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流道系统作业指导书

热流道系统作业指导书
热流道系统作业指导书

热流道系统标准的作业程序指导书—江门工程塑料热流道温控箱厂家

文/热恒热流道公司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日益复杂,分工越来越明细,品质成本急剧增高,导致各工序的管理困难。如果只靠口头传授操作方法的话,没有办法控制产品的品质。因此,工厂必定会制作一份作业指导书的形式统一各个工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江门工程塑料热流道温控箱厂家,也制定了一份属于他们的一套热流道系统标准的作业程序指导书,现跟大家分享一下:

重要事项:

在模具上机以前,请检查热流道的接线方式是否与正要使用的温控器的接线方式相符合,感温线的型号是否匹配(道和的感温线型号为J型,相对应的温控箱的控制方式也要为J型)电缆线接线方式是否匹配,所有接线是否完备,此工作需由专业电工或有经验的机修来进行!

1、前期检查

a.将模具安装在机台上,并且连接所有冷却回路、油压回路、气压回路;

b.确认连接热流道系统的温控器是否正常;

c.打开控制器主电源,接着逐一开启各组温控,并且启动除湿功能,观察各组温控表的温度变化。

2、启动初期应注意事项

a.检查所有电线接头有无松脱、电线有无破损露出铜芯现象,或发生漏电,漏气等现象,如有发生,立即修复。

b.开启所有冷却回路,使模具保持在恒温,尤其是使用对温度高敏感度的材料,更应注意。

c.用最大背压,将塑料挤进热浇道系统,当料出现在进浇点时即可。

d.打开温度控制器。

e.待温度上升至设定温度时,即可成型。

f.前20模,需特别注意,射出量是否等于成品的重量,如发现成品的重量不足时,应立即查明原因。

3.热流道系统的关机程序:

a.用一般清洗螺杆的材料来清洗热流道系统;

b.关掉温控器,不停的空射,直到射不出胶为止;

c. 保持冷却水一直开启,直到模具温度接近室温为止。

4.暂停使用:

如需暂停,要把温控器关掉或把温度降低50%

5.换色

a.用全新的PP料空射来冲洗炮筒和热流道系统;

b.把温控器关掉;

c.让冷却水一直运作,直到模具温度接近室温;

d.重新打开温控器,把温度调高20度,

e.再次冲洗,这时粘在热流道的流道孔上的料经过冷却后再次加热会自动脱落,对于换色会有较大帮助,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重复操作。

6.保养

a.如塑料对热敏感度高或具有腐蚀性,在每次停机时,应使用PP料冲洗热流道系统,将驻留的材料清除。

b.清除所有水气、雾气、油渍等杂物,以防止模具生锈。

c.将模具保存在干燥通风之处。

d.如果模具的保存时间太长,湿气可能侵蚀加热器,使用前,务必除湿。

e .如果使用针阀系统,需每季做1~2次的保养,以防止碳化腐蚀或因空气不洁而造成阀针或气缸活动的不顺畅。

热流道系统的故障通常故障来自于:

a.加热器损坏:受潮、不当的操作。

b.漏料:模板及加工位公差过大、不当的安装与操作。

c.阀针运行不顺畅:密封圈破损、气道有杂物、阀针套与阀针配合过紧或装阀针时阀针套里有杂质导致。

如果发生问题,我们希望了解下列情况:

a.成品的瑕疵或热流道的损坏情形,最好附照片;

b.模具的公差是否保证;

c. 产品使用的环境,射出压力、射出温度、射出时间;

射出量取决于产品构造的复杂程度、产品厚度及浇口大小等因素,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二次安装作业指导书 (2)

二次安装作业指导书 目录 1.目的 2.适用范围 3.职责 4.施工中执行的规范 5.施工程序及技术措施 5.1 屏、柜、箱体安装 5.2 电缆敷设 5.3 二次接线 5.4高压电缆及缆头制作 5.5 二次带电作业 1.目的:作业指导书可在二次施工过程中,具有操作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确保施工质量。 2.适用范围:使用于变电站、发电厂升压站、工厂配电装置等场所的电缆敷设、盘柜、成套柜、端子箱、动力箱安装就位及二次配线。 3.职责:班组长、技术员、具体施工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参照作业指导书的规范性、可操作性,认真负责的组织施工。 4.施工中执行的规范、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 5.施工程序及技术措施 5.1屏、柜、箱体安装 5.1.1运输与保管 盘柜等在搬运和安装时应采取防震、防潮、防止框架变形和漆面受损等安全措施,应存放在室内或能避雪、雨、风、沙的干燥场所。 5.1.2检查验收 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供货方共同进行,并做好签证记录; 包装及密封良好; 开箱检查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设备无损伤,附件、备件与装箱清单相符,齐全;拆出的附件、备件应妥善保管并记录标识; 产品的技术文件齐全; 外观检查合格。 5.1.3屏、柜、箱体安装 安装前,室内无积水、杂物,房顶无渗漏,门窗安装完毕,室内接地网完成。

预埋槽钢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点应用水准仪找平,并高于地面5mm或按设计要求进行,上部不得涂漆,预埋件或预埋槽钢牢固并接地良好。 室内铜排接地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接地和火焊。并宜在电缆敷设和屏柜安装前进行,避免动火。 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 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 盘柜就位前,应仔细核对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后确定位置,主控制盘、继电保护盘、自动装置盘应认真核对屏内设备,包括端子排、元件,对于保护屏应核对光纤接线盒,分清专用光纤和复用光

