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章 布局 闲章知识大全
二字闲章篆刻内容(一)

二字闲章篆刻内容(一)二字闲章篆刻内容介绍二字闲章篆刻是一种华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以其简洁而富有内涵的特点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它以两个汉字为内容进行刻制,通过细腻的刀法和精准的用墨,将文字的形态美与篆刻技艺完美结合,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艺术作品。
内容选择二字闲章篆刻的内容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创作意图进行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容选择:1.情意表达:选择两个与感情相关的字,如“情爱”、“相守”等,可以通过形似或谐音的字进行搭配,以表达爱情、友情或亲情的情感。
2.知识智慧:选择两个代表知识或智慧的字,如“学识”、“智慧”等,以表达对知识追求或智慧的崇尚。
3.心灵寄托:选择两个寄托内心愿望的字,如“自由”、“平和”等,以表达个人内心的渴望或追求。
4.文化传承:选择两个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字,如“书法”、“诗词”等,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艺术表现形式二字闲章篆刻在创作时追求简约而富有韵味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篆体书法:选择两个篆体字,通过刀法的精湛操作,刻写出简洁而有力的字形,凸显篆刻的独特魅力。
•隶体书法:选择两个隶体字,通过刀法的流畅运笔,刻写出潇洒而自然的字形,展现出隶书的独特美感。
•篆刻印章:选择两个字印刻在印章上,通过墨色与纸张的搭配,形成浓墨重彩的印章作品,体现出印章的尊贵与庄重。
•艺术创新: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作风格,将不同的字体或字形进行组合,创造出独特且富有个性的作品。
篆刻技巧二字闲章篆刻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篆刻技巧的示例:•刀法运用:灵活运用笔刀,掌握刀法的力度和角度,使字形线条清晰流畅,勾勒出饱满有力的形态。
•墨色运用:善于调配墨水的浓淡和干湿,使文字显得深邃或清新,增添作品的立体感和质感。
•空白布局:合理利用作品空白的位置,使文字与空白产生对比,突出文字的主题,形成美感的平衡。
结语二字闲章篆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意境美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篆刻闲章内容大全

十三少的篆刻闲章内容大全篆刻闲章内容大全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字号章的一类。
广义地讲,它滥觞于战国及秦汉时的“吉语”、“成语”、“祝辞”印。
从狭义上区分,一般是指起始于宋代的诗词文赋类的印章。
闲章内容是“包罗万象”的,粗略归纳,大致有以下的几类。
一、诗词类。
由于印面大仅枣栗,故多是摘诗词中的精彩名句。
若明汪泓所刻“半潭秋水一房山”、汪高垲所刻“闹红一舸”之类。
二、文句类。
也多是指录古来文土妙言或自出心声。
当然,也有以全文人印者,如清周芬即在方寸的印石上不厌其烦地刻了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一百十七个字,字若芝麻,很是粗工。
三、箴言类。
文人好以警句自励、自律。
若明苏宣刻有“君子有常体”、清张宏牧刻有“动正用和”。
四、吉语类。
文士也多撷以人印,若清赵次闲刻有“永受嘉福”,清蒲华有“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印,清吴昌硕刻有“美意延年”等印。
五、记事类。
若近人杨度尝请齐白石刻有“前生浙江杭州观音寺僧圆净”印。
六、寓意类。
此类印非用者道出,每不可释解其心结。
