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冲洗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观察及护理

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观察及护理

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观察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治疗效果及有效护理。

方法采用自制泪道探通针对168例(179只眼)婴幼儿泪囊炎患儿行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治疗,并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了婴幼儿泪囊炎一次治愈成功率。

结果本组168例(179只眼),一次探通治愈164只眼(91.62%),二次探通治愈13只眼(7.25%),总治愈177只眼(98.88%)。

随访3~6个月,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结论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术前家长的心理护理、术中头位固定及熟练的操作技巧是探通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婴幼儿;泪囊炎;泪道冲洗;探通;护理婴幼儿泪囊炎多为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所造成的,因鼻泪管鼻下段的胚胎性残膜没有退化,管腔被上皮细胞残屑阻塞,分泌物潴留,继发细菌感染,形成泪囊炎。

利用探通术能及时有效地刺破鼻泪管下口处闭合的膜。

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自制空心泪道探通针行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治疗婴幼儿泪囊炎,同时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及操作中的护理配合,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均确诊为婴幼儿泪囊炎经泪道冲洗不通者。

本组患儿168例(179只眼),男85例,女83例,年龄2个月~3岁,其中年龄2~3个月20例(21只眼),年龄3~6个月117例(124只眼),年龄6~12个月26例(28只眼),年龄1~3岁6例(6只眼)。

1.2 方法1.2.1 先行泪道冲洗诺倍喜表面麻醉泪点,5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连接4~5号泪道冲洗针头(约长1~1.5 cm钝圆),自下泪点插入泪小管内冲洗泪道至无分泌物。

不通者:①无分泌物或少量分泌物溢出者,即可行泪道探通术;②冲洗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者,嘱其第2天再行泪道冲洗,直至无分泌物或少量分泌物溢出时,才行泪道探通术。

1.2.2 泪道探通将冲洗针头换为5号齿科针头尖头磨钝、抛光的自制泪道探针,自下泪点进入泪小点,水平推进泪囊,当感到探针能触到骨壁后固定探针,转90°向鼻泪管方向推进直达下鼻道,当探针通过鼻泪道下端时可有微“突破感”,先少量推注冲洗液。

泪道冲洗(修)[业界研究]

泪道冲洗(修)[业界研究]

鼻腔阻塞
感冒鼻粘膜充血、鼻腔 炎症或占位性病变
排泪吸引功能 老年人下睑松弛、面神
不良
经麻痹
泪道阻塞
泪道 冲洗 的适 应证
检查泪道是否通畅或者外伤导 致泪道损伤检查
内眼手术前常规检查 泪道手术前、后的常规冲洗 治疗慢性泪囊炎
泪道 冲洗 操作 步骤
裂隙灯检查
准备
1、奥布卡因药眼水、无菌棉签 2、生理盐水、抗生素溶液 (NS100ML+庆大霉素8万u) 3、泪小点扩张器 4、5ml注射器、泪道冲洗针 5、抗生素眼药水
扩张 泪小 点
冲洗 泪道
➢ 并将冲洗液注入泪道,同 时询问患者有无液体流入 鼻腔或咽部,如有液体流 入咽部可咽下;观察上下 泪点处有无液体或分泌物 返流及其量和性质,推注 时有无阻力,从而判断泪 道是否通畅。
➢ 冲洗完毕退出针头,用纸巾擦 干流出的液体及分泌物。
➢ 冲洗完毕退出针头,用纸巾擦 干流出的液体及分泌物。
0.2%碘伏消毒患眼2次,待干。
操作中查对。
遵医嘱抽吸冲洗液,更换泪 道冲洗专用针头,排气。
➢ 患者体位舒适,头部固定, 向上注视。操作者左手持无 菌棉签拉开下眼睑,暴露下 泪点,(泪点狭小者,应先 用泪点扩张器扩大泪点后再 冲洗),右手持泪道冲洗针 将针头垂直插入下泪点 1~2mm,然后转为水平方向 向鼻侧进入泪小管内3~5mm (如需由上泪点进针则以无 菌棉签拉开上眼睑,暴露上 泪点后进针,进针方法相 同),检查是否可达鼻骨,
泪道冲洗
眼耳鼻喉科 郑丹丹
业界分析
1
介绍
内容—1、适应证 2、泪道的解剖和生理 3、泪道冲洗的方法 4、冲洗结果的判断
泪道 解剖
术语词汇 溢泪 流泪Biblioteka 词汇溢泪流泪

