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 第三章习题答案教学教材
大学物理第三章-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三章 课后习题答案3-1 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均匀薄圆盘上,挖去一个直径为R 的圆孔,孔的中心在12R 处,求所剩部分对通过原圆盘中心且与板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
分析:用补偿法〔负质量法〕求解,由平行轴定理求其挖去部分的转动惯量,用原圆盘转动惯量减去挖去部分的转动惯量即得。
注意对同一轴而言。
解:没挖去前大圆对通过原圆盘中心且与板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为:2112J MR =① 由平行轴定理得被挖去部分对通过原圆盘中心且与板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为:2222213()()2424232c M R M R J J md MR =+=⨯⨯+⨯= ②由①②式得所剩部分对通过原圆盘中心且与板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为:2121332J J J MR =-=3-2 如题图3-2所示,一根均匀细铁丝,质量为M ,长度为L ,在其中点O 处弯成120θ=︒角,放在xOy 平面内,求铁丝对Ox 轴、Oy 轴、Oz 轴的转动惯量。
分析:取微元,由转动惯量的定义求积分可得 解:〔1〕对x 轴的转动惯量为:2022201(sin 60)32Lx M J r dm l dl ML L ===⎰⎰ 〔2〕对y 轴的转动惯量为:20222015()(sin 30)32296Ly M L M J l dl ML L =⨯⨯+=⎰〔3〕对Z 轴的转动惯量为:22112()32212z M L J ML =⨯⨯⨯=3-3 电风扇开启电源后经过5s 到达额定转速,此时角速度为每秒5转,关闭电源后经过16s 风扇停止转动,已知风扇转动惯量为20.5kg m ⋅,且摩擦力矩f M 和电磁力矩M 均为常量,求电机的电磁力矩M 。
分析:f M ,M 为常量,开启电源5s 内是匀加速转动,关闭电源16s 内是匀减速转动,可得相应加速度,由转动定律求得电磁力矩M 。
解:由定轴转动定律得:1f M M J β-=,即11252520.50.5 4.12516f M J M J J N m ππβββ⨯⨯=+=+=⨯+⨯=⋅ 3-4 飞轮的质量为60kg ,直径为0.5m ,转速为1000/min r ,现要求在5s 内使其制动,求制动力F ,假定闸瓦与飞轮之间的摩擦系数0.4μ=,飞轮的质量全部分布在轮的外周上,尺寸如题图3-4所示。
大学物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r3
, k 为常量。试求两粒子相距为 r 时的势能,设力为零的
r = a cos ωt i + b sin ωt j , r 式中 a , b , ω 是正值常数,且 a ≻ b 。
(1)说明这质点沿一椭圆运动,方程为
�
x2 y 2 + = 1; a2 b2
(2)求质点在 A 点 (a ,0) 时和 B 点 (0, b ) 时的动能; (3)当质点从 A 点到 B 点,求力 F 所做的功,并求 F 的分力 Fx i 和 Fy j 所做的 功; (4) F 力是不是保守力? 12 . 如果物体从髙为 h 处静止下落,试求(1)时间为自变量; 12. (2)高度为自变量, 画出它的动能和势能图线,并证明两曲线中动能和势能之和相等。 . 一质量为 m 的地球卫星,沿半径为 3R e 的轨道运动, R e 为地球的半径,已知 13 13. 地球的质量为 M e ,求(1)卫星的动能; (2)卫星的引力势能; (3)卫星的机械 能。 . 如图所示, 14 14. 小球在外力作用下, 由静止开始从 A 点出发做匀加速运动,到达 B 点时撤消外力,小球 无摩擦的冲上竖直的半径为 R 的半圆环, 到达最高 点 C 时,恰能维持在圆环上做圆周运动,并以此速 度抛出而刚好落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A 处, 如图试求 小球在 AB 段运动的加速度为多大? . 如图所示,有一自动卸货矿车,满载时的质量 15 15. 为 M ,从与水平倾角 α = 30° 斜面上的点 A 由静 止下滑。设斜面对车的阻力为车重的 0.25 倍, 矿 车下滑距离 l 时,矿车与缓冲弹簧一道沿斜面运 动。当矿车使弹簧产生最大压缩形变时,矿车自 动卸货, 然后矿车借助弹簧的弹性力作用, 使之返回原位置 A 在装货。试问要完成这 一过程,空载时车的质量与满载时车的质 量之比应为多大? . 半径为 R 的光滑半球状圆塔的顶点 A 16 16. 上,有一木块 m ,今使木块获得水平速度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第三章课后答案(主编)赵近芳

