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甲酯的制备 (1)
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演练(一)化学试题含答案

长沙市2024届高考适应性演练(一)化学试卷(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S 32Cl 35.5Ti 48Co 59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火宫殿臭豆腐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其中豆腐的制作流程大致为磨豆滤渣、煮浆、点卤。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磨豆”过程中大豆被磨碎时发生了化学反应B .“滤渣”步骤中使用到的多层纱布与滤纸的作用相同C .“煮浆”过程可以起到灭菌和使蛋白质变性的作用D .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定“点卤”前的浆液是否为胶体2.金粉溶于过氧化氢-浓盐酸可以安全环保的制备氯金酸([]4H AuCl ),其化学方程式为2Au 8HCl 5++[]22422H O AuCl 8H O O ++↑。
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消耗1mol Au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4A NB .消耗2mol HCl 生成的2O 分子数为0.5AN C .消耗85g 22H O ,产物中形成的配位键数目为2A N D .2mol 液态水中含有的氢键数目为4A N 3.下列叙述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向饱和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2CO ,析出白色晶体:23OH CO HCO --+B .白色沉淀CuCl 溶于432NH Cl NH H O -⋅溶液得到深蓝色溶液:()24233244Cu 4NH O 12NH 4Cu NH 2H O+++⎡⎤++++⎣⎦C .向3NaHSO 溶液中滴入酸化的()32Ba NO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32232HSO BaH O SO BaSO -+++↑+D .向4KMnO 溶液中滴入22H O 溶液产生黑色沉淀和气泡:4222222MnO 3H O 2MnO 3O 2OH 2H O--+↓+↑++4.有机物①、②、③结构如图。
苯甲酸苯甲酯结构简式

苯甲酸苯甲酯结构简式一、什么是苯甲酸苯甲酯苯甲酸苯甲酯,化学式为C14H12O2,又称为苯甲酸二苯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酯类。
其结构简式为:PhCOOC6H5,其中Ph表示苯基(C6H5)。
二、苯甲酸苯甲酯的合成方法苯甲酸苯甲酯的合成方法有多种途径,其中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酯化反应。
具体步骤如下:1.将苯甲酸(C6H5COOH)与苯甲醇(C6H5CH2OH)按摩尔比1:1加入反应瓶中。
2.加入适量的酸催化剂,如硫酸(H2SO4),以促进酯化反应的进行。
3.加热反应瓶,通常在回流器中加热,使反应混合物保持沸腾状态。
4.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停止加热,冷却后可以得到苯甲酸苯甲酯。
三、苯甲酸苯甲酯的性质1. 物理性质•外观:苯甲酸苯甲酯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味。
•熔点:约-19°C。
•沸点:约273°C。
•密度:约1.08 g/cm³。
2. 化学性质•稳定性:苯甲酸苯甲酯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但在高温或受光照射下会发生分解反应。
•溶解性:苯甲酸苯甲酯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醚和醇,不溶于水。
四、苯甲酸苯甲酯的应用苯甲酸苯甲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1. 工业应用苯甲酸苯甲酯常被用作溶剂和增塑剂,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胶粘剂等工业领域。
它可以提高材料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改善其加工性能。
2. 医药应用苯甲酸苯甲酯在医药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它可以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帮助药物稳定并延长药效。
此外,苯甲酸苯甲酯还可用于制备某些药物的中间体。
3. 其他应用苯甲酸苯甲酯还可用于制备香料、染料等化学品,以及光敏材料和涂层等领域。
五、苯甲酸苯甲酯与环境的影响苯甲酸苯甲酯作为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
对于环境而言,苯甲酸苯甲酯的排放可能对水体和土壤产生一定的污染。
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苯甲酸苯甲酯的排放,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安全注意事项在使用苯甲酸苯甲酯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使用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