PCABS的注塑加工指南资料

PC/ABS的成型加工指南 上海锦湖日丽的PC/ABS合金(HAC系列)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它改善了PC的应力开裂性、加工性,同时具有优秀的耐热性、抗冲击性、耐化学性和尺寸稳定性。改变PC和ABS的混合比,PC/ABS合金可被定制,以满足特殊的技术要求,包括从汽车控制板和仪表板等零部件,到电动工具、计算机外壳和移动电话系统等广泛的高性能应用领域。 锦湖日丽的PC/ABS合金具有优越的流动性,加工性能卓越,图1是我司三种代表性的PC/ABS之流变特性图。可以使用传统加工设备进行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和吹塑成型。 锦湖日丽的PC/ABS合金与所有的热塑性材料一样,并非不可损坏,必需在其一定的范围内,对加工条件进行准确的控制。重要的是,机器设备、加工参数和成型模具必须在合适的条件下使用,即可以提供准确的工艺控制,这样才能完全发挥材料的性能。比如,PC/ABS由于含有PC成分,小量的水分易导致PC在高温成型加工过程中产生水解,以及过分受热(包括剪切热)导致部分降解,从而造成制品产生银丝、发黄、表面黑条纹、色差等外观问题、以及产品脆裂、喷漆开裂等强度问题。 为了成型出更优质的产品, 建议检查注塑各相关环节,本注塑加工指南从模具设计到材料准备、设备选择、成型工艺设定以及其他操作规程等方面作出了一些规范,以供客户参考。

一、模具设计 精确的成型模具设计乃是制造成功的塑料产品的先决条件。因为模具设计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产品之质量,产能,操作难易,更直接关系到整个成本结构。对于HAC系列PC/ABS树脂所用的模具,可以采用业内常用的模具设计,用标准的模具钢制造。 1)流道设计 流道应该具有最大的横切面积及最小的周长,较大的横切面积,有利于减少流道的流动阻力;较小的截面周长,有利于减少熔融塑料的热量散失。我们称周长与横切面面积的比值为比表面积(即流道表面积与其体积的比值),用它来衡量流道的流动效率。即比表面积越小,流动效率越高。下图2是几种常见形式的流道,我们建议采用圆形或梯形流道。 图2:流道的形式 在决定流道的尺寸时,应考虑下列这些因素如:塑件的体积、壁厚与流动长度、流道的长度及冷却,机台的容量能力,浇口大小及成形周期等。PC/ABS合金建议流道直径在5mm至10mm之间,其他截面形状的流道其内切园的直径可以参照圆形直径设计。 在设计流道布局时,流道之长度应尽可能的短以减少压力损失,并且流道系统应是平衡的,即充填各模穴之时间与压力必须相同,如图3所示。

热流道的种类与应用

热流道的种类与应用 在应用热流道技术时,浇口型式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浇口型式直接决定热流道系统元件的选用及模具的制造与使用。因而根据浇口型式的不同可将热流道系统分成三大类型,既(1)热尖式或称热针式(HOT TIP)热流道系统,(2)浇套式(SPRUE GATING)热流道系统及(3)阀式或称阀针式(VALVE GATING)热流道系统。每种类型的热流道系统都有其重要的τ锰氐阌胧视梅段АT谘∮媒娇谟肴攘鞯老低持掷嗍毙枰 悸呛芏嘁蛩亍?其中最重要的是塑料基体种类与添加剂,零件的重量与尺寸壁厚,零件质量要求,工具寿命及零件产量要求等。一、热尖式热流道系统 这是一种应用最为普遍广泛的热流道系统。各热流道供应商均提供这种系统。虽然来自不同厂家系统上的喷嘴及喷嘴镶件之形状与尺寸有所不同,但工作原理是非常一致的。这就是通过位于喷嘴前端的镶件HOT TIP与冷却系统相结合以对浇口处的塑料成型加工温度进行精确的调整和控制。因而喷嘴镶件HOT TIP的制造材料与形状设计非常重要。各热流道供应商均在HOT TIP的开发研究上投入很大力量。 热尖式(HOT TIP)热流道系统可以用于加工绝大多数结晶型和非结晶型塑料如PP,PE,PS,LCP,PA,PET,PBT,PEEK,POM,PEI,PMMA,ABSPVC,PC,PSU,TPU等。一般说来,热尖式浇口多用于中小尺寸零件的加工,尤其适用于微小零件的加工。浇口截面直径大多在0。5mm —2。0mm之间。浇口截面直径的确定主要由零件重量与壁厚决定,当然也要考虑材料与零件质量要求。若使用截面直径较小的浇口,注射充模阶段结束后浇口封闭的快,零件上浇口痕迹小,零件表面美观质量好。但浇口直径不可过小,否则塑料流经浇口时剪切速率过高,会严重损坏塑料溶体分子链结构或塑料中的添加材料,导致制品质量不合格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一个常用的经验做法是根据零件浇口处壁厚来初步确定浇口大小:浇口直径= (0。75 –1。0)零件浇口处壁厚。再结合考虑其他因素。如果是加工容易流动的塑料则可取较小値。如果是加工难流动的塑料或对剪切敏感的塑料则取较大値。还要考虑塑料种类与添加物等。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实际试模来最后确定。热流道供应商应用工程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用户确定最佳浇口直径。 用户可将热尖式浇口直接开在零件上,亦可将其开在冷浇道上,再将冷浇口开在零件上。这就是热流道与冷流道相结合的一种模具系统。在应用热尖式浇口制作塑料零件时,总会或多或少在零件上留下浇口痕迹。很多时侯浇口痕迹会高出零件表面,影响到零件的美观或影响到与其它零件的装配配合。所以在选择浇口位置时,应尽量将浇口放在零件上的凹进隐蔽处。对于零件美观或配合要求高的应用项目,有时产品设计师必须在零件上人为地设计出一个凹进处以便放置浇口。 一个成功的热尖式热流道系统应用的关键除了正确的浇口大小外,再就是浇口处塑料温度与模具温度的精确控制。在进行模具冷却系统设计时,需要围绕浇口设置独立的冷却回路,以满足对浇口处模具材料有效冷却的需要。对于许多生产项目,甚至需要采用一种专门的水冷浇口镶件以实现对浇口处进行超强冷却。如果浇口处塑料温度与模具温度控制的不好,就会出现两种常见的热尖式浇口的质量与生产障碍现象,既浇口痕迹过大或浇口塑料在开模后流淌(DROOLING)问题。 在应用热尖式浇口系统加工含有高比例玻璃纤维的塑料时,用户一定要选择具有高耐磨性的浇口镶件(HOT TIP)。许多热流道供应商提供用硬质耐磨材料做成的浇口HOT TIP镶件以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二、浇套式热流道系统 在浇套式热流道系统里,塑料经过畅通的流道(OPEN PIPE)进入模腔。浇口处塑料流动压

