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作品集
海明威

主要人物 桑提亚哥或圣地亚哥 ( Santiago ) 马洛林或马诺林 (Manolin)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 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 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 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 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 一条脊骨。
1961年7月2日清晨,海明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自 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句号。 然而,为什么这样一位令人羡慕的作家竟在获奖六年之后, 却用猎枪结束了自己62岁的生命。而其《老人与海》中的主 人公原型富恩斯特,一个清贫的渔民,却能享年104岁。为 什么一个拥有了一切的人选择了死亡,而一个一无所有的人 却选择了活着?
创作思想
之
硬汉形象指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 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 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桑提亚哥的名言 “一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 所表现的 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这种独特的人物形象深刻体现在《印第安营地》、 《五百万》、《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作 品中。
•《非洲的青山》Africa's castle peak •《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 •《第五纵队· 西班牙大地》The fifth columns, Spain the earth •《曙光示真》True at First Light •《不固定的圣节》A Moveable Feast •《过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 •《危险的夏天》Dangerous summer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 •《死在午后》Die in the afternoon •《岛在湾流中》Island in the Gulf Stream in •《有钱人和没钱》A rich man and no money •《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20世纪文学一海明威、劳伦斯、苏俄作家

三、关于劳伦斯创作的总体评价
3、主要观点
(1)社会历史批评家 赞扬劳氏作品中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2)心理分析批评家 视其作品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图解; (3)存在主义批评家 “自我”意识的扩张 (4)女权主义批评家 批评劳伦斯宣扬“男性崇拜”,是一位男子沙文主 义
四、如何看待劳伦斯小说中的两性描写
《丧钟为谁而鸣》
(又译《战地钟声》) 一、情节P66 二、主题:
超越“迷惘”—反法西斯
三、手法:三天发生的事情
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及丰 富多彩的对白,紧紧环绕着罗 伯特· 乔丹的行动,一气呵成地 把这故事讲到底,同时插入了 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及回忆, 表现主人公。
海明威在巴黎
1953年于非洲
《老人与海》
迷惘的一代
(一)发展概况 1、历史背景 (1)原本稳定有序的和以理性为准绳的“二元对立” 的精神世界突然坍塌,代之而来的是孤独冷漠、混乱无序 的精神“荒原”。 一战的爆发成为导火索,引发了更为尖锐的社会矛盾 和严重的精神危机,异化感和幻灭感成为弥漫在西文世界 的共同情绪。 (2)另一方面,20世纪的前十年,又是西方艺术的 实验和创新时期。反传统成为时尚,生活方式上放荡不羁, 艺术创作上追求标新立异。
《永别了,武器》
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 亨利在一大战期 间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 与英国护士凯瑟琳相识。亨利在前线执 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 兰医院就医,两人想爱,亨利伤愈返回 前线,发现意军士气大跌,开始溃退; 宪兵部队开始逮捕、枪决退兵,亨利也 在其中,不得已跳河逃脱。他意识到, 自己作为士兵的义务已经连同河水一起 被冲走了。他只想找到凯瑟琳,然后逃 离战争。亨利辗转找到凯瑟琳以后,两 人再次相聚。可意大利警察的追捕,使 得他们不得不逃往瑞士。亨利和凯瑟琳 在瑞士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但最终, 凯瑟琳还是在难产中死去,留下亨利一 人独自在外流亡。
海明威简介hemingway

