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的黄土高原上

合集下载

山西省主要景点介绍

山西省主要景点介绍


【山西省主要景点介绍】 山西省主要景点介绍】
山西省简称晋,省会城市太原。该省位于华北平原西侧的山地黄土高原,省境四周大 部为山河环绕,东和东南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接壤,西和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 相望,北以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全省平面轮廓似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五台山 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 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五台山最奇妙的自然景观,莫过于“圆光”射游人之影。一 般的彩虹,多发生在降雨以后,呈弧形。五台山天不下雨,也会出现彩虹,呈圆环状,有 时圆环可达到内外两圈。更为奇特的是七彩圆环中,会出现各种景观,或飞禽、或跑兽、 或殿堂、或佛像、甚至是观察者自己。这种由物理、地理、气象等诸条件综合巧汇成的自 然景观,壮丽神秘,历来被宗教界视为“镇山之宝”。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 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因其建寺历史悠久 和规模宏大,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太行山大峡谷 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壶关县东部的晋豫两省交界区,那里风光旖旎,自然景观 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 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太 行山大峡谷的山势千奇百怪各不相同,有悠闲品茗,切磋棋艺的仙人对弈;有镇守着自己 领地的凛凛雄狮,有“超然云雾中,不与群山伍”的照壁峰,有沐浴朝阳的金鸡报晓,各 个超然出众。 ●黄河壶口瀑布 位于吉县城西45千米、距临汾市165千米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为世界上最大的 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巨沟,宽达 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 怒吼,震声数里可闻。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黄河浪涛激起一团团雾烟云随着水雾的升 高,烟云由黄变灰、由灰变蓝,景色奇丽,有“水底生烟”之说。壶口瀑布不仅有“水底 冒烟”,“彩桥通天”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说。上游船只到此,必须离水登陆,经 人抬或车运绕过壶口(即所谓“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续航,千百年来,概莫能变。 ●白马寺山 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位于晋城市市区北4千米处的城区境内,面积达1万余亩,森林覆盖 率达80%以上。不仅自然风景旖旎如画,而且人文景观底蕴深厚,主要景点有“白马寺拖 缰”、“白马禅寺”、“景公塔”、“石佛像”、“黑龙潭”、旅游滑道等。白禅寺位于 白马寺山上,白马寺山又名司马山,相传魏司马懿封长平侯曾登临此山而得名。后山顶建 寺,因寺而更名为白马寺山。总面积约10多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010米。山上森林茂密、 灌木丛生、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登山俯瞰,晋城市区一览无余,令人赏心悦目。 ●历山 历山,又名舜王坪,因舜王曾在此躬耕而得名。它位于阳城、沁水、垣曲、翼城等县 接壤处,为中条山交峰,海拔2322米。历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物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既有 连香、山白、青檀等亚热带珍贵树种,又有猕猴、金雕、麝、大鲵等国家保护动物,还有 华北地区仅有的大面积原始森林。这里有奇峰、怪石、清涧、溶洞、冰帘“五绝”景观, 还有山涛、山风、冰雪、雾雨、光影、古迹、植物、动物、药材、村庄共有的“十胜”。 ●蟒河景区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南33千米的桑林乡与河南省济源市交界处,总面积5573公 倾,是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风冬暖夏凉,气候温和,森林 覆盖率在80%以上,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特别是保护区内的猕猴,属我国 自然地理分布的最北限。蟒河旅游风景区有“奇、幽、秀、脸”四大特点,素有“北方小 桂林”之美称。水清如碧玉,山秀如诗画,有山皆奇,有水皆秀,鬼斧神工,妙境天成, 是一幅仙山圣水的自然画卷,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

家乡的历史人文地理3000字

家乡的历史人文地理3000字

家乡的历史人文地理3000字案例一:山西是人类和华夏文明发祥的最早起源地和中心区域之一。

考古表明,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

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考古还表明:最早约在1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火烧骨,把我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约在10~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经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

进入新石器时代,约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山西南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已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约在45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

史传“尧都平阳(今临汾尧都区),舜都蒲坂(今运城永济市西南),禹都安邑(今运城夏县西北)”,记载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最早的英雄们在汾河下游创业建都的历史。

今临汾市尧都区南部有尧庙、东部有尧陵,运城市盐湖区北中部有舜帝陵庙。

《禹贡》载夏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龙门又叫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和陕西韩城市东北一带。

近年来,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

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我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