热流道技术协议范本1

技术协议 项目名称:甲方名称:瓶盖内塞注射模热流道系统模具厂商 乙方名称:热流道供应商 签订时间: __________ 签订地点:

模具厂商所在地

协议规定事项 一、本协议依法签订,经当事人双方盖章,法定代表或代理人签字,作 为合同不可分割得一部分,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按技术协议履行,应承担经济责任。 二、协议如因故需要修改,经双方当事人些协商一致后,可以订立补充 或修改的书面协议,双方签字盖章,作为本协议的补充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三、项目完成后,当事人双方按技术协议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方法进行验 收。 四、本协议发生纠纷,经调解,协商不成,当事人双方可依法向相应仲 裁机构申请仲裁。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甲方一份,乙方一份。

协议目录协议名称 二、协议的技术内容、范围及要求 三、协议履行的计划、进度与方式 四、热流道系统的验收 五、技术联络 六、其他事项

协议名称 (以下简称甲方)与 (以下简称乙方),就热流道系统的主要结构、热功率、导热性、制造工艺、使用可靠性、系统寿命、交货期等问题进行了磋商和确认。乙方应在收到甲方图纸资料后,对其成型工艺性、系统结构可靠性进行再确认,如有疑义应书面通知甲方,并以甲方书面答复为准,乙方不得单方面变更设计要求和技术条件。经协商,双方签订《热流道系统技术协议》 协议得技术内容、范围和要求 一>乙方承制的热流道系统是按甲方提供的图纸及技术说明 制造。该图纸为甲方独有的知识产权,乙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第三 方泄露。 二>热流道系统技术要求 1)模具正常使用情况下,热流道系统寿命不低于100 万次并交验合格后,在正常维护使用情况下,担保期3 年,第一年出现问题由乙方提供免费维修,在剩余担保期内,一般问题(如浇口被异物堵塞等)由甲方处理,若遇特殊问题(如分流板、分流体、喷嘴体变形、锈蚀、开裂和分流梭磨损、加热感温元件失效等问题),应由乙方负责免费更换; 2)热流道系统在制造时,应考虑安全、美观、便于维护保养和更换损坏的元件; 3)流道内壁光滑,应达到Ra0.8 ,流道在转弯处应以圆角过渡并保证无 死角; 4)如分流板采用加热棒方式,加热棒安装孔应光滑,应达到 Ra1.6,孔与加热棒双面间隙为0.08?0.1 ; 5)要求所有结构件的连接处密封性好,不得出现塑料泄露;

风电电气二次回路调试(作业指导书)

目录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及特点 3.施工方案 4.调试方法 5.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措施 6.安全、环境目标及安全、环境管理措施 7.现场文明施工 8.成品保护措施 9.技术资料

1编制依据 风电一期工程系统调试文件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安全、质量、环境管理方针,严格执行公司《程序文件汇编》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家规程、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施工方法、执行如下施工技术依据: 1.1工程设计文件 1.2图纸及设计变更 1.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规定汇编》 1.4《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1.5《风电一期工程电气专业系统调试方案》 1.6《电力建设施工、验收及质量验评标准汇编》 1.7《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定》 2工程概况及特点 2.1工程概况 2.1.1风电一期工程地理位置及环境情况: 风电一期工程位于红山口风区处,地理位置合理。电站周围植被希少,呈戈壁荒滩,交通比较便利。 2.1.2调试范围及主要工程量 全站电气二次调试任务包括全所一次设备元件接线检查;保护装置校验;二次回路检查及保护联动调试。 3施工方案 3.1施工准备 3.1.1人员准备 调试负责人员均经过工种培训,具有丰富的调试经验,能够确保调试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3.1.2技术准备 系统调试工作在遵循相关规程规范的前提下,认真严谨的编制作业指导书,确保调试工作在有正确完整的技术指导下安全顺利进行。 3.1.3人员配置 调试人员4人

