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马立克氏病治疗的方法及相关问题

合集下载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鸡类,但也可感染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

这种疾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其诊断和综合防治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一、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鸡马立克氏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叮咬传播,另一种是通过寄生传播。

由于此病的传播途径不同,导致了此病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一旦发现了鸡马立克氏病的迹象,应及时进行诊断。

1. 临床症状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鸡只明显发热,羽毛变得蓬乱,食欲减退,饮水量明显增加,甚至出现粘膜出血、下蛋减少等现象。

鸡马立克氏病还会严重影响鸡类的生长和生产性能,使得鸡只的免疫力下降,易患其他疾病。

2. 实验室检测为了明确鸡马立克氏病的病情,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出立克次体抗体和DNA,从而明确是否患有鸡马立克氏病。

二、鸡马立克氏病的综合防治分析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鸡马立克氏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

包括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强化免疫防控、加强动物检疫等方面。

1. 环境卫生管理鸡马立克氏病主要通过叮咬和寄生传播,因此加强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清洁鸡舍、消毒饮水器和饲料器,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减少叮咬和寄生源的滋生,有助于防止鸡马立克氏病的传播。

2.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是预防鸡马立克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方、良好的养殖环境等都能够提高鸡类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 强化免疫防控定期进行鸡马立克氏病的疫苗接种是预防此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鸡类的抗体水平,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生。

4. 加强动物检疫加强动物检疫是预防鸡马立克氏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于新引进的鸡只,需要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其不携带鸡马立克氏病,以免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手段预防该病的传播。

鸡马立克氏病的综合防治

鸡马立克氏病的综合防治

2 . 2 内脏 型
以减 少 损 失 ,提 高 养 殖 户 的 经 济 利 益 ,
所 以下 面 着 重 介 绍一 下预 防措 施 。 ( 1 ) 加 强 饲 养 管 理 , 有 条 件 的 饲 养 单 位 应 注 意 选 育 对 MD 有 抵 抗 力 的
品系 鸡 。

0 0
在 .成 大 理 石 状 。 病 预防控制中 心 病 也 有重 要 影 响。
2 临床 症 状
根据发生病变 的主要部位和症 状 . 可分为以下四种 :
2 . 1 神 经 型
皮 肤 病 变 通 常 与 羽 毛 囊 有 关 ,严 重 的病 例 可 见 清 晰 的 淡 白结 节 。
验 ,供 大 家 参 考 。 马 立 克 氏 病 是 由 鸡 马 立 克 氏 病 毒 引 起 的 . 是 常 见 的 淋 巴细 胞 增 生 性 疾
缺 乏 明 显 的 临 床 症 状 ,往 往 在 宰 后 拔 毛 时 发 现 羽 毛 囊 肿 大 , 形 成 小 结 节 或 肿 瘤 状 物 .结 节 容 易 发 生 在 羽 毛
疫 病 防治
而 不 是 感 染 鸡 的 年 龄 对 本 病 也 有 影
3 . 2 内 脏 型
响 ,年 龄 幼 小 的 鸡 比年 龄 较 大 的 鸡 容
易 感 染 。 母 鸡 比公 鸡 容 易 感 染 。 在 一
最 常 见 侵 害 的 部 位 是 卵 巢 ,其 次
是 肾 、脾 、肝 、心 、 肺 等 组 织 ,长 出 大 小 不 等 的 肿 瘤 块 , 灰 白 色 , 质 地 坚 硬 而 致 密 .有 时 候 肿 瘤 于 组 织 中 弥 漫
其 特 征 往 往 是 局 部 的 ,受 侵 害 的

鸡马立克氏病(内脏型)

鸡马立克氏病(内脏型)

鸡马立克氏病(内脏型)相似症状:肝肿大,表面有灰白色肿瘤结节。

(与鸡霍乱、鸡沙门氏菌病、鸡大肠杆菌病、鸡结核病、鸡弯曲菌肝炎、鸡组织滴虫病、鸡包涵体肝炎、鸡淋巴细胞白血病、鸡脂肪肝综合症、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有相似症状)特有症状:多发生于6~8周的鸡;心、肺、脾、肾行器官也有肿瘤结节,但法氏囊常萎缩。

治疗方法:1.早期的预防(1)孵化场与养鸡场间隔至少在800米以上,人员不要往来,孵化场最好在上风口。

(2)出雏时,一定要搞好环境的消毒工作,可用百毒杀等喷雾消毒,接雏用的纸箱要求没有接触过青年鸡、成年鸡或蛋鸡,幼龄鸡和成年鸡要严格分开饲养,保证3周龄以内不受感染,减少发病,防止马立克氏病病毒经呼吸道感染。