如大画家陆俨少上世纪50年代被错划“右派”,为表明其受国本旨及冤屈心情,曾令笔者刻有“越人”、“我自爱桐乡”等印。
七、述志类。
此类印或为人,或为艺,多有座右铭的意味。
又如明归昌世刻有“闭门读奇书开门迎高客出门寻山水”更是总结了生平志趣。
八、诫谏类。
这类印多为处世哲学中自我反省、自我警示告诫的文句。
清代上海籍的篆刻家王玉如尝刻有“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更是直接到似是诲人,也似自诲了。
九、纪年类。
若清金冬心就使用过“龙年丁卯”的印的,清赵次闲就刻过“丁亥生”、“猪”肖形的两面印。
大画家谢稚柳的“龙年七十九”,这类印在书画家中尤盛行。
十、履历类。
其中也包括里籍等。
如清邓石如就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祖籍隶慎国今居六代都”印。
十一、生肖类。
以生肖图案作印是近今风尚,一般为书画家钤记用。
[小学]篆刻闲章内容大全
![[小学]篆刻闲章内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399dd2ea0116c175f0e48e3.png)
[小学]篆刻闲章内容大全闲章用词/篆刻用词/篆刻常用词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字号章的一类。
广义地讲,它滥觞于战国及秦汉时的“吆语”、“成语”、“祝辞”印。
从狭义上区分,一般是指起始于宋代的诗词文赋类的印章。
闲章内容是“包罗万象”的,粗略归纳,大致有以下的几类。
一、诗词类。
由于印面大仅枣栗,故多是摘诗词中的精彩名句。
若明汪泓所刻“半潭秋水一房山”、汪高垲所刻“闹红一舸”之类。
二、文句类。
也多是指录古来文土妙言或自出心声。
当然,也有以全文人印者,如清周芬即在方寸的印石上不厌其烦地刻了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一百十七个字,字若芝麻,很是粗工。
三、箴言类。
文人好以警句自励、自律。
若明苏宣刻有“君子有常体”、清张宏牧刻有“动正用和”。
四、吆语类。
文士也多撷以人印,若清赵次闲刻有“永受嘉福”,清蒲华有“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印,清吴昌硕刻有“美意延年”等印。
五、记事类。
若近人杨度尝请齐白石刻有“前生浙江杭州观音寺僧圆净”印。
六、寓意类。
此类印非用者道出,每不可释解其心结。
如大画家陆俨少上世纪50年代被错划“右派”,为表明其受国本旨及冤屈心情,曾令笔者刻有“越人”、“我自爱桐乡”等印。
七、述志类。
此类印或为人,或为艺,多有座右铭的意味。
又如明归昌世刻有“闭门读奇书开门迎高客出门寻山水”更是总结了生平志趣。
八、诫谏类。
这类印多为处世哲学中自我反省、自我警示告诫的文句。
清代上海籍的篆刻家王玉如尝刻有“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更是直接到似是诲人,也似自诲了。
九、纪年类。
若清金冬心就使用过“龙年丁卯”的印的,清赵次闲就刻过“丁亥生”、“猪”肖形的两面印。
大画家谢稚柳的“龙年七十九”,这类印在书画家中尤盛行。
十、履历类。
其中也包括里籍等。
如清邓石如就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祖籍隶慎国今居六代都”印。
十一、生肖类。
以生肖图案作印是近今风尚,一般为书画家钤记用。
篆刻章法大全(值得收藏)

篆刻章法大全(值得收藏)章法,篆刻学的术语也叫“分朱布白”。
文学、书法、绘画等各种艺术门类中也有章法的问题,指的是作品的布局和经营位置,或是文章的脉络、分章节段落等方面的构想。
好象工匠造屋,必先审视地势,合计材料,然后才能动手施工,这个构想设计就是章法。
篆刻的章法,一般可分为布排印文、经营虚实、完善整体三个方面,通过布局表现出来。
它们不但左右着印章布局的多方面的美感,还影响着作品整体的艺术性。
一、布排印文布排印文,是章法中一种根据印的形状,将印文有机组合成整体的方法。
印文的字体很多,从它们的形状结构来看,一般只分为两大类。
其一为“就形”,印文为了适应布局的需要,内外形结构大幅变形,迁就在布局中可占范围的形状,一般成几何形,具有浓郁的装饰味。
其二为“非就形”,印文的结构不迁就可占范围的形状,有的直接采用长规的书写法,笔势较舒展,有的稍作变形,以便笔画整齐。
两类形状结构的不同的印文,在组合布排时,因各自的特点,可作不同的利用,产生不同的效果。
