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基础知识》PPT课件
2024年生化基础知识课件

2024年生化基础知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以《生化基础知识》教材第3章“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为基础,详细内容涉及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结构、性质及生物学功能。
重点探讨蛋白质的合成、酶催化反应、DNA复制与基因表达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分子的基本组成、结构与功能。
2. 理解蛋白质合成过程、酶催化原理及DNA复制机制。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分子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蛋白质合成过程、酶催化原理、DNA复制与基因表达。
教学重点: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命活动中生物分子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生化实验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分子,如淀粉、蛋白质等,引发学生对生物分子作用的思考。
2. 理论讲解:(1)生物分子的基本组成、结构与功能。
(2)蛋白质合成过程、酶催化原理。
(3)DNA复制与基因表达。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生物分子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蛋白质合成、酶催化反应等典型例题。
5.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 蛋白质合成过程3. 酶催化原理4. DNA复制与基因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分子的基本组成、结构与功能。
(2)解释蛋白质合成过程、酶催化原理。
(3)分析DNA复制与基因表达的过程。
2. 答案:(1)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它们具有特定的结构与功能。
(2)蛋白质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酶催化反应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实现的。
(3)DNA复制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基因表达是指D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较好,但对于蛋白质合成过程、酶催化原理等难点部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大生化的课件PPt

交叉融合将促进多学科协同创新 ,推动大生化领域的发展,为人 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 持。
大生化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 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大生化领域将 迎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
这些技术将为大生化的研究提供更深 入、更全面的视角,有助于揭示生命 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推动大生化领域 的进步。
药物研发与治疗
药物筛选与评价
大生化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和评价药物的疗效,通过检测药物对生物体代谢的影响,评估 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个体化用药指导
通过大生化检测,可以了解个体对药物的代谢差异,为个体化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提高 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个体化医疗与精准医学
个体化诊断与治疗
大生化检测可以为个体化医疗提供精准 的数据支持,根据个体的代谢特征制定 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基因克隆与表达技术
基因克隆与表达技术是生物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其目的是将外 源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并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表达,以便进一步的分 析和研究。
基因克隆与表达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两个步骤。基因克隆的方 法包括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基因表达的方法包括转
录和翻译的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
总结词
大生化在医学、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为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 持。
详细描述
大生化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如基于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精准医疗;在 生物技术领域,大生化为生物制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在药物研发领域,大生化 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VS
精准医学研究
【2024版】生化检验基础知识-PPT课件

2. 血液标本的采集
生化检验用的血液标本可来自于静脉、 动脉或毛细血管。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 静脉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毛细血管采 血主要用于儿童,血气分析多使用动脉血。
(1) 采血前准备
为了使实验室结果有效地用于临床,实验室 应了解在收集标本前和收集标本时,所有会 影响实验室的非患者内在疾病因素。采取各 种措施,提出对患者采集标本前以及采集时 的要求,称之为患者准备。
(2) 注意事项 收集尿液标本的容器必须清洁干燥, 最
好是一次性使用的容器。若容器反复使用, 则须用洗涤液和自来水清洗, 再用蒸馏水冲 洗。尿标本要防止混入月经血、阴道分泌物、 精液、前列腺液、粪便等异物。尿标本收集 后应 12 时内送检,以免细菌作用和化学成分 分解。若不能及时检验(如收集 24 小时尿 液),将标本置冰箱保存,若加入防腐剂, 保存效果更佳。
对不是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溶血、脂血或胆红 素血,应在检验报告上注明,供医生参考。
尿液、脑脊液和胸腹水等标本常需离心,取 上清液进行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离后的标本若不能及时检测或需保留以备 复查时,一般应放于4℃冰箱,某些检测项 目的标本存放于-20℃冰箱更稳定。标本存 放时需加塞,以免水分挥发而使标本浓缩。
3.尿液标本的采集
尿液标本的采集 (1) 采集方法 尿液标本有随机新鲜尿、定时尿及 24 小时尿, 根据检查项目选择标本的采集类型。定量生化分析 多收集 24 小时尿液, 24 小时尿标本采集方法如 下:
嘱病人在早晨 8 时排尿弃去,以后每次排尿均 收集于一大容器内,至次日早晨 8 时最后一次尿亦 收集于容器内。测量并记录 24 小时尿液总量,然 后混匀尿液,取适量尿液送检。
通常用量为0.5 ~1.0ml 浓盐酸/100 ml 尿液,适用于24 小时尿儿茶酚胺、秀草 扁桃酸(V M A)、17 -羟皮质类固醇和 17 -酮类固醇等定量测定。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ppt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等,影响分子的聚集状态和稳 定性。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和能 量守恒定律。
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可用于解释反应的动 力学和热力学性质。
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
酸碱反应
酸和碱通过质子转移反应生成水和盐,酸碱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
目录
• 生物化学概述 •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 生物大分子与细胞结构 • 生物化学代谢过程 •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 生物化学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生物化学概述
生物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和化学两门学 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 内的化学过程和物质代谢。
重要性
02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结构
分子由原子组成,通过化学键连接, 具有空间构型和电子分布,决定分子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分子性质
分子的性质由其结构决定,包括极性 、溶解度、挥发性等,影响分子的物 理状态和化学反应活性。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间通过电子转移或共享形成的相互作用力,分为共价键、离子键 和金属键等。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核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遗传物质,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详细描述
核酸包括DNA和RNA,它们由核苷酸组成,具有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一级结构决定了核酸的序列 ,二级结构决定了核酸的双螺旋结构,三级结构决定了核酸的空间构象。核酸的功能是携带和传递遗 传信息。
酶的结构与催化机制
总结词
《啤酒生化基础》课件

