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名著阅读题型指导
福建高考文学名著专题复习指导

•
• •
【2012· 福建】文学名著
•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 情节,回答问题。 •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日:“为汝这孺子,几损 我一员大将。” • “这孺子”是谁?请简述“儿损我一员大将”这 一情节。 • (2)阅读下面的《欧也妮· 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 事情节,回答问题。 • “好,孩子,你救了父亲一命,不过,你只是把 父亲给你的东西还给父亲,咱们现在两讫了。” • “父亲”是谁?请简述“你救了父亲一命”这一情节。 • 答第( )题:
【2009· 福建】文学名著
【答案】 AE。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A 。命题者侧重从原著的重要情节片段这一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文学名著 的阅读识记的情况。这五个选项或从主要人物入手,或从关键情节切入, 应该说这种考查还是侧重基础的。A 项,设置了“赵云保护着糜夫人、阿 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和“就拔剑自杀了”两个错误点,此情节应 为“糜夫人受了重伤,赵云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不肯,此时追兵又至, 夫人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而死”。E 项,同样设置了“挑了一件十 分漂亮的衣服” 和“送给拿侬的许多礼物”两个错误点,老葛朗台送的 应该是“旧怀表”,而且“二十多年了只送了这一件”,原文为“到葡萄 园大丰收的1811年,那个收获季节之辛苦,那是前所未有的,这时她为主 人效忠已达20年之久,葛朗台才决定送她一块旧怀表,这是主人给她的唯 一 的礼物。”Biblioteka 【2008· 福建】文学名著
• 9.C E • (C.①“往三闾大学任救”是在订 婚前。②“热情接待和真诚欢迎” 有误。E.①聂赫留朵夫此时没有向 她求婚。②当时的玛丝洛处没有宽 恕他,也没有请求他向法院疏通减 刑。)
高考经典名著题解题指导及热身练习

高考“经典名著〞题解题指导及热身练习【高考链接】〔一〕文学名著阅读文学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点是考察学生是否“读书〞,同时在题型上采取主、客观题相结合,防止了简单的考察识记。
设题角度主要从名著故事、经典情节、场景、人物性格、作品主题、结局等方面入手,侧重于对名著内容的分析鉴赏。
它要求考生在识记作品人物、情节的根底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出相应的评判。
名著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区分类、理解概括类、赏析评点类等。
考向一:客观题。
如2021年江西卷第6题:以下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
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
〔巴黎圣母院〕B.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
〔家〕C.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与尚。
〔红楼梦〕D.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
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
〔三国演义〕【解析】此题答案是:C。
在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家人向王夫人报喜时,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
说贾宝玉遭遇科举考试失败不正确。
考向二:主观题。
相对于客观题来说,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考生对文学名著有更加深入的把握,对主要情节烂熟于心。
高考试卷中设置主观题对文学名著进展考察,一般有三种题型:一是要点识记题,即要求记住名著中的一些要点;二是故事情节概括题,即对名著中某个故事情节作简要的梳理、概括,可以针对全书,可以针对某章节,也可以针对某个具体事件设题;三是人物形象描述题,即针对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的某些特征进展描述,考察的对象既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考点分析及答题指导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考点分析及答题指导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考点分析及答题指导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主要包括阅读一般性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类的文章。
新课改地区试卷还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和新闻类为主)。
在小阅读方面,大纲地区并没有太多变化,还是以一般性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本为主,但是课标地区明确规定考查论述类文章。
大阅读方面,绝大部分地区仍旧以散文阅读为主,小说为辅。
课标地区以散文、小说为主,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传记和新闻。
无论大纲地区还是课标地区对现代文阅读的共同能力要求有以下几点: A 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B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两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鉴赏评价方面的内容,大纲地区保持了原有要求的稳定性,主要体现两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而课标地区则把此点放在选考内容文学类阅读中考查,具体内容有相应变化。
文学类阅读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考点设置要求为: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主题,分析作品表现手法,体会语句丰富含意,对作品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创意解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包括传记、新闻、访谈、科普类文章。