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观察及家长心理护理

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观察及家长心理护理

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观察及家长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究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对婴幼儿泪囊炎的治疗效果与对家长心理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婴幼儿泪囊炎365例患者,共413只眼,分为对照组中有182例,206眼,采用泪道冲洗治疗,同时对患儿家属实施常规的心理护理,观察组中有183例,207眼,实施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并对患儿家属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结果对照组患儿治愈率53.40%,明显低于观察组99.03%(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5.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2%(P<0.05)。

结论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对婴幼儿泪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较高,手术操作便捷、安全性较高,术前对家属实施心理护理能够促使家属护理满意度提高,进而配合治疗。

关键词: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泪囊炎;心理护理婴幼儿泪囊炎绝大部分为先天性泪道发育不完善导致,由于鼻泪管下段的胚胎性残膜未退化,上皮细胞残屑对管腔造成阻塞,分泌物潴留,导致继发性感染,进而产生泪囊炎[1]。

选择泪道联合探通术可以将鼻泪管下口处的闭合膜有效刺破。

现对365例婴幼儿泪囊炎患者,共413只眼给予不同方式的治疗与术前家属心理护理,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婴幼儿泪囊炎365例患者,共413只眼,入选标准:(1)年龄范围1个月—1年;(2)泪囊区存在溢脓与溢泪的症状,接受抗生素滴眼泪与泪囊区按摩治疗后症状没有改善;(3)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365例患儿(413只眼)中有男性194例204眼,女性171例209眼;单眼317例317眼,双眼48例96眼,左眼213眼,右眼200眼;年龄1个月—1年,平均年龄(4.12±1.24)个月。

并全部患儿分为对照组中有182例,206眼,采用泪道冲洗治疗,同时对患儿家属实施常规的心理护理,观察组中有183例,207眼,实施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并对患儿家属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激光泪道成形术后的冲洗法讲解

激光泪道成形术后的冲洗法讲解

激光泪道成形术后的冲洗法泪道狭窄或阻塞其传统治疗多用探针探通或穿线留置等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

近年来开展的激光泪道成形术,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一般无出血,不影响美容和外观,治疗操作简便、安全,无明显并发症,病人易于接受。

而成形术后泪道冲洗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我科1997年7月至1998年2月对80例泪道阻塞患者行激光泪道成形术,并行泪道冲洗,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

1 资料泪道成形术后80例(80眼)中,男16例,女6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岁,平均48.5岁。

泪小管阻塞26例,泪总管阻塞7例,鼻泪管阻塞13例,泪小管合并鼻泪管阻塞8例,泪总管合并鼻泪管阻塞15例,慢性泪囊炎6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5例。

80例采用大都WDJ-110B型多功能脉冲ND:YAG 激光泪道治疗机行泪道成形术。

2 冲洗方法术后第1~3 d以0.5%地卡因表面麻醉泪小点,用10 ml注射器抽吸冲洗液(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加生理盐水10 ml),分离抽吸针头,接泪道冲洗针头(由9号腰椎穿刺针头改制,其尖端为光滑的盲端,距盲端1~2 mm 处有两侧孔),若为泪小管、泪总管阻塞术后,将针头伸至泪囊;若为鼻泪管阻塞术后,将针头伸至鼻泪管下端。

先冲洗3 ml,后将针头边缓慢后退边冲洗。

术后3日内每日冲洗1次,术后第7 d和第14 d各冲洗1次,方法同上;术后第30、60、90 d各冲洗1次,将针头伸至泪囊冲洗。

3 结果治愈(术后3个月冲洗通畅,无溢泪)56例;显效(冲洗通畅,间断性溢泪)10例;好转(冲洗不畅,有溢泪)13例;无效(冲洗不通,有溢泪)1例,为鼻腔泪囊吻合术后经2次激光均失败。

总有效率97.5%。

4 讨论4.1 激光泪道成形术是以ND:YAG激光的近红外光输出脉冲,汽化软组织,清除泪道中的局部阻塞物,恢复泪道管状结构。

术后泪道冲洗、抗炎、消肿是重要措施[1]。

本组病例冲洗泪道时将针头伸入至激光治疗点以下,具有充分扩张泪道的作用。

泪道冲洗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泪道冲洗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泪道冲洗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泪道冲洗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新生儿泪囊炎患儿100例(14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首选泪囊加压按摩法、泪道冲洗法治疗,无效者予以泪道探通法治疗,对比观察其疗效。

