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工作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流行性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
在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 预防措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个人防护,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设施;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2. 教育宣传:开展了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向公众普及流行性出血热的基本知识,如病因、传播途径、临床症状等,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 应急响应:建立了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疫情。
在疫情发生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调配医疗资源,组织疫苗接种,加强对病人的救治,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
4. 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
参与相关国际会议,推动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共同应对流行性出血热的威胁。
在工作中,我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并不断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和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同时,我也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为防控流行性出血热做出贡献。
登革热防控工作总结

登革热防控工作总结早在2021年,XX区爱卫办联合区疾控部门联合印发了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应急消杀指南,明确了区爱卫办、区疾控、各街道办事处、应急消杀队伍工作职责,建立了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召开动员大会,加强人员培训为有效预防登革热等蚊媒病毒传播及流行,加强病媒生物防制作业安全生产意识,XX区爱卫办8月30日下午在深圳市卫生计生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及作业安全生产培训会议。
区城管局副调研员陈文发同志及爱卫办全体工作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部分工作人员、各街道办事处、83个社区爱卫专干及各街道病媒生物防制服务外包公司、区病媒生物防制效果监理公司共11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戊申主任从登革热等蚊媒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如何有效防止蚊媒病毒的传播与流行、及病媒生物防制作业时药物器械安全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培训现场采用了互动的形式,现场提问,及时解答。
消杀人员的参与度极高,通过培训,增长和更新了知识,使大家对登革热的防控意识明显提高,增强了战胜登革热疫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做好防范登革热疫情持久战的准备。
(三)扩大消杀范围,加强专业保障2021-2021年,我区投入大量经费将学校含幼儿园、老旧小区及无物业小区、社区公园、机关大院等纳入政府财政投入外包消杀范围,争取做到辖区内消杀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同时多次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折页等形式宣传灭蚊防控登革热等病毒的意义。
另外,往年我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是单独招标了一个应急库,应急库里一共有20家应急队伍,以抽签循环轮序的方式确定应急队伍作业次序,在出现应急事件时出现过因为甲乙双方应急价格存在分歧而导致应急工作不能及时开展的情况。
为提高应急相应速度,从2021年开始至2021年,XX区不再另外招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队伍,XX区爱卫办统筹各街道办事处将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作为需求纳入街道日常病媒生物防制服务项目中进行招标,由街道病媒生物防制中标公司承担本服务街道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作业,并对应急效果纳入合同履约考核,如因应急工作开展不到位而出现二代病例的直接解除合同关系。
2021年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总结范文(精选5篇)

2021年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总结范文(精选5篇)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总结120__年4月25日是全国个接种宣传日,宣传主题是“预防接种——孩子的权利,社会的责任”我中心按着上级的要求,在社区门前积极开展了宣传工作,主要目的是为宣传预防接种对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意义。
20__年4月25日,早8:30分东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在中心主任吴江及预防接种负责人马艳玲的组织下利用社区门前这一人口流动较强的地方开展了一系列的“20__年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宣传活动,此次宣传主题为:“预防接种——孩子的权利,社会的责任”。
在宣传中健康教育宣传员蔺桂霞不停免费宣传知识: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国疫苗分为两大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所有适龄儿童都应按规定接种;二类疫苗是自费并自愿接种的。
目前通过接种免费疫苗可以预防12种疾病。
按照国家规定,孩子出生后1个月内,就要建立预防接种证,并要长期保存。
给孩子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都要检查预防接种证。
同时预防接种负责人马艳玲强调说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
不过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部分儿童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必要时就医。
极少数儿童在接种后可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治疗。
另外,如果儿童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发病前期,或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无关,很容易与接种的不良反应混淆。
此次宣传活动4个小时,共有14人参加,在活动现场设立了宣传咨询台,通过悬挂主题条幅、电子屏幕持续滚动、摆放宣传板,散发预防接种宣传单、宣传册等形式向居民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及相关传染病防治知识。
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900余份,礼品80余份(香皂、儿童润肤霜)接待了许多儿童家长的现场咨询,宣传现场活跃,受到了儿童家长的好评,达到了预期效果。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工作总结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工作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严重程度可导致出血、休克
甚至死亡。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预防和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的工作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流行性出血热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如媒体、宣传单页、健康教育课程等,向公众传达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了人们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可能患病者的监测和筛查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患病者并对其进行隔离和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的监管和管控工作。
