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现象本质分解

合集下载

第八课 现象与本质

第八课    现象与本质

合作探究:
思考1:现象与本质关系的原 理,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科 学方法,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工 作具有哪些重要的指导意义?
讨论2: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 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自然界中的假象
海市蜃楼景观
三、现象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1、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对症下药” ☆相同的现象隐藏着不同的本质。 “物体落地” ☆不同的现象表现的是同一本质。 “短信诈骗” ☆现象有真象假象之分。
三﹑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1、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2、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现象。 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 总之,现象包含着本质,本质通过 现象表现出来。但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 的,既有直接表现本质的,也有间接表 现本质的,还有十分隐蔽地表现本质的; 既有从正面表现本质的,也有从反面表 现本质的。
香气四溢 昼夜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现象
万有引力
分子运动 地球自转 ……
本质
思考: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什么?
二、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 个别的、具体的,能被我们的感官所感知。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 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 象思维才能把握。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 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哲学与人生》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授课班级:15护理(1)班 授课人:邓丽萍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讲故事: 买椟还珠
讨论分析: 1、是盒子重要还是珠宝重要? 为什么? 2、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
漫画:“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 没有看到万有引力?”

政治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政治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一、把握事物的本质 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眼见未必 都为实
• 你认同“眼见 为实,耳听为 虚”这句话吗? 为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带箭头的两条直线,两条一样长吗?
这就是有名的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 错觉。
交叉处是否 有黑点在闪烁? 仔细看看,其实 它并不存在。
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一双“慧 眼”,开动思想机器,要做到“去粗 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 提 高 辨 别 是 非 的 能 力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看到什么?
奇幻图形-这些竖线是否弯曲的?
请同学们观察图形,你看到了什么?
1.真相、假象、错觉 真相:真实的、直接的、肯定的形式
【解析】它们其实一样长
真相、假象、错觉
2.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 假象的特点: 1、人的器官受到生理素质等方面的限制,认识工具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2、客观事物本身是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也需要一定过程
辩证启示: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我们应该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辨别出真相,剔除掉假 象。
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 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
柏油马路因路面颜色深,夏天在灼热阳光下吸收能 力强,同样会在路面上空形成上层的空气冷、密度大, 而下层空气热、密度小的分布特征,表现为让路边的景 象在地面上形成了倒影,远看仿佛地面有水一样,这种
现象叫下蜃。
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现象 假相:虚假的、歪曲的、否定的形式
二者的关系:对立关系,但都是由事物的 本质决定的,同样是事物本质的体现。
错觉: 由主观的幻想、臆想造成是虚幻的主观 现象。如:画饼充饥,一朝被蛇咬、十 年怕井绳等。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课件2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课件2

在复杂的社会中,是非善恶并没有黑白分明的 标签,贴在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之上,这就需要我 们学会理性分析,明辨是非。 (1)明辨是非:指辨别清楚事情的正确和错误。
(2)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3)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有重 要作用:可以对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和影响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帮助自己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指导自己健康 成长。
“作贡献”
王云海通知周立:“今 晚朋友出去吃夜宵,该你作 贡献了” 周立有意见:“怎么又 轮到我了?”
王云海说:“你家钱 多!”
中学生经常互相请客吃喝是不应该的,不是 正确的交往方式,友谊不能靠吃喝来建立。
小结:
在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现象和本质的辩 证统一关系,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明确了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以 及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 象看本质上。另外,我们还学会了要把现象作 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 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 力。
“打抱不平”
一个同学打 翻了周立的饭盒, 却假装没看见。 王云海说:“等 我去戳他的单车 车胎!”
同学之间的矛盾应该通过交流沟通解决, 不能“以牙还牙”。
“好样的”
一个青年因屡 次打架伤人被拘留 了,王云海对周立 说:“我知道这个人 专为朋友两肋插刀, 是个好样的!”
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没有正确的判 断,缺乏正确的是非观。
思考一:
有位慈善家,十分有钱,但很吝啬,从来只想着得到名 利,却不想付出。他还到处夸耀说自己经常帮助困难的人, 给他们一些钱,帮助他们度过困难的日子。 一天,他与一个数学家走到了一起,夸耀说:“上个礼 拜,我把50枚银币施舍给10个可怜的人,但不是平均分给他 们,而是根据他们碰到的困难程度施舍,因此,他们每个人 得到的银圆枚数都不相同。” 这位数学家听后说:“你说的是谎话。” 你知道数学家是根据什么断定这位慈善家说的是谎话呢?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I)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I)