1.平整规矩平整规矩,并不受印石形状的局限,印文在布局中的位置排列和笔画安排,一般都整齐而不参差。
2.错杂放纵错杂放纵,并不受印石形状的局限,印文的排列自由而不拘束,往往位置错综,字与字的笔画互相穿插,时常按印文书法的可变性去应情变化字里行间的关系,布局极其灵活,突出书趣笔意,无拘谨之意。
二、经营虚实虚实,在印章中是指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隙。
前人论印中常提到的“分朱布白”,就是指经营虚实。
1、匀称匀称,是将印文笔画的纵横间隙作较均匀的安排,通常表现在平整规矩的印文布排方面,可使布局产生平实稳重的美感。
2、对比对比,是将笔画或笔画间隙的繁简对立关系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以产生虚实相生的美感,形成朱与朱、白与白之间悬殊的差别,用之恰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效果能兼得于一印之中。
3、对称对称,是在布排印文时将中心线两边的繁与简(笔画与笔画间隙)作基本近同的处理,使相对的两个部分在朱“的量感方面相称,以达到互相适应的效果,从而增添装饰意趣。
书法绘画篆刻闲印章知识大全

书法绘画篆刻闲印章知识大全全国1000多万的爱好者,在 篆刻论坛 聚会!参加一场交流切磋的盛宴,你想要的篆刻内容都在里面篆刻大师24小时陪你聊天!不信?关注聊聊看!以下是正文: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字号章的一类。
广义地讲,它滥觞于战国及秦汉时的“吉语”、“成语”、“祝辞”印。
从狭义上区分,一般是指起始于宋代的诗词文赋类的印章。
闲章内容是“包罗万象”的,粗略归纳,大致有以下的几类。
一、诗词类。
由于印面大仅枣栗,故多是摘诗词中的精彩名句。
若明汪泓所刻“半潭秋水一房山”、汪高垲所刻“闹红一舸”之类。
二、文句类。
也多是指录古来文土妙言或自出心声。
当然,也有以全文人印者,如清周芬即在方寸的印石上不厌其烦地刻了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一百十七个字,字若芝麻,很是粗工。
三、箴言类。
文人好以警句自励、自律。
若明苏宣刻有“君子有常体”、清张宏牧刻有“动正用和”。
四、吉语类。
文士也多撷以人印,若清赵次闲刻有“永受嘉福”,清蒲华有“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印,清吴昌硕刻有“美意延年”等印。
五、记事类。
若近人杨度尝请齐白石刻有“前生浙江杭州观音寺僧圆净”印。
六、述志类。
此类印或为人,或为艺,多有座右铭的意味。
又如明归昌世刻有“闭门读奇书开门迎高客出门寻山水”更是总结了生平志趣。
七、诫谏类。
这类印多为处世哲学中自我反省、自我警示告诫的文句。
清代上海籍的篆刻家王玉如尝刻有“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更是直接到似是诲人,也似自诲了。
八、纪年类。
若清金冬心就使用过“龙年丁卯”的印的,清赵次闲就刻过“丁亥生”、“猪”肖形的两面印。
大画家谢稚柳的“龙年七十九”,这类印在书画家中尤盛行。
九、履历类。
其中也包括里籍等。
如清邓石如就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祖籍隶慎国今居六代都”印。
十、生肖类。
以生肖图案作印是近今风尚,一般为书画家钤记用。
十一、鉴赏收藏类。
【篆刻】闲章都能刻什么?全套分类归纳来啦!

【篆刻】闲章都能刻什么?全套分类归纳来啦!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字号章的一类。
广义地讲它滥觞于战国及秦汉时的“吉语”、“成语”、“祝辞”印。
从狭义上区分,一般是指起始于宋代的诗词文赋类的印章。
闲章内容是“包罗万象”的,粗略归纳,大致有以下的几类。
一、诗词类由于印面大仅枣栗,多是摘诗词中的精彩名句。
如明汪泓所刻“半潭秋水一房山”、汪高垲所刻“闹红一舸”之类。
二、文句类指录古来文士妙言或自出心声。
如清周芬即在方寸的印石上不厌其烦地刻了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一百十七个字,字若芝麻,很是粗工。
三、箴言类文人好以警句自励、自律。
如明苏宣刻有“君子有常体”、清张宏牧刻有“动正用和”。