通过对野生动
物市场的关闭和对家禽畜牧业的监管,有效地减少了病毒的传播途径,降低了疫情的风险。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装备工作。
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其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同时,我们也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防护装备,确保他们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不受感染。
总的来说,通过我们的努力,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流行性
出血热依然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我们仍需不断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最终战胜这一疾病。
希望我们的总结和经验能够对其他地区的防控工作有所启发,共同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出血热做出贡献。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5篇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5篇篇1一、引言近期,医院成功举办了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出血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防控意识。
本次活动以“了解出血热,守护健康”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安排,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二、活动背景与目标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等啮齿动物传播。
近年来,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出血热病毒在部分地区呈现扩散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机构,承担着防控疫情、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责。
因此,举办此次宣传周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出血热的认知水平,增强防控意识,共同构建免疫屏障。
三、活动内容与安排1. 开展宣传讲座:医院邀请了相关专家,为公众详细讲解了出血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听众对出血热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 举办健康咨询活动:在宣传周期间,医院设立了专门的健康咨询台,为市民提供一对一的健康咨询服务。
医务人员耐心解答市民关于出血热的问题,提供了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指导。
3. 制作宣传资料:医院精心制作了关于出血热的宣传手册和视频,内容涵盖出血热的定义、危害、预防措施等。
这些宣传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方便市民快速了解出血热相关知识。
4. 开展义诊活动:医院组织了一支由专家组成的义诊团队,在社区、学校等地开展了义诊活动。
义诊团队为市民提供免费的身体检查和健康咨询,特别是针对出血热病毒的高危人群进行了重点筛查。
5. 利用社交媒体宣传:医院积极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关于出血热的科普知识和宣传视频。
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宣传,扩大了宣传周活动的影响力。
四、活动效果与总结通过本次宣传周活动,公众对出血热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防控意识得到增强。
据统计,活动期间共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接待健康咨询市民千余人次,义诊活动覆盖人群数万人。
此外,医院还收到了许多市民的积极反馈,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对出血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更加重视个人防护和疫苗接种。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7篇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7篇第1篇示例: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为了增强社会公众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意识,提高医院应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能力,我院于某年某月某日至某月某日开展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医护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同时也加深了社会公众对此疾病的了解和预防意识。
一、宣传周活动策划为了确保宣传周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们提前制定了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
确定了活动的主题为“关爱生命,预防出血热”,并确定了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
我们选拔了专业的医护人员作为宣传周的主讲人,他们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我们还邀请了专业的宣传部门策划整个活动的宣传方案,确保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在整个宣传周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我们在医院内外进行了横幅、宣传栏等宣传材料的悬挂,向医院员工和患者宣传流行性出血热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
我们开展了专业的讲座和培训,邀请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向医院员工进行了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知识培训,包括识别患者、个人防护、急救知识等。
我们还针对社会公众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如义诊、现场咨询等,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流行性出血热,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四、宣传周活动的反思与展望通过此次宣传周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医院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于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公共卫生应对能力。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宣传效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社会公众的宣传覆盖面还有待提高。
我们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医护人员在防护措施上的不足,对于此类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培训计划。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宣传效果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宣传周活动的效果最大化。
我们也会不断完善医护人员的培训体系,加强医院公共卫生应对能力的提升。
此次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仅提升了医院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于疾病的了解和预防意识,同时也加强了医院的公共卫生应对能力。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及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
