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合金的熔炼

合集下载

合金熔炼综合实验报告

合金熔炼综合实验报告

合金熔炼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合金熔炼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学习掌握合金熔炼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合金组成对熔化温度和熔化时间的影响;4.总结合金熔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原理: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固溶体。

合金的熔化温度和熔化时间是影响合金熔炼结果的重要因素。

较高的熔化温度和较长的熔化时间可促进金属的混合和相互溶解,从而得到更均匀的合金组织。

三、实验装置和材料:1.熔炼炉:用于提供熔融金属的高温环境;2.熔炼容器:用于加入和熔化金属的容器;3.坩埚:用于容纳和烧融金属的陶瓷容器;4.计时器:用于测量熔化时间;5.温度计:用于测量熔融金属的温度;6.金属样品:用于制备合金的金属材料。

四、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所需的金属样品并称量;2.将选好的金属样品放入熔炼容器中,并将其放入熔炼炉中;3.调节熔炼炉的温度并使用温度计实时监测熔融金属的温度;4.启动计时器并记录熔化时间;5.熔融金属完全熔化后,关闭计时器并将熔炼容器从炉中取出;6.待熔化的金属冷却后,取出样品进行金相显微镜观察和组织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铜和锌两种金属样品进行熔炼实验。

首先,我们称量了相应比例的铜和锌样品,然后放入坩埚中。

接着我们将坩埚放入熔炼容器中,并调节熔炼炉的温度。

经过实验发现,熔融金属的温度和熔化时间对合金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温度过低或熔化时间过短,容易导致合金成分不均匀,无法达到所需的强度和性能要求。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金属样品的特性和所需合金的性能,合理选择熔化温度和熔化时间。

六、问题与解决:1.熔化温度不够:可以适当提高熔炼炉的温度,确保金属样品完全熔化;2.熔化时间过长:可以增大金属样品的表面积,缩短熔化时间;3.合金成分不均匀:可以在熔化过程中进行搅拌,促进金属的混合和相互溶解;4.金属损失较大:可以采用封闭式熔炼装置,减少金属样品的氧化和挥发。

氧化熔炼反应 氧化熔炼反应

氧化熔炼反应  氧化熔炼反应
元素的选择性氧化!重要!
热力学特性(4)
❖ 4、三种氧化剂的氧化能力顺序 为O2→[O]→(FeO)。以[Si]在3种氧化 剂作用下氧化的氧势图为例说明。
热力学特性(5)
❖ 3、当熔池中多种元素共存时,一般是形成氧化物的氧势最小的元素首先氧 化。而其氧化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元素氧化的顺序还受活度变化的影响。 另外,形成的氧化物成凝聚相,在熔渣中溶解,其活度降低,有利于元素的氧化。 如果形成的氧化物是纯固相,在渣中也不溶解,而覆盖在熔池表面,则会阻碍元 素的氧化。
1
(MnO)
a(FeO)
钢液中Mn氧化的有利热力学条件为: ①降低温度; ②提高熔渣的氧化能力; ③降低渣碱度来降低γ(MnO);
Mn氧化的特点
①在炼钢炉内,Mn在熔炼初期就大量氧化; 原因:温度低,渣中FeO高,渣碱度低 ② 熔炼中期,在由于C的强烈氧化,温度升高且熔渣的FeO量降低, 渣碱度升高,因而可发生MnO的还原。还原Mn的量与熔渣内MnO、FeO 的浓度,渣碱度和温度有关。 ③在熔炼后期,渣氧化性升高,Mn又重新氧化,一部分Mn成为合 金成分。 吹炼过程锰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在交点温度以下, O(CO) O(MO),C难于氧化,而是其他元素,如Si、
Mn、Cr等优先于碳氧化;
在交点温度以上, O(CO) O(MO),C才大量氧化,而其他元素的氧化受到抑
制。这个交点温度是标准状态下,元素选择性氧化的转化温度,它乃是某元素与 C的氧化先后顺序交换的温度,或熔池中C开始氧化的温度。
说明: v d[M]
kM LM(%)
[M]
(MO)
dt
kM / kMO LM(%)
LM(%)
由上式可以看出,影响钢液中元素氧化的速率因素比较复杂, 包括,热力学上的(LM),熔体动力学的(β,A/V),熔体的物

