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故事导入: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
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谈谈你对本故事的理解——我们要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一、透过现象看本质1.什么是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例如:古时候两个人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的近。
一个人认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些,因为早上的太阳显得比较大。
另一个人认为中午时分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因为中午的太阳比较热。
2.什么是本质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思考: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为什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是多样和复杂的,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看教材第80页漫画:“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没看到万有引力?”学生讨论: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
“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比如:感冒发热、五官有毛病、血压异常、头部有障碍、贫血、便秘、煤气中毒、酒精中毒、神经疲劳等都会引起头疼。
马谡:七擒孟获,“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略阳、街亭、陇坻),张颌用火攻困住马谡,导致对方军心涣散诸葛亮的空城计: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
请思考回答:究竟大象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仅凭这几个瞎子用手摸就能得出正确结论呢?盲人摸象: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说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
政治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一、把握事物的本质 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眼见未必 都为实
• 你认同“眼见 为实,耳听为 虚”这句话吗? 为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带箭头的两条直线,两条一样长吗?
这就是有名的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 错觉。
交叉处是否 有黑点在闪烁? 仔细看看,其实 它并不存在。
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一双“慧 眼”,开动思想机器,要做到“去粗 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 提 高 辨 别 是 非 的 能 力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看到什么?
奇幻图形-这些竖线是否弯曲的?
请同学们观察图形,你看到了什么?
1.真相、假象、错觉 真相:真实的、直接的、肯定的形式
【解析】它们其实一样长
真相、假象、错觉
2.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 假象的特点: 1、人的器官受到生理素质等方面的限制,认识工具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2、客观事物本身是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也需要一定过程
辩证启示: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我们应该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辨别出真相,剔除掉假 象。
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 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
柏油马路因路面颜色深,夏天在灼热阳光下吸收能 力强,同样会在路面上空形成上层的空气冷、密度大, 而下层空气热、密度小的分布特征,表现为让路边的景 象在地面上形成了倒影,远看仿佛地面有水一样,这种
现象叫下蜃。
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现象 假相:虚假的、歪曲的、否定的形式
二者的关系:对立关系,但都是由事物的 本质决定的,同样是事物本质的体现。
错觉: 由主观的幻想、臆想造成是虚幻的主观 现象。如:画饼充饥,一朝被蛇咬、十 年怕井绳等。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能够促进公平正义,排除不良风气和不道德现象。
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
逻辑思维
运用逻辑性,辨别事物之 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
知识储备
积累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 提高辨别事物的准确率。
多角度思考
考虑多种观点和立场,拓 展思维和认知方式。
在生活中应用明辨是非的例子
1
选择工作
明辨自身的价值和个人目标,选择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
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现象指的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客观存在。
特点
现象具有显性、变异性、时空性和因果性。
例子
树叶的颜色、鸟儿的鸣声、水的凉爽等都是现象。
不同的现象类型
1
物理学的现象
2
如运动、力、能量等。
3
社会学的现象
4
如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
形而上学的现象
如真理、理性等抽象概念。
媒体素养
2
合适的工作。
辨别信息的真假和可信度,免受误
导和欺骗。
3
和家庭的利益。
结论和总结
明辨是非是人类认知和判断的基础。只有准确分辨事物的本质和本质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 地掌握世界和自我。
心理学的现象
如感觉、知觉、情感、思维等。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
是我们感知事物的表象。
本质
是事物的内在质量和实质。
例子
鲨鱼的外表是现象,而其强 大的捕食能力和地位则是其 本质。
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1 促进健康发展
能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避免盲从和迷惑。
2 提高判断能力
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辨别事物,提高自身认知和思维水平。
第8课_现象本质与明辨事非

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 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
案例一
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 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 体,按照层次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
天体运行
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明显错在把现象当成本质。但这种错误的 宇宙观在欧洲统治了1000多年,直到后来经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 尼长期观测、研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才第一次透过现象,正 确地揭示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案例二
周正龙“华南虎照片事件”
经过公安、监察机 关艰苦细致的工 作, 2008年9月 27日对此事件已经 有了明确结果。经查 实,周正龙拍摄的 “华南虎”照片是一 个用老虎画拍摄的假 虎照。
2007年10月12日,周正 龙称拍到了野生华南虎照片, 照片多达70余张,陕西省林 业厅经“鉴定”认为照片真 实,并奖励了周正龙2万元人 民币。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现象包括真相和假象,因而, 真相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是事物本身所具有 的客观现象。不要认为真相是事物本质的表现,而 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假象虽然掩盖了事物的本质,但透过假象,人们可 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为假象所迷惑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 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 以发现新定律。 ——牛顿