4.调试方法 4.1断路器调试 4.1.1若操作箱已带防误闭锁时(防跳回路),应尽可能从操作箱解除防跳回路,如操作箱不具备解除条件,应将断路器机构内部防跳回路解除。 4.1.2在控制回路中若储能闭锁已经在断路器机构箱内实现时,应将保护屏控制箱内闭锁回路短接。 4.1.3断路器内部是否带有电流互感器,若有应按互感器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4.1.4弹簧断路器储能时间过长会影响重合闸功能 4.1.5接入断路器机构箱内的控制回路应按照相应的正负接直流电源。 4.1.6仔细检查是否有联跳压板或回路,调试时注意联动。 4.1.7 保护校验时应核对跳闸出口,防止误跳事故发生。 4.1.8 应根据继电保护事故解决方法核对保护与断路器配合时是否存在事故隐患。 4.1.9 断路器传动试验时如果传动失败应立即断开操作箱电源,防止损坏设备。 4.2电压、电流互感器检查 4.2.1电压回路严禁短路,电流回路严禁开路。 4.2.2所有电流互感器P1侧应朝向母线侧(看互感器铭牌,U型一次线圈上二次保护绕组应集中在P1侧,反之互感器应P2指向母线侧),电流流向以母线流向线路为正,母联极性应和母差保护保持一致。 4.2.3所有互感器绕组极性必须检测。 4.2.4有些电流互感器没有明显末屏接地,在其二次接线盒中能够找到,电流互感器末屏必须可靠接地。 4.2.5电流回路应尽可能一次通流,不具备一次通流条件时应进行二次通流(主变、高压电抗器)。 4.2.6所有电流电压互感器应查阅相关说明书及出厂资料,电压互感器二次n与三次n应分别引至主控室,公用电压互感器的n应在主控室内一点接地,抗铁磁谐振电压互感器的O不能有二次线引出。 4.2.7计量回路中若主变计量点及高抗计量点的设计在套管中,应在图纸会审中提出,因为无法进行误差试验,在10kV以下系统计量通常采用A、C两相电流,防止B相电流量开路。

热流道系统的分类

热流道系统的分类 在应用热流道技术时,浇口型式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浇口型式直接决定热流道系统元件的选用及模具的制造与使用。 1热尖式热流道系统 2浇套式热流道系统 3阀式热流道系统 每种类型的热流道系统都有其重要的应用特点与适用范围。在选用浇口与热流道系统种类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塑料基体种类与添加剂、零件的重量与尺寸壁厚、零件的质量要求、工具寿命及零件产量要求等。

1、热尖式热流道系统(HOT TIP) 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位于喷嘴前端的镶件HOT TIP与冷却系统相结合,以对浇口处的塑料成型加工温度进行精确的调整和控制。因而喷嘴镶件HOT TIP的制造材料与形状设计非常重要。 热尖式(HOT TIP)热流道系统可以用于加工绝大多数结晶型和非结晶型塑料如PP、PE、PS、LCP、PA、PET、PBT、PEEK、POM、PEI、PMMA、ABSPVC、PC、PSU、TPU等。一般来说,热尖式浇口多用于中小尺寸零件的加工,尤其适用于微小零件的加工。浇口截面直径大多在0.5mm- 2.0mm之间。浇口截面直径的确定主要由零件重量与壁厚决定,当然也要考虑材料与零件质量要求。若使用截面直径较小的浇口,注射充模阶段结束后浇口封闭快、零件上浇口痕迹小、零件表面美观质量好。如果浇口直径过小,将导致塑料流经浇口时剪切速率过高,会严重损坏塑料熔体分子链结构或塑料中的添加材料,致使制品质量不合格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在对浇口尺寸的选择上一惯做法是根据零件浇口处壁厚来初步确定浇口大小:浇口直径=(0.75-1.0)零件浇口处壁厚。加工易流塑料取较小值,加工难流动的塑料或对剪切敏感的塑料则取较大值。 通常热尖式浇口直接开在零件上,亦可将其开在冷浇道上再将冷浇口开在零件上。这就是热流道与冷流道相结合的一种模具系统。在应用热尖式浇口制作塑料零件时,总会或多或少在零件上留下浇口痕迹。很多时侯浇口痕迹会高出

二次结构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适用范围 (2) 二、施工准备 (2) 1、技术准备: (2) 2、材料准备: (2) 3、机具设备准备 (2) 三、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 (2) 1. 砌筑材料 (2) 2.工艺流程: (3) (1). 砌筑测量放线做法 (3) (2).抹灰测量放线做法 (3) (3). 卫生间、厨房墙体底部反坎(止水台)施工 (5) (4).二次结构植筋施工及构造配筋 (5) (5).砌筑施工 (9) 四、质量保证及验收标准 (17) 1.质量保证项目 (17) 2.施工注意事项及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18) 五、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9) 1.施工前准备工作 (19) 2.安设活动脚手架 (20) 六、成品保护措施 (20) 七、其他重点注意事项 (21)