铝合金熔炼及铸轧基础知识课件

铝合金熔炼及铸轧基础知识课件

三、铝合金的熔炼
3.1
演讲完毕
1 A SL 3
0
即:临界形核功ΔG*的大小为临界晶核表面能 的三分之一, 它是均质形核所必须克服的能量障 碍。形核功其中一部分由熔体中的“能量起伏” 提供,但不能保证形核。因此,必须在过冷条件 下克服这部分能量,才能克服能量障碍。因此, 均质形核的过程在过冷条件下借助 “能量起伏” 形成新相晶核的过程。
Tm及Δ Hm对一特定金属或合金为定值,所以过冷度 Δ T是影响相变驱动力的决定因素。过冷度Δ T 越 大,凝固相变驱动力Δ GV 越大。
2.形核类型 均质形核 :形核前液相金属或合金中无外来固相质点
而从液相自身发生形核的过程,所以也称“自发形核”
(实际生产中均质形核是不太可能的,即使是在区域精炼的条
临界晶核的表面能为:
A SL 4 ( r ) 2 SL 3 VS Tm 16 SL H T m
2
2
形核功为: G 所以:
VS Tm 16 3 SL 3 H T m
G
件下,每1cm3的液相中也有约106个边长为103个原子的立方体
的微小杂质颗粒)。
异质形核:依靠外来质点或型壁界面提供的衬底进行
生核过程,亦称“非均质形核”或“非自发形核”。
2-1均质形核
G V GV A SL
4 G r 3GV 4r 2 SL 3
图3.4 液相中形成球形晶胚时自由能变化
2-2 异质形核
合金液体中存在的大量高熔点微小固相杂质,可作为非均 质形核的基底。晶核依附于夹杂物的界面上形成。这不需要形 成类似于球体的晶核,只需在界面上形成一定体积的球冠便可 成核。非均质形核过冷度Δ T**比均质形核临界过冷度Δ T*小 得多时就大量成核。

镁合金的熔炼与精炼

镁合金的熔炼与精炼
夹杂物
如氧化物、氮化物等,需控制夹杂物的数量和分 布,以保证镁合金的质量。
熔炼工艺与技术
01
熔炼前的准备
清理炉膛、准备工具和原料,确 保熔炼前的准备工作充分。
03
搅拌与混合
在熔炼过程中进行搅拌和混合, 促进成分均匀分布,减少偏析现
象。
02
熔炼温度与时间
根据镁合金的种类和成分,控制 适当的熔炼温度和时间,以保证
镁合金的熔炼与精炼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CONTENTS
• 镁合金简介 • 镁合金的熔炼 • 镁合金的精炼 • 镁合金的铸造与加工 • 镁合金的回收与再生
01
镁合金简介
镁合金的特点
低密度
镁合金的密度低于钢和铝合金,具有轻量化 优势。
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01
02
03
喷涂
在镁合金表面喷涂防腐漆 或金属涂层,以提高耐腐 蚀性能。
电镀
在镁合金表面电镀一层金 属,以提高耐腐蚀性和导 电性。
阳极氧化
通过电解方法使镁合金表 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提 高耐腐蚀性和美观度。
01
镁合金的回收与再 生
回收方式与技术
机械回收
将废旧镁合金进行破碎、筛选,再通过熔炼和重铸的方式进行回 收。
精炼原料与配料
镁合金
主要原料,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成分的镁合金 。
精炼剂
用于去除熔液中的杂质,如氧化物、硫化物 等。
合金元素
为了调整镁合金的性能,可添加适量的合金 元素。

单晶高温合金的熔炼方法

单晶高温合金的熔炼方法

单晶高温合金的熔炼方法主要包括真空熔炼和电渣重熔。

真空熔炼是一种在一定真空条件下进行的熔炼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
1. 准备原材料:根据配方准备单晶合金的各个组分,包括镍基高温合金锭、钼、铬、钴等,确保其纯度达到要求。

