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王剑晓

合集下载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前言单管放大电路是电子学中常用的一个基本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如放音机、放大器、电视机等。

本文旨在探讨单管放大电路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目的1.了解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学习单管放大电路的电路分析方法;3.实际操作单管放大电路电路进行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实用问题的解决方案;4.根据实验结果完成数据分析和讨论,加深理解单管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特性。

实验原理单管放大电路是由一个晶体管和若干个电阻、电容等组成的。

晶体管的基本结构是由广泛的p型半导体和狭窄的n型半导体构成的。

晶体管有三个引脚,分别为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

在单管放大电路中,基极通过一个电阻Rb与信号源相连,集电极通过一个负载电阻RL与电源相连,而发射极则接地。

当输入信号通过Rb注入基极时,由于晶体管发生的放大归功于其特性,即当晶体管输在正向区时,它是三极管,将输入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并经过电容耦合AC通过变压器通过负载电阻RL输出。

放大系数可以通过电路参数来调节,如增大Rb或降低RL可以提高放大系数。

实验器材本次实验使用的器材包括:晶体管、电容、电阻、示波器、调节电源、万用表等。

实验步骤1.按照图1所示的单管放大电路电路原理图进行连线,并将开关S1关闭;2.接通调节电源,在标准电压下,观察电路是否正常工作;3.将示波器连接到负载电阻RL两端,并调节示波器参数,使信号幅度和频率适合检测;4.调节Rb通过测量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确定其值;5.改变RL的电阻值并观察其对电路输出的影响;6.连续进行多次测量,以获取更多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和比较。

实验结果本实验的结果如下:1.掌握了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了解了基极电阻对放大倍数的影响;3.测定了电路输入输出电压,并且通过万用表测定了电路中的电流,分析了实验结果的数据;4.测试Rb和RL对音频信号的放大和失真的影响,获得了电压放大倍数和工作参数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搭建单管放大电路,研究了该电路的放大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当输入信号幅值较小时,输出信号具有一定的放大倍数,且放大倍数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关键词】单管放大电路;放大倍数;输入信号;输出信号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2. 掌握搭建和调试单管放大电路的方法;3. 研究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特性。

二、实验器材和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电阻、电容、三极管等。

三、实验原理单管放大电路是由一个三极管、少量无源器件和若干衔接接线构成的。

它可以将小信号放大成为大信号,通过不同组合的电容、电阻和三极管可以实现不同的放大倍数。

四、实验步骤和结果1. 按照电路图搭建单管放大电路;2. 将信号发生器接入输入端,示波器接入输出端;3. 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值,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4. 记录输入信号的幅值和输出信号的幅值,计算放大倍数;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绘制输入信号幅值和输出信号幅值之间的关系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输入信号幅值较小时,输出信号具有一定的放大倍数,且放大倍数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这是由于三极管的非线性特性造成的,当输入信号幅值较小时,三极管工作在其饱和状态,此时输出信号的放大倍数较高;当输入信号幅值较大时,三极管工作在其线性状态,此时输出信号的放大倍数较低。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并掌握了搭建和调试该电路的方法。

我们还研究了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特性,发现输出信号的放大倍数与输入信号的大小有关,这为我们进一步设计和优化放大电路提供了参考。

共射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共射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共射单管放大电路,了解其工作原理及特性,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探讨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等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共射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由晶体管、电容和电阻等元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输入信号的变化,控制晶体管的工作点,使得输出信号得以放大。

具体来说,当输入信号施加在基极上时,晶体管进入放大状态,输出信号通过负载电阻得以放大。

三、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搭建共射单管放大电路,注意连接正确。

2. 调节电源电压,使得晶体管正常工作。

3. 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设置合适的频率和振幅。

4.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并记录数据。

5. 分别改变输入信号的振幅和频率,记录相应的输出信号数据。

四、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放大倍数:通过比较输入信号的振幅和输出信号的振幅,可以得出放大倍数。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放大倍数与输入信号的振幅成正比,但随着输入信号振幅的增大,放大倍数会逐渐饱和,不能无限增大。

