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环保洗涤剂:清洁与保护环境的平衡

环保洗涤剂:清洁与保护环境的平衡

环保洗涤剂:清洁与保护环境的平衡在现代社会,洗涤剂已成为家庭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关注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环保洗涤剂应运而生,旨在实现清洁与保护环境的平衡。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传统洗涤剂对环境的危害。

传统洗涤剂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如磷、荧光增白剂等,这些物质在洗涤过程中会排放到水体中,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伤害。

同时,传统洗涤剂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比之下,环保洗涤剂则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原料,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有效去除污渍。

其次,环保洗涤剂的使用效果如何呢?经过实验证明,环保洗涤剂的去污能力与传统洗涤剂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

例如,某些环保洗涤剂中的天然酶能够分解蛋白质污渍,使衣物更加洁白。

此外,环保洗涤剂还具有低泡沫、易冲洗的特点,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然而,尽管环保洗涤剂具有诸多优点,但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环保洗涤剂的价格相对较高,这使得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

其次,由于环保洗涤剂的生产技术尚不成熟,市场上存在一些质量不过关的产品,这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环保洗涤剂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接受和使用环保洗涤剂。

最后,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环保洗涤剂的意义。

环保洗涤剂不仅仅是一种清洁产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它代表着我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绿色生活的向往。

通过使用环保洗涤剂,我们可以为地球减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总之,环保洗涤剂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产品,既满足了人们对清洁的需求,又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

虽然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们相信,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环保洗涤剂一定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为我们的地球贡献一份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追求清洁与保护环境的平衡!。

家用洗涤剂危害性的实验研究及对策分析

家用洗涤剂危害性的实验研究及对策分析

家用洗涤剂危害性的实验研究及对策分析实验研究:家用洗涤剂危害性的实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皮肤刺激性测试和环境毒性测试。

一、皮肤刺激性测试:1. 实验设计:选取不同品牌的家用洗涤剂,分别使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并对小鼠皮肤进行接触测试。

2. 实验步骤:将小鼠的背部剥离一定面积的皮肤,然后将不同浓度的洗涤剂溶液滴在剥离的皮肤上,观察和记录接触后小鼠皮肤的反应,包括红肿、水泡、溃疡等。

3. 结果分析:根据小鼠皮肤的反应情况,评估不同洗涤剂的刺激性程度,确定危害性大小。

二、环境毒性测试:1. 实验设计:选取不同品牌的洗涤剂,并按照规定的浓度,在实验室的水体容器中模拟洗涤过程,观察洗涤剂对水体中生物的影响。

2. 实验步骤:将一定浓度的洗涤剂加入实验水体容器中,并添加一定数量的水生生物(如水蚤、藻类等),观察并记录生物的存活情况和生长状态。

3.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评估洗涤剂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程度,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

对策分析:1. 家庭使用时,应选择低刺激性的洗涤剂,并根据洗涤物的不同类型使用相应的洗涤剂,避免过度使用和使用过量。

2. 家庭洗涤剂的包装和使用说明应标明洗涤剂的成分和使用方法,提醒用户注意安全使用和避免儿童接触。

3. 洗涤剂生产商应加强产品研发,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性,推出更环保、低毒性的产品,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测试和监管。

家用洗涤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保持衣物的清洁和卫生。

然而,家用洗涤剂中含有的某些成分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深入了解洗涤剂的危害性并提出对策,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进行了皮肤刺激性测试。

选取了市场上常见的不同品牌的家用洗涤剂,将其稀释至一定浓度,采用小鼠皮肤接触测试的方法进行评估。

实验中,我们剥离小鼠背部一定面积的皮肤,然后滴入不同浓度的洗涤剂溶液。

观察并记录接触后小鼠皮肤的反应,包括红肿、水泡、溃疡等。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评估了不同洗涤剂的刺激性程度。

