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平衡的补液

合集下载

术后补液的原则

术后补液的原则

术后补液的原则术后补液是指在手术后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予患者适当的液体补充,以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血容量。

正确的术后补液原则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术后补液的原则,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进行术后补液治疗。

1. 个体化补液方案:术后补液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

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前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补液的需求量和类型。

因此,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适合其个体化需求的补液方案。

2.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术后补液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失去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因此需要及时补充。

常用的补液类型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和乳酸林格液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补液类型和浓度。

3. 注意补液速度:术后补液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可以采用较快的补液速度,以迅速恢复血容量。

但对于心脏、肾脏等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采用较慢的补液速度,以避免引起液体负荷过大而导致并发症。

4.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术后补液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包括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以及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皮肤黏膜的湿润程度。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补液方案或采取其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避免过度补液:术后补液时应避免过度补液,以免引起液体负荷过大而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

因此,在制定补液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监测指标,合理控制补液的总量和速度。

6. 注意补充营养:术后补液不仅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还应注意补充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

手术后的患者往往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来促进伤口愈合和康复。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7. 定期评估补液效果:术后补液后,医务人员应定期评估补液效果。

包括观察患者的体征指标是否恢复正常,如血压、心率、尿量等,以及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症状是否改善。

简述补液的方法

简述补液的方法

简述补液的方法
补液是指通过给予液体来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补液的方法种类繁多,包括口服补液、静脉输液等。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补液方法。

首先是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是指通过口腔途径摄入含有水分和电解质的液体来达到补液的目的。

常见的口服补液方法包括饮用清水、果汁、盐水等。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轻度脱水,比较方便和经济。

其次是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指将含有水分和电解质的液体通过静脉途径输入体内。

这种方式适用于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液体的情况,比如严重呕吐、腹泻等。

静脉输液的速度和输液液体的种类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通常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另外,还有皮下注射补液。

皮下注射补液是将含有水分和电解质的液体注射到皮下组织中,通过渗透作用来进行补液。

这种方式适用于中度脱水的患者,通常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补液方法,比如胃管或肠内营养补液、腹膜透析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在家中不宜擅自进行操作。

总的来说,补液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合适的补液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同时要注意补液的速度和量,以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在进行补液时,最好在医生或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重视补液的重要性,及时采取合适的补液方法,保持身体健康。

《外科补液》

《外科补液》

精选课件
31
第四节 酸碱平衡失调
酸中毒:PH值<7.35
碱中毒:PH值>7.45
精选课件
32
精选课件
33
代谢性酸中毒
⒈病因:腹膜炎、休克、肠瘘、肠梗阻等 ⒉表现:呼吸深而快,呼气带酮味,面部
潮红,常伴脱水症状 ⒊治疗:①针对病因,纠正脱水
②碱性溶液静注(碳酸氢钠等)
精选课件
34
代谢性碱中毒
⒈病因:幽门梗阻,输入碱液,低钾血症,利 尿药
⒈缺水<失钠,血清钠↓,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⒉病因:
①体液丢失(呕吐、长期胃肠吸引、慢性肠 梗阻等)
②饮入大量白开水,输入大量5%葡萄糖 ⒊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外水→细胞内→细胞 水肿、抗利尿激素↓
精选课件
15
⒋临床表现:
①轻度缺钠,疲乏,头昏,尿量正常、 比重低,(血清钠130~140mmol/L)
补液内容
① 晶体液(电解质)常用:葡萄糖盐水、等 渗盐水溶、平衡盐液等; ② 胶体液常用:血、血浆 、右旋糖酐等 ③ 补热量常用10%葡萄糖盐水; ④ 碱性液体常用5%碳酸氢钠或11.2%乳 酸钠,用以纠正酸中毒。
补液方法
①补液程序:先扩容,后调正电解质和酸 碱平衡;扩容时,先用晶体后用胶体; ②补液速度:先快后慢。通常每分钟60滴, 相当于每小时250ml。
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失调 外科补液原则
精选课件
1
第一节 水、电解质代谢
体液—水分+溶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体液平衡—含量、分布、组成均处于相 对恒定状态(动态平衡
)
精选课件
2
体液的含量:成年 男 60%→52%
(体重百分数)

