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五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图
实习五 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6、褶皱组合型式的认识
根据同一构造层诸褶皱的轴迹在平面上 和剖面上的组合排列特征确定。
如:平行式、雁列式、穹盆式、隔档式、 隔槽式、复背斜、复向斜等。
平行线状褶皱-阿帕拉契山脉
(二)褶皱时代的确定
介于不整合面之上相对最老的岩层形成之后与 不整合之下相对最新的地层形成之前。
褶皱A:A末~C初;单斜C: C末~D初;不整合面C 和B, C先,向斜(V)的位置,对于 剖面附近可能隐伏的次级褶皱的轴迹 应延伸至剖面上来。
5、绘出并恢复褶皱形态。
两翼同一岩层产状不一致的调整
褶皱转折端形态恢复
作业:
1、分析暮云岭地区褶皱的形态和形成 时代。 2、过AB切制一条褶皱构造剖面图。
褶皱时代的确定
二、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选择剖面线 标出剖面线所经过的褶皱位置 绘制地形剖面 绘制褶皱形态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 图步骤: 1、分析图区褶皱特 征及地形,注意是 否有次级褶皱?如 果有次级褶皱,在 剖面图上应反映出 来; 2、选定剖面位置并 绘在地质图上; 3、绘制地形剖面;
●水平-两翼平行延伸; ●倾伏-两翼同一岩层交 会(弧形) ●复杂-核部宽窄变化
5、轴迹和平面轮廓的确定
①地形平坦,两翼产状两翼倾角变化不时,取最大弯 曲点的连线;
倾伏褶皱-新疆库车河
倾伏褶皱-北美
②轴面中等倾斜或缓倾斜,或地形起 伏情况,在大、中比例尺地质图上,褶皱 岩层弯曲转折端点的联线既不代表枢纽倾 伏方向,也不一定是轴迹,须根据赤平投 影方法或几何作图法确定的枢纽和轴面产 状是可靠的方法。
(一)褶皱形态的分析
1、区分背斜(核部老、翼部新)、向斜(核部新、翼部老);
2、确定两翼产状;
①图上标出的产状:正常
构造地质学实验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褶皱转折端形态恢复
弧线法作褶皱剖面
转折端的近似作图法
两法线近乎平行时的近似作图法
150 150
100 50
K
1
1
7、整1饰0 图件 50 P3
P3 74
T2 泥
(1A)按岩性画岩性花纹符号,岩性花纹符号的长度B应
该短于不同时代的地层3界5 线尖;峰
T1 灰
(2)标注地层时代、地层产状、剖面方位、图名、比P3 页
100 P3 P2 50
0
150 100 50
150 100 50
5.绘出地形剖面 绘制方法见实习五。
把剖面 线与所有地 形等高线的 交点投影到 “基线-海
T3
T2
K 10
A
T1 50
尖峰地区地形地质图
1∶10000
T2
T1 P3
T3
T2
T1
74
35 尖峰
拔柱”投影
系中,用圆
滑的曲线连
接各投影点,海拔(m)
S1 下志留统板岩
O3 上奥陶统灰岩
30 地层产状
70 倒转地层产状
200
150 K
100 T2 50
T1
0
P2 P3
A—B地质剖面图
尖峰
P3
P2
P3
T2 T1
P3 页岩
P2
P2 砂岩
海拔(m)
E
B 200
150
100 P3 P2 50
0
3、用铅笔标出剖面线所通过的褶皱位置
在剖面线上用铅笔标出背斜(如“∧”)和向斜(如“∨”)的位置。
对剖面附近的次级褶皱沿其轴迹线(褶皱轴)与剖面相交处,用同样方法标出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图

(一)对单个褶皱形态的认识和分析
1、区分背斜和向斜:横过褶皱核部,注意两侧岩层分布情 况,在老岩层两侧依次对称地排列着较新岩层者为背斜;在新 岩层两侧依次对称排列着老岩层者为向斜。
200
150 K
100 T2 50
T1
0
P2 P3
A—B地质剖面图
尖峰
P3
P2
P3
T2 T1
P3 页岩
P2
P2 砂岩
海拔(m)
E
B 200
150
100 P3 P2 50
0
2、标出剖面线所通过的褶皱位置
背斜用“∧”表示,向斜用“∨”符号表示。要把次一级
褶皱轴延长与剖面相交,用同样方法标出次一级褶皱位置。
35
200
25 400
350 70
P2
300 250
150 P1
200
85
C2
Q
C2 300
75
C1 50 C2
东
C2 50
C1 150
250
150 Q
J2
20 200
B
30
C2 C1
48
70
流
李家村
S1 J2
150
C2
51
S1
88
O3
75 水
21
Q
65
Q S1
图例
Q 第四系砂、砾石
J3 上侏罗统粉砂岩
读褶皱区地质图和编制褶皱区剖面图

图件基本要素
1. 图名
2. 横纵坐标
3. 比例尺:数字和线条比例尺,方位角 4. 图例:上新下老顺序,岩性符号,1.2*0.8cm,
5.岩层分界线要加粗或加长
6.制图人,制图时间 7.图件要准确美观
实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方法。 2、在地质图中认识和分析褶皱形态、组合特 征及形成时代。 3、掌握编制褶皱区地质剖面的方法。
分析褶皱基本特征
1、地层对称出现,两边产状不一致或一致地层有倒转
2、区分背、向斜:可根据地层新老关系。
3、确定两翼产状:可从地质图中直接读出或求出。
4、判断轴面产状:根据两翼的产状判断。