2. 熔炼过程:在真空炉内加热合金和其它原材料,以避免任何氧或氢的污染。

熔化金属后,调整合金成分并加热至熔化状态。

3. 金属净化:通过搅拌和电弧搅拌熔融金属,可以去除任何杂质并提高合金的纯净度。

4. 浇注成型:将熔融合金倒入模具中,并在合适温度下进行浇注,以获得最佳的结晶形态。

5. 冷却:将合金冷却,形成单晶合金。

电渣重熔则是另一种常用的单晶高温合金的熔炼方法。

它利用电流通过熔融金属和熔渣时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熔炼,并在结晶器中形成单晶。

电渣重熔的过程包括:
1. 准备原材料:与真空熔炼相同,需要准备镍基高温合金锭、钼、铬、钴等原材料。

2. 熔炼:在特制的电渣熔炼炉中熔炼金属,确保金属纯净且无氧化物。

3. 重熔金属浇注:将熔融金属倒入结晶器中,进行多次重熔,以形成单晶合金。

相较于其它熔炼方法,如一般浇铸或感应炉熔炼,真空熔炼和电渣重熔可以有效提高单晶高温合金的纯净度,减少有害杂质,从而提升其高温性能和抗氧化能力。

总的来说,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制备出性能优越的单晶高温合金,而电渣重熔方法尤其适合于生产大规格和特殊性能要求的单晶高温合金。

具体的熔炼方法选择需要根据生产需求和工艺条件来确定。

铝及铝合金的熔炼

铝及铝合金的熔炼

铝及铝合金的熔炼铝及铝合金是近代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很快的重要金属材料。

目前世界铝产量仅次于钢铁,居有色金属首位。

铝及铝合金具有比重小、比强度大、导电和导热性好、耐腐蚀、可塑、可焊、无毒、光泽美丽以及低温性能好等一系列优越性能,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日趋显著。

熔炼铝及铝合金的主要目的是:配制合金;通过适当的工艺措施(如精炼和过滤)提高金属净度。

气孔、夹渣和氧化膜等冶金缺陷对铸坯质量影响较大,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到深加工后的成品质量。

因此,除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标准和净度外,还需采用合理的熔炼工艺提高铸坯的净度。

此外,因在铸坯中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次晶不能用随后的压力加工和热处理方法应除,所以这一因素亦不容忽视。

为改善合金的工艺性能和制品质量,减少冷热裂纹,除控制化学成分和杂质外,还应采用合适的工艺添加剂(变质剂)以改变和细化铸坯的晶粒。

近年来,为提高金属熔体的净度。

采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先进工艺,如采用在线惰性气体除氢,电熔剂精炼和泡沫陶瓷过滤器去除夹杂物,在生产中均收到明显效果。

2.2 铝中气体的溶解及夹杂物和氧化膜的生成铝铸坯中的夹杂物,一部分来自于原铝锭,另一部分是由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中带入,因为铝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和许多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尤其在熔融状态下,更易与氧、氮等元素化合而生成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和硫化物等非金属夹杂物及氧化膜。

氢和铝虽不形成化合物,但它极易浴解于液态铝中,它是铝中所含的主要气体。

在熔炼过程中,如对液态铝中所溶解的气体和含有的非金属夹杂物处理不当时,就会在铸坯中造成疏松、气孔、夹渣等冶金缺陷,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止和消除。

2.2.1 铝中气体的溶解2.2.1.1 铝中气体溶解的主要来源:(1)燃料,当采用火焰炉熔炼铝及铝合金时,燃料(如煤、焦炭、煤气、天然气、重油等)中的水分以及燃烧时产生的水分易进入熔体;(2)大气:熔炼过程中,大气中的水蒸汽被熔体吸收:(3)炉料,吸附在炉料表面上的湿气.在熔化过程中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氢将被铝液所溶解;如果炉料放置过久,且表面有油污者,对熔体的吸气量尤有影响;(4)耐火材料:烘炉不彻底时,耐火材料表面吸附的水分,以及砌制时泥浆中的水分在熔炼头几个熔次时,对熔体中气体含量将有明显影响;(5)熔剂;使用保存不当而发生了潮解的溶剂,也能增加熔体的含气量;(6)熔铸工具:在倒炉及铸造时,如果熔铸工具干燥不好,易使熔体的吸气量增加;(7)倒炉及浇铸过程中,如果熔体落差大,或液流翻滚过急时,也会使气体及氧化膜卷入熔体;(8)润滑油脱水不好。