约公元前2070年,禹去世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的氏族奴隶制的夏王朝。

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原始公社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开始,开启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新纪元。

夏朝早期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晋南夏县一带,后随着地域扩大,统治中心才转入河南豫西一带。

今夏县东下冯遗址是重要的夏墟。

商朝时,山西南部在其“邦畿千里”之内,其余地方则散布着十几个方国部落。

今运城垣曲县古城南关和夏县东下冯等地发现有商代前期完整城址,以及运城平陆县和长治长子县等地出土的商代早期青铜重器,表明这里是商王朝的经略要地。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
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西省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等。

1. 小麦:山西省是中国的主要小麦生产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山西中部和南部的盆地和平原地区,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

2. 玉米:山西省的玉米种植面积广泛,主要集中在山西中部和南部的盆地和平原地区,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

3. 高粱:山西省的高粱种植主要集中在山西西部和北部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如忻州地区、吕梁地区等。

4. 大豆:山西省的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山西中部和南部的盆地和平原地区,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

5. 马铃薯:山西省的马铃薯种植主要集中在山西西部和北部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如忻州地区、吕梁地区等。

山西省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作物种类丰富,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山西省还是中国的苹果主产区之一,特别是运城地区的苹果品质优良,享有很高的声誉。

山西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山西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山西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山西又称“三晋”,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山西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山西的气候特点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

外缘有山脉环绕。

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

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

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

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

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

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

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

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

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

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山西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

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毗连。

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纵长约682千米: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34′;最北端在天镇县远头村北,北纬40°44′。

东西间距较短,宽约385千米:最东端在广灵县南坑村东,东经114°33′;最西端在永济市长旺村西,东经110°14′。

全省纵长约682千米,东西宽约385千米,介于东经110°14′—114°33′,北纬34°34′—40°44′之间,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6%。

晋国是现在的哪个省

晋国是现在的哪个省

晋国是现在的哪个省
晋国是现在的山西省。

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毗连。

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现在的山西省全部区域和其他的广大地区。

晋国疆域变化极大,叔虞受封于唐时,其领地仅“河汾之东方百里”,晋大夫郭偃说:“今晋国之方,偏侯也,其土又小,大国在侧”。

晋武公在位时晋国的疆域开始扩张进程,先攻灭了荀国。

并翼之后又攻灭了董国、贾国、杨国,晋献公时期“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黄河中游皆为晋国所有,为文公争霸奠定了基础。

晋国被《左传》、《国语》和《史记》等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

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

晋国因国力强大,经常压制住齐秦楚三个大国,在春秋时期大多数时间里独霸中原。

甚至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认为“齐一而晋四也”,晋国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山西_地形地貌

山西_地形地貌

山西 地形地貌一、地形地貌在伟大祖国幅员辽阔的版图上,可以看到在华北平原西部,有一个轮廓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省份,那就是山西省。

这个平行四边形,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省相邻,西面以黄河为界与陕西省相隔,南面则以黄河与河南省相望,北出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

其整体位置在北纬34。

36~40044、东经110。

157~114。

327之间,南北长约670公里,东西宽约370公里,总面积约15.62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4%。

山西雄踞于黄河中游左岸的黄土高原之上,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丘陵、盆地布满其间,山地、高原回互相连。

因表里山河、地势险峻,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京师(西安或北京)的重要屏障,是兵家必争之地。

山西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除了若干岩石裸露的峰峦,绝大部分地貌为黄土覆盖,或称山西高原。

高原内起伏不平,地貌类型复杂,山地丘陵占80%还多,平原台地略近20%。

全省最高点为五台山北台顶(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西阳河人黄河河口处,海拔仅180米。

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000米1,222,在全国、在华北地区显隆起的形貌。

在隆起的高原中部,为一连串断陷盆地。

以贯通南北的同蒲铁路为中轴,由北向南贯串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共五大盆地,像一串糖葫芦。

另有长治盆地在山西东南部的沁潞高原区,旧称上党盆地。

一系列的盆地将山西斜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东南部是恒山、五台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为主体的山地高原区;西部是吕梁山、云中山、芦芽山等山脉及相连的黄土高原区。

六大山脉如下:太行山脉 北接五台山,南接晋城市南境,长约350公里,宽约40~50公里,最高海拔为2000米以上,盘亘于山西与河北、河南三省的交界地带,是三省的天然分界线。