习题33.1选择题(1) 有一半径为R 的水平圆转台,可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固定光滑轴转动,转动惯量为J ,开始时转台以匀角速度ω0转动,此时有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转台中心,随后人沿半径向外跑去,当人到达转台边缘时,转台的角速度为(A)02ωmRJ J+ (B) 02)(ωR m J J + (C)02ωmRJ(D) 0ω [答案: (A)](2) 如题3.1(2)图所示,一光滑的内表面半径为10cm 的半球形碗,以匀角速度ω绕其对称轴OC 旋转,已知放在碗内表面上的一个小球P 相对于碗静止,其位置高于碗底4cm ,则由此可推知碗旋转的角速度约为 (A)13rad/s (B)17rad/s (C)10rad/s (D)18rad/s(a) (b)题3.1(2)图[答案: (A)](3)如3.1(3)图所示,有一小块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绳其一端连结此物体,;另一端穿过桌面的小孔,该物体原以角速度ω在距孔为R 的圆周上转动,今将绳从小孔缓慢往下拉,则物体 (A )动能不变,动量改变。
(B )动量不变,动能改变。
(C )角动量不变,动量不变。
(D )角动量改变,动量改变。
(E )角动量不变,动能、动量都改变。
[答案: (E)]3.2填空题(1) 半径为30cm 的飞轮,从静止开始以0.5rad·s -2的匀角加速转动,则飞轮边缘上一点在飞轮转过240˚时的切向加速度a τ= ,法向加速度a n=。
[答案:0.15; 1.256](2) 如题3.2(2)图所示,一匀质木球固结在一细棒下端,且可绕水平光滑固定轴O转动,今有一子弹沿着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方向击中木球而嵌于其中,则在此击中过程中,木球、子弹、细棒系统的守恒,原因是。
木球被击中后棒和球升高的过程中,对木球、子弹、细棒、地球系统的守恒。
题3.2(2)图[答案:对o轴的角动量守恒,因为在子弹击中木球过程中系统所受外力对o轴的合外力矩为零,机械能守恒](3) 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盘A和B的密度分别为ρA和ρB (ρA>ρB),且两圆盘的总质量和厚度均相同。
大学物理教程第3章习题答案

⼤学物理教程第3章习题答案思考题3.1 什么是连续性⽅程?答:若以闭合表⾯内既⽆源,⼜⽆负源,则根据质量守恒,进⼊该闭合表⾯的净流量等于闭合表⾯内物质的增加率,应⽤在稳定流动的流管中,我们得到连续性⽅程:ρ1A1v1=ρ2A2v2。
其中,ρ为密度,假设它在截⾯积A处是均匀的;v为经过截⾯积A 处的平均速度(v与A垂直)。
若流体⼜是不可压缩的,连续性⽅程简化为A1v1=A2v2。
3.2 什么是伯努利⽅程?答:流体是稳定的,⾮黏性的,不可压缩的,伯努利⽅程给出同⼀流线任两点处的压强p,流速v,⾼度y满⾜p1+12ρv12+ρgy1= p2+12ρv22+ρgy2注意伯努利⽅程中每⼀项都是取的单位⾯积的内的量值。
⽅程指出:压⼒沿流线所作的功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改变(都指单位⾯积)。
3.3 在定常流动中,流体是否可能加速运动?答:定常流动是指宏观上流体在空间某位置的流速保持不变,对某个流体质点⽽⾔,它在空间各点速度可能不同,也就是说,它可能是加速运动。
3.4 从⽔龙头徐徐流出的⽔流,下落时逐渐变细,为什么?答:据连续性原理知,,流速⼤处截⾯积⼩,所以下落时⽔的流速逐渐增⼤,⾯积逐渐减少变细。
3.5 两船平⾏前进时,若靠的较近,极易碰撞,为什么?答:两船平⾏前进时,两条流线⽅向相同,,如果靠的较近,两船之间的流速将⼤于两船外侧的流速,这样两船都将受到⼀个指向对⽅的⼀个压⼒的作⽤,极易造成两船碰撞,稍有晃动,流线重合,船体就会相撞。
