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活动颍淮家乡美
2024年大班主题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家乡》

2024年大班主题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家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主题课程《美丽的家乡》,涉及教材第三章节《家乡的自然风光》和第四章节《家乡的人文景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著名景点以及民间风俗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家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著名景点以及民间风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乡风光图片、地图、民间工艺品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家乡风光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哪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美丽的家乡》。
2. 新课内容:(1)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家乡的位置。
(2)展示家乡的著名景点和民间风俗,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并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3)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景点或民间风俗,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准备进行课堂展示。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用画纸、彩笔等学具,描绘自己心中的家乡美景。
(2)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家乡的景点或民间风俗。
六、板书设计1. 《美丽的家乡》2. 内容:(1)家乡的地理位置(2)家乡的气候特点(3)家乡的著名景点(4)家乡的民间风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画一幅画,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2. 答案:学生作品,根据课堂所学,描绘家乡的美景和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家乡风光、实践活动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课堂氛围。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爱家乡美》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爱家乡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我爱家乡美》,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围绕“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特色美食”展开,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深入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特色美食,培养他们的爱乡之情。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表达和创造,深入感受家乡的美。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爱乡之情,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故事书、游戏道具、音乐播放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特色美食,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述故事《小兔子的家乡》,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美。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喜爱。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找找看”游戏,找出家乡的特色美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家乡的美。
4. 创作环节(10分钟)(1)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描绘自己心中的家乡。
(2)鼓励幼儿相互欣赏、交流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1)让幼儿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收获。
(2)教师进行点评,强调爱乡之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爱家乡美》2. 板书内容:(1)家乡的自然风光(2)家乡的人文景观(3)家乡的特色美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家乡。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喜爱,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美,培养了他们的爱乡之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和创造,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大班社会家乡美教案反思

2024年大班社会家乡美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活动指导手册》中“家乡美”一章节,详细内容围绕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特色文化展开,通过图片、故事、互动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增强对家乡的认识。
2. 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他们为家乡自豪的情感。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乡风光图片、地图、故事书、互动道具。
2. 学具:画笔、颜料、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家乡风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觉得这里美吗?”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乡的美景。
