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2气压带和风带

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抓纬线分布特点: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 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 心纬线。
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 分布的 (2)抓相间分布特点所有气压带是高低压 相气压带、风带在不同的变式图中呈现不 同的分布特点,如下所示(箭头表示风带):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必修1)
编辑ppt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编辑ppt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主干梳理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互动探究
编辑ppt
研经析典图考表题 归层纳级技演巧练
J 解读考纲 分析考情
权威解读 预测考向
编辑ppt
编辑ppt
Z 主干梳理 夯基固源
牢抓基础 强化认知
编辑ppt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 1.两大成因 高低纬之间的 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
北纬10°至北 形成的东北季风与气 季风
回归线之间 压带、风带移动形成 气候
的西南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年降水量一 般在1 500 mm—2 000 mm,雨季集中,最热月 出现在雨季前
编辑ppt
2.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编辑ppt
G 高频考点 互动探究
精研细究 通道悟法
编辑ppt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图解考点
编辑ppt
[信息解读]地球表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分布特 点如下:
高压低压相间插,形成风带向低压; 热力动力齐上阵,热量水分大搬家。
终年炎
间的大陆内部和西 高气压带或信
热干燥
部
风带的控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考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 要求 的影响。
1.识记: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特点,气压 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考纲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季风 解读 的形成。 3.应用:运用气压带、风带、季风等知识解释气 候的形成、分布及特点。
1. A 2. B 3.B 4.A 1. 风是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引起的。气压梯度力作用越大,风速越快,气球漂移路程越长。 综合各选项,③至④路程最长,因此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 由图乙中气旋为顺时针方向可知,图示地区为南半球。纬度较高,⑧受副极地低气压 带影响,⑦受极地高压带影响,近地面空气由高纬向低纬度移动,即受冷锋影响。由气 球漂移方向可知,⑦、⑧两点之间吹西南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 B项,由图可知,甲地是低压中心,可能会出现强降雨天气。故B项正确。 A项,由图可知,北京的西北方向有一个高压中心,因此北京的风向偏西北。故A项错。 C项,由图可知,极地气压在1020百帕左右,气压值不是最高的。故C项错误。 D项,由图可知,在热带太平洋洋面上没有形成低压中心,不会生成台风。故D项错误。 4. 由图可知,该日北京吹西北风,陆地气压比海洋气压高,在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形成 了高压中心。因此可以判断北半球是冬季,该日最接近冬至日。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北纬20°-25°左右, 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 成长达1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
7-8月,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 雨带随之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
9月,副高南退,雨带也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 束。
大气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西风带
E
D
大气环流的形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新人教版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新人教 版PPT【 PPT实 用课件 】
【活学巧用】 [2020·天津实验中学月考]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据 此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2)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 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
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 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新人教 版PPT【 PPT实 用课件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新人教 版PPT【 PPT实 用课件 】
解析:5~8 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 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 正确。
答案:B
考法二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2.[2017·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 “风城”之称,如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解析:恩克斯堡岛处于 70°S 和 80°S 之间,位于南半球的极地 东风带,该岛常年盛行东南风,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应是西北方向。 故 D 选项正确。
答案:D
考点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
1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 该种气候具有终年气温和降水特点相对单一、季节变化小的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新人教 版PPT【 PPT实 用课件 】
【活学巧用】 [2020·天津实验中学月考]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据 此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2)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 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
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 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新人教 版PPT【 PPT实 用课件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新人教 版PPT【 PPT实 用课件 】
解析:5~8 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 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 正确。
答案:B
考法二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2.[2017·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 “风城”之称,如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解析:恩克斯堡岛处于 70°S 和 80°S 之间,位于南半球的极地 东风带,该岛常年盛行东南风,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应是西北方向。 故 D 选项正确。
答案:D
考点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
1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 该种气候具有终年气温和降水特点相对单一、季节变化小的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新人教 版PPT【 PPT实 用课件 】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2.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湘教版

蒙古高压已经控制我国北方地区,此时秋高气爽,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近地面气温低,易使近地 面水汽凝结而形成露。
(2011· 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 图完成(1)~(2)题。 (1)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C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 ) A.1月 从气压的分布上可以 B.2月 看出,陆地魏高亚, C.7月 海洋为低压,此时北 D.8月 半球为冬季。 从极点的海陆分布可知, 此区域位于北半球
①抓纬线分布特点: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 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抓相间分布特点: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高低压相间分布
③抓图形分布特点:气压 带、风带在不同的变式图 中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 如下所示(箭头表示风带):
(3)抓“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 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 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 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 季偏北,冬季偏南。如 图所示
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要点研析 题组精练
请 点 击 相 关 栏 目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 风 南亚季 风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 压带、风带季风移动 夏季东南风 冬季西北风 夏季西南风 冬季东北风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高温高湿 温暖干燥
⑥—中纬西风带—西南 风 ,D正确 ⑤为东北信风带,风向为 东北风 ,B错误