啤酒老化过程中的生化变化
聚合反应:啤酒中的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发生聚合反应,导致啤酒老化
氧化反应:啤酒中的氧气与啤酒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导致啤酒老化
酯化反应:啤酒中的酯类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导致啤酒老化
微生物作用:啤酒中的微生物如酵母、细菌等在啤酒老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导致啤酒老化
生物信息学: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啤酒风味物质的生成和调控
生物技术在啤酒风味改善中的应用前景:提高啤酒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啤酒行业的发展。
未来啤酒产业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啤酒生化基础PPT课件
汇报人:PPT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啤酒生化基础概述
03
啤酒原料的生化特性
04
啤酒发酵的生化过程
05
啤酒成熟与老化的生化机制
06
啤酒质量与安全性的生化检测方法
添加章节标题
啤酒生化基础概述
啤酒的定义和分类
啤酒的定义:啤酒是一种由麦芽、水、酵母和啤酒花等原料发酵而成的酒精饮料。
污染物类型: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等
控制措施:加强原料管理、优化生产工艺、加强质量控制等
法规标准: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
啤酒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与控制
啤酒中重金属的检测与控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控制措施:加强原料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减少重金属污染
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危害:重金属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法规要求:各国对啤酒中重金属含量有严格的法规要求
啤酒生产新技术与展望
生化基础 PPT课件

肝功能项目组合
TP 总蛋白
ALT 谷丙转氨酶
T.Bili 总胆红素
Alb 白蛋白
AST 谷草转氨酶
D.Bili 直接胆红素
CHE 胆碱脂酶
PALB 前白蛋白
Glb 球蛋白
ALP 碱性磷酸酶
I.Bili 间接胆红素
A/G 白球比值
GGT 谷氨酰转肽酶
NH3 血氨
LAP
TBA
亮氨酸氨基转肽酶 总胆汁酸
Cl 氯 P磷
CO2 二氧化碳
携手美特,共创事业
心肌疾病项目组合
AST 谷草转氨酶
CK 肌酸激酶
HCY 同型半胱氨酸
Mb 肌红蛋白
LDH 乳酸脱氢酶Hale Waihona Puke CK-MB 肌酸激酶同工酶
α-HBDH α-羟丁酸脱氢酶
ACE
NEFA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游离脂肪酸
cTn-I 肌钙蛋白 I
cTn-T 肌钙蛋白 T
携手美特,共创事业
定量表示,即一组重复测定结果
的变异系数CV来表示。
携手美特,共创事业
常用项目组合
携手美特,共创事业
临床常用项目组合
肝功能项目组合 肾功能项目组合 心肌疾病项目组合 血脂项目组合 糖尿病项目组合 胰腺项目组合 微量元素实验组合 急诊项目组合 特种蛋白类项目
携手美特,共创事业
携手美特,共创事业
二、生化试剂分类
1、按剂型分类 2、按组成分类
携手美特,共创事业
按照剂型分类
干粉试剂:优点---是保质期长。
浪费。
缺点---是复溶后的稳定期短,容易造成
液体试剂:优点---是组份均一,瓶间差和批间差极 其微小、操作误差小等 明显优势。
生化基础知识

