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二单元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你认为汤恩·维尔特之所以能揭 开古堡百年之谜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小结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 能力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四、认识假象、把握本质、什么是本质? 3、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如何?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二者紧密相连,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说一说: 一个人的品质是通过哪些方 面表现出来的?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 假使在东方地平线下有一艘轮船,一般情况是 看不到它的。但由于夏天海面附近的温度比高 空低,空气由于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就比海 面附近的空气稀疏,来自船舶的光线 先由密 的气层,逐渐折射进入稀的气层,并在上层发 生全反射,又折回到下层密的气层中来;经过 这样弯曲的线路,最后投入我们的眼中,我们 就能看见它的像。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 是来自直线方面的,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轮船 映像比实物抬高了许多,多在海面上或江面上 发生。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明辨是非,区分 善恶,辨析真假,才能决 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 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 扬善抑恶,做一个正直善 良、遵纪守法的人。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 明辨是非
快乐拓展
标准一:“拉人头” 标准二:高额入门费 标准三:虚假宣传
快乐体验
说一说: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的寓意。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 种现象。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 的分析和研究。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故事导入: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

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谈谈你对本故事的理解——我们要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一、透过现象看本质1.什么是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例如:古时候两个人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的近。

一个人认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些,因为早上的太阳显得比较大。

另一个人认为中午时分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因为中午的太阳比较热。

2.什么是本质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思考: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为什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是多样和复杂的,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看教材第80页漫画:“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没看到万有引力?”学生讨论: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

“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比如:感冒发热、五官有毛病、血压异常、头部有障碍、贫血、便秘、煤气中毒、酒精中毒、神经疲劳等都会引起头疼。

马谡:七擒孟获,“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略阳、街亭、陇坻),张颌用火攻困住马谡,导致对方军心涣散诸葛亮的空城计: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

请思考回答:究竟大象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仅凭这几个瞎子用手摸就能得出正确结论呢?盲人摸象: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说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

政治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政治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一、把握事物的本质 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眼见未必 都为实
• 你认同“眼见 为实,耳听为 虚”这句话吗? 为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带箭头的两条直线,两条一样长吗?
这就是有名的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 错觉。
交叉处是否 有黑点在闪烁? 仔细看看,其实 它并不存在。
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一双“慧 眼”,开动思想机器,要做到“去粗 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 提 高 辨 别 是 非 的 能 力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看到什么?
奇幻图形-这些竖线是否弯曲的?
请同学们观察图形,你看到了什么?
1.真相、假象、错觉 真相:真实的、直接的、肯定的形式
【解析】它们其实一样长
真相、假象、错觉
2.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 假象的特点: 1、人的器官受到生理素质等方面的限制,认识工具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2、客观事物本身是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也需要一定过程
辩证启示: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我们应该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辨别出真相,剔除掉假 象。
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 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
柏油马路因路面颜色深,夏天在灼热阳光下吸收能 力强,同样会在路面上空形成上层的空气冷、密度大, 而下层空气热、密度小的分布特征,表现为让路边的景 象在地面上形成了倒影,远看仿佛地面有水一样,这种
现象叫下蜃。
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现象 假相:虚假的、歪曲的、否定的形式
二者的关系:对立关系,但都是由事物的 本质决定的,同样是事物本质的体现。
错觉: 由主观的幻想、臆想造成是虚幻的主观 现象。如:画饼充饥,一朝被蛇咬、十 年怕井绳等。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三、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如何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1.掌握丰富的知识(前提)
2.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做人……
学会明辨是非 学会明辨真假 学会分清还坏 做到遵纪守法 遵守道德规范 做一个正直、善良、有价值的人
哈哈,我每 天来这里捡 一只兔子。
(二)把握因果联系,正确认识事物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 的叫因果联系。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两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其次,原因与结果又是统一的。
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 现象把握本质上。是看现象还是看本质, 表现出一个人认识能力的高低。而人的认 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能否科学 地认识事物、正确地解决问题。 观察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我们需要做到 实验
如何培养自己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首先,我们应当深入实际,反复实践,用 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范畴与原因和结果的范 畴去处理事物的现象,剔除偶然性,抓住 必然性,分清现象中何为原因,何为结果。