二次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C1、C2、C3、C6地块建(构)筑物的二次结构施工。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⑴. 熟悉审查图纸:在施工前,项目部组织项目有关人员及施工队负责人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审查,并对一些关键做法做到心中有数。 ⑵.确定样板墙、样板间的位置,并组织进行相应技术标准的学习。 ⑶.及时做好植筋试验。根据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J407-2005)的要求,同规格,同型号,基本相同部位的锚栓组成一个检验批。抽取数量按每批锚栓总数的1‰计算,且不少于3根。根据本工程的情况计算需做植筋拉拔试验4组,即每幢楼做一组。 2、材料准备: ⑴.空心砖、空心砖: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单,进场后必须先按要求作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⑵.水泥:采用巢湖或东关水泥厂生产的P.O32.5级普硅水泥,如用其他种类品牌的水泥须报请业主同意,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试报告。 ⑶.砂、石:宜采用中砂,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砂石进场后要按要求复试。 ⑷.植筋胶:植筋胶要有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3、机具设备准备 手推车、磅秤2台、垂直运输设备(物料提升机,每楼1台;塔吊)、切砖机、大铲、托线板、线坠、小线、卷尺,水平尺,皮数杆,灰桶、扫帚、砌筑用梯子及平台板。 三、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 1. 砌筑材料 本工程二次结构砌筑主要采用轻集料空心砌块、实心砼砌块(以下简称砌块)以及实心砖,砌块材料强度等级为外墙Mu5.0,内墙为Mu3.5,实心砖强度等级为Mu10。施工时所用的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天,进场后进行复试。砌块及实心砖试验要求:同品种、同规格、同等级的砌块,以10000块或200 m3为一验收批,不足10000块或200 m3时也按

模具 说明说(即正文范本)

1 引言 塑料制件的成型模具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模具设计者应以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对塑料制件的质量要求、生产批量和周期要求进行详尽和明确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具的结构设计和成型设备的选择。运用现代三维模具设计软件对模具结构进行设计,能够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可预见性。说明书详细介绍了塑料弯头成型模具的结构设计及相关工艺。在该注塑模设计中,对成型零件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环形抽芯机构的设计、推出机构的设计等内容均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2 产品结构性能及工艺性能 2. 1 制件结构设计与分析 图2.1 塑料制件结构图 本设计的产品为塑料弯头(如上图2.1所示),其外形结构比较复杂,由环形部分和连接部分组成,两侧呈对称分布。环形曲面是该件的重要工作面,它的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弯头的质量。塑件整体宽度为140mm,环形部分壁厚为2.5mm,外圆弧半径为75mm,内圆弧半径为37mm,内腔的台阶深度为4mm,除环形外部需经皮革处理外,精度要求不高,其余表面需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 该产品的模具的结构主要难点是环形抽芯机构,环形型芯不能直接脱模,故采用齿轮抽芯机构,外部连接液压马达传递动力将型芯抽出。 2.2 制件材料 根据对塑件的主要用途、基本性能及经济性进行分析,该塑件采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材料。该材料具有三种单体所赋予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冲击

韧性,且在低温下也不迅速下降,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尺寸稳定性,易于成型加工,拥有良好的耐寒性,可燃性,良好的电性能,良好的耐化学试剂性和耐候性,并且属于无定形聚合物,熔融温度低,熔程较宽,熔融粘度适中,流动性好,易于充模。 3 工艺方案及设计步骤 3.1设计目标 该塑料制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长期占据市场的商品,为大批制造生产,产品质量为120g,年产量为30万件,模具预计寿命为50万件。塑件精度要求一般,根据标准SJ1372-78,采用四级精度。 3.2成型工艺方案 根据ABS塑料的抗冲击韧性和易于塑性成型性,采用注塑成型,注塑机拟选用XS-ZY-500型,本设计预备采用注射成型方法, 塑料的成型工艺方法主要有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压缩成型等。该塑件制造年产量为30万件,模具预计寿命为50万件,1件产品重量为120g,体积和重量均较大,开模一次能制造2件制品,故需要设计出高寿命的模具,这样才能达到使用者的要求。 根据产品的材料、精度要求和生产效率拟采用注塑成型。注塑成型是热塑性塑料成型的一种方法,几乎所有热塑性塑料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成型,某些热固性塑料也可以用注塑模成型,它具备以下特点:成型周期短,能一次成型复杂、尺寸精确、带有金属或非金属嵌件的塑料制件;对成型各种塑料的适应性强。所以我根据制件的材料选择该产品的加工方法为注塑成型。对此要选择合适的注射机来实现该产品的制造。3.3注射成型机的选择 在设计模具时,为了生产出合格的塑料制件,除了应掌握注塑成型工艺过程外,还应对所选用的注塑机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全面的了解。注塑机是塑料注塑成型所用的主要设备。注塑成型时模具安装在注塑机的动模板和定模板上,通过注塑机的液压锁模机构使动定模处于合模状态。这就需要较核该模具所需要的锁模力。是否在注塑既允许范围内。另外模具的开模行程和最大闭和高度都应该通过较核。本次设计采用国产卧式XS-ZY-500注射机,其主要参数如表3-1所示

热流道系统的组成结构

热流道系统的组成结构 热流道浇注系统可理解为注射成型机械的延伸。热流道系统的功能是绝热地将热塑性熔体送到成型模具附近或直接送入模具。热流道能够独立地加热,而在注塑模具中热绝缘,这样能够单独补偿因为与“冷”模具接触而造成的热量损耗。热流道模具已被成功地用于加工各种塑料材料,可以用冷流道模具加工的塑料材料几乎都可以用热流道模具加工。其零件最小的在0.1克以下,最大的在30公斤以上。热流道模具在电子、汽车、医疗、日用品、玩具、包装、建筑、办公设备等领域都有着到广泛的应用。 一个成功的热流道模具应用项目需要多个环节予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技术因素:一是塑料温度的控制;二是塑料流动的控制。一个典型的热流道系统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热流道板(Manifolds) ?热喷嘴(Hot nozzles ) 内加热式Internal Heating 外加热式Exteral Heating 针阀式Needle Valve ?加热元件(Heating elements) ?热传感器(Sensors and thermal couples ) ?温度控制器(Temperature controllers) 一、热流道板 热流道板是整个热 流道的系统的核心元件, 其主要任务是恒温地将 熔体从主流道送入各个 单独喷嘴,在熔体传送过 程中,熔体的压力降尽可 能减小,并不允许材料降 解。常用热流道板的形式 有:一字型,H型,Y型, X字型;结构上有外加热 图1:热流道板 热流道板和内加热热流 道板两大类。

