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音版 必修 音乐鉴赏 第十九节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第十九节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祖国山河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二、作业内容:1. 音乐鉴赏作业:学生需完成以下三个任务:(1)观看一部介绍中国著名景点的纪录片,如《美丽中国》;(2)选择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或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并写出不少于500字的鉴赏报告;(3)通过互联网或书籍,收集有关祖国山河的诗词、歌曲等,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 小组讨论作业:学生需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并完成以下任务:(1)小组讨论景点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2)小组共同创作一首赞美该景点的歌曲,并录制音频或视频;(3)小组展示成果,包括歌曲录音、景点照片等。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音乐鉴赏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报告;2. 小组讨论作业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确保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3. 提交的报告和音频、视频资料需清晰、完整,不得抄袭或盗用他人作品;4. 作业评价将根据报告质量、讨论成果和参与度进行综合评定。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报告质量、讨论成果、参与度;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3. 评价结果将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以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完成作业。
五、作业反馈:1. 学生需在完成作业后,及时将报告、音频、视频等资料提交给教师;2. 教师将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并在课堂上进行反馈;3.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4. 学生可以通过反馈渠道与教师进行交流,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促进音乐课程的改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祖国山河的美丽和丰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此外,小组讨论和歌曲创作等环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十九节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和欣赏祖国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2. 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欣赏技巧和方法;3. 增强对祖国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作业内容:1. 音乐欣赏:选择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音乐作品(如民歌、器乐、戏曲等),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学习。
需要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音乐欣赏报告,内容包括对作品的整体感受、主题思想、艺术特点、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2. 文化调查:针对所选音乐作品所在的地区,进行一次文化调查。
包括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音乐风格等方面的了解。
要求整理出一份不少于500字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地区概况、音乐特点及其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的关系等。
3. 音乐表演:尝试模仿所选音乐作品中的演奏技巧,进行一次简单的音乐表演。
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乐器或声乐进行表演,并录制视频或音频作为作业提交。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报告和调查报告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撰写,字数和内容需符合要求;2. 提交的视频或音频文件需清晰、无杂音,并注明表演乐器或声乐的名称;3. 作业需按时提交,不得抄袭或代写,保证真实有效。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报告、调查报告和表演视频或音频的质量,以及是否符合作业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价;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对整体质量和规范性进行把关,学生互评则针对具体内容和表现进行评价;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优秀作业进行表彰和展示,对未达标作业进行指导和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需在提交作业后,及时获取教师的反馈和建议,并根据建议进行改进和优化;2. 教师反馈:教师将对作业的整体质量和规范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3. 反馈结果反馈:教师将定期将学生的作业反馈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在下一次上课时进行反馈和交流,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音乐学习和欣赏。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19节对祖国山河的礼赞课件

花
•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月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夜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__
•
白云一片悠悠去,青枫浦上不胜愁。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
•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春江花月夜》古色古香、柔 婉动听,深得中外听众的赞 赏。 全曲共分为十个小的段落, 每一段都有不同的标题:
《江楼钟鼓》《月上东山》 《风回水转》《花影层叠》 《水深云际》《渔歌唱晚》 《回澜拍岸》《棹鸣远濑》 《欸乃归舟》《尾声》
3
作品主题
4
课堂练习: 聆听作品,用一段文字或一幅画来 描绘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若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来自成文。虚•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
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6
主题配器
17
1
民族器乐合奏曲
春江花月夜
2
作品简介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中国 古典乐曲。早在1875年以前 就已流传民间,至今已有一 千多年,成为中国古典音乐 宝库之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这首乐曲原名叫《夕阳箫鼓》 (也称《浔阳琵琶》),是 一首琵琶独奏曲。后来曾经 改为合奏的形式,取名叫 《浔阳月夜》(或《浔阳 曲》),直到1930年由郑觐 文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乐曲内容是描写在夕阳西下、 月上东山时分,春江的月夜 幽静而安详,水面碧波荡漾, 落日的余辉洒在江面上,恬 静、醉人,从远处的一叶轻 舟上隐约传来在船上演奏箫 鼓的声音,飘渺、悠长,使 人沉湎于这诗情画意之 中……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课题
学校
年级
授课人
日期
鉴赏课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高 一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通过聆听、对比、模唱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乐派独特的音乐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民族、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谈话法导入课题
为新课讲解做铺垫
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2’
基础教学阶段
三、讲授新课
(一)赏析《我的祖国》
1.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介绍《我的祖国》六个乐章
2.聆听六个乐章音乐片段,将音乐与文字匹配
3.教师归纳总结
(二)介绍作曲家斯美塔那
(三)介绍民族乐派
1.播放微课视频
2.思考:《我的祖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教学
重点
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及体裁。
教学
难点
在对比中体验民族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组织
教学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音乐
师生问候!