太行山脉被许多河横切割断,形成许多著名的山口和关隘。

苏东坡诗称"太行由来天下脊"。

恒山山脉跨有大同、朔州、忻州三地市,是桑乾河与滹沱河上游的分水岭,也是大同盆地与忻定盆地的界山。

七年级下册山西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山西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山西地理知识点山西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既有历史文化底蕴,也有丰富地理资源的省份。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下册山西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山西的地理情况。

一、地理位置山西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东邻河北、河南两省,南毗陕西,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接辽宁、吉林两省。

它的东部、中部和南部三面环山,北部为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山西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山西地势东高西低,属于中段的阶地地形,全境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为晋东山地,地处太行山脉北段,山峦起伏,有许多盆地和深谷;西部为黄土高原,地势南北低,东西高,大部分区域都是平原。

三、自然资源山西是一个资源型经济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煤炭、铁、钢铁等资源占绝对优势。

此外,山西还有许多其他的矿产资源,如铜、铝、锌等。

山西的森林资源也很丰富,尤其以油松、华山松等为主要树种。

四、气候特点山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两季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

山西气候季节分明,温差大,气温变化较快。

春季的气温多在5℃至20℃之间,夏季的气温平均在20℃至30℃之间,秋季的气温多在0℃至18℃之间,冬季的平均气温则在-10℃至0℃之间。

五、交通山西作为一个资源型省份,交通发展水平较高。

境内铁路总长达到了2700多公里,公路总长达到了20万公里以上。

山西还拥有许多大型机场,如太原武宿机场、大同云冈机场、运城关公机场等。

六、旅游资源山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博大精深文化的省份,也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

山西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

镇北堡、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恒山、五台山等都是山西著名的旅游景点。

总之,山西是一个既有历史文化底蕴也有丰富地理资源的省份。

希望大家通过本文对山西的地理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山西黄土高坡景点

山西黄土高坡景点

山西黄土高坡:古老土地的魅力与风情一、引言山西省位于中国的北部,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是山西的一大特色景观,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本文将带您走进山西的黄土高坡,领略这片古老土地的魅力与风情。

二、黄土高坡的地理特征黄土高坡位于山西省的北部和西北部,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这里的地貌以黄土丘陵为主,山丘起伏,沟壑纵横。

黄土层厚度较大,质地疏松,易于侵蚀。

在雨水冲刷和风力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如黄土梁、黄土峁、黄土沟等。

三、历史文化底蕴黄土高坡不仅有着独特的地理风貌,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黄土高坡上,分布着许多古村落、古城堡、古寺庙等历史文化遗址。

这些遗址见证了黄土高坡的沧桑岁月和丰富历史。

四、旅游景点推荐1.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县,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县城。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中国古代县城的活化石”。

2.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晋祠,是一座古代建筑群。

这里供奉着晋国的历代君王,是研究晋国历史的重要遗址。

3.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里有着精美的佛教艺术和独特的石窟建筑,展现了古代佛教文化的辉煌。

4.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的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这里山峰陡峭,林木茂密,寺庙众多,是佛教信徒的朝圣地。

五、黄土高坡的风情体验1. 住宿体验:在黄土高坡的古村落里,可以体验到传统的窑洞住宿。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冬暖夏凉,别具一格。

2. 美食体验:山西的美食丰富多样,黄土高坡也不例外。

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山西面食,如刀削面、饸饹面等。

此外,还有烤全羊、炖鸡等特色美食,让人回味无穷。

3. 民俗体验:在黄土高坡,可以观赏到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的黄土高原上,地处黄河流域中段。

南起北纬34°34',北至北纬40°44';东起东经114°32',西至东经110°15'。

分别与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为邻。

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山西(别称山右);又因位于黄河以东,亦称河东;春秋时期为晋国之地,故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国分晋,所以又称三晋。

矿产资源优势:山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乡"之称。

山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发现矿产105种,已利用的矿产67种,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铝、耐火粘土、镓矿、铁钒土、沸石及建筑石料用灰岩。

山西煤炭资源的地位一直排在全国的首位,煤炭是山西省最大的优势矿产资源。

山西煤炭资源分布从北至南有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西、河东六大煤田及浑源、五台等煤产地,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6%,截止1999年底,煤炭总资源储量2681.62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702.87万吨,占26.21%;基础储量为1167.63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43.54%;其余1513.99亿吨均属可研程度低的资源量(包括原表外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56.46%;山西另一优势矿种铝土矿,总资源储量为9.89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0.99亿吨;基础储量为1.07亿吨,资源量8.82亿吨,三者占铝土矿总资源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0.03%、10.84%、89.16%;铁矿总资源储量为38.97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4.81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12.35%;基础储量5.49亿吨,占14.08%;资源量为33.48亿吨,占铁矿总资源储量的85.92%。

