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胡椒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

胡椒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

胡椒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胡椒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都知道,胡椒粉半夏丸是一种对许多症状都是有治疗效果的中医药方,中医学很早已关于胡椒粉半夏丸的有关叙述。

现代科学也证实了胡椒粉半夏丸具备很高的功效与作用,那麼你了解它应当怎样服用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特异药方生产
半夏1两,炮姜1两,胡椒粉1分,丁香花1分。

特异制作方法生产
上为粉末,姜片当然汁煮薄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阴虚内热喘嗽,冷痰不止。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每服30丸,细嚼,食后干柿汤送食。

特异摘抄生产
《普济方》卷一六三
大伙儿看了对胡椒粉半夏丸的详细介绍以后,毫无疑问有很多的念头吧,有没有感觉很长见识呢,活到老学到老付出就有回报啊,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一定要承继和弘扬下来。

半夏天麻丸功效与作用

半夏天麻丸功效与作用

半夏天麻丸功效与作用
半夏天麻丸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半夏、天麻等药材制成。

它具有以下的功效与作用:
1. 安神镇静:半夏天麻丸具有镇静和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2. 缓解头痛:半夏天麻丸对于头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舒缓头部不适感和疼痛。

3. 舒缓胸闷:半夏天麻丸可以舒缓因脾胃气滞引起的胸闷、腹胀等症状,促进气血畅通。

4. 调节消化功能:半夏天麻丸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缓解胃肠道不适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5. 缓解咳嗽:半夏天麻丸对于咳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减少咳嗽频率和缓解咳嗽引起的胸闷感。

6. 扩张血管:半夏天麻丸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冠心病和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总之,半夏天麻丸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的中药制剂,常用于缓解焦虑、失眠、头痛、胸闷、消化不良、咳嗽等症状,同时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血管健康。

但使用前还是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

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生病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吃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项等,以免出现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半夏丸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半夏(汤洗七遍去滑)150克白矾(烧令汁尽)90克朱砂(细研,水飞过)90克黄丹60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安神。

主积痰不散,上冲心脏,变为风痫者。

【用法用量】每次服20丸,以人参煎汤送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别名】止嗽丸(《普济方》卷一五七)。

【处方】白矾(枯过)450克半夏(汤洗去滑,姜汁罨一宿)1500克【制法】上药捣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止嗽。

主肺气不调,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心下坚满,短气烦闷;及风壅痰实,头目昏眩,咽膈不利,呕吐恶心,神思昏愦,心忪而热,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后与临卧时生姜汤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别名】瓜蒌半夏丸(《医门法律》卷五)。

【处方】瓜蒌子(去壳,别研)半夏(汤泡七次,焙,取末)各30克【制法】上药和匀,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宽胸。

主肺脏蕴热,咳嗽痰多,脚膈塞满。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用姜汤送下。

【备注】《医门法律》瓜蒌半夏丸用汤浸蒸饼为丸,治证与《济生方》半夏丸同。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处方】半夏(生用)60克赤茯苓(去皮)枳壳各30克风化朴消4.5克【制法】上药前三味,锉碎,焙,为末,入乳钵内,同朴消杵匀,用生姜自然汁煮糯米粉为糊,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化痰破气,泻火通便。

主小儿惊搐后风涎潮作。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仍以淡姜汤食后、临睡送下。

儿小者,丸如粟米大。

【备注】本方组成与《百一选方》卷五治痰饮臂痛的"治痰茯苓丸"组成相同,但枳壳用量不同。

可参阅。

粉霜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粉霜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粉霜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对于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为导致疾病的直接与间接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医学一般都认为它与体内各个机能系统的损
对于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为导致疾病的直接与间接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医学一般都认为它与体内各个机能系统的损毁和破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中药方剂恰恰就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粉霜半夏丸这种方剂。

