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解答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凡对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

(1)现测得两个共射放大电路空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均为-100,将它们连成两级放大电路,其电压放大倍数应为10000。

( )(2)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相互独立,( )它只能放大交流信号。

( )(3)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相互影响,( )它只能放大直流信号。

( )(4)只有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晶休管的参数才随温度而变化。

( )(5)互补输出级应采用共集或共漏接法。

( )二、现有基本放大电路:A.共射电路B.共集电路C.共基电路D.共源电路E.共漏电路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1)要求输入电阻为1kΩ至2k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2)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M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3)要求输入电阻为100kΩ~200kΩ,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于1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4)要求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于10,输入电阻大于10MΩ,输出电阻小于100Ω,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5)设信号源为内阻很大的电压源,要求将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且,输出电阻R o<1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三、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

A.电阻阻值有误差B.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C.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D.电源电压不稳定(2)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

A.便于设计B.放大交流信号C.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3)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克服温漂B. 提高输入电阻C.稳定放入倍数(4)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共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A.差B.和C.平均值(5)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 e,将使电路的。

A.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B.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C.差模输入电阻增大(6)互补输出级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3.1 第三章的“引子”中分析了,经济增长、公共服务、市场价格、交通状况、社会环境、政策因素,都会影响中国汽车拥有量。

为了研究一些主要因素与家用汽车拥有量的数量关系,选择“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的有关数据如下:表3.6 2011年各地区的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等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1)建立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参数并对模型加以检验,检验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2)分析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的经济意义,你如何解读模型估计检验的结果?3) 你认为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练习题3.1参考解答】:1)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1223344t t t t t Y X X X u ββββ=++++ 回归结果如下:由F 统计量为17.87881, P 值为0.000001,可判断模型整体上显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联合起来对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有显著影响。

解释变量参数的t 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临界值0.025(27) 2.052t =,或P 值均明显小于0.05α=,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对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都有显著影响。

2)X2的参数估计值为5.9911,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万元,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增加近6辆。

由于城镇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有减少家用汽车的必要性,X3的参数估计值为-0.5231,表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比重”每增加1%,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减少0.5231辆。

汽车价格和使用费用的提高将抑制家用汽车的使用, X4的参数估计值为-2.2677,表明随着家用汽车使用成本的提高,“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减少2.2677辆。

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3章 力学基本定律与守恒律 习题及答案1.作用在质量为10 kg 的物体上的力为i t F)210(+=N ,式中t 的单位是s ,(1)求4s 后,这物体的动量和速度的变化.(2)为了使这力的冲量为200 N ·s ,该力应在这物体上作用多久,试就一原来静止的物体和一个具有初速度j 6-m ·s -1的物体,回答这两个问题.解: (1)若物体原来静止,则i t i t t F p t 1401s m kg 56d )210(d -⋅⋅=+==∆⎰⎰,沿x 轴正向,ip I imp v111111s m kg 56s m 6.5--⋅⋅=∆=⋅=∆=∆ 若物体原来具有6-1s m -⋅初速,则⎰⎰+-=+-=-=t tt F v m t m F v m p v m p 000000d )d (,于是⎰∆==-=∆t p t F p p p 0102d,同理, 12v v ∆=∆,12I I=这说明,只要力函数不变,作用时间相同,则不管物体有无初动量,也不管初动量有多大,那么物体获得的动量的增量(亦即冲量)就一定相同,这就是动量定理. (2)同上理,两种情况中的作用时间相同,即⎰+=+=tt t t t I 0210d )210(亦即 0200102=-+t t 解得s 10=t ,(s 20='t 舍去)2.一颗子弹由枪口射出时速率为10s m -⋅v ,当子弹在枪筒内被加速时,它所受的合力为 F =(bt a -)N(b a ,为常数),其中t 以秒为单位:(1)假设子弹运行到枪口处合力刚好为零,试计算子弹走完枪筒全长所需时间;(2)求子弹所受的冲量.(3)求子弹的质量. 解: (1)由题意,子弹到枪口时,有0)(=-=bt a F ,得ba t =(2)子弹所受的冲量⎰-=-=tbt at t bt a I 0221d )(将bat =代入,得 ba I 22=(3)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子弹的质量202bv a v I m == 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球,在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1/4圆弧形滑槽中从静止滑下。