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中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中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B.C.D.2、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苯酚,则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弱C.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丙烷完全燃烧,丙烷生成的CO2多D.2,2—二甲基丙烷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均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HCOOH+H2O HCOO-+H3O+ H2O +H2O H3O++OH-B.CO2+H2O HCO3-+H+ AlO2-+HCO3-+H2O=Al (OH)3↓+CO32-C.CO32-+H2O HCO3-+OH-AlO2-+2H2O Al (OH)3+OH-D.HS-+H2O S2-+H3O+ Fe3++3H2O Fe(OH)3+ 3H+4、砹(At)原子序数85,与F、Cl、Br、I同族,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砹是有色固体B.非金属性:At>IC.HAt非常不稳定D.I2可以从At的可溶性的盐溶液置换出来5、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总反应为:3Fe2++2S2O32-+O2+XOH- =Fe3O4+S4O6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元素被氧化,铁元素被还原B.Fe2+、S2O32- 都是还原剂C.X=2D.每生成1mol Fe3O4,则转移电子数2mol6、已知聚乳酸可在乳酸菌作用下分解,下列有关聚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乳酸是一种纯净物B.聚乳酸的单体是HO—CH2—CH2—COOHC.聚乳酸是由单体之间通过加聚而合成的D.聚乳酸是一种高分子材料7、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3的烷基取代烷烃(C4H10)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所得的有机物(不考虑立体异构)有A.8种B.7种C.5种D.4种8、下列物质的沸点比较正确的共有①H2O>H2S;②H2O>HF;③H2S>H2Se;④CO>N2;⑤CH4>C2H6;⑥正戊烷>新戊烷;⑦邻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A.4项B.3项C.5项D.6项9、已知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铝及其化合物相似。
苯甲酸甲酯的制备总结

苯甲酸甲酯的制备总结1. 引言苯甲酸甲酯(Methyl benzoate)是一种常用的香料和溶剂,在化学实验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总结苯甲酸甲酯的制备方法及其工艺过程,以帮助读者了解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重要参数。
2. 实验原理苯甲酸甲酯的制备一般采用苯甲酸和甲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得到。
酯化反应是一种酸催化的酯化反应,原料苯甲酸和甲醇在酸催化剂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甲酯和水。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硫酸、磷酸等。
酯化反应通常进行在恒温搅拌条件下。
3. 实验步骤3.1 原料准备准备苯甲酸和甲醇作为反应原料。
苯甲酸可通过苯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存在下的加热反应得到。
甲醇可通过甲烷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得到。
3.2 催化剂添加将苯甲酸和甲醇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反应釜中,同时加入适量的酸催化剂。
常用的酸催化剂有硫酸和磷酸等。
3.3 恒温搅拌在恒温搅拌条件下进行反应。
反应温度一般选择在60-80摄氏度之间。
3.4 水解与分离待反应完成后,可进行水解与分离过程。
将反应产生的苯甲酸甲酯与水混合,在碱溶液的作用下进行酯水解反应。
酯水解反应产生苯甲酸和甲醇。
将分离出的苯甲酸通过萃取和蒸馏过程得到纯净的苯甲酸甲酯。
3.5 产品收集与储存将制备好的苯甲酸甲酯收集,通过过滤或蒸馏等方法进一步纯化。
将纯净的苯甲酸甲酯储存在无潮湿、避光的容器中,以防止其分解或受到其他污染。
4. 实验参数和条件•原料比例(苯甲酸和甲醇的摩尔比)•催化剂类型和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搅拌速度和方式•萃取和蒸馏过程的操作条件5.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和吸入有毒或刺激性物质。
•反应釜和容器要保持干净,并确保密封良好,以避免杂质的进入。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光和防潮,以保证实验产物的纯度和质量。
•操作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规定和操作规程。
6. 结论苯甲酸甲酯的制备是一种酸催化的酯化反应,通过苯甲酸和甲醇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
苯甲酸甲酯 σ键

苯甲酸甲酯σ键苯甲酸甲酯(Methyl benzoat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8H8O2。
在该化合物中,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甲基基团取代,形成了苯甲酸甲酯的结构。
苯甲酸甲酯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芳香的气味。
它广泛应用于香料和香精工业中,常用于制备草莓、苹果、樱桃等水果香味。
此外,苯甲酸甲酯还可用作溶剂和杀虫剂的原料。
苯甲酸甲酯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苯甲酸和甲醇进行酯化反应得到。
酯化反应是一种酸催化的醇和酸的酯化反应,反应条件一般是在适当的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反应混合物,使反应进行。
在实验室中,可以用硫酸、硫酸铜等作为催化剂,将苯甲酸和甲醇加热反应,生成苯甲酸甲酯。
反应过程中,由于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所以需要进行水脱除,以推动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苯甲酸甲酯的分子中存在着σ键,σ键是一种共价键,由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云重叠形成。
