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爱情三部曲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巴金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主要的小说作品有《灭亡》、《新生》、《死去的太阳》、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人间三部曲《憩园》、《寒夜》、《第四病室》等等。

《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雷》(中间夹杂的一篇很短的小说)和《电》,通过爱情来考察人的性格及其成长过程。

巴金早期作品《爱情的三部曲》由“雾”、“雨”、“雷”、“电”四部中篇小说合辑而成。

《雾》完成于 1931 年夏,在上海《东方杂志》连载;《雨》完成于 1932 年底,在南京《文艺月刊》连载;《电》则于 1933 年 12 月在北京写成。

小说《雷》则作为小说《电》的外一章被收录入《电》中。

1936 年,这三本书被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以合集的形式结集出版,总题名为《爱情的三部曲》。

《爱情的三部曲》以小说人物的爱情纠葛为引线,以展示小说人物的性格变迁为主要目的,描绘了周如水、吴仁民、方亚丹、李佩珠等一大批有代表性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动乱的社会现实面前各式各样的人生选择与成长轨迹,真实的展现了青年们在反抗现实的斗争活动中的思想性格和心理状态,展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与恋爱的纠葛中产生的苦闷和希望,赞美青年人憎恨黑暗现实、追求光明理想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是巴金早期描写革命恋爱系列题材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二、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巴金小说文本之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能持续保持对读者的吸引力,首先在于每一个文本都蕴含了作者的关切目光和真挚情感,其次在于巴金小说是讲故事的“人” 的文学小说文本或有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或有引人入胜的戏剧性冲突都是围绕“人” 的命运和“人” 的心灵而展开。

本文通过对爱情三部曲中人物的性格及其成长过程,分析概括出小说中人物具有浓厚的青春意蕴,从侧面印证了巴金所创作的小说中独有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爱情三部曲》真实的展现了青年们在反抗现实的斗争活动中的思想性格和心理状态,展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与恋爱的纠葛中产生的苦闷和希望,赞美青年人憎恨黑暗现实、追求光明理想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文通过对青年们青春的追求和叛逆进行解读,让当代青年人生活有所启示,学会追求光明理想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

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

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篇一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爱情”这个词,听起来就充满了浪漫与幻想。

当我读完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心里那是五味杂陈,就像打翻了调料瓶,啥滋味都有。

先说《雾》吧,那感觉就像是在大雾里摸索前行,啥都看不清,心里迷茫得很。

主角周如水在爱情面前犹豫不决,哎呀,我真想冲进去对他说:“大哥,能不能爽快点!”也许是时代的局限,也许是他性格的软弱,反正就是让人着急上火。

再看《雨》,这雨下得人心里湿漉漉的。

吴仁民这个角色,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一方面追求着自由和理想,另一方面又被现实的爱情折磨得死去活来。

我觉得他有时候真的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可能这就是爱情的魔力?谁知道呢!《电》就像是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的夜空。

里面的人物都充满了激情和勇气,为了理想和爱情,不顾一切地往前冲。

这让我不禁感叹:这才是人生啊!读完这三部曲,我心里一直在想,爱情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它能让人变得疯狂,能让人失去理智,也能让人变得无比勇敢。

巴金先生把这些复杂的情感描写得太逼真了,就好像这些人就活在我身边一样。

我觉得吧,爱情这东西,可能有时候就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你以为遇到了真爱,结果发现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但是,那又怎样?谁的青春不迷茫,谁在爱情里没犯过傻?也许爱情就是这样,充满了不确定性,让人又爱又恨。

我在想,要是我身处那个时代,遇到了那样的爱情,我会怎么做?是像周如水一样犹豫不决,还是像吴仁民一样挣扎痛苦,或者像《电》里的人物一样勇敢追求?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总之,巴金的爱情三部曲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折腾得够呛!你说这《雾》里的周如水,咋就那么磨叽呢?喜欢个姑娘都不敢大胆表白,瞻前顾后的,我都替他着急!“爱就要大声说出来”,他倒好,把自己憋得够呛,也让读者跟着干着急。