(3.7)--第3章部分习题解答

(3.7)--第3章部分习题解答

转变为一个 fcc 晶胞。故
rCu = 0.3611ᄡ 2 / 4 nm = 0.1277 nm
(2)从附录查出 Au 的相对原子量为 196.97,故得 xAu=40%的 Cu-Au 固溶体中每个原子的平
均重量 A
A
=
63.55
ᄡ0.6 + 196.97 6.0238 ᄡ1023
ᄡ 0.4
g
=
1.941 ᄡ10-22
g
求每个晶胞的原子数 n
3-12.纯铁在 912 °C 由 bcc 结构转变为 fcc 结构,体积减少 1.06%,根据 fcc 结构的原子半径
计算 bcc 结构的原子半径。它们的相对变化为多少?如果假定转变前后原子半径不变,计算
转变后的体积变化。这些结果说明了什么?
解:设 bcc 结构的点阵常数为 ab,fcc 结构的点阵常数为 af,由 bcc 结构转变为 fcc 结构时体 积减少 1.06%,因为每个 bcc 单胞包含 2 个原子,FCC 单胞 4 个原子,所以 2 个 BCC 晶胞
解:(1)从附录查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3.55,阿佛加得罗常数是 6.02381023,每个 Cu 原
子的质量 ACu 为
ACu
=
63.55 6.0238 ᄡ1023
g
= 10.55 ᄡ10-23g
Cu 属 fcc 结构,每个晶胞含 4 个原子,设 Cu 晶胞的点阵常数为 a,一个晶胞的质量是 4 个
三条边共有
3/2
个原子),所以面密度
rp
=
4 a2
3
=
43 3a 2

图 x3-1
图 x3-2 所示为体心立方结构(100)、(110)、(111)晶面(部分)的原子排列情况。图 x3-2 所 示(100)面的面积为 a2,而在这面积中含一个原子(四个顶角共有一个原子),所以面密度 P=1/a2。 图 x3-2 所示(110)面的面积为 2a2 ,而在这面积中含两个原子(四个顶角共有一个原子, 中心有一个原子),所以面密度 r p = 2 / a2 。 图 x3-2 所示(111)面的面积是等边三角形,面积等于 a2 3 / 2 ,而在这面积中含 1/2 个原子

大学物理习题解答3第三章热力学

大学物理习题解答3第三章热力学

第三章热力学本章提要1.准静态过程系统连续经过的每个中间态都无限接近平衡态的一种理想过程。

准静态过程可以用状态图上的曲线表示。

2.内能系统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的和,其数学关系式为(,)E E V T=内能是态函数。

3.功功是过程量。

微分形式:VpA dd=积分形式:⎰=21dV VV pA4.热量两个物体之间或物体内各局部之间由于温度不同而交换的热运动能量。

热量也是过程量。

5.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Q E A=∆+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分表达式:d d dQ E A=+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6.理想气体的热功转换〔1〕等体过程:d 0A = 热量增量为m m (d )d d V V MQ E C T μ,,==或m 21m 21V ,V ,MQ E E C (T T )μ=-=-〔2〕等压过程: 热量增量为(d )d d d d p Q E A E p V =+=+因m 21()V ME C T T μ∆,-=212121()()V V MA p V p V V R T T μd ==-=-⎰那么)()(21212T T R MT T R i M Q P -+-=μμ 〔3〕等温过程:d 0E =热量增量为(d )d d V Q A p V ==因2121d ln V T V V MV MA RT RT V V μμ==⎰那么2112lnln T T V pMM Q A RT RT V p μμ=== 〔4〕绝热过程:d 0Q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路可得d d 0E A +=那么m d d d d V ,MA p V E C Tμ==-=-或221121m ()d d V V V ,V V MA E E p V C T μ=--==-⎰⎰)(112211V p V p A --=γ 在绝热过程中理想气体的p 、V 、T 三个状态参量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常量=γpV常量=-1γTV 常量=--γγT p 17.热容量等体摩尔热容量:m (d )d d d V V Q EC T T,== 等压摩尔热容量:m (d )d d d d d p p Q E VC p TT T,==+ 对于理想气体,假设分子自由度为i ,那么m 2V ,i C R = m 22P,i C R +=迈耶公式:m m p,V ,C C R =+比热容比:m m22p,V ,C i C γ+==8.焓在等压过程中,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2121()()P Q E p V E E V V =∆+∆=-+-由于12P P P ==,上式可写为222111()()P Q E p V E pV =+-+ 如果令H E pV =+21P Q H H H =-=∆焓是一个态函数。