第一框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一、现象与本质
1.现象的定义: 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2.本质的定义: 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根本性质,是指事 物的根本性质和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 联系。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首先,现的、表面的东西;本质 是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 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有较大的流动性; 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③现象是表面的、外露的,可以感知;本质深 藏于事物内部,用理性才能把握。
低级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3 维护社会和谐
能够促进公平正义,排除不良风气和不道德现象。
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
逻辑思维
运用逻辑性,辨别事物之 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
知识储备
积累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 提高辨别事物的准确率。
多角度思考
考虑多种观点和立场,拓 展思维和认知方式。
在生活中应用明辨是非的例子
1
选择工作
明辨自身的价值和个人目标,选择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
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现象指的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客观存在。
特点
现象具有显性、变异性、时空性和因果性。
例子
树叶的颜色、鸟儿的鸣声、水的凉爽等都是现象。
不同的现象类型
1
物理学的现象
2
如运动、力、能量等。
3
社会学的现象
4
如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
形而上学的现象
如真理、理性等抽象概念。
媒体素养
2
合适的工作。
辨别信息的真假和可信度,免受误
导和欺骗。
3
和家庭的利益。
结论和总结
明辨是非是人类认知和判断的基础。只有准确分辨事物的本质和本质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 地掌握世界和自我。
心理学的现象
如感觉、知觉、情感、思维等。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
是我们感知事物的表象。
本质
是事物的内在质量和实质。
例子
鲨鱼的外表是现象,而其强 大的捕食能力和地位则是其 本质。
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1 促进健康发展
能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避免盲从和迷惑。
2 提高判断能力
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辨别事物,提高自身认知和思维水平。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 ③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平静,相对稳定。
3.现象与本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 ①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 现象表现出来。
• ②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本质总是现象的本质。
人们用“五光十色"来形容自然界无 数多变的颜色,其实这些不同的颜 色都是电磁波运动这一本质的表现。
4.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看看下面的图片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即将下雨
秋天到了
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性,是事物的外在 表现。
• 本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根本性质
2.现象与本质相互区别
①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本质则深藏于事物内部
• 如太阳的东升西落
• 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东西,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 般的,共同的东西。
②因果联系
• 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叫因果联系。
• 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原因。 •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因果联系的特点
• 一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 • 常言道:”钟不敲不响“
• 二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 事物有因必有果,只不过在结果中有预期的结果 和未预期的结果,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之分。
•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 必然性。
• 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 粹偶然性。
• 如时势造英雄
•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 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 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 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 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 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 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 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 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 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 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的、片面的东西,是事物本质的具体表现,而本质是同类事物现象的共性的东西。因此,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而又具有多样性,本质比现象普遍、深刻而比较深刻。比如,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但商品的价值则普遍地反映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的社会关系。颜色现象是多姿多彩的,五光十色的,这只是人的视力所及的色阶,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射线,这许许多多的颜色现象,无非是光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而光的本质则是电磁幅射。一种本质,多种现象,本质比现象单纯。
(2)本质
概念:本质是指客观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特点: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通过大脑的抽象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参见P80小字自然段材料)
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
(1)真象是从正面直接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比如,我们所说的真话、老实话,就是直接地表现我们的思想品质。
(2)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比如,假话、空话则是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木棒在水中的折射、太阳早上大,中午小造成早上离我们远中午近的假象等等。
第三,现象是显露在事物外部的表面东西,因此,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的,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靠思维才能认识它,把握它。如,多少世纪以来,人们未能发现太阳和地球的真实运行关系,而只感觉到太阳冷热远近的变化,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天天买商品,但谁也没有看出隐藏在商品内部的价值,也是这个道理。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以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参见P83)
第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参见P84)