【处方】半夏4两,白矾3两,黑牵牛子2两,粉霜1两。

【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化痰涎,利胸膈。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白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八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是哪些朋友不小心患上某些疾病可以尝试服用粉霜半夏丸,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除了对特定疾病的治疗,粉霜半夏丸还可以帮助增强记忆力,有效地增强身体某些方面的机能。

生活常识分享。

茯苓子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子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子的功效与作用茯苓子,又称半夏茯苓丸或半夏泻心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由半夏、茯苓、泽泻、姜枣等多种药材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安胃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胃痛、消化不良、胃涨气等胃肠道疾病。

茯苓子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茯苓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胃痛茯苓子的主要功效之一是治疗胃痛。

胃痛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常见于胃寒、胃食滞、胃炎等病症。

茯苓子能够温中止痛、健脾消食,对于这类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茯苓子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胃肠道的血液循环,有效缓解胃痛的症状。

此外,茯苓子还能舒缓胃部的疼痛感,缓解胃肠道的痉挛,减轻胃痛的程度。

二、消化不良茯苓子对于消化不良也有较好的疗效。

消化不良是指食物在胃肠道中无法得到足够的消化和吸收,导致胃胀、胃腹难受等症状。

茯苓子主要通过增加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胃液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茯苓子还具有抗胃酸的作用,可有效减少胃酸的分泌,缓解胃部的不适感,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

三、胃涨气茯苓子能够消胃胀气,缓解胃部不适感。

胃涨气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问题,也是消化不良的常见症状之一。

茯苓子能够清热利湿,促进胃肠道的气体排泄,有效减少胃的膨胀感。

茯苓子还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强排气能力,缓解胃胀气的症状。

此外,茯苓子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胃部炎症引起的胃胀气。

四、健脾安胃茯苓子还具有健脾安胃的作用。

脾胃是消化系统的核心,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茯苓子能够增强脾胃的功能,提高胃液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

它能够调节胃肠道的功能活动,促进脾胃的健康,提高身体的营养吸收能力。

茯苓子还具有缓解脾胃虚弱的症状,如食欲不振、乏力等,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五、抗炎作用茯苓子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常见于胃肠道的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茯苓子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胃肠道的炎症反应。

瓜蒌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

瓜蒌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

瓜蒌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
瓜蒌半夏丸的作用是比较强大的,它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比较广泛,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治疗效果,也要知道瓜蒌半夏丸使用的用法用量等,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处方】
瓜蒌1两,杏仁(去皮尖)1两,枯矾1两,半夏(汤泡)2两,款冬花1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

【制法】
上为末,用瓜蒌汁、生姜自然汁,用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咳嗽,喘满。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临卧淡茶汤下。

【注意】
忌生冷咸酸。

【摘录】
《丹溪心法附余》卷五
上面是关于瓜蒌半夏丸这种中药方剂的一个简单的介绍,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瓜蒌半夏丸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对于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关人士的指导下食用。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半夏是我们国内常用的一味中药,所以了解它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还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下半夏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半夏的功效和作用1、中药半夏既燥湿以化痰,又善和胃降逆止呕,对多种呕吐均可应用。

用治痰湿犯胃或胃寒呕吐者,常与散寒止呕的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若胃虚不纳,反胃呕吐者,可配伍补气和中的人参、白蜜等同用,如大半夏汤;若与清热降逆之品同用,亦可治胃热呕吐,如配黄连、竹茹、橘皮同用,谓之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

还可用于妊娠呕吐,可配伍人参、干姜同用,如干姜人参半夏丸;亦可配伍苏梗、砂仁等理气安胎,和胃止呕之品同用。

2、中药半夏具辛散温燥之性,能燥湿化痰,为治疗湿痰、寒痰咳嗽的要药。

常用于湿痰犯肺而见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呕恶不适、苔腻脉滑,常与橘皮、茯苓、甘草同用,如二陈汤;若寒饮犯肺,咳嗽气喘,痰液清稀者,可配细辛、桂枝、麻黄等同用,如小青龙汤;若痰热内结,咳嗽痰黄者,则须配伍黄芩、瓜蒌、胆南星等清化热痰之品同用,如清气化痰丸。