这是不是像极了现实中那些明明心里有爱,却不敢迈出第一步的人?也许是社会的压力,也许是自身的懦弱,反正看着真让人又气又无奈。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巴金)_3000字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巴金)_3000字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巴金)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2005),字芾甘。

汉族人。

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的三部曲》,散文集《随想录》。

祖籍浙江嘉兴。

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笔名为巴金。

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位姓巴的同学“巴恩波”。

巴金正在翻译的著作的作者“彼得·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

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巴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1914年母亲去世。

1917年父亲也去世。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

同年秋天东渡日本。

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浅析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巴金《爱情的三部曲》中的人物形象——以周如水、陈真、吴仁民、李佩珠为例1、用灵魂谱写青春的赞歌巴金,作为现当代文学的一代文学巨匠,他是一位“无意识”创作的作家,巴金是忧郁的,每当思想表达不出,情感无处倾吐,他便求助于笔,将燃烧着的热情宣泄出来,他是一个敢于讲真话的作家,他强调:“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的,是文学和人的一致,就是说要言行一致,要表现自己的人格,不要隐瞒自己的内心。

”①但是这种“无技巧”并非放弃技巧或不讲究技巧,他强调“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可能有脱离内容的技巧’。

在三十年代他饱含热情地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创作大多是以描写知识青年的爱情、苦闷、理想和信仰为主,而《爱情的三部曲》便是巴金早期的作品之一。

《爱情的三部曲》问世以来,一直存在的不同的看法,在文化大革命时,它曾是巴金诸多作品中被彻底否定的作品之一,这是由于巴金在早期信仰过无政府主义,所以认为巴金他“反对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死敌”,这种偏激的说法当然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看到它曾在生活中对人们产生的好的影响,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不是悲观和失望的,而是充满希望的,它曾唤起了那一时代青年的觉醒,召唤人们起来进行反封建斗争,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这体现了巴金对文学的社会作用的关注,他认为文学应该是积极的,给予人们努力向上热爱生活,因此我们应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它做出公正的评价。

《爱情的三部曲》是《雾》、《雨》《电》三部作品的总称。

作者用了大概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作品,从一九三一年,巴金就开始着手,一直到一九三三年十二月才完成了这部作品的创作。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和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下,白色恐怖布满全国,在外忧内患的复杂的形势下,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巴金对黑暗的社会有着满腔的愤怒,情感无处发泄,于是便拿起笔来以一个战士的身份进行创作,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以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因此便写了这本书,它曾是作者最喜欢的东西,作者曾经自己说过“这三部小说是为我自己写的”,这其中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的爱与憎。

巴金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巴金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巴金的文学作品有哪些巴金是我们大家都有所耳闻的一位文学家,那么巴金的作品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巴金的作品,希望对你有帮助!巴金的作品巴金的一生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自从1927年巴金发表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说后,巴金便开始了大量的创作。

巴金的主要作品有:《灭亡》、《死去的太阳》、《索桥的故事》以及“爱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巴金不仅在小说创作中有非凡的成就,同时在散文上面也有很多傲人的成果,巴金的《随想录》历来也被人认为是巴金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作品。

巴金的作品中大部分都是以现实社会作为自己的小说中的背景环境的,可以说凝结了一个时代的特点,可以称为是现实生活中的经典之作。

巴金的小说是非常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给人一种十分不同的感觉。

同时巴金的小说中的描写十分的细致独到,有一种跃然纸上的极美的意境。

另外巴金小说中的措辞酌句也是十分严谨的,在巴金的小说中,很难找到话语晦涩难懂之处。

巴金还有《随想录》,其中便是对于自己的人格反思和审视,对于时代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本《随想录》可以说是巴金文学成就中的巅峰之作了,其中有很强的思想内涵。