【教学方法】 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一
二
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三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四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3.现象与本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 ①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 现象表现出来。
• ②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本质总是现象的本质。
人们用“五光十色"来形容自然界无 数多变的颜色,其实这些不同的颜 色都是电磁波运动这一本质的表现。
4.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看看下面的图片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
即将下雨
秋天到了
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性,是事物的外在 表现。
• 本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根本性质
2.现象与本质相互区别
①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本质则深藏于事物内部
• 如太阳的东升西落
• 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东西,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 般的,共同的东西。
②因果联系
• 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叫因果联系。
• 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原因。 •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因果联系的特点
• 一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 • 常言道:”钟不敲不响“
• 二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 事物有因必有果,只不过在结果中有预期的结果 和未预期的结果,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之分。
•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 必然性。
• 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 粹偶然性。
• 如时势造英雄
•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 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 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 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 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 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 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 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 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 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 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火炉烧水,水温升高;锯木摩擦生热,等等。都只是现 象,或是由现象引发的结果,可以看到,观察到。而本质 的东西,却是内部的原理与规律。
春夏秋冬,气温在 变化;会引发很多东 西的变化,而本质的 东西是。。。
想一想
在我们的身边,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天天都 在发生:
有外表看起来很漂亮却一点内在修养也没有的人, 如用人民币点烟的人,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有只注重装珠宝漂亮的盒子而舍弃珍贵的珠宝的人,象买 椟还珠的人;有舍小家为大家,面对灾难心系群众的好干 部,也有面对黑恶势力一身正气、铁面无私的女英雄;有 面对危难,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当代革命军人;有心里 只装着他人,在平凡的工作中彰显不平凡的当代活雷锋…
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表面特征 外部联系 个别的 多变的 感官直接感知
二者对立统一 于客观事物
根本性质 内部联系 一般的 相对稳定的 理性思维去把握
直接 正确 反映
真 象
现象 体 现
客
反面
观
假 歪曲
存
象 反映
在
本质
假象不是错误,但 假象容易引起错觉
3.把握本质,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老天使和小天使寄宿时遇上了两个不同的主人,一家很富 有,但对人冷漠刻薄,一家很贫穷,但富有同情心,小天使问老 天使:富有的叫我们住地下室为何帮他填补破墙洞,穷人那样热 情却不拯救他家一头快要病死的奶牛?老天使对小天使说:在地 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里面有个秘密的夹层,堆满了金块, 我把墙洞填上是不让他发现这些财富。而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 召唤农夫善良的妻子
1.其中二个小儿可以从日常的现象中仔细观察,并得 出自己的结论本身就是具有一种钻研的精神。
2.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轻易的动摇自己的观 点,是一种坚持己见的行为。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2)本质
概念:本质是指客观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特点: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通过大脑的抽象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参见P80小字自然段材料)
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
(1)真象是从正面直接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比如,我们所说的真话、老实话,就是直接地表现我们的思想品质。
(2)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比如,假话、空话则是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木棒在水中的折射、太阳早上大,中午小造成早上离我们远中午近的假象等等。
第三,现象是显露在事物外部的表面东西,因此,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的,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靠思维才能认识它,把握它。如,多少世纪以来,人们未能发现太阳和地球的真实运行关系,而只感觉到太阳冷热远近的变化,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天天买商品,但谁也没有看出隐藏在商品内部的价值,也是这个道理。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以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参见P83)
第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参见P84)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1、以下成语可以体现现象与本质关系的有 ( ) ①绵里藏针 ②似是而非 ③皮笑肉不笑 ④声东击西
A、①②③ C、①②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
C
2、下列行为中,属于正直的行为的选项是(
A、王某经常纠集个别不良学生向低年级学生索取 “保护费” B、有的同学对毁坏校园花草树木的行为,视而不见 C、某司机开车撞倒一老人后逃逸 D、小军向老师举报了在考试中作弊的小林
二、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2、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
中职生要做到明辨是非,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观。 (2)不轻易听信别人的评论:用自己的头脑冷静客观分 析,不要受别人评论所左右。 (3)不急于下定论:事情都有很多方面,一开始可能只 看到其中某一个方面,而没有看完整,要给自己多一点 观察和思考的时间。 (4)战胜自己,抵制诱惑:坚持正确的行为就要战胜自 己的软弱,不向诱惑屈服,如果是对自己成长有害的事 情,无论怎样新奇有趣,有利可图,都不能去做。
二、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2、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
天上真能掉馅饼?