在苯甲酸甲酯分子中,苯环中的碳原子与甲基基团的碳原子之间形成了σ键。
σ键是一种较强的化学键,具有较高的键能和较小的键长。
苯甲酸甲酯的分子中还存在着其他键,如C-H键和C-O键。
C-H键是一种共价键,由碳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电子云重叠形成。
C-O 键是一种极性共价键,由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电子云重叠形成。
在苯甲酸甲酯分子中,苯环上的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了C-H键,苯环上的碳原子与甲基基团的氧原子之间形成了C-O键。
苯甲酸甲酯还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性。
例如,它可以通过加热和碱催化进行水解反应,生成苯甲酸和甲醇。
此外,苯甲酸甲酯还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酯交换反应等。
苯甲酸甲酯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香料和香精工业中。
它可以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分子中存在着σ键、C-H 键和C-O键,并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性。
苯甲酸甲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香料行业和有机化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苯硫酸甲酯的制备

苯硫酸甲酯的制备
苯硫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染料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合成。
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制备:
1. 酯化反应法
该方法是最常见的制备苯硫酸甲酯的途径。
将苯硫酚与过量的甲醇在催化剂(如浓硫酸或对甲苯磺酸)存在下,加热回流一定时间,即可得到目标产物。
反应如下:
C6H5SH + CH3OH → C6H5SOCH3 + H2O
2. 硫酰氯法
先将苯硫酚与氯化亚硫酰氧化生成苯硫酰氯,再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可以制备苯硫酸甲酯。
反应式为:
C6H5SH + SO2Cl2 → C6H5SOCl + HCl
C6H5SOCl + CH3OH → C6H5SOCH3 + HCl
3. 硫酸盐法
将苯硫酚钠盐与甲基卤化物(如甲基碘化物)在极性溶剂中加热反应,也可以得到苯硫酸甲酯。
C6H5SNa + CH3I → C6H5SOCH3 + NaI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控制反应条件、纯化处理等都是关键因素,以获得高纯度的苯硫酸甲酯产品。
布洛芬制备工艺

布洛芬制备工艺
布洛芬是一种用于缓解疼痛、发热和关节炎等症状的非甾体抗炎药。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苯甲酸甲酯。
将苯甲醇和氯化甲酰在氢氧化钠的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制得苯甲酸甲酯。
第二步:制备羧酸偶联剂。
用2-氨基甲酸和碳酸二乙酯在氢氧化钠的存在下进行加成反应,制得羧酸偶联剂。
第三步:制备布洛芬。
用苯甲酸甲酯、羧酸偶联剂和叔丁基钠在二甲基亚砜的存在下进行缩合反应,制得布洛芬。
为了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药效,布洛芬制备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物料的纯度应该高,以免影响反应的进行和药物的品质。
2. 反应条件需要严格控制,如温度、pH值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反应的效率和药物物质的产率。
3.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干净,避免杂质对药物的影响。
4. 在反应结束后,需要进行药物的纯化和提纯,以确保药物的纯度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制备高质量的布洛芬需要仔细的实验操作、严格的检验和控制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安全、有效的布洛芬药物,为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高三化学酯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酯试题答案及解析1.(13分)实验室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酯。
有关物质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操作如下:①在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18.5 mL正丁醇和13.4 mL冰醋酸, 3~4滴浓硫酸,投入沸石。
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温度计及回流冷凝管。
②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水洗, 10% Na2CO3洗涤,再水洗,最后转移至锥形瓶,干燥。
③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滤入烧瓶中,常压蒸馏,收集馏分,得15.1 g乙酸正丁酯。
请回答有关问题:(1)冷水应该从冷凝管(填a或b)端管口通入。
(2)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
(3)步骤①“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该操作的目的是:。
(4)步骤②中用10%Na2CO3溶液洗涤有机层,该步操作的目的是。
(5)进行分液操作时,使用的漏斗是____ (填选项)。
