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煤岩的应力敏感性

合集下载

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煤储层物性关系之探讨

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煤储层物性关系之探讨

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煤储层物性关系之探讨秦勇;张德民;傅雪海;林大洋;叶建平;徐志斌【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1999(45)6【摘要】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主煤储层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应力差增大,煤储层渗透率梯度呈指数形式增长,煤储层压力梯度呈对数增长,这种规律主要受控于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应力方向与煤储层天然裂隙优势发育方向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两组方向对于煤储层来说近于平行,对煤储层顶板则表现为近于正交,由此导致主煤储层中天然裂隙处于相对拉张状态,而其顶板天然裂隙处于挤压状态,主应力差越大,相对拉张(挤压)效应就越显著。

基于这种规律和控制机理,预测渗透率大于1md的山西组主煤储层可能分布于盆地内的阳城、潞城与沁源之间地带、武乡与左权之间地带以及左权西北方向的局部地区。

【总页数】8页(P576-583)【关键词】煤储层;渗透性;构造应力场;盆地;煤矿床【作者】秦勇;张德民;傅雪海;林大洋;叶建平;徐志斌【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0.2;P554【相关文献】1.沁水盆地南部15号煤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J], 许启鲁;黄文辉;刘贝;杨延绘;陆小霞2.沁水盆地中—南部煤储层渗透率主控因素分析 [J], 傅雪海;秦勇;李贵中3.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煤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 [J], 傅雪海;秦勇;李贵中;李田忠;胡超4.沁水盆地南部煤中矿物赋存特征及其对煤储层物性的影响 [J], 刘贝;黄文辉;敖卫华;张守仁;吴见;许启鲁;滕娟5.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煤储层渗透率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 [J], 傅雪海;秦勇;姜波;王文峰;李贵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层气开发现状综述及煤储层应力敏感性探讨

煤层气开发现状综述及煤储层应力敏感性探讨

中联煤 亚美大陆 蓝焰煤层气公司
443 12 700余口
28.2 0.76 44.5
中石化 中煤地质总局
-11 -
6 25
0.38 1.59
国内煤层气多分支井钻井情况(共计24口井)
井号 WuM1-1 樊平1-1井 DNP01、02、03、05、 06、07,共计6口井 PZP01、02、03, 共计3组两羽状多分 支井组 DS01-1 DS01-2 PHH-001 PHH-002 FCC-01H FCC-02H FCC-03H 晋平2-2,2-4 JP-1 区块 宁武盆地 樊庄区块 大宁煤矿 潘庄区块 业主 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 亚美大陆煤炭有限公司 亚美大陆煤炭有限公司 作业者 奥瑞安能源公司 奥瑞安能源公司 奥瑞安能源公司 奥瑞安能源公司
端氏区块 端氏区块 潘河区块 潘河区块 寿阳区块 寿阳区块 寿阳区块 樊庄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
中联煤层气公司 中联煤层气公司 中联煤层气公司 中联煤层气公司 中联煤层气公司 中联煤层气公司 中联煤层气公司 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
奥瑞安能源公司 奥瑞安能源公司 山东煤田地质局 山东煤田地质局 远东能源公司 远东能源公司 远东能源公司 CDX公司 Weatherford公司
3)澳大利亚煤层气开发现状 早在1976年澳大利亚就开始开采煤层气,主要在昆士兰的 鲍恩盆地。 1987—1988年期间开始地面钻井方法在煤层中采煤层气。 但直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的煤层气产量还是以矿井煤层 气抽放为主。生产的煤层气主要供给建在井口的煤层气发电 站。
-9 -
4)中国煤层气开发现状
-3 -
2、煤层气开发的主要形式
(A)地面直井、丛式井或多分支井开采;(B)废弃矿井抽放;(C)煤矿井下本层抽放;

应力场、地温场、压力场对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影响研究——以山西沁水盆地为例

应力场、地温场、压力场对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影响研究——以山西沁水盆地为例

o a b dg s b a ig S a n Qi s u a i fCo l e — a — e rn e msi n h i sn B
S UN d n Ii o g ’ — ,ZHAO n —U l,CAIDo g me。 Yo g j l n— i
( . eEx lrt n a d De eo me tRe e rh I si t n, qn l ed 1 mi d l bl yc mp n Ia ig Heln j n 1 Th po ai n v lp n s ac n t u i Da l gQi il . t i it o a y,)qn , i gi g o t o f i e a i o a
Ch n ; . n t u e o o r s u c n n o ma i n, i a Un v r iy o e r l u , e i g 1 2 4 , i a i a 3 I si t f t Ge — e o r e a d I f r to Ch n i e st fP t o e m B i n O 2 9 Ch n ) i