热流道系统一般按照热流导板的加热方式分为两大类。 1、隔热式 隔热流道模有由模板组成的过大的流道。对流道不加热,但流道的尺寸要足够大,采用在工作条件下由凝结在流道壁的塑料提供的隔热效果,与每一射出的热力相结合,来维持熔体在流道内的畅通。 这 种系统在两类之中早一些、简单一些,优点是设计不那么复杂,制造成本低。缺点是有时在浇口会形成凝结;为了维持熔融状态,需要很快的工作周期;为了达到稳 定的熔融温度,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很难取得注塑的一致性,或者说无法保证。还有是因为系统内无加热,因此需要较高的注塑压力,这样经常 会造成腔板的变形或弯曲。 2、加热式 加热流道系统也有 两种设计:内加热流道和 外加热流道: ? 内加热流道:内 加热流道的特 点是采用内部 加热的环形流 道。加热由流道 内的探针和加 热梭 ( 也叫作 分配器管 ) 提供。这一系统利用熔融塑料的隔热效果来减少热的传递和在模内其他地方的损失。 尽管有分配器管内的环形加热器,在加热梭与流道壁之间还是会有材料的凝结出现。材料必须在隔热壁与加热梭之间不停的流动,这与年流量效果加在一起,会造成系统内的压力下降,因此平衡的重要性非常关键。 考虑到这一问题,内加热系统最适宜加工范围大的材料和到各浇口等距的平衡流道。这一系统不适宜于热敏感塑料的使用。 内加热相对于隔热系统提供改进的热分配,但系统的成本更高、设计更复杂。这种系统需要很仔细的平衡和复杂的热控制。 ? 外加热系统:热流道的另一种设计是外加热系统。这种设计由具有内部流道的环形加热集流管组成。集流管的设计具有与模具其他部位隔离的多种隔热构造。这一系统的优点是更好的温度控制,但成本也比较高、设备复杂。 图2:热流道板结构图(Ewikon HPS Ⅲ T 热流道板)

热流道浇注系统

热流道浇注系统 (hot-runner/runnerless mold)
– 指在浇注系统中无流道凝料 – 为此需要在注射模中采用绝热或加热的方法, 使从注射机喷嘴到型腔入口这一段流道中的塑 料一直保持熔融状态,从而在开模时只需取出 塑件,而不必清理浇道凝料。

l
热流道技术是应用于塑料注射模浇注流道系统的一种先 进技术,是塑料注塑成型工艺发展的一个热点方向。
l
它于20世纪50年代问世,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地推广以 后,其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
l
80年代中期,美国的热流道模具占注射模具总数的 15%~17% ,欧洲为12%~15% ,日本约为10% 。
l
但到了90年代,美国生产的塑料注射模具中热流道模具 已占40%以上,在大型制品,特别是在成型盖罩、容器 和外壳等类制品的生产中,注射模具占90%以上,采用 热流道的达到80%。日本的热流道模具也在逐渐普及中。

l
目前,热流道加热装置在西方先进工业国已达到 作为标准件出售的程度。
l
现在我国热流道成型技术推广应用的程度越来越 高,是今后注射模具浇注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 向。

1.热流道成型的优点 ① 基本可实现无废料加工,节约原料; ② 省去除料把、修整塑件、破碎回收料等工序, 因而节省人力,简化设备,缩短成型周期,提 高了生产率,降低成本; ③ 对针点浇口模具,可以避免采用三板式模具, 避免采用顺序分型脱模机构,操作简化,有利 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2嘴开放式热流道系统使用说明书

开放式热流道使用说明书 基本信息: 品名:I型两嘴开放式热流道系统 牌子:HFT 型号:52047-07.13-131298 嘴数:2嘴 组成:1.热流道板(MANIFOLD)2.喷嘴(NOZZLE)3.温度控制器适用于汽车产品 原产国:德国 产品所使用的胶料:PA66 要求: 溶胶温度:270度,模具温度:70度温差:200度 原理与作用: 原理:在注塑模具中使用的,将融化的塑料注入到模具的空腔中的加热组件集合。作用:在生产产品时减少物料浪费,降低注塑周期(提高单位时间产量),提升产品质量(包括外观和性能),改善产品尺寸波动(精度)等 安装流程: 1) 检查模具尺寸与设计图纸相符后依次将喷嘴封胶面与喷嘴安装基准托面喷上红丹,轻轻装入模具。确认热流道喷嘴装到位后,再将喷嘴取出,看喷嘴封胶面与托位面的配合是否到位。如配合不好或不到位找出原因,如配合完好再依次将喷嘴装入模具并确认装到位,然后用深度尺测量喷嘴高出模具 A 板的高度(一般的标准是10cm) 2) 插入中心定位销、止转定位销、中心垫块,然后将密封圈放入热流道的上端面“O”型环槽内。 3) 安装分流板、﹙用螺丝锁紧分流板﹚、上承压垫块、热流道分流板热电偶。 4) 为了便于配线,将各电源引出线、热流道热电偶引出线,用号码管进行编号。