结果:泪囊加压按摩法的治愈率为26.0%,泪道冲洗法的治愈率为30%,而泪道探通法的治愈率最高,达到98.5%,优于泪囊加压按摩法和泪道冲洗法。

结论:泪囊区加压按摩法和泪道冲洗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简单、易行、有效,对治疗无效的患儿采用泪道探通术能够提高新生儿泪囊炎的治愈率。

[关键词]新生儿;泪囊炎;泪道冲洗探通术;疗效分析新生儿泪囊炎发病率较高,约占新生儿疾病的6%左右[1]。

一般主要出现在患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由父母发现其流泪并伴有黏脓性分泌物出现,在压迫泪囊区可见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急性泪囊炎、泪囊瘘[2]甚至角膜感染等严重后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随之提高,家长对新生儿泪囊炎的认知及就诊率逐年上升,治愈的迫切性和希望值也不断提高。

新生儿泪囊炎治疗的目的是重建或恢复泪液的引流通路,其治疗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本院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了较为科学的方法,将前来我院就诊的患儿根据他们就诊时的年龄、发育特点采取阶段性治疗方法并配合细致周到的宣教和护理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门诊就诊的新生儿泪囊炎患儿100例140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66眼,女52例74眼,年龄(4.8±1.2)个月。

所有患儿均有泪溢或伴有分泌物增多,压迫泪囊或冲洗泪道时可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溢出,排除全身及眼部其他疾病。

1.2方法1.2.1泪囊区加压按摩法:按摩操作前应洗净双手,修剪指甲。

新生儿取仰卧位,固定其头部和四肢,首先要将患儿眼部的分泌物清洗干净,然后由鼻根部的泪囊区顺鼻翼方向向下推挤,按摩动作要轻缓适度,用力均匀,按摩结束后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泪道冲洗

泪道冲洗

泪道冲洗——用物准备
①麻醉 —— 表面麻醉药、消毒棉球 ②扩张泪点 —— 泪点扩张器 ③冲洗泪道 —— 注射器、泪道冲洗针、冲洗液(生理盐水或 其他) ④抗炎 —— 抗生素眼药水
泪道冲洗——过程 ①麻醉 —— 表面麻醉药、消毒棉球
泪道冲洗——过程
②扩张泪点 —— 泪点扩张器 一般不需要,主要用于泪点狭小者
泪道及结膜囊冲洗
泪道冲洗——泪道解剖
泪点
位于上下睑缘内侧端一 圆形隆起,为泪道起始 部位
直径0.2~0.2mm
泪道冲洗——泪道解剖
泪小管
连泪点和泪囊的小管
管长10mm,开始部分垂 直,长约2mm,然后水平 位转向泪囊
上下泪小管——泪总管— —泪囊
泪道冲洗——泪道解剖
泪囊
位于内眦韧带后面,泪 骨的泪囊窝内
泪道冲洗——过程
③冲洗泪道 —— 注射器、泪道冲洗针、冲洗液(生理盐水或 其他)
· 针头垂直插入泪点1~2mm,然后水平方向向鼻侧进 3~5mm · 推冲洗液 观察、询问患者有无药液进入鼻腔或咽部,泪点处有无返流
泪道冲洗——注意事项
操作动作轻柔、准确,切忌损伤角膜、结膜、泪点和泪小管, 进针时遇到阻力时不可暴力推进,以防损伤泪道或形成假道 急性炎症期不宜冲洗。
结膜囊冲洗 —— 注意事项
1、一般冲洗可以用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 2、冲洗时应避免直接冲洗角膜,以免刺激角膜 3、有角膜穿通伤口或角膜溃疡者禁忌冲洗,以免内容物脱出 4、冲洗传染性结膜患眼时应避免冲洗液流入健眼,以免交叉感染
THANKS
其上方是盲端,其下与 鼻泪管相连续长约 12mm,宽约4~7mm
泪道冲洗——泪道解剖
鼻泪管
位于骨性鼻泪管的管道 内,全长18mm

泪道冲洗实验报告

泪道冲洗实验报告

1. 了解泪道冲洗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泪道冲洗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分析泪道冲洗实验结果,判断泪道是否通畅。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成年健康志愿者,共10名。