课前准备
创设情境
1’
准备
阶段
二、导入
1.思考问题:这首乐曲属于什么题材的
作品?
2.展示课题——《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基础教学阶段
(五)《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高中音乐鉴赏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音乐鉴赏《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高中音乐鉴赏《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一教学内容:《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嘎迭梅林》主题音乐、《沃尔塔瓦河》主题音乐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自学教材上所提供的资料,对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作者有初步的了解。
2、通过对《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分段主题欣赏及演唱,能够从节奏、旋律、音色、调式方面说出每段主题音乐的特点。
3、完整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嘎这梅林》主题音乐,能够在讨论以及教师提示下总结出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把握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教学重点:从调式、结构,旋律、节奏方面分析《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音乐特点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十单元第十九节《(对租国河山的礼赞》,教材所选用的作品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四首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槔》、交响诗《芬兰颂》,这两部作品都是民族乐派典型的代表作品,由于课时限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鉴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为主,教学活动围绕“民族”二字,帮助学生从题材内容方面、音乐风格方面了解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
教学思路:对于作者和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的内容,教材中都有所介绍,因此导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归纳后对所学习作品和作者有所了解.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体现在题材内容方面和音乐风格方面,前者通过欣赏、学来获得;让学生自行归纳可提供主要关键词:民族历史传说民族解放斗争民族风土人情民族感情民族意识等,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可设计分段主题欣赏、唱主题及分析调式、节奏、旋律、乐器音色等教学活动,感受民族的音乐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课(1分钟)(出示课题)1、导语: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有了对祖国、民族的热爱,才会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来,.我们才有幸听到贝多芬的伟大的(《合唱交响曲》、肖邦极具震撼的(《革命练习曲》,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同样有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的音乐家,和他的交响诗套曲。
人音版高中鉴赏课件第19节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芬 兰 颂》
—— 西贝柳斯
尾声:最后再现了人民斗争的主题,这时乐队 以宽广的音调和嘹亮的音响,赞颂着人民的伟大,曲 调庄重、舒缓,渗透了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而神圣的 感情。最后,乐曲在辉煌的高潮声中结束。
想一想: 芬兰人民为什么如此热爱《芬兰颂》?
民族运动发展
促使民族音乐需求
爱国作品的产生
T
第三部分: 芬兰啊!‖快看!黎明即将来临,黑夜即 乐曲出现颂歌主题,曲调庄重舒缓,优美抒情,这是人们对 祖国的赞美和祝愿这支如歌的旋律,并由诗人维科•歌斯肯尼埃米 将消逝。‖百灵鸟的歌声响起在早晨,‖流 填上歌词,成为合唱曲《芬兰颂歌》而流传全国。
《芬 兰 颂》——西贝柳斯
淌在空气的每个角落,‖仿佛让我们看到了 曙光。‖清晨的光明战胜了夜晚的黑暗,‖ 属于你们的日子就要来临。‖噢,我的祖 国,‖噢,芬兰,站起来,骄傲的站起 来,‖面对未来,‖你勇敢的事迹又一次在 呼唤‖噢,芬兰,‖在世界的注视下,‖从 你美丽的额头上抹去羞耻的污点,‖你没有 被压迫者的独裁击垮,‖你的黎明已经到来, 噢,我的
速 度
特
点
《芬兰颂》
《红旗颂》
第十单元 音响塑 谢 谢 成的民族意识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自由引导人民》——(法)德拉克罗瓦
1
2
3
你能用色彩、旋律线或是语言来 表达你对这些音乐的感受吗?
三段音乐如果来自一个整体,你认为它 描写了怎样的一个过程?