2. 教学内容展示(10分钟)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
邀请幼儿在地图上指出自己家乡的位置。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家乡有哪些著名景点吗?”引导幼儿回答,并简单介绍这些景点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颜料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家乡美景。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组织幼儿进行“我爱我家乡”的集体讨论,培养他们的爱乡之情。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美景图片2. 家乡地图3. 幼儿绘画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画出自己心中的家乡美景,并简单描述。
2. 答案:根据幼儿绘画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家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互动环节,部分幼儿表达能力较弱,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幼儿园大班主题我爱家乡美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我爱家乡美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我爱家乡美”,教材的章节为《家乡的美丽风光》。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通过观察、体验、描绘等方式,感受家乡的美丽,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提高幼儿对家乡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描绘家乡美丽风光的能力,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
3. 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家乡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描绘家乡的美丽风光。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画纸、画笔、彩泥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家乡风光视频,让幼儿初步感受家乡的美丽。
2. 讲解:教师讲解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引导幼儿关注家乡的美丽。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让幼儿亲自感受家乡的美。
4. 例题讲解:教师以一幅家乡风光画为例,讲解如何描绘家乡的美丽。
5. 随堂练习:幼儿根据观察和体验,进行绘画创作。
6. 展示评价: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我爱家乡美2. 内容:(1)家乡的自然景观(2)家乡的人文景观(3)家乡的特色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家乡美2. 答案:幼儿根据观察和体验,创作一幅描绘家乡美丽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体验、描绘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家乡特色文化体验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制作家乡特色手工艺品等。
(2)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家乡风光画,增进亲子关系。
(3)开展“我是家乡小导游”活动,让幼儿为他人介绍家乡的美丽风光。
大班游戏优秀教案《美丽的家乡》

大班游戏优秀教案《美丽的家乡》一. 教学目标1. 方向:体验家乡的美丽。
2. 重点:感知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3. 要求: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家乡的美丽。
二. 教学准备1. PPT。
2. 班级图书馆。
3. 校园周边环境实景图片。
4. 白纸、笔、颜料等。
三.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1.1 感性体验(3分钟)游戏目的:让学生体验教师主题所要讲述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所到的各种环境的美丽。
游戏步骤:教师请学生合作,两人一组,一个人做站立状态,另一个人用眼睛描述场景,一组时间限5秒,完成后交换位置再进行下一轮,看哪组描述的最多。
1.2 PPT情境呈现(5分钟)游戏目的:让学生从PPT上看到各式各样的环境再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环境,对下面的主题产生好奇心。
1.3 名人名言(2分钟)游戏目的:鼓励学生在人生中能够拥有优秀的思想、情感和品德。
2. 正式环节(30分钟)2.1 绘制家乡地图(10分钟)步骤:让学生分组合作,每人搜集本人家乡所有的景点、人物在白纸上绘制地图,然后标注有关说明,告诉组内其它人自己家乡的地图,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和人物。
2.2 参观校园周边环境(10分钟)将学生分为几组,各自到校园周边参观游览,在同学带领下观看周边景色,听大家分享。
2.3 思维创造(10分钟)依据学生对周边环境的感性体验,邀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通过绘图、讲述、写短文等形式,描述自己家乡的美丽。
3. 红色环节(10分钟)教师准备校园周边图片,然后询问学生每月活动的情景。
要求学生根据所了解的红色历史,在地图上标注相关标志,看哪个小组标注的最多。
四. 作业布置1. 根据环节2.3中学生自己描述家乡的作文,使用800字以内的形式写一篇,然后上交老师评改。
2. 复习所读书籍,表示对书籍的感慨、思考、感激等情感体验。
3. 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一张贺卡变形的方式,制作一个场景饰品,以纪念自己所拥有的美丽家乡。
五. 教学反思1. 整个游戏的难点是如何疏导学生的思想情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乡的每个角落。
《家乡美》大班教案

《家乡美》大班教案《家乡美》大班教案《家乡美》大班教案1一、活动目标:1、知道家乡的景点和特产,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家乡的美丽之处。
2、热爱自己的家乡,能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