3.6 两条流线不能相交,为什么?答:如果两条流线相交,那么焦点处就会出现两个速度,这个结论是错误的,所以两条流线不能相交。
3.7 层流和湍流各有什么特点?引⼊雷诺数有哪些意义?答:流线是相互平⾏的流动称层流。
流体微团作复杂的⽆规则的运动称为湍流。
⽆量纲的量雷诺数是层流向湍流过渡的⼀种标志。
以临界雷诺数为准,⼩于它为层流,⼤于它为湍流。
习题3.1若被测容器A 内⽔的压强⽐⼤⽓压⼤很多时,可⽤图中的⽔银压强计。
大学物理第三章刚体力学基础习题答案培训课件

1 )
t2
下次上课内容:
§5-1 简谐运动 §5-2 旋转矢量表示法 §5-3 单摆和复摆 §5-4 振动的能量
角动量定理
t2 Mdt
t1
J2
J1
角动量守恒 M 0, J 恒矢量
力的功
W
r F
drr
力矩的功 W Md
动 能 1 mv2
2
动能定理
W
1 2
mv22
1 2
mv12
转动动能 1 J 2
2
转动动能定理W
1 2
J22
1 2
J12
习 题 课 (三)
3-1 一轻绳绕在有水平轴的定滑轮上,绳下端挂一
的角加速度 =
。从开始制动到 =1/3 0所经过
的时间t = 。
M k2 J
k 2 k02
J 9J
k2 J d
dt
t k dt
0J
1 3
0
d
0
2
t 2J
k0
3-6 一长为L的轻质细杆,两端分别固定有质量为
m 和2m 的小球,此系统在铅直平面内可绕过中心点
O且与杆垂直的水平固定轴转动。开始时杆与水平成
方向上,正对着杆的一端以相同的速率v相向运动,
如图所示。当两小球同时与杆的两端发生完全非弹性
碰撞后,就与杆粘在一起转动,则这一系统碰撞后的
转动角速度为
m
(A) 2v
4v (B)
v
3L
✓(C)
6v 7L
5L (D) 8v
9L
(E) 12v v m
o
7L
2mvL 1 mL2 2mL2
3
6v
7L
《大学物理教程》郭振平主编第三章光的干涉知识点与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光的干涉一、基本知识点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2c L v λφπ∆=∆光的叠加原理:在真空和线性介质中,当光的强度不是很强时,在几列光波交叠的区域内光矢量将相互叠加。
相干叠加: 当两列光波同相时,即2k φπ∆=,对应光程差L k λ∆=,0,1,2,k =±±,则合振幅有最大值为max 12A A A =+,光强也最大;当两列光波反相时,即()21k φπ∆=+,对应光程差()212L k λ∆=+,0,1,2,k =±±,则合振幅有最小值为min 12A A A =-,光强也最小。
这样的振幅叠加称为相干叠加。
光的干涉:振幅的相干叠加使两列光同时在空间传播时,在相交叠的区域内某些地方光强始终加强,而另一些地方光强始终减弱,这样的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产生干涉的条件: ① 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② 两列光波的振动方向相同且振幅相接近; ③ 在交叠区域,两列光波的位相差恒定。
相干光波:满足干涉条件的光波。
相干光源:满足干涉条件的光源。
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有分波阵面法和分振幅法。
分波阵面法: 从同一波阵面上分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使它们继续传播互相叠加而发生干涉。
分振幅法: 使一束入射光波在两种光学介质的分界面处一部分发生反射,另一部分发生折射,然后使反射波和折射波在继续传播中相遇而发生干涉。
杨氏双缝干涉:图3-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3-1所示,亮条纹和暗条纹中心分别为D x kaλ=±,0,1,2,...k =:亮条纹中心 ()212D x k a λ=±-,1,2,k =:暗条纹中心式中,a 为双缝间距;D 为双缝到观察屏之间的距离;λ为光波的波长。
杨氏双缝干涉条件:a ≈λ;x <<D 。
杨氏双缝干涉条纹间距: 干涉条纹是等间距分布的,任意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中心之间的距离1k k Dx x xa λ+∆=-=杨氏双缝干涉条纹的特点:(1) 以O点(0k=的中央亮条纹中心)对称排列的平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2) 在θ角不太大时条纹等间距分布,与干涉级k无关。