民 族 乐 派——西 贝 柳 斯 (芬 兰)
《芬 兰 颂》
——西贝柳斯
交 响 诗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又称音诗, 属于标题音乐范畴。形式上不拘一格,并根据 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常以诗歌、戏剧、 绘画及历史事件为题材,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 内容的艺术形象。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二、教材分析
《祖国河山的礼赞》是人音板第十单元第十九节的内 容。本节教材所选的作品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 第四乐章《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交响诗《芬兰颂》, 这两首作品都是民族乐派典型人物斯美塔那、西贝柳 斯的作品。《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经常作为独奏曲目, 这是一首描绘捷克大地风光之美的交响诗。
第二主题,赞美诗主题。情绪明朗,首先是强大 的铜管奏出了一个颇具民间舞蹈节奏的旋律,仿 佛摹写了斗争胜利后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紧接着情绪突转,定音鼓渐次停息,木管乐器从 寂静之中以其亲切温暖的音响唱出了一支如歌旋 律,然后又由弦乐器淋漓尽致地加以复奏。最后, 音乐从近乎幻觉中苏醒,再度回到硝烟弥漫的战 场,紧张愤怒的呐喊、嘹亮的号角与光辉的颂歌 交织一起,以放宽颂歌主题的节奏所塑成的壮大 辉煌效果作为《芬兰颂》的结束。
完整聆听乐曲《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聆听《芬兰颂》
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两部分
分段聆听,并说出情绪
第一主题,苦难的圣咏主题。乐曲开始时在低音 区由铜管乐器奏出混浊与咆哮如雷的音响,状如 一种受到禁锢的原始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随 后木管乐器吹出有宗教气质的主题,代表一个热 诚的祷告。在上述两种因素呈现之后,音乐的进 行突然加快,把人们带入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也包括我们中国,我们在交响诗创作方面 尽管很年轻,但不乏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 的作品,接下来我们就聆听我们中国的交 响诗《穆桂英挂帅》以此来结束我们的课 堂,也希望同学们下去收集、了解我们中 国的其他交响诗。
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表现了什么的场 景?
教师分段播放音频并讲解。引子广阔而
庄严,描绘出一片辽阔的原野。第一个
主题是由小提琴演奏的赋格,旋律轻盈 美妙;第二主题先由圆号奏出宽广的旋 律,后面又由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在不 同的调上演奏;第三主题是一首充满活 力的波尔卡舞曲。全曲蕴含了作者对祖 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第10单元第19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众兴中学肖家云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十单元第十九节《(对租国河山的礼赞》,教材所选用的作品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四首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槔》、交响诗《芬兰颂》,这两部作品都是民族乐派典型的代表作品。
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了解斯美塔那和西贝柳斯和他们的作品。
2、通过对《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分段主题欣赏及演唱,能够从节奏、旋律、音色、调式方面说出每段主题音乐的特点.3、能够在讨论以及教师提示下总结出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
4、在反复聆听作品中,感受作者所表达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情,尝试着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揭示出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特点。
教学重点:从调式、结构,旋律、节奏方面分析《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把握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教法、学法:教法方面:对比教学法,对比这欣赏作品的不同主题。
学法方面: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和不同的见解。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浪漫主义时期,中欧、东欧、北欧的一些国家逐步掀起了民族独立或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一批作曲家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正是他们音乐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自由的渴望,对祖国的赞美是浪漫主义音乐重要的表现内容。
二、新课(一)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①模唱、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引子一,体验、感受作品情感和内容。
(到处充满着灿烂的阳光和芳香的鲜花,河流潺湲、森林私语、鸟雀啁啾、猎人号角的回声在耳边萦绕,种种情景俨然如一副美丽动人的音画。
)②模唱、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主题,体验、感受作品情感和内容。
(捷克民间歌舞的声浪自远而近,欢乐的音调由弱尔强,描绘了在田野和森林自由生活和劳作的捷克人民乐观自信的精神面貌,他们是捷克大地的主人,激发着人民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和为她的独立解放而战的坚强信心。
)③介绍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和他的作品交响诗套《我的祖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弎