(6)步骤③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18℃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___ (填“高”或者“低”)原因是____(7)该实验过程中,生成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
【答案】(1)a(1分)(2)CH3COOH+CH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2O(2分)(3)使用分水器分离出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2分);(4)除去产品中含有的乙酸等杂质(2分)(5)C(1分)(6)高(1分)会收集到少量未反应的冰醋酸和正丁醇(2分)(7)65% (2分)【解析】(1)为了增强水的冷凝效果,冷水应该从冷凝管从下口a端管口通入。
(2)在仪器A 中乙酸与正丁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乙酸正丁酯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2O;(3)步骤①“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是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减小生成物水的浓度,可以使该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4)步骤②中得到的酯中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挥发出的乙酸,用10%Na2CO3溶液洗涤有机层,该步操作的目的就是除去产品中含有的乙酸等杂质;(5)进行分液操作时,使用的漏斗是分液漏斗AC.但是A的容积小,不利于物质的充分分离,所以应该选择C;(6)由于正丁醇的沸点是118.0,乙酸的沸点是118.1,所以在步骤③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18℃开始收集馏分,正丁醇和乙酸也混在其中,使得收集的产物质量偏多,所以产率偏高;(7)乙酸正丁酯的物质的量是15.1 g÷116g/mol=0.13mol;n(乙酸)="(13.4"mL×1.045g/ml)÷60g/mol=0.23mol>n(正丁醇)="(0.80g/ml×18.5" mL)÷74g/mol=0.2mol,所以反应产生的酯应该按照醇来计算,该实验过程中,生成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0.13mol÷0.20mol)×100%=6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论
• 本次实验方法通过由甲苯出发,先合成苯 甲酸,再由苯甲酸合成苯甲酸甲酯。苯甲 酸通过以甲苯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 反应得到。采用传统的方法,由于甲苯与 高锰酸钾互不相溶,反应很难进行,产率 很低。而使用廉价的洗衣粉作为相转移催 化剂,既缩短了反应时间,产率又提高了 22%,而且成本又比其他相转移催化剂低 ,一举多得。
向配有回流冷凝管的250 mL烧瓶中,加入6 mL(0.07mol)甲 苯、18 g(0.11mol)高锰酸钾溶于100 mL水的溶液和1 g 洗衣粉。加热回流1 h,趁热抽滤,滤液加入NaHSO3粉 末至滤液澄清。用盐酸调节酸度至刚果红试纸变蓝,冷却 抽滤的粗品。热水重结晶,干燥后的苯甲酸晶体。
步骤二 由苯甲酸制备苯甲酸甲酯
分析与讨论
• 在氧化反应中加入了洗衣粉,所得的产率提高了20%。而且时间也 缩短了一半。
• 原因在于洗衣粉中的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相转移催化剂。由于甲苯不 溶于水,在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时,只是在两个液面层接触的地方反 应,所以通常反应速度很慢,花费时间很长,产率还很低。而相转移 催化剂可以在两相间转移负离子,一般存在相转移催化的反应,都存 在水溶液和有机溶剂两相,离子型反应物往往可溶于水相,不溶于有 机相,而有机底物则可溶于有机溶剂之中。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可 以与水相中的离子所结合,并利用自身对有机溶剂的亲和性,将水相 中的反应物转移到有机相中,促使反应发生。
OC2H5
-H2O 消除
+OH
-H+
CH3C-OC2H5
O CH3C-OC2H5
实验装置:
回流装置图
蒸馏装置图
实验装置:
蒸馏装置图
步骤:
反应过程:
在5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放入6.1g(0.05 mol)苯甲酸、 16.5 mL(0.525 mol) 甲醇和20ml甲苯(0.22mol),在摇 动下加入2 mL浓硫酸,加入几粒沸石,装配上加有分水器的回流 冷凝管,用大火加热回流2h,放出分水器中的水,继续加热,期 间不断减少分水器中的液体,直至蒸馏瓶中水性液体全部蒸出, 停止加热。残留液冷却后倒入分液漏斗中,用20 mL水洗涤2次、 然后用10%碳酸钠溶液每次10 mL洗涤2次、再每次用20 mL 水洗涤2次得到粗苯甲酸甲酯。将之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后,倒入 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减压蒸馏,收集100℃的馏 分
结果与讨论(步骤一)
表一 氧化产率对比
项目
反应时间(h) 产量(g) 产率(%)
一般氧化
3
2.38
49.6
PTC催化
1
3.45
71.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一 氧化产率对比
产率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不加洗衣粉
加入洗衣粉 条件
由甲苯出发制备苯甲酸甲酯
梅黎东 孙立强
• 实验药品:甲苯,高锰酸钾,NaHSO3,盐酸,苯甲酸, 甲醇,浓硫酸,无水硫酸镁,10%碳酸钠溶液,洗衣粉, 石蕊试纸
• 仪器:加热器,铁架台,球形冷凝管、分水器、直形冷凝 管、烧瓶、分液漏斗
实验原理
步骤一 由甲苯制备苯甲酸
•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图
实验过程
二、实验原理
COOH
H2SO4
+ CH3OH
COOCH3
+ H2O
酯化反应的机理 加成-消除机理
双分子反应一 步活化能较高
O
H+
CH3C-OH
+OH CH3C-OH HOC2H5
按加成--消除机理进行 反应,是酰氧键断裂
加成
OH CH3-C-OH
HO+ C2H5
质子转移
四面体正离子
OH CH3-C-O+ 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