另外巴金还有很多的翻译作品,巴金的翻译作品也可以算作一种经典。

巴金的作品有很多,其中有很多的经典之作,同时都是凝结着巴金对于人事的看法和态度,也是一种对于现实社会的浓缩与升华。

巴金属于什么家文学中的大匠非常的多,他们满腹笔墨,挥笔就是才华,他们能够用双手写出令人陈赞的字语,不过,能够矗立于文坛之巅峰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巴金就是这可数之一;那么巴金是什么家呢?关于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都知道他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以及翻译家。

巴金出生在封建的旧社会中的官僚家庭,父亲以及自己的祖父都是当官的,也可能是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之中,巴金看透了其中的黑暗记忆社会的腐败,于是他决定将自己投入在文学之中,十多岁的时候,他考上了大学,但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他又与大学擦肩而过,不过,巴金并没有为此而放弃,他反而更加的努力,最后出国留学,回国后,他的文章以及小说都已经深受文学爱好者的喜爱,从此他成为了一名文学家。

巴金新时期散文代表作

巴金新时期散文代表作

巴金新时期散文代表作在文学创作方面,巴金写了很多具有思想性、战斗性的小说,如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等。

他也写了一些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散文,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随想录》。

这部散文集里的最初十篇都是回忆和感想的抒发。

他的文字中常常渗透着他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的挚爱之情,真诚地叙述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

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十年的回忆”,其中包括对五四运动前后到俄国、法国留学时期的回忆;二是“十年的努力”,包括从1928年到1940年间作者在上海写的十六篇短篇小说,收入了《小说戏剧集》中;三是“十年后的回忆”,主要是作者赴日本投奔抗战之后的见闻和感受。

《随想录》里的绝大部分作品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的时代精神。

从《爱情三部曲》中我们已经看到,在青春期的骚动之后,巴金进入成年时期,开始思考人生、宇宙、社会等问题,以热情的姿态追求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爱憎,追求精神的充实与丰富。

但《随想录》又不同于过去的那种宣言书,它更像一本实录,具体而生动地描述出自己所经历的历史的细节和感受,使读者在阅读中不断唤起某种情感,引起思索。

尤其是对友谊、爱情、家庭、孩子等的思考,表现了巴金作为一个男人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探求,也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反省和批判。

不论是在爱情还是婚姻方面,巴金在自己身上找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在他心灵的深处没有产生过一丝一毫渴望爱情的念头,爱情只是陪伴他度过一生的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

因此他曾痛苦地感慨道:“我失去的只是自己,因为我爱的不是妻子,而是幻想,把妻子当做情人,并为情人而奋斗。

”尽管他在精神上离开了丽达,但无法抹去他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深爱着她。

也许正是基于这种真切的爱,才使得他不能忘记一生钟情的第一位女性——薇薇安。

不论是情感的归属还是事业的追求,巴金都是不断出走,向着新的未知领域前行的,他说:“我在现实中不能寻找出路,所以就借助梦境来满足自己的幻想。

爱情三部曲读后感

爱情三部曲读后感

《爱情三部曲》读后感
《爱情三部曲》是中国现代作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由三篇中篇小说《雾》《雨》《电》和一篇短篇小说《雷》合辑而成。

这部小说是巴金描写革命、恋爱一类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青年人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其对于爱情和人性的深刻描绘。

《爱情三部曲》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经历,展现了爱情的复杂和悲凉。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社会和心理的困境。

他们渴望真爱,却常常被现实所束缚,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种爱情的复杂性和悲凉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人性的弱点和无奈。

这部小说展现了对于人性的深入探讨。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面对着不同的道德困境和选择,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反映了人性的真实面貌。

在面对利益和感情的冲突时,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的选择了自我牺牲,有的则选择了自私自利。

这种对于人性的深入探讨,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爱情三部曲》还通过对于革命的描写,展现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们对于革命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那一代青年人的觉醒和追求。

