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同构”视域下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当代价值研究

合集下载

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一、传统家训及其家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中国传统家训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随着家庭的巩固、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有学者认为“优秀传统家训蕴含着提携子孙,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德育目的。

家训多是父祖长辈将自身的人生感悟和经验进行总结,将之传承于后世子孙,使之具备理想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在国家和社会中成为有用的人才。

”[1]简言之,我认为家训一般指长者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人处世的思想对晚辈作出的规范和教育,包括个人修身的思想及为人处世的方法等。

传统家训内容十分详尽,本文主要挖掘其家庭教育思想的精华。

优秀传统家训中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祖辈们经历艰苦的生活而获得的有关为人处世的人生经验,并加以总结和升华,通过晓之以理的方式对家庭成员进行教诲和劝解,以引导和帮助后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传统家训中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传统家训文化博大精深,涉及领域广泛,家庭教育思想作为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硕的内容成果。

本文主要探讨传统家训文化中立德树人、勤俭持家、家国一体的家庭教育思想内容,在历史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

[1](一)立德树人从古至今,中国一直很重视德育教育,道德高尚一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立德树人,是指在家庭教育中,以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君子成人之根本。

“为人母者,非徒鞠育其身,使不罹水火,又当养其德,使不入于邪恶”[2]强调的就是长辈在教育子女时,不仅要注重子女的身体健康,更要培养子女的德行品质,避免子女误入歧途。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导子女如何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古人有言只有先修身、齐家,最后才能治国、平天下。

道德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要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家庭教育中,要不断给孩子树立“德育为本”的理念,只有不断地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注重自己的修身养性,才能最终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品德高尚的人才。

(二)勤俭持家“勤俭”在传统家庭中具有是工作勤劳、生活节俭,反对浪费的意思。

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的阐析及对当今 的借鉴意义

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的阐析及对当今 的借鉴意义

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的阐析及对当今的借鉴意义摘要:一、引言二、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的概述1.家国同构的定义2.家国同构的起源与发展三、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的主要内容1.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的关系2.家庭观念对国家治理的启示四、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的当代借鉴意义1.家庭伦理道德的弘扬与传承2.家庭幸福与国家稳定的关系3.家庭观念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借鉴作用五、结论正文: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

这种理念起源于对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的深入探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

在当今社会,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强调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的紧密联系。

在古代中国,家庭被视为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单位。

一个家庭的秩序和和谐,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因此,家国同构的理念应运而生,将家庭伦理与家国政治相互融合,以家庭伦理为基础,构建起一套国家治理的体系。

在今天,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家庭伦理道德的弘扬与传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家庭观念在公共政策制定中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例如,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家庭观念的传承有助于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另一方面,家庭幸福与国家稳定密切相关。

在家庭观念的传承中,我们应当关注家庭幸福的建设,以家庭幸福促进国家稳定。

此外,家庭观念在国家治理中也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例如,在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政策等方面,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可以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总之,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当深入挖掘这一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其与现代国家治理相结合,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持。

传统优秀家训融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传统优秀家训融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传统优秀家训融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快速变迁,青年群体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优秀家训如何融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传统优秀家训融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传统优秀家训的价值和意义传统优秀家训是我国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它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智慧和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传统。

它不仅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

传统优秀家训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传统优秀家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培养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传统优秀家训强调崇德向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这些美德是每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3. 传承家族文化。

传统优秀家训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家族历史和家族智慧,对于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所述,传统优秀家训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在当今社会,如何将传统优秀家训融入到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已经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加强传统优秀家训的宣传与普及。

在当今社会,由于社会变革和信息传播的发达,传统优秀家训的传承与普及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与普及,能够增强人们对传统优秀家训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更好的融入到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

2. 引导家庭教育注重传统优秀家训的培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和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鼓励家长引导孩子从小培养传统的家训意识,通过家庭教育注重传统优秀家训的培养,可以培养孩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王阳明家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王阳明家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王阳明家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姜璠/文摘要:王阳明家训思想是王阳明立足阳明心学,对子孙晚辈的训导和教诲,意蕴深远且具有一定的道德教化作用。