洗涤剂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剖析

洗涤剂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剖析
1伤害皮肤形成皮肤病 2污染血液,酸化体质 3致癌 4伤害肝肾 5致不育不孕 6损害淋巴系统、降低免疫力
第3页/共14页
对环境的污染!!!!
•.
洗涤剂对人体粘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排入水体后,消耗溶解氧, 并对水生生物有轻微毒性,能造成鱼类畸形。 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鱼类有麻醉作用,使 味蕾等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降低而失去回避反 应能力。洗涤剂污水有大量泡沫,给水处理厂 运转带来困难。洗涤剂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对 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发酵过程会产生不良影响。
第9页/共14页
第10页/共14页
第11页/共14页
第12页/共14页
GOOD BYE
谢谢观赏
make our world more health!!!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第13页/共1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4页/共14页
• 4洁厕精、消毒水:含表面活性剂、消毒剂,如烷基苯磺酸钠、硫酸基钠、苯磺酸、草酸、去离子水等毒 性较强的物质,若使用不当,会对皮肤、呼吸道、眼部造成损害,要小心。
• 5洗衣粉:含三聚磷酸钠(无磷的为4A沸石,也会伤害人体且污染环境)、硝酸钠、十二烷基苯酸钠、 荧光增白剂等化工原料。
• 7厨房清洗剂、空气清新剂:使用三氯氟化碳破坏臭氧,导致皮肤癌、白内障、呼吸道疾病的危害 • 7沐浴露、牙膏、洗发水、清洁剂、洗衣粉等:都是用十二烷基苯磺酸作为泡沫剂的主要原料。
第4页/共14页
对环、藻华的形成!
洗涤剂废水未经处理排入 河川流入海洋造成严重的 环境污染!!
第5页/共14页
您知道茶籽粉吗?
或许我们年轻一代的都不知道, • 但是老一辈的很多都用过, •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老一辈的 • 人用茶籽粉是来做什么的。 • • • 茶籽粉是天然油茶果在榨油过后的茶饼打碎而来,在乡下一直是农民清鱼

洗涤剂废水的危害与处理方法

洗涤剂废水的危害与处理方法

洗涤剂废水的危害与处理方法作者:胡潇雨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06期摘要:洗涤剂作为一种化工产品,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我们的人体和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近几年洗涤剂造成的污染愈发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正常的生存环境,治理洗涤剂废水污染刻不容缓,相关专业团队对于此类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研究。

本文就洗涤剂造成的危害和如今相关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洗涤剂;合成洗涤剂;危害;处理技术近几年,我们对于洗涤产品的依赖性越发加重,由此造成了各种洗涤产品层出不穷,不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洗涤剂随处可见。

原本天然的洗涤用品已经逐渐消失不见,如,皂角、茶籽饼、淘米水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洗涤效率,但是给我们的研发后期废水处理方法带来了难题。

本文将针对于这一情况,从危害出发,简述几种处理方法。

一、危害(1)来源。

形成洗涤剂的主要是亲水基和亲油基的有机化合物,和水溶液反应能够分解为离子状态,就称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根据其性质,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我们一般大量使用的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

洗涤剂的废水的主要来源为洗涤剂生产时产生的废水、工业用废水、大型工场废水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洗涤剂产生的生活废水,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其一,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会形成不易降解的烷基苯磺酸钠(ABS)和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虽然后者比其前者的降解性有了提高,但是二者中含有大量的苯核,至今仍没有完全降解的技术[2]。

其二,这两种一般会使用含有大量磷酸盐的物质作为增净剂,而磷酸盐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

最后,洗涤剂本身具有的溶解作用给其他废水的处理会带来不利影响。

(2)影响。

a.对人体影响。

洗涤剂作为一种化工产品,本身具有刺激人体皮肤的作用,特别是肥皂具有较强的碱性,水溶性较差,容易在衣物上形成污垢残留,人体长时间的接触,其中的化学成分会对皮肤产生作用,引起各种皮肤病[3]。

洗涤剂的危害

洗涤剂的危害

洗涤剂的危害日用化学洗涤剂正在逐步地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

不管是在公共场所、豪华饭店,还是在每个家庭、大众小吃摊,我们部可以看到化学洗涤剂的踪迹。

每天的新闻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上也在大量地做着化学洗涤剂的广告。

在这些被包装得多彩多姿的化学洗涤剂的使用过程中,人们正在不知不觉地如同吸毒般地依赖着它。

在不能自拔地使用着化学洗涤剂的同时,化学污染便通过各种渠道对人类的健康进行着危害。

所以有些科学家们以对人类负责的精神,提出对化学洗涤剂进行再认识的问题。

如日本的权威团体-日本消费者联盟经过20多年的调查、实验以及根据对消费者的伤害报告,大声疾呼:“化学洗涤剂不能再用了!”化学洗涤剂实际上是将石油垃圾开发的副产品。