5) 装配完毕后用深度尺测量分流板上承压垫块是否与分流板垫板的高度相同(一般的标准是上垫块高出模具垫板10~20 司),确认高度后盖好模具盖板并锁紧盖板螺丝。 6) 配线:把电源线放入出线槽并用压线板固定,确认后剪掉多余的线,嵌入φ2-3 接线头。确认接插件:HUIGER的标准为电源线接公芯接插件,热流道热电偶接母芯接插件。 7) 现场接线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按照HUIGER的接线方式接入接插件。另一种按照客户提供的接线方式接入接插件。 8) 配线完毕后再将接插件装入接线盒并固定在模具上。 9) 装配完毕后用万用表检测(热流道加热器与热电偶)的电阻值与绝缘值是否正常。 注意事项: 1.摆好模具,放平上模,用风枪清理所有孔位及模板。 2.检查各孔位尺寸,重点检查深度。清除模板上的毛刺。同时查看锁分流板的螺孔,及 中心钉和防转销孔是否完成加工。这个地方第一次做热流道模具的师傅经常会漏做。 3.将热咀封胶位和上台阶位这两个与模具配合的部位扫红丹。 4.将热咀试装,然后拆出检查封胶位是否擦到红丹,台阶位是否碰到模具。如果没有,停止安装,检查误差原因进行调整。确保配合紧密不漏料。此过程注意不要碰伤咀尖。 5.将热咀全部装好,同时装好中心垫、中心销、防转销。并在其平面上扫红丹。 6.检查咀平面及中心垫高度,误差控制在0.05mm以内。 7.试装分流板。注意正式装分流板时不要漏装热咀密封圈。 8.检查分流板与热咀的配合,保证全部碰到红丹,确保不漏胶。 9.整理热咀走线,做到整齐美观,并将线路每组按顺序编号。将线接入插痤。 10。将分流板正式装入,锁紧分流板固定螺丝(注意一定要锁平衡,保持分流板的四角高度一致),控制分流板介子高于周边模框平面0.10-0.15mm,然后在分流板介子上扫红丹。

二次电缆敷设接线作业指导书

二次电缆敷设、接线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二次接线行为,确保二次电缆敷设,接线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变电站中二次电缆敷设、接线和配套。二次电缆敷设、接线验收亦可参照使用。 3引用文件 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4 人员资质、职责及权限 4.1人员资质 工作人员需是专业从事二次接线人员并通过技能资格审查。 4.2职责及权限: 4.2.1施工负责人:组织得当,工作分工明确,对安全\质量负责。 4.2.2指定专人做好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准确、齐整。 4.2.3监护人:按安规要求对工作班成员的安全进行监护,并熟悉二次接线工作程序及二次回路。 5工艺和作业要求(包括质量标准) 5.1安全措施及工作票: 5.1.1严格执行《电业工作安全规程》。

5.1.2严格履行工作票和施工作业管理制度,认真办理,仔细检查、验证工作票。 5.2施工现场二次电缆敷设、接线流程图。 详见附录A。 5.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5.3.1技术准备: 5.3.1.1认真校对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等有关设计修改的内容,及时反映在图纸上。 5.3.1.2按正确图纸核对电缆清册,熟悉电缆走径。 5.3.1.3检查、核对所供电缆型号、芯数、截面、绝缘等级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对于代用的电缆应征得工程主管单位同意,反映到电缆清册中。 5.3.1.4认真校对电缆二次安装接线图与二次展开图的正确性保证二次接线正确。 5.3.1.5合理安排配置各施工小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并进行质量标准和技术交底。 5.4主要工器具及消耗材料:

5.5二次电缆的敷设及二次接线、配线: 5.5.1揭开电缆沟盖板,清理二次电缆敷设通道及设备区电缆管道,检查电缆沟电缆支架状况,检查电缆支架接地应良好。 5.5.2二次电缆敷设: 5.5.2.1书写临时电缆牌,电缆拐弯处及终端各挂电缆牌。 5.5.2.2电缆应由下向上在电缆支架上排列。 5.5.2.3电缆进设务处应留有一定的余度。 5.5.2.4电缆敷设时,应规划调配,统筹使用,做到长材不短用,控制电缆除必须延长已经敷设竣工的电缆,或敷设长度超过制造长度等情况外,一般不允许有电缆接头。 5.5.2.5电缆的排列应整齐,尽量不交叉,绑扎牢固,夹层内电缆在上屏处绑扎牢固后,再开始接线。 5.5.2.6敷设的电缆中不应有未消除的机械损坏(如铠甲压扁电缆绞股、护层断裂、绝缘损坏等)。 5.5.2.7电缆进入变压器、开关机构、辅助开关等处须空电缆管方能进入设备。 5.6二次电缆接线与屏柜配线: 5.6.1电缆制作: 5.6.1.1电缆进入屏柜时应在底部固定。 5.6.1.2在留够所用电缆长度后,开始剥离电缆外包层,所有进入屏、柜的电缆不论接线位置高低,一律从屏、柜框架底部电缆固定处开始剥离电缆外包层。 5.6.1.3剥离电缆外包层时,断面要整齐,无断刺,不能伤及电缆绝缘层,切口处用黑色塑料带缠包办3-5层。

