《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一开场作者 就向展现了主人公蜜三郎的病态心理, 而书中的鹰四就是日本人战后心灵的空 虚和病态心理的典型代表。他的心中仍 充斥着战争的狂热、罪恶感的折磨。精 神的折磨和价值的衰颓使他转向对他人 豪取抢夺和对自我的践踏。但最终他穿 越了自己心灵的炼狱,救赎了自己。从 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江渴望帮助这个 民族解脱的拳拳热心。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内容简介: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讲述了 “我”(蜜三郎)与弟弟从东京回到故乡 山村的经历。“我”本是一名大学的专职 教师,由于受到友人自杀和残疾儿诞生的 打击,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蜜三郎辞去 了工作,靠版税和岳父的资助生活。弟弟 鹰四大学时代参加了反安保学生运动,在 运动失败后作为转向剧团的一员在美国做 忏悔演出,精神上备受煎熬。
《个人的体验》思想主题:
小说描写了战后生长起来的一代青年的生 活,表现了社会责任这一鲜明的主题。小说的 结尾处,主人公鸟说:“我只是不想再继续逃 避生活的责任。”表明了主人公回归正常的家 庭生活、负起生活责任的决心和继续生活下去 的勇气,同时也说明了现实生活具有一种改造 人的力量。
这部以现代人的不安和孤独为题材的 作品中,大江健三郎将人的境遇形象地 比作竖井:每个人在这个将自己同世界 隔绝开来的井中绝望地深挖下去,愈来 愈深,愈无出路。但他并不甘心于这种 痛苦的绝境,而是以各种方式寻找人生 的出路,探求生存和死亡的意义。
小说巧妙地将现实与虚构,现在 与过去,城市与山村,东方文化与西 方文化交织在一起,与畸形儿、暴动、 通奸、乱伦和自杀交织在一起,描画 出一幅幅离奇多采的画面,以探索人 类如何走出那片象征恐怖和不安的 “森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 它“集知识、热情、野心、态度于一 炉,深刻地发掘了乱世之中人与人的 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txt
点击可进入全文阅读
日本作家。
1935年1月31日,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在七兄弟中排行老三。
1941年入大濑国民学校就读,1944年丧父。
战争结束后,大江健三郎于1947年进入战后设立的新制中学——大濑中学接受民主主义教育,并以同年5月颁布的新宪法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
1950年入县立内子高中,翌年转入县立松山东高中,在校期间编辑学生文艺杂志《掌上》。
1953年高中毕业后大江健三郎赴东京,入补习学校做报考大学的准备。
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热衷于阅读加缪、萨特、福克纳和安部公房等人的作品。
1955年入东京大学法文专业,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影响下开始阅读萨特的法文原作,并创作剧本《死人无口》和《野兽们的声音》。
大江健三郎积极从事文学活动,于1957年5月在《东京大学新闻》上发表《奇妙的工作》并获该报“五月祭奖”。
著名文艺评论家平野谦在《文艺、时评》上谈到该短篇小说时,认为这是一篇“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作品
”。
在这一年里,大江健三郎还相继发表了习作《死
者的奢华》、《人羊》和《他人的脚》等短篇小说,其中《死者的奢华》被荐为芥川奖候选作品,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赞该作品显现出作者“异常的才能”。
自此,大江健三郎作为学生作家开始崭露头角。
1958年又发表了《饲育》和《在看之前便跳》等短篇小说,其中《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奖,使得这位学生作家得以与石原慎太郎、开高健和江藤淳等人齐名,同被视为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而稍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摘嫩菜打孩子》,则更是决定性地把他放在了新文学旗手的位置上。
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其毕业论文为《论萨特小说里的形象》。
同年,作者接连发表了长篇小说《我们的时代》和随笔《我们的性的世界》等作品,开始从性意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试图表现都市青年封闭的内心世界。
当时,这种尝试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作者也受到了种种攻击性批评。
1960年2月,大江健三郎与著名电影导演伊丹万作的长女伊丹缘结婚,积极参加“安保批判之会”和“青年日本之会”的活动,明确表示反对日本与美国缔结安全保障条约,并因此而与石原慎太郎和江藤淳等人严重对立。
在这一年里,大江健三郎还发表了长篇小说《青年的污名》,虚构性自传体长篇小说《迟到的青年》也于9月开始在《新潮》杂志连载。
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具有较浓
厚的民主主义色彩,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索。
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
《个人的体验》这部长篇小说以作者的亲身生活经验为基础写成。
大江健三郎生有一残疾儿子,后去广岛搞社会调查,对原子弹造成的迫害深有感触。
小说表现了现代人的孤独,以主人公下决心承担起抚育畸形儿的重任为终局。
小说获日本第十一届新潮文学奖。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写两兄弟回四国山村故园寻根,却发现这个山村仍陷于百年前(即万延元年)农民起义的影响中。
作品在暴动、自杀、通奸、畸形儿诞生等互相交织的社会场面中,插入维新精神和战后精神,无论在思想上和文体上都堪称大江健三郎的创作高峰。
小说获日本第三届谷崎润一郎奖。
瑞典文学院宣布,日本文学家大江健三郎以“诗的力量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并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将生命和神话凝聚在一起,刻画了当代人的困惑和不安”,认为大江健三郎“深受以但丁、巴尔克、艾略特和萨特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开拓了战后日本小说的新领域,并以撞击的手法,勾勒出当代人生百味”,因此决定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大江健三郎成为26年来,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
个人的体验封面这一时期作品中的民主主义思想并不是偶然和孤立的。
据作家
本人回忆,他12岁时正逢日本公布新宪法,他认为宪法中“主权在民,放弃战争”的内容对他的思想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和日本政府大规模整肃共产党员的事件,使得这位15岁的少年为理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感到苦闷。
1960年5月底,在日本国内反对日美安全条约斗争的高潮中,这位已在日本文坛小有名气的战后派青年作家,参加了以野间宏为团长的第三次日本文学家代表团访问了中国。
在中国进行访问的半个多月里,大江健三郎和代表团其他成员一起先后受到了毛泽东、陈毅、郭沫若和茅盾等人的接见,大江健三郎本人还在《世界文学》杂志发表特约文章,认为日本人民在反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中“报答了中国人民的友谊,从而结成了永恒的友谊”,并且充满热情地写道:
“我们日本人民向中国人民保证并发誓决不背叛你们,永远和你们保持友谊,从而恢复我们作为一个东方国家的日本人民的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