四、吉语类文士也多撷以人印,如清赵次闲刻有“永受嘉福”,清蒲华有“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印,清吴昌硕刻有“美意延年”等印。
五、记事类如近人杨度尝请齐白石刻有“前生浙江杭州观音寺僧圆净”印。
六、寓意类此类印非用者道出,每不可释解其心结。
如大画家陆俨少上世纪50年代被错划“右派”,为表明其受国本旨及冤屈心情,曾令笔者刻有“越人”、“我自爱桐乡”等印。
七、述志类此类印或为人,或为艺,多有座右铭的意味。
如明归昌世刻有“闭门读奇书开门迎高客出门寻山水”更是总结了生平志趣。
八、诫谏类这类印多为处世哲学中自我反省、自我警示告诫的文句。
清代上海籍的篆刻家王玉如尝刻有“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更是直接到似是诲人,也似自诲了。
九、纪年类若清金冬心就使用过“龙年丁卯”的印的,清赵次闲就刻过“丁亥生”、“猪”肖形的两面印。
大画家谢稚柳的“龙年七十九”,这类印在书画家中尤盛行。
十、履历类其中也包括里籍等。
如清邓石如就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祖籍隶慎国今居六代都”印。
十一、生肖类以生肖图案作印是近今风尚,一般为书画家钤记用。
十二、鉴赏收藏类一般以斋馆名、姓氏附以“藏书”、“藏画”、“珍藏”、“赏玩”、暂得”、“过目”等。
篆刻闲章内容大全『人长寿』

篆刻闲章内容大全『人长寿』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字号章的一类。
广义地讲,它滥觞于战国及秦汉时的“吉语”、“成语”、“祝辞”印。
从狭义上区分,一般是指起始于宋代的诗词文赋类的印章。
闲章内容是“包罗万象”的,粗略归纳,大致有以下的几类。
一、诗词类。
由于印面大仅枣栗,故多是摘诗词中的精彩名句。
若明汪泓所刻“半潭秋水一房山”、汪高垲所刻“闹红一舸”之类。
二、文句类。
也多是指录古来文土妙言或自出心声。
当然,也有以全文人印者,如清周芬即在方寸的印石上不厌其烦地刻了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一百十七个字,字若芝麻,很是粗工。
三、箴言类。
文人好以警句自励、自律。
若明苏宣刻有“君子有常体”、清张宏牧刻有“动正用和”。
四、吉语类。
文士也多撷以人印,若清赵次闲刻有“永受嘉福”,清蒲华有“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印,清吴昌硕刻有“美意延年”等印。
五、记事类。
若近人杨度尝请齐白石刻有“前生浙江杭州观音寺僧圆净”印。
六、寓意类。
此类印非用者道出,每不可释解其心结。
如大画家陆俨少上世纪50年代被错划“右派”,为表明其受国本旨及冤屈心情,曾令笔者刻有“越人”、“我自爱桐乡”等印。
七、述志类。
此类印或为人,或为艺,多有座右铭的意味。
又如明归昌世刻有“闭门读奇书开门迎高客出门寻山水”更是总结了生平志趣。
八、诫谏类。
这类印多为处世哲学中自我反省、自我警示告诫的文句。
清代上海籍的篆刻家王玉如尝刻有“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更是直接到似是诲人,也似自诲了。
九、纪年类。
若清金冬心就使用过“龙年丁卯”的印的,清赵次闲就刻过“丁亥生”、“猪”肖形的两面印。
大画家谢稚柳的“龙年七十九”,这类印在书画家中尤盛行。
十、履历类。
其中也包括里籍等。
如清邓石如就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祖籍隶慎国今居六代都”印。
十一、生肖类。
以生肖图案作印是近今风尚,一般为书画家钤记用。
十二、鉴赏收藏类。
「自学篆刻知识分享」篆刻印面布局中用到的三十种章法程式

「自学篆刻知识分享」篆刻印面布局中用到的三十种章法程式篆刻的章法布局是根据要刻的内容和印章材料的形状来进行构图的。
古人或者说是前人经过各种尝试,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约定俗成的章法程式。
纵观历代名家印存,归纳一下大约有三十多种方法,基本上能概括很多名家的印章章法。
当然,随着印学的发展,也会有新的章法产生,特别是在这个互联网年代。
〖对比〗印章布局对比法就是将印文在疏密和朱白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扩大印文所占的空间矛盾,使疏者更疏,密者更密,朱者更红,白者更白,产生较强烈的对比感觉效果。