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引发出诸多社会问题。

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文章以修身、齐家、处世三方面为重点深入分析王阳明家训的思想内涵,从个人、家庭、社会等层面探究王阳明家训思想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王阳明家训思想当代价值一、引言家训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由长辈对晚辈进行立身处世、持家治业、树德教子等方面的训诫,要求世代传承且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

家训思想往往具有强制性,使家庭成员自觉地接受家训的教化。

而且由于祖辈的自身经历、身份地位的不同,家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王阳明作为中国明代极具影响力的全能大儒,一生文韬武略俱称于世,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

他将其对晚辈的关怀与教育,以及其心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与思想精髓都深刻地融入对晚辈的劝诫教导中。

其家训思想内容丰富,意蕴深远,不仅对家族后代具有良好的教化作用,也对后世人格的培养、家风的塑造、社会道德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如今,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社会上存在着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错误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错误思想和腐败观念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这些社会问题不仅对当下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还会进一步威胁和破坏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毒害人们的思想道德,尤其会对中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当下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指出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多次提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可见,家庭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新 传统家训的文化特质与当代意义-精品

最新 传统家训的文化特质与当代意义-精品

传统家训的文化特质与当代意义实践证明,传统家训是的基础,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传统家训文化特质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它以发端于先秦两汉时期的儒家经典为本源,后经三国两晋隋唐数百年间家庭宗法与社会文化教育的融合洗礼,发展到宋元明清现代时渐次定格为中国传统治家教子的育人法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家庭教育者所推崇。

其中以“立德树人”“家国同构”为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已根深蒂固植入人心,成为人们所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并贯穿于家训文化始终的教育主线,家训文化对社会而言可谓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地规范并制约着人们的言行举止。

因此,无论是竹简纸帛传媒的古代,还是网络信息共享的当代,传统家训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人文范式都会对家庭及社会成员的精神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和社会影响力。

1传统家训文化发展概述“传统家训,是指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形成和繁盛起来的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是以一定社会时代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内容作为教育内涵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

”[1]家训文化作为我国特有的以宗亲制度为主导并为传统社会所推广的人文育人范式,是中华文化绵延至今未被割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训文化,始发于先秦两汉,此时主要以先秦诸子的思想为滥觞,收存于子集、史传、文集、类书等文献中,词语不多,篇幅不长,大多是因事生教,有感而发,语句凝练,发人深省,是一种通俗易懂的家训方式如《尚书》中的“周公诫成王”,《论语》中孔子的“过庭之训”等,这是传统家训文化的启蒙阶段。

到三国两晋隋唐时可谓传统家训文化的成长期,这个阶段经过若干朝代的修正完善,中国宗法制度已基本具备了指导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具有普遍约束力人事道德规范。

此时最具代表意义的家训经典当属北齐颜之推所着的《颜氏家训》,该着成书于隋朝初年,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它以文字形式系统地将“修,齐,治,平”的思想,通过着书立说传播给家庭成员,再经过家庭成员的研读消化,进一步反馈给社会,使家训文化在宗法制度和统治阶层的共同宣传推动下,成为代代相传的社会文化形态得以普及,依此开创了家训文化“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教育之先河。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理念、特色及其时代价值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理念、特色及其时代价值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理念、特色及其时代价值作者:陈姝瑾陈延斌来源:《中州学刊》2021年第02期摘要:中国传统家训(家教)的内容极为丰富,但核心始终围绕睦亲治家、教子立身、处世之道展开,教化理念的积极内蕴体现为修身观、齐家观、教子观、励志观、勉学观、处世观、为政观等,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卑幼屈从尊长、男尊女卑、从一而终、鄙视劳动等封建主义纲常礼教及因果报应、宿命论等唯心主义的糟粕。

传统家训教化呈现出感化与规约的统一、“型家”与“范世”的统一、晓喻与示范的统一、内容一元与教化方式多元的统一、训诲抽象与操作具体的统一、以身立范与以言勖勉的统一、教化宗旨一贯性与阶段性渐进的统一等鲜明特色。

