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

合集下载

海明威

海明威

主要人物 桑提亚哥或圣地亚哥 ( Santiago ) 马洛林或马诺林 (Manolin)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 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 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 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 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 一条脊骨。
1961年7月2日清晨,海明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自 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句号。 然而,为什么这样一位令人羡慕的作家竟在获奖六年之后, 却用猎枪结束了自己62岁的生命。而其《老人与海》中的主 人公原型富恩斯特,一个清贫的渔民,却能享年104岁。为 什么一个拥有了一切的人选择了死亡,而一个一无所有的人 却选择了活着?
创作思想

硬汉形象指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 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 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桑提亚哥的名言 “一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 所表现的 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这种独特的人物形象深刻体现在《印第安营地》、 《五百万》、《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作 品中。
•《非洲的青山》Africa's castle peak •《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 •《第五纵队· 西班牙大地》The fifth columns, Spain the earth •《曙光示真》True at First Light •《不固定的圣节》A Moveable Feast •《过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 •《危险的夏天》Dangerous summer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 •《死在午后》Die in the afternoon •《岛在湾流中》Island in the Gulf Stream in •《有钱人和没钱》A rich man and no money •《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海明威简介hemingway

海明威简介hemingway

汇报人:日期:•海明威生平•海明威作品•海明威的文学风格•海明威的影响与评价目•海明威的创作哲学•海明威与当代文学录海明威生平011899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的橡树园镇。

1917年,他从高中毕业,进入堪萨斯市的《星报》当一名见习记者。

1918年,他辞去记者一职,并尝试加入美军,但因视力缺陷导致体检不及格,只被调到红十字会救伤队担任救护车司机。

早年生活1921年,在《星报》发表了第一首短篇小说《在密执安北部》。

1923年,他离开《星报》,再到《明星报》,与朵金丝·帕瑟共事。

1925年,在《大西洋彼岸评论》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在我们的时代里》大部分作品。

1926年,他离开《明星报》,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在《多伦多星报》任记者。

1927年,他与哈德莉·理察逊结婚,移居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

1928年,他离开古巴去巴黎,与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相会。

1929年,发表了《永别了,武器》,这部长篇小说标志着他的思想和艺术进入了成熟阶段。

010203041940年,他与费雯·丽结婚;同年,因其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在战时写了许多有关第三世界的正义言论;此期间作品创记录的达到多部。

1950年,他到非洲狩猎,这时他患上了肝炎和糖尿病;这期间他曾以侨民身份辗转于摩洛哥、西班牙和瑞士之间。

1961年7月2日,他在爱达荷州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2岁。

晚年生活海明威作品02《乞力马扎罗的雪》《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世界之都》《春意》《雨里的猫》《白象似的群山》《杀人者》《医生追求富有的女人》《检举》《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有钱人和没钱人》《过河入林》《伊甸园》02《曙光示真》03《午后之死》《海流中的岛屿》《非洲的狩猎》《危险的夏天》《海明威书信集》《海明威回忆录》《流动的圣节》散文及回忆录海明威的文学风格031 2 3避免使用冗余和修饰语直接、客观地描述现实强调简练、明了的表达方式简洁明快自然主义01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准确描绘02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和生活状态03揭示社会现实的阴暗面意识流通过描述人物意识流动的手法,展现人物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变化内心独白与意识流结合将两种手法相结合,更加深入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内心独白通过角色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变化内心独白与意识流海明威的影响与评价04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凭借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