3、中药半夏主归脾经而能燥脾湿以除生痰之源,配伍熄风之品,可治脾湿生痰、肝风内动所致的风痰头痛、眩晕,兼见胸膈胀闷,苔腻脉滑之症,常与天麻、白术等同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4、中药半夏具有辛散消痞、化痰散结之效,故可用治胸脘痞闷之证。

如为寒热互结而见脘痞呕恶者,可与黄芩、干姜、人参等配伍,以寒热互用,如半夏泻心汤;如为痰热互结,痞闷呕吐者,可配伍黄连、瓜蒌等同用,即小陷肠汤。

若痰气互结,梗于咽中,如有异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者,称为梅核气,可配伍厚朴、茯苓、苏叶等同用,如半夏厚朴汤。

5、中药半夏内服外用均有消肿散结之功。

如治瘿瘤、瘰疬痰核之症,可与昆布、海藻、贝母等化痰软坚散结之品同用。

用治痈疽发背及乳疮等症,可用生半夏为末,以鸡蛋白调涂患处,亦可用鲜品捣烂外敷。

半夏的宜忌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半夏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半夏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半夏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半夏的作用与功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作用与功效:和胃止呕、燥湿祛痰、散结消肿。

其原理已知者为:1、镇吐。

制半夏丸剂、半夏煎剂对试验动物有镇吐作用。

生半夏流浸膏、生半夏粉剂(经高温处理)也有镇吐作用。

2、催吐。

生半夏及其未经高温处理的流浸膏有催吐作用,这与前人所有说的半夏生令人吐相符。

但生半夏粉剂经济高温处理后则可除去催吐成分,而保留镇吐作用。

3、镇静。

有效成分为一种生物硷。

其水溶性煮沸滤过液对呼吸运动有轻度镇静作用。

4、降眼压。

半夏水溶性煮沸过液内服后,能使眼压轻度下降。

此外,临床观察认为还有化痰止咳作用。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主治:湿痰阴塞,痰饮咳嗽,胸部胀满,呕吐恶心,痰饮眩悸,妊娠呕吐。

临床应用:为治疗呕吐、痰饮的常用药。

1、用于止呕,取其有镇吐作用。

如治由湿邪引起的呕吐,半夏的疗效更好,前人的经验亦认为胃冷呕秽,以半夏为量佳。

临床多用于治疗以下各种呕吐:急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呕吐,往往兼有心下痞满(胃部胀闷)常配茯苓、生姜、加强健胃止呕作用,方如小半夏加茯苓汤。

慢性胃炎引起的呕吐,往往兼有胃痛、嗳气、食欲不振,常配陈皮、木香、砂仁、益气汤等,方如香砂六君汤(方见砂仁项下)。

神经性呕吐,兼有神经官能症状者,常配旋复花、代赭石、生姜、竹茹等。

妊娠呕吐,常配生姜、川连、党参等,方如生姜泻心肠(方见生姜项下)。

用健胃和胃汤也好。

2、用于祛痰,主要用于湿痰,表现为咳嗽痰多、痰白粘稠,胸脘作闷(可见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常配陈皮、茯苓等(二陈汤,方见陈皮项下),以此为基础,再随证酌加款冬、前胡、川贝等。

如为痰厥头痛,表现为咳嗽痰多,时吐清涎、头痛、畏寒,或有眩晕,常以半夏配天麻、白术、陈皮等补脾燥湿,化痰祛风,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前人的经验认为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在这方面半夏所起的作用可能为祛痰、镇静。

附:对于急性青光眼的头痛、眼痛、恶心,有人建议可用半夏作对症治疗,因实验发现半夏有降眼压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生病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吃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项等,以免出现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半夏丸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半夏(汤洗七遍去滑)150克白矾(烧令汁尽)90克朱砂(细研,水飞过)90克黄丹60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安神。