本着承故拓新、古为今用的原则取优汰劣,扬弃传统家训教化的思想理念,能为今天齐家教子和家德建设提供丰厚滋养,借鉴传统家训教化特色中行之有效的载体与路径方法可以为提升家教质量和培塑优良家风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传统家训;教化理念;教化特色;时代价值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2-0096-10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上看是儒家文化的世俗化、通俗化,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抽象说教意味而更加贴近生活,包容了斑斓多姿的教化理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鲜明教化特色。

研究这些教化理念和教化特色,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家德家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

一、传统家训教化理念的积极内蕴中国传统家训(家教)的内容极为丰富庞杂,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①,但核心始终是围绕睦亲治家、教子立身、处世之道展开的。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修身观、齐家观、教子观、励志观、勉学观、处世观、为政观等。

1.修身观传统家训的修身思想涉及内容非常宽泛,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第一,修德检迹,以身立范。

在修身方面,不少家训作者都告诫子弟家人要从“修德”做起,从小事做起。

东汉蔡邕,在写给女儿的家训《女训》中,以“对镜梳妆”作喻,强调了内在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循循善诱地教育女儿要“修心”,告诫女儿“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

家风家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家风家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教育管理学术探讨XU E SHU TA N TA O家风家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赵雅琴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风家训思想价值观同根同源,内涵契合,对现代家风家训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现阶段践行核心价值观要以传统家风家训为重要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领家风家训家规优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剔除糟粕、汲取精华,全面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家风的现实状况,推进社会功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以及个人品德的建设,以各种形式加强宣传推广,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

深入基层,开展相关调研和实践工作,深入推进家风家训与核心价值观的关联建设工作,创建文明和谐社会。

关键词:传统;家风家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一)家风家训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契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良好家风养成有着实际的意义和作用。

古代传承下来的良好传统家风与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道德要求、价值取向及社会作用等许多方面有契合或相通之处。

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数千年不绝,主要与“个人——家庭—国家”三位一体的教育原则分不开。

“儒家历来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理想的最高追求,而传统家训的教义重在‘修身、齐家’,是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作基础的,这也为中国‘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模式打下人才基础”。

而核心价值观体长“三个倡导”,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

这三个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对个人道德规范和行为进行要求,对每个公民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家庭和个人品德等方面提出遵循基本原则,是自上而下的要求与规范。

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是家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对当代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而且在培养子女的品德和价值观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训的内涵和意义、传统家训的特点以及当代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族长辈传递给后代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理念,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会公德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家训的意义在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家庭内部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培养下一代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家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价值导向:传统家训注重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它强调道德操守、孝道、仁爱、诚信等传统美德,培养子女做人的根本道德观念。

2. 行为规范:传统家训以细致入微的行为规范为基础,要求子女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矩,注重礼仪和仪容仪表的规范。

3. 教育方式:传统家训强调言传身教,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让子女在模仿和感受中学习和成长。

4. 循序渐进:传统家训循序渐进,从幼年开始,逐步引导子女进入传统家训的教育过程。

从起初的单纯教育到渐进的训诫和规范教育,使其逐渐形成习惯和自觉。

在当代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传统家训教化的经验和智慧,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首先,明确家教的目标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明确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道德伦理观念、有责任感、有创造力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的子女。

同时,要注重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其次,加强家庭教育的沟通和互动。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教育子女,更应该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共同成长。