汇报人:日期:•海明威生平•海明威作品•海明威的文学风格•海明威的影响与评价目•海明威的创作哲学•海明威与当代文学录海明威生平011899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的橡树园镇。
1917年,他从高中毕业,进入堪萨斯市的《星报》当一名见习记者。
1918年,他辞去记者一职,并尝试加入美军,但因视力缺陷导致体检不及格,只被调到红十字会救伤队担任救护车司机。
早年生活1921年,在《星报》发表了第一首短篇小说《在密执安北部》。
1923年,他离开《星报》,再到《明星报》,与朵金丝·帕瑟共事。
1925年,在《大西洋彼岸评论》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在我们的时代里》大部分作品。
1926年,他离开《明星报》,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在《多伦多星报》任记者。
1927年,他与哈德莉·理察逊结婚,移居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
1928年,他离开古巴去巴黎,与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相会。
1929年,发表了《永别了,武器》,这部长篇小说标志着他的思想和艺术进入了成熟阶段。
010203041940年,他与费雯·丽结婚;同年,因其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在战时写了许多有关第三世界的正义言论;此期间作品创记录的达到多部。
1950年,他到非洲狩猎,这时他患上了肝炎和糖尿病;这期间他曾以侨民身份辗转于摩洛哥、西班牙和瑞士之间。
1961年7月2日,他在爱达荷州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2岁。
晚年生活海明威作品02《乞力马扎罗的雪》《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世界之都》《春意》《雨里的猫》《白象似的群山》《杀人者》《医生追求富有的女人》《检举》《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有钱人和没钱人》《过河入林》《伊甸园》02《曙光示真》03《午后之死》《海流中的岛屿》《非洲的狩猎》《危险的夏天》《海明威书信集》《海明威回忆录》《流动的圣节》散文及回忆录海明威的文学风格031 2 3避免使用冗余和修饰语直接、客观地描述现实强调简练、明了的表达方式简洁明快自然主义01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准确描绘02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和生活状态03揭示社会现实的阴暗面意识流通过描述人物意识流动的手法,展现人物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变化内心独白与意识流结合将两种手法相结合,更加深入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内心独白通过角色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变化内心独白与意识流海明威的影响与评价04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凭借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
海明威的介绍

1、寓言体小说
小说的寓意至少包含两层:一是人在同外界势力 的斗争中总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不管这种外界 势力是战争、自然灾害、战场上的敌人还是运动 场上的对手。在作品中,大海就是人生的角斗场, 马林鱼是强者,鲨鱼则是邪恶的力量,人生就是 一场拼杀,结果早已注定。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 总免不了面对失败,这部小说同样展示了命运悲 剧这一主题。二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在失败 面前能够坚持,要有勇气,保持尊严。老人想: “你是个打渔的”,打渔要有打渔的优胜风度, 不容侵犯。
3、海上“冰山”
如《老人与海》中的一段描写:
“陆地上面的云彩现在像是巍峨的山峦似的升到
上空去,海岸只剩下长长的一条绿色的线,背后 是一丛淡青色的小山。现在水是深蓝色的了,深 得几乎变成了紫色。他低下头朝水里望去,看见 深蓝色的水里纷纷筛出红色的游动的小生物,和
太阳幻成奇异的光辉。” 画面干净、简洁而鲜活。
2、“硬汉子”典型
桑地亚哥是一个典型的海明威式的英雄形象。海 明威在30年代以后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中描写一 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他在这些来自下层的 人物身上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 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无论在怎样 危难困苦的逆境中,他们都保持着人的尊严和勇 气。桑地亚哥就是这种“硬汉”性格的发展与升 华。他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英雄:他孤傲离群, 崇拜强力 ,老人在与鲨鱼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搏斗 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完美地体现 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 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四)打不败的“硬汉子”
书名出处——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人约翰·多 恩的布道诗:
“谁也不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
人都似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成整个陆地。/如 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掉,/欧洲就会缺其一 隅。/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 自己。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绝不要探问丧
高考语文学常识(外国文学小说)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学常识(外国文学小说)精品素材高考语文学常识(外国文学小说)精品素材1、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桥边的老人》-—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冰山理论〞海明威早期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50年代后,他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篇《老人与海》;短篇《白象似的群山》2、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佳女作家〞.意识流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长篇意识流小说《达洛威夫人》《到灯塔去》和《海浪》等。
意识流代表作家、作品:〔法〕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英〕乔伊斯《尤利西斯》,伍尔夫《墙上的斑点》;〔美〕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补充: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为剧本3 7部,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合称“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即正剧〕,喜剧有《威尼斯商人》,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3、维克多。
雨果——19世纪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代表。
《炮兽》——浪漫主义长篇《九三年》节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被称作“法律的命运〞)《海上劳工》(被称作“事物的命运〞)(以上称人道主义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补充: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主要作品为《人间喜剧》百科全书〔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马克思称它“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海明威作品集》48赌徒、修女和收音机