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1)

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1)

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1)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是指在手术期间和手术后,利用各种途径及时、合理地给予机体所需的液体,以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在手术期及术后,正确的补液处理可以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病人身体的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一、围手术期的补液目的1、保持机体内液量平衡:手术期间机体脱水严重,导致肾脏等器官出现功能障碍,因此要适当地给予生理盐水等明胶液体进行补液。

术后还需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不同情况,针对性地给予补液。

2、维持电解质平衡:电解质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组分。

手术期间患者泌尿系统排液能力受限,导致体内电解质异常。

因此,补液过程中应注意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并在有必要时进行补充。

3、保障心血管功能:病人有心血管障碍或血容量不足时,要强化补液过程中的监测和管理。

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以免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二、围手术期的补液方式围手术期的补液方式主要有经口、经静脉和经胃肠道等途径。

在术前进行液体预处理,术中持续动态监测,术后则要适当地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纠正和调整。

1、经口补液:适用于一般手术、年轻健康患者。

一般给予糖盐水、咖啡或茶等饮料,避免营养素摄入过多。

术前给予足量的水分,术后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2、经静脉补液:适用于一些特殊手术、高龄病人、病情较重的患者等。

一般先给予生理盐水,根据病情和电解质情况在术后恰当调整。

3、经胃肠道补液:适用于较长时间的手术,有减少术后口干、口渴、胃痉挛等优点。

通过胃管、肠道等途径给予营养液、生理盐水等液体。

三、围手术期的补液注意事项1、术前评估病人身体状态,确定补液方案。

2、术中注意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恰当调整液体治疗方案。

3、尽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如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4、避免补液过多或缺少,以免对病人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造成损伤。

五、结论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补液处理能够保证机体正常的代谢及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简述临床补液原则

简述临床补液原则

简述临床补液原则临床补液是指通过给予静脉输液来补充和调节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临床补液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补液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楚补液指征:在制定补液方案前,必须明确患者的补液指征。

主要有:体液丢失增加、循环血容量不足、维持正常代谢需求等。

常见的病情包括:脱水、休克、烧伤、手术后等。

2.个体化的补液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伴随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

不同病情和不同患者需要的补液种类和剂量也不同。

3.正确选择补液种类:主要有晶体液和胶体液两大类。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林格液等,主要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胶体液包括血浆代用品、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主要用于扩容和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

4. 适当掌握补液速度:补液速度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来决定。

一般来说,急性失血、休克等病情需要快速补液,速度一般为1000-1500ml/h;慢性失血、脱水等病情需要缓慢补液,速度一般为500-1000ml/h。

补液速度过快会增加循环负担,速度过慢会延误病情。

5.定期监测补液效果:在给予补液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液状态和电解质水平,以评估补液效果。

常见监测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尿量、体重、电解质浓度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6.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补液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如:静脉扩张、水中毒、电解质紊乱等。

可通过选择适当的补液种类和控制补液速度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补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合理的补液方案能够维持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在制定补液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结合监测指标,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并定期监测补液效果,以及时调整方案。

同时,需要注意防止补液过程中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1.引言1.1 概述概述小儿静脉补液是指给儿童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液体,以维持或调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小儿感染、失水、中毒等病情,通过静脉补液可以快速有效地纠正体内缺液、缺盐、酸碱平衡紊乱等问题,以促进儿童康复。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是基于儿童生理特点和病情需求,结合专业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

正确的补液原则可以确保补液安全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在治疗过程中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首先,我们将概述儿童静脉补液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包括适应症、补液种类、静脉通路选择等内容。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儿静脉补液的要点,包括补液速度、补液量、补液温度等方面的考虑。

最后,我们将总结小儿静脉补液的相关要点,强调正确补液原则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获得关于小儿静脉补液原则的深入理解,可以有效引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医疗质量。

同时,家长和照料小儿的人也可以了解到一些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保障小儿的健康。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详细讨论和阐述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其次,在正文部分将分别介绍三个要点,即小儿静脉补液的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和第三个要点。

每个要点将会详细阐述其对应的原则和相关的重要信息。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每个要点进行总结,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将能全面了解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并在实践中更加有效地运用这些原则。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补液已经成为治疗小儿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静脉补液的原则对于小儿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特别注意。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希望能够给医务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提高小儿静脉补液的效果和安全性。