限
+NH3基和—COO-基的解离程度完全相等时, 即所带净电荷为零,此时氨基酸所处溶液的
公
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
司 2019/8/7
.
19
上
海
赛
伦
• 3.化学性质 (略)
生
• (1)与茚三酮的反应
物
• (2)与甲醛的反应
技
• (3)与2,4-二硝基氟苯(DNFB)的反应
术
• (4)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的反应
.
7
上
海 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赛
伦 生
•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物
技
• 从细菌到人类,所有蛋白质都由20
术
种标准氨基酸(20 standard amino
有
acids)组成。
限
公
司 2019/8/7
.
8
上 海 赛 伦 生 物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2019/8/7
(一)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
.
17
上 海 赛 伦 生 物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2019/8/7
(三)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
• 1、一般物理性质
• 无色晶体,熔点极高(200℃以上),不 同味道;水中溶解度差别较大(极性和非 极性),不溶于有机溶剂。
• 2、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 氨基酸在水溶液中或在晶体状态时都以离 子形式存在,在同一个氨基酸分子上带有 能放出质子的—NH3+正离子和能接受质 子的—COO-负离子,为两性电解质。
Cα
Cα
N
术
Cα
Cα
Cα
N
有R
生化培训资料课件

介绍生物化学物质的基本分类,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等,以及各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生物化学反应类型
01
02
03
04
生物氧化
介绍生物氧化反应的类型和特 点,包括呼吸链、氧化磷酸化 等。
糖代谢
介绍糖的分解和合成代谢,包 括糖酵解、糖异生等。
脂代谢
介绍脂的分解和合成代谢,包 括脂肪酸氧化、脂肪合成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基于质谱分析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 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有力手段 ,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分子机制。
研究热点问题
肿瘤生物学
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肿瘤免疫 、肿瘤耐药性等是当前研究的热 点问题,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生物学
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信号传导 、神经再生等是神经生物学研究 的热点,有助于深入了解神经系
农业领域
转基因作物
通过改变作物基因,提高 抗虫、抗病、抗旱等能力 ,增加产量。
生物农药
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天然 生物资源开发农药,减少 环境污染。
动物育种
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改 良动物品种,提高生产性 能和品质。
环境监测领域
污染治理
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净化水 体和土壤。
环境监测
利用生物传感器等手段监测空气、 水体等环境质量。
定期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的完好性,如有损坏应及 时更换。
紧急处理措施
01
02
03
04
如发生火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 ,应立即按照实验室的安全疏 散程序撤离。
如发生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 ,应立即按照实验室的安全疏 散程序撤离。
如发生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 ,应立即按照实验室的安全疏 散程序撤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的二糖
D-麦芽糖( -型)
纤维二糖( -型)
蔗糖
乳糖( -型 )
(三)多糖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而形成的长链结构。 ✓多糖没有还原性和变旋现象,无甜味,大多不溶于水。
糖的概念:
糖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聚合物 和衍生物的总称的化合物。
糖类的生物学作用
•糖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主要功能)
•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
•糖具有多方面复杂的生物活性与功能
如:作为其它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脂等合成的前体;作为细胞识别的 信息分子等
二、糖的分类
◆单糖(Monosaccharides) ◆寡糖(Oligosaccharides) ◆多糖(Polysaccharides):
CH2O P
果糖-1,6-二磷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CH2 O P
C O 磷酸二羟丙酮
CH2OH
+
CHO
CH OH 3-磷酸甘油醛 CH2 O P
Glu
ATP ADP
G-6-P
5. 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
F-6-P
ATP ADP
F-1,6-2P
CH2 O P
CHO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 酶同工酶,分别称为Ⅰ至Ⅳ型。
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糖 激酶(glucokinase)。它的特点是:
①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 ②受激素调控
Glu
ATP ADP
G-6-P
2. 6-磷酸葡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
F-6-P
ATP
ADP
F-1,6-2P
P O CH2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CO
丙糖磷酸异构酶
CH2OH
磷酸二羟丙酮
CH OH
CH2 O P 3-磷酸甘油醛
丙糖磷酸异构酶 (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糖复合物
(Complex Carbohydrates)
糖—肽链
糖—脂质
糖—核酸
肽聚糖
糖蛋白
蛋白聚糖
(peptidoglycans) (glycproteins) (proteoglycans)
糖鞘脂
糖基酰基甘油
脂多糖
(pglycosphingolipids) (glycosylacylglycerols) (lipopolysauhards)
CH2 O P 1,3-二磷酸
甘油酸
ADP
ATP
磷酸甘油酸激酶
COOH C OH
CH2 O 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磷酸甘油酸激酶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这是酵解过程中第一次产生ATP的反应,将底物的高能磷酸键直接转移给 ADP生成ATP,这种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 直 接 相 偶 联 的 反 应 称 为 底 物 水 平 磷 酸 化 (substrate-level phosphorylation) 。
磷酸甘油酸 变位酶
CO P
CH2 OH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Glu
ATP ADP
G-6-P
9、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F-6-P
ATP ADP
F-1,6-2P
COOH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上述5步反应为酵解途径的耗能阶段, 1分子葡萄糖的代谢消耗了2分子ATP, 产生了2分子3-磷酸甘油醛。Βιβλιοθήκη EnergyRequiring
Steps of
Glycolysis
ATP ADP
Glu
ATP ADP
G-6-P
(二)第二阶段——放能阶段
6.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F-6-P
❖明质酸(hyaluronate): 约由25000个二糖单 位构成。
❖ 硫酸皮肤素、硫酸-4-软骨素、硫酸角质素 和硫酸-6-软骨素:主要存在于腱、软骨和其 他结缔组织中。
❖ 肝素(heparin): 天然的抗凝血物质,它能同 抗凝血酶(Ⅲ)强烈地结合,阻止血液凝固。
第二节 糖的消化吸收
一、糖的消化 食物中糖一般以淀粉为主 单糖可被吸收
K+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SGLT
小肠肠腔
肠粘膜上皮细胞
GLUT:葡萄糖转运体 (glucose transporter)
门静脉 肝脏
GLUT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
主
食物
糖异生
三、糖代谢的概况
血
缺氧
中
糖酵解(乳酸)
葡 供氧充足
❖ 1940年被阐明。(研究历史)
Embden,Meyerhof,Parnas等人贡献 最多,故糖酵解过程一也叫 Embdem-Meyerhof-Parnas途径, 简称EMP途径。
*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 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pyruvate),称之为酵解途径(glycolytic
ATP ADP
F-1,6-2P
3.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ATP ADP
Mg2+
磷酸果糖激酶
果糖-6-磷酸
果糖-1,6-二磷酸 (1,
6-fructosebiphosphate, F-1,62P)
Glu
ATP ADP
G-6-P
8.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COOH
COOH
C OH
CH2 O P 3-磷酸甘油酸
O=C O P
C OH
CH2 O P 1,3-二磷酸
甘油酸
Glu
ATP ADP
G-6-P
7.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O=C O P
C OH
(三)多糖按其组成成分的分类:
• 同聚多糖(均一多糖)(homopolysaccharide) • 杂聚多糖(不均一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 • 黏多糖(mucopolysaccharide):含氮的不均一多糖,又称糖胺聚糖 • 结合糖(glycoconjugate):糖复合物或复合糖
直链淀粉+碘
蓝色
支链淀粉+碘
紫红色
淀粉水解 淀粉糊精(遇碘蓝色) 红糊精(遇碘红色) 无色糊精 (遇碘不显色) 麦芽糖 葡萄糖
(二)糖原(glycogen)
结构与淀粉相似,是一种动物淀粉。 糖原遇碘呈红色,彻底水解后产生D-葡萄糖。 糖原的生理功能:肌肉中的糖原为肌肉收缩所需要的能源。肝糖原可分解
有氧氧化(CO2、H2O、ATP)
萄
磷酸戊糖途径
糖
(5-磷酸核糖、NADPH)
合成
糖原
分解
第三节 糖的分解代谢
生物体内葡萄糖(糖原)的分解主要有三 条途径:
1. 无O2情况下,葡萄糖(G)→丙酮酸(Pyr)→乳酸(Lac) 2. 有O2情况下,G → CO2 + H2O(经三羧酸循环) 3. 有O2情况下,G → CO2 + NADPH(经磷酸戊糖途径)
OH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OH H
HO
OH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H OH
2-磷酸甘油酸
葡萄糖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ATP
ADP
Mg2+
己糖激酶
(hexokinase)
P O CH2
H H
OH
OH H
HO
OH
H OH
葡萄糖-6-磷酸
(glucose-6-
phosphate, G-6-P)
NAD+
H H OH
HO
OH H
OH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