i 耍警 摘 为了确 定煤层气储层渗透率的变化规律, 从岩石力学J质分析入手, 生 以山西沁水盆地上古生界煤层气储层
的 际 质 倒 讨 应 地 场压 场 煤 层 透 分 的 制 理 研 表 ,造 力 实 地 情 为 , ÷ 造 、温 、 时 储 渗 率 布 控 机 。 究 明 况 探 构 力 场 力 构应
中图 分 类 号 :P 1 . 1 6 8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623 6 (0 7 0 —0 20 1 7 —7 7 20 ) 30 1-3
R e e r h o f c f Pr s u e Ge - e pe a u e a t e s Fil so r e b lt s a c n Ef e to e s r , o t m r t r nd S r s e d n Pe m a iiy

山西沁水盆地现今地应力特征

山西沁水盆地现今地应力特征

中图分类号院TE132
文献标志码院A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in鄄situ stress of Qinshui Basin
FANG Lu1, WANG Shuo2, XU Ke3, ZHANG Xiaogong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rim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Korla 841000, China; 2.Research
基金项目院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野深煤层地应力预测及高渗富集规律研究冶渊2011ZX05042轧001轧001冤
摘 要 基于沁水盆地内多点地应力实测数据袁运用数学计算与回归分析手段袁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法袁建立地质模型袁模 拟 15# 煤层及顶尧底板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遥 结合深层地应力资料袁编制沁水盆地现今地应力方向尧量值的平面分布和随埋 深变化的剖面遥 研究结果表明院 沁水盆地的地应力方向和量值分布在平面上具有一定规律性袁 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以 NNE要NE 为主袁应力状态受构造形态尧断裂及岩体性质的影响较大曰地应力在盆地平面上呈环状分布袁构造轴部渊背斜轴部 和向斜轴部冤数值较高袁翼部较低袁最小水平主应力集中于 12.00~31.00 MPa袁最大水平主应力集中于 26.00~42.50 MPa袁垂向 应力介于 17.00~55.00 MPa曰现今地应力特征受深度影响十分显著袁埋深越大袁各主应力值数值越大袁应力系数主要表现为 随着埋深的增大袁系数值向某一数值逐渐靠拢曰应力系数在平面上的展布也存在一定的规律袁呈环状或中心对称袁并与盆地 构造形态及断裂因素有关遥 关键词 现今地应力曰应力系数曰数值模拟曰分布特征曰沁水盆地

沁水盆地南部高煤阶煤层气井区产气量排采控制及优化

沁水盆地南部高煤阶煤层气井区产气量排采控制及优化

沁水盆地南部高煤阶煤层气井区产气量排采控制及优化陶俊杰;李叶朋;杨春莉;张金波;申建【摘要】为分析排采制度对高煤阶煤层气井产出效果的影响,以沁水盆地南部某地质与钻完井条件相似的51口煤层气井排采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煤层气井生产特征,建立了动液面降低速率、单位降深产液量、动液面波动幅度以及停井时间等4个排采动态控制表征参数.表征参数与平均日产气量之间关系显示:解吸前液面降低速率越快、单位降深涌水量越大、停井时间越长、动液面变化越频繁,煤层气产出效果越差.要实现研究区高效排采,建议在初始排水阶段将液面降深速率控制在6 m/d 以内,在投产后将单位降深涌水量控制在0.05 m3/(d·m)以内,在稳产阶段和产量衰减阶段控制好排采强度、保持液面稳定和排采连续性.%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rainage and extraction system on the output effect of a high coal rank coalbed methane well, based on the data of 51 coalbed methane wells in the south of Qinshui Basin similar to the geology conditions of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wells, by analyzing th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gas wells, the dynamic control parameters were established, such as the reduction rate of the dynamic liquid level, the amount of deep liquid production per unit, 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the dynamic liquid level, and the time of stopping the wel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presentational parameters and the average daily gas production volume is shown as follows: the faster the reduction rate of the liquid surface before the desorption, the larger the water inflow of the unit drawdown and the longer the time of stopping well; the more frequently the dynamic fluid level change, the worse the coal bed methane output. In order torealize efficient drainage in the research area, it is suggested to control the depth rate of the liquid level within 6 m/d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drainage; after putting into operation, control the quantity of deep water inflow within 0. 05 m3/(d·m); in the stable production stage and the o utput attenuation stage, control the intensity of discharge and extraction and keep the stability of the liquid level and the continuity of the drainage.【期刊名称】《煤矿安全》【年(卷),期】2018(049)004【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沁水盆地;煤层气;生产特征;排采控制;优化【作者】陶俊杰;李叶朋;杨春莉;张金波;申建【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008;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山西长治046000;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山西长治 046000;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008;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山西长治 0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13影响煤层气开发因素众多,除地应力、埋深、裂隙、煤体结构、煤层厚度、煤岩煤质等地质因素外,工程因素的影响尤为显著[1-7]。