家长应该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注他们的需求和问题,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此外,注重培养子女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和培训,激发子女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SN1009 ̄8976CN22 ̄1322/C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0卷第1期J.ChangchunInst.Tech.(Soc.Sci.Edi.)ꎬ2019ꎬVol.20ꎬNo.1㊀4/4013 ̄16DOI:10.3969/j.issn.1009 ̄8976.2019.01.004家国同构 视域下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当代价值研究收稿日期:2018-11-20基金项目:2017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陕西高校大学精神培育的研究及实践 (项目编号:17BG016)陕西省社科界2018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 文化自信与陕西红色文化育人研究 (项目编号:2018Z148)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刘光林(1984 )ꎬ男(汉)ꎬ河南信阳ꎬ硕士ꎬ工程师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和高校德育ꎮ刘光林(西安科技大学ꎬ西安710054)摘㊀要:传统家训是家长式教育㊁训诫子弟 修齐治平 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ꎬ其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今都有重要的道德教化价值ꎮ本文以 家国同构 为视角ꎬ追溯传统家训的生成路径ꎬ分析其功能特征和独特价值ꎬ为进一步挖掘发现㊁研究宣传㊁当代运用优秀传统家训资源提供了参考ꎮ关键词:家国同构ꎻ传统家训ꎻ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B823.1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 ̄8976(2019)01 ̄0013 ̄04㊀㊀传统家训ꎬ是指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形成和繁盛起来的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ꎬ是以一定社会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内容作为教育内涵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ꎮ传统家训是家长式教育㊁训诫子弟 修齐治平 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ꎬ其所具有的血缘性㊁传承性㊁亲和性等特征ꎬ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在当今信息社会都有重要的道德教化价值ꎮ追溯传统家训的生成路径ꎬ分析其功能特征和独特价值ꎬ对于我们重塑中华传统文化自信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ꎮ一㊁家国同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生成的重要基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ꎬ与中国封建社会的 家国同构 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有着密切关系ꎬ并对传统家训的内容和价值导向产生着重大影响ꎮ家国同构ꎬ是指家庭㊁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ꎬ均以血亲 宗法关系来统领ꎬ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ꎮ其一ꎬ 农耕经济 是中国家训文化生成的经济基础ꎮ中国封建社会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ꎬ人们根据季节的交替㊁气候的变化规律从事农业生产ꎬ聚居而不迁ꎬ同心协力劳作ꎬ形成了以个体家庭为基本的劳作和消费单位ꎬ以家族作为协作与补充ꎬ以农业为主兼营他业的精耕细作㊁自给自足式㊁互帮互助和集体协作的小农性经济ꎮ农业已成为华夏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手段ꎬ孟子提出统治者要 