海明威的介绍

海明威的介绍

1、寓言体小说
小说的寓意至少包含两层:一是人在同外界势力 的斗争中总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不管这种外界 势力是战争、自然灾害、战场上的敌人还是运动 场上的对手。在作品中,大海就是人生的角斗场, 马林鱼是强者,鲨鱼则是邪恶的力量,人生就是 一场拼杀,结果早已注定。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 总免不了面对失败,这部小说同样展示了命运悲 剧这一主题。二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在失败 面前能够坚持,要有勇气,保持尊严。老人想: “你是个打渔的”,打渔要有打渔的优胜风度, 不容侵犯。
3、海上“冰山”
如《老人与海》中的一段描写:
“陆地上面的云彩现在像是巍峨的山峦似的升到
上空去,海岸只剩下长长的一条绿色的线,背后 是一丛淡青色的小山。现在水是深蓝色的了,深 得几乎变成了紫色。他低下头朝水里望去,看见 深蓝色的水里纷纷筛出红色的游动的小生物,和
太阳幻成奇异的光辉。” 画面干净、简洁而鲜活。
2、“硬汉子”典型
桑地亚哥是一个典型的海明威式的英雄形象。海 明威在30年代以后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中描写一 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他在这些来自下层的 人物身上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 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无论在怎样 危难困苦的逆境中,他们都保持着人的尊严和勇 气。桑地亚哥就是这种“硬汉”性格的发展与升 华。他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英雄:他孤傲离群, 崇拜强力 ,老人在与鲨鱼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搏斗 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完美地体现 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 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四)打不败的“硬汉子”
书名出处——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人约翰·多 恩的布道诗:
“谁也不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
人都似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成整个陆地。/如 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掉,/欧洲就会缺其一 隅。/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 自己。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绝不要探问丧

美国文学家海明威资料简介

美国文学家海明威资料简介

美国文学家海明威资料简介海明威是昔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美国著名文学家。

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海明威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海明威简介内容从海明威简介可以看出他出生在美国芝加哥。

海明威的童年时光过得十分愉悦,他和家人住在农家院中,过着天真灿烂般的生活,而且从小就培养了一种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海明威在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对创作的喜爱,他不仅喜欢听父母给他讲各种小故事,而且还喜欢读各种图书以及带有图画的书籍。

在此基础上,海明威还喜欢缝纫。

对于海明威父母而言,他们希望海明威将来可以从事音乐方面的事业,然而在海明威长大后,他的一生中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文学创作。

海明威简介中介绍到海明威遗传了父亲在某些方面的爱好,比如外出打猎以及在湖边钓鱼以及其他冒险活动,这些都是海明威所喜欢的。

海明威在上学阶段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在各个科目上都表现的非常好,尤其是在英语方面。

在初中阶段,海明威就有能力编写文章,在高中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用笔名进行创作,从此海明威对文学创作便产生了十足的兴趣。

在高中毕业后,海明威没有选择继续读书,而是去一个报刊社当了记者。

紧接着,一战开始了,海明威便报名参加战争,最终成为了一名救护车的司机。

虽然不能在前线作战,海明威还是尽最大可能接近战争场地,因此他亲眼看到了战争给人类所带来的伤害。

之后,海明威便正式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而且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可是在他62岁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海明威的妻子海明威的妻子非常多,他一生一共有过四位妻子,但他和每一任妻子的爱情都不长久。

海明威的第一位妻子叫哈德莉,他们是在芝加哥认识的,此时海明威正处于生活的艰难时期,因为他前不久参加了一战,在战争中海明威的身体受到了伤害,在离开军队后,海明威也没有收到任何的补贴,而且他此时还处于失业状态。

因为哈德莉比海明威大几岁,并且性格开朗,所以她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他们就结婚了。

即便她不擅长文学工作,她也尽全力和海明威有更多的文学交流。

欧内斯特·海明威 简介

欧内斯特·海明威 简介

欧内斯特·海明威简介欧内斯特·姓名: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性别:男出生年月:1899-1961国籍:美国所获奖项: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国作家。

生于芝加哥郊区的奥克帕克村。

受家庭影响,酷爱打猎、钓鱼和拳击运动,对音乐、绘画也颇感兴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当他见习记者,受到严格的语言训练。

其后参加战后救护队,在意大利前线身负重伤,经过13次手术,从身上取出200多块弹片。

战后以驻欧记者身份长驻巴黎,结识了美国作家斯坦因和宠德等,开始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小说《在我们的时代里》(1924)是成名作,重要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1926)和《永远了,武器》被看作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30年代,与“迷惘的一代”分道扬镳,海明威参交了左翼文艺运动。