沁水盆地煤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研究

沁水盆地煤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研究

c σ −3 ⋅ fe
0
式中: k ——给定应力条件下的渗透率
KB0B——原始渗透率
2——2
c ——煤的孔隙压缩系数 f
όBeB——有效应力
e ——为自然对数底,约为 2.71828。
所以在某一地区范围内,可以通过地应力状态,对煤层渗透率进行估计。 根据沁水盆地内有效应力与渗透率的关系曲线,本文引入“临界应力状态”对有效应 力对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加以说明。所谓的临界应力状态是指煤在发生形变且未发生大规模断 裂的范围内所能承受的最的载荷应力。据此我们对图 1 作如下的的解释:
图 1 沁水盆地的应力示意图
造条件较为复杂,盆地内煤储层渗
透率变化较大。对盆地内煤层渗透率的研究难度较大,本文主要从影响煤储层渗透率的内、
外因素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以后的煤层气开发工作以借鉴性作用。
1 影响渗透率的内在因素
影响煤储层渗透性的内部因素主要表现为煤体结构以及煤体本身的割理发育情况。因 为割理的发育对煤层渗透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割理的发育取决煤岩的力学性质,煤阶、煤体 结构等对割理的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内部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 对割理的研究。
从表中可见,惰质组含量高的煤层不利于割理的发育和连通,镜质组含量高的煤层,割 理发育,连通好。 1.2.2 矿物质的影响
矿物质比有机质硬度大,大多以不均匀的状态赋存于煤层中,含矿物质多的地方,煤的 光泽黯淡⑥。暗淡区的割理发育程度低于光亮区,从微观—宏观都常见到光亮煤割理宽、数 量多,而暗淡煤割理窄、数量少的现象,矿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利于割理的发育。 1.2.3 煤相对割理影响
煤储层中有三种主要流体充填煤的割理系统⑦,即:(1)煤化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有机 流体:(2)岩浆热液所携带的气液挥发物;(3)含无机沉淀物的地下水。通常,含无机沉淀 物的地下水对煤层的割理系统的危害最为严重和广泛。

沁水盆地煤层割理系统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沁水盆地煤层割理系统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 37 ‘
天然气工业
2008年3月
之转变。高变质无烟煤中后生自形晶态的黏土矿物 多见。晋城无烟煤有薄片状伊利石、细纤维状坡缕 石一海泡石类矿物、绒球状绿泥石、竹叶状绿泥石。 这些特征都是一定温度下热液活动的反映。
国内外煤田地质学研究认为,在低于150℃时黏 土矿物主要是高岭石和蒙脱石,在150~250℃时是 伊利石和绿泥石。伊利石的形成温度大致在137℃ 以上,贫煤一无烟煤的形成温度为150~220℃,两 者形成温度接近,煤系自生伊利石有一定的成煤古 地温指示意义。低变质煤系所经受的古地温低,不 足以导致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其他自生黏土矿物含 量也极微,低变质煤煤系中的黏土矿物主要是沉积 环境的反映。伊利石的形成除了必要的地球化学条 件外,与温度关系密切,探讨黏土矿物与煤变质关 系,重点应考虑伊利石的矿物学特征。由上面的分 析可以得出,沁水盆地霍西煤田低变质煤煤系矿物 的特征是矿物组合以高岭石为主,形态以原生沉积 形貌为主,伊利石结晶度一般较低;沁水盆地中一高 变质煤系泥质岩中黏土矿物的特征是矿物组合以伊 利石占优势,伊利石形态多为尖角直边状薄片,且结 晶度较高,中一高变质煤中见到坡缕石、绿泥石等低 温热液蚀变矿物。
明为原生的包裹体(表4)。一般情况下,岩浆热液矿 床的包裹体个体大(20~90灶m)、气液比低、形状较 为规则;非岩浆热液包裹体个体小(小于3肚m)、气 液比低(3%~8%),形状不规则。通过对比沁水盆 地的包裹体形态、大小来看,其形成既有非岩浆热液 成因,又有岩浆热液成因。据显微冷热台观测,本区 两相包裹体主要为NaCl—H。0类型。
2.割理系统及其充填物的基本特征 沁水盆地割理统计结果表明,下部煤层的内生 割理发育密度在下主煤层较高,上主煤层相对较低, 割理密度以晋城、阳泉、潞安、霍西矿区为最大。手 标本观测充填物类型主要为方解石,以沁水盆地的 南北两端充填严重,盆地两翼割理紧闭,肉眼不能鉴 别其充填物(表2)。