题组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14· 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 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4~5题。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课件 部编版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结论: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 )
下图为北太平洋海区。在甲、乙两处测得水的沸点 为99.4℃,在丙、丁两处测得水的沸点为99.8℃, 则近地面M点的风向为( C ) A.西北风 B.北风 C.东南风 D.西风
在垂直方向上我们用等压面来表示 气压数值的大小和空间分布规律
24.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
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
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
影轨迹是
A
A
B
C
D
我国华北地区冬季 冷锋一般是西北季 风南下造成。冬季 冷锋过境后,风向 以西北风为主,气 球应该飘向东南方 向,A正确,CD错 误。
B图先向西北后 向东南,应该是 冷锋过境前至过 境后的变化
近地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产生热气球升空(大气垂 直运动)的原因
近地面空气的冷热不均还会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中的热量主要是来自地表的,所以 地表的冷热不均是导致大气垂直和水平 运动的根本原因。
一、热力环流
气压:单位横截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气柱重量
大气上界
空C
气 柱
B 高原
A 平原
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等压面是指气压相等的点形成的平面或曲面
假设:地面匀质且受热均匀(等压面为平面)
高空 C
1004hpa
1006hpa
1008hpa
1010hpa
地面
A
B
BA
C
假设:地面受热不均
气压 降低
C′
气压 升高
A′
气压
降低
B′
H
冷却
C
受热
A
气压带和风带复习课件

•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典型地区 • 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分布 规律、典型地区 •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 特点、分布规律、典型地区
重难点突破: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单圈环流成因: 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冷却受冷却单圈环流
②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 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 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 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
南亚季风 夏季 西南风 印度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 内部) 温暖干燥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高温高湿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4.季风对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的 生长,而亚洲是各大洲中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其他大洲也 有季风气候,只是没有亚洲典型),亚洲是世界上水稻种 植最为集中的,所以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但夏季 降水过分集中也易造成水涝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我国广大 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夏季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 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 生产也生机勃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另外,降水的大小和雨期的长短也存在差异,存在着东南 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 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 响
时间 春末 夏初 7-8月 9月
副高位置 15-20°N 20°N 25-30°N 南退 华南
分布规律、典型地区 • 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分布 规律、典型地区 •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 特点、分布规律、典型地区
重难点突破: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单圈环流成因: 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冷却受冷却单圈环流
②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 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 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 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
南亚季风 夏季 西南风 印度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 内部) 温暖干燥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高温高湿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4.季风对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的 生长,而亚洲是各大洲中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其他大洲也 有季风气候,只是没有亚洲典型),亚洲是世界上水稻种 植最为集中的,所以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但夏季 降水过分集中也易造成水涝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我国广大 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夏季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 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 生产也生机勃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另外,降水的大小和雨期的长短也存在差异,存在着东南 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 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 响
时间 春末 夏初 7-8月 9月
副高位置 15-20°N 20°N 25-30°N 南退 华南
2019版高中地理《金版教程》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1-2-2

解析
据图中信息可知, M 气压带位于 30° 附近, 属于
副热带高气压带,且 a 风带风向向左偏转,推断 M 气压带 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2)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 A.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B.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
解析 据图中信息推断, ①为南半球, a 为东南信风带, ②为南半球,b 为西风带;③为北半球,c 为东北信风带; ④为北半球,d 为西风带。故 C 项正确。
1.借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 (1)结合 0° 、30° 、60° 、90° 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 的名称,如图乙。
(2)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①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丁; ②风向左偏为南半 球,如丙、戊;③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 ④低压气流 向内,如乙、丁、戊。 2.从两方面入手分析气压带成因 (1)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原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1部分 自然地理——重在理解
第 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
板块一 基础全面梳理 主干扫描 自主导学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成因
2.主要的气压带、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 (1)移动原因: 季 南移 。
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 北移 ,冬
3.据季节分析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北移,冬半 年南移,以此来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及其与季节 的关系,如(1)中图乙,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说明此时为 北半球的夏季。 4.“由因索果”判断气候类型 (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极地气候。 (2)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 带草原气候。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
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③为冬
至日,④冬至日。
.
52
(2)根据风向可知,①②④图中都有西 风带影响,都有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3)题,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①②④图中都有
西风带影响,③图中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
53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分布:
⑴东亚季风(冬季风—西北季风)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东
亚
冷干
太 平 洋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
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使东亚冬季寒冷干燥。
.