铝合金的熔炼技术

铝合金的熔炼技术

49第1期铝合金的熔炼技术铝合金的熔炼技术铝合金的熔炼方法、熔化炉和熔炼工艺的选择,主要依据是否能提供纯净优质的合金液,降低熔炼过程中的金属损耗,提高热效率,降低能耗及减少废气排放等。

1熔炼方法国内铸造铝合金的熔炼,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熔炼方法,即先预制合金锭,再经重熔合金锭。

前者大部分由冶炼厂或铝锭生产厂完成。

而在欧洲、美国和日本,通常采用一次熔炼法,即直接从冶炼厂获得液态铝,不经过二次重熔。

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雪佛兰(Chevrolet )的铸铝车间,所需铝液来自雷诺(Re y nolds )金属公司炼铝厂,相距为400m 和1200m ,日本赖奥比(R y obi )公司生产汽车铝铸件的工厂,使用距离千米外的日本轻金属公司精炼厂的铝液。

一次熔炼的优点在于:(1)铝液洁净。

由于减少一次熔化,即减少了氧化、吸气机会,尤其是减少了再生锭的“化学遗传”和“组织遗传”,这些遗传性是引起铸件表面“白斑”及“霉斑”的主要原因。

(2)节材。

铝合金经重熔,其中铝烧损115%η2%(视炉料状况),硅烧损1%η1.5%,镁烧损4%η6%。

此外,增加一次精炼、打渣,熔化设备的维修等费用也提高一倍。

(3)节能。

根据经验,利用冶炼厂铝液和自配一次熔炼的铝液生产铝铸件,每吨合格铸件可获得节能2.9-3.3MJ 的效果,相当于805-916kW ・h 的电能。

2熔化气氛及熔化炉铝合金对熔化条件极为敏感。

熔融后,过热与保温的温度和时间同铝液质量的关系极大。

熔化过程中气氛不适时,也会导致大量的吸气和熔渣生成。

例如,在氧化气氛中熔炼,金属烧损过度,铝液中形成大量熔渣,有可能污染金属液。

在还原气氛中熔化时,将导致铝液吸氢,铝液浇注凝固后,造成铸件缩松和气孔缺陷。

因此,两种气氛均不合适,而还原气氛尤其有害。

最好是在中性气氛中熔炼。

选择熔铝炉要根据熔化批量和合金种类、熔化条件(能源)、熔炉特点和操作条件,以及设备效率和能量消耗等各方面条件,并结合工厂实际综合决定。

合金熔炼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

合金熔炼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

合金熔炼知识点总结1.铸造性能:流动性,充型能力,收缩性,偏析。

气体及夹杂物等2.合金的流动性与充型能力的区别1)充型能力是液态金属充满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流动性是指液态铸造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

2)流动性好的合金,其充型能力强3)流动性影响因素:合金的种类,化学成分及结晶特点3.收缩性:铸造合金从液态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其体积和尺寸缩减的现象称为收缩性。

1)收缩的三个阶段;液态收缩阶段,凝固收缩阶段,固态收缩阶段。

2)收缩方法:体收缩,线收缩3)影响收缩的因素:化学成分,浇注温度,铸件结构与铸型条件4)收缩对铸件质量的影响:产生缩松和缩孔[主要原因是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防治措施:调整化学成分,降低浇注温度和减少浇注速度,增加补缩能力,增加铸型激冷能力。

6.铸造应力:铸件在凝固冷却的过程中因温度的下降而产生收缩使铸件和长度发生变化,若这些变化受到阻碍便会在铸件中产生应力称为铸造应力。

1)铸造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种:热应力,固态相变应力,收缩应力2))铸造应力的防止和消除措施:采用同时凝固的原则提高铸型温度改善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进行去应力退火7.铸铁:铸铁是一系列主要由铁、碳和硅组成的合金的总称[铁,碳,硅,锰,磷,硫及其其他合金元素]1)铸铁中的碳以化合态渗碳体和游离态石墨形式存在2).影响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因素:a.碳和硅[铸铁中碳、硅含量均高时,析出的石墨就愈多、愈粗大]b.硫[强烈阻碍石墨化,增加热脆性,恶化铸铁铸造性能硫含量限制在0.1-0.15%以下]c.锰[弱阻碍石墨化,具有提高铸铁强度和硬度的作用锰含量控制在0.6~1.2%之间]d.磷[对铸铁的石墨化影响不显著。