第三章部分习题解答

第三章部分习题解答

(b) ( A + B)(AB ) = AAB + BAB = AB
(c) ABC(B + C ) = ( A + B + C )(B + C ) = C + B( A + B ) = C + AB
(d) A + ABC + ABC + CB + CB = A(1 + BC + BC) + C(B + B ) = A + C
L3 = A3 ⊕ C
可分别用异或门、三态门设计逻辑电路,如图题解 3.4.4a、b 所示。
图题解 3.4.4
7
3.4.7 某雷达站有 3 部雷达 A、B、C,其中 A 和 B 功率消耗相等,C 的 功率是 A 的两倍。这些雷达由两台发电机 X 和 Y 供电,发电机 X 的最大输出功 率等于雷达 A 的功率消耗,发电机 Y 的最大输出功率是 X 的 3 倍。要求设计一 个逻辑电路,能够根据各雷达的启动和关闭信号,以最节约电能的方式启、停 发电机。
X = ABC + ABC + ABC + ABC = AB ⊕ C + B A ⊕ C
Y =AB+C 由逻辑表达式可设计出最节约电能的发电机启、停方式的逻辑电路,如图 题解 3.4.7b 所示。
表题解 3.4.7
A
B
C
X
Y
0
0
0
0
0
0
0
1
0
1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0
1
0

第三章 习题答案

第三章  习题答案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即教材中第96页的图3—22)所示。

其中,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图3—1 某消费者的均衡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 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2)求商品2的价格P 2;(3)写出预算线方程;(4)求预算线的斜率;(5)求E 点的MRS 12的值。

解答:(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 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 =2元×30=60元。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 =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M 20=6020=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1X 1+P 2X 2=M 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3X 1+20。

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MRS 12=P 1P 2,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 1P 2。

因此,MRS 12=P 1P 2=23。

5. 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 1=20元和P 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3X 1X 2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各是多少?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解答:根据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U 1MU 2=P 1P 2其中,由U =3X 1X 22可得 MU 1=d TU d X 1=3X 22; MU 2=d TU d X 2=6X 1X 2 于是,有 3X 226X 1X 2=2030 整理得 X 2=43X 1 (1) 将式(1)代入预算约束条件20X 1+30X 2=540,得20X 1+30·43X 1=540 解得 X 1=9 将X 1=9代入式(1)得 X 2=12因此,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该为X 1=9 ;X 2=12。

第三章习题集答案

第三章习题集答案

第三章习题集答案本章习题一、名词解释均衡产出或收入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储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乘数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出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对外贸易乘数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永久收入消费理论二、判断题1.投资乘数起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有确定的边际消费倾向值。

2.在一个没有政府的封闭经济中,经济均衡时一定是投资等于储蓄;在一个有政府的开放经济中情况仍是这样。

3.在均衡产出的情况下,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4.在045线上,消费支出和收入并不总是相等。

5.在经济学上,家庭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中未用于消费而放在银行的存款。

6.一般来说,高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越高,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越低。

