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分布
藻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藻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藻类是一类古老的生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藻类产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本文将对藻类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技术创新是藻类产业发展的关键藻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藻类产业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并拓宽应用领域。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技术创新趋势:1. 高效培养技术:藻类的培养是藻类产业的基础。
未来,将出现更加高效和节能的培养技术,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光合作用增效剂等。
这些技术将极大地提高藻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通过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可以培育出更适应各类环境和生产要求的藻类品种。
未来,这将带来更大的产量和更高的产品质量。
3. 光合作用利用:光合作用是藻类产生能量和营养的关键过程。
未来,将进一步发展利用光合作用的技术,比如通过光合作用增效剂或光合作用调节器来提高藻类的光能转换效率。
这将有助于提高藻类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4. 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在藻类产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基因修饰等手段来改良藻类的性状,使其更适合特定的应用要求,比如提高油脂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等。
二、藻类产业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宽藻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的应用领域,未来,随着科研和技术的不断突破,藻类产业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宽。
1. 食品和保健品:藻类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未来,藻类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比如作为新型食品原料、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等。
藻类产品具有天然、健康、环保等优势,将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2. 药品:藻类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未来,藻类将被广泛用于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比如用于制备抗癌药物、抗生素、抗氧化剂等。
藻类药物具有天然、安全、有效等特点,将成为新一代药物研究的热点。
十三五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分布

十三五”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分布
“十三五”期间,体系将维持总量50个不变,为适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对体系的结构领域做了必要的调整、优化,合并了4个小体系,新增特色蔬菜、绿肥、中药材和藻类等4个体系;共聘用岗位科学家和站长2672名,其中,首席科学家续聘41位、调整5位、新增4位;岗位科学家续聘1000人、新增370人,综合试验站续聘1071个、新增181个;年度研发经费由“十二五”的13.2 亿元增加至16亿元。
水产体系由‘十二五’的5个扩增到‘十三五’ 的6个,科学家岗位和综合试验站增加了100多个,真正成为渔业科技的主力军。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汇报-十三五生物产业规划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汇报|十三五生物产业规划****生物产业“十二五”发展情况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汇报中共**镇党委**镇人民政府(2015年9月7日)一、“十二五” 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我镇积极抢抓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扩权强镇等重大机遇,依托工业大镇老镇的资源、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并充分挖掘我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种资源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产业化开发的发展思路,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快生物产业发展,促进传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初步形成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相适应、园区建设与产业企业发展相适应、产业产品开发与技术研发体系和市场开拓配套的一体化经营格局。
“十二五”以来,我镇共发展生物医药企业4家,分别是远大**化工生物肥料项目、远大生物科技非动物来源的胱氨酸项目、远大**制药牛磺酸项目、**医药技术公司。
生物农业企业2家,分别是湖北福牛养殖有限公司、猪婆湖生态养殖公司。
生物环保企业有**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目前,生物产业产值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10%,全镇生物产业发展呈现出重点突出、特色明显、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的问题:目前产业板块中生物产业比例较小,特色原料药、化学制药比重偏高,生物产品集中度不够高。
因为园区的投资建设时间比较短,各项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
按照远大集团打造高科技循环经济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规划,后期将加大生物产业的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品。
三、“十三五”规划及举措(一)生物医药方面:1、发展思路引导各类资源向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全面增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和“抓住重点、突出特色”的总原则,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的先导带动作用,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着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及产业支撑平台,做大做强一批核心企业,将**医药化工园建设成为百亿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16.12.30•【文号】国海发〔2016〕26号•【施行日期】2016.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海发〔2016〕26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各有关单位:现将《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措施,保障规划落实。
国家海洋局2016年12月30日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海洋可再生能源(以下简称“海洋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高海洋能开发利用能力,推进海洋能技术产业化,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涉海有关规划,制订《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导“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能发展。
《规划》所指海洋能包括海洋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生物质能和海岛可再生能源等。
《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需求(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洋能发展迅速,整体水平显著提升,进入了从装备开发到应用示范的发展阶段。
基本摸清了海洋能资源总量和分布状况,完成了重点开发区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资源评估及选划。
自主研发了50余项海洋能新技术、新装置,多种装置走出实验室进行了海上验证,向装备化、实用化发展,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掌握规模化开发利用海洋能技术的国家之一。
4.1兆瓦的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已稳定运行三十多年,3.4兆瓦模块化大型潮流能发电系统的首套1兆瓦机组实现下海并网发电,100千瓦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和60千瓦半直驱式水平轴潮流能发电装置累计发电量均超过3万度,在建海洋能项目总装机规模超过10,000千瓦。
十三五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分布

