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试卷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B. 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作用C. 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D. 城市环境的生态影响2. 城市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克里斯塔勒B. 韦伯C. 洛施D. 哈格斯特朗3.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现?A. 人口向城市集中B. 城市面积的扩大C. 农业用地的增加D. 城市经济活动的多样化4. 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经济原则B. 社会原则C. 环境原则D. 政治原则5. 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A. 道路设计不合理B. 车辆数量过多C. 公共交通不发达D. 所有以上因素6. 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A. 工业排放B. 人口密度高C. 建筑物密集D. 绿化覆盖率低7.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是:A. 出生率上升B. 死亡率下降C.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D. 城市内部人口自然增长8.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通常遵循哪种模式?A. 同心圆模式B. 扇形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线性模式9. 城市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 土地利用变化B. 水资源污染C. 空气质量改善D. 生物多样性减少10.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平D. 文化传承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描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原则,并解释其重要性。
3. 阐述城市交通规划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通过规划来缓解交通拥堵。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 以一个具体城市为例,分析其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并探讨这种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地理试卷

城市地理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项2分,总10分)
1.不属于郊区城市化的表现的是()
A、农产品的商品化
B、农业劳动力的商品化
C、农
业生产资料的商品化D、土地商品化
2. 不属于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的是()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重新区位
扩散
3.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模型中K=3体系依据()原则
A、行政原则
B、市场原则
C、交通原则
D、最优原则
4.下列不属于城市土地特征的是()
A、自然特征
B、经济特征
C、法律特征
D、社会特征
5.城市内部的商业布局不包括()
A、多层次商业中心
B、带状商业网点
C、市场化商业区
D、专门化商业区
二.名词解释(每问5分,总20分)
1.都市区
2.城市化
3.郊区化
4.城镇体系
三.填空题(每空2分,总20分)
1.城市是具有一定,并以为主的,
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主要研究、评价城市的、
、与对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3.当代世界城市化具有、、
三个特点。
四.简答题(每问6分,总30分)
1.简述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2.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3.简述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点?
4.简述霍尔将城市演变过程归纳的各个时期与阶段内容、特
点?
5.简述城市间相互作用的分类及其生产的条件?
五.论述题(20分)
结合现实中的实例试评述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城市地理学》课程试卷(五)(城规评估)

《城市地理学》课程试卷〔五〕〔城规评估〕《城市地理学》课程试卷〔五〕本试卷用于邵阳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时量:12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1、答卷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2、答卷必须写明题目序号,并按题号顺序答题。
3、请保持行距,保持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6分) 1、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力是。
2、最常用的城市化测度指标是。
3、城镇体系的共同特征是:、、。
4、当前,郊区城市化具有三个特点,即、和。
5、最著名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理论有三种,即:伯吉斯的、霍伊特的、哈里斯和厄尔曼的。
6、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效劳对象来分,可分成两局部:其中为本城市的需要效劳的经济活动称为城市的局部;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效劳的经济活动称为城市的局部。
7、从城市产生和开展的观点出发,大致可将城市分成三大类型,即、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城市职能2、首位城市3、逆城市化4、大都市区5、“乘数效应〞6、城市体系三、简答题〔共35分〕1、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分〕2、简述外围市区的城市化进程。
〔4分〕3、简述大都市带的形成条件或特征。
〔5分〕4、简述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5分〕5、简述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的功能、特点和形成动因。
〔5分〕6、试绘图说明城市化开展进程的S型曲线。
〔6分〕 7、简述中心商务区〔CBD〕的概念、特征及开展的新趋势。
〔6分〕四、论述题〔共25分〕1、当代中国城市化具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未来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取向是什么?为什么?〔15分〕2、中国城市地域和城市统计口径存在的问题和改良方向?〔10分〕《城市地理学》课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6分) 1、三次社会大分工。
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整体性、等级性或层次性、动态性。
4、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城市网络化5、同心圆结构、扇形结构、多核结构。