三、选择题1.收入超过支出,公司将减少生产,因为非计划存货量为( )A. 正;B. 负;C. 零;D.不确定。

2.消费函数为C=100+0.8(Y-T),政府支出乘数是( )A. 0.8B. 1.2C. 4D. 5。

3.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 边际消费倾向;B. 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C. 平均消费倾向;D. 由于收入变化引起的投资量。

4.下列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 边际消费倾向为0.4 ; B . 边际储蓄倾向为0.1 ;C. 边际消费倾向为0.6 ;D. 边际储蓄倾向为0.35.在四部门经济中,其他条件不变,投资、储蓄、政府购买、税收、进口同时增加,则均衡收入( )A. 保持不变; B . 趋于增加; C. 趋于减少; D. 变化趋势不能确定。

6.在凯恩斯45°线图中,消费函数与45°线相交点的产出水平表示( )A. 净投资支出I大于零时的GNP水平;B. 均衡的GNP水平;C. 消费C和投资I相等;D. 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投资I恰好为零。

7.如果由于计划投资支出的减少而导致原来国民收入Y的均衡水平改变,可以预期( )A. Y将下降,但储蓄S不变;B. Y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C. Y和储蓄S都将下降;D. Y不变,但储蓄S下降8.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那么消费函数将是( )A. 一条不通过原点的直线;B. 一条相对于横轴向上凸的曲线;C. 一条相对于横轴向下凹的曲线;D. 一条通过原点与横轴成45°的直线;E. 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L JMP L1: MOV JMP L2: EXIT: MOV ……
L1 EXIT AX, 1 EXIT AX, 2
;AX=0002H
;AX=0001H
结果:AX=000 2H,DX=0ACF0H 结果: 19. 已知组合 已知组合BCD码的存放情况如图 码的存放情况如图3-38(见书第 码的存放情况如图 (见书第147页)所示,按要求 页 所示, 编写计算程序: 编写计算程序: (1)从DATA1单元开始,将8个组合 从 单元开始, 个组合BCD码累加起来,其和 超过 字节 存 码累加起来, 超过1字节 单元开始 个组合 码累加起来 其和(超过 字节)存 入以RES为首址的单元中 低位在前 ;(2)将它们看成 个分别以 为首址的单元中(低位在前 将它们看成2个分别以 入以 为首址的单元中 低位在前); 将它们看成 个分别以DATA1、 、 DATA2为首址的 位十进制数 低位在前 ,求此两数之差并存入以 为首址的8位十进制数 低位在前), 为首址的 位十进制数(低位在前 求此两数之差并存入以RES为 为 首址的单元中。 首址的单元中。 解答: 解答: (1)LEA ) SI, DATA1
第三章习题解答
15.已知有如下程序段: 已知有如下程序段: 已知有如下程序段 MOV MOV AND AND AL,35H DL,AL DL,0FH ;DL=05H
AL,0F0H ;AL=30H
MOV CL,4 SHR MOV MUL AL,CL BL,10 BL ;(AL)=(AL)X1 0=1EH (30) ;AL=(AL)+(DL)=1EH+05H=23H ;AL右移 位,AL=03H 右移4位 右移