《海明威作品集》48 赌徒、修女和收音机本文话题:干什么的弗雷泽鸦片他们在午夜前后被人送进来;整整一宿,顺着走廊人人都听到那个俄国人的叫声。
“他给打在哪儿啦?”弗雷泽先生问夜班护士。
“在大腿上,我想。
”“另一个人怎么样?”“啊,我怕他快要死了。
”“他给打在哪儿啦?”“肚子上中了两枪。
他们只找到一颗子弹。
”他们都是种甜菜的工人,一个墨西哥人和一个俄国人;他们坐在一家通宵营业的餐馆里喝咖啡,有一个人走进门来,向那个墨西哥人开枪。
墨西哥人倒在地板上,肚子上中了两枪,俄国人爬到桌子底下去的时候,挨了一颗流弹,那本是对墨西哥人射击的。
报上是这么说的。
墨西哥人对警察说,他不知道谁开枪打他。
他认为是一个偶然的事故。
“一个偶然的事故,他却向你开了八枪,打中你两枪,是这样吗?”“是的,先生,”那个墨西哥人说,他叫卡耶塔诺·鲁伊斯。
“他向我开枪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故,那个混蛋,”他对那个译员说。
①--①墨西哥人对译员是用西班牙语说的,所以下文警官问他说什么。
--“他说什么?”那个警官问,望着床对面的译员。
“他说那是一个偶然的事故。
”“告诉他讲实话,他快要死了,”警官说。
“死不了,”卡耶塔诺说,“不过告诉他,我感到很难受,不想多说。
”“他说,他讲的是实话,”译员说。
接着,自信地对警官说:“他不知道是谁开枪打伤他的。
他们从他的背后开枪打他。
”“是啊,”警官说,“这我知道,可子弹为什么都是从前面打进去的呢?”“也许他在胡扯,”译员说。
“听着,”警官说,他的手指头几乎在卡耶塔诺的鼻子前摇晃,那个蜡黄的鼻子突出在死人样的脸上,眼睛却跟鹰眼一样灵活。
“我才不在乎谁开枪打你,不过我不得不把这件事情调查清楚。
你不要打伤你的那个人受到惩罚吗?把这话告诉他,”他对译员说。
“他说把打伤你的人讲出来。
”“见鬼去吧,”卡耶塔诺说,他乏得很。
“他说他压根儿没有看到那个人,”译员说,“我毫不含糊地跟你说,他们从他背后开枪打他。
”“问他是谁打伤了那个俄国人。
海明威__英文_简介

小说
1925年:《春潮》(The Torrents of Spring) 1926年:《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1929年:《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 1937年:《虽有犹无》(To Have and Have Not) 1940年:《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50年:《渡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1952年:《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70年:《岛之恋》(Islands in the Stream) 1985年:《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 1999年:《初见即真》(True At First Light) 2005年:《乞力马扎罗下》(Under Kiliman之死》(Death in the Afternoon) 1935年:《非洲的青山》(Green Hills of Africa) 1962年:《Hemingway, The Wild Years》 1964年:《流动的飨宴》(A Moveable Feast) 1967年:《By-Line: Ernest Hemingway》 1970年:《Ernest Hemingway: Cub Reporter》 1981年:《Ernest Hemingway Selected Letters 1917-1961》 1985年:《危险夏日》(The Dangerous Summer) 1985年:《Dateline: Toronto》
短篇小说集
1923年:《三个故事和十首诗》(Three Stories and Ten Poems) 1925年:《雨中的猫》(Cat in the Rain) 1925年:《在我们的时代里》(In Our Time) 1927年:《没有女人的男人》(Men Without Women) 1932年:《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1933年:《胜者一无所获》(Winner Take Nothing) 1938年:《第五纵队与49个故事》(The Fifth Column and the First Forty-Nine Stories) 1972年:《尼克· 亚当斯故事集》(The Nick Adams Stories) 1987年:《海明威短篇故事全集》(The Complete Short Stories of Ernest Hemingway) 1995年:《海明威故事选集》(Everyman's Library: The Collected Stories)
海明威《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作品:
• 1926年《太阳照常升起》(长篇小说) • 1929年《永别了,武器》(长篇小说) • 1940年《丧钟为谁而鸣》(长篇小说) • 1952年《老人与海》 (中篇小说)
代表作品
海明威的创作特征
海明威的创作具有鲜明、强烈的个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迷惘的一代”——“迷惘”的文学 主题。
老人与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海明威
硬汉 海明威
硬汉海明威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 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 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 ,通常称他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所 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对美国文学乃至世界 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坚强刚毅、勇敢正直, 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他们都处在尖锐剧烈 的外部和内心冲突中,他们都面对严酷的悲剧 命运,但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 死神多么可怕,他们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 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
“冰山”原则:
1.“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 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 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 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 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 露在水面上。”
2.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 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 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故事梗概:
主角是一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 叫马诺林的小孩。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84天都 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 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85天钓到一 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 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仍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 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 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 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栓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 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 剩下一支折断的船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 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 骨架。他回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 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