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区岩石节理发育特征_李金海

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区岩石节理发育特征_李金海

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区岩石节理发育特征李金海,苏现波,林晓英,郭红玉(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3)摘 要: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区节理的野外观测和统计分析,发现本区含煤岩系发育4组共轭剪节理,其中以NW —SE 向和NE —SW 向共轭剪节理最为发育,同时探讨了节理发育程度与岩层厚度的关系,恢复了沁水盆地南部中生代以来的四期构造应力场。

现在最大主压力场方向与煤层主裂隙的方向基本一致,这是本区煤层气井稳定高产的主控因素之一。

煤中裂隙的方向和现在地应力场方向决定了本区羽状分支水平井主水平段的方向以NE —SW 向为最佳。

关键词:沁水盆地;岩石节理;构造应力场;煤层裂隙中图分类号:T D1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95(2008)05-0037-03 收稿日期:2007-12-21;2008-03-07修回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11023500)作者简介:李金海(1984—),男,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煤层气地质学与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

E -mail :lijinhai1013@ 。

长期以来,节理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分析节理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与有关构造的关系,以及利用节理玫瑰花图恢复古构造应力场,明确局部构造应力场的性质和方向已经有成熟的方法[1-3]。

正确描述含煤岩系的力学性质及煤、岩层中的主裂隙方向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4-7],对于煤层气的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节理发育特征研究区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大规模开发区块。

通过对含煤岩系露头大量野外观测,发现本区主要发育高角度共轭剪节理,张性节理几乎没有。

1.1 节理描述本区节理的倾向虽然在E ,S ,W ,N 各个方向都有显示,但以NE —SW 向和NW —SE 向最发育。

倾角平均为82°,甚至有些节理倾角达90°。

高角度的节理和平滑的节理面,使得本区节理发育特征明显,且易于观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沁水盆地煤岩的应力敏感性
摘要:煤层气藏开发过程中通常具有较高的含水饱和度,排采过程中,煤层中流体不断产出,流体压力下降,引起煤层应力的持续变化必然对煤层结构产生影响,导致煤储层物性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开展综合研究,并深入研究水相对煤样压的影响。

本文针对沁水盆地煤岩的应力敏感性进行了研究。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煤岩的应力敏感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作用。

关键词:煤岩;应力敏感性;渗透
一、煤样应力敏感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随着水、气介质的排出,煤岩体与流体发生一系列地质效应。

一方面,煤层气的解吸产出造成煤基质收缩,孔、裂隙空间被扩大,渗透率增大;另一方面,排水降压过程中煤储层表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性。

应力敏感性是指当有效压力增大时,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值降低的现象。

这种正、负效应影响着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产出的全过程,是煤层气持续开发和经济评价所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应力敏感的压力过程如同岩石在成岩或后期上覆压力增加过程,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当岩石颗粒不可压缩时,颗粒之间越来越紧密,孔隙空间越来越小,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越来越差,渗透率也显而易见的减小。

煤岩具有其本身的特性,易脆,埋藏浅,不像常规储层经过长期的成岩,压实作用。

在有效应力作用下很容易使支撑裂缝的颗粒,
发生塑性变形,变成煤粉,使渗透率大幅度的降低,比常规储层更敏感。

排水、采气过程引起煤层孔隙内流体压力下降后,煤层骨架所承受的有效覆压增加,储层受到压缩,基质孔隙变小、天然微裂缝闭合或张开,导致煤层渗流能力变化,它反映了煤样孔隙几何学及裂缝壁面形态对应力变化的响应。

煤层骨架所承受的有效覆压逐渐增加,当煤样颗粒不可压缩时,颗粒之间越来越紧密,孔隙空间越来越小,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越来越差,渗透率也显而易见的越来越小。

资料显示,对于该项研究,国外进行的较多,而我国起步较晚,而且研究者较少。

美国学者fatt.j与davis d.h.曾对砂岩进行了充分的实验,他们得出当砂岩岩石骨架所受应力等于102mpa时,其渗透率比不加压时降低了11 %~14%,且在开始时渗透率降低明显,继续加压渗透率降低不大。