1
形成原因的分析
2
探究现象形成的原因,从微观和宏观层
面深入了解。
3
现象的特征
了解现象的共同特征以及它们如何与周 围环境互动。
内在逻辑与联系
分析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和相互联系, 发现它们之间的潜在规律。
明辨是非的概念与重要性
概念解析
明确明辨是非的定义和涵义, 为后续步骤提供基础。
决策和判断的基础
明辨是非是我们做出决策和 判断的基本能力。
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明辨是非,我们可以培 养自己的思维逻辑性和分析 能力。
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
批判性思维
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强化我们的理性思考能力。
决策过程
学习科学的决策过程,提高我们 的决策准确性和效率。
逻辑谬误
了解常见的逻辑谬误,并学习如 何避免在思考和判断中犯错。
明辨是非的案例分析
1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 质与明辨是非(I)
欢迎来到“哲学与人生”系列课程的第八课。本课将探讨现象的本质以及明辨 是非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展开这段思维之旅。
现象的定义与意义
我们将首先探讨现象的定义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通过了解现象的本质,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的变化和现象的背后的原因。
现象的本质及形成原因
伦理问题
利用明辨是非的技巧来分析和解决伦理难题。
2
社会事件
透过对社会事件的明辨是非,加深对事件背后原因和结果的理解。
3
新பைடு நூலகம்报道
通过明辨是非来分析新闻报道,辨别真实与虚假信息。
明辨是非的实践与应用
现在是将学到的明辨是非的技巧运用到实践中的时候了。我们将通过不同场 景的实际应用来加深理解和掌握这一能力。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

明 辨 是
透过现象 认识本质

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1、深入实际,反复实践 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明辨是非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
1.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识别假象, 把握本质, 明辨是非
1.把握事物本质,明辨是非,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 的向导。 2.把握事物本质,明辨是非,正确区分真象和假象, 识别假象,不为假象迷惑。 3.把握事物本质,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 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4.把握事物本质,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3. 运用: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2.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难点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 PPT 展示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万 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学生活动 教师讲解
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 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
教师归纳补充
教师讲解 PPT 展示 学生思考问题
这幅漫画比喻我们做事情不能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更 重要的是看到事物内在的本质。只有在复杂事物中把握本质, 才能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把握人生。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3 维护社会和谐
能够促进公平正义,排除不良风气和不道德现象。
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
逻辑思维
运用逻辑性,辨别事物之 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
知识储备
积累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 提高辨别事物的准确率。
多角度思考
考虑多种观点和立场,拓 展思维和认知方式。
在生活中应用明辨是非的例子
1
选择工作
明辨自身的价值和个人目标,选择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
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现象指的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客观存在。
特点
现象具有显性、变异性、时空性和因果性。
例子
树叶的颜色、鸟儿的鸣声、水的凉爽等都是现象。
不同的现象类型
1
物理学的现象
2
如运动、力、能量等。
3
社会学的现象
4
如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
形而上学的现象
如真理、理性等抽象概念。
媒体素养
2
合适的工作。
辨别信息的真假和可信度,免受误
导和欺骗。
3
和家庭的利益。
结论和总结
明辨是非是人类认知和判断的基础。只有准确分辨事物的本质和本质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 地掌握世界和自我。
心理学的现象
如感觉、知觉、情感、思维等。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
是我们感知事物的表象。
本质
是事物的内在质量和实质。
例子
鲨鱼的外表是现象,而其强 大的捕食能力和地位则是其 本质。
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1 促进健康发展
能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避免盲从和迷惑。
2 提高判断能力
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辨别事物,提高自身认知和思维水平。