补液注意事项

补液注意事项

补液注意事项补液是指通过静脉输液给予患者适当的液体,以维持或调节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改善机体功能。

正确的补液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但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

下面是补液注意事项的一些重要内容。

1. 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及生理需要在给患者补液之前,医护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临床指标,并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等,以确定合适的补液方案。

不同的疾病和病情需要不同的补液方案,因此必须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决策。

2. 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生理需要,选择适当的液体类型进行补液。

常用的液体类型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复方氨基酸溶液、胶体溶液等。

不同类型的液体有不同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时需谨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3. 注意静脉通路的选择和护理补液必须通过静脉通路进行,因此正确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非常重要。

对于急需补液的患者,可选择中心静脉导管插管,而对于一般情况下的补液,可选择外周静脉通路。

在插管前,需要对患者的血管进行检查,选择直径合适的血管进行插管,并注意护理插管部位,避免感染和静脉炎。

4. 控制补液速度和量补液速度和量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需要进行控制。

过快的补液速度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出现急性左心衰竭等并发症;过量的补液可能引起水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理反应,调整补液速度和量,以避免不良后果。

5.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水平在补液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并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如钠、钾、钙等。

如发现异常,需及时调整补液方案,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6. 注意补液过程中的并发症补液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静脉炎、出血、血栓等。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需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注意静脉通路的护理,防止感染;定期更换输液管和输液瓶,防止滋生细菌;血栓高危患者可以采取抗凝措施等。

6、如何补液

6、如何补液

六、如何补液
一、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补液。

是为了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碱平衡失调,还是为了静脉给药。

二、总量补多少(但先给总量的1/2—2/3,有尿了表示补足)。

三、补什么液体
即成分(糖G-、盐Na+、NaHC03,晶体、胶体、K+)的比例。

四、补液的方式和速度。

五、如何维持补液。

六、有否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血Na+正常为135-148mmol/L,缺Na+轻度补生理盐水20ml/kg,中度40ml,重度60ml 。

血钾正常为3.5-5.5mmol/L , 缺钾每日补1.5-3克,最重症可补40克,尿少于500ml/日不补。

.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为25mmol/L,欲提高1mmol/L,可给5%NaHCO3,O.5ml/kg,七、常规补液要领;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