城市地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地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是()。
A.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B.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C.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D. 国际移民答案:B2. 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是()。
A. 土地利用单一化B. 土地利用多样化C. 土地利用分散化D. 土地利用集中化答案:B3. 城市中心商务区(CBD)的主要功能是()。
A. 工业生产B. 商业和服务业C. 住宅区D. 教育和科研答案:B4. 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规模过大B. 交通设施不足C. 人口密度过高D. 城市规划不合理答案:D5. 城市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 提高环境质量B. 改善生态环境C. 增加环境污染D. 减少自然资源消耗答案:C6.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变化趋势是()。
A. 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B. 多中心向单中心转变C. 集中向分散转变D. 分散向集中转变答案:A7.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A. 经济发展导致城市化B. 城市化导致经济发展C.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相互独立D.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答案:D8. 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A. 农村人口减少B. 农村经济发展C. 农村环境改善D. 农村文化繁荣答案:A9. 城市化对城市社会结构的主要影响是()。
A. 社会阶层分化加剧B. 社会阶层融合C. 社会阶层消失D. 社会阶层固化答案:A10. 城市化对城市文化的主要影响是()。
A. 文化多样性减少B. 文化同质化C. 文化多样性增加D. 文化单一化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包括()。
A. 城市人口增加B. 城市面积扩大C. 城市经济比重提高D. 城市文化繁荣答案:ABCD12. 城市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包括()。
A. 促进经济发展B. 增加就业机会C. 提高居民收入D. 加剧经济不平等答案:ABCD13. 城市化对城市社会的影响包括()。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1、城市地理学1)对象和任务研究再不同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和组合,分布的科学。
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性。
2)发展城市地理学的完全独立和大规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3)研究内容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问题等。
2、城市概念: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的居民集居地.性质:密集性,经济性,社会性(密集性、高效性、多元性、动态性、系统性)3、空间分析学派1)背景50.60年代,西方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黄金时代,迫切的需要一套理论支持空间资源的管理政策。
2)内容地理学在方法上和哲学上发生的革命性改变:①由求异改为求同,求规律性;②由文字描述改为数据处理,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③明确要求研究结果有预测能力,帮助决策。
为此,借用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学— 1 —的理论方法建立空间模式。
3)评价把人类行为过分简单话,忽略其复杂多样的本质;④空间模式不能完全真正反应地理现象的本质。
4、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涵义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居民点和乡村人口相应减少,城市形成和分布,由相对独立的状况改为相互联系的状况;人们生活方式逐步城市化。
3)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
中国城市化率为52.57%5,卫星城1)概念指在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或与市中心相距不到100km的范围内,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市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口规模在数万人以上的城镇。
2)功能吸收母城的部分人口,接纳母城的扩散企业,分担母城的某些功能。
3)发展本世纪初,西方许多国家为控制大城市膨胀采取了发展卫星城这种分散对策,从本世纪初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兴建了三代卫星城。
— 2 —6、郊区化1)概念50年代以来在特大城市郊区出现的地域变化的新形式,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变成一个多项市区功能的地域综合体。
城市地理学试题

城市地理学试题一、1、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的其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的空间组织,即空间组织和的空间组织。
3、我国城市规划法所称的城市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和。
4、美国国情普查局规定,全国的城镇人口由居住在的人口和城市化地区以外的人以上“地方”的全部人口组成。
5、城市化地区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人口和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国的的概念。
6、大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概念。
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作为基本单元。
7、以美国为例,从城市的景观地域出发,美国全国可以分成和;从城市的职能地域出发,全美国分为和。
8、城市的经济活动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和;以基本活动部分占优势的经济部门叫;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优势的经济部门叫;9、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有、和过渡类型。
10、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具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可分为离散阶段、、和。
11、我国的城镇人口统计标准规定:城镇人口由市人口和镇人口两部分组成;市人口是指设区的市所辖的和不设区的市所辖的;镇人口是指不设区的市所辖的和县辖镇的人口。
