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西方古代壁画赏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

(完整版)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

---------------------------------------------------------------最新资料推荐------------------------------------------------------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中西方美术作品对比赏析美术史的发展不是某个或几个所谓优秀民族的事,也不是能说是某几个民族优秀文化影响的现象。

在通往美术文化的进程中,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贡献。

中西绘画的审美特征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 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 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 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董源《潇湘图》:画家以江南常见的远山近水为题材,山峦在远处,平缓连绵。

山下是荡荡江水,浩渺无际。

画面上的风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是水汀沙洲、荒疏芦苇,一条小船正迎面徐徐而来,小船上,端坐一红衣主宾,前有侍者下跪,后有侍者执伞,船头船尾,两个船工合力将小舟缓缓地荡向滩头,岸上,迎候的人们纷纷上前,挥手致意,浑然一幅充满诗意的潇湘游乐图。

画面的后半部分,山峦平缓地起伏着,山林清朗得绝无尘埃,林子的深处,隐约几家茅舍,在沙汀、苇渚之间又荡着几只小舟,江边,有人正拉网捕鱼这又是一幅令人陶醉的江南渔乐图。

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山林淡远,河洲清旷,人们或访友迎宾,或荡舟渔乐,仿佛心神都和山山水水融为一体了。

1/ 5画面上的两组人物,看似互不相关,却在山水的映衬中和谐一致。

这是江南乡野间的生活场景,是画家眼里的真山水,这里没有苍山夹乱流的险峻,而是草木葳蕤的绵延。

这里没有仙风道骨今谁有的禅问,而是平平常常的大自然、真生活。

在这幅画中,董源用细细密密的点子皴,由远及近、由疏及密,由淡及浓,呈现出云霭雾气,烟水微茫的一片江南。

这是何等的诗情画意?足以让人忘却宠辱,寄情其间。

想来,董源的受宠,还是得益于画面上呈现的一派澄静气象的, 1000 多年前,偏安江南的南唐王室,只有这片青山绿水是聊以慰藉的。

外国早期绘画古

外国早期绘画古
室壁画
• 早期壁画的历史背景 • 早期壁画的艺术特点 • 两大著名的洞窟壁 画;法国拉斯科洞 窟、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
• 古埃及壁画的背景 • 古埃及绘画的特征:“生 死一体化” • 古埃及绘画的正面律

早期壁画的发展背景
•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是以打猎 为生。由于当时冰雪覆盖大 地,为避寒原始人类都居住 在洞穴中,所以在远古的洞 穴中留存下他们的绘画
法国
拉斯科洞穴壁画
57页
西班牙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57页
作 品 赏 析
古埃及壁画的背景
古埃及于公元前3100年建立第一个王朝,到公元前 332年被马其顿亚 历山大大帝灭亡为止,共2800 多年,轮换了31个王朝,后人把这段历史分为前 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王国五个时期。其中, 古王国和新王国是古代埃及历史上两个鼎盛时期, 同时也是美术史上的两个繁荣期。

早期壁画的艺术特点
• 旧石器时代的壁画是指大约在公元前四 万年到一万年,隐蔽与山洞深处暗不见 光的地方,这些壁画用色不一主要是黑 色,红色,赭色画面上有人物形象主题 是自然界的动物,如野牛,野猪,长毛 象,驯鹿等,有个体也有群体,这些壁 画不仅有明显的轮廓还有明显的颜色
人类早期绘画(一万五千年---两万年旧石器时代)
古埃及墓室绘画艺术的缘起
生死一体化: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是独特的,他们从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及河两岸植被的死而复生、生 而复死的规律中悟出了对死亡的理解:死亡不是彻 底的消失,而是生存方式的变换,是一种灵魂永生的 方式。于是与死亡相关的墓葬就成为实践这种宗 教观念的最佳载体,艺术则成了为之服务的最佳表 现手段。 所以,人人都得在或者的时候为自己的 来世作某种准备。而作为一国之君的国王们,更 是把这种活动推向极点,他们为自己的“来世” 构筑了一座座金字塔,制作了大量的雕像以及墓 室壁画。

中外古代洞穴绘画

中外古代洞穴绘画

敦煌壁画泛指存在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中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

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

著名的敦煌壁画有九色鹿救人、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等著名的壁画故事。

2.西藏纳木错扎西岛洞穴岩壁画在纳木措扎西半岛上发现的250余幅古代洞穴岩壁画,反映这一时期古代人在这一带的生活写照。

为研究西藏宗教、游牧经济文化、古代艺术风格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绘在石面上的朱砂岩画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内容有牦牛、鹿、马、豹、人、鹰、树、太阳、塔等,表现主题主要为放牧、狩猎、骑射、舞蹈等。