矿产资源特征:山西矿产资源丰富,从品种到储量在全国都占重要地位。

现在全省发现的矿产已达百种,矿点及矿化点达3000余处。

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铝、铜、钼、钛、镓、铅、锌、金、银、钻、石灰石、粘土、石膏、芒硝、镁盐等49种,矿区达620处。

其中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珍珠岩、镓、铂的储量居全国之首;金红石、镁盐、芒硝的储量居全国的第二位,钾长石储量位列第三;钛铁、熔剂石灰石的储量居于第四;长石、石膏、钴、铜、锗、金的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分布广泛。

煤、铝土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白云岩等沉积矿产分布十分广泛,其中2000米以浅的含煤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4.6%;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白云岩等蕴藏量丰富,厚度大,出露面积达2.34万平方公里。

相对集中。

占全省90%以上的铁矿资源储量分布在五台山区和吕梁山区;石膏均分布在北纬38°以南的太原--襄汾和潞城一带;占全省95%以上的铜矿储量集中分布在中条山区;芒硝、镁盐和盐矿全部分布在运城盐湖;锰、石墨、银、膨润土、沸石、珍珠岩等矿产分布在晋北阳高、灵丘、大同、浑源一带。

矿石工业类型较全,贫矿多富矿少。

煤的种类从褐煤到无烟煤都有;耐火粘土有高铝粘土、硬质粘土、半软质粘土和软质粘土四种类型;石灰岩有电石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玻璃用灰岩、建筑石料灰岩等类型。

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富矿少贫矿多,如铁矿中富矿储量仅占6.44%,富铜矿占13.86%,高铝硅比的铝土矿占12.89%,石膏、硫铁矿无Ⅰ级品矿石等。

共伴生矿多。

以铝土矿为主的本溪组含矿岩系中,伴生有铌、钪、镓等稀有、稀土金属,并与耐火粘土、铁钒土、山西式铁矿共生;在含煤地层中共生有煤层气、硫铁矿、高岭岩、软质粘土;许多的内生矿产中常伴有多种组份可综合回收利用,如中条山铜矿中伴生有钴、钼、金、银、硫、灵丘县刁泉矿区为铁、铜、金、银综合矿床,小青沟一带是银、锰、铅、锌综合矿床等。

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条件好。

许多重要矿床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矿体多为层状、似层状,规模较大。

许多非金属矿床均适宜露天开采。

山西主要的优势矿产资源有煤炭、铝土矿、铁矿及非金属矿;煤炭资源的特点是储量巨大,分布集中,煤田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于开采,煤炭品种齐全,品质优良从气煤--无烟煤均有,著名的晋城"兰花炭"早已闻名海内外。

炼焦用煤占全国的56.5%,无烟煤占全国的43.06%。

离柳-乡宁优质炼焦煤、晋城-阳城优质无烟煤、大同侏罗系的优质动力煤早已被原国家计委列为我国稀缺矿种;铝土矿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优势资源,分布广且集中,仅埋深在400米以上的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截止1999年底,保有储量9.89亿吨,占全国的41.57%,储量位居全国之冠;其它如铜矿、铁矿、金矿及许多重要的非金属资源也都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全省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具有资源优势并在国民经济、工农业生产和外贸出口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矿产为煤、铝土矿、铁矿、铜矿、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熔剂用灰岩、芒硝、石膏、硫铁矿等。

此外,锰、银、金、石墨、膨润土、高岭岩、硅石、含钾岩石、炼镁用白云岩、花岗岩、沸石等矿产也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媒体报到较多的山西的煤层气、金红石(钛矿)也越来越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

山西矿产资源 2006-2-23 中国矿产业网出处:黄河新闻网山西被称为" 煤铁之乡"、" 能源重化工基地"。

煤炭是山西最大的资源优势,现已探明的煤矿储量为2000亿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分布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内。

山西现有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县、河东等六个煤田和浑源、五台、垣曲、平陆、繁峙等五个产煤地。

围绕这些煤田和产地,山西已经建起大同、阳泉、西山、汾西、潞安、晋城、轩岗等七个大型矿务局和霍州中型矿务局以及东山、荫营、小峪、王坪、寨沟、固庄、南庄等八个小统配矿务局,此外还有一个全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露天煤矿。