另外,m.拉齐、赫姆斯蒂克及乔格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类似于孔隙度,有关有效应力与渗透率的表达式也是五花八门。

一般来说,变形介质的渗透率随地层压力变化的程度是孔隙度的5-15倍(据戈尔补诺夫at,异常油田开发),因此,在高压作用下,渗透率的变化是非常大的。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随着开发过程的进行,地层压力逐渐下降,导致有效应力增加,煤样中微小孔道闭合,从而引起渗透率的降低。

渗透率的下降必然会影响地下渗流能力的变化,进而影响生产井的产能。

煤样应力敏感性研究的目的有如下几点:
(1)准确地评价储层,通过模拟围压条件测定孔隙度可以将常规孔隙度值转换成原地条件下的值。

有助于储量评价;
(2)求出煤样在原地条件下的渗透率,便于建立煤样渗透率kc 与测试渗透率ke的关系,对认识ke和地层电阻率也有帮助;(3)为确定合理的生产压差服务。

因此,该项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生产意义。

二、煤样应力敏感性试验研究
1、方法原理
根据达西定律,在实验设定的条件下注入各种与地层损害有关的流体,或改变渗流条件(流速、净围压等),测定岩样的渗透率及其变化,以评价储层渗透率损害程度。

2、试验的设备及材料
气测渗透率装置、氮气、山西沁水盆地煤样。

三、煤样应力敏感性试验方法
煤气储层应力敏感性试验方法尚无行业标准,故参照油气行业标准(sy/t5336,5358,6385)进行试验。

本文将净围压(净围压=围压-驱替压力/2)定义为应力,由于本次实验煤样埋深较浅(300米~700米),煤岩远比砂岩的应力敏感强,所以最高实验应力较行业标准低(一般5~7mpa),为避免滑脱效应对煤样渗透率的影响,在试验过程中保持驱替压力不变。

每个应力点持续足够长时间后(应力上升时30min,下降时1h)测定岩样在该应力点下氮气渗透率值。

实验煤样的基础数据见下表1。

表1 煤样基础数据
四、试验结果及讨论
1、应力增加时对煤样渗透率的影响
考虑到煤样本身渗透率的影响,本实验选取两个不同深度的煤样(渗透率不同)进行研究,其应力增加对煤样渗透率的影响显示应力增加越大,对煤样的损害率越大,当围压加到5mpa时,对于渗透率比较小的s-1煤样,煤样的损伤率已经达到67.76%,等偏强,而对于渗透率相对较大的s-2煤样,煤样的损害率就达到88.9%,为强损害,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煤层气开发的各个环节中尽量避免由应力敏感性造成的损害。

我们还从不同驱替压力对煤样的应力敏感性进行研究,考察了滑脱效应对煤样渗透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见下图1和2:
图1 煤样s-3在不同驱替压力下围压-渗透率关系
图2 煤样s-4在不同驱替压力下围压-渗透率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煤样s-3,驱替压力增大时,在同一围压下,煤样渗透率有所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压力增大时,致使煤空隙里有些基质滑脱,使煤空隙空间变大,渗透率有所增加,而从2图看出,对于煤样s-4,当驱替压力加到0.12mpa时,渗透率反而下降,这可能是因为煤本身渗透率比较小,滑脱的煤基质较多时对煤空隙产生了封堵,致使渗透率下降,这就需要我们在煤层气的开采中应尽量避免滑脱效应带来的影响。

2、应力往复时对煤样渗透率的影响
在研究了应力上升时对煤样所造成的损害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应力对煤样的永久性损害,将围压从0.5mpa上升到5mpa后再逐渐降低围压点至0.5mpa,再测出煤样的渗透率,对所测渗透率进行整理后,其结果如下图3和图4:
图3 煤样s-6应力往复对渗透率的影响
从上图3和4可以看出,煤样经过压缩后,即使压力恢复到原始值,渗透率也不能完全恢复,对于渗透率相对比较低的s-6煤样,恢复程度只有原来的74.54%,而对于渗透率相对较高的s-5煤样,恢复程度也只有76.33%,这说明煤样受应力作用时,除了弹性形变外,还发生了塑性变形,给煤岩留下这种由非弹性应变引起的不可逆渗透率损害,值得我们注意。

参考文献
[1] 陈振宏,王一兵等,高煤阶煤层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j],地质学报,2008.10
[2] 郑军,煤层气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05
[3] 杨胜来,杨思松,高旺来,应力敏感及液锁对煤层气储层伤害程度实验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