大学物理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习题及答案

即:作用在两质点组成的系统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系统内两质点动量之和的增 量,即系统动量的增量。 2.推广:n 个质点的情况
t2 t2 n n n n F d t + F d t m v mi vi 0 i外 i内 i i i 1 i 1 i 1 i 1 t1 t1
yv 2
同乘以 ydy,得
y 2 gdty y
积分 得
y
0
y
gdty
yvdt( yv)
0
1 3 1 gy ( yv) 2 3 2
因而链条下落的速度和落下的距离的关系为
2 v gy 3
1/ 2
7
第4讲
动量和冲量
考虑到内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其矢量和必为零, 即
F
i 0
n
i内
0
设作用在系统上的合外力用 F外力 表示,且系统的初动量和末动量分别用
5
第4讲
动量和冲量
P0 和 P 表示,则
t2 n n F d t m v mi vi 0 i i 外力 t1
F外 dt=dPFra bibliotek力的效果 关系 适用对象 适用范围 解题分析
*动量定理与牛顿定律的关系 牛顿定律 动量定理 力的瞬时效果 力对时间的积累效果 牛顿定律是动量定理的 动量定理是牛顿定律的 微分形式 积分形式 质点 质点、质点系 惯性系 惯性系 必须研究质点在每时刻 只需研究质点(系)始末 的运动情况 两状态的变化
1
第4讲
动量和冲量
§3-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实际上,力对物体的作用总要延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力的作用将 积累起来产生一个总效果。下面我们从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出发,介绍冲量、 动量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规律,即动量守恒定律。 一、冲量 质点的动量定理 1.动量:Momentum——表示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1)引入: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不同,速度大难停下来,速度小容易停下;速 度相同的物体,质量不同,质量大难停下来,质量小容易停下。 2)定义:物体的质量 m 与速度 v 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用 P 来表示 P=mv 3)说明:动量是矢量,大小为 mv,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动量表征了物体的 运动状态 -1 4)单位:kg.m.s 5)牛顿第二定律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F=dP/dt 2.冲量:Impulse 1)引入:使具有一定动量 P 的物体停下,所用的时间Δt 与所加的外力有关, 外力大,Δt 小;反之外力小,Δt 大。 2)定义: 作用在物体外力与力作用的时间Δt 的乘积叫做力对物体的冲量, 用 I 来表 示 I= FΔt 在一般情况下,冲量定义为
(完整版)大学物理学(课后答案)第3章

第3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习题一选择题3-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大力的冲量一定比小力的冲量大(B)小力的冲量有可能比大力的冲量大(C)速度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D)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解析: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为动量,描述力的时间累积作用的物理量是冲量,因此答案A、C、D均不正确,选B。