二、活动准备:视频宣传片《生态旅游——中牟行》、快板《夸夸中牟县》、课件《中牟特产》、中牟导览图三、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以导游身份,介绍家乡中牟的地理位置(边播放导游图边介绍——中牟县位于河南中部,东接古都开封、西邻省会郑州)(二)、基本部分1、中牟有很多的旅游景点,小朋友能说出多少呢?(幼儿发言)教师小结:下面就由我这个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景点吧!(同时播放各个景点视频)a、绿博园b、方特欢乐园c、四牟园d、潘安游乐园e、雁鸣湖f、天鹅湖、等2、播放记者采访的录像《生态旅游——中牟行》提问:记者采访了我们中牟县的哪些景区?作为一个中牟的小朋友你看到这段视频后有什么感受?(开心、高兴、骄傲、自豪、幸福、荣幸)3、请幼儿讨论:中牟县有哪些特产?讨论后大胆发言。
教师小结:中牟的特产有西瓜、大蒜、雁鸣湖大闸蟹、朱固的苹果等、弘亿庄园的大草莓等等。
(同时播放特产视频)4、请小游客欣赏小朋友自编自演的节目——快板《夸夸中牟县》欣赏完节目,你觉得中牟县怎么样?(美、富裕、像人间仙境一样)教师小结:我们的家乡中牟这么美,我们从小就要好好学本领,将来把中牟建设得更加美好。
5、请小游客画一处你自己认为中牟最美的景点。
师:小游客们,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中牟景点和特产,大家都美丽大中牟感到自豪,不如我们把美丽的大中牟画下来,回去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吧!(幼儿绘画美丽中牟)6、请小游客拿着你的画向大家介绍你所画的是哪一处景点、它美在哪里?(幼儿相互介绍、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三)、结束部分:今天小游客们游览了家乡的美丽景点,了解了家乡的特产,最后我想请大家跟着导游跳一曲中牟版《小西瓜》来结束今天的旅行吧。
《家乡美》大班教案2我爱家乡美一大班主题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史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美丽的家乡》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美丽的家乡》教案标题:幼儿大班社会教案《美丽的家乡》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并认识自己的家乡。
2. 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家乡情感。
3. 激发幼儿对家乡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具准备:1. 图画或照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特色等。
2. 地图或模型等地理教具。
3. 家乡特产、手工艺品等展示物。
活动流程:1. 导入活动(5分钟):通过播放或展示家乡的特色音乐、歌曲或图片等来导入话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与幼儿互动,鼓励幼儿分享一下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喜欢的地方。
2. 学习家乡地理位置(10分钟):使用地图或模型等地理教具,教师向幼儿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观察地图上的位置,并指导幼儿了解家乡与其他地方的关系。
3. 学习家乡的自然风光(15分钟):展示或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例如美丽的河流、湖泊、山脉、森林、花草等。
通过观看图片或实地考察,帮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并让幼儿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家乡美景。
4. 学习家乡的人文特色(15分钟):展示或描述家乡的人文特色,例如风土人情、传统节日、民族文化等。
通过观看图片或实地体验,让幼儿感受家乡的人文魅力,并与幼儿一起讨论,了解家乡的人文特色对自己的影响。
5. 学习家乡的特产和手工艺品(15分钟):展示或介绍家乡的特产和手工艺品,例如美食、特色产品、传统工艺等。
让幼儿观看展示物,让幼儿分享自己所了解和尝试过的家乡特产或手工艺品,鼓励幼儿开展相关的体验活动。
6. 总结与延伸(10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通过鼓励幼儿与家人交流,了解家乡的更多信息,并与家人一起保护家乡环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观察和互动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特色以及特产传统工艺等内容。
适合幼儿大班学习,可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好奇心和热爱,并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家乡情感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喜欢的地方,促进幼儿的参与和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社会精品教案《家乡美》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精品教案《家乡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家乡美》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色美食以及民间艺术,通过观察、体验、表达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家乡的美丽与独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幼儿的家乡情怀。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人文景观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表达家乡的特色。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卡片等。
学生准备: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眼中的家乡。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家乡特色,如风景名胜、民间艺术等,进行讲解,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美丽与独特。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家乡特色进行展示,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5. 互动环节(5分钟)邀请幼儿讲述自己家乡的故事,让其他幼儿倾听并提问。