模具设计指南-模温控制

第十章模温控制 模具温度对胶件的成型质量、成型效率有着较大的影响。在温度较高的模具里,熔融胶料的流动性较好,有利于胶料充填型腔,获取高质量的胶件外观表面,但会使胶料固化时间变长,顶出时易变形,对结晶性胶料而言,更有利于结晶过程进行,避免存放及使用中胶件尺寸发生变化;在温度较低的模具里,熔融胶料难于充满型腔,导致内应力增加,表面无光泽,产生银纹、熔接痕等缺陷。 不同的胶料具有不同的加工工艺性,并且各种胶件的表面要求和结构不同,为了在最有效的时间内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胶件,这就要求模具保持一定的温度,模温越稳定,生产出的胶件在尺寸形状、胶件外观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就越一致。因此,除了模具制造方面的因素外,模温是控制胶件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模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模具温度的控制方法。 10.1模具温度控制的原则和方式 10.1.1模具温度控制的原则 为了保证在最有效的时间内生产出高外观质量要求、尺寸稳定、变形小的胶件,设计时应清楚了解模具温度控制的基本原则。 (1)不同胶料要求不同的模具温度。参见10.1.3节 (2)不同表面质量、不同结构的模具要求不同的模具温度,这就要求在设计温控系统时具有针对性。 (3)前模的温度高于后模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差为20~30o左右。 (4)有火花纹要求的前模温度比一般光面要求的前模温度高。当前模须通热水或热油时,一般温度差为40o左右。 (5)当实际的模具温度不能达到要求模温时,应对模具进行升温。因此模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胶料带入模具的热量能否满足模温要求。 (6)由胶料带入模具的热量除通过热辐射、热传导的方式消耗外,绝大部分的热量需由循环的传热介质带出模外。铍铜等易传热件中的热量也不例外。 (7)模温应均衡,不能有局部过热、过冷。 10.1.2模具温度的控制方式

AB控制系统选型手册

Midrange Architecture System Selection Guide

2Rockwell Automation Publication IA-SG001D-EN-P - January 2013 Integrated Architecture Midrange Application What's New The following new products offer the same flexibility, reduced development time and cost, and ease-of-use as products used in larger scale systems, now for midrange applications. Integrated Architecture? Product Description Stratix 5700? managed switch The Rockwell Automation Stratix 5700 is an industrial Ethernet, managed switch based on Cisco Technology. This switch offers a broad range of switching capabilities for smaller applications through IT-ready integration with a plantwide infrastructure. The switch supports tools for configuration and monitoring by both IT and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s. These tools provide secure integration to the enterprise network, while allowing for easy setup and diagnostics from within the Rockwell Automation Integrated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Kinetix? 5500 servo drive The Kinetix 5500 servo motor and VP-Series Low Inertia servo motor offering is designed to connect and operate with the CompactLogix? 5730 family of controllers. The Kinetix 5500 requires less panel space and can be connected easily. In addition, you can reduce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time by using just a single cable. To further enhance the design, the Kinetix 5500 has two embedded Ethernet ports for both linear and device-level topologies. PowerFlex? 525 AC drive The PowerFlex 525 AC drive provides motor control in a compact, innovative design, with simplified programming, EtherNet/IP communications, embedded safety, and energy savings to help you maximiz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reduce your time to design, develop and deliver your machines.?Modular design speeds installation and configuration time ?Embedded port for EtherNet/IP connectivity ?Embedded safe-torque off ?Fully compatibility with Logix5000? controllers ?Support for high-ambient operating temperatures ?More motor control options for drives up to 22 kW/30 hp at global voltages 100…600V Studio 5000? version 21.00.00 design and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The Studio 5000 Engineering and Design Environment combines engineering and design elements into a common environment. The first element in the Studio 5000 environment is the Logix Designer application. The Logix Designer application is the rebranding of RSLogix 5000 software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the package to program Logix5000 controllers for discrete, process, batch, motion, safety, and drive-based solutions. The Studio 5000 envir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of Rockwell Autom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tools and capabilities. The Studio 5000 environment is the one place for design engineers to develop all of the elements of their control system.

二次调试作业指导书

目录 1.保护屏安装及二次接线安装作业 (2) 1.1编写依据 (2) 1.2作业(工序)流程图 (2) 1.3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3) 1.4 作业准备 (4) 1.5 二次屏柜接地 (6) 1.6 屏顶小母线安装 (6) 1.7 二次接线 (7) 2.直流电源安装作业指导书 (7) 2.1编写依据 (7) 2.2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8) 2.3安装调试准备工作 (9) 2.4安装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10) 2.5电池放电 (11) 2.6电池充电 (11) 3.综合自动化系统安装 (12) 3.1配合施工内容 (12) 3.2编写依据 (12) 3.3作业流程 (12) 3.4作业方法 (13) 3.5通电检查 (13) 3.6单机校验 (13) 3.7后台联调 (13) 3.8远动联调 (14) 3.9微机五防系统调试 (14) 3.10 GPS系统调试 (14) 4.电流、电压回路检查 (14) 5.开关试验及信号量检查 (17) 5.1主要开关量 (17) 5.2开关分合调试试验 (18) 5.3信号量检查 (18) 6.保护调试 (18) 6.1主变差动保护调试 (18) 6.2主变后备保护调试 (21) 6.4电动机定时限相过流 (25) 6.5电动机过电压保护 (27) 6.6电动机低电压保护 (27) 6.7电机长启动保护 (28)

1.保护屏安装及二次接线安装作业1.1编写依据 1.2作业(工序)流程图 图1-1 作业流程图

1.3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施工单位检查人: 日期: 注:对存在风险且控制措施完善填写“√”,存在风险而控制措施未完善填写“×”,不存在风险则填写“―”,未检查项空白。 1.4 作业准备 1.4.1 人员配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