2. 输入阻抗:输入阻抗是指电路对外部信号源的阻抗。

在共射单管放大电路中,输入阻抗较低,可以有效地接收外部信号,并将其放大输出。

3. 输出阻抗:输出阻抗是指电路对外部负载的阻抗。

在共射单管放大电路中,输出阻抗较高,可以有效地驱动负载电阻,使得输出信号的失真较小。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合适的工作点下,共射单管放大电路可以实现输入信号的放大,并输出相应的放大信号。

2. 输入信号的振幅和频率对放大倍数有影响,但是其影响是有限的。

3. 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对电路性能有重要影响,合适的阻抗匹配可以提高电路的放大效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共射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对电路性能的一些结论。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引言:单管放大电路是电子学中最基础的电路之一,它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更大的幅度,使得信号能够被更远的距离传输或被更多的设备接收。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和测试单管放大电路,探究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理解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2. 学习如何设计和搭建单管放大电路;3. 测试并分析单管放大电路的特性。

二、实验器材和元件1. 电源:直流电源供应器;2. 信号发生器:用于提供输入信号;3. 电阻:用于构建电路;4. 电容:用于滤波;5. 二极管:用于保护电路。

三、实验步骤1. 搭建单管放大电路a. 将一个NPN型晶体管与几个电阻和电容相连接,按照电路图搭建电路;b. 连接电源,并确保电路连接正确;c. 连接信号发生器,将其输出信号接入电路中。

2. 测试电路特性a.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b. 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并计算电压增益;c. 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 随着输入信号幅度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度也相应增加,但在一定范围内,输出信号的幅度增加不再线性;2. 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度先增加后减小,且在某一频率下达到最大值;3. 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存在相位差,且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单管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是非线性的,且受到输入信号幅度的限制;2. 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是有限的,存在一个截止频率,超过该频率后放大效果下降;3. 单管放大电路引入了相位差,这可能对特定应用产生影响。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我们学习到了如何设计和搭建单管放大电路,并通过测试分析了其电压增益、频率响应和相位差等特性。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其他更复杂的放大电路非常重要。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I. 引言单管放大电路是电子工程中常见的基础电路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和搭建电路,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和放大后的信号调节,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实际应用需求。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小组在单管放大电路实训中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

II. 实验目的我们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搭建单管放大电路,并对其放大特性进行测试,以加深对单管放大电路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目标包括:1. 学习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 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搭建方法;3. 测试单管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频率特性。

III.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关器件和设备,包括电容、电阻、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2. 按照电路图,搭建单管放大电路。

3. 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

4. 打开电源,调节信号发生器,观察在示波器上显示的信号。

5. 测量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6. 测量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绘制频率特性曲线。

IV.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进行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时,我们记录了以下实验数据:1. 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测量数据表格。

2. 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图表。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单管放大电路在一定输入电压范围内,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呈线性关系,即电压放大倍数较为稳定。

2. 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增加,输出电压发生衰减,达到截止频率后电压放大倍数急剧下降。

V.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单管放大电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了其搭建和基本测试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单管放大电路能够实现输入信号的放大,并且其放大倍数在一定范围内较为稳定。

同时,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总之,通过这次实训,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单管放大电路的理论理解,还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了对其性能和特性的直观认识。

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不断拓展自己的电子工程知识。

实际操作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掌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其放大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放大性能。

二、实验原理。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特性,实现信号的放大。

在共射极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上,输出信号则从集电极上取出。

当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上时,晶体管的输出电流会随之变化,从而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

三、实验仪器与器材。

1. 三极管(晶体管)×1。

2. 电阻(1kΩ,10kΩ)×2。

3. 电容(0.1μF,10μF)×2。

4. 信号发生器。

5. 示波器。

6. 直流稳压电源。

7. 万用表。

8. 面包板。

9. 连接线。

四、实验步骤。

1. 将三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器件按照电路图连接在面包板上;2. 将信号发生器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输入端,将示波器的探头分别连接到输入端和输出端;3. 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给电路提供适当的电压;4.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5. 记录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并测量其幅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图,并测量了其幅度。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性能指标。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并对其放大特性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具有良好的放大效果和频率响应特性,能够对输入信号进行有效放大,并且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放大倍数。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们深入了解了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了搭建和调试放大电路的方法,提高了对电子电路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还对电子电路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引言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无数的创新和突破,而放大电路作为电子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研究单管放大电路,深入了解其原理和特点。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2. 熟悉单管放大电路的实际搭建过程;3. 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性能参数测量方法;4. 分析单管放大电路的优缺点。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功放电路实验箱;2. 二极管、电阻、电容;3.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4. 万用表等测量仪器。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单管放大电路。