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参加过马德里保卫战。

这期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有的》(1937)、剧本《第五纵队》(1950)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等,后者标志着他创作上的一个新的至高点。

二次大战时,海明威曾用再见的游艇协助正规军作战,在海上搜寻纳粹潜艇,收到当局嘉奖。

其后又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

50年代,海明威又回到捕鱼、打猎等冒险生涯中去,应乘坐的汽车、飞机连连失事,在医院竟读到了关于她遇难身亡的讣告。

这期间主要创作了《过何如林》(1950)和振撼欧美文坛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等。

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晚年由于多种疾病缠身,身心备受折磨,1961年7月2日,他用猎枪为自己戏剧性的一生画了句号。

海明威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作家。

在创作上,他最钟爱的主题是、死亡、男子汉气概和。

这也是他一生的主旋律。

文学巨匠海明威的生平

文学巨匠海明威的生平

文学巨匠海明威的生平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他的早年生活、文学成就和个人经历等方面介绍文学巨匠海明威的生平。

一、早年生活海明威于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奥克帕克小镇。

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则是一位音乐教师,他从小就接触到了文化和艺术。

海明威的童年时光充满了冒险和探索的乐趣,他喜欢在田野和森林中探险,并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

二、文学成就海明威以精简独特的写作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流露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欧洲现代主义风格。

他的第一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于1926年出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随后,他又陆续出版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如《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海明威的作品主题广泛而且复杂,涉及战争、爱情、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邪恶,以及人们应对困境和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海明威的笔触简练而富有力量,他善于用短句和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复杂的情感和意象。

三、个人经历海明威的个人经历也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和题材选择。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志愿军,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死亡的阴影。

这段经历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荒谬和人类的脆弱,成为他作品中无法回避的主题之一。

此外,海明威还喜欢冒险和旅行,他到过许多国家和地区,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到西班牙的斗牛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这些旅途成为他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他通过对不同文化的观察和体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和创作内涵。

海明威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和真理的作家,他对人类命运和存在的思考贯穿于他的作品中。

他的文学巨匠地位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成就上,更体现在他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上。

总结海明威是一位文学巨匠,他的作品为后世的作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通过他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丰富多样的生平和深刻的思想。

无论是他的童年冒险经历、战争阴影还是广泛的旅行经历,都对他的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明威的墓志铭原文

海明威的墓志铭原文

海明威的墓志铭原文摘要:一、海明威简介二、海明威的墓志铭原文及解读三、墓志铭背后的思考正文:一、海明威简介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国著名作家,20世纪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简洁、真实的文风著称,擅长捕捉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战争、冒险、自然等主题。

海明威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等。

二、海明威的墓志铭原文及解读海明威的墓志铭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一座墓地,原文如下:Here lies Ernest Hemingway.He lived and died in a worldThat was often cruel and harsh.But he did not deny its beauty.He did not deny its meaning.He saw the world as it wasAnd he saw beyond it.He was a writer who wroteWith courage and truth.He was a man who livedWith passion and conviction.His life was his workAnd his work was his life.He died as he livedWith dignity and grace.这段墓志铭简要概括了海明威的一生。

它强调了海明威面对世界的残酷和美丽,不仅看到了现实,还看到了超越现实的意义。

他是一位勇敢、真诚的作家,用文字揭示生活的真相。

他充满激情和信念地生活,把生命和作品融为一体。

墓志铭还表达了对海明威尊严和优雅地离世的高度赞扬。

三、墓志铭背后的思考海明威的墓志铭不仅是对他人生和作品的肯定,还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它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艰辛和美好,我们应勇敢地去感受、去体验,坚定信念,追求真实。