2.疫苗免疫夏菲特鸡马立克疫苗:简介:本疫苗为冻干品,密封于加胶塞的小瓶中,每小瓶含1000或2000头份,每盒装10瓶。

本疫苗由无致病性的火鸡疱疹病毒(HVT)FC-126株约SPF鸡胚繁殖而成,专用于小鸡免疫。

保存:本冻干疫苗必须保存于2―8℃使用方法:必须在专职兽医人员的监督下使用。

无论每瓶中包含多少头份,下列提示适用各种冻干苗的稀释。

无菌注射器、针头在沸水中煮15分钟,不要用任何消毒剂或甲基化的酒精消毒。

稀释疫苗时将约5ml专用稀释液加到疫苗中,充分混合后倒入剩余和稀释液中。

每1000头份稀释成200毫升,部位可以选择大腿或颈后,免疫时间为1日龄。

稀释的疫苗必须在1小时内用完。

注意事项:(1)一次溶解、稀释的疫苗必须立刻使用,剩余疫苗应当销毁。

(2)免疫仅针对健康鸡群。

(3)疫苗要避免高温和直射阳光。

(4)免疫后2周内产生免疫力,上弹重要的一点不要感染马立克氏病,保持鸡群在免疫后处于尽可能的卫生条件下。

(5)详情请咨询当地兽医。

(6)消毒衣服和鞋,接触疫苗后彻底洗手。

富道马立克氏病冻干疫苗简介:本疫苗是用火鸡疱疹病毒FC-126毒株于SPF鸡胚成纤维细胞中培养后冻干而成。

每头份抗原含量保证在4000蚀斑数(PUF)以上,而且蚀斑形态小,传代次数低,免疫原性好。

放养土鸡马立克病的防治

放养土鸡马立克病的防治

动物诊所放养土鸡马立克病的防治马立克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易感动物主要是鸡、火鸡、山鸡、鹌鹑等禽类,多发于2~5月龄的鸡,发病高峰在100日龄左右,母鸡的易感性高于公鸡。

其主要临床特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和增大,肢(翅)麻痹,性腺、虹膜、肌肉、各内脏器官、皮肤等处发生肿瘤。

本病虽有疫苗预防,但免疫失败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危害养鸡业尤其是放养土鸡的重要疾病之一。

一、临床症状鸡一旦感染马立克病,即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一般有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4种临床表现,以神经型和内脏型多见。

1.神经型。

也称古典型,主要侵害周围神经(坐骨神经、臂神经)。

侵害坐骨神经时,引起腿麻痹,病鸡步态不稳,一条腿前伸,另一条腿后延,呈“劈叉”姿势;侵害臂神经时,两翅低垂。

侵害其他周围神经时,病鸡头颈歪斜或下垂、嗉囊麻痹或扩张等。

受马立克病毒侵害的神经单侧性水肿变粗,呈灰色或淡黄色,似在水中泡过。

2.内脏型。

常见于50~70日龄的鸡,缺乏特征性症状,主要表现精神委顿,不愿吃喝,不爱活动,羽毛松乱,鸡冠苍白、皱缩,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鸡体进行性消瘦,腹部膨大下垂,脱水昏迷,直至死亡。

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在内脏器官多个部位、肌肉、皮肤上出现肉眼可见的肿瘤结节,法氏囊萎缩。

二、防治措施1.生物安全措施要配套。

放养前应精心设计严密的生物安全计划和程序;使用围栏是许多地方放养鸡惯用的做法,用于防止放养鸡逃跑、人和动物进入,条件允许时,把围栏改成围墙,不但会使草坪维护变得更好,有利于鸡觅食,还能阻止老鼠、黄鼠狼等攀爬进去,传播疫情;加强放养鸡场地环境卫生、消毒、驱虫等工作,坚持自繁自养,重点加强孵化全过程的卫生与育雏鸡舍的消毒,严防雏鸡早期感染马立克病毒;一时不能自繁自养的鸡场,在引进鸡苗时,必须到正规的健康种鸡场购进,防止在购入鸡苗的同时将病毒带入鸡舍;放养土鸡场内实行全进全出,一时不能全进全出的,雏鸡和成年鸡也要分开饲养;一旦发生马立克病病,清除感染场地内所有的放养土鸡,将鸡舍清洁消毒后,空置数周再引进新雏鸡。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1. 引言1.1 鸡马立克氏病概述鸡马立克氏病,又称为立克次体病,是一种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叮咬传播媒介昆虫(如蜱)或直接接触感染的动物(如鸡、马等)而传播给人类。