主积痰不散,上冲心脏,变为风痫者。

【用法用量】每次服20丸,以人参煎汤送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别名】止嗽丸(《普济方》卷一五七)。

【处方】白矾(枯过)450克半夏(汤洗去滑,姜汁罨一宿)1500克【制法】上药捣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止嗽。

主肺气不调,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心下坚满,短气烦闷;及风壅痰实,头目昏眩,咽膈不利,呕吐恶心,神思昏愦,心忪而热,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后与临卧时生姜汤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别名】瓜蒌半夏丸(《医门法律》卷五)。

【处方】瓜蒌子(去壳,别研)半夏(汤泡七次,焙,取末)各30克【制法】上药和匀,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宽胸。

主肺脏蕴热,咳嗽痰多,脚膈塞满。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用姜汤送下。

【备注】《医门法律》瓜蒌半夏丸用汤浸蒸饼为丸,治证与《济生方》半夏丸同。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处方】半夏(生用)60克赤茯苓(去皮)枳壳各30克风化朴消4.5克【制法】上药前三味,锉碎,焙,为末,入乳钵内,同朴消杵匀,用生姜自然汁煮糯米粉为糊,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化痰破气,泻火通便。

主小儿惊搐后风涎潮作。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仍以淡姜汤食后、临睡送下。

儿小者,丸如粟米大。

【备注】本方组成与《百一选方》卷五治痰饮臂痛的"治痰茯苓丸"组成相同,但枳壳用量不同。

可参阅。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别名】猪苓丸(《普济方》卷三十三)。

【处方】半夏猪苓【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燥湿利水。

主湿热下注,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7丸,加至2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处方】半夏(汤洗7遍去滑,晒干)2两。

【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湿脚气,痰壅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处方】半夏6两(去脐,浆水5升、生姜半斤薄切,甘草、桑白皮1两,锉,银石铫内慢火煮1复时,只取半夏,余药不用),郁李仁1两(去皮尖,焙),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木香1分,槟榔(锉)1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化痰涎,止咳嗽。

主胸膈热壅。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稍加至20丸,食后、临卧淡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处方】半夏(用生姜同捣烂作饼子阴干)2两,山芋1两,矾石(飞过)2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膈痰滞,吞酸吐沫,涕唾稠粘,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食后、临卧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处方】半夏5分,细辛5分,干姜2分,人参3分,附子1分。

【制法】上为末,苦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患心常痛,不能饮食,头中疼重,卒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酒送下,日3次。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处方】半夏3分,诃黎勒皮1两,紫菀1两,附子1两,枳壳1两,杏仁1两,黄耆1两,陈橘皮(去瓤)1两,肉桂半两,人参3分,甘草(炙赤)3分,款冬花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嗽,痰滞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神巧万全方》【处方】半夏(汤洗去滑)1两,人参1两,白茯苓1两,麦门冬(去心)1两,酸枣仁(微炒)1两,甘菊花1两,朱砂3分(研入),龙脑1分(研入)。

【制法】上药除别研药外,同杵罗为末,入研了药,再研和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肝实热上攻,头目昏眩,风痰。

【用法用量】每服1丸,乳香汤嚼破;薄荷汤送下亦得。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处方】半夏2两(汤浸去滑,焙干),丁香半两,干姜1分(炮裂)。

【制法】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焦冷气,吞酸吐沫,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木瓜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引《简要济众方》【别名】皂荚丸【处方】半夏半分(生姜汤洗7遍去滑),皂荚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末,用生姜汁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脾热,乳食不下,胸膈多涎。

【用法用量】皂荚丸(《普济方》卷三六二)。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处方】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干姜1两(炮裂,锉),白矾1两(烧令汁尽),草豆蔻1两(去皮)。

【制法】上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结实不消,见食欲呕。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姜、枣汤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二【处方】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木香1两,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1两,桂心1两半。