XLAT HEX ;AL=[BX+AL]=05H STOSB ),[HCOD]=‘5’,DI=DI+1 ;[DI] (AL), ), , 上述程序执行后,字节单元HCOD及其相邻单元 及其相邻单元HCOD+1的内容是 上述程序执行后,字节单元 及其相邻单元 的内容是 多少?该程序段的功能是什么? 多少?该程序段的功能是什么? 答案: 其功能是将AL中存放的 中存放的1字节 答案:[HCOD+1]=‘C’,[HCOD]=‘5’, 其功能是将 中存放的 字节 , 十六进制数转换为2个对应的 个对应的ASCⅡ字符 十六进制数转换为 个对应的 Ⅱ 17.有如下程序段: 有如下程序段: 有如下程序段 MOV AL,DB1 ;AL=7BH , MOV AH,0 , MOV DL,10 , L1:DIV DL : ;(AL)=(AX)/(DL)=0CH,(AH)=03H , 01H 02H 00H 01H MOV BL,AH ;BL=03H , 02H , 01H , MOV BH,0 , PUSH 入栈, 入栈, ;0003H入栈,0002H入栈,0001H入栈 入栈 入栈 入栈 MOV AH,0 ;AX=000CH,0001H,0000H , , , CMP AL,0 , JNZ L1 若内存单元DB1的值为 的值为7BH,则程序将依次向堆栈压入哪些数据? 若内存单元 的值为 ,则程序将依次向堆栈压入哪些数据? 该程序段实现了什么功能? 该程序段实现了什么功能?
解答: 解答: BX+1200H=9632H 所以, 所以,DS:[BX+1200H] PA=69632H CALL执行时:断点处CS=2000H,IP=3254H 执行时:断点处 执行时 , 所以, 所以,CALL后:IP=[69633H][69632H]=1100H 后 CS=[69635H][69634H]=3322H 堆栈指针: 不变 不变=5000H 堆栈指针:SS不变 SP=SP-4=3254H 栈顶2个字单元内容: 栈顶 个字单元内容:SS:[3254H]=54H,SS:[3255H]=32H 个字单元内容 SS:[3256H]=00H,SS:[3257H]=20H
LOOP AGAIN MOV (2) ) LEA LEA LEA CLD RES,AX , SI,DATA2 , BX,DATA1 , DI,RES , ;存放累加结果 ;SI指向被减数 指向被减数 ;BX指向减数 指向减数 ;DI指向结果存放单元 指向结果存放单元 ;DF=0,自动增量 ,
MOV CLC NEXT: LODSB :
20.有一个 位二进制数,由高位字到低位字分别存放在 、CX、BX、 有一个64位二进制数 由高位字到低位字分别存放在DX、 、 、 有一个 位二进制数, AX 4个16位数据寄存器中,将该数视为无符号数,编程把它左移 位;再 位数据寄存器中, 个 位数据寄存器中 将该数视为无符号数,编程把它左移1位 当成带符号数,编程把它右移2位 当成带符号数,编程把它右移 位。 解答: 解答: (1)SAL ) RCL AX, 1 BX, 1 ;低位补0,高位 CF 低位补 , 入低位( ),高位 ;CF入低位(D0),高位 CF 入低位
CLD LODSB MOV MOV AGAIN: ADD DAA ADC INC AH, 0 SI CX, 7 AH, 0 AL, [SI]
;DF=0,增量 , 中装入第一个BCD码,SI=SI +1 ;AL中装入第一个 中装入第一个 码 ;写加次数: 7次 写加次数: 次
;BCD调整 调整 ;进位加入高字节中 ;修改地址指针
2.已知数据段中定义了如下变量和符号: 已知数据段中定义了如下变量和符号: 已知数据段中定义了如下变量和符号 A1 DB ? A2 DB 8 K1 EQU 100 判断下列指令的正误,并说明错误原因: 判断下列指令的正误,并说明错误原因: (X)因为符号常数不能再赋值 ) (1)MOV ) K1,AX , A2,AH (2)MOV ) , (√) BX,K1 (3)MOV ) , (√) MOV [BX],DX , A1,A2 (4) CMP ) , (X)A1,A2均为存储器单元 ) , 均为存储器单元 (5) K1 EQU 200 ) (X)K1无定义 解除前不能重 ) 无定义,解除前不能重 无定义 新定义
ADD AL,DL
执行之后,AL等于多少?该程序完成了什么功能? 执行之后, 等于多少?该程序完成了什么功能? 等于多少 答案:AL=23H,功能:将组合BCD转换为 进制。 答案: ,功能:将组合 转换为16进制。 转换为 进制