作画的方法多为整体涂抹和粗线勾勒,这些洞穴壁画生动活泼。

画中表现主题形象生动,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远古人生活的场面。

从画中我们能够看出当时的人们在这里已不再是简单消极地依附和适应自然,而是对自然抱有某种希图和祈求,并加以宗拜。

罗马方尖碑和凯旋门古罗马时代共有21座凯旋门,但是现在罗马城中仅存3座,:提图斯凯旋门、塞维鲁凯旋门和君士坦丁凯旋门。

方尖碑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用整块花岗岩制成。

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

意大利罗马是古建筑之都,一共有13座。

这些方尖碑多半是在公元1世纪由罗马皇帝从埃及弄到罗马来的。

在古埃及,方尖碑本来具有深刻的宗教意义,同时也显示着法老的威严,而在罗马,方尖碑则成了权利与胜利的象征,多半用来修饰竞技场、神庙和坟墓,完全忽视了刻满古埃及方尖碑碑身的铭文。

艺术欣赏:西方古典绘画的经典作品赏析

艺术欣赏:西方古典绘画的经典作品赏析

艺术欣赏:西方古典绘画的经典作品赏析概述西方古典绘画是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艺术家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世界的独特观察。

本文将通过赏析一些经典的西方古典绘画作品,探讨其艺术风格、主题表达以及对后世艺术产生的影响。

1.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背景介绍《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大师达·芬奇创作的一幅油画,被公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该作品于16世纪开始引起广泛关注,并至今仍然是全球艺术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艺术风格与特点达·芬奇在《蒙娜丽莎》中运用了革命性的手法,如采用透视、柔和色调等。

这幅肖像画展现了人物面部微笑、眼神坚定而深邃,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达·芬奇通过极富神秘感的形象塑造以及精湛的细节处理,赋予了这幅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主题与意义《蒙娜丽莎》代表了达·芬奇追求真实和完美的价值观。

画中蒙娜丽莎散发出的微笑暗示着内心深处隐藏着某种秘密,仿佛在向观者传递信息。

此作品引发了广泛的猜测和解读,成为了西方绘画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作品之一。

《蒙娜丽莎》对后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开创了新颖而现实主义的肖像画风格,在技法、构图和表现手法上为后来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启示。

其经典性使得该作品成为西方文化中最有名、最受欢迎的艺术之一。

2. 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背景介绍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雕塑家和画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天赋而闻名于世。

《创造亚当》是他在西斯廷教堂进行壁画装饰时的其中一幅杰作。

艺术风格与特点通过神圣而庄严的形象塑造、着重对肌肉结构的描绘以及细腻精湛的绘画技巧,《创造亚当》展现了米开朗基罗对人体美的完美体验。

他巧妙地运用悬浮感和动态再现,使得图像生动直观地表达了上帝创造亚当之景。

主题与意义《创造亚当》反映了信仰与宗教思想对于艺术家创作的深远影响。

这幅作品寓意着上帝给予人类生命和智慧,并传递出对人类尊严、价值以及与上帝之间深厚关系的思考。

中国古代壁画欣赏

中国古代壁画欣赏
人.汉代很多贵族豪强地主的坟墓都极具规模,流行 在墓壁上绘制壁画.
▪ 迄今发现的汉代墓室壁画省区有河南、广东、山东、 山西、河北、辽宁、甘肃、江苏、陕西、内蒙古等 地.
▪ 东汉墓室壁画,遗迹颇多,山西平陆、山东梁山、河 北望都、河北安平、河南密县、辽宁辽阳和金县、 甘肃酒泉、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及和林格尔等地都 发现有墓室壁画.
密县打虎亭汉代壁画 宴乐图
▪ 分层绘制了主人接受礼 品、宾主宴饮和乐舞的 场面
重润墓壁画
▪ 重润为唐中宗长子,高宗与武则天的孙子,因 对武则天作为有看法,于武周大足元年701被 处死.中宗即位,追封为懿德太子.墓成于神 龙复年706,墓内遗存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 的壁画40多组.有界画山水、花鸟、驯兽禽 以及大量表现太子、宫女、内侍等生活的作 品.
唐 重 润 墓 壁 画 执 扇 宫 女 图
重润墓壁画
男侍从图
▪ 此图画七位身材高 大的内侍,他们双 手持笏,举在胸前, 每人身穿圆领口长 袍,腰间扎黑色皮 腰带,脚穿黑色靴, 分两排站立,神态 各具特征.人物造 型准确,线条富有 轻重缓急的变化. 设色富有节奏感, 对比鲜明,突出了 人物特征及装饰效 果.
▪ 中国古代壁画以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墓室 壁画的成就最高.此外汉画像石和画像砖也是 非常有特色的壁画艺术.
一、墓室壁画
▪ 壁画附着于建筑,古代建筑不可能保留至今,所 以我们能够看到的早期壁画,都是墓室壁画.
▪ 中国古代墓室壁画以汉代和唐代的墓室壁画 最为突出.
汉代墓室壁画
▪ 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始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 ▪ 汉统治阶级提倡孝道,盛行厚葬,厚资多藏,器用如生
▪ 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殿的四周和神龛内外都绘 满了壁画,全部面积有403.34平方米,好像一条巨大 的浮雕带,环绕着整个大殿.根据题记,壁画绘制于 元泰定二年1325,虽然经过漫长岁月的侵蚀,壁画依 然保持着清晰的面貌.

