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教学理念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一、引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价值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2.传承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育民族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汲取民族精神的营养,培养良好的品质。

三、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枯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忽视了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流于表面。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古诗词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应试心理。

四、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注重诗词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诗词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表现。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法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法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法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仅会看到天真烂漫的童话世界,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感受现代文的真实写照,还会嗅到保留着古典韵味,彰显传统文化的古诗词。

但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无法体会到古诗词所蕴含的真谛,不能与诗人面对面的交流且感同身受。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予以重视,通过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渗透多元化手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他们与诗人之间的距离,从而发展学生的文化修养,实现教学目标。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古诗教学法引言在历史的长河中,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云:“不学诗,无以言。

”学习古诗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开阔他们的视野[1]。

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促进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提升。

另外,在古诗词的积极影响下,学生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升华自己的精神品质,实现个性化及全面发展。

1.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内容古诗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还在于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内涵,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2]。

因为不同古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古诗词的情感内涵引导出来,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可以在专注而认真的阅读过程中,体会到古诗词内在情感的丰富和深刻,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主动性。

此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还要从情感入手安排教学的具体内容,给学生在情感教育方面多一些启发,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之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加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能够解释诗词作品所渗透出来的内涵。

例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山行》“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字等,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也是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新的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古诗词教学也需要与之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

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素养。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容。

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诗词,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通过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于诗词的欣赏水平。

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创新思维。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主要侧重于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但缺乏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的教学理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诵读、改编、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让学生用古诗词表达对于其他学科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核心素养强调的是跨文化交流。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与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于其他国家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通过对比不同文化的诗词作品,增加学生对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也可以通过译作、创作、演讲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古诗词教学与核心素养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

通过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商,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古诗词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发展。

如今,教育界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进行浅谈。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思想和生活态度,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

古诗词以其简练而含蓄的表达方式,给人以启发和思索。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增加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

学习古诗词不仅是为了背诵和理解诗词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学生需要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体验其中的美,感受到其中所传达的情感。

只有在学生内心产生共鸣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

古诗词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思考能力。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它们常常通过一些比喻、隐喻、象征等方式来进行言说,需要读者深入思考和理解。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需要善于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批判思维和思考能力。

古诗词教学是核心素养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综合语言能力以及批判思维和思考能力。

古诗词教学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去欣赏、理解和感悟诗词美,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古诗词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个性。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培养出拥有全面素养的学生成才。

感知 感悟 感受——浅谈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

感知 感悟 感受——浅谈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

我们 , 学生在学习时 , 具有 良好 的发现 问题的习惯 和能
力非常重要 。
1 . 充分预习。 新课标对高 年级学 生的阅读提 出较高
要求 :学 习浏览 , “ 扩大知识面 ,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 古 诗 写于久 远的历 史时期 , 存在着许 多难于理解 的 问题 。
因此 , 课前 布置学 生查询古诗作 者及写作背 景资料 , 可 以为进一步学习古诗扫除障碍 。 这样安排课前 预习 ,为进一 步学习古诗夯 实 了基
于是 , 我们 只能通过 了解诗人 的人生经历 , 了解诗人 的 性格 , 才能循着他心灵 的轨迹 , 更好地理解诗意 。 二、 精读深思 。 领悟诗情 1 . 想象补 新 的意向和观念 的心理过程。古诗 词教学 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 验 , 产生 移情和共 鸣 , 让
【 阅读与写作】
感知

感悟

感 受
浅谈 小学高年 级古诗 词教学
孙 国萍 ( 江苏省海 门市余 东 中心小学 , 江苏
海门
26 5 ) 2 12
摘要 : 古典 诗 歌 是 华 夏 文 化 遗 产 中的瑰 宝 。 它 以 其 深 邃 的 意 境 、 动 的 形 象 、 练 的语 言 、 富的 内 涵和 独 特 生 凝 丰
的画意 , 唤起 学生丰 富的联 想 , 从而 引导学生深入体 会 古诗 的画面美 。 三、 品读 赏析 , 感受诗 境 1 接背景 。大凡 诗人在创作诗歌时 , . 链 都是有 一定

自读 质 疑 。 知 诗 意 感
“ 学贵有疑” “ ,小疑则 小进 , 疑则 大进 ” 大 。这告诉
学 生 驱 遗 想 象 , 起 联 想 , 此 及 彼 , 动 自己 的生 活 引 由 调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育工作者们逐渐意识到,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情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界和语文教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历经千年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古诗词汇聚了古代诗人们的智慧和情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诗词的美感和艺术性,更能够领略到其中蕴藏的历史、文化和人生智慧。

古诗词教学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古诗词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能力。