能力要求主要在:整合信息,评价观点,概括中心,深度思考,探究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无论是那种形式的考查,文学作品阅读始终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高三复习,应该把现代文阅读复习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分点研究,整体研究;分点训练,整合训练相结合。
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把考点从文章中提炼出来,渗透到对试题的分析总结中。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一)考点阐述这一考点考查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它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整理)高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应考策略

名著阅读题应考策略一、考点阐释文学名著题多从考查同学们对具体名著的作者、写作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阅读感受等角度拟题,其中简述题,一般要求简述名著中的一个场景,或者写具体场景中的某个人物,或者简单归纳一个人物形象特征等。
从《考试说明》的示例看,主要考查对名著名篇的熟悉程度,涉及面较广,有作品的形成背景、主旨、艺术特色、人物言行、对后人的影响、历史地位,尤其是广为人们所知的情节、人物语言、成语熟语等;可宏观,也可微观,但微观要有名。
除了对基本事实的准确了解外,还有一些常识的已定论的认识与判断也在考查范围之内。
二、备考指津(一)熟悉名著内容是顺利答题的基础备考中,我们要注重对名著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如以下示例:《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香菱学诗、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焚稿、尤三姐殉情、黛玉之死等。
《三国演义》:“三绝”(奸绝—曹操的“奸雄”与求才若渴、智绝——诸葛亮的用计、义绝——关羽的忠义)故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长坂坡之战等几次战役;涉及数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
《家》:三男四女(觉新、觉民、觉慧,梅、珏、琴、鸣凤),三对三死(梅、珏、鸣凤之死)等。
只有这样对名著知识作了充分的准备,最好是建立知识网络图,才能在解题时依据积累的知识很好地回答有关问题。
(二)了解名著阅读试题设题模式,掌握答题要领是提高得分率的保障I 、解答双项选择题,要识别四种陷阱1.时间混淆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在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方面,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或倒置、或随意改变时间,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如“《雷雨》中,蘩漪的悲剧灵魂里响彻着辛亥革命时期个性解放思想影响下一代妇女的抗议与追求的呼声,她‘雷雨’式的激情摧毁了封建家庭秩序,也毁灭了自己”一项,命题故意把其中的“五四时期”说为“辛亥革命时期”,通过混淆时间来考查学生对该情节的熟悉程度。
高考名著阅读主观题解题指导终极版

主观题
高三语文组
学习目标:
一、了解名著阅读主观题的常见题型特点
二、掌握常见题型的答题注意点
能力层级:B
常见题型类别: 一、情节(场面)概述题 二、人物分析题 三、熟语(成语)题 四、环境分析题
简述“草船借箭”的情节。
在曹操进攻荆州的时候,刘备孙权两家结成 了抗曹联盟。(背景 ) 孙权大将周瑜十分嫉妒刘备军师诸葛亮的才 能,想把他置于死地。(起因) 理清人物关系 他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 军令状, 若误期造不出便以军法从事。诸葛亮巧 妙地利用长江的大雾,在夜里用数十只绑满稻草 人的船只在曹营前击鼓呐喊。曹军用箭射击,结 果全都射在稻草人身上。 (经过) 诸葛亮在三天之内不费吹灰之力便得箭十多 万支。(结果) 主要人物、重要细节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这个熟语出 自哪部作品,说的是谁,举例证明。 “明是一盆火”是说凤姐表面上待人热情, “暗是一把刀”是说她暗地里耍手段,施 计谋。例如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娶尤二姐, 就趁贾琏外出办事之际,将尤二姐骗进府 中。表面上对尤二姐关怀体贴,呵护备至, 实际耍尽手段。一方面唆使被退了婚的张 华告状,借此大闹;一方面又暗中煽动小 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尤二姐十分痛苦、 懊悔。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吃 下打胎药后小产。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 断绝了,尤二姐遂吞金自杀。凤姐故作姿 态,伤心痛哭。
人物性格题答题注意点:
扣紧题干要求,抓住思想性格特征。 (点明性格) 准确筛选、提取典型情节、事例。 (例证性格) 过程完整,条理清楚,细节突出。
讨论 :
历史上许多诗人抒发了对周瑜 的不同看法,如杜牧说:“东风 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苏轼说:“羽扇纶巾,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你赞同谁的看 法,为什么?
高考名著阅读题指导

3· 考试时遇到不熟悉的内容,选择题通过排除法避免那一个选择项, 简答题要学会猜测情节,推断人物性格和主题。总之,不会不能空 白; 4· 平时要注意标准答案里对要点的分类,特别是前几年的高考试卷 和几次联考试卷,总结出答题的分类标准。
比如说,三国演义相关题目常让我们描述战争事件,那么一般分 三到四点,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等等;
几点推断和认识:
1· 选择题和简答题中出现的名著都不会重复,因此, 10部名著至少要考到7部;
2· 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在简答题中至少会出现 一部;
3· 简答题的第一题分值较小,类似填空题,是靠记 忆;第二题分值较大,不仅要记忆,更关键的是理 解和归纳要点; 4· 必须明确,其中7部是小说,考察只有从三方面: 情节,人物,主题,和现代文中小说阅读是一样的 步骤;
5· 对于其中两部戏剧,一部诗集,要提前了解这两 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其实,高考中语文附加题的总体难度不 大,名著阅读更是其中必须追求满分的项目, 类似于名句默写。但是有时我们却会觉得它 难,其实原因只是我们没有读过它,这样在 高考后会很可惜的。所以在这个暑假要把名 著提上议事日程,它比暑假作业还重要!记 得,名著可值15分呢!