2000年9月~2010年9月,我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308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0岁。
住院时间1~30天,发病季节为春秋两季。
轻型162例,重型5例,分别并发肺炎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其中伴急性左心衰0例。
1.2 结果临床经过抗病毒、抗渗出、抗出血、抗休克、血液透析、支持疗法等治疗,除1例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外,其余均治愈。
2 护理2.1 发热期的护理2.1.1 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耐心劝导患者,鼓励患者多进食物,少量多餐。
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本病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
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则越重。
因此,护士应随时注意体温的变化,做好详细记录。
体温过高时,及时通知医生,并按高热护理常规及时采取物理降温。
以冰敷为主,不宜用酒精擦浴,忌用强烈发汗退热药,以防大汗而进一步丧失血容量导致休克。
发热3~4天后体温开始下降,此时定期测血压,以便及早发现低血糖倾向,以利早期治疗。
2.1.2 由于发热期患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损伤,眼周围组织及肾充血和水肿,临床出现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症状。
应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和性质,给患者摆好舒适体位,减轻疼痛。
避免按摩肾区疼痛部位,以免发生肾破裂出血。
由于毛细血管的损害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患者可表现为醉酒貌和鼻出血、咯血、黑便和血尿。
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胃肠道的中毒症状与出血倾向,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护理工作。
注意观察尿量及尿色等,及时留取尿标本送验,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2 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2.2.1 多数患者发热末期或热退时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此时应有专人守护。
医院流感宣传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季节变换,流感病毒开始活跃,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公众对流感防治的认识,我院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号召,于XX年XX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流感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普及流感防治知识,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流感发病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流感防治的认识,了解流感的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
2. 增强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 降低流感发病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活动内容1. 宣传资料制作与发放我院制作了大量的流感防治宣传资料,包括海报、折页、宣传册等,内容涵盖了流感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以及疫苗接种等知识。
这些宣传资料在医院门诊大厅、病房走廊、社区等地广泛发放,确保群众能够随时获取流感防治信息。
2. 专家讲座与咨询邀请我院感染科、呼吸内科等专家,举办了一系列流感防治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深入浅出,结合实际案例,让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流感防治的重要性。
讲座结束后,专家们还现场为群众解答疑问,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
3. 媒体宣传利用医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流感防治知识文章,扩大宣传范围。
同时,与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合作,开展流感防治专题报道,提高社会关注度。
4. 社区宣传活动组织医护人员走进社区,开展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义诊等形式,将流感防治知识传递给社区居民。
5. 疫苗接种宣传加强疫苗接种宣传,提高群众对流感疫苗的认识。
通过宣传资料、专家讲座等形式,让群众了解流感疫苗的接种对象、接种时间、接种注意事项等。
四、活动成效1. 提高了公众对流感防治的认识通过本次宣传活动,广大群众的流感防治知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对流感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增强了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得到了增强,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白卫发《关于开展全市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督导检查(〔22〕87号)》的通知精神,我院主管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相关科室按照“XX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考核标准”认真对照自查,强化医护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意识。
4月21日下午,在XX医院六楼会议室由消化肝病科主任薛秋霞对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流行性出血热》培训。
为了增强培训效果,医教科将课件打印下发,并将流行性出血热课件及重点内容的考核试题上传至每个科室微信平台,以提高全院医护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知及警觉意识,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全身酸痛乏力,伴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部、颈部、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腋下和胸背部皮肤有出血点。
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
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传播途径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及母婴垂直传播。
防控措施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防鼠、灭鼠是防止感染该病的关键;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搞好环境卫生。
如有不明原因发热(39℃-4℃)、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
为了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并将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保健知识制作成易拉宝分别放在急诊、一楼门诊大厅、二楼电梯边。
在门诊电子屏幕打上宣传口号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
在门诊大厅向患者发放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知识传单,另外还利用下乡巡诊机会将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传单下发到农民手中,目的就是让患者知晓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知识,做到见老鼠就消灭、勤洗手讲究卫生,有病及时就医的好习惯。
通过这次培训和宣传活动,普及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有关内容,达到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