壁上丹青 一眼千年--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壁画赏析

壁上丹青 一眼千年--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壁画赏析

敦煌市位于今甘肃省西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河西走廊一带设置了四个郡,分别是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而敦煌郡位于最西端。

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这里成了中西方交流的重镇。

因此,诞生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自印度传入犍陀罗地区,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边缘传入中国之后,作为西汉帝国西部门户的敦煌成为佛教传播的必经之地,造就了敦煌石窟与佛教艺术的兴盛。

敦煌石窟包括今天的莫高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榆林窟、五个庙窟,因古代它们位于敦煌郡之内得名,其中以莫高窟内容最为丰富。

它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宕泉河畔,据唐代文献和莫高窟唐代碑文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位叫乐僔的高僧在这里开凿了第一个石窟,此后对它的开凿绵延了一千多年未曾间断。

莫高窟有洞窟735个,泥质彩绘塑像2400余尊,壁画4.5万平方米,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图1)。

莫高窟的第285窟开凿于西魏时期,后经历代重修。

在洞窟北壁有两处榜题发愿文,其中显示的题记年代分别是“大代大魏大统四年”和“大代大魏大统五年”,也就是公元538年和公元539年,为研究洞窟开凿的时间提供了宝贵信息,这也是目前莫高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题记。

根据题记时间来看,这时东阳王元荣是河西走廊一带的管理者。

元荣是河南洛阳人,北魏时期的宗室大臣,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玄孙,城门校尉元腾的儿子。

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任职瓜州刺史(今敦煌)期间,对莫高窟的营建活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莫高窟第285号洞窟应该是元荣开凿的功德窟(图2、图3)。

1924年,有一位不速之客来到了莫高窟,壁上丹青 一眼千年——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壁画赏析洛阳博物馆宣教部 郑雅妹图1 莫高窟他就是兰登·华尔纳。

当时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物已经散落各地,于是华尔纳将目光瞄准了莫高窟的壁画,他决定用壁画剥离和文物搬迁的方法进行文物盗掘。

为达到目的,华尔纳将涂有黏合剂的胶片敷在壁画表层,以低劣而原始的方式剥离了莫高窟多个洞窟中的壁画。

艺术欣赏:欧洲古典绘画的代表作品赏析

艺术欣赏:欧洲古典绘画的代表作品赏析

艺术欣赏:欧洲古典绘画的代表作品赏析引言欧洲古典绘画是西方艺术史上一段辉煌的篇章,涵盖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时期。

它以其精湛的技艺、丰富的主题和深远的影响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几幅欧洲古典绘画中最著名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赏析。

1. 达芬奇《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杰作之一,也是全球最为知名和神秘的绘画之一。

这幅肖像画以柔和、微笑而神秘的女子形象闻名于世。

1.1 艺术风格与技巧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锐角透视和气氛透视等技巧,在画面中创造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

他对色彩渗透和柔和过渡非常擅长,使得肖像人物的表情更加生动。

1.2 主题与象征意义《蒙娜丽莎》的主题并不明确,这增添了作品的神秘性。

女子微笑的表情引发了无数观者的猜测和想象。

她被认为是自然之美和内心深处的智慧与谦逊的象征。

2. 米开朗基罗《创世纪》《创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绘制的壁画之一,以其规模宏大和技巧精湛而闻名于世。

2.1 艺术风格与技巧米开朗基罗运用了雕塑般的线条和立体感来描绘人物形象,并通过阴影和光影效果来营造出壮观而庄重的氛围。

2.2 主题与象征意义《创世纪》描绘了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的场景,以及神圣真理与人类理性之间的关系。