关于名著题的注意点:
1· 选择题首用排除法,一般不轻易断定那一项是一定正确的,而是 怀疑每一项都是错误的细心的情况下是不会错的。关键在于分清错 因,有时还需要考虑选择项的错误哪一个更严重; 2· 对于不熟悉的名著,要在高三的点滴时间里看完,每次考试后大家 在讲话减压时,都是自己看名著的最好时机。只要在高考前看,都 是可行的;
江苏高考名著《子夜》阅读指导

江苏高考名著《子夜》阅读指导【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茅盾”是发表《幻灭》时始用的笔名。
浙江桐乡乌镇人。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领导人之一。
1921年1月茅盾参加发起组织了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主编并改革了有重大影响的文学刊物《小说月报》。
1927年9月到1928年6月,他完成了处女作《蚀》三部曲,包括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
1932年前后,又相继完成了获得巨大声誉的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春蚕》。
1933年又接续《春蚕》的人物和故事创作了《秋收》、《残冬》,构成了广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
40年代初,写下了《白杨礼赞》、《风景谈》等优秀散文。
他创作的长篇小说还有《腐蚀》和《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建国以后,茅盾曾出任作家协会主席、第一任文化部长等职。
1981年3月27日茅盾在北京逝世,生前留下遗嘱,用他的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专项奖励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作品。
【书名诠释】“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
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
作者以此作书名,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决信心,“子夜”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小说结构《子夜》的结构,以吴荪甫与赵伯韬斗争为主线,以吴荪甫为中心展开了广阔社会生活的描绘。
全书共19章(一)从小说的主线来看第1章通过吴老太爷进城,拉开了全书的序幕,第2-3章通过吴老太爷的丧事,请出了全书几乎全部的主要人物,同时也为"三大火线"(一、公债市场的斗争;二、裕华工人的罢工;三、双桥镇农民反对恶霸地主的斗争)埋下了伏笔。
第4章写场镇农民斗争;第13、14、15、16章写工厂罢工;这样,写工农斗争占5章,还剩下9章,这9章的主线依然是吴荪甫交易所活动,办工厂、发展民族资本等方面的活动。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解答题分析

1、学校将在展窗进行以“《红楼梦》中的女性”为主题的海报展出,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女性人物,以某个特定情境为背景,为她设计一张海报以突显她的某一方面人物形象特点,你将会怎样设计?要求:①描述海报中的场景、人物情形。
②说明你想通过这张海报反映该人物的哪个形象特点,并简述理由。
③不少于180字。
【答案】史湘云醉卧于花园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已经甜甜入睡,进入梦乡,头上枕着一包用鲛帕包着的芍药花瓣。
微风轻拂,身旁的芍药花瓣儿在风中轻轻地飘落,落在史湘云的脸上、头上,衣服上,花瓣儿映衬着湘云年轻的脸庞、靓丽的衣衫。
那一刻,她安静、祥和、俊美的脸庞在鲜花的映衬下,更显得娇嫩欲滴,娇媚无限。
她手中的圆扇掉在了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
一群好事的蜜蜂蝴蝶也闹嚷嚷的围着,好像在守卫着美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
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
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本题先明确要求“描述海报中的场景、人物情形”;“通过这张海报反映该人物的形象特点,不少于180字。
场景和人物依据《红楼梦》原著湘云醉酒即可。
实际上这道题也可理解为考查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把握。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
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
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2、文学评论中有“性格即命运”的说法,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结合作品内容,自圆其说,不少于150字。
【答案】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即命运”,这话在林妹妹身上格外适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高考文学名著阅读题型指导【教学目标】:1、识记《考试说明》规定的8部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识记主要故事情节、经典细节和精彩对白。
2、学会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