介绍美国作家海明威

介绍美国作家海明威
欧内斯特· 米勒尔· 海明威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 欧内斯特· 米勒尔· 海明威 • (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 日-1961年7月2日),美国记者和作家, 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 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 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 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 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失的一 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 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 了迷茫和彷徨。
• 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 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立 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 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 《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 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 说”中。
• 写作经历
• 海明威(一战时期,1918) • 1918年,海明威回应在堪萨斯市红十字会 的招聘工作,并签署了协议成为一名在意 大利战场的救护车司机。 1918年7月8日, 他被迫击炮火打成重伤.尽管他受了伤,他 还是携带一名意大利士兵抵达安全区域, 他因此被授予意大利银英勇勋章。
• 海明威说:“当你去打仗,作为一个男孩,你有 一个伟大的不朽的错觉,其他人被打死,而不是 你......然后,当你身受重伤的第一时间,你失去了 这种错觉,你知道它可以发生在你身上。” • 海明威在5天后调往米兰一个美国红十字会的医院 工作,他常常以读报和喝酒消磨时间。在这里, 他结识了来自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修女安格妮· 库洛 斯基(Agnes von Kurowsky),海明威爱上了她, 但海明威后来返回美国,他们的关系就这样终止 了;安格妮并没有跟海明威返美,而是与一名意 大利军官缠绵。这件事的记忆在海明威的心中一 直挥之不去,并成为了他早期小精神丰碑,并 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 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 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 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 海明威一生曾经历过数次车祸,烫伤,摔 伤,甚至被狮子抓伤,腿,脚,胳膊,肋 骨,肩膀,背,肌肉,扁桃体,内脏均有 不同程度的损伤,眼睛被戳伤两次,脑震 荡十余次,还曾在战争后从身上取下237个 弹片…但最致命也是最后的一次,是他自 己开枪打爆了自己的头.(1961年7月2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明威的硬汉形象与冰山原理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在海明威的作品里,最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是他塑造了众多的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硬汉形象。

海明威在选择人物时特别喜欢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夫、士兵,他们都以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在同充满敌意的世界对抗中殊死搏斗,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坚强刚毅、勇敢正直,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他们都处在尖锐剧烈的外部和内心冲突中,他们都面对严酷的悲剧命运,但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们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

海明威的大多作品来源于他的经历。

尽管作品中的人物年龄、性别、职业各不相同。

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硬汉形象”。

他可以是反法西斯战士、斗牛士,也可以是普通的渔夫。

“硬汉形象”是海明威作品中最有魅力和最突出的特点。

硬汉形象随着海明威思想和创作观的发展变化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在的表现。

1925年海明威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In OurTime)在美国出版.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第一次出现了以尼克·亚当斯为中心人物的一系列故事,故事涉及尼克的童年和青年时代。

有些故事似乎不是以尼克为主人公的,实际上却反映了他的成长过程,尤其是他接触暴力、痛苦和罪恶的经历。

尼克是可以被称为海明威“硬汉形象”的胚胎。

尼克正直。

精力充沛,热爱户外运动。

在他长大了之后,他参加了战争却带着一身的伤痕和失望回到家乡。

因此,我们可以说尼克为杰克·巴恩斯,《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1926)的主人公的出现奠定了好的基础。

巴恩斯是个在战争中失去性功能的美国青年,他爱恋着一个英国女人却无法与她结合。

巴恩斯的痛苦、颓废、无可奈何的心情使他只好把自己投入工作、旅游和看斗牛中。

最终,他找寻到了生命的意义。

继这两个人物之后,又出现了另外一个“硬汉形象”,那就是亨利。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toArms)(1929)的主人公。