【制法】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噎,心膈短气,烦闷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木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处方】大半夏1斤。

【制法】泉水浸7日,逐日换水,搅动渐去其涎,晒干,再以芒消、文蛤、大黄各5钱,甘草、明矾各1两,姜4两,煎汤2碗,再入半夏,缓火煮干,晒燥为末,另研丁香5钱,茯苓末4两和匀,水法为丸。

【功能主治】痰饮停滞,胸膈呕吐恶心,吞酸嗳腐,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5分,开水送下。

【摘录】《医级》卷八【处方】半夏(汤洗7遍去滑,麸炒)1两,牵牛子4两(一半生,一半炒),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木通(锉)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疏风转气,下痰。

主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40丸,夜卧时淡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处方】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薯蓣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黄丹1两(炒令黄)。

【制法】上为末,入黄丹同研令匀,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气,痰结气逆,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煎人参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处方】半夏(汤浸去滑,生姜汁制,切,焙)紫菀(去苗土)1两,桑根白皮(锉)1两,款冬花3分,射干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百部3分,五味子3分,细辛(去苗叶)半两,赤茯苓(去黑皮)3分,贝母(炒,去心)3分,皂荚(酥炙黄,去皮子)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气咳嗽,喉中作声,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煎灯心、生姜、枣汤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处方】半夏(汤浸去滑7遍)1两,人参2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诃黎勒(煨,去核)3分。

【制法】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紫苏熟水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处方】半夏(汤洗7遍去滑,捣罗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和作饼,焙干)3两,前胡(去芦头)1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槟榔(锉碎)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诃黎勒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人参半两,桔梗(炒)半两,五味子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制法】上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壅塞,唾液不休,心胸痞闷。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温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三【处方】圆白半夏、老生姜各等分(捣如泥,焙干)。

【制法】上为末,煮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下痰涎。

主【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直指》卷七【处方】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焙干)半两,芎藭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贝母(去心,微炒)半两,桑根白皮(锉碎,炒)半两,款冬花(去枝梗,焙)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紫菀(去苗土,焙)1两,干姜(炮裂)半两,钟乳(研)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细)半两。

【制法】上药先将前十味捣罗为细末,与钟乳、杏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气胸满,昼夜不得卧。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粥饮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处方】半夏4两(以醋1升煮,候醋干为度),甘草1两。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

【功能主治】头风吐痰。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以米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六引《十便良方》【处方】半夏1两(汤洗,切),雄黄(研)3钱。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因伤风而痰作喘逆,兀兀欲吐,恶心欲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

小儿丸如黍米大。

【摘录】《保命集》卷下【处方】藿香叶1两,白薇1两,白术1两,人参1两,半夏1两,干姜1分,甘草1分,丁香1钱。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阻病,心中愦闷,恶闻食臭,食则呕逆,怠堕少力,头眩嗜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沸汤煮3-5沸,用人参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六【处方】半夏1两,南星(皂角煮)1两,白矾1分,川乌头(炮)1分。

【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久嗽,痰吐,头疼。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处方】大萝卜1个,半夏半两,朱砂1钱,雄黄1钱。

【制法】大萝卜一个开小窍成罐,入半夏在内,好醋煮透赤色,取出,细研萝卜、半夏如泥,入别研朱砂、雄黄各1钱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痰鸣涎响,咳嗽喘逆。

【用法用量】每服5-7丸至1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处方】半夏2两(汤洗7遍,入猪苓4两,锉,同炒令猪苓紫色,去猪苓,用半夏)。

【制法】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除痰,利胸膈。

主梦泄。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温粥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处方】半夏7枚(圆大者,汤洗7遍,切。

生姜汁浸1宿,焙),定粉(研)1钱,白矾(烧令汁尽)1钱。

【功能主治】小儿痰嗽。

【用法用量】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每服3-5丸,食后浓煎白茅根汤送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