由于它溶于水,所以它的本质一直被忽视掉。

同时由于它造价低,洗涤性能良好,所以一经发现,很快极人们所接受,并用色香味的障眼法将其包装起来进入社会之中。

化学洗涤剂的洗污能力主要来自表面活性剂。

因为表面活性剂有可以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可以渗入到连水都无法渗人的纤维空隙中,把藏在纤维空隙中的污垢挤出来。

而化学洗涤剂则挤在这些空隙之中,水难以清洗它们。

同样,表面活性剂也可以渗人人体。

沾在皮肤上的洗涤剂大约有0.5%惨入血液,皮肤上若有伤口则渗透力提高10倍以上。

进入人体内的化学洗涤剂毒素可使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下降,血液酸化,人容易疲倦。

这些毒素还使肝脏的排毒功能降低。

使原本该排出体外的毒素淤积在体内积少成多,使人们免疫力下降,肝细胞病变加剧,容易诱发癌症。

化学洗涤剂侵入人体后与其它的化学物质结合后,毒性会增加数倍。

尤其具有很强的诱发癌特性。

据有关报导,人工实验培养胃癌细胞、注入化学洗涤剂基本物质LAS会加速癌细胞的恶化。

LAS的血溶性也很强,容易引起血红蛋白的变化,造成贫血症。

化学产品的泛滥是人类癌症越来越多的最大根源,而化学洗涤剂是人类最直接最密切的生活用品。

人们在广泛的使用化学洗涤剂洗头发、洗碗筷、洗衣服、洗澡的同时,化学毒素就从千千万万的毛孔渗人,人体就在夜以继日的吸毒,化学污染从口中渗入,从皮肤渗入,日积月累,潜伏集结。

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篇1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手来,做到以下几点:1.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

“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

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

以红木为例。

红木是热带雨林山产的珍贵木材,价格年年攀升。

一双红木筷子上百元,一套红木家具数万元、数百万元,但仍有人购买。

我国严禁砍伐红木,我国的红木家具都是国外市场流入的。

然而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地区热带雨林的砍伐都会破坏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整体的生态失衡。

另外,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

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

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

雨林是地球之肺,失去了肺的地球将会不堪设想。

保护雨林、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2.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

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

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

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

洗涤剂安全性与环保性概述

洗涤剂安全性与环保性概述

洗涤剂安全性与环保性概述洗涤剂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在选择和使用洗涤剂时,需要关注以下因素:1. 安全性:洗涤剂中的成分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选择安全可靠的洗涤剂品牌和种类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与洗涤剂安全性相关的因素:* 成分:洗涤剂中的成分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引发过敏反应。

因此,选择不含刺激性成分的洗涤剂更为安全。

* 毒性:一些洗涤剂可能具有毒性,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在选择洗涤剂时,应关注其毒性级别,并尽量选择低毒或无毒的产品。

* 环境影响:洗涤剂中的成分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污染水体、破坏生态平衡等。

因此,选择环保型的洗涤剂更为重要。

2. 环保型:为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消费者应尽量选择环保型的洗涤剂。

以下是一些与环保型洗涤剂相关的因素:* 生物可降解:环保型的洗涤剂应具备生物可降解的特性,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低碳排放:环保型的洗涤剂应具备低碳排放的特性,有助于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 无磷、无荧光剂:一些环保型的洗涤剂不含有磷和荧光剂等有害成分,有助于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之,在选择和使用洗涤剂时,需要关注其安全性和环保性。

选择安全可靠、环保型的洗涤剂有助于降低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提到的安全性因素和环保型因素,以下是一些额外的建议,以帮助您更好地选择和使用洗涤剂:3. 使用量:使用适量的洗涤剂是保证安全性和环保性的关键。

过量的洗涤剂可能导致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不足的洗涤剂则可能影响洗涤效果。

因此,应根据洗涤物的材质、污渍程度和洗涤方式等因素,合理选择洗涤剂的种类和用量。

4. 储存和运输:在储存和运输洗涤剂时,应遵循产品说明书的规范,确保安全操作。

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和火源等危险因素,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废液处理:在使用洗涤剂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指示进行妥善处理。