a.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轴面直立
b.两翼倾角不等——轴面倾斜
背斜的轴面与缓翼倾向一致 向斜的轴面与陡翼倾向一致
根据轴面分类
直立
斜歪
倒转
平卧
分析褶皱基本特征
5、确定枢纽产状:根据两翼地层的地质界线或核部 宽窄变化判断
两翼平行延伸——枢纽水平 两翼交汇或呈弧形弯曲——枢纽倾伏
背斜枢纽倾伏方向为倾伏端
A
B
作业—绘制暮云岭地区A-B剖面
1、地形地貌 (1)图内地形总的分布特征; (2)水系的分布特征。 2、地质内容
描述青云顶向斜
(1)各时代地层的分布特征及产状;
(2)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3、褶皱描述
包括褶皱名称、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和翼部 地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轴面产状、枢纽 产状、位态分类、次级褶皱特征、褶皱与周围其他构造的 关系、褶皱形成时代。
9、褶皱组合:根据图内所有背、向斜排列规律判断。
分析金山镇地质图并编制地质剖面图实习总结

分析金山镇地质图并编制地质剖面图实习总结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简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对金山镇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根据获得的数据编制了地质剖面图。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实习

2
二、方法说明 ①了解图区出露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 ② 认识图区新老地层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 地貌特征; ③ 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 的影响。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3
重点:地层分布是否有对称重复现象; 分辨出背斜和向斜; 分析褶皱的形态和组合特征。
关健:确定褶皱的两翼、轴面和枢纽产状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7
倒转褶皱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8
4.判断轴面产状: ①测量两翼产状,用极射投影方法或几何作图法来确定。 ②在地质图上,从两翼产状大致判断出轴面产状。 如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则轴面直立 如果两翼倾向、倾角基本相同,则轴面产状也与两翼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19
褶皱地区铅直剖面图的绘制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注意地层界线的弯曲是与岩层产状和地形
的影响有关还是与次级褶皱有关,如是次级褶 皱在剖面上应反映出来。
2.选定剖面位置 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褶皱轴迹延伸方向,且
能通过全区主要褶皱构造。将选定的剖面线标绘 在地质图上。
注意:褶皱的地层一定是围绕某中心对称出现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5
2.确定两翼产状 褶皱两翼产状及其变化:主要从地质图上标绘的
地层产状符号直接去认识和分析。在一定情况下,也 可以根据同一岩层在褶皱两翼露头宽度的差异,定性 地对比两翼的倾角大小。这种分析是以岩层厚度基本 稳定,地形起伏不大或褶皱两翼的地面坡度相似为前 提,而岩层露头宽度只与岩层倾角大小有关,露头宽 度窄的一翼倾角大,宽的一翼倾角小。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精)

1.换算目的层层面标高;
2.将计算结果标在地形图各个点上;
3.分析目的层面高程的变化规律;
4.联三角网;
5.用插入法求等高线点;
6.绘等高线
实习六 绘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
一、目的要求
1.学会编制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2.了解节理倾向和倾角玫瑰花图。
二、主要内容
1.整理节理资料和绘制节理玫瑰花图;
2.分析节理玫瑰花图并了解其构造意义。
节理玫瑰花图是一种较常用的节理统计方法,分为走向玫瑰花图和倾向玫瑰花图。
节理走向玫瑰花图主要反映节理的走向方位,并在半圆内作图。
节理倾向玫瑰花图根据节理倾角或倾向编制的,它需要在整圆内作图。
编制方法:
1.资料整理
2.确定作图比例尺及座标
3.找点连线
4.写上图名和比例尺
2.学会认识构造等高线所反映的构造形态。
二、主要内容
1.根据岩层标高(或埋藏深度)资料编绘构造等高线图;