八、给药时液体量由药物所需浓度、定液体性质和量。

加700g/月、后半岁600g/月,2岁以上=年龄X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血容量:男75.8ml/Kg,女71.8ml/Kg。 血浆容量:男46.4ml/Kg,女47.1ml/Kg。
体液的成分
血清电解质的浓度(mmol/l)
阳离子 钠 钾 钙 镁 136-145 3.5-4.5 2.3-2.8 0.8-1.2
氯 碳酸氢根 磷 硫 蛋白 阴离子 96-106 24-28.4 0.87-1.45 0.09-0.62 6-8g/dl
怎么补
速度?秩序?
补液
先快后慢
做汤
放水加热 主料顺序 盐和味精 是否淀粉 芳香佐料
先盐后糖
补充胶体 见尿补钾 兼顾酸碱
速度监测
1.血压监测 2.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嵌压监测
3.心率/脉搏监测
4.尿量监测
5.综合上述各项指标
3.心率/脉搏监测
心率加快的常见原因及鉴别 术后紧张 脱水
心衰
发热
严重感染
水、电、酸碱平衡紊乱的综合防治
补多少(量)?
补水量=生理需要水量+累积丢失水量+继续丢失水量 补盐量=生理需要盐量+累积丢失盐量+继续丢失盐量
累积丢失?继续丢失?累积丢失ຫໍສະໝຸດ 继续丢失8am8am
1.急诊病人累积丢失量的计算
────────────────────── 表现 累积丢失量(×kg%) ────────────────────── 有原因,无症状 <2 +口干,皮肤弹性差 2~4 +体位性低血压 4~6 +精神症状 6~10 ──────────────────────
①根据临床表现补液(水)
脱水程度 轻 中 重 极重
首次补1/2丢失量,再根据脱水表现重新估计。
②根据化验结果计算钠丢失量 首次补充量:
男:补钠量mmol=[140-测定钠值]×体重(kg)×60%×50%
女:补钠量mmol=[140-测定钠值]×体重(kg)×55%×50%
③上述估计反复进行。
2.住院病人累积丢失量的估计
高渗性脱水(高钠血症伴脱水)
原因: ①补钠过多补水不足; ②不显性失水 如大量出汗、气管切开;③其它:TPN、肾功能 不全等。 表现:①等渗性脱水加口渴,早期低血容量表 现不明显。如:口渴、皮肤干燥、舌苔粘厚红肿、 躁动、谵妄、尿少、唾液泪液不分泌、体温升高、 死于热卒中。②血钠大于145mmol/L,渗透压大 于320mOsm/L
水、电平衡的调节 正常人体液成分 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酸碱平衡的维持 血液的缓冲体系 肺的呼吸作用 肾脏的调节作用 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及纠正 水、电代谢失调及纠正 酸减平衡紊乱及纠正 水、电、酸碱平衡紊乱的综合防治 补液量 补液成分 补液速度
正常人的体液量(占体重%)及分布
新生儿 总体液量 细胞内液量 细胞外液量 血浆 组织间液 80 35 45 5 40 1岁 70 40 30 5 25 2-14 岁 65 40 25 5 20 成人 60(M) 55(F) 40 20 5 15
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及纠正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水中毒(低钠血症伴容量正常或过多)
高渗性脱水(高钠血症伴容量不足)
容量过多伴高钠血症或血钠正常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等渗性脱水
原因: ①外丢失:胃肠减压、烧伤等。 ②内丢失:腹膜炎、肠梗阻等。 表现: ①血容量不足,血浓缩,脱水体征。 ②血BUN上升,BUN/Cr升高。 ③CVP及肺动脉嵌压下降。 ④血钠正常。 处理: 补充等渗盐液、平衡液、含盐胶体液。
根据每日出入量的情况,连续判断每 日的水、钠平衡情况至平衡日。并结合 临床表现及血生化检查。
病例:男性,45岁,60kg,肠梗阻术后
1日 2日 3日 4日 补液量(ml) 10%GS 2000 5%GNS 2000 10%GS 1500 5%GNS 1500 10%GS 2000 5%GNS 2000 10%GS 1500 5%GNS 2000 丢失量(ml) 胃液 1000 肠液 500 胃液 1000 肠液 500 胃液 1500 肠液 500 胃液 1000 肠液 1000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007-5-9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
补多少 补什么 怎么补
水、电平衡的调节 正常人体液成分 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酸碱平衡的维持 血液的缓冲体系 肺的呼吸作用 肾脏的调节作用 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及纠正 水、电代谢失调及纠正 酸减平衡紊乱及纠正 水、电、酸碱平衡紊乱的综合防治 补液量 补液成分 补液速度
首次补[HCO3-] =(27-测定[HCO3- ] )×体重(Kg) ×0.2