6. 情感教育(5分钟)引导幼儿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幼儿的家乡情怀。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美2. 内容:家乡的自然风光家乡的人文景观家乡的特色美食家乡的民间艺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心中的家乡要求: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形式,展现家乡的特色。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元素;作品色彩丰富,富有创意;能够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幼儿积极表达;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发现家乡的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情感变化,培养幼儿的家乡情怀。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寻找家乡的特色;开展家乡主题的绘画、手工制作比赛,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邀请家乡的民间艺人来园表演,让幼儿感受家乡的民间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主题活动颍淮家乡美一、主题由来和设计思路现代社会,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文化的多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幼儿教育不能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不仅事关幼儿未来的成长,也会影响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延续。
乌申斯基在《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中写到:教育可以凭借的、人所共有的先天趋向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所讲的民族性。
南师大学前课程专家虞永平教授认为人类必须从自己深厚的文化沉淀中挑选出最优秀的部分,同时也是与个体早期接受相一致的部分构成一个“文本”,这便是我们的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激发儿童爱家乡的情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教育建议中提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我的家乡阜阳,古称颍州,近年来市容市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滨水园林城市”,处处皆美景;阜阳地区的民间艺术文化,也有别于其它地区,呈现出淮北平原区域独特的地方特色,散发着质朴浪漫的浓厚淮河文化气息,这些都为我们幼儿园开展“我爱颍淮家乡美”主题教育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通过本主题活动的开展,无疑是对“课程来自于生活”的最好诠释。
二、主题活动目标1.感受家乡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多种艺术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喜爱。
2.了解家乡的变化,能用自己的语言和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丰富有关家乡的印象。
3.参加远足和采摘活动,体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养成乐于探究和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
三、供选择的教育活动四、主题思考网络五、相关环境创设及家庭教育资源1.主题墙2.家庭教育资源(1)请家长在双休日带孩子去阜阳景色优美的地方走一走、玩一玩,感受阜阳的美及变化。
(2)家长和幼儿一起玩一玩有本土特色的民间体育游戏。
六、主要活动教案、实录和活动照片音乐活动:好一个花鼓灯活动目标:1.了解花鼓灯的相关知识,喜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2.积极参与表演,并从中享受到快乐。
3.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1.花鼓灯用的扇子,手巾、伞。
2.传统的花鼓灯舞蹈视频。
3.花鼓灯邮票、信封。
活动过程:一、听一听花鼓灯独特的音乐1.“孩子们,今天老师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听后请告诉我,它和我们平时听的音乐一样吗?”2.师幼共同欣赏《花鼓灯》音乐。
3.提问:“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听出有什么节奏?”4.小结(简介花鼓灯音乐):这段音乐是由锣、鼓等乐器演奏出来的,给人感觉欢快热烈。
配合这样好听的音乐,还可以跳起欢快的舞蹈,你们想看吗?二、看一看花鼓灯热烈欢快的舞蹈1.欣赏花鼓灯经典舞蹈视频《鼓乡情韵》节选。
2.提问:“好看吗?这段舞蹈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们知道跳的是什么舞蹈吗?”3.简介花鼓灯。
“在我们淮河两岸的农村,每当过年过节或人们空闲的时候,人们就在铿锵的锣鼓伴奏下,跳起欢快的舞蹈,由于人们在跳舞时打花鼓,而且通常是花灯照耀着演出,所以这种表演形式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花鼓灯”。
三、引导幼儿探索花鼓灯舞蹈动作与生活的联系“花鼓灯的许多动作都是与生活相联系的,现在王老师就和小朋友玩一个‘看图猜动作’的游戏,看一看谁的小眼睛最亮?”1.看图。
(ppt“风吹杨柳”、“蝴蝶在花中飞舞”、“猴子抱桃”。
)2.幼儿理解图义,了解舞蹈动作名称“风摆柳”、“蝴蝶花”、“猴子抱仙桃”。
3.老师做动作,幼儿探索。
四、跳一跳我们的花鼓灯1.再次欣赏舞蹈,尝试自由模仿。
“你最喜欢哪个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2.幼儿拿出扇子,探索扇子的玩法。
“试一试用手拿住扇子的哪个地方,能把扇子打开?”3.鼓励幼儿创编造型动作。
(1)“扇子举起抖一抖,除了这样做,还可以怎样抖?”(2)“我们来玩‘变魔术’的游戏,我喊‘一二三四变变变’当最后一个‘变’时,小朋友做个动作,看谁的动作和别人的不一样?”(3)“换个口令试一试。
‘哐哐、哐哐、叮哐以叮哐’”。
(4)引导幼儿探索结伴造型。
“如果两个人合作,可以怎样做?”小结:原来合作可以让舞蹈更优美。
五、欣赏多种形式的花鼓灯表演片段(花鼓灯广场舞蹈,花鼓灯在奥运会上的演出,小朋友在学习花鼓灯。
)小结:“花鼓灯又被誉为‘东方芭蕾’,受到大家的喜爱。
它的发源地之一就是我们阜阳颍上。
2006年,颍上花鼓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颍上花鼓灯获全国传统舞蹈金奖,还有专门为花鼓灯发行的邮票,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美术活动:界首彩陶。
活动目标:1.了解界首彩陶的主要特征,感受其质朴、敦厚的艺术美。
2.通过课件欣赏,了解界首彩陶的制作过程,萌发喜爱彩陶、热爱家乡的情感。
3.尝试运用黄胶泥大胆制作彩陶模型,发展想象力和动手创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界首彩陶欣赏角、界首彩陶烧制技艺视频、黄胶泥等泥工材料。