2.认识构造等高线所反映的构造形态。
构造等高线图是用等高线来反映一特定岩层的顶面或底面(或某一构造面)的起伏形态的一种构造图,又称构造等值线图,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开采中经常要编绘的一种重要图件。
2.水平断距的测定
3.求地层断距
(三)断层时代的确定
4.判断轴面产状
5.枢纽产状和轴迹的确定
6.转折端形态的认识
7.褶皱形态的描述
(二)褶皱组合型式的认识
(三)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四)褶皱地区铅直剖面图的绘制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2.选定剖面位置
3.绘出地形剖面
4.在剖面线上标出背斜和向斜位置
5.绘出褶皱形态
06褶皱地区剖面图

读褶皱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一、目的学会从地质图上认识褶皱的分布特征,学会作褶皱区地质剖面图,并用文字描述褶皱。
二、内容(一)读褶皱区地质图1.本区地形地貌特征:图区范围,东西长XX公里,南北宽XX公里。
面积为XX平方公里。
区内主要村镇为北部的北庄与南东角的李家村。
图区中部地形相对较高,其最高峰为暮云岭海拔大于450米,南北地形相对较低,其最低点海拔小于150米,相对高差约300米,属于低山丘陵区。
区内水系主要为北部的细水与南部的东流水,总体走向约为北东65度,流向由西向东。
区内山系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分布于区内中部广大地区,海拔高度多大于200米,山谷多为南东、北西向展布。
2.图区地层发育特点:区内区内发育地层为Q4、J3、J2、P2、P1、C3、C2、C1、S1、O2地层。
根据地质图及地层产状特点,S1与C1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P1与J2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C3 与J1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Q4角度不整合于下伏各老地层之上。
地层分布特点:Q4主要分布于细水、东流水两侧低洼地带。
J3分布于图区的北西角,倾向约为315度,倾角24度。
J2分布于图区的北西部与南部倾向X度,倾角X度。
其他(略)。
3.图区褶皱构造特征:区内褶皱构造发育,褶皱总体展布方向(轴线走向)为NE45°。
由北西至南东依次分布有北庄向斜、暮云岭背斜、青岩顶向斜(倒转向斜)等。
各褶皱的要素(略)。
(二)绘制褶皱区剖面图1.剖面线的选择:选择区内垂直于主要褶皱的轴线延伸方向(构造线方向)。
2.地形曲线的绘制(同前)特别注意微地形的影响。
3.投影地质界线(同前),一定要准确。
4.Q4界线的处理与下伏地层界线的勾绘。
5.先绘制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与褶皱核部的地层,在绘制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和褶皱翼部的地层。
特别注意褶皱两翼的次级变化。
6.褶皱轴面产状的确定(见书)与剖面深部褶皱转折端位置的确定。
7.褶皱翼部地层产状不一致时,地层界线的勾绘(利用等厚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3
50
(2)标注地层时代、地层产状、剖面方位、图名、 P 页岩 比例尺、图例、特征地形地物、责任表,擦去中 P P 间过程的所有标记 P P 砂岩
100
T1
灰岩
150
2
150
3
2
3
2
尖峰地形地质图上 —B地质剖面图 A—BA 地质剖面图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39
高台地质图
1∶20000
T2 T1
P1
18
8
20
41
蒋家湾
28
P2 P3
21
J1
5
刘家沟
37
38
T1
高台 P2
P3
30
P3
P2
39
P1
P1
35 34
T1 T2
一、阅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褶皱轴面的特点
①如果褶皱两翼的倾角基本一样,则轴面近直立 (倒 转的等斜褶皱例外); ②如果褶皱两翼的倾角相差较大,则轴面向较缓的 一翼倾斜
走向线
39
一、阅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2. 向斜与背斜的判定 ①背斜从核部向两翼地层时代变新,向斜从核部向 两翼地层时代变老;
②背斜两翼倾向相背,向斜两翼倾向相对。倒转褶 皱两翼的倾向是相同的。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39
高台地质图
1∶20000
T2 T1
P1
18
8
20
41
蒋家湾
28
P2 P3
21
J1
39 41
最老地层之
前。
高台背斜形成 于中三叠世之 后、早侏罗世 之前
T2 T1
8
蒋家湾
28
J1
5
38
高台 P2
P3
30
P1
35 34
T1 T2
一、阅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4.褶皱形态描述 名称(地名+褶皱类型);地理位置及其所在区域构 造部位;分布延伸情况;核部位置及组成地层; 两翼地层产状及转折端形态;轴面及枢纽产状; 次级褶皱分布特征等。