含磷过高将增加铸铁的冷脆性磷含量限制在0.5%以下]8.铸铁分类:1)按碳存在形式分:白口铸铁,灰口铸铁,麻口铸铁2)按石墨存在形式分: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3)按化学成分分:普通铸铁,合金铸铁4)按性能分:耐热铸铁,耐磨铸铁,耐腐蚀铸铁9.灰铸铁(HT):指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式出现的铸铁,断口呈灰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5.还原期
氧化期结束后扒去氧化渣,造稀薄渣覆盖钢液表面, 减少降温和吸气。 渣料组成比为,石灰:萤石:砖块=4:1.5:0.2,渣 料加入量相当于钢液重量的2%~3%。 还原初期加锰铁预脱氧、锰铁加入量按规格成分下限 含锰量计算。 预脱氧后开始造还原渣,它有很好的脱氧脱硫能力。 还原渣有两种,即白渣和电石渣。白渣适于冶炼含碳 量低于0.35%的钢种,电石渣适于冶炼含碳量高于 0.25%的钢种。

20
铝合金的熔炼
根据所熔炼的合金种类和熔化炉的种类决定铝 合金的具体工艺流程,一般的流程:
21
熔炼前的各项准备
(一)配料计算及调整合金成分的办法
(二)金属炉料的准备
(三)非金属材料的准备
22
1. 配料的原则
1)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根据产品的用途和加工要 求,应充分利用重熔的废料,尽量少用新料,把成分合 格的废料都利用掉;对于质量、性能要求高的产品, 则 应少用废料,多用高品位的新料。 2)多次使用废料的比例,应考虑尽量使用低品位的纯金属, 废料多次循环使用后,炉料质量降低(杂质增加、含气量 增加)和可能出现遗传效应的情况,一般<50%。 3)如加入的合金元素熔点比基体金属高很多,或在基体金 属易产生偏析、或其本身极易烧损,或要求其含量精确 控制的,多采用中间合金而不采用纯金属。
29
7)氟硅酸钠、氟硼酸钠:应平铺在盘内(厚度在10~15mm左 右),在350~400℃的烘箱内烘烤3h,然后按规定比例与六 氯乙烷混合压块,或与其他材料配合使用。在使用前仍要在 120℃温度下烘烤1h。 8)氯化铝:使用的应在120~150℃温度下烘烤3~4h,再放入 干燥器或110~120℃的烘烤箱中备用。 9)无毒精炼剂:为了避免氯气、六氯乙烷等产生刺激性气体的 危害而选用硝酸钠(或硝酸钾)、石墨粉、冰晶石、食盐及耐 火砖屑等成分,技不同比例配制成精炼剂。例如,34% NaNO3 46%石墨粉+2%冰晶石(Na3AlF6)+10%NaCl+30 %耐火砖屑。先将上述原料在120温度下烘烤1~1.5h,然后 用100#~150#筛过筛,筛后将混合物在模具内压成Φ 45x 30的圆饼,放入干燥器中或100℃左右的烘箱中备用。
19
终脱氧后,升起电极,倾炉出钢。出钢时钢流要 大,且要钢、渣齐出。这样,炉渣可起到保护作用。 减小钢液的氧化、吸气和冷却。 此外,由于钢、渣同时注入包内,得到充分搅拌和 接触,可起到进一步脱硫作用。 对于少数含有易氧化元素的钢种,为了提高元素的 收得率和稳定钢液的化学成分,则采用先出钢后出 渣的出钢方法。
10
吹氧法