立克氏体是一种属于细菌门的微生物,能够在多种宿主细胞内寄生并繁殖。

鸡马立克氏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在一些农村地区和林区流行较为严重。

患者感染鸡马立克氏病后,常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损害甚至死亡。

由于其病原体具有强大的存活能力和传播能力,使得鸡马立克氏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鸡马立克氏病的传播,必须加强对其病因、诊断方法、综合防治措施以及防控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只有全面了解鸡马立克氏病的特点和规律,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

2. 正文2.1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因及症状鸡马立克氏病,又称为鸡立克氏病或者马立克氏病,是由鸡立克氏菌(C. psittaci)或马立克氏菌(C. abortus)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

这两种病原体主要感染家禽和家畜,也可能传染给人类。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因主要是因为感染了鸡立克氏菌或马立克氏菌,通常是通过呼吸道吸入病原体感染。

病原体还可以通过接触感染、消化道感染和转染等途径传播。

鸡马立克氏病的症状在不同宿主间有所不同。

在家禽中,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喉头充血、呼吸困难、粪便异常、蛋的产量下降等。

在家畜中,可能表现为流产、胎儿畸形、眼结膜炎等症状。

而在人类中,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干咳等症状。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鸡马立克氏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体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PCR检测等。

一旦确诊,就需要综合防治措施,如隔离感染动物、强化环境清洁、合理用药等。

对于鸡马立克氏病要重视预防,并配合治疗措施,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危害。

只有全面加强防治措施,并严格遵循防治注意事项,才能有效控制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生和传播。

鸡马立克氏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鸡马立克氏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 0 1 5 年 第 儿 期 吉林 畜牧兽 医
O i n Y e Z h u a n L a n 霹 { 调■
鸡 马 立 克 氏病 的 综 合 防 治 措 施
王 晓 波
长 岭 县 三 县 堡 乡 畜 牧 兽 医 站 ,吉 林 长 岭 1 3 1 5 2 1
鸡 马 立 克 氏病 是养 鸡 场 非 常 常 见 的 病 毒 性 疾 病 是 由疱 疹 病 毒 引起 的具 有 高度 传 染 性 的疫 病 ,
卫 生 防疫 等 工 作 不 到 位 , 导 致 马 立 克 强 毒 的 早 期
感 染 严 重 , 还 会 继 发 免 疫 抑 制 性 疾 病 。 另外 , 各 种 应 激 因 素 也 会 影 响 马立 克 疫 苗 的免 疫 效 果 。因
此 ,进 雏 前 圈 舍 用 福 尔 马林 熏 蒸 消 毒 ,保 持 环 境
2 . 4做好鸡场的清洁卫生工作
鸡 马 立 克 病 毒 极 易 在 空 气 中传 播 。 因此 , 阻 断 空 气 中 的传 染 源 , 是 防 治 马 立 克 病 传 染 的 重 要 措 施 之 一 。建 议 在 大 型 养 殖 中 安 装 空 气 过 滤 器 , 对 空 气 进 行 过 滤 , 减 少 马 立 克 病 毒 的 传 播 ,还 要 保 持 鸡 舍 、孵 化 室 、 育 雏 室 、饮 水 、 饲 料 、运 动 场 所 、 以及 饲 养 管 理 用 具 等 的清 洁 并 定 期 消 毒 。
1 . 2滥用抗菌素
某 些 鸡 场 为 了 防 治 纽 菌 感 染 , 注 射 马 立 克 疫 苗 同时 注 射 抗 菌 素 。抗 菌 素 会 造 成 疫 苗 稀 释 液 理 化 性 质 改变 , 影 响疫 苗 的 效 力 。

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技术要点鸡马立克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特征是危害淋巴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一、鸡马立克病防治原则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执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避免不同日龄鸡混养;实行网上饲养和笼养,减少鸡只与羽毛、粪便接触;严格卫生消毒制度,尤其是种蛋、出雏器和孵化室的消毒,常选用熏蒸消毒法;消除各种应激因素,注意对ibd、alv、rev等的免疫与预防;加强检疫,及时淘汰病鸡和阳性鸡。