2. 实验仪器:泪道冲洗器、生理盐水、注射器、无菌棉签、酒精棉球、治疗巾等。

3. 实验药品:表面麻醉剂。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取坐位或卧位,头部正位固定不动,眼睛向上注视。

2. 医护人员将治疗巾铺于受检者肩颈部及颌下,避免衣物污染。

3. 医护人员用无菌棉签蘸取酒精棉球,清洁受检者泪点部。

4. 医护人员将表面麻醉剂滴入受检者泪点部,等待1~3分钟。

5. 医护人员用泪道冲洗器连接注射器,抽取适量生理盐水。

6. 医护人员将泪道冲洗器插入受检者泪点部,缓慢推进至泪小管。

7. 医护人员缓慢推动注射器,观察生理盐水流向。

8. 根据生理盐水流向,判断泪道是否通畅。

四、实验结果1. 泪道通畅组:生理盐水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无阻力,无逆流。

2. 泪小管阻塞组:生理盐水从注入原路反流,无阻力。

3. 泪总管或鼻泪管阻塞组:生理盐水自下泪小点注入后由上泪小点反流,或自上泪小点注入后由下泪小点反流。

4. 鼻泪管狭窄组:生理盐水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反流,部分流入鼻腔。

5. 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组:生理盐水反流的同时伴有黏液脓性分泌物。

1. 泪道通畅组:生理盐水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说明泪道通畅,无阻塞。

2. 泪小管阻塞组:生理盐水从注入原路反流,说明泪小管阻塞,需进一步治疗。

3. 泪总管或鼻泪管阻塞组:生理盐水自泪小点反流,说明泪总管或鼻泪管阻塞,需进一步治疗。

4. 鼻泪管狭窄组:生理盐水有阻力,说明鼻泪管狭窄,需进一步治疗。

5. 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组:生理盐水反流伴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说明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需进行泪道冲洗治疗。

六、实验结论通过泪道冲洗实验,可以判断泪道是否通畅,以及泪道阻塞的部位和原因。

实验结果对泪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冲洗探通泪道眼膏保留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

冲洗探通泪道眼膏保留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

冲洗探通泪道眼膏保留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对 2000-12/2012-12在我院门诊接诊共261 例( 269 只眼)泪道阻塞引起流泪的婴幼儿,每天进行多次泪道按摩一周仍慢性泪溢,采用冲洗探通泪道后,泪道妥布霉素眼膏及醋酸可的松松眼膏保留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261 例( 269 只眼)婴幼儿泪道阻塞所致慢性泪溢症病例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婴幼儿共 261 例,269 只眼。

女婴幼儿 124 例,男婴幼儿 137 例;年龄: 2mo至 18mo。

平均 6mo,单眼 211 例,双眼 29 例。

均为婴幼儿泪道阻塞所致慢性泪溢症病例。

2.准备器械、药品:碘伏消毒液;无菌棉球、纱布;0.9%氯化钠注射液;眼科常用表麻眼液;妥布霉素注射液及地塞米松注射液针剂;冲洗针头; 7 号探针探;抗生素眼膏;醋酸可的松眼膏。

3.方法:眼科常用表麻眼液点患眼两次做表麻,以减轻患儿疼痛,泪点扩张器轻轻扩张泪小点。

7 号冲洗针头接注射器抽吸0.9%氯化钠注射液 5 毫升适量加适量妥布霉素注射液及地塞米松注射液冲洗泪道,排出泪道内原有的粘液及分泌物,将粘液及分泌物清理干净,并对眼睑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然后用7 号探针探通泪道,并留置10 分钟以上时间,以扩张泪道。

拔出泪道探针,换用泪道冲洗针冲洗泪道,将注射器针管拔下,排出冲洗液换吸妥布霉素眼膏及醋酸可的松眼膏适量于注射器内,接上冲洗针头后,将冲洗针边注边退使泪道内充满妥布霉素眼膏及醋酸可的松眼膏,一周后冲洗泪道排出眼膏,局部点抗生素眼液一周,并每日做三次泪道按摩以维持治效。

结果疗效判定标准:有效:症状消失,压迫泪囊无粘液及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时有连续吞咽动作或泪道冲洗液自鼻腔流出反之无效。

手术中婴幼儿有轻度哭闹现象,术毕时有少许血性液从泪小点或鼻腔外溢,未见其他并发症,手术后患儿表情自若,无哭闹现象,泪溢症消失。

术后2w至 3mo复查治愈婴幼儿261例( 269 只眼)泪道阻塞病例,治愈率为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泪道冲洗技术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及配合程度。