这种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
到了历史的沉重和现实的复杂。

《家》《春》《秋》中三种爱情模式论文

《家》《春》《秋》中三种爱情模式论文

《家》《春》《秋》中三种爱情模式内容摘要《激流三部曲》是继《红楼梦》之后,我国又一部成功的描写封建大家庭必然灭亡的优秀文学作品。

巴金《激流三部曲》写出三种不同命运女性的典型,通过横向、纵向、近现对比的方式全面剖析,展示出处于不同地位女性的不幸遭遇,使青年男女从中看到希望,能够明确且坚定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巴金作为一位男作家,他深刻地反映着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因为他一直坚信:“青春毕竟是美丽的东西”,因此他在“激流三部曲”中充分地表现出对女性的同情、悲愤和怜惜。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命运是悲剧的,但是作为现代的女性,我们要改变这种悲剧命运,追求更多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巴金;《家》《春》《秋》;封建;女性;爱情模式《激流三部曲》中青年男女形○前言一、《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一)《激流三部曲》体现出的“反叛性”巴金说:“我写作为着同敌人战斗,我的敌人是什么呢?我说过:‘一切的传统观念,一些组织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势力,他们都是我最大的敌人。

’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写来控诉、揭露、攻击这些敌人的”。

①巴金的文学创作谈中,在巴金文学作品中,在巴金的人生历程中,其“反叛的个性”都非常突出。

“反叛”是巴金所选择的自我以及文学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姿态。

具体说,就是一种冲突性姿态。

一个人总是渴望自由的,然而一个人总不能自由。

一般人牺牲自己的自由,顺从于现实环境所设计的种种规安安稳稳做“顺民”、“奴隶”。

然而巴金,他是从“黑屋子”里白唤醒的人,他想让自己,也想让他人做有尊严、有权利、能自主、能发展的人。

他渴望冲出“黑屋子”,反叛这个世界,捣毁束缚在人身上的种种枷锁。

巴金所选择的的文学,不是粉饰的文学,不是帮闲的文学,也不是遵命的文学,而是超越性的、批判性的文学,是“反叛”现实的文学。

现实是不完美的,有不合理的制度,有反动的恶势力,有摧残人心的陈腐观念...... 而反叛性的文学,有它对现实的否定与批判之中让人暂时甩脱现实加于人的沉重枷锁,带给人身心一定程度的解放与愉悦,又使人向着未来,意识得到自由的召唤,从而明了生活的真理与人生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的序
--------------------------------------------------------------------------------
《雨》可以说是《雾》的续篇,虽然在量上它比《雾》多一倍。

写完《雨》,我的《爱情的三部曲》已经完成了两部。

最后的一部现在还没有动笔。

在《雪》里面李佩珠将以一个新的女性的姿态出现。

从周如水(《雾》的主人公)到吴仁民(《雨》的主人公),再到李佩珠(《雪》的主人公),这中间有一条发展的路,而且在《雪》里面吴仁民又会以另一个面目出现,更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个人。