这幅壁画表达了对人类起源和宇宙间关系的探索,以及人类与神之间的联系。

3. 雅克-路易·大卫《凯旋协约》《凯旋协约》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拿破仑领导法军赢得1801年安条克战争后签订和平条约的场景。

3.1 艺术风格与技巧大卫运用鲜明而富有力量感的线条,强调人物形象的力量和动态。

他善于运用冷色调和锐利对比来营造出庄重而庄严的氛围。

3.2 主题与象征意义《凯旋协约》以其为法国屈服并拥抱和平带来的希望与解放精神而闻名。

它不仅象征着政治胜利,也传达了持久和平的理想。

结论以上所述只是欧洲古典绘画中众多杰作中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涵盖其众多特点和魅力。

西方净土变

西方净土变

西方净土变敦煌西方净土变壁画百科名片西方净土变是唐代的敦煌壁画中的一壁。

这一场面恢宏,色彩绚烂的佛国景象,是宗教美术依据《无量寿经》内容,为信众们构想出来的《西方净土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西方极乐世界。

目录简介壁画内容壁画的艺术特点石窟建筑的中国特色从印度飞天到中国飞仙简介壁画内容壁画的艺术特点石窟建筑的中国特色从印度飞天到中国飞仙展开编辑本段简介敦煌西方净土变壁画古代画家构思幻想的世界,其想象力超越不出现实生活,完全是按照现实生活的样子虚构出来。

从隋代开始经变题材增多,到唐代成为壁画的主体。

典型的经变画是以宣扬极乐世界为内容的“净土变”。

全部敦煌壁画中有西方净土变125壁,东方药师变64壁,弥勒净土变64壁。

都规模巨大,画风热烈、庄严、富丽、璀璨,一扫北朝壁画的恐怖阴森。

画面构图大体相似,主尊端坐在中间的莲花宝座上,左右有两大菩萨,四周围绕罗汉、金刚等各式侍从,上有飞天翔舞,前面还有一部伎乐,重重的殿堂楼阁满布画面。

如172窟和217窟的盛唐壁画《西方净土变》、148窟的中唐壁画《西方净土变》,均画幅巨大,画艺精湛。

编辑本段壁画内容全图以阿弥陀佛为中心。

周围排列着菩萨,观音,他们为众多的佛,菩萨所簇拥,正进行佛事活动口壁画上方有分别从仰视,俯视角度画出的楼台。

亭榭,宝池莲花和欢乐的歌舞伎乐,以及优美的飞天飘舞散花等万千景象,烘托出一派祥和宝贵的氛围。

如此众多的建筑和人物活动,在画面上分布得主次分明,有条不紊,色彩缤纷而又统一和谐,充分显示出唐代画家处理宏大场面的构图和表现技巧。

编辑本段壁画的艺术特点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举世罕见的。

由于它产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中段的关键地区敦煌,因而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性质。

这个地区曾经居住过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在境内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为中西使者、商贾、僧侣东来西去必经之地,因而敦煌自古便是“华戎所交”的都会,也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石窟艺术传自印度,途经中亚、西域,从内容到形式,必然具有多种因素和风格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古代壁画赏析
1、古埃及壁画的绘画法则,及其主要的壁画技法
绘画法则:正面律、大小人物关系等
正面律:指表现人物时,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运用以上的表现手法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处理,是为了使人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和完整,这也是埃及绘画追求完整性的体现。

壁画技法:干壁画、浅浮雕(凹雕、凸雕)的内容
干壁画:是壁画的一种类型,主要指在已经干透的壁面上用混合颜料绘制而成的壁画。

一般是先要把墙面磨得很平,然后刷上一层石灰浆,干燥后再在上面作画。

因为壁面是干的,一般画面不变形,相对比较简单。

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

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

凹雕:是把人物或图案刻于石头或硬物上,凹雕的图案部分是被挖空的。

当把凹雕用力压向相对柔软的材料上,就会出现图案的浮雕。

2、古希腊罗马时期壁画的主要内容题材,及其艺术上的重要成就
主要题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话和诸神、战争
重要成就:深入研究人体的比例和结构,光影与空间的关系,科学理性地模仿客观世界,从此再现真实(写实)成为西方造型艺术体系至高无上的创作目的。

3、敦煌壁画各时期的艺术风格特点,以及中西方艺术融合在敦煌壁画中的表现
艺术风格特点:
①早期壁画(南北朝时期)色调热烈浓重,线条淳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
特色。