海明威在亨利这个人物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小说中.亨利在一战中受伤。

他的受伤不仅体现出战争的本质与残酷,还表现出亨利最初的勇敢。

然而,在目睹了许多无辜的人们成为了炮灰之后,他认定了战争。

不管结果如何,不会使任何参与者受益,因此他选择了“单独媾和”。

这是海明威的一个著名论点,意为既然亨利是反对战争的,他就有理由放下武器,告别战争,选择他自己的生活。

他不必再为他的国家或者其他什么而战,可以与自己的爱人凯瑟琳逃往瑞士,去寻求和平。

显而易见,亨利这个人物要比尼克或巴恩斯更加完美。

在认识到战争是毫无意义的之后,亨利选择了采取行动,逃走。

但是,总体上,在第一个阶段,海明威的“硬汉形象”还只是一个“迷惘的抗争者”,缺乏人生的目标。

他们拥有一个“硬汉”该有的品质,却还算不上是英雄。

在第二个阶段中,反映西班牙内战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40)是海明威最成功的作品。

小说描写了美国志愿兵罗伯特·乔丹三天的经历。

主人公罗伯特称得上是个“硬汉形象”。

完成了炸桥任务,可他的腿也断了。

敌人就要围攻上来。

他不愿拖累战友的撤退。

他无法和他热爱着的姑娘去马德里,无法看到他蒙大拿的家乡了,他年青的生命就要结柬。

但他用平静的语调劝玛丽亚离开:“我们下一次去马德里吧。

真的。

走吧。

”他的同伴哭着说:“你要我枪杀你吗?要吗?没关系。

”“不用了,”罗伯特说,“走吧,我在这儿很好。

”他的命运与一般人相同,或比一般人更不幸;他的能力也与一般人相同,不会变痛苦为欢乐。

所不同的只是对待不幸的态度:他没有悔恨、恐惧、绝望或麻木。

却把不幸承担了下来。

承担不幸,是硬汉性格的出发点。

即使要死。

也保持住了体面和尊严。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能够总结出海明威在他的认识过程中有了一次飞跃。

他认识到这种牺牲的意义,这本小说结束时没有任何的悲哀。

“硬汉”面对死亡应有的态度是:生活中有值得为之生存的,也有值得为之献身的。

在第三个阶段,海明威创造了最后的完美的“硬汉形象”,桑提亚哥,《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52)09主人公。

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这部小说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两年后黑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部“最精彩的”、“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只写了两个男人:老汉桑提亚哥和小男孩曼诺林。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硬汉性格塑造的飞跃和升华。

他不再是单一的勇敢,对亡妻感情笃深,对乡亲慈爱和善,具有道德上多方面的优美性格;他一改以前“硬汉”英雄自我欣赏式的怜悯和徒劳的反抗。

而是平静地接受自己的命运,体现出超越的人格魅力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理解:人可能会变老,可能会背运但是他仍然敢于在他被打倒的时候坚持。

而以这样的一种失去的方式来赢得他的胜利。

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的“硬汉形象”达到顶峰。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来体会“硬汉”的完美形象。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

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

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很深的皱纹,褐斑和刻得很深的伤疤这三处细节描写使我们马上在脑海中就出现了老人的形象。

我们可以看出老人历尽沧桑.辛苦劳作,可是最近却运气不好,正如文中所说“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同时,我们的注意力也会关注在老人的眼睛上——“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寥寥几个字却使老人的眼睛生动起来。

通过老人的眼睛我们强烈的感觉到老人的精神。

桑提亚哥还经常梦到狮子,尤其是在故事的最后,“老人正梦见狮子”。

狮子正是勇气和永不言败的象征。

这正是所有“硬汉”的真实写照。

《老人与海》描写了老渔夫桑提亚哥孤身一人出海捕鱼的故事。

老人在海上漂流了八十四天,仍一无所获。

此后经过两天两夜的生死搏斗,终于捕获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

但在归途中一大群鲨鱼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最终还是抵制不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

小说故事情节的核心是打鱼,打鱼对于桑提亚哥来说,是人生奋斗的一种象征。

小说在细节描写方面多采用象征、寓意、拟人化等表现手法。

文章开篇桑提亚哥那双从不沮丧的、愉快的眼睛和那标志着永远失败的、象征着厄运的破帆相对照,揭示出他绝不向命运屈服的性格特征。

大海象征着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大马林鱼代表人的希望,鲨鱼则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象征着阻止人们达到理想境地的各种破坏性恶势力。