【重难点】:注意故事的细节和文字叙述题答题要点。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文学名著的命题范围福建省2007年高考语文“文学名著阅读”题的考试范围,主要是《教学大纲》中推荐的课外阅读的7部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子夜》、《家》、《巴黎圣母院》、《复活》、《欧也妮·葛朗台》。
二、分析2008—2012年福建卷中“文学名著”的相关作品2007年福建高考语文第一次考查文学名著阅读,在命题上主要采取简述题的形式,考查了中外名著4部,分别是《家》、《红楼梦》、《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
2008年开始,福建省高考语文增设了双项选择题,考查的范围增大了,难度也相应地增大了。
结合2008—2009年福建卷“文学名著”命题特征列表,对三年来福建高考语文中“文学名著”部分作简单的分析,并对2012年高考做初步的预测。
相关分析和预测:首先,从上表可以看出,2008、2009、2010年高考文学名著部分考查的范围很广,《考纲》所列的大部分篇目都有涉及到,参照2012年《考纲》所列的考查范围来看,其他基本都涉及到了。
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考生要特别注意。
第二,文学名著简述题部分都是以选做题的形式出现,中国和外国的各一题以供选择。
第三,从选择题上看,3年都是考查3部本国名著和2部外国名著,2013年如果继续考查双项选择题的话,这个命题模式应该基本保持不变,仍然呈现3:2的命题特征。
只不过外国名著连续两年都考《复活》和《欧也妮·葛朗台》,这点在2010年高考时也许会变化,应多注意其他两部。
本国的名著变化也属正常。
第四,从3年选择题的答案上看,虽然连续两年都是要求考生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但2011年可能出现变化也不一定,考生一定要认真审题,千万不要犯习惯性错误。
另外,这三年的答案都是选一项国内的一项国外的,这样的答案不知道是设题者故意平衡的缘故还是巧合了,考生不妨也注意到这点。
第五,2011年命题模式如果出现新的尝试,比如将简述题的形式改成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那么考生也不必惊慌,因为不成熟的、未经检验的题型必然会兼顾大众,以大家满意为基本原则。
参照以上分析,并结合《考纲》,本人认为《三国演义》、《子夜》以及《堂·吉诃德》这三部作品应该特别重视。
三、高考阅读题型及示例分析1.高考题型分析:四题中,中外名著各两篇,以简述题的形式来检测。
试题主要类型:归纳简述能体现作品主题或推动作品情节发展的重大事件;分析简述能体现主要人物典型性格的事件或场景。
除此之外还应关注对作品主题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简要分析。
2.题型示例分析:根据《考试说明》提供的样题,叙述时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地、人、事、因、果,使答题符合要求;重点放在体现主题和主要人物性格的精彩场景,要进行相关的概括、归纳、整理,能够全面掌握、灵活运用。
四、解题指导1.要明确文学名著题的拟题角度和形式,了解这种题型的规律、特点。
文学名著题多从检测考生对具体名著的名称、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阅读感受等角度拟题,又多以简答等题型方式对考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
2.要明确名著题的答题策略,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①注意对名著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比如积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情节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精神等知识。
②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
是纯叙述的角度还是要求有适当的人物评价,或者是揭示作品的主题意义,绝不能有半点的含糊。
③注意答题的切入点。
是从情节角度,还是从人物角度入手要判断清楚,并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述;是从事件涉及人物名字入手,还是材料涉及的事件名称等,都要做到对号入座。
五、常见错误1.局部失真,重心不明,字数太多。
例如:简述《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的故事情节。
同学答题示例:一个什锦春意香袋,被王夫人发现。
王夫人认为这是王熙凤的,前去质问,却得到否定的答案。
她们一致认为这里肯定存在一些有伤风化的丑事,于是她们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对大观园的抄检。
许多人,包括:晴雯、宝玉、黛玉、探春、惜春、迎春,还有他们的侍女,都被王夫人和王熙凤搜查一翻,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结果没有找出这个春意香袋的主人,却无意发现了另一桩糗事。
自己糗事被曝光王夫人很是尴尬,丢尽了脸面。
也无心继续抄检大观园了,就此告一段落。
(206字)错误分析:香袋是傻大姐发现的,而非王夫人;叙述时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抓住情节高潮部分;尴尬的是善保家的,而不是王夫人。
参考答案:园子里发现了绣春囊。
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
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