3-2 质量为m的铁锤铅直向下打在桩上而静止,设打击时间为t∆,打击前锤的速率为v,则打击时铁捶受到的合力大小应为[ ](A)mvmgt+∆(B)mg(C)mvmgt-∆(D)mvt∆解析:由动量定理可知,F t p mv∆=∆=,所以mvFt=∆,选D。
3-3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后回到原处,这一周期内物体[ ] (A)动量守恒,合外力为零(B)动量守恒,合外力不为零(C)动量变化为零,合外力不为零, 合外力的冲量为零(D)动量变化为零,合外力为零解析: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过程中,速度的方向始终在改变,因此动量并不守恒,只是在这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变化为零,合外力的冲量为零。
由于作匀速圆周运动,因此合外力不为零。
答案选C。
3-4 如图3-4所示,14圆弧轨道(质量为M)与水平面光滑接触,一物体(质量为m)自轨道顶端滑下,M与m间有摩擦,则[ ](A )M 与m 组成系统的总动量及水平方向动量都守恒,M 、m 与地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 )M 与m 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 、m 与地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C )M 与m 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水平方向动量不守恒,M 、m 与地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M 与m 组成系统的总动量及水平方向动量都守恒,M 、m 与地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解析:M 与m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在竖直方向上有外力作用,因此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总动量不守恒,。
由于M 与m 间有摩擦,m 自轨道顶端滑下过程中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面半径为R,弹簧的质量为m',劲度系数为k.开始时质量为m的
物体在A处,弹簧无伸长,如果在拉力F的作用下,它沿柱面切
向匀速地由C运动到B处,试计算F所做的功。(假定F始终与
柱面相切) 解:由题意,在整个过程中, 重力所作的功为:
BF
R
C
mg A
T
A1 mg(hA hB) mg Rsin Rsin
解:设系转则统台人角相对动对轴量轴的守的角恒角速速度J度为0为0 J0,1 0人0相对1 转1台0的0角Rv速度为 1 ,
其中
J0
1 2
m0R2 ,
J1 m1R2
0 0.225rad/s
3.10 在一光滑水平面上固定半圆形滑槽,质量为m的滑块以初速
度v0沿切线方向进入滑槽端,滑块与滑槽的摩擦系数为 ,滑
解 设小球与杆端碰前的速度为 v ,
O
对小球由机械能守恒得:
mgl1 cos 1 mv2
2
l
l
小球与杆端碰撞瞬间,系统的角动量守恒,
得
mvl mvl J (J 1 2ml2 ) 3
O
小球与杆端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碰撞过
程中动能守恒,得:
l
1 mv2 1 mv2 1 J 2
l
2
2
2
碰后,杆上升,只有重力做功,对杆,
3.20 如图所示,质量为 2m ,长 l 的均匀细杆可绕通过其上端 的水平光滑固定轴 O 转动,另一质量为 m 的小球,用长也为 l 的轻绳系于O 轴上。开始时杆静止在竖直位置,现将小球在垂 直于轴的平面内拉开一角度θ,然后使其自由摆下与杆端相碰撞 (设为弹性碰撞),结果使杆的最大偏角为π/ 3,求小球最初被 拉开的角度θ。
子和质子的电量,r为轨道半径, 0 为恒量。
e2
(1)试证明轨道半径为 r 4 0mv2 ; (2)假设电子对核的角动量只能取h/2π的整数倍,其中h为 普朗克常量。试证明电子可能的轨道半径满足下式r nh
2mv
式中n为正整数;
(3)试证明符合以上两个要求的轨道半径必须满足下式
r
n2 0h2 ne2
块运动情况及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试求当滑块从滑槽另一端滑出
时,摩擦力所做的功.