活动过程:一、初步感知界首彩陶的美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欣赏界首彩陶。
引导幼儿摸一摸、捏一捏、敲一敲。
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东西制作的?”二、理解界首彩陶的特点,进一步感受它的艺术美1.“我们继续来欣赏彩陶。
”(播放参观界首彩陶展览馆的录像)“这次欣赏的时候请你仔细看,界首彩陶的造型有什么特点?”2.“谁来介绍一下,你看到的彩陶造型有哪些?”小结:界首彩陶的造型多以圆形为主。
“圆”有“团团圆圆”之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圆形陶器装的东西多,实用性更强。
3.界首彩陶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小结:界首彩陶的花纹图案有的来自大自然,如花、鸟、鱼、虫图案;有的着重吸取了传统戏曲人物、民间传说中的艺术元素,如红底白花的“刀马人”系列。
4.重点欣赏“三彩刻花鱼盆”。
请你来看看这个小盆,它的图案是怎样的?在盆中注入清水,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鱼盆的特点。
(小结:水波荡漾,盆里的鱼像活了一样。
所以有传说“鱼盆圆又圆,出在沙河南,有人买了去,富贵万万年。
”)三、观看界首彩陶制作技艺视频提问:“你有什么发现?”“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你最喜欢哪件陶器?为什么?”四、大胆创新,尝试制作陶器,并对陶器进行装饰1.“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名彩陶设计师。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黄胶泥,还有各种界首彩陶图样,你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大胆设计你心目中的界首彩陶!设计的时候可以把你觉得最美的、最喜欢的东西加入进去。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课件滚动播放彩陶幻灯片。
2.评价作品,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健康活动:强身健体五禽操活动目标:1.尝试学习五禽操,能在五禽操的口令指示下较为准确地做动作,锻炼身体。
2.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3.喜欢家乡的民间文化,热爱家乡。
活动准备:1.邀请五禽操传人。
2.布袋纸偶:华佗。
指偶:老虎、小鹿、狗熊、猴子、鸟。
3.五禽操图谱展板各一套(虎戏、鹿戏、熊戏、猴戏、鸟戏)。
教学过程:一、欣赏五禽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1.“孩子们,今天老师邀请到一位特别的客人,请他来为小朋友们表演,我们仔细地来欣赏。
”2.“你觉得叔叔表演的是什么?”3.“你看到叔叔的表演里藏着哪几种可爱的动物?”二、讲述五禽操的由来,引发幼儿的学习愿望1.出示布袋纸偶和指偶讲述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这儿有个神医,名叫华佗,他看到有的人由于不锻炼,经常生病,就发明了一套好玩有趣的体操,教给大家练习,学了这套操的人身体逐渐变得强壮起来,很少生病。
这套操一会儿像老虎一样威猛,一会儿像小鹿一样飞奔,一会儿像猴子一样左跳右跳,一会儿又像大狗熊一样慢慢行走,还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
因为在这套操里藏着五种动物,所以这套操的名字叫做五禽操。
”2.提问:“这套操叫什么名字?练习这套操有什么用?”三、自主学习五禽操,体味五禽操的独特1.幼儿自主选择图谱展板,进行探索学习。
“孩子们,这里有五禽操的图谱,请你选你喜欢的动作学一学!”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发现自己所学动作的特点。
“你学的是什么?手是什么样子的?脚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3.幼儿分享自己所学的动作。
(1)“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学的动作?”(2)“谁能把排成一排的动作连起来试一试?”(3)引导幼儿把动作与五禽操生动形象的名字联系起来,轻松掌握动作特点。
“把动作连起来,你觉得老虎(小鹿、狗熊、猴子、小鸟)在干什么?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小结:老虎操是很凶猛的,小鹿操是快快乐乐的,大狗熊操是笨笨的,猴子操是很敏捷的,小鸟操做起来是轻轻松松的。
四、师幼集体练习五禽操,强身健体“孩子们,我们也跟着叔叔来练习五禽操,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更强壮!”附:五禽操动作名称:老虎(虎虎生威):张牙舞爪、摇头摆尾、饿虎扑食;小鹿(动作敏捷):伸腰亮角、扒草寻食、小鹿跳跃;狗熊(憨态可掬):狗熊走路、狗熊擦痒、懒熊伸腰;猴子(肢体灵敏):猴子摘桃、抓耳挠腮、猴子挠痒;小鸟(轻松自在):鸟戏水、鸟展翅、鸟飞翔。
社会活动:我爱家乡的桥活动目标:1.了解最具特色的家乡桥和它们在城市中的大概分布位置。
2.学习记录、统计,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3.激发亲近家乡、喜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1.桥的演变课件、有代表性的桥在城市中的分布位置课件。
2.统计表、家乡桥梁图片(彩虹桥、颍河大桥、国贸天桥、文峰石拱桥)。
3.画桥、做桥材料(各种积木、插塑、纸盒、可乐瓶、易拉罐)。
活动过程:一、谜语引入主题谜面:年年月月立水中,不怕雨来不怕风,只为方便大家走,坚持日夜不收工。
幼儿猜谜底。
二、讲述“桥的演变”故事(课件演示)师:很久很久以前,河上没有桥。
被风吹倒的大树正好横搭在河两岸,人们从上面走过去很方便,这就成了最早的桥,也就是独木桥。
后来人们试着用藤条、木板来做桥,于是就有了悬在河上的吊桥。
再后来,人们还试着用石头垒成桥,桥就更牢固了,这就成了石拱桥。
现在人们已经会造各式各样的桥啦。
不仅在河上面有石桥、钢索桥;还有马路中间缓解交通的立交桥、人行天桥;还有休闲娱乐的吊桥。
三、讨论家乡的桥1.师:孩子们,我们家乡阜阳也有各式各样的桥。
你最熟悉的是哪座桥?咱们幼儿园附近有什么桥?你家附近有什么桥?你知道我们阜阳还有哪些桥?2.寻找熟悉的典型的桥的位置。
先找幼儿园附近“彩虹桥”的位置,再找幼儿最熟悉的桥在城市地图中的具体位置。
3.猜测自己不熟悉的桥可能在城市的什么位置,通过课件一一验证。
4.操作:把自己熟悉的桥贴到城市地图相应的位置,记录、提升幼儿对家乡桥的整体认识。
5.分小组统计“自己最喜欢的家乡桥”,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四、谈话加深对家乡桥的印象“在桥的附近都有人们可以休闲游玩的地方。
在颍河大桥附近,就有一个大花园――三角洲公园,在别的桥附近,你知道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五、创建新桥1.“孩子们,如果咱们家乡要建一座新桥,你想建成什么样的?请把你的想法画出来或者搭建出来吧!”2.提供画纸、画笔以及各种积木、插塑、纸盒、可乐瓶、易拉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