第8课_现象本质与明辨事非

第8课_现象本质与明辨事非

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 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
案例一
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 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 体,按照层次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
天体运行
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明显错在把现象当成本质。但这种错误的 宇宙观在欧洲统治了1000多年,直到后来经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 尼长期观测、研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才第一次透过现象,正 确地揭示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案例二
周正龙“华南虎照片事件”
经过公安、监察机 关艰苦细致的工 作, 2008年9月 27日对此事件已经 有了明确结果。经查 实,周正龙拍摄的 “华南虎”照片是一 个用老虎画拍摄的假 虎照。
2007年10月12日,周正 龙称拍到了野生华南虎照片, 照片多达70余张,陕西省林 业厅经“鉴定”认为照片真 实,并奖励了周正龙2万元人 民币。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现象包括真相和假象,因而, 真相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是事物本身所具有 的客观现象。不要认为真相是事物本质的表现,而 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假象虽然掩盖了事物的本质,但透过假象,人们可 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为假象所迷惑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 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 以发现新定律。 ——牛顿
【教学方法】 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四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的、片面的东西,是事物本质的具体表现,而本质是同类事物现象的共性的东西。因此,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而又具有多样性,本质比现象普遍、深刻而比较深刻。比如,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但商品的价值则普遍地反映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的社会关系。颜色现象是多姿多彩的,五光十色的,这只是人的视力所及的色阶,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射线,这许许多多的颜色现象,无非是光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而光的本质则是电磁幅射。一种本质,多种现象,本质比现象单纯。
(2)本质
概念:本质是指客观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特点: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通过大脑的抽象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参见P80小字自然段材料)
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
(1)真象是从正面直接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比如,我们所说的真话、老实话,就是直接地表现我们的思想品质。
(2)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比如,假话、空话则是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木棒在水中的折射、太阳早上大,中午小造成早上离我们远中午近的假象等等。
第三,现象是显露在事物外部的表面东西,因此,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的,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靠思维才能认识它,把握它。如,多少世纪以来,人们未能发现太阳和地球的真实运行关系,而只感觉到太阳冷热远近的变化,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天天买商品,但谁也没有看出隐藏在商品内部的价值,也是这个道理。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以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参见P83)
第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参见P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2/2018
4.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直接 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 质的现象。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 客观的。不能把真象当做正确的来认识,也不 能把假象当做错误的来认识。
10/22/2018
• 案例1:黑死病。中世纪的欧洲曾发生过一 场可怕的病疫,在不长的时间里死了大约 2500万人。许多人"无缘无故"的发热, 寒战、剧烈头疼,神经错乱。当时有人以 为是"天意"。后来科学家发现它是由一种 细菌引起的。鼠疫杆菌的传染,就是隐藏 在现象后面的本质。历史和社会学校从当 时的社会背景出发研究,揭示出黑死病爆 发的背后原因是宗教斗争。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 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 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 理性思维去把握。
10/22/2018
案例
成语典故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 比喻外表漂亮,内 里破败。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金玉:比 喻华美;败絮:烂棉花。 (现象)此成语用来表达贬 义,现在常用来形容某些华而不实,外表光鲜美丽而 无修养内涵的人。(本质)
同学们考虑:以上故事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相似的还有买椟还珠
• 这个成语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 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质。
10/22/2018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 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 的辩证关系。
10/22/2018
10/22/2018
• 案例2:鲁哀公对庄子夸鲁国儒士多,说满 街都是头戴圆形礼帽、脚穿方头礼鞋、身 佩美玉的儒士。庄子认为不能以此说明真 儒士多,他建议鲁哀公下一道旨令规定无 真才实学的人不准穿儒士服,否则,杀无 赦,鲁公果真下了这个命令,再派人上街 查看,满街儒士服不见了,连续巡查三天 才找了一个穿儒士服的人。
10/22/2018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任何本质 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10/22/2018
• 案例1:齐国有个姓于的屠牛者,家中富裕,齐 王的使者到于屠户家对于屠户说了„齐王看中了你, 要把女儿许配给你,还有丰厚的陪嫁“。于屠户听 后沉吟片刻,对使者说:”我因身患不能成亲的病, 请代向齐王表示感谢“。使者只好如实执行,这事 也不了了之。有朋友问于屠户这等美事,干嘛拒 绝。于屠夫说:”以我卖肉的经验推断,好肉是不 用上门兜售的。后来那来那个朋友见到齐王的女 儿,果真丑不堪言。 • 案例2: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 而知天下之寒。--《淮南子》
10/22/2018
案例
「第三单元 」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2
故事导入
买椟还珠
齐国曲鞍地方的路旁有一棵高大的树,人们经过这 里都要啧啧称奇,唯有一个叫匠石的木匠师傅每天 路过大树,一眼也不看这棵大树。他徒弟问他何故, 他说:“那是一棵无价值的树,不然的话它不能安安 稳稳在这里活这么多年。”果然,这种树的木材做 船透水,做家具有怪味,做棺木很快就腐烂。
漫画
万有引力
思考: 什么是现象? 什么是本质?
“万有引力”是本质,只 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我看到苹果落地, 怎么没看到万有引力?
“苹果落地”是 现象,可以通过 我们的眼睛观察 到。“万有引力” 是本质,只能由 人的理性思维去 把握。
10/22/2018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10/22/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
• 3、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 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 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 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10/22/2018
• 案例1:一个渔夫把一条小鱼放在大路边有 水的树洞里之后走了。一个赶路人路过大 树,见树洞里竟有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 以为是神鱼。一传十,十传百,神鱼的传 说越来越奇,不少人在树前烧香祭拜,保 佑平安。香火竟然超过附近的寺庙。一天, 那放鱼的渔夫又路过这里,心中只能暗自 好笑.
10/22/2018
案例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 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 带有片面性。(假象)
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 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 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 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 见。(真象)
10/22/2018
• 案例2:人们往往根据先见闪电后闻雷鸣,得出 先闪电后打雷的错误结论。实际上,闪电和雷鸣 是同时发生的,只是由于光速高于声速,所以先 见闪电后闻雷声,可见“耳闻目睹”的事物,也不 一定完全是事实。 • 案例3、《放言》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 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 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10/22/2018
(二)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0 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这 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 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 识。
10/22/2018
案例
天体运行
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 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体,按照层次环绕地球作 匀速圆周运动。
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明显错在把现象当成本质。但这种错误的 宇宙观在欧洲统治了1000多年,直到后来经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 尼长期观测、研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才第一次透过现象,正 确地揭示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