一些洗涤剂可能含有有害成分,不能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洗涤剂工厂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洗涤剂工厂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郅扬
•丁建茹 •傅援贺
• 一中校内洗涤剂等废水直排率不高:0.577% • 鞍山市内工厂废水直排几乎为零:0.0239%
• 一中校内洗涤剂等废水直排率仍然很低:1.002% • 但发现市内污水直排现象严重:21.367% • 但工厂废水所占比重不大:2.336%
以上数据说明:鞍山一 中校内洗涤剂废液直排 现象令人欣喜;
二二一四班课题研究小组第四组
目录
01 小组成员及课题指导老师
02 调查数据及分析
03
洗涤剂、工厂废液对环境及人体 的危害
04
应对措施
小组成员及课题指导老 师
• 组长:马一铭 • PPT制作者及调查问卷设计者:李俊霖 • 问卷发布者:全体组员 • 组员:马一铭、李俊霖、王思诺、韩煦菲、滕梓淇、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LAS属于生 物难降解物质,它的广泛使用, 不可避免地对水环境造成了污 染,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抑制和杀死微 生物的作用,而且还抑制其他有毒物 质的降解,同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起 泡而降低水中复氧速率和充氧程度, 使水质变坏。
三聚磷酸钠
洗衣粉中含大量此类物质,只 要接触人的皮肤就会导致皮肤 瘙痒,尤其是爱美女士要远离 此类物质,对皮肤愈有伤害。 并对环境是百害而无一利。若 不慎被服用,还会导致人体内 钙镁缺乏。
但社会上污水排放现象 较为严重,不容乐观; 但工业废水比重很小, 大大减小了水资源污染 速率,应该奋力保持
洗涤剂、工厂废液对环境及人体的 危害
很多洗涤剂中都含有苯。 苯可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 慢性吸入可引起头痛、头昏、乏 力、苍白、视力减退和平衡失调 等。 高浓度吸入能刺激鼻和喉甚至死 亡;高浓度蒸汽对眼睛具有轻度 刺激并产生,使 废水排放减至最少或将生产废水经适当 处理后循环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居民对于生活质量以及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作为能够帮助人们进行快速清洁和卫生质量提升的洗涤剂,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还是在酒店、餐饮以及服务等行业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

据相关统计我国目前洗涤剂的年生产量已经达到900万吨,年销售产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与此同时洗涤用品还在以年平均6%左右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在这样的现状下人们在感受洗涤剂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快捷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和关注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本文在简单介绍洗涤剂的产品分类和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就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洗涤剂;环境影响;建议
0.引言
洗化用品的发明和使用起源于十九世纪的德国,由于其能够帮助人们进行快速的清洁和使衣服、用品及室内环境变得整洁鲜亮,迅速得到了世界范围的推广和喜爱。

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与改进之后,洗涤剂的种类不仅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趋势,其自身的功能和化学组成也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在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下面就洗涤剂的分类和化学成分进行简单的分析与介绍。

1.洗涤剂的分类及化学成分
1.1洗涤剂的分类
洗涤剂按照组成可以简单的分为香皂和合成洗涤剂两种,其中合成洗涤剂又可以分为洗衣粉和液体洗涤剂两种,按照产品用途的不同液体洗涤剂又可以分为洗手液、洗衣液、餐具洗涤剂以及其他液体洗涤剂等。

此外按照洗涤剂行业生产与使用情况的不同,洗涤剂还可以分为工业用洗涤剂、商用洗涤剂和日用洗涤剂等,香皂用品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也可以简单的分为洗衣皂、透明皂、医用皂和皂粉等。

1.2洗涤剂的化学成分
洗涤剂的化学组成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主要成分是磷酸盐的助洗剂,进行增白和增香的增白剂、荧光剂与香精,提高污渍溶解度和洗涤效率的表面活性剂与酶等,对于香皂类产品还会含有大量的烷基苯、脂肪醇和4A沸石等。

目前我国使用频率较高的洗衣粉为了增强洗化效果,还会适当的添加一部分污垢悬浮剂、织物纤维防垢剂、水软化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于质量较差的洗衣粉或者洗涤剂还会含有一定的碱、磷或铝等有毒的重金属元素等。

2.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
2.1洗涤剂对人体的影响
通过上文的介绍已经了解了洗涤剂的基本化学组成,经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证实洗涤剂中的合成芳香物质以及烷基硫酸盐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以及血液循环系统造成慢性中毒和贫血症影响,具体的表现有头晕、呕吐和血红蛋白含量发生变化等。

对于过敏性人群在使用洗涤剂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如果孕妇长时间的皮肤接触洗涤剂还可能造成不孕或者卵子死亡症状。