2、评估患者眼部周围皮肤情况。

二、操作流程要点: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冲洗时配合事项。

2、告知患者冲洗时鼻腔内如有液体流出为正常现象。

四、注意事项
1、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光线充足,动作轻巧,避免刺伤眼球。

2、如进针遇有阻力,不可强行推进。

3、若下泪点闭锁,可由上泪点冲洗。

4、勿反复冲洗,避免粘膜损伤或粘连引起泪小管阻塞。

5、急性炎症和泪囊有大量分泌物时不宜进行泪道冲洗。

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刺伤眼球
1.预防:①取得病人合作,操作时光线充足,操作者动作轻柔;②头部固定,针头垂直插入不宜过深。

2. 处理:①立即停止操作;②无菌敷料覆盖;③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二)针头误入皮下
1.预防:①取得病人合作,操作时光线充足,操作者动作轻柔;②头部固定,针头垂直插入不宜过深。

2.处理:①立即停止操作;②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六、操作考核评价标准
泪道冲洗技术操作评价标准(100分)
监考老师签字:篇二:泪道冲洗
泪道冲洗操作规范
冲洗方法:
先用蘸1%地卡因液的棉签夹在
内眦部上下泪点之间约5分钟,然后用装有钝针头的生理盐水注射器,垂直插入下泪点,深达1﹒5毫米,在向外转90°成水平位,沿泪小管的方向推进,此时令患者的头稍向前倾,注入盐水。

泪道探通操作规范
操作方法
先用1%地卡因液的棉签麻醉泪点,数分钟后,再注入少许含1/1,000肾上腺素的地卡因,麻醉泪道。

继之选用适当的泪道探针,一般先用“0”~“00”号探针插入泪小管到达骨壁,然后向上转90度,呈垂直方向,指向鼻翼,向鼻泪管及鼻腔方向轻轻推进,放置一刻钟,然后注入糜蛋白酶、可的松及消炎溶液的混合液。

此后每日或隔日进行探通扩张一次,并增加探针之号数,直到4号探针能顺利通过为止,此后可每周探通冲洗一次,维持数周。

结膜下注射操作规范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先以消毒溶液冲洗结膜囊,滴0﹒5~1%地卡因,每隔3分钟1次,共2次。

核对所用的药液及眼别后,以左手
食指向下拉开下睑,令患者向上注视,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与角膜缘平行,在角膜缘外4~5毫米处,呈45°角刺入结膜下,注入药液,注射完毕,滴消炎溶液及上软膏,盖纱布
及眼罩。

眼针操作规范
取穴原则
(1)循经取穴:即在与病证相符的、有明显血络形态色泽变化的、相应的经穴取穴。

如急性腰扭伤时,左、右眼下焦区、肾和膀胱区常见血络鲜红,针之,多获良效。

(2)看眼取穴:不管什么病,只在眼球血络变化最明显的经区取穴。

如神经性头痛,若见右眼上焦区和左眼肝胆区有明显血络变化,刺此两区,常获显效。

(3)按三焦取穴:又称病位取穴。

即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在相应经取穴。

如头部、上肢、胸腔疾患取上焦;上腹部、胸骶部、小腹部、生殖泌尿系统和下肢疾患取下焦。

4.取穴方法
(1)用点眼棒或三棱针针柄在所选经区的轻轻按压,若出现酸、麻、胀、重或发热、发凉、微痛、舒适等均为穴位反应,此时可稍用力按压,使皮肤出现凹痕,作为针刺的标志。

也有人无任何感觉,但按压后出现凹痕,刺此即可。

(2)用经络探测仪寻找穴位,当探索导子按压时,仪表上指针读数最高的部位就是穴位。

(3)按选好的经区针刺,以瞳仁为中心找准经区界限,在经区界限沿皮直刺或横刺。

5.针刺方法:常规消毒后,用左手按住眼球,使睛眶皮肤绷紧,右手持针,轻轻刺入,直刺进针深度为2~3分,也可以经区范围内沿皮横刺。

眼针一般不用手法,如进针后未得气,可将针稍提出一点,调整后重新刺入。

眼针针感与一般针感大致相同。

如需补泻,顺经穴分布顺序进针为补,反之为泻。

留针时间多为5~15分钟。

起针时应缓慢,起针后按压局部片刻,以防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