如吴让之的“攘之”白文印,作者就利用这种布局方法。
“攘”字本来笔画多而密,却将其所占的位置略作缩小,“之”本来笔画简单,所占的空间位置却比“攘”字大,这就形成了强烈的疏密对比,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吴让之的“攘之”白文印〖对称〗对比法布局章法就是使印在疏密、虚实还有就是破残上作对称处理。
它可以有斜角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交叉疏密对称等。
如郭尚先的“兰石石简”一印,就是把笔画多的“简”与“兰”二字和笔画少的“白”“石”二字,都是分别采用了斜角对称处理,并以笔画代替边框,形成了“密不容针,宽能走马”的构图意境。
〖借用〗印章布局借用法是使印文中上下两字相同部分的形体,相同部分不再重复的一种处理方法。
可以把下一个字或上一个字笔画相同的部分写成“=”或“:”还有的是将两笔连写在一起,中间不会出现断开的迹象,这样可以避免印文的形体重复造成印面单调、呆板。
如叶路渊“日日新又日新”一印,就采用了几处借用方法。
〖挪让〗挪让法是打破印文笔画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
至于怎么来打破:笔画多的字,使之宽,笔画少的字,使之窄,使印文顾盼有情,于平板中见生机。
说的简单点就像行书一样字有大有小,只是为了章法上的美观。
如汉印“颍川太守”,即是左右挪让。
其它还有上下挪让、斜角挪让等。
〖穿插〗穿插法也是一种打破印文均衡占据印面的处理方法。
穿插法主要看字的笔画,可根据字的笔画特点,印面布白、笔画长短,互相穿插,以达到整体的紧凑、生动、美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刻章布局闲章知识大全汉字的构造汉字主要有六种造字法: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篆刻知识:〖章法·布局〗篆刻的章法布局,是根据印文和印面进行构图的。
前人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许多固定俗成的章法程式。
纵观历代印学典籍,归纳起来,共有三十法,基本概括了前人已经尝试并获得很好艺术效果的章法程式。
当然,随着印学的发展,也会有新的章法产生。
〖对比法〗此种方法就是将印文在疏密和朱白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扩大印文所占的空间矛盾,使疏者更疏,密者更密,朱者更红,白者更白,产生较强烈的对比感觉效果。
如吴让之的“攘之”白文印,作者就利用这种布局方法。
“攘”字本来笔画多而密,却将其所占的位置略作缩小,“之”本来笔画简单,所占的空间位置却比“攘”字大,这就形成了强烈的疏密对比,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对称法〗这种方法就是使印在疏密、虚实上作对称处理。
它可以有斜角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交叉疏密对称等。
如郭尚先的“兰石石简”一印,就是把笔画多的“简”与“兰”二字和笔画少的“白”与“石”二字,分别作斜角对称处理,并以笔画代替边框,形成了“密不容针,宽能走马”的构图意境。
〖借用法〗这是使印文中上下两字相同部分的形体相同部分不重复的一种处理方法。
可以把下一个字或上一个字形体相同的部分写成“=”或“:”,以避免印文的形体重复造成印面单调、呆板。
如叶路渊“日日新又日新”一印,就采用了几处借用方法。
〖挪让法〗这是打破印文笔画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
笔画多的字,使之宽,笔画少的字,使之窄,使印文顾盼有情,向背相对,于平板中见生机。
如汉印“颍川太守”,即是左右挪让。
其它还有上下挪让、斜角挪让等。
〖穿插法〗这也是打破印文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
可根据字的笔画特点,空白多少,互相穿插,以达到整体的紧凑、生动、美观。
如蒋仁的“小蓬莱”一印。
〖欹正法〗这是以不平正来求得平正的处理方法,可以让字形东歪西扭、上俯下仰而达到“柔中带刚,活而不乱”的艺术效果。
如宁斧成的“阳刚”一印。
〖夸张法〗这是故意夸大或缩小印文的一种处理方法。