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洗衣粉或者其他化学洗涤剂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对人体的表面皮肤造成腐蚀,尤其要避免婴幼儿接触或者使用该类物质,严重的会造成皮肤油性保护层的损伤,继而引发接触性皮炎等疾病,此外癌症的多发和广发性也与人们日常中使用或接触洗涤剂频繁有关。

2.2洗涤剂对自然的影响
除去洗涤剂对于人体的影响,其在使用过程中废水的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根本,就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剂种类洗衣粉而言,其中对环境影响和危害最大的化学组成为三聚磷酸钠,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超过60万吨的三聚磷酸钠洗涤废水排放,被污染的淡水湖面积已经超过75%。

值得注意的是三聚磷酸钠本身是无毒无害的物质,在接触和使用的过程中对于人体的伤害也较小,但是大量的磷元素排放到水中很容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这样不仅会对水中的动植物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导致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破坏。

实验表明水体中1g的磷就可以促进藻类生物成长近100g,可以想象我国生产和使用的几百万吨含磷洗涤剂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西湖、太湖以及其他水域连续出现的“浮华”和“赤潮”现象就是自然敲响的警钟。

此外作为洗涤剂中最主要的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虽然在添加的过程中可以增强洗涤剂在硬水以及冷水中的洗涤能力,但是企业在考虑自身成本的同时也不能不考虑过多的助洗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而对于含有荧光剂的洗涤剂虽然能够增加衣服或者用品的鲜亮,但是其本身就属于有毒物质,无论是人体的直接接触还是对于环境的排放,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3.加强环境保护的建议
3.1正确使用洗涤剂
在了解到洗涤剂对人体可能造成的损害之后,就更应该注意正确以及健康的使用方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洗涤剂制品中大多含有活性酶成分,这类洗涤剂不仅具有很好的洗涤效果同时对于洗涤条件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但是为了发挥最好的洗涤效果,还是应该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具体包括在进行衣服或者用品的洗涤之前应该选择气味清淡、功能简单和添加剂较少的绿色洗涤剂,还可以根据被洗衣服的多少和洗涤方式的选择进行适当的浸泡,这样可以保证洗涤剂中的酶发挥出最为理想催化效果,最后就是在使用之后还应该对洗涤物品进行彻底的漂洗,避免洗涤剂的残留。

除了选择合格以及正规厂家的洗涤剂产品之外,还应该明确和更正几点使用误区为洗涤剂不能混用、皂粉不同于洗衣粉、泡沫产生的多
少并不能代表去污能力的强弱等。

3.2加强原材料的开发
随着含磷洗涤剂对于环境影响的增加,目前的洗涤剂生产应该更加注重对于新型环保表面活性剂的研发和应用,其中包括加强可再生资源、可生物降解和水溶性好等方面,而对于生物酶的研究也可以朝着高效和多功能性等方面发展,重点加速对环保型代磷助剂以及液体洗涤剂助剂的研发和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较少对于环境的破坏。

此外严格控制和杜绝对于高磷和含有铝盐洗涤剂的生产,也是原材料生产与控制的重要环节,在进行肥皂产品的生产和研发过程中不仅要开发油脂化工产品及其衍生物,还可以加强对于油脂化工副产品深加工的研究。

3.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标准化进程
对于洗涤剂行业的结构调整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在调整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洗涤剂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使用性能,同时还应该加快环保、高效、安全以及节能的新产品开发步伐,争取在保证企业经营成本的前提下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等。

此外对于洗涤剂行业标准化进程的推进包括对已有产品进行标准修订,完善行业安全性标准与国家其它标准的对接,制定后续的行业节能与清洁标准,推动消费者对于洗涤剂产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加强相关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制定等。

着重做好洗涤剂产品的安全规范完善工作,积极发展适用于酒店、餐厅以及其它公共设施清洗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对于行业安全标准中涉及的环保、人身健康等指标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4.结语
通过上文对洗涤剂分类及化学成分的简单介绍,不仅加深了对于洗涤剂功能实现的认识,同时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洗涤剂中各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对于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明确禁止对于含磷洗涤用品的生产和销售,但是想要从根本上消除洗涤剂对于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还需要广大群众加强和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并积极减少对于洗化用品的使用频率,真正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切实的做好健康防护。

【参考文献】
[1]谷林宣.日用化学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J].新疆农垦科技,2012,(11):58-58.
[2]李智钢.浅谈液体洗涤剂如何系统预防污染[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2,(12):81-82.
[3]狄永红.洗涤剂行业节能环保与低碳发展的思考[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2,(12):68-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