用 直 径 (12 ~ 25)mm 的 普 通 钢 管 从 炉 门 插 入 钢 液 (100~200)mm内吹氧;并通过调节供氧压入控制熔池的沸 腾。吹入的氧与铁首先发生放热反应: 2Fe+02=2FeO +Q (3)
形成的FeO与铁水中的碳发生吸热反应: FeO+C=Fe+CO -Q (4) 吹氧过程的耗氧量与脱碳量有关,为保证除气及去除 非金属夹杂物的效果,脱碳量应达到0.3~0.4%,因而每 吨钢液的耗氧量约为(4~5)m3。
稀 薄 渣 形 成 后 , 加 入 : 石 灰 (8 ~ 12)kg/t 钢 水 , 氟 石 (2~4)kg/t 钢水 和炭粉(4~5)kg/t 钢水 ,(15~20)min后形 成电石渣。 电石渣成分为: (55%~65%)CaO,(10%~15%)SiO2,(8
%~10%)MgO,(2%~3%)Al2O3 ,(8%~10%)CaF2 ,(2 %~5%)CaC2,余为FeO、CaS、MnO等。
28
4)氯化锰应盛在不锈钢盘中并摊平,厚度为30mm左 右,放在200~250℃的干燥箱中烘烤3~5h,然后粉 碎,保存在干燥器内或保存在100~120 ℃的烘箱 中,或在140℃温度下烘烤2h呈浅红色,然后比成 团饼,在使用前再在140℃下烘烤4h。 5)二氧化钛:应在400℃的烘箱市烘烤2h,按规定比 例与六氯乙烷混合。 6)氮化锌:使用前要在350~400℃温度下重熔脱水, 当由白色蒸气转变为黄色蒸气时,立即浇注到预热 至125~150℃的模具内或干净的铁板上,然后将其 保存在110~120℃的烘箱中。
23
2.配料计算程序及其方法
根据所提供的各种金属材料(炉料)的牌号、质 保单或化验报告等炉料的准确资料,进行配料计算。 其程序为:
1)确定所需合金牌号的合金液的重量及所使用的炉料的组成 比例和回炉料的重量, 可参考表3—17的经验数据。 2)考虑元素的烧损,计算出100kg炉料各元素的需要量。各 元素的经验烧损值见表3—18。 3)根据1)所需熔化的合金重量,算出各元素的实际需要量。 一般元素,多按上下限的平均化学成分来计算.对烧损 大的或要取上限的,则取上限值计算。
4
氧化法炼钢工艺过程
氧化法炼钢的工艺过程包括:
补炉 装料 熔化期 氧化期 还原期 出钢
5
1.补炉
一般熔炼完一炉钢以后,装入下一炉的炉 料以前,照例要进行补炉。其目的是修补被 浸蚀和被碰坏的炉底和炉壁。补炉采用与打 底相同的材料。 补炉需要掌握 “高温、补层薄、操作快” 的要点。
6
2.装料
补炉完后即可装料。往料罐中装料时, 需要合理地布置炉料。同时炉料要装得紧密 利于导电和导热,加速熔炼过程。 装料以前先在炉底上铺一层重量约为炉 料重达1%的石灰。其作用是在熔化炉料过程 中,造渣脱磷,并减小装料对炉底的冲击。
8

4.氧化期
氧化期的任务:
将钢液中的含磷量降低到规定的要求,去除钢 液中的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并提高钢液的温度。 在氧化期的前一阶段,钢液温度较低,这时主 要是造渣脱磷。待钢液温度提高(1530℃以上)后, 进入第二阶段,这时主要进行氧化脱碳沸腾精炼, 以去除钢液中的夹杂物和气体。 常用的氧化脱碳方法:
7
3.熔化期
熔化期的任务:
将固体炉料熔化成钢液,并脱去钢中部分磷。