二、鸡马立克病预防接种(1)疫苗接种现在使用的疫苗毒株有三种:第一种是人工致弱的血清l型mdv,如cv1988、mdi1、k株等。

第二种是自然不致瘤的血清2型mdv,如sb1、24株等。

第三种是血清3型的mdv,如hvt( fc126株)。

生产中经常应用单价苗或多价疫苗。

单价疫苗有为火鸡疱疹病毒冻干苗(hvt)和cv1988疫苗。

二价苗(2型和3型组成),常见的双价疫苗为hvt十sbi或hvt十 hprs - 16或hvt十 24.以及血清i型疫苗(如cv1988和“814”)。

hvt不能抵抗超强毒的感染,二价苗与血清l型疫苗比hvt单苗的免疫效果显著提高。

由于二价苗与血清1型疫苗是细胞结合疫苗,其免疫效果受母源抗体的影响很小,但一般需在液氮条件下保存,给运输和使用带来一些不便。

因此,在尚未存在超强毒的鸡场,仍可应用hvt。

为提高免疫效果,可提高hvt的免疫剂量;在存在超强毒的鸡场,应该使用二价苗和血清i型疫苗。

国外还有由3个血清型组成的三价苗。

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还在研制基因工程苗。

疫苗接种应在1日龄进行,有条件的鸡场可进行胚胎免疫,即在18日胚龄时进行鸡胚接种,疫苗效果有一定限度。

在进行疫苗接种的同时,鸡群要封闭饲养,尤其是育雏期间应搞好封闭隔离,可大大减少本病的发病率。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

15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高军攀(石家庄市兽用生物制品供应站054000)摘要:鸡马立克氏病在鸡群中是感染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病症之一,对于鸡场的养殖来说具有较大的威胁,为了能够减少该病的危害,将养殖场的损失降到最低,需要对该病症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诊断,从而能够尽早的发现,及时的采取相关措施,控制鸡马立克氏病在鸡群中的蔓延,另外,还要加强对养殖场的有效管理,使其卫生状况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保障鸡群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鸡马立克氏病;诊断;防治在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和防治的过程中,要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综合的判定,也要结合实验室的测试数据获得对该病症的确诊,从而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该病的蔓延和扩散。

本文对鸡马立克氏病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从鸡的劈叉现象以及病理学实验中对该病症进行有效的诊断,并将其病死鸡进行有效的处理,加强对养殖场的饮水以及食物的有效管理,以此保障鸡群的安全和健康,把财产损失尽可能的降低,为养殖场提供重要的防治该病的技术准备。

1鸡马立克氏病的简单概述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能够引发鸡马立克氏病,这是一种依靠接触传染的肿瘤疾病,主要是淋巴组织增生以及内脏以及多处器官的淋巴样细胞的浸润,从而形成恶性的淋巴肿瘤,危害鸡的生命。

从发病范围和传染强度上来看,该种病症的传染率和致死率较大,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控制,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害较大。

因此,在养鸡产业中,要格外警惕该种疾病的出现,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在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过程中,需要依据该病症的发病原理与临床症状来进行简单的判断。

一般来讲,患病鸡站立方式呈现劈叉姿势,体表以及内脏都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肿瘤,据此可以进行初步判断。

除此之外,该病与淋巴性白血病的临床病症容易混淆,因此也要做好筛查工作。

为了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确诊信息,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实验室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病料的样本采集的主要集中在淋巴组织和脾组织,利用肿瘤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马立克氏病治疗的方法及相关问题
鸡马立克病是一种肿瘤性疾病,潜伏期很长。

以4周龄以上的鸡最为多见,但l - 18月龄的鸡均可发病。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鸡马立克氏病治疗相关问题。

鸡马立克病流行特点
(1)2周龄以内的雏鸡最易感,2-5月龄的鸡临床症状最明显。

(2)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经空气传播。

(3)传染性法氏囊病可增加鸡马立克病病毒的感染。

鸡马立克病防治原则
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执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避免不同日龄鸡混养;实行网上饲养和笼养,减少鸡只与羽毛、粪便接触;严格卫生消毒制度,尤其是种蛋、出雏器和孵化室的消毒,常选用熏蒸消毒法;消除各种应激因素,注意对ibd、alv、rev等的免疫与预防;加强检疫,及时淘汰病鸡和阳性鸡。

鸡马立克病治疗方法
本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发现马立克病疫情时,立即将发病禽群隔离、淘汰。

同时对禽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对受威胁禽群进行观察。

鸡马立克病的剖检
病鸡最常见的病变表现在,外周神经、腹腔神经丛、坐骨神经丛、臂神经丛和内脏大神经是主要的受侵害部位。

受害神经增粗,呈黄白色或灰白色,横纹消失,有时呈水肿样外观。

病变往往只侵害单侧神经,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