二、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虚假招聘广告 1、“爆炸式招聘” 一次招人过百,岗位从总经理到属下员工 一线贯穿; 2、“永久式招聘” 广告长期有效,长年招聘,且报名不受限 制者。这两类招聘一般要求前来求职的学生交纳一定数额的 “保证金”或“服装押金”,等学生到指定地点面试时早已人 去楼空。 3、“垃圾式招聘” 招聘广告贴在马路边、电线杆、私人民 宅,或贴在人才市场的外墙借光者,大多是为了捞取不菲的报 名费。 4、“无收入招聘” 一些服装店、小门面长年在门口竖着钢 印的“急聘”字样。此类招聘一般无工资,需要靠工作量提成, 等于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 5、“拔高式招聘” 打出招聘财务总监或部门主管、总经理 者。此类招聘一般难以兑现,需要你经过漫长的考核期,“高 招低用”现象明显。 6、“中介式招聘” 招聘条件极低,却拒不透露公司细节, 先要你交一笔咨询费。此类招聘实际上就是中介公司为骗取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在其背后隐藏着…个共 同东西万有引力。这表明( ) A.同一现象只能表现同同本质 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现象、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 D.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
(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 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 观察到的。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 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 把握。
案例一
成语典故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 比喻外表漂亮,内 里破败。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金玉:比 喻华美;败絮:烂棉花。 (现象)此成语用来表达贬 义,现在常用来形容某些华而不实,外表光鲜美丽而 无修养内涵的人。(本质)
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提高人生发展的动力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吕氏春秋.任数>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周 游列国,绝食与陈国到蔡国的途中,几天没吃到 一口饭。弟子颜回讨了一些米给老师煮着吃。饭 快熟时,孔子看见颜回抓起一把往口里塞,孔子 心中不快,但装作没看见。到吃饭时,孔子突然 站起来说,我想用这些饭祭奠先祖。颜回立即阻 止道:这饭不干净,刚才还掉进了煤灰,因为丢 掉可惜,我还把有煤灰的那点吃了呢。听了这话 以后,孔子发出了“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 ”的感叹。 故事给我们的哲理是什么?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 事物的各种现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故事
怪 兽
有一天,法国大生物学家居维叶在午夜时被吵醒,他看见一 只怪兽,正把有角的头及两只蹄子伸进窗口,嘴里发出阵阵怪叫, 好像要一口吞下居维叶似的。居维叶看了一下怪兽,却满不在乎 继续入睡了。 这只怪兽原来是顽皮的学生装扮的,想吓唬一下老师。当时 居维叶并不知道这是学生恶作剧,可他为什么一点不怕呢?学生带 着好奇心去请教老师,居维叶笑着回答了他们。 居维叶说:有角有蹄子的动物,都是只吃植物而不吃肉类的。 所以我没有什么可怕的。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 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 识。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一)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 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怎样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做法
小故事
老天使和小天使
老天使和小天使寄宿时遇上了两个不同的主人,一 家很富有,但对人冷漠刻薄,一家很贫穷,但富于同情 心,小天使问老天使:富有的叫我们住地下室为何帮他 填补破墙洞,穷人那样热情却不拯救他家一头快要病死 的奶牛?老天使对小天使说: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 洞看到里面有个秘密的夹层,堆满了金块,我把墙洞填 上是不让他发现这些财富。而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 唤农夫善良的妻子,是我用奶牛代替了她啊! 小天使这才恍然大悟,转怒为喜。 即使是小天使也会被亲眼所见的表面现象所蒙蔽。
故事导入 小故事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有一次他 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 他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 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 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 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 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任 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任何本质都是通 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 ,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 过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出结论的。同样道理,一 个人的每一个言行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 了他的品质。 现象和本质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案例二
醉翁之意不在酒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 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 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假象)在乎山 水之间也。山水之乐,(真象)得之心 而寓之酒也。”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二)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这 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
我们看到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决不是仅 仅用感官就能正确地反映出来的。亲眼看到的东西,人们通 过感官感觉到的东西,往往是粗精混杂、真伪难辨的。
(1)眼见不一定为实。 (2)只看事物的现象还是能透过事物 的现象看到本质,表现了一个人认识 能力的高低。 (3)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 能否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上。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 象。真象是从正面直 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 表现本质的现象。 它们都是对事物本 质的表现,都是客观 的。
成语“声东击西”指的是什么意思?
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 敌人,保存自己。
大家可以再举些这样的成语及故事。如: 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意在。。。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醉翁之意不在酒
故事导入
感动中国人物
地震灾难中全家5人遇难还带 领群众抗震救灾的新疆琼库恰 克乡6大队村党支部书记达吾 提.阿西木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 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 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 危济困,她柔肠百转。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公安局长 任长霞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 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 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 。
练习
1.“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 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 )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实践”和“理论”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