炉料在熔化过程中,铁、硅、锰、磷等元素被炉气中的氧所 氧化,生成FeO、SiO2 、MnO及P2O5 氧化物,这些氧化物 又与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化合成炉渣,覆盖在钢液表面。
为了脱磷,在熔化末期分批加入小块铁矿石,其总量根据炉 料的含磷量决定,一般为装料量的1%一2%。炉料熔化以后, 熔化期就结束。此时,应扒去富磷炉渣,然后加入石灰、萤 石等造渣材料——另造新渣。
18
6.出钢
钢液化学成分调整好后,即可用铝进行终脱氧。 终脱氧的加铝量与钢炉和铸型状况有关: 一般为钢液重的0.10%~0.15%。用铝终脱氧的方法 有两种:插铝法和冲铝法。 插铝法是在临出钢前,用钢针将铝块插入钢液中进行 脱氧,操作时应切断电源。 冲铝法是将铝块放在出钢槽上。利用钢液将铝块冲熔 进行脱氧。 插铝法脱氧效果较好;冲铝法操作简单,但有 时铝块会被炉渣裹住,不能起到应有的脱氧作用。

17
出钢前要使电石渣变成白渣。 其方法是打开炉门,让空气大量进入炉内,渣中 的电石成分就会被氧化而成为石灰: 2CaC2+3O2=2CaO+4CO (5) 钢液经过充分还原以后,含氧量和含硫量都已降 到合格的程度。这时可以测量钢液温度。 当钢液温度达到出钢温度要求时,可以调整钢液 的化学成分。冶炼碳钢时,加入适量的硅铁和锰铁来 调整含硅量和含锰量。冶炼合金钢时,除了调整含硅 量和含锰量以外,还要调整合金元素含量。
矿石脱碳法 吹氧脱碳法 矿石一氧气联合脱碳法。
9
矿石脱碳法是在氧化期分批加入经过焙烧的铁矿石。
铁矿石中的氧化铁与钢液中的铁发生吸热反应: Fe203+Fe→3FeO -Q (1) 反应生成的氧化亚铁溶解在钢液中,起脱碳作用: FeO+C → Fe十CO -Q (2) 碳氧化生成大量的CO气泡,造成钢液沸腾,具有清除钢 液中的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的作用。 矿石用量根据脱碳量来确定。一般加入矿石l.0kg/t钢液, 可脱碳0.01%左右。为了达到有效地去除钢液中的气体,应 使钢液激烈沸腾。为了使钢液温度不致于因加入铁矿石大幅 度降低,应采取分批加入矿石的方法,以保证维持钢液的激 烈沸腾状态,提高除气排渣的效果。
24
4)计算出在回炉料中已有的上述各元素的含量。 5)计算出扣除回炉料中,已有的合金元素的含量之外,还应 补加新的合金元素的重量。 6)根据5)计算出应添加的各种中间合金的重量或纯金属的重 量。 7)根据6)计算出除回炉料和中间合金带入的铝的重量外,还 应补加进去纯铝的重量。 8)计算出实际的炉料总重量。 9)核算杂质含量,看看杂质含量是否越标.以便提出降低的 措施。 10)填写配料单一式两份,一份留底析查,一份交生产现场 备料。
13
造白渣方法
稀薄渣形成后,按比例加入渣料:
石 灰 (8 ~ 12)kg/t 钢 水 , 氟 石 (1 ~ 2)kg/t 钢 水 , 炭 粉 (1.8 ~ 2.0)kg/t 钢水 。 关上炉门(10~15)min,即形成白渣。
白渣的成分为:
(55%~65%)CaO,(15%~20%)SiO2,<10%MgO,(5 %~10%)CaF2,(2%~3%)AI2O3,余为FeO、CaS等。
27
(三)非金属材料的准备
1)配制所需用的各种涂料。 2)氯气、氮气、氩气、氟里昂气,都要在使用 前经过硫酸干燥器和氯化钙干燥器作脱水处 理,含水量应<0.06%。硫酸和氯化钙,应 50天左右更换1次。氯化钙在装入前,要在 70℃下烘烤1.5小时。 3)六氯乙烷要按每份80~100g在模具内压成 Φ 50x30mm的圆饼,存于干燥处,使用前 在80~100℃的烘箱内烘烤1h左右。
第七章
典型合金的熔炼工艺方法
1
钢的熔炼
钢的熔炼方法:
电弧炉 感应炉 平炉 转炉
碱性电弧炉熔炼
2
电弧炉熔炼
碱性电弧炉 酸性电弧炉
通过炉衬材料划分: 氧化硅砖 氧化镁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