按照给定的电路图,将电阻、二极管和电容连接在一起,连接到功放电路实验箱上。

2.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接入电路。

3. 使用示波器检测输入和输出信号。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调节信号发生器和电路,使输出信号达到最佳放大效果。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和示波器观察,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 在适当的电流和电压条件下,单管放大电路可以实现较大的输入信号放大效果;2. 输出信号的左右阶边界逐渐变小,说明放大电路的线性能力较强;3. 随着输入信号幅度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失真程度也随之增加。

六、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单管放大电路作为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它可以将信号放大到合适的幅度,使得输出信号可以被其他电路或设备正确接收。

2. 单管放大电路的线性能力较强,可以较好地保持信号的原样放大;然而,在信号输入幅度过大时,输出信号会发生失真。

3. 单管放大电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其缺点是放大能力有限,输出信号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失真影响。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管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实际搭建和操作,掌握了单管放大电路的性能参数测量方法。

同时,我们也对单管放大电路的优缺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可以将单管放大电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以达到信号放大的目的。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单管放大电路来深入了解电路原理和实际应用。

在实践中掌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的计算方法。

二、实训内容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基本的放大器电路,通过搭建这种电路,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的功能。

本次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际搭建电路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认电路所需的器件和元件是否齐备,包括电源、电容、电阻、晶体管等。

其次,需要设计电路图和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

2. 搭建电路在确认器材和元件齐备之后,需要按照电路图和实验方案来搭建电路。

首先,需要将电源正负极接入电路,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其次,需要将晶体管、电容和电阻等元件逐一连接起来,并按照一定的电路原理进行连接。

3. 调试电路搭建好电路之后,需要进行一些调试工作,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首先,需要通过万用表等工具来检测电路管脚的接线是否正确。

其次,需要通过示波器等工具来检测电路的输出波形是否正常。

最后,需要调整电路的元件参数,以达到理想的放大效果。

三、实训结果经过几个小时的实践,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台单管放大电路。

在电路搭建和调试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电路原理和调试技巧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最终,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电路的正常工作,并获得了满意的放大效果。

四、实践意义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非常基本的放大器电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具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电路知识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掌握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将为电子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电03 王剑晓2010010929单管放大电路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放大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2)掌握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3)了解直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4)掌握发射极负反馈电阻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5)掌握信号源内阻R S对放大电路频带(上下截止频率)的影响;二、实验电路与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如课本P77所示。

图中可变电阻R W是为调节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而设置的。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与调整;将图中基极偏置电路V CC、R B1、R B2用戴维南定理等效成电压源,得到直流通路,如下图1.2所示。

其开路电压V BB和内阻R B分别为:V BB= R B2/( R B1+R B2)* V CC;R B= R B1// R B2;所以由输入特性可得:V BB= R B I BQ+U BEQ+(R E1+ R E2)(1+Β) I BQ;即:I BQ=(V BB- U BEQ)/[Β(R E1+ R E2)+ R B];因此,由晶体管特性可知:I CQ=ΒI BQ;由输出回路知:V CC= R C I CQ + U CEQ+(R E1+ R E2) I EQ;整理得:U CEQ= V CC-(R E1+ R E2+ R C) I CQ;分析:当R w变化(以下以增大为例)时,R B1增大,R B增大,I BQ减小;I CQ减小;U CEQ增大,但需要防止出现顶部失真;若R w减小变化相反,需要考虑底部失真(截止失真);(2)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做出电路的交流微变等效模型:则:电压增益A i=U O/U i=-ß(R C// R L)/r be;输入电阻R i=R B1//R B2//r be;输出电阻R O= R C;其中r be=r bb’+(1+ß)U T/ I EQ,体现了直流工作点对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当R C、R L选定后,电压增益主要决定于r be,受到I EQ,即直流工作点的影响。