注意纠正酸中毒后出现低钾血症及手足抽搐。
代谢性碱中毒
原因:幽门梗阻、碱性药的应用、用速尿或利 尿酸钠,加重因素为低钾和脱水。 表现:pH、HCO3- 、 CO2CP升高,呼吸代偿 后PaCO2升高。手足抽搐。 处理:生理盐水补液并纠正低钾,0.1mmol/L 盐酸,碳酸酐酶抑制剂,病因治疗,用胃肠减 压者用H2受体阻断剂。
当天缺失量(ml)
缺水 0 缺水 1000 缺水 500 缺水 1000 缺盐 0 缺盐 500 缺盐 500 缺盐 500
5日
10%GS 3000 ml 5%GNS 2000ml 当天缺失量=当天丢失量+生理需要量-当天补液量
累积缺失量=每天缺失量的总和 平衡日?
补什么(成份)
1.丢什么补什么
①胃肠液,腹腔渗液,组织渗出液用等渗 盐液等量补充,且每1000ml胃肠液加15%KCl 10ml。 ②38℃以上体温每增高1℃ ,每日加液 3~5ml/kg;汗透一套内衣内裤,加液 1000ml。可用含钠30~70mmol/L液补充。 ③气管切开:加液1000ml/24hr。可用含 钠30~70mmol/L液补充。
水、电平衡的调节 正常人体液成分 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酸碱平衡的维持 血液的缓冲体系 肺的呼吸作用 肾脏的调节作用 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及纠正 水、电代谢失调及纠正 酸减平衡紊乱及纠正 水、电、酸碱平衡紊乱的综合防治 补液量 补液成分 补液速度
复习
补液前应当考虑那三个步骤?
先做什么
计算液体量 扎点滴 检查液体缺失程度
处理:除用等渗盐液外,应用含糖液。
代谢性酸中毒
原因及表现:pH、BE、HCO3- 、 CO2CP降低, 呼吸代偿后PaCO2降低。分为两类①AG正常:因 HCO3-丢失过多或Cl-摄入过多。如大量胃肠液丢失、 肾小管疾病、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利尿剂、用氯化氨、 氨基酸。②AG增大:体内固定酸增多。 处理:治疗病因, HCO3-低于15mmol/L或pH低 于7.30时,用碱性液。
注意
临床补液不是一步到位的
出入量的平衡仅是一种“表面”的平衡
最重要的平衡是血容量的平衡
补液的来源不仅依靠外部输入,更重要的是 将体内多余的水“拉到”血管内,扩充血容 量并排出体外
低渗性脱水(低钠血症伴脱水)
原因:①等渗性脱水输水多。②抗利尿激素 的作用:急性创伤及慢性消耗性疾病。 表现:①脑细胞内水过多,颅压升高;②尿 量多而血容量不足,容易发展为无尿肾衰;③ 肠功能减弱;④血清钠<135mmol/L,血浆渗 透压<280mOsm/L。 对脑外伤已有颅内压升高的病人,轻度的低 钠血症也可使颅内压迅速升高。 处理:停输糖水,改输含盐液,用溶质性利 尿剂(甘露醇)。
每日生理需要盐量?
钠 每日需要 85~150mmol(氯化钠5~9g) 肾脏排出,少部分由汗排出。 肾脏有极强的保钠功能。
每日生理需要钾量?
钾 每日需要 40~80mmol(氯化钾3~6g)
肾脏排出,不足时肾脏仍要排钾。
水、电平衡的调节 正常人体液成分 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酸碱平衡的维持 血液的缓冲体系 肺的呼吸作用 肾脏的调节作用 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及纠正 水、电代谢失调及纠正 酸减平衡紊乱及纠正 水、电、酸碱平衡紊乱的综合防治 补液量 补液成分 补液速度
血浆渗透压=2×[Na+]+[血糖]+[尿素]
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 mOsm/L
钠、钾离子以及其他阴阳离子,包括非电 解质的溶质性微粒,组成体液的渗透压。
阴离子间隙(AG)=钠离子-碳酸氢根-氯离子 AG正常值=8~12mmol
体内的固定酸构成阴离子间隙
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时,磷酸盐、硫 酸盐、有机酸盐积聚,糖尿病酮症及低氧血症 的乳酸积聚, AG增大。
补液的基础 倾向性 床边进行
速尿5~10mg
尿量增加
继续补液 治疗肾衰
补液试验2 尿量不增
补液合适时每日尿量1000ml左右。 补液速度为150ml+继续丢失量/hr。
注意
临床补液不是一步到位的
出入量的平衡仅是一种“表面”的平衡
最重要的平衡是血容量的平衡
补液的来源不仅依靠外部输入,更重要的是将体 内多余的水“拉到”血管内,扩充血容量并排出 体外
每日生理需要量?
每日生理需要水量? 每日生理需要盐量? 每日生理需要钾量?
每日生理需要水量
2000~2500ml 1000~1500ml 700ml 200~400ml
每日需要 饮水 食物含水 内生水
每日排出 皮肤蒸发 肺呼出 大便排出 尿
500ml 400ml 100~200ml 1000~1500ml
心脏疾病 其他(缺氧、疼痛等)
10~30分钟 补液
脱水?
500~1000ml
心率下降
继续补液
补液试验 心衰?
补液的基础 倾向性 床边进行
心率上升
抗心衰
4.尿量监测
尿量减少的常见原因及鉴别
脱水(肾前性)
肾性
肾后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