二、1、城市首位律 2、位序-规模法则 3、生长极理论4、城市金字塔5、核心---边缘模式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内涵3、影响城市经济活动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4、从城市地理学的角度,对比分析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区别和联系5、城市规模分布类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关系6、我国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四、一、我国城镇地域概念和城镇统计口径混乱,城镇的行政辖区和城镇实体范围严重脱节,该问题的根源是简单的用城镇的行政界线代替城乡的实体界限,这影响到我国的城市研究和决策。
在不更动现有行政地域划分体系的前提下,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一困境?二、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省际差异对比分析的指标主要有哪些?依据这些指标可将我国的省区城市规模分布划分为哪几种类型?这些类型的特点各是什么?三、已故地理学者孙盘寿先生的“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类型”是我国区域性城镇职能分类研究中最早且比较深入系统的一个例子。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

1..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2.城市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
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的城市重建(urban 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等。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的问题。
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
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复和振兴市中心。
3.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4.智能图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包括:结点、路径、边界、区域、标志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1、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
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正常城市、最小需要量法2.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城市化一词有四个含义: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题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城市自然地理环境B. 城市人文地理环境C. 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D. 城市经济发展模式2.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
A. 自然增长率B. 机械增长率C. 政策导向D. 科技进步3.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通常被划分为住宅区的是()。
A. 工业用地B. 商业用地C. 居住用地D. 公共设施用地4. 城市规模的划分通常基于()。
A. 人口规模B. 经济总量C. 地理面积D. 行政级别5. 城市交通规划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交通效率B. 减少环境污染C. 缓解交通拥堵D. 促进经济发展6. 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空气净化作用的主要是()。
A. 建筑物B. 道路C. 绿地系统D. 水体7.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病主要表现为()。
A. 人口过剩B. 资源短缺C. 环境污染D. 所有以上选项8. 城市规划中,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A. 拆除重建B. 修缮保护C. 限制开发D. 市场化运作9. 城市群是指()。
A. 相互独立的城市集合B. 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集合C. 地理位置相邻的城市集合D. 行政管理统一的城市集合10.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 经济发展B. 社会进步C. 环境保护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它关注城市的空间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__________的关系。
2. 城市化的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__________。
3. 在城市土地利用中,__________是城市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通常包括商业、服务业等设施。
4. 城市规模的扩大往往伴随着城市功能的__________和城市空间的__________。
5. 城市交通规划应遵循__________原则,以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期末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①中心地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卡斯特尔斯B廖什C克里斯泰勒D戈特曼
②城市近域推进演化模型中第四时期首位城市体系的表现是()
A绝对集中B相对集中C相对分散D绝对分散
③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之一有()
A区域差异变大B大都市化趋势明显C经济发展不平衡
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④霍伊特提出的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是()A普查法B残差法C区位商法D正常城市法
⑤城市基本活动引起的一种放大机制称作()
A加数效应B除数效应C乘数效应D减数效应
⑥以下不是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特色的是()
A理论基础B资料矩阵C方法论D多变量分析法
⑦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模型中K=4体系依据()原则
A行政原则B市场原则C交通原则D最优原则
⑧以下不属于城市空间分布类型阶段的是()
A离散阶段B极化阶段C扩散阶段D聚合阶段
⑨下列不属于城市土地特征的是()
A自然特征B经济特征C法律特征D社会特征
⑩城市内部的商业布局不包括()
A多层次商业中心B带状商业网点C市场化商业区D专门化商业区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
⑴廖什的需求圆锥理论提出()越远,()越高,货物的实际价格(),结果对该货物的需求也就();⑵城市空间分布发展与演变的阶段性是()、()、()、();
⑶学术界一般把城市规模分布分为( )、()、();
⑷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⑸空间扩散的三种基本类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
⒈大都市带
⒉城市群
⒊城市职能
⒋首位城市
⒌城镇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
㈠、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㈡、空间相互作用的分类;
五、论述题(14分)
阐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