因此,老人与海,老人与鲨鱼之间的搏斗便成了人与社会,生与死的搏斗。

在小说的结尾处,孩子准备充当老人的助手再次出海,孩子的回归,象征着人类的才智及精神力量的传递,预示着人类未来的胜利。

老人对那条大鱼的赞美引发了他征服它的决心,他历尽艰险追捕那条大马林鱼为的是展示自己的英雄本色。

这些可以使人联想到人们对创造奇迹的渴望。

作品中还多次提及老人梦见狮群。

狮子象征着力量。

群狮象征着老人对群体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

老人对大海的爱,捕获大鱼时表现出来的智慧、意志与承受力,同鲨鱼搏斗到手无寸铁的风度,对象征着力量的狮群的梦寐追求,均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与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善写“硬汉子”是海明威创作的一大特色。

无论是《永别了,武器》中的弗雷德里克·亨利还是《丧钟为谁而鸣》里的罗伯特·乔丹,都是以“硬汉子”形象出现的。

而桑提亚哥是海明威笔下最著名的“硬汉子”。

他这个形象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子”性格的发展与升华。

从表面上看桑提亚哥是一个失败者:八十四天他一条鱼都没有打到,好不容易捕到一条大的,却被鲨鱼吃得一干二净,一无所获地回到家中,只能在梦中幻想那种胜利者的姿态。

事实上,桑提亚哥是真正的胜利者。

在与鲨鱼的搏斗中,他想到的只是如何维护人的尊严,如何在精神上压倒敌人。

他用鱼叉同鲨鱼搏斗,鱼叉扎在鲨鱼身上被带走,他就用刀子绑在桨上继续搏斗。

鲨鱼一次又一次地发动进攻,一次又一次地被他打退,他把船上能用来做武器的东西全用上了,但鲨鱼还是不放过它们的进攻目标。

他终于寡不敌众,当他的船驶入港口的时候,带回来的只是一个巨大的、肉已被鲨鱼吃的一干二净的鱼骨头架子。

但他是一个物质上无所获的精神上的胜利者。

他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桑提亚哥这个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与海明威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联系。

美国一些记者常常把海明威描写为饮酒,拳击,打猎和捕鱼的能手,从资料照片上看,他总是咧着嘴大笑,手上拿着酒杯,身旁挂着一条大鱼或躺着一只大猎物。

他也喜欢这样的自我形象宣传。

捕鱼,打猎和观看斗牛是他的爱好。

[1]在海明威看来,人生就像浩瀚无垠的大海,变幻莫测,老渔夫就是饱经沧桑的作者自己。

从小说的开头,“他是个独自在湾流里一只船上打鱼的老头儿”,我们可以看出桑提亚哥是个孤独的打鱼老人,在这里海明威给我们描画出了一个真实的孤独的世界。

桑提亚哥的孤立无援体现在他必须独自去同掠夺他劳动成果的鲨鱼搏斗,面对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永恒规律,从物质角度看,他没有收获,但他的精神是打不败的。

海明威曾说过,“一个在孤独中独自工作的作家,假如他确实超群出众,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或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是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达到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

他应该永远去尝试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别人没有做成的事,这样他才有获胜的机会。

”海明威的孤独则在于他必须不断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人们必须不断去探索,做出艰巨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对于桑提亚哥来说,他是位无所获的胜者。

尽管他捕获的大马林鱼最终被鲨鱼吃掉了,但他的那种不屈不挠的,不畏艰险的,不怕失败的精神永存。

海明威同样也是一位无所获的胜者。

尽管对海明威的评价褒贬有加,他的生命也以自杀而告终。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又是一个胜者。

1952 年获古巴荣誉奖章,1953年获普利策奖,1954 年获卡洛斯·曼纽埃尔·德·塞斯皮德斯勋章、美国艺术院功勋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老渔夫就是海明威自己。

海明威自1945 年到1961 年去世,16 年中公开发表的主要作品才两部:长篇小说《过河入林》和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