五亩之宅ꎬ树之以桑ꎬ百亩之田ꎬ勿夺其时 ꎬ汉文帝更是下诏 夫农ꎬ天下之本也ꎬ其开籍田ꎬ朕亲率耕ꎬ以给宗庙粢盛 ꎮ小农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家庭经济ꎬ其要求家庭成员劳动的协作性㊁纪律性和统一性ꎬ使家庭不仅成为生活基本单位ꎬ也成为基本生产单位ꎮ在中国历史上ꎬ地少人多一直是很普遍的现象ꎬ在有限土地上养活众多的人口ꎬ使自然资源获得充分的利用ꎬ家庭和家族的优势得以更加彰显ꎬ家庭经济这种形式更加得以巩固和强化ꎮ为了保证家族家庭的延续ꎬ维护财富的增长ꎬ防止家族的衰败ꎬ传承优良的经验ꎬ制定一套家族行事规则来训示教育子孙ꎬ是很多家族家庭必然的选择ꎬ家庭和宗族也在经济生产中完成了政治和伦理的承担ꎮ其二ꎬ 家国同构 是中国家训文化生成的社会基础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ꎬ祖先崇拜文化和天下国家的概念代代相传ꎬ使得国家一体ꎬ家国不分ꎬ形成了 家庭 家族 国家 的 家国同构 社会结构ꎮ国与家都是维护秩序ꎬ 家 维护的是 父父子子 的家庭秩序ꎬ 国 维护的是 君君臣臣 的政治秩序ꎬ 在家事亲 与 在国事君 是一致的ꎬ家与国也是同质联系的ꎮ 家国同构 模式把教化天下的任务分摊到每个家庭㊁家族中ꎬ家庭成为封建君王教化个人的组织机构ꎮ孟子曰 天下之本在国ꎬ国之本在家ꎬ家之本在身 ꎬ实际上就是强调中国社会家庭和国家在内部构造机理上具有同质性ꎬ家庭秩序是国家秩序的前提和保障ꎮ家有家规㊁国有国法也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普遍认识ꎮ也正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统治和家庭的秩序ꎬ中国传统社会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意识形态ꎬ通过法律㊁政策㊁教育等传输给家族家庭ꎬ家族家庭中有威望的长者通过家训对子女进行规勉教化ꎬ使得统治者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ꎬ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共同信仰ꎮ二㊁家国同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内容的重要体现从先秦到明清ꎬ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ꎮ他们既重视个人经世致用㊁为人处世㊁民族气节等方面的培养ꎬ同时又将个人㊁家族㊁国家相互结合ꎬ进而将 家国同构 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引向了深化ꎮ根据纂述者身份来看ꎬ家训可分为帝王家训㊁臣子家训㊁百姓家训三种类型ꎬ其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浓烈的家国一体意识ꎮ1.帝王家训:家国天下ꎮ中国历代皇朝统治者都是 家天下 ꎬ帝王把国家当成一家的私产ꎬ世袭罔替ꎮ他们虽然自称 皇权神授㊁天命所赐 ꎬ但都非常重视君德的培养ꎬ主张对皇氏成员尤其是储君加强训导ꎬ要求帝王要不辞辛苦ꎬ勤政廉政ꎬ以身作则ꎬ通过 正身 来 率下 ꎮ曹操的«诸儿令»云 今寿春㊁汉中㊁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令之ꎬ欲择慈孝不违吾命ꎬ亦未知用谁也 ꎮ说现在寿春㊁汉中㊁长安三个地方ꎬ我打算先各派一个儿子前往督率治理ꎮ我想选择慈善孝顺不违背我命令的ꎬ也不知道用谁好ꎮ可见 慈孝不违吾命 是选派标准ꎬ儿子和其他将领的标准是一样的ꎮ唐太宗李世民的«黜魏王泰诏»说ꎬ 朕闻生育品物ꎬ莫大乎天地ꎻ爱敬罔极ꎬ莫重乎君亲ꎮ是故为臣贵於尽忠ꎮ亏之者有罚ꎻ为子在於行孝ꎬ违之者必诛 ꎮ意思就是爱敬无极ꎬ唯有超过君主和父母双亲的ꎮ所以为臣的贵在尽忠ꎬ谁亏缺了就要惩罚ꎻ为子在于行孝道ꎬ违反的必然要遭到重罚ꎮ帝王之家父子关系中ꎬ首在君臣关系ꎬ次在父子ꎬ儿子一旦越过了君臣界限ꎬ便没有了父子亲情可言ꎮ清康熙的«庭训格言»训曰: 为臣子者ꎬ果能体贴君亲之心ꎬ凡事一出于至诚ꎬ未有不得君亲之欢心者ꎮ 又曰: 尔等荷蒙朕恩ꎬ作王㊁贝勒㊁贝子ꎬ各自分家异居矣ꎮ但当谨遵国法ꎬ守尔等本分度日可也ꎮ 在这里ꎬ皇子所有的待遇都是皇帝的恩赐ꎬ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ꎬ所以必须要体贴君亲之心ꎬ安守本分ꎮ所以ꎬ综合来看ꎬ帝王训诫大多以治国理政为先ꎬ重视 整齐门内ꎬ提撕子孙 ꎬ着重于国家治理经验㊁统御臣子方法㊁治国用人之道的传授和为君的道德修养ꎬ要求臣子必须服从君父ꎬ卑幼服从尊长ꎬ目的是巩固王朝的统治㊁江山的万年延续ꎬ帝王家训虽名为 家训 ꎬ实际上是为政之要的 国训 ꎮ2.