二、绘制褶皱发育区地质剖面图
绘制褶皱转折端
如果轴面直立,先作平行枢纽方向的纵向剖面,求 出剖面线处核部地层枢纽的深度,然后结合两翼 枢纽位置绘出转折端。 一般情况下,转折端的深部位置可以根据两翼产状 和褶皱形态作合理推测。 绘制褶皱 转折端深 部位置的 方法
平面图 M a Ⅱ 平面图 Ⅰ Ⅰ Ⅱ Ⅲ b Ⅰ c N Ⅰ a Ⅱ b Ⅲ c Ⅱ Ⅲ
二、绘制褶皱发育区地质剖面图
1. 选择剖面线: ①尽可能垂直图区主要构造线;
②尽可能多地切过图区主要地层
2. 建立“基线—海拔柱”投影系,投影地形剖面线 ①确定剖面基线,基线海拔一般比剖面切过的最低 点再低2~3个间距,以基线海拔为起点,在基线 两端建立海拔柱,形成“基线-海拔柱”投影系; ②把剖面线与所有地形等高线的交点投影到“基线海拔柱”投影系中,用圆滑的曲线连接各投影
二、绘制褶皱发育区地质剖面图
从褶皱核部开始,依次绘出两翼地层。 如果某一翼地层倾角相差较大,应根据同一 岩层厚度不变的原则进行调整,使之与主 要产状协调一致。
C P T J K J T P C h1 h 2 K C P h2 h1 T J T P h1 C h2
校正前
校正后
根据同一岩层厚度不变校正两翼岩层的产状
50
地层走向斜交, 则应按照剖面 方向的视倾角 画地层界线
K 10
T1 50 P3
100
如果剖面线与
A
T3
T2
T2 T1
50
B
100
150
P2
150
P3 P3 P2 P2
A—B地质剖面图
海拔(m) A 200 150 K 100 T2 T1 50 0 尖峰 T2 P3 P2 P3 T1 P3 海拔(m) E B 200 150 100 P2 50 0
点,得地形投影线
二、绘制褶皱发育区地质剖面图
3. 投影地质界线,绘出褶皱形态
把剖面线与所有地质界线的交点投影到地形线上,并按各点 附近的地层倾向和倾角画分层界线。
尖峰地区地形地质图
1∶10000 图 例 K T3 T2 T1 74 35 尖峰 P3 T3 T2 T1 泥岩 泥灰岩 灰岩 页岩 砂岩 砾岩
1.在地质图上识别褶皱的存在
高台地质图
① 地层沿某一方
1∶20000
39 41
T2 T1
8
向重复,需要排除
由于断层造成的地 层重复; ② 地层的倾向相 反或相对
蒋家湾
28
J1538高台 P2 NhomakorabeaP3
30
P1
35 34
T1 T2
地质图上地层产状表示方法
倾角 倾向线
(注意:没有 “ ”)
39
倒转地层的 倾向线
5
刘家沟
37
38
T1
高台 P2
P3
30
P3
P2
39
P1
P1
35 34
T1 T2
一、阅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褶皱枢纽的特点
①如果褶皱的转折端没有出露,两翼地质界线基本平 行,则褶皱的枢纽基本水平;
②如果褶皱的转折端出露,则枢纽一般是倾斜的。 背斜的枢纽向转折端凸出方向倾伏,向斜的枢纽 向转折端凹进方向倾伏。
高台地质图
1∶20000
39 41
T2 T1
8
蒋家湾
28
J1
5
38
高台 P2
P3
30
P1
35 34
T1 T2
高台背斜:位于高台东南侧,呈NESW向延伸。核部出露下二叠统,翼部 依次出露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下三 叠统和中三叠统。两翼地层的倾角大 致相当(30º ~41º ),褶皱的枢纽向NE 方向倾伏,轴面近直立。背斜在图区 东北部的蒋家湾一带被下侏罗统近水 平的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该背斜形 成于中三叠世之后、早侏罗世之前。
刘家沟地质图
1∶20000
39
高台地质图
1∶20000
T2 T1
P1
18
8
20
41
蒋家湾
28
P2 P3
21
J1
5
刘家沟
37
38
T1
高台 P2
P3
30
P3
P2
39
P1
P1
35 34
T1 T2
一、阅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3.判断褶皱的形成时代 褶皱形成于卷入褶皱的最新地层之后, 覆盖褶皱的
高台地质图
1∶20000
Ⅱ
剖面图 A z S Ⅰ
Ⅰ Ⅱ Ⅲ
Ⅰ
A Ⅱ
A Ⅱ z
Ⅰ
横剖面图 b M a c
N
1∶10000 T T 二、绘制褶皱发育区地质剖面图 T
2
图 例 K T1 T3
2
50
3
2
砾岩 泥岩
4. 整饰图件 T K
1
100
T3
T2
T1 P3
74 (1)按岩性画岩性花纹符号,岩性花纹符号的长度 10 50 T 泥灰岩 A B 应该短于不同时代的地层界线; 尖峰 35
实习六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并作地质剖面图
实习目的
1. 进一步掌握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 2. 认识褶皱构造在地质图上的特征; 3. 了解褶皱构造的描述内容;
4. 了解褶皱转折端在剖面图上的画法;
5. 进一步巩固作地质剖面图的方法。
一、阅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 表→综合地层柱状图、图切剖面图→地形特点 (等高线、水系、山峰等)→图的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