由上面对直流工作点的分析可知,R w变化(以下以增大为例)时I CQ减小,那么r be增大,电压增益A i减小,输入电阻R i增大,输出电阻R O基本不变,与直流无关;如果将发射极旁路电容C E改为与R E2并联,R E1成为交流负反馈电阻,电路的动态参数分别变为电压增益A i=U O/U i=-ß(R C// R L)/[r be+(1+ß) R E1];输入电阻R i=R B1//R B2/[r be+(1+ß) R E1];输出电阻R O= R C;分析:此时电压增益A i减小(R E1影响了放大倍数),此时如果有r be<<(1+ß) R E1,则A i=(R C//R L)/R E1,实现了稳定;输入电阻R i增大(使得更多的输入信号被放大),输出电阻R O基本不变;R w变化(以下以增大为例)时I CQ减小,那么r be增大,电压增益A i仍然减小,输入电阻R i增大,输出电阻R O基本不变,与直流无关;(3)放大电路电压增益的幅频特性和频带放大电路一般含有电抗,使得电路对不同频率的信号具有不同的放大能力,即电压增益是频率的函数。

电压增益的大小与频率的函数关系即是幅频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放大电路的动态指标必须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进行,因此输入信号不能太大,实验中一般使用示波器监视输出信号的波形。

三、实验内容与扩展内容(1)工作点的调整;调节R w,分别使I CQ=1mA和2mA,测量V CEQ的值;(2)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的影响;在I CQ=1mA和2mA时,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幅频特性(只测上下截止频率)、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其中输入正弦电压信号V i的幅度为5mV,频率为1kHz。

(3)射极负反馈电阻对动态特性的影响;(扩展内容)如果将发射极旁路电容C E改为与R E2并联,R E1成为交流负反馈电阻,在I CQ=1mA时,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幅频特性(只测上下截止频率)、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总结射极负反馈电阻对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四、注意事项:(1)实验中要将直流电源、信号源、示波器等电子仪器和实验线路接地,以免引起干扰;(2)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要在输出电压波形不失真和没有明显干扰的情况下进行;五、仿真(仿真报告请见文档“仿真报告”)1)仿真电路图见《电子电路实验》p77图3.1“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其中R S=0,为实验室所用信号发生器的内阻。

与器件盒中的器件参数相匹配。

2)Multisim 7中的元件选择三极管选用实际元件,型号为MRF9011L,将模型参数中的β(即BF)改为212;其它元件都选用虚拟器件。

2)仿真内容a. 静态工作点在I CQ=1mA和2mA时,测量V CEQ的值,并记录R B1的值。

R B1可选用Multisim中的“Virtual Linear Potentiometer”元件。

b. 动态特性仿真在I CQ=1mA和2mA时,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和幅频特性。