臣士家训:家国同构ꎮ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ꎬ主张将个体的人生价值融入在民族和国家的奉献之中ꎬ所以古代的知识分子大多 学而优则仕 ꎬ即使不能出仕ꎬ也要 达则兼济天下ꎬ穷则独善其身 ꎮ所以在古代臣子和士子家训中ꎬ很多都是对为政的抱负和见解ꎬ家训在强调修身㊁齐家之后ꎬ仍然怀抱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ꎬ修身齐家的训言一方面是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ꎬ同时也是为提升从政能力做准备ꎮ传统家训和封建法律中有 亲亲相隐 但更强调 大义灭亲 ꎬ有忠孝两全但是当忠孝不能两全时ꎬ忠于君王比孝敬父母更为重要ꎬ家训中有国家法律的影子ꎮ韦玄成«诫子孙诗»曰: 嗟我后人ꎬ命其靡常ꎬ靖享尔位ꎬ瞻仰靡荒ꎮ慎尔会同ꎬ戒尔车服ꎬ无嫡尔仪ꎬ以保尔域ꎮ尔无我视ꎬ不慎不整ꎬ我之此复ꎬ惟禄之幸ꎮ于戏后人ꎬ惟肃惟粟ꎮ无忝显祖ꎬ以蕃汉室ꎮ 韦玄成谆谆告诫ꎬ再三强调说ꎬ我的子孙ꎬ你们要知道天命五常ꎬ要考虑如何守好你们的职位ꎬ丝毫也不要懈怠ꎬ朝见天子时要小心谨慎ꎬ慎重你们的车服仪容ꎬ一定要严肃戒慎ꎬ不要辱没了祖先ꎬ要一心一意地藩卫汉家王朝ꎮ颜之推在其被誉为 古今家训ꎬ以此为祖 的«颜氏家训»开篇之序的第一句中就阐明 夫圣贤之书ꎬ教人诚孝ꎬ慎言检迹ꎬ立身扬名ꎬ亦已备矣 ꎬ意思就是圣贤的书ꎬ教育人们要忠于国家ꎬ孝顺父母ꎬ做到言语谨慎ꎬ行为检点ꎬ建功立业使名播扬ꎬ内容已经很完备了ꎮ可见无论是圣贤之书还是家训家规ꎬ都是要首先忠于国家的ꎮ朱熹在«朱子家训»中开篇便讲ꎬ 君之所贵者ꎬ仁也ꎮ臣之所贵者ꎬ忠也ꎮ父之所贵者ꎬ慈也ꎮ子之所贵者ꎬ孝也ꎮ兄之所贵者ꎬ友也 ꎮ许衡训子要 身居畎亩思致君ꎬ身在朝廷思济民 ꎮ张之洞在训诫子孙时说ꎬ要 仁厚遵家法ꎬ忠良报国恩 ꎬ 兄弟不可争产ꎬ志须在报国ꎬ勤学立品ꎻ君子小人ꎬ要看得清楚ꎬ不可自居下流ꎮ 可见ꎬ很多名臣士子的家训中ꎬ 修身㊁齐家 本身不是目的ꎬ实现 治国㊁平天下 才是最高理想ꎮ3.百姓家训:家国并重ꎮ在中国传统社会ꎬ忠孝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的基本政治前提ꎬ没有忠孝因素的家训也是不可能得以延续和存世的ꎮ从内容看ꎬ百姓教训多为睦亲治家㊁为人处世和读书治学之道ꎬ为人处世要 入则孝㊁出则悌㊁谨㊁信㊁泛爱众㊁亲41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ꎬ20(1)仁 ꎻ读书治学则是要读圣人之学ꎬ成为国之栋梁ꎮ安徽合肥卫氏家训说 所谓国家ꎬ有国才有家 ꎻ福建龙岩客家王姓家训曰 先国家ꎬ敦孝友ꎬ重丧祭ꎬ肃闺门ꎬ守耕读ꎬ务勤俭ꎬ戒斗讼 ꎻ陕西三原蔡王村胥氏家族的祖训是 以忠报国以德修身耕读传家光宗耀祖 ꎻ广东省河源司前村 吴氏家训 一厚伦理ꎬ二尊王法ꎬ三救急难ꎬ四和乡里ꎬ五勤本业ꎬ六莫非为ꎬ七周贫乏ꎬ八谨祭祀 ꎮ浙江武义俞源村家规家训第一条就强调 不可有不忠㊁不孝㊁不仁㊁不义ꎬ凡盗窃者ꎬ赌博者ꎬ不孝不悌者ꎬ犯兽行者ꎬ官司吏犯贼者ꎬ夫亡妇产子者ꎬ纳妾婢者ꎬ苟合微贱者ꎬ修谱不书ꎬ轻则宗祠责革ꎬ重者送公惩治ꎬ公惩治ꎬ断不循情以免 ꎮ浙江永康胡库下村胡氏家训则要求ꎬ 为人应以忠孝仁义为上ꎬ诚信为本ꎻ文明礼貌ꎬ努力上进ꎮ古人云:匈奴未灭ꎬ何以家为?当以家国为重ꎬ放眼天下ꎬ胸怀世界ꎮ培养人才为国所用ꎬ先忧后乐ꎬ鞠躬尽瘁 ꎮ所以ꎬ无论百姓家训中无论是忠ꎬ还是孝ꎬ都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ꎬ这种家国同构ꎬ实际上是在家要孝敬父长ꎬ在外要效忠君王ꎬ 在国事君 与 在家事亲 在道理上是相同的ꎮ因此ꎬ忠孝不仅是帝王家训㊁臣士家训的核心内容ꎬ也是平常百姓家训的重要内容ꎬ也显现出了百姓家训家国并重的特点ꎮ三㊁重塑再生: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当代价值转换与传统社会相比ꎬ 家国同构 的社会政治模式在当代中国发生了重大变化ꎬ家族的瓦解㊁家庭的独立以及个人享有的自由㊁平等权利的确立ꎬ使得从表象上看 家国同构 的模式已经被历史和社会所淘汰ꎬ没有也不可能有存在于当今社会的必要了ꎮ然而ꎬ家庭的独立㊁结构简化㊁人员流动也带来了家庭离婚财产赡养纠纷和留守儿童㊁空巢老人等问题ꎻ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侵袭ꎬ也带来物欲的横流㊁金钱至上等思想的产生ꎬ自由和权利之下存在着社会公德缺失㊁社会价值观多元多变㊁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信仰挑战ꎮ传统家训文化既包含着愚忠愚孝㊁男尊女卑㊁因果报应等腐朽思想ꎬ但也包含着洁身自好㊁宽厚待人㊁民族精神㊁天下为公等宝贵思想ꎮ优秀家训文化具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㊁和睦家庭关系㊁强化家国意识㊁凝聚社会共识等功能ꎬ对我们当前家庭㊁国家和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ꎮ以优秀家训文化提升公民家国意识ꎮ随着国家的现代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及信息网络化ꎬ人的解放和个体意识在觉醒ꎬ部分公民的国家意识和观念逐步淡化ꎬ民族精神不断削弱ꎮ一些人甚至将自己装扮成 