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
(116字)2.字数超出,叙述重点错误,横加分析。
例如:简述在“抄检大观园”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的故事。
同学答题示例:晴雯——抄检大观园中,晴雯最无辜。
却先遭谗陷,被王夫人痛骂,所以抄检之夜她的态度也最激烈。
她兜箱底倒物的举动,突出表现了她内心的愤怒与火暴性情。
然而,结果对她十分不利,她成了抄检的最大受害者。
晴雯的命运,集中反映了宗法社会中大家庭家长们的刻薄无情。
(124字)错误分析:加粗部分属横加分析,叙述重点错误。
参考答案:晴雯:当王熙凤等人来到怡红院抄检时,别人都打开箱子接受检查,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全都倒出。
检查结果并无“私弊之物”。
后受王善宝家的挑唆,被逐出了大观园。
(108字)3.文不对题,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例如:请简介《家》中一个具有进步思想和叛逆性格的人物。
(示例略)错误分析:正确的答案应选觉慧,但由于情节不熟悉,人物性格了解不清,而选择了大哥觉新或二哥觉民。
4.审题不明,情节杂糅,重心不明。
例如: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一个令你难忘的场景。
同学答题示例:欧也妮因将金子送给堂兄弟而被父亲关禁闭,葛朗台太太从此一病不起。
后来老葛朗台虽因担心女儿要继承母亲的遗产而采取了和解,可是梳妆匣引起的争执几乎使欧也妮付出生命的代价,她的母亲终因承受不住这样的刺激而丧生。
最后欧也妮按照父亲的愿望放弃了对母亲的继承权。
错误分析:没有注意到题目是要求简述一个场景,而把多个情节糅在一起,造成重心不明。
六、关于答题的技巧我们接着来谈文学名著答题的技巧。
当然,技巧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方法,我不想也不可能强求一律。
在此,我从命题者的角度,从一般答题的角度,谈一些共性的东西,供大家参考。
1、解答情节场景故事类的试题时,一定要注意故事的完整性,体现“四要素”,避免断章取义,支离破碎。
既然是故事,它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内发生的,必须有人物,还要有一定的经过,即前因后果,这些是构成故事的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我们在解答这类试题时,一定要注意体现“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经过”这四个要素,做到缺一不可。
例如“简述瑞珏惨死的悲剧”这一题目,参考答案是这样的:“高老太爷死了。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
以陈姨太为首的封建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会有‘血光之灾’,会冲犯高老太爷的亡灵,强迫瑞珏到‘要过桥’的城外去分娩。
觉新明知是鬼话,却不敢保护妻子,瑞珏迁到了城外一个阴暗潮湿的院子。
瑞珏难产,由于缺乏必要的护理和医疗条件,瑞珏叫着:‘明轩……救我……’悲惨死去。
”这个答案就具备了“四要素”:时间——“高老太爷死了。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地点——“‘要过桥’的城外”;人物——“陈姨太、瑞珏、觉新”;事件——“起因”是“陈姨太为首的封建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会有‘血光之灾’,会冲犯高老太爷的亡灵,强迫瑞珏到‘要过桥’的城外去分娩”,“经过”是“觉新明知是鬼话,却不敢保护妻子”,“瑞珏迁到了城外一个阴暗潮湿的院子”“瑞珏难产,由于缺乏必要的护理和医疗条件,瑞珏叫着:‘明轩……救我……’”,“结局”是“瑞珏悲惨死去”。
这样一来,整个故事非常完整,就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了。
2、解答人物形象类的试题时,既要概括答出人物的典型性和性格特点,又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揭示人物的这些特征,二者缺一不可,以便得到较理想的分数。
这正像老师上课时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样。
例如,解答“简述方鸿渐这个人物”这个题目时,参考答案是:“方鸿渐是一位受西学影响但又缺乏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
他旅欧留学买了张博士文凭,回到上海后,爱情上几经悲欢离合,又失业无着,只好到三闾大学去任教。
然而那里也是一片乌烟瘴气,他在学校内部的争斗与倾轧中到处碰壁,最后被解聘。
返回上海后,他糊里糊涂地娶了孙柔嘉,又因参与报社集体辞职,和孙柔嘉发生严重争吵并分手。
”这其中,“知识分子”属于人物的典型性;“受西学影响但又缺乏独立人格”是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其余大量的内容则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揭示方鸿渐这个人物的特征的。
类似这样的解答,全面具体地分析了人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解答文学名著阅读试题时,要做到既详尽又不罗嗦,既注意字数限制又不患得患失。
因为试卷中有明确的字数要求,字数太多或太少都不行,会影响你的得分:字数太多,显得罗嗦,试卷容纳不下,写了等于白写;字数太少,不够具体,答题效果不佳,照样很不划算。
因此,答题之前要先行构思,想好解答的内容,组织好先后的顺序,并大致测算好字数,才提笔答题,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作业布置完成《创新方案》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