捷克:斯美塔那 德沃夏克
挪威:格里格
芬兰:西贝柳斯
俄国:格林卡 巴拉基列夫 鲍罗丁
穆索尔斯基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居伊
柴可夫斯基
弎
捷克作曲家、钢琴 家和指挥家。被誉 为“新捷克音乐之 父”,是捷克民族 乐派的奠基人。
贝多伊齐弎 .斯美塔那(BedoichSmetana,1824-1884), 捷克著名的民族乐派作曲家。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 后又学钢琴,八岁开始作曲。1848年,亲身参加反 抗异族压迫、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运动。流亡国外 期间,仍时刻想着祖国。回国后以领导捷克民族音 乐事业为己任,坚持从事音乐社会活动,组织筹建 民族剧院,创办“艺术家协会”,举办普及音乐会, 亲任指挥,发表音乐评论等等,而且从未停止过创 作,尤其是在捷克民族歌剧方面起了开路先锋的作 用。
简·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芬兰最著名的作曲 家、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初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毕业于赫尔 辛基音乐学院,后赴柏林、维也纳进修。著有多部作品,凝聚着 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而获得了世界的公认。 自1950年起在赫尔辛基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节——西贝柳 斯音乐周。
其代表作有广为流传的交响诗《芬兰颂》、七部交响曲、交 响传奇曲四首(包括著名的《土奥涅拉的天鹅》)、小提琴协奏 曲、交响诗《萨加》(即《冰洲古史》)、《忧郁圆舞曲》(戏 剧配乐的一章)、弦乐四重奏《内心之》,以及为莎士比亚戏剧 《暴风雨》的配乐。此外还作有大量的歌曲、钢琴曲等等。
古典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有广为流传的交响诗《芬兰颂》、交响传奇曲 四首(包括著名的《图翁涅拉的天鹅》以及为莎士比亚戏 剧《暴风雨》的配乐。此外还作有大量的歌曲、钢琴曲等 等。
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 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 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民主性、 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 标志。代表作,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 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交响诗》等。
弎
遭受侵略 → 民主运动的发展 → 民主意识萌芽 → 促使民族音乐需求 → 民族乐派兴起
弎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斯美塔那创作于1874-1879 年间。作品共分六个乐章:
第一乐章《维谢格拉德》;第二乐章《沃尔塔瓦 河》;第三乐章《沙尔卡》;第四乐章《捷克的田野 和森林》,曾经被引用在著名的电影《瓦尔特包围萨 拉热窝》里 ;第五乐章《塔波尔》;第六乐章《布 兰尼克山》。其中第二乐章最著名。
湖南省衡南县第二中学 艺术组:陆金凤
音乐欣赏
听一听、说一说作品的名字、出处、作者或与作品有关的内容。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 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 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 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 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 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
作品链接:芬兰颂 D大调第二交响曲 C大调第七交响曲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图翁涅拉的天鹅
交 响 诗
按照文学、绘画、历史 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 成的大型管弦乐曲。统治,具有强 烈爱国主义思想的西贝柳斯在这个时期的音乐 作品多采用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间接地表达 渴望民族独立的心情。
弎
他的音乐作品同捷克民间艺术有紧密联系,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并充满了生活气息和 乐观的爱国主义的精神,从广阔的角度体现了 十九世纪后半期在不断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中 的捷克人民的精神面貌,传达了当时人民的情 感和思想,使他成为捷克当之无愧的“音乐奠 基人”。
弎
标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它像一幅富于诗意的 画卷,抒发了对祖国深沉挚爱的感情。这本在立意和 结构上均有创作的作品成为后来史诗性交响写作的范 本。此套曲由六首独立的交响诗构成。
1、民族乐派独有的风格影响了以后其 他国家的音乐创作,我国在交响诗创作 方面尽管还很年轻,但不乏优秀的具有 民族特色的作品。
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主题音乐, 师:旋律取材哪首民歌,作品在哪些方 面体现了民族乐派的特征?(从题材内 容、音乐风格方面来讨论)
谢聆 谢听
三、后来,音乐在低音乐器简单反复的音型中,传出了一曲胜 利的颂歌,这支旋律从铜管乐器的战斗呐喊中发展出来,但它的纯 朴明朗,就像是一支具有舞蹈性节奏的欢快民歌。
四、木管乐器呈示出的充满必胜信心的斗争动机,和胜利颂歌 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斗争场面。
五、最后,乐曲出现了颂歌主题,曲调庄严舒缓,渗透了人民热 爱祖国的崇高而神圣的感情。
一、音乐一开始的铜管合奏有力地呈现出主题,粗犷、强烈而 沉重,被称为“苦难的动机”,表达出一种受禁锢的人民所蕴藏的 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二、音乐的进行突然加快,在低音弦乐器阴森森的背景的衬托 下,铜管乐器和定音鼓带出的一个极其刺激的节奏型,把听者带入 了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冲突的战斗场面,掀起了一个强有力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