世界公民 的样子ꎬ轻视㊁无视本国本民族的利益ꎬ这是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的ꎮ传统家训尤为注重治家ꎬ在事亲事长上强调 孝亲敬长ꎬ睦亲齐家 ꎻ在家务治理上要求 治家谨严ꎬ勤劳节俭 ꎻ在农事经济上注重 躬耕自立ꎬ应世经务 ꎻ在教育子女上 爱子有道ꎬ养正于蒙 ꎻ在亲邻关系上提倡 和待乡邻ꎬ助人为乐 ꎮ这些家训中所体现的优良传统美德ꎬ不仅调适了家庭成员的内外关系ꎬ强化了家庭的荣誉感和认同感ꎬ更能通过家庭教育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ꎬ形成父慈子孝㊁夫妻和睦㊁勤俭节约的家庭氛围ꎬ构建出良好知 荣 明 耻 的社会风气和道德 磁场 ꎬ从而由家及国ꎬ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ꎮ特别是优秀传统家训通过父母家长的口头训诫教育ꎬ生动形象记忆深刻ꎬ润物无声ꎬ具有亲和力和说服性ꎬ有利于帮助人们将个人修养与社会良知㊁社会担当融入对国家㊁民族和社会的责任中ꎬ从而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㊁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的有机结合ꎬ在强化家国意识中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ꎮ以优秀家训文化涵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ꎮ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ꎮ传统家训中蕴含着讲仁爱㊁守诚信㊁崇正义㊁尚和合㊁爱家国等内容主题ꎬ与 富强㊁民主㊁文明㊁和谐ꎬ自由㊁平等㊁公正㊁法治ꎬ爱国㊁敬业㊁诚信㊁友善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价值关联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渊源ꎮ习总书记指出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ꎬ既是个人之 小德 ꎬ也是国家之 大德 ꎮ传统优秀家训注重言传身教ꎬ以文化人ꎬ以文育人ꎬ能涵养社会主义伦理道德ꎬ维护民族团结㊁提升国家民族向心力㊁凝聚力㊁亲和力ꎮ要在剔除传统家训文化封建糟粕的基础上ꎬ汲取传统家训文化科学合理内容大众共鸣ꎬ用现代话语体系来阐释和表达ꎬ使得家训实现从 高贵 到 朴素 转变ꎬ在精神层面上 深入 ꎬ具体行动上 浅出 ꎬ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ꎮ要坚持古为今用㊁批判继承原则ꎬ赋予家训新的时代内涵ꎬ创新传承宣传方式ꎬ做到 百姓日用而不知 ꎬ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 接地气 家庭工程ꎬ最终促进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ꎮ以优秀家训文化助推全面从严治党ꎮ家风正ꎬ则政风清ꎮ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执政党ꎬ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ꎬ必须要全面从严治党ꎬ保持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ꎬ保51㊀刘光林: 家国同构 视域下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当代价值研究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ꎬ而这其中的关键ꎬ就是领导干部这个 关键少数 必须要廉洁从政ꎮ党的十八大以来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ꎬ提出 领导干部的家风ꎬ不是个人小事㊁家庭私事ꎬ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ꎮ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ꎬ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ꎬ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ꎬ注重家庭㊁注重家教㊁注重家风 