“十三五”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分布十三五期间的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新增岗位科学家已标黑色字体)国家贝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1、遗传改良研究室首席科学家:张国范建设依托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研究室主任:包振民鲍类育种:柯才焕(厦门大学)滩涂贝类育种:张国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扇贝育种:包振民(中国海洋大学)珍珠贝育种:喻达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牡蛎育种:喻子牛(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淡水珍珠贝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白志毅、上海海洋大学蛤蚶蛏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刘保忠、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水珍珠贝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何毛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头足类种质资源与繁育、陈四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2、疾病防控研究室研究室主任:宋林生细菌病防控:宋林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寄生病防控:王江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病毒病防控:王崇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环境胁迫性疾病防控、李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细菌病防控、宋林生、大连海洋大学3、养殖与环境控制研究室研究室主任:方建光浅海养殖:方建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池塘养殖:林志华(浙江万里学院)近海增殖:郑永允(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设施养殖:刘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生态环境监测及灾害评估:沈新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淡水珍珠贝养殖与育珠、洪一江、南昌大学海水珍珠贝养殖与育珠、邓岳文、广东海洋大学头足类养殖、杨建敏、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4.营养与饲料研究室腹足类营养与饲料、张文兵、中国海洋大学双壳类营养与饲料、徐继林、宁波大学5.加工研究室研究室主任:章超桦保活流通与初加工:沈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精深加工工艺:章超桦(广东海洋大学)副产物综合利用、曹敏杰、集美大学净化与保鲜储运、薛长湖、中国海洋大学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翟毓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6.产业经济研究室产业经济:慕永通(中国海洋大学)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
十三五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分布

鲤鱼复合育种:董在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鲫鱼种质资源与育种:桂建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育种技术与方法、刘少军、湖南师范大学
2、病害防控研究室
建设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室主任:王桂堂
流行病学与免疫防控:石存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细菌病防控:谢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寄生虫病防控:王桂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病毒病防控:曾令兵(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渔药临床:吕利群(上海海洋大学)
3、养殖与环境控制
研究室
建设依托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研究室主任:徐皓
华东区养殖:戈贤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20、中山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站长:叶铨森
21、南宁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站长:龙光华
22.重庆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重庆市水产开发总公司;站长:李虹
23.成都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杜军
24、郫县综合试验站
分综合试验站
依托单位/站长
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
1.北京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站长:朱华
2.天津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天津市水产研究所;站长:缴建华
3.内蒙古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站长:彭本初
4.辽宁综合试验站
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站长:刘刚
威海市海洋生物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威海市海洋生物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目标任务,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我市海洋生物产业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引领我市蓝色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特制订本规划。
一、产业概况海洋生物产业是指通过生物技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具有利用价值的有效成分来生产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产品的生产活动。
近年来,随着海洋相关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生物产业体系的内涵也逐渐扩大。
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我市实际情况,本规划所指的海洋生物产业,包括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肥、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调味品和海洋生物化妆品六大领域。
(一)国内外发展形势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新技术挖掘海洋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资源,应用于健康、医药领域并实现产业化,正成为世界各国竞相扶持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美、日、英、法、俄等国家分别推出包括开发海洋微生物药物在内的“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海洋蓝宝石计划”、“海洋生物开发计划”等,取得了重大成效。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海洋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发展。
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二)我市产业现状我市是海洋大市,海域辽阔,拥有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优势比较突出。
我市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着力推动海洋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力求有效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2015年,威海市水产品产量达到248万吨,按照威海市常住人口280万人计算的话,人均海产品产量接近一吨,继续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海洋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80亿元,同比增长6.8%,占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6.7%。
“蓝色经济”海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现状及发展路径

“蓝色经济”海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现状及发展路径作者:刘郑伊来源:《养生大世界》2020年第11期海南海洋生物资源现状(一)繁多的海洋生物与丰富的生物医药根据我国海洋科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已在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
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
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有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有229种。
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约占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
南海中有记载的各类海洋生物超过3000种。
其中,鱼类资源1064种,有经济价值的40多种,约占全国150多种的26.7%;经济虾类17种,主要品种有斑节对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红斑对虾、中国龙虾、墨吉对虾等。
海参类有梅花参、赤瓜参、白尼参、黑尼参和白参等。
爬行动物主要是海龟(西沙特产,可重达200多公斤)、玳瑁及海蛇。
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方面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医药资源,为众多医药产品的研发上市提供了必要的資源基础;另一方面生物的多样性也保障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丰富的贝类与明显的药用价值海南省的近海和外海贝类的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达700多种,仅西沙群岛的贝类就有250种以上。
经济贝类150多种,主要品种有鲍鱼、文蛤、泥蚶、大珠母贝、珠母贝、马氏珠母贝、企鹅珠母贝等;价值较高的有鲍、牡蛎、珍珠贝、白蝶贝、大珠母贝、马蹄螺、夜光蝾螺、蝶螺、凤螺、虎斑宝贝等。
贝类资源既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滋阴清热、安神定志、止咳化痰、利尿通淋等,也具备较强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能够制作成优美的观赏艺术品、培育出南海珍珠。
(三)藻类资源分布广泛与医用价值巨大海南省近海和外海的主要经济藻类有162种,其中以麒麟菜、江蓠、马尾藻等10多种藻类的经济价值最高。
在西沙、中沙群岛珊瑚礁礁盘上生长的藻类约有400种,麒麟菜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麒麟菜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南及西沙群岛等海域,仅西沙群岛每年的产量就高达300多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五”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分布
“十三五”期间,体系将维持总量50个不变,为适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对体系的结构领域做了必要的调整、优化,合并了4个小体系,新增特色蔬菜、绿肥、中药材和藻类等4个体系;共聘用岗位科学家和站长2672名,其中,首席科学家续聘41位、调整5位、新增4位;岗位科学家续聘1000人、新增370人,综合试验站续聘1071个、新增181个;年度研发经费由“十二五”的13.2亿元增加至16亿元。
水产体系由‘十二五’的5个扩增到‘十三五’的6个,科学家岗位和综合试验站增加了100多个,真正成为渔业科技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