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

②中期壁画(隋唐时期)唐代是敦煌壁画的全盛期,壁画内容丰富,结构谨严,色彩华丽,
造型优美。

在形象塑造上,更加具体而接近与现实中的各阶层人物,因而也就更加世俗化,给人以亲切生动的感受。

③后期壁画(宋元时期)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是公式化。

供养人
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

在敦煌壁画中的表现:
①借鉴外来人体解剖
②吸收了西域晕染法
4、欧洲中世纪壁画的题材和艺术特点,及其主要的绘画技法
题材和艺术特点:圣经故事和与基督教相关的内容是壁画的唯一题材。

强调严格的秩序,以及画像几何关系的完美与和谐。

在绘画形式上,风格
化的线条描绘成为造型的主要手段,空间观念更加抽象,色彩更加单纯,人物形象失去了肉体的存在,成为精神的象征。

绘画技法:镶嵌画、彩色玻璃画、湿壁画
镶嵌画:即拜占庭镶嵌画。

用有色石子、陶片、珐琅或有色玻璃小方块等,嵌成的图画。

主要用以装饰建筑物天花板、墙壁和地面。

开始于古代东方,后希腊、罗马亦加以普遍应用。

现存作品以拜占庭艺术中的镶嵌画为最丰富。

近代建筑亦常用此形式来作壁面装饰。

湿壁画:在保持潮湿的新鲜石灰泥墙面上用水调合矿物质色粉绘制而成的壁画
5、概述欧洲文艺复兴前期壁画,及其主要成就
概述:欧洲文艺复兴最早开始与意大利的弗洛伦萨,主要的画家和壁画作品有马萨乔的《失乐园》《纳税银》,弗朗西斯卡的《基督受洗》《鞭笞基督》,安吉利科的《受胎告知》等
重要成就:艺术家在透视学、光影与空间的认识与表现上,在人体解剖学和构图的运用等许多方面,理性地、独立自主地勇敢探索。

开始在二维的平面上创造出真实的空间感,把艺术引入发现和表现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广阔领域,引导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壁画作品及其作者
《维纳斯的诞生》《春的寓意》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当时是为佛罗伦萨统治者梅第奇的一个远房兄弟绘制的。

此画表现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风神、花神迎送于左右的情景。

构图比较单纯,全画以落体的维纳斯女神为中心。

画面上人物的体态和衣纹表现十分出色,人物与自然背景也达到巧妙的统一和谐,维纳斯是那样无动于衷地以羞怯和幽怨的感情在对待一切,她对于生活的未来不是充满乐观的信心,而是感到惆怅和迷惑,这也是波提切利矛盾的世界观的反应。

此画中的维纳斯形象,虽然仿效希腊古典雕像,但风格全属创新,强调了秀美与清纯,同时也具有含蓄之美。

《春的寓意》是按照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来创作的:中间也是一位维纳斯,但形象并未比《维纳斯的诞生》上的维纳斯有更多的欢乐情绪。

相反,倒是左边美慧三女神(阿格莱西、塞莱亚、攸美罗西尼)描绘得富有生气:森林边,这三位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翩翩起舞。

右边的一个象征华美,中间一个象征贞淑,左边一个象征欢悦。

她们将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

波提切利用中世纪的装饰风格来展现这三位女性形象,线条富有节奏感,人物的形体美借助于线条来体现,十分流畅。

在画的右边,分别是花神、春神与风神(自左至右)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丽亚修道院食堂而作的壁画,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的故事。

在这幅作品中,达·芬奇精彩地刻画了当耶稣在晚餐上说出“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后,他的12个门徒瞬间的表情。

透过每个人不同的神态表情,我们可以洞察到他们每人的性格和复杂心态。

画面布局突出耶稣,门徒左右呼应。

坐在中央的耶稣庄严肃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户衬托出他的光明磊落。

叛徒犹大处于画面最阴暗处,神色惊慌,喻示他心地龌龊丑恶,与耶稣形成鲜明对照。

《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米开朗基罗
《雅典学院》拉斐尔
3D立体影片格式介绍
1. 双色3D,包括红蓝、红绿等。

2. 偏振3D,包括左右格式影片,上下格式。

3. 分时3D,也叫电子快门式3D。

这三种要带不同的眼镜观看,后两种还需要播放设备的支持。

3D立体影片格式主要分为两种,我们经常俗称为真3D和伪3D
以下分别解释一下,也是分为A、B两种,A为立体电影,B为互补色影片。

大家可以套用上述俗称,不过不建议这样做。

A:立体电影。

不管是左右分离、左右合成、上下合成、交错格式,都可以用Stereoscop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