29
东亚季风(夏季风—东南季风)
印度低 压
东 亚
西太平 洋 副高
暖湿
夏季—东亚盛 行来自太平洋副 热带高压西北部 的偏南风,温暖 湿润,使东亚夏 季高温多雨。
(×)
丙: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温暖气流(极地东风)
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寒冷气流(盛行西风)
在南北纬600附近相遇形成极锋 。
( ×)
.
9
2、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高气压—气流下沉,干燥少雨;
低气压—气流上升;湿润多雨
西风--低纬吹向高纬;温暖湿润多雨;
信风--高纬吹向低纬,干燥少雨
温带多雨带
成因
——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南 亚
夏季风—风—向西南风—性—质暖湿—影 气—响 候高温多雨
季 风
冬季风—风—向东北风—性—质暖干—影 气—响 候暖热干燥
成因
——
气压带风 带的季节 移动
海陆热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高频考点 互动探究
精研细究 通道悟法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图解考点
[信息解读]地球表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分布特 点如下:
高压低压相间插,形成风带向低压; 热力动力齐上阵,热量水分大搬家。
互动探究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 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 “三抓”: 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 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 具体风向。
变式训练1 下图为某季节32°N纬度上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单位:百帕)。据此完成(1)~(2)题。
(1)此月份最可能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下列四地中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且天气相对凉爽
的是( )
A.P地
B.Q地
C.M地
D.N地
解析 第(1)题,考查不同季节气压分布状况。由图可知,此 时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为北半球的夏季,故C选项正确。第(2) 题,考查气压带分布及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由上题分析可知, 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此季节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偏北,位于 32°N大陆西部的P、Q两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气候炎热干 燥;位于大陆东岸的N地也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形成伏 旱天气;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M地位于青藏高原,该地的海 拔较高,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而且由于海拔高,其天 气相对凉爽。
【名师点拨】(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 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2.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典例导悟 【例2】 (2014·天津文综)读图,完成下题。
据上图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 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解析】 对比图中的两幅气候统计图,从气温来看,B城冬季平 均气温在0℃以上,比Q城(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高,较温和,夏季 平均气温比Q城低,较凉爽,说明B城的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从降水 量来看,B城的年降水量比Q城多,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即降水比 较均匀。因此可以判断:B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常年受西风带影 响形成的,Q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是常年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 形成两地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大气环流。
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抓纬线分布特点: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 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 心纬线。
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 分布的 (2)抓相间分布特点所有气压带是高低压 相间分布的
(3)抓图形分布特点:气压带、风带在不同的变式图中呈现不 同的分布特点,如下所示(箭头表示风带):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必修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主干梳理 夯基固源
高频考点 互动探究
研析图表 归纳技巧
经典考题 层级演练
J 解读考纲 分析考情
权威解读 预测考向
Z 主干梳理 夯基固源
牢抓基础 强化认知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
1.两大成因 高低纬之间的 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
间的大陆内部和西 高气压带或信
热干燥
部
风带的控制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规律和特征
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特点
南北纬30° 副热带高气
地中海气
—40°之间大 压带和西风
候
陆西部
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 雨,夏季炎 热干燥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带
北纬10°至北 形成的东北季风与气 季风
回归线之间 压带、风带移动形成 气候
的西南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年降水量一 般在1 500 mm—2 000 mm,雨季集中,最热月 出现在雨季前
热带 南北纬10°至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
草原 南北回归线 带交替控制
气候 之间
全年高温,年降水量一 般在750 mm—1 000 mm,干湿季明显,最热 月一般出现在干季之末
2.三圈环流 图中③为 低纬环流 ,④为 中纬环流 ,⑤为 高纬环流 。
3.主要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A 赤道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E 副极地低气压带 、G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B低纬信风带、D 中纬西风带 、F极地东风带。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 季 偏北 ,冬季 偏南 。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规律和特征
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特点
南北纬
温带海洋
全年受中纬西 终年温
40°—60°之间
性气候
风带控制
和多雨
的大陆西岸
热带雨林 南北纬10°之间
气候
全年受赤道低 终年高 气压带控制 温多雨
热带沙漠 气候
南北纬20°—30°之 全年受副热带
终年炎
【特别提醒】(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 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 相同。
二、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 大于 海洋。
2.分布
3.独特的大气环流——季风环流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解析】 第(1)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 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故C项正 确。第(2)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故D项正确。
【答案】 (1)C (2)D
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典例导悟 【例1】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 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 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 市。据此完成(1)~(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答案 (1)C (2)D
考点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图解考点
[信息解读]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是形成世界上不 同气候类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 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注意上图中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 气候类型,以及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
互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