古诗词是诗人们用深沉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对生活、自然、人情进行审美表达的艺术形式。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培养出一种细腻、深沉的情感生活。

古诗词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诗词的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要领会其中的意蕴,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诵读、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会激发出对诗词内涵的思考和探索,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古诗词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精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鉴赏能力,并且促进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古诗词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能够塑造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还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古诗词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丰富古诗词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资源、数字化工具等,拓宽古诗词教学的渠道,让学生能够在互联网时代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中职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授古诗词,让学生真正掌握古诗词的语言、文化、美学内涵,是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教学理念古诗词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贯彻“文化自觉、情感体验、理性思考、语言实践”的教学理念。

教学应该使学生通过认知、体验和分享,深化对文化传承和审美情趣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古诗词教学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不仅掌握古诗词的语言形式与美学特征,还应该了解其背景、历史文化、文化内涵,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掌握古诗词的基本形式,如押韵、格律、节奏等。

2.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思想。

3.深度领悟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美学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通过创作古诗词,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古诗词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古诗词的艺术特征:节奏、韵律、意象、抒情表达等。

2.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历史人物、文化传承、社会习俗、婉约派诗歌等。

3.古诗词的创作技法:琵琶行、水调歌头、江南词派、唐诗宋词等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4.古诗词的鉴赏:诗歌评析、古诗词诵读、配乐配舞等。

四、教学方法古诗词教学方法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之一,能否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1.语境教学法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语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文化的美感。

如利用节日或者相关文化活动引入,例如农历中秋节教师教授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课题,老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先导入更具时代感、文化气息的中秋故事、风俗,并配以诗词的字、词、句造句练习。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核心素养教育作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古诗词教学也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更能够提升其思维品质、情感素养和人文修养。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对古诗词教学的影响1.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更可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感悟人生、健全人格。

核心素养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而古诗词正是培养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核心素养教育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古诗词教学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在审美中感悟美、领悟美、欣赏美,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强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核心素养之一。

古诗词教学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诵、欣赏、理解和演绎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注重个性化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是抒写心灵的艺术。

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诗歌所具有的朦胧之美,意蕴之美,凝练之美,通过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步入诗歌的殿堂。

文学是语言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

诗与歌本是一家,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诗歌的思想内容,让诗与歌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从中受到教育和陶冶,进而产生
共鸣。

音乐的感染可以渲染主题氛围,引人入胜,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品味意境,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

学生在美的享受之中,读通了课文,读懂了课文,读透了课文,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用音乐的形式沟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不仅融洽了感情,而且充分得到情感的陶冶。

在新课开始时播放与文本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能很好地引
导学生入情入境,能扣动学生心弦,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达到“课伊
始趣已生”的效果。

在诗歌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感、韵律美,使学生
产生爱学诗歌,乐学诗歌的感情。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让歌与诗中的内容结合到一起,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沟通情感,才会让“歌”成为“诗”的情感升华。

“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

”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
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

人们也常说“如诗如画”,由此可见,诗与画这两种
艺术形式经常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诗歌里的画,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诗歌里的诗,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里蕴含的情思韵致。

诗画相
融的境界即是所谓的意境。

中国的优秀诗歌都是有意境的。

我们要让学生透过诗里的画感悟
诗里的情。

读作品我们要透过字面意思看到里边隐含的情感,当然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情感。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诗歌的目的即表情达意,情意统称为意蕴。

意蕴中
情是根本。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力做到:
1.反复吟咏,创造激励探究问题的情境
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

,教师创造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诵读体悟,促使主体与客体、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

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
的挖掘。

2.从主题展开。

面对奇特的自然景观,变幻的社会生活,曲折的个人经历,无论谁都不禁心生感慨,嗟叹不已。

于是,面对同一轮圆月,多少诗人写下自己心中情;面对同一处庐山,多少诗人表达出
心中感慨;面对一次次朋友的分别,多少诗人描绘了对友情的眷恋。

这种围绕同一主题而抒
写的诗作,在诗歌的宝库里比比皆是,只要加以恰当的运用,就会对学生情感的触动作用巨大,意义明显。

3.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些诗句非常形象,老师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

古诗词多
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
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手法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
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

学习诗歌,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享受,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

我们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引导学生随着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随其悲而悲,随其喜与喜,让诗歌的精华,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使生命在诗歌的滋养中得以鲜活的
成长,与诗歌相伴,芬芳一生。

让我们的“用心教学”也能“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子”吧。

来,挽起学生们的手,快快乐乐,走进古诗词!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诗歌教学,应用灿烂的阳光
照耀他们,应用清纯的雨露滋润他们,更应用优美的乐曲熏陶他们,使它们在明媚的春光中
盛开多彩而艳丽的花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