可以将印字的某些笔画或构件伸长或缩短,加粗或缩细,字体放大或缩小,给印面带来不板不滞的艺术效果。
如齐白石的'澹容轩'一印。
此法多用于单数字的印文处理。
〖连字法〗连字法又称文字嵌合法,这也是对单数印文的处理方法。
可将印文中的两个相邻近的笔画少的字连在一起,占据一个字的地位,以取得整齐的效果。
如吴昌硕的“泰山残石楼”一印,将“泰山”二字嵌在一个字的位置上。
〖并画法〗这是对多笔画印文的一种处理方法。
一些笔画较多的印文,可将某些笔画作适当的合并,合并后应仍然使人看得出原来的笔意,又叫并笔。
这种处理,即克服印面的繁杂呆板,又可获得含蓄的艺术效果。
〖移位法〗这是对文字偏旁部首的处理方法。
对某些印文,可以根据异体字的写法,将一些偏旁部首适当移位,左右结构的字可以左右对调位置或变为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可以上下对调位置或变成左右结构,使印面新鲜、活泼、均衡。
但一定要合乎“六书”,不能随心所欲,凭空臆造。
〖变体法〗这是对重复印文的处理方法。
印文中有重复的字,可以将其中的一个改用不同写法的字,以打破印文的重复雷同。
但不能随心所欲地杜撰,应不超出法度为准则。
如叶路渊的“日日新又日新”一印,中有三个“日”字,采用了借用和变体两种方法进行处理这三个“日”字和两个“新”。
〖留空法〗这既是对单数印文的处理方法,又是对笔画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
一些单数的印文如果不采用夸张手法来处理,就可采用此法,留出空白。
一些笔画少的字,如果不宜采用挪让法,也可任其留出空白,以取得印面的虚实对比效果。
〖借边法〗这是对笔画较多而且多为包围结构的字的处理方法。
可以借用边框来作为印文的靠边的笔画。
〖代边法〗这也是对笔画较多且多为包围结构的印文的处理方法。
可以用印文的靠边的笔画代替边框,这些笔画即是边框,又是印文的笔画,身兼二职。
〖增减法〗这是对笔画多或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
对笔画过多的印文可以适当减少笔画,又能使人看得懂原来的字。
对笔画过少的字,亦可增加笔画。
但增减应有根据,不能凭空臆造。
〖粗细法〗这也是对笔画多或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
一些笔画较多的字,笔画可以略细一些,笔画过少的字,笔画可以略粗一些,但差别不宜过大。
这种构图可以增加印面起伏,富有节奏感。
〖朱白法〗也称朱白相间法或阴阳相间法。
这是处理印文笔画繁简的一种方法。
有些印文笔画繁简悬殊过大,为了获得均衡匀的效果,将笔画繁的刻成白文,笔画简的刻成朱文。
朱白相同的印文一般是对称的,或左朱右白,或上朱下白,或对角交叉朱白。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使印面朱白均衡,造成一种和谐感。
〖边界法〗这是对印面进行疏密、虚实对比和造成整体统一的处理方法。
朱文印一般要加边框界格,白文印一般不加边框界格。
白文印字形方正、印面饱满的一般不加边框界格;字形不方正的,印面不饱满的可加边框界格,与笔画平行的边框界格可以是残缺的,与笔画不平行的边框界格不宜残缺。
〖图衬法〗这是对印文较少而印面充足的处理方法,一般用于斋馆、别号或闲章印,也有用于姓名印的。
图案衬托文字,图文并施。
图案与内容的意义应尽量吻合。
可将图案安排在印文的一侧、两侧或四周。
这种章法处理,能使屯面含义携永,生动美观,别具一格,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和装饰趣味。
〖均布法〗这是按印文笔画的多少而平均分布笔画间距的方法。
平正一路的印章常用此法,其特点是笔画多为横平竖直,笔画的间距与宜细基本相同,转弯处多作九十度角,斜笔多作四十五度角。
用此类方法刻出的印有多种不同的风格。
或平实朴持,平中得韵;或方圆相济,较为流畅;或方圆适中,较为工整;或方正平均,较为板滞。
〖呼应法〗也是空白布局的一种方法,就是留出一定的空间,互相呼应,从而产生节奏韵律感的一种方法。
处理好印章的呼应,能使印章的虚实、疏密对比更明显。
呼应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对称,而应富于变化,又能统一,富于动势,又能平衡,天然浑成。
呼应可分为左右呼应、上下呼应、对角呼应、交叉呼应、错落呼应等几种。
〖独秀法〗即在某处独自留在空间,与布局的印文作虚实强烈的对比。
与呼应法的纯粹的留空法是有区别的。