第8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PPT课件

第8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太湖蓝藻根在岸上
究其原因,是因为生活和工业污水过多注入太湖,使湖水营 养化,在炎热的气候下致使蓝藻大量繁殖。太湖表现出的蓝藻现 象,实质上人们的行为造成的太湖水的污染,根子还在岸上。
Page 15
二、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两者紧密相连,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 表现为现象。
Page 37
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辨析真假,才能决定自己应该
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扬善抑恶,做一个正 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
烟 酒的诱惑
Page 38
材料:杨某是刚刚毕业的中职生,由于嫌学校推荐的工作 挣钱少,迟迟不愿意上班,就在社会上游荡。一天,他与自己 的几个朋友在大街上闲逛时,苦于手头紧,便产生了抢劫的邪 念。他们将一名骑摩托的女子拦截后,对其拳打脚踢,搜身后, 得到3.5元人民币,并迅速逃离现场。这些人当晚被派出所抓 获。后经法院审理判决,杨某等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 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唯有在月球的本影投影在地球表面时,在该区域的人才能够观测到日食
Pagபைடு நூலகம் 18
Page 19
Page 20
有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晨检、跑操、宿舍 内务和卫生严格要求的做法,这是和学生故意较 劲。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用现象和本 质的观点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些事并不像你看上去的那样。
请你列举事例,说明如何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5月26日,在来自印度、埃及、阿联酋等国专家的参与下,青岛海水稻团队对在迪 拜热带沙漠地区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其中一个材料产量超过亩产500公斤, 两个材料产量超过400公斤,在沙漠里种植水稻初获成功。 据悉,袁隆平海水稻研发团队此次选取了全球范围内包括耐盐碱水稻品种在内的不 同类型水稻品种,在迪拜开展了在高温、低湿、地下水盐度高水位高的沙漠条件下 进行品种试种实验,目的是初步掌握水稻在沙漠极端环境下的生长规律和水肥施用 条件,为大规模、低成本地利用沙漠地下半咸水推广种植水稻做准备。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介绍,迪拜当地种植水稻最大的挑战是沙漠土壤 有机质含量低,无法保墒,地下7.5米处多为海水。当地淡水宝贵,主要依靠海水 淡化,普通的灌溉方式行不通。该团队利用其独创的“四维改良法”土地改良技术 提供了技术保障。其中,要素物联网模组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
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 把握本质上
面对同一个问题,人的认识能力不一样。
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能否科 学地认识事物、正确的解决问题,甚至影响自己的 人生发展。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我看到了苹 果落地,怎 么没看到万 有引力?”
讨论: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 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 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 的。 本质则不同,本质是事物的根本 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 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 维才能把握。
(2)现象与本质是统一的
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任何现 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 表现出来。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 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管理问题是沟通问题。遇到问题 应及时沟通。
课程导入
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观看黑脸V的表演视频
你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吗? 他是怎么做到的?
两个位于中心的圆哪个大?
其实一样大哦!
这两条线是弯曲的吗?
它们实际上是平行的
眼光注视哪一块,哪一块就会停止
走一走这个奇怪的楼梯,会发生什么?最低一级和最高一级台阶分别在哪儿?
上述的种种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
看到了事物的现象≠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1)我们看到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是
非常复杂的,绝不是仅仅用感官就能 正确的反映出来的。
(2)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看 本质。
案例分析: 某省总投资33亿元的两个重点建设项目——制药厂和铝厂,因 在行政审批制下盲目抢项目、争投资、比速度,并在建设中“求 洋”、“贪大”,目前累计负债已达65亿多元,负债率高达187%, 已陷入严重资不抵债的困境。 请问:造成该省两个重点建设项目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政府职能(行政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 用,主要涉及政府管理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本 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问题。上述两个重点项 目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没有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政府职能,尤其是 经济职能,没有起到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 服务和检查监督的作用,政府过分地干预了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政府职 能失败。
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过他的 言谈举止表现得出结论的。同样道理,一个人的言行都会 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品质。
总之,现象和本质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 把握本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小故事:老天使和小天使
老天使和小天使寄宿时遇上了两个不同的主人,一家很富 有,但对人冷漠刻薄,一家很贫穷,但富于同情心,小天使问 老天使:富有的叫我们住地下室为何帮他填补破墙洞,穷人那 样热情却不拯救他家一头快要病死的奶牛?老天使对小天使说 :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里面有个秘密的夹层,堆满 了金块,我把墙洞填上是不让他发现这些财富。而昨天晚上, 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善良的妻子,是我用奶牛代替了她啊! 小天使这才恍然大悟,转怒为喜。
方法是让西塔自己去亲自数这些麦粒。如果每秒数2粒, 每天数12小时,数完这些麦粒需要多少时间呢?
需要2900亿年
谢谢观看
THANK YOU
《哲学与人生》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指导教师:李云
参赛教师:李晓红
课前德育五分钟
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国境之间,七日未 进食。弟子颜回讨到一些米来煮饭。饭熟了,孔子 看到颜回从锅里抓饭吃,当颜回把饭端来时,孔子 佯装没看见刚才的事,说道:我想用这些饭祭奠先 祖。颜回立即阻止道:刚才是有灰落进锅里,挑不 出来,弃之可惜,我就把那点儿脏了的饭抓来吃了。 孔子这才发现错怪了自己的学生,慨叹道:“人们 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看来眼见的也未必都真实的 啊!”
如何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 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课后思考:
相传古印度人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政的国 王十分开心,便决定重赏西塔。“我不要您的重 赏,陛下。”西塔接着说:“我只要您能在我的 棋盘上赏些麦子:在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2 粒,第三格放4粒,以后每格放的麦粒都比它前 面一格多一倍,我只求能放满64格就行。” “区区小数。几粒麦子,这有何难,来人 ……”国王命令道。然而一动手放起来,国王便 傻眼了:这些麦粒总数为1+2+…+264-1,若把它 们堆成高4米,宽10米的“麦墙”,将为地日距 离的80倍。这大约是全球两千年所产小麦的总和!
思考:国王犯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对现象的认识只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片段,这种认
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程度比较低。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的样 子。国王的错误就在于仅仅凭借感觉就作出了决定。而这个要求显然是无 法兑现的。可是,国王的话是不能收回的,如果你是国王,你应该怎么兑 现自己的诺言呢?
从颜回偷吃米饭想到的…… 勤思考、善沟通、能包容
• 第一、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为虚, • 第三、大度包容,才不会一叶障目。 如果孔子看到颜回“偷吃”米饭就 眼见为实,有时看到的不见得是 恼羞成怒,不问青红皂白与颜回断 真的,要通过深入地了解才能知 绝师生情谊,将其从讲学队伍中开 道真相。 除,颜回就不会成为七十二门徒之 首,也不会以其习性与品德,为后 • 第二、有效沟通,消除误解。管 世儒者树立一个光辉的典范,更不 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观点:70%的 会有儒家的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