ꎮ«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首次将 廉洁齐家 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ꎮ从宏观角度来说ꎬ从严治党就是先齐 家 而安天下ꎻ从微观角度来说ꎬ 家 又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后方堡垒ꎮ好的家训能形成好的家风ꎬ好的家风能引领好的党风ꎮ家教不严㊁家风不正ꎬ则能让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逐步异化ꎬ变为为个人谋财谋利益的工具ꎮ传统优秀家训非常注重从政廉洁教育ꎬ训诫子孙要立志清廉ꎬ至公无私ꎮ包拯«诫廉家训»曰: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ꎬ不得放归本家ꎬ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ꎮ不从吾志ꎬ非吾子孙ꎮ 家训既拥有强大的内在约束力ꎬ又有着丰富的亲情感染力ꎬ通过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传承ꎬ一方面能让党员干部自己加强党性修养ꎬ树立正确的地位观㊁权力观㊁利益观ꎬ实实在在做人做事ꎬ慎独修身ꎬ廉洁齐家ꎬ廉洁奉公ꎬ遵规守法ꎬ在齐家规㊁正家风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ꎻ另一方面ꎬ通过家训潜移默化的影响ꎬ以无形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对子女亲属及身边人进行约束ꎬ让家人明是非㊁知荣辱ꎬ讲文明㊁促和谐ꎬ遵法纪㊁有道德ꎬ合力推进党风政风社风的向好发展ꎬ最终实现全面从严治党落细落实ꎮ参考文献[1]㊀张艳国.简论中国传统家训的文化意义[J].中州学刊ꎬ1994(2):101.[2]㊀何晓明ꎬ曹流.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ꎬ2007.[3]㊀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95:284.[4]㊀王旭玲.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现代思考[J].东岳论丛ꎬ2003(4):24.[5]㊀郭齐家ꎬ李茂旭.中华传世家训[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ꎬ2009.[6]㊀杨玉强ꎬ杨伟荣.谈家国同构概念的当代转换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ꎬ2016(2):25.[7]㊀魏雪玲.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ꎬ2004:1.TheresearchonthecontemporaryvaluetoChina straditionalfamilyinstructionfromtheperspectiveof HomelandisomorphismLIUGuang-lin(Xi 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Xi an710054ꎬChina)Abstract:Traditionalfamilyinstrucitonsareimportantcarriersandeffectivewaysforparentstoeducateandadmon ̄ishtheirchildrento ethicalphilosophy .Theyhaveimportantmoralvaluesbothinancienttimesandintoday sso ̄ciety.Fromtheperspectiveof homelandisomorphism ꎬthispapertracesthegenerationpathoftraditionalfamilyin ̄structionꎬanalysesitsfunctionalcharacteristicsanduniquevalueꎬandprovidesareferenceforfurtherdiscoveryꎬre ̄searchꎬpublicityꎬandusagetoexcellentcontemporarytraditionalfamilyinstructionresources.Keywords:homelandisomorphismꎻtraditionalfamilyinstructionꎻcontemporaryvalue61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ꎬ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