实际上《雨》和《雾》一样,而且也和将来的《雪》一样,并不是一部普通的恋爱小说。

《雨》的前三章发表以后,一个朋友写信给我,说:“前几天读了你的小说的前三章……阴郁气太重,我很为你不安。

你为什么总是想着那个可怕的黑影呢?……照你的这种倾向发展,虽然文章会写得更有力,但对于你的文学生命的继续或将有不好的影响。

自然,你在夜深人静时黯淡灯光下的悲苦心情,我是很能了解的。

但是我总希望你向另一方面努力。


他要我“多向光明方面追求”。

朋友说得对。

但是他对我多少有点误解。

我似乎生下来就带了阴郁性,这阴郁性几乎毁了我一生的幸福。

但是追求光明的努力我并没有一刻停止过。

我过去短短的岁月就是一部挣扎的记录。

我的文学生命的开始,也是在我挣扎得最厉害的时期。

在《灭亡》里杜大心和张为群的头腐烂了,但是李静淑并没有死去。

在《家》中高觉慧脱离了那个就要崩溃的旧家庭。

在《复仇集》里我哭出了人类的痛苦,在《光明集》里我诅咒摧残爱的势力,但是在这两个集子里我始终没有停止过“光明就要到来”的呼喊。

在《雾》里,绝望的云雾也并不曾淹没了希望。

最后在《新生》里我更明显地说:“把个人的生命连在群体的生命上,那么在人类向上繁荣的时候,我们只看见生命的连续广延,哪里还有个人的灭亡?”总之,即使我的小说的阴郁气过重,这阴郁气也不曾掩蔽了贯串我的全部作品的光明的希望……我的对人类的爱鼓舞着我,使我有勇气、有力量挣扎。

所以在夜深人静时黯淡灯光下鼓舞我写作的并不是那悲苦的心情,而是对人类的爱。

我的对人类的爱是不会死的。

事实上只要人类不灭亡,则对人类的爱也不会消灭,那么我的文学生命也是不会断绝的吧。

我写文章如同在生活。

我在生活里不断地挣扎,同样我在创作里也不断地挣扎。

挣扎的结果一定会给我自己打开一条路。

这条路是否会把我引到光明,我还不能说。

但是我相信我终于会得到光明的。

现在《雨》放在读者们的面前了,请你们照你们的意思批评它吧。

巴金《爱情三部曲》
《雾》
内容梗概:
周如水从日本留学归来,他认为建设乡村比城市重要。

周如水在旅馆巧遇从前仰慕过的女子张若兰,一个美丽温柔的“小资产阶级女性”。

双方互有好感,但周如水却没有勇气表白。

他的两个朋友来看望他,一个是叛离了温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种苦行式的生活为事业献身的陈真,另一个是有着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吴仁民,两人都鼓励他从狭窄的爱情中挣脱出来。

周如水在家乡有个没有爱情的丑妻,是他十七岁时父母为他娶的,为此他拒绝了几次可能的幸福。

陈真告诉张若兰真相,鼓励她主动向周表白并帮助他摆脱家庭束缚。

周如水此时接到父亲来信,说其母病想见他,并要求他回去当官,软弱
的周如水拒绝了张若兰的爱情,但也没有勇气回家。

一年后,周如水又回到这个旅馆,此时他才接到家信得知家中妻子早于两年前病死,但张若兰早已离去,只剩下他在海边独自悔恨。

《雨》
内容梗概:两年后的上海,吴仁民的妻子已经病死,陈真被汽车撞死。

此时张若兰已经嫁给一个大学教授,周如水又爱上了另一个被称为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李佩珠。

吴仁民对周冷嘲热讽,但自己很快也坠入情网。

恋上他从前帮助过的女学生熊智君。

但吴仁民很快发现熊智君的好友就是自己从前的恋人玉雯,她因为爱慕荣华富贵而抛弃过他,现在又因为孤独想与他重续旧好,吴仁民痛苦地拒绝了她。

李佩珠决心做一个革命女性,拒绝爱情,周如水在绝望中投水自杀。

吴仁民也得到玉雯自杀的消息,熊智君为了保护他抱病嫁给了玉雯的丈夫———一个军阀,并留信鼓励他追求事业。

吴仁民在悲愤中终于振作了起来。

《电》
三年后的福建,李佩珠和她的朋友们在这里组成一个革命团体。

吴仁民也来到这里,此时他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他与李佩珠之间产生了爱情。

但很快,革命事业遭到沉重打击,不断有成员被捕被杀,他们中的一员敏无法忍受失去同志的悲愤,走上了暗杀的道路,但暗杀没有成功,他自己却遇难。

佩珠父亲在上海突然失踪,她委托吴仁民回上海寻找,自己留下来继续朋友未完成的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