其中输入正弦电压信号V i的幅度为5mV,频率为1kHz。

六、仿真心得:1)在仿真进行过程中,应保持R W的值不变;2)R W的量程要为100 kΩ;3)新接入万用表后,对电流和电压是有影响的,也就是会产生误差;4)看清楚要对谁测量,提前做好测量准备,以免测量时出现遗漏或差错;(一)预习报告1、预习计算晶体管的主要参数为:B=260,VBE=0.7V,rbb’=10欧,fT=300MHz,Cb’c=1pF,计算实验地那路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备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1)首先计算直流状态下的I CQ、U CEQ以及此时的R w:I BQ=(V BB- U BEQ)/(R B+(I+ß)(R E1+ R E2))U CEQ =V CC- I CQ(R C+ R E1+ R E2)I CQ=1mA时,I BQ= I CQ/ ß=1/260mA; 带入,解得R B1=77.170kΩ;此时,U CEQ=7.495VI CQ=2mA时,I BQ= I CQ/ ß=2/260mA; 带入,解得R B1=41.357kΩ;此时,U CEQ=2.991V(2)其次,计算各交流量:电压放大倍数A 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 O:<1>I CQ=1mA时, R B1=77.170KΩ;此时r be=r bb’+U T/ I BQ=0.010+26*0.26=6.86 KΩ;电压放大倍数为:A U =U O / U i=-ß(R C// R L)/ r be=-75.94;输入电阻Ri= R B1// R B2//r be=4.44 kΩ;输出电阻R O=R C=3.3 kΩ;<2>I CQ=2mA时, R B1=41.357KΩ;此时r be=r bb’+U T/ I BQ=0.01+26*0.26/2=3.39 KΩ;电压放大倍数为:A U =U O / U i=-ß(R C// R L)/ r be=-153.666;输入电阻Ri= R B1// R B2//r be=2.59 kΩ;输出电阻R O=R C=3.3 kΩ;2、主要实验步骤a)实验数据表格b)主要实验步骤:(1)测量ß:(2)测量直流工作点:用万用表测量集电极对地电压使之为8.4V(I CQ=1mA时,U C=12V-3.6V=8.4V)和4.8V(I CQ=2mA时,U C=12V-3.6V*2=4.8V);记录下此时的R w;并测量U CEQ;(3)测量动态特性:电压放大倍数:将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分别加在示波器两输入端,调节R w的值分别为上步骤中记录的值,测量U i、U O的峰值,相比后得到A U;测量输入电阻Ri:在输入端串联R1=3.6kΩ,调节R w的值分别为上步骤中记录的值,测量输出电压U o、U o’;由公式Ri= U o’/( U o- U o’)即可计算Ri;测量输出电阻R O: 在输出端串联R2=4.7kΩ,调节R w的值分别为上步骤中记录的值,测量输出电压U o、U o’;由公式R O=(U OC/U OC’-1)* R2即可计算R O;测量频带:调节R w的值分别为上步骤中记录的值,保持输入电压为近似5mV不变,分别向上、向下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测量输出电压的幅值使之为5mV* A U/√2,读取此时的频率,记录。

(二)终结报告1、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1)数据记录、处理(1)测量β值=实验中利用学习机和示波器测得MRF9011L的输出特性曲线,测得β=∆i c∆i B 212,小与理论值的260。

(2)测量直流工作点(3)测量计算电压放大倍数(4)测量计算输入电阻Ri(56(注:该提高要求是由王剑晓同学在课堂上完成,但由于当时未能完成全部的数据处理,因此未经任老师批准,只将部分处理好的数据以及原始数据交给助教老师过目。

2)数据分析通过理论估算与仿真结果,我们来进行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1)理论计算根据测量结果,ß=212首先计算直流状态下的I CQ、U CEQ以及此时的R wI BQ=(V BB- U BEQ)/(R B+(I+ß)(R E1+ R E2))U CEQ =V CC- I CQ(R C+ R E1+ R E2)I CQ=1mA时,I BQ= I CQ/ ß=1/212mA; 带入解得R B1=79.74kΩ;此时,U CEQ=7.50V.I CQ=2mA时,I BQ= I CQ/ ß=2/212mA; 带入解得R B1=43.07kΩ;此时,U CEQ=3.00V.其次,计算各交流量:电压放大倍数A 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 O:I CQ=1mA时, R B1=79.74KΩ;此时r be=r bb’+U T/ I BQ=10+26*212=5.52 KΩ;电压放大倍数为:A U =U O / U i=-ß(R C// R L)/ r be=-76.95;输入电阻Ri= R B1// R B2//r be=3.84 kΩ;输出电阻R O=R C=3.3 kΩ;I CQ=2mA时, R B1=43.07KΩ;此时r be=r bb’+U T/ I BQ=10+26*212/2=2.77 KΩ;电压放大倍数为:A U =U O / U i=-ß(R C// R L)/ r be=-153.34;输入电阻Ri= R B1// R B2//r be=2.22 kΩ;输出电阻R O=R C=3.3kΩ;提高要求:(I CQ=1mA)此时R B1=79.74KΩ,r be=5.52 KΩ;电压放大倍数为:A U =U O / U i=-ß(R C// R L)/((1+ ß)*R E1+r be)=-8.83 输入电阻Ri= R B1// R B2//(r be+(1+ ß)*R E1)=10.00KΩ;输出电阻R O=R C=3.3 kΩ;(2)理论值、仿真值、实验值的对比表格如下从数据直观看:大多数实验数据相比仿真值比相对理论值更相近,说明实际电路较理论更复杂,其各量的影响因素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