16.以HEX为首址的字节单元处存放着一串 以 为首址的字节单元处存放着一串ASCII码字 为首址的字节单元处存放着一串 码字 符:”0123456789ABCDEF“,并有如下程序段: ,并有如下程序段: MOV LEA INC STD MOV MOV AND XLAT STOSB MOV MOV SHR AL,AH , CL,4 , AL,CL , ;右移4位,AL=05H 右移 位 AL,5CH , AH,AL , AL,0FH , HEX ;AH=5CH ;AL=0CH ;AL=[BX+AL]=‘C’ ),[HCOD+1]=‘C’,DI=DI-1 ;[DI] (AL), ), , ;AL=5CH BX,OFFSET HEX , DI,HCOD , DI
4.设(DS)=6000H,( )=8432H,( )=5000H, 设 ,(BX) ,(SS) ) ,( ,( , (SP)=3258H,内存 ) ,内存69632H~69635H单元的内容依次是 ~ 单元的内容依次是 00H、11H、22H、33H。4字节指令 字节指令CALL DWORD PTR 、 、 、 。 字节指令 [BX+1200H]本身位于 本身位于2000H:3250H处的双字节单元中。 处的双字节单元中。 本身位于 : 处的双字节单元中 执行该指令后转移到子程序入口时, 、 、 、 当8086执行该指令后转移到子程序入口时,CS、IP、SS、 执行该指令后转移到子程序入口时 SP各寄存器以及栈顶 个字节单元的内容分别是多少? 各寄存器以及栈顶2个字节单元的内容分别是多少 各寄存器以及栈顶 个字节单元的内容分别是多少?
3.若数据段有如下定义: 若数据段有如下定义: 若数据段有如下定义 NUM1 EQU NUM2 DW 23H 0
则指令MOV NUM2,NUM1的源、目的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的源、 则指令 , 的源 以及指令执行后NUM2+1单元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单元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以及指令执行后 单元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解答: 解答:MOV NUM2,NUM1 , 源操作数:立即数寻址, 源操作数:立即数寻址,23H 目的操作数: 目的操作数:直接寻址 [NUM2+1]=00H
;x<1,转MIN2 转 ; 1≦x≦30,存入 存入0,(y=0) ≦ ≦ 存入
EXIT:………
第四章习题
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如有错,请说明原因并改正: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如有错,请说明原因并改正: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伪指令在汇编过程中不会产生二进制代码。(√ ) )伪指令在汇编过程中不会产生二进制代码。 (2)宏和过程的相同之处是都可用于简化源程序书写、精 )宏和过程的相同之处是都可用于简化源程序书写、 简目标代码。 X) 简目标代码。 (X) (3)在计算机中,高级语言通常需要转换为汇编语言后才 )在计算机中, 能执行。 能执行。 (X) ) (4)汇编语言程序上机一般包括编辑、汇编、链接和调试 )汇编语言程序上机一般包括编辑、汇编、 几个步骤。 几个步骤。 (√ )
5.已知某数据段从物理地址 已知某数据段从物理地址03000H处开始,定义如下: 处开始, 已知某数据段从物理地址 处开始 定义如下: DSEG ORG A1 A2 CNT A3 DSEG SEGMENT 2000H DD DB EQU DW ENDS 2 DUP(7,1,?) 10 DUP(0,4,3 DUP(2),5) 20H 100 DUP(?)
功能: 一字节的无符号16进制数转换为非组合 进制数转换为非组合BCD码 并入栈。 功能:将 一字节的无符号 进制数转换为非组合 码 并入栈。 18.下面的程序段执行后,DX、AX的值分别为多少? 下面的程序段执行后, 、 的值分别为多少 的值分别为多少? 下面的程序段执行后 为首址的字单元中的数据依次为1234H、5678H ;以X为首址的字单元中的数据依次为 为首址的字单元中的数据依次为 、 为首址的字单元中的数据依次为8765H、4321H ;以Y为首址的字单元中的数据依次为 为首址的字单元中的数据依次为 、 …… LEA LEA MOV MOV ADD ADC CMP JL CMP SI,X , DI,Y , DX,[SI+2] , AX,X , AX,X , DX,[SI+2] , DX,[DI+2] , L2 AX,Y , ;(AX)-8765H,(AX)<8765H , ;DX=5678H ;AX=1234H ;AX=2468H ;(DX)=0ACF0H ;(DX)-4321H,(DX)<4321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