解: f m dv N N m v2
dt
R
dv dv d v dv dt d dt R d
v
dv
d
v0 v
0
v v0e
由动能定理有: Af
1 mv2 2
1 2
mv0
2
1 2
mv02
(e2
1)
3.12、如图所示,有一表面光滑的圆柱体和一弹簧T,圆柱体的
解:由题意可知
(1)由于二人的质量、速率相等,但速度方向相反,故总 动量为零,即 总角动量为: P=P1+P2=mv-mv=0
L
L1
L2
2
d 2
mv
2 1.5 70 4 2
420(kg
m2
/
s)
(2)根据角动量定理有:L Jw0
其中:J 2mr2 2m( d )2 2
w0
L J
w0=16/3(rad/s)
3.1 某喷气式飞机以200m·s-1的速率在空中飞行,引擎中吸入 50kg·s-1的空气与飞机内2kg·h-1的燃料混合燃烧,燃烧后的气 体相对于飞机以400m·s-1的速度向后喷出.试求此喷气式飞机 引擎的推力.。 解:以每秒燃烧的气体为研究对象,飞行方向为正方向,根
据动量定理:
Ft p末 p初 m空 m燃 v m空v1 m燃v2
弹力所作的功为:
A2
1 2
kxA2
1 2
kxB2
1 2
k R(
)2
整个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A,对物体,由动能定理,得
AF A1 A2 0
可求得
AF (A1 A2 )
mgR
sin
sin
1k
2
R(
)2
3.17、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圆形轨道上绕核运动,速率为v,电子受
到大小为 e2 / 4 0r 2 的向心力(电相互作用)的作用,其中e为电
v
v
rr
所以,传递带受到饲料的作用力 f 与 f 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r
r
r
f 的大小。
3.7 一水平均质圆台的质量为200kg,半径为2m,可绕通过其 中心的铅直轴自由旋转(即轴摩擦忽略不计).今有一质量为
60kg的人站在圆台边缘.开始时,人和转台都静止,如果人在 台上以1.2m·s-1的速率沿台边缘逆时针方向奔跑,求此圆台转动 的角速度.
,式中n为正整数
解:由题意可知
(1)
v2 m
r
e2
4 0r 2
r
e2
4 0mv2
(2)电子做圆周运动,其对核的角动量为L=rmv,依题意有
L rmv hn
2
r nh
2mv
(3)由
r
nh ,
2mv
可得
v
nh ,
2mr
带入
r=
e2
40mv2
,
整理可得
r
n2 0h2 me 2
3.18、两个溜冰爱好者的质量都为70kg,都以4m/s的速度 在相距为1.5m的平行线上相对滑行,相遇时互相拉起手, 绕它们的对称中心做圆周运动,将此二人视为一个系统。 试求:(1)该系统的总动量和总角动量;(2)圆周运动 的初始角速度。
其中 v1 0, v2 200m/s , v 200 400 200m/s
m空 50kg, m燃 2 3600kg
可求得
F 10000.2N
3.3 如图所示,传递带以恒定的速度 v 水平运动,传递带上方高 为H 处有一盛饲料的漏斗,它向下释放饲料,若单位时间的落
料量为 r ,试求传递带受到饲料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计
机械能守恒,得:
1 J 2 1 2mgl1 cos
2
2
3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cos 23
48
61.37。
相对传送带静止的饲料质量)
解 以 t~t+dt 内落到传递带上的饲
H
v
料为研究对象,它的质量为 dm
= rdt ,在与传递带接触之前的
速度大小为:
v1 2gH
则初动量为: pr1 dm vr1
与传递带接触之后的末动量为: pr2 dm vr r
该研究根对据象动受量到定传理递Fr带dt的弹d力pr和自身重fr力,d分m别为gr:dtf, prd2m
gr pr1
r
f
dm dt
vr
vr1
dmgr
忽略微小量dmgr
rvr vr1 dmgr
r 得:f
r
vr vr1
r f
dmgr
dt
pr2
pr1
vr
由矢量三角形可知:
vr1
vr vr1
f r v2 v12 r v2 2gH
r f
与传递带的夹角为:
arctan
v1
arctan
2 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