不同之处是呼应法即虚对虚、实对实,留空是单独留空,不需要呼应。
独秀法是虚与实相对比。
此法运用得当,可产生不对称的平衡和富有动势的章法。
其艺术效果犹如一花独放,挺秀于绿叶丛中。
如齐白石的“惭愧世人知”印。
〖方圆法〗运用方圆线条的形式美来对印方作方中寓圆,圆中含方的处理方法,并使方、圆对比相衬,又呼应得法。
可增加章法上的生趣,以救板滞之失。
如古印“赵太子丞”印、“阳青已”印及“良菟”印等。
〖俯仰法〗一字中笔画与笔画或一印中印文与印文,作成向下俯与向上仰相呼应之势,从而求得文字结构或章法布局的生动紧凑。
如汉印“牙门将印”。
〖屈伸法〗这是根据章法上的需要,而将带弧势圆转处的印文作“屈”法或“伸”法处理,屈者带方折屈曲势,伸者取直势,以求全印章法上的变化统一。
作屈伸法处理印文要符合“六书”,不可随意取巧,多加屈伸,以免造成错字,弄巧成拙。
如'尹未央印'中的'尹'字作屈法处理;“郝巳”印中的“巳”字作伸法处理。
〖大小法〗这是指印文字体大小的一种处理方法,即将印文作大、小的对比处理,求得章法上的虚实疏密呼应,从而产生节奏韵律感。
如吴昌硕的“陶文冲五十以后书”一印的大、小字对比,和留空错落呼应的处理,十分成功,富于节奏和韵律。
〖向背法〗印文分别作笔势和重心作向左、背右的移动,使之产生明显的节奏和韵律感。
如战国官印'都左司?”一印中的“?”字,笔势和重心偏右,“都”字偏左,“左”字偏右。
这样,右边一行印文就产生'右-左-右'作向背对比,与左边的“司马”一行印文的“右-左”作向背对应,从而产生力量的抗争和节奏感的效果。
〖纵横法〗是根据印文结构的特点,而分别作结字上的纵向拉长和横向拉宽的夸张处理。
也就是说,结字长形的多作纵向拉长,长者越长;结字扁形的多作横向拉宽,扁者越扁,使之成为“纵横交错'的'纵-横-纵'式的强烈对比。
如赵之谦作的'朱志复字子泽之印信'一印。
〖离合法〗为求得印章的疏密合意,天机别启,将章法某处作分“离”,使之结构宽展,某处作“合”,使之结构团结、紧凑,从而使全印彼此制伏而统一协调。
或将印文结字作离合处理,或将印文与边框作离合处理,或将印文与印文之间作离合处理。
〖残缺法〗就是为弥补章法上的疏密、轻重、肥瘦、虚实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而作残缺印面使之变化统一的方法。
印章残缺的处理巧妙,运用得当,可增加章法艺术的朦胧美和古拙美。
包括印文的残缺、边框的残缺。
印文的残缺是指多个平行笔画并列在一起和笔画太密集时可以用残缺法补之;边框的残缺是指圆形和椭圆形的边框需作适当残缺,或指边框粗者可作残缺,或指印文靠边的平行笔画多或长者,印框可作残缺。
如吴昌硕“新陶书屋'一印。
章法,篆刻学的术语也叫“分朱布白”。
文学、书法、绘画等各种艺术门类中也有章法的问题,指的是作品的布局和经营位置,或是文章的脉络、分章节段落等方面的构想。
好象工匠造屋,必先审视地势,合计材料,然后才能动手施工,这个构想设计就是章法。
篆刻的章法,一般可分为布排印文、经营虚实、完善整体三个方面,通过布局表现出来。
它们不但左右着印章布局的多方面的美感,还影响着作品整体的艺术性。
布排印文布排印文,是章法中一种根据印的形状,将印文有机组合成整体的方法。
印文的字体很多,从它们的形状结构来看,一般只分为两大类。
其一为“就形”,印文为了适应布局的需要,内外形结构大幅变形,迁就在布局中可占范围的形状,一般成几何形,具有浓郁的装饰味。
其二为“非就形”,印文的结构不迁就可占范围的形状,有的直接采用长规的书写法,笔势较舒展,有的稍作变形,以便笔画整齐。
两类形状结构的不同的印文,在组合布排时,因各自的特点,可作不同的利用,产生不同的效果。
平整规矩平整规矩,并不受印石形状的局限,印文在布局中的位置排列和笔画安排,一般都整齐而不参差。
错杂放纵错杂放纵,并不受印石形状的局限,印文的排列自由而不拘束,往往位置错综,字与字的笔画互相穿插,时常按印文书法的可变性去应情变化字里行间的关系,布局极其灵活,突出书趣笔意,无拘谨之意。
经营虚实虚实,在印章中是指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隙.前人论印中常提到的“分朱布白”,就是指经营虚实。
经营虚实,是处理印文笔画与笔画间隙二者关系的方法,它可使繁简不一的印文经过一定的调节和组合后,全局的疏密产生舒适的节奏感,在朱与白的分布方面给人不同的美的快感。
匀称匀称,是将印文笔画的纵横间隙作较均匀的安排,通常表现在平整规矩的印文布排方面,可使布局产生平实稳重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