山西全省各县,几乎县县有煤,所以山西的地方、乡镇煤矿多达6000多个。

与山西的地下"煤海"相适应,山西煤炭工业设施已经连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山西不仅煤多,而且煤种齐全,其中炼焦煤四种,占全省煤总储量的61%,非炼焦煤四种,伴有其他化学元素的煤60余种。

山西的煤质量较高,低灰、低磷、高热量是山西煤的主要特点,因此山西煤适合多种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且煤层厚、埋藏浅、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开采,所以山西煤对外部世界的吸引力很大。

山西煤已供应到全国的26个省和12个计划单列市,这就是说,山西的煤几乎辐射全国各地。

同时向外出口逐步增大范围,已达亚、美、欧三大洲的23个国家和地区。

要处理解决好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这些矛盾和问题,重点遵循以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行适度开发的战略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约占75%左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消费的依赖性比较强,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能源,降低煤炭、石油等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对于延长煤炭资源的可利用时间,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和子孙后代长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要通过对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科学评估和论证,制定优化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发展战略,对煤炭实行适度开发。

对一个省区和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来讲,也要加强对煤炭开发活动的科学论证和评估。

在保证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对煤炭资源储量的大小,埋藏的深浅,品位的高低,开采强度和环保等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区域性和矿区合理开发的规划。

把开采量限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上,通过实行适度开采战略,既能保证煤炭资源开发恰当的服务年限,保证经济和社会对煤炭资源的消费依赖,又可以为替代产业的发展赢得时间。

煤炭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煤炭企业科学适度开发的指导,把矿区煤炭生产的科学接替规划制定作为对矿区领导集团考核的重要指标,与领导集团的政绩挂钩。

防止煤矿企业在开采时,片面强调产量增长,不合理的加大开发强度,造成丢肥拣瘦的短期行为,忽视煤炭回收率的提高。

二、深入推进兼并重组、大力实行集约经营在各矿区都不同程度存在资源利用率较低、环境坏破较严重、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小矿,虽然从上世纪末以来,国家对煤炭企业实行了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的政策,使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的煤矿数量大大减少。

掠夺性、毁灭性、破坏性开采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合法经营的小矿,通过兼并和资源整合,生产规模扩大,单井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有的省区煤矿生产布局不合理和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环境破坏大,安全生产无保障的小煤矿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以山西为例,到2007年底,矿井数量2840多,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还占70%,煤炭粗放开发的模式没从根本上进行改变。

据测算,小煤矿资源回收率15%左右,仅相当于先进水平的四分之一,按小煤矿年产3 5亿吨计算,每一年仍然要浪费10亿吨左右的资源。

除山西省以外,其他省、区还有一些矿区不同程度存在布局不合理和管理落后的小煤矿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要深化改革,深入进行煤炭资源的整合和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通过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实施煤炭企业“大进小退、优进劣退”,有计划的组织管理先进的大型煤矿兼并中小煤矿,关闭不符合条件的小煤矿,让优质煤炭企业做大做强,让资源浪费、管理落后的小煤矿退出,从而实现煤炭产业的升级,从体制上保证煤炭资源的高效回收和利用。

(二)实行集约经营管理战略。

首先,要推进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利用,国家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在有效保证煤炭资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考虑矿区的合理布局和重心的科学转移,相对提高煤矿资源开发的集中度;其次是扶持、鼓励发展大型矿业集团,提高煤矿企业的现代化综合管理水平及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能力,相对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和环境保护成本,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在煤炭资源型城市打造集约经营平台。

山西晋城市在推进城市转型中,立足集约发展、优化布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该市着力打造集约经营平台,规划建设了15个工业园,总面积达16.5万亩,累积投资5.39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园区为平台,加强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通过筑巢引凤吸引了包括台湾富士康、丹尼斯、香港豪德、华润、联盛、中海油、中石化、国投、中煤、华能、鲁能、雨润、保利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使园区的扩散和辐射效应显著提高:第四,在煤炭企业大力推行集约化经营模式。

努力推进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大力推行采掘机械化开采,科学布置采煤工作面,提高工作面单产水平。

科学进行运输提升系统改造,大幅度提高运输提升能力,积极引进吸收先进的洗选设备和技术,提高洗